大学物理期末考点总结

大学物理期末考点总结

物理1复习要点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怎样由运动学方程r xi yj =+求a x 、a y 、a n 、 a t 和轨迹方程?

2、已知质点作一维运动的加速度a ,如何求其运动学方程?

[第三章功和能] 质点系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以及动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第五章刚体定轴转动] 1、怎样由刚体定轴转动定律(/M J β=合)导出动量矩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是什么?2、举3个生活中常见的角动量守恒例子。

[第六章简谐振动] 1、用三个数学方程表述质点作简谐振动的特点。找出至少四个与位移的变化频率ν或周期T 相同的物理量。为什么振动动能和振动势能的变化频率是?2ν

2、如何用旋转矢量法求振动初相位?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1、理解并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克拉泊龙方程)RT PV ν=的意义及应用,能由该方程求出未知参量如压强P 、体积V 或温度T ;三个参量中,能否只有一个变化而另外两个不变?

2、用文字和数学语言表述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如何求定律中的各物理量以及为什么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3、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为什么说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4、热机效率是如何定义的?理想卡诺热机效率与什么有关?应该怎

样提高热机效率?

[第八章气体动理论] 熟记并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被视为理想刚性的单原子气体分子、双原子气体分子和多原子气体分子的自由度、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和平均动能各是多少?

[第十二章机械波] 什么是波函数?能否由波函数

])(cos[?ω+±=u

x t A y 直接看出波速的方向?试述求波函数的方法或几个主要步骤。

[第十三章波动光学基础] 怎样从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源?如何推导双缝干涉、劈尖干涉和牛顿环干涉图样的公式和规律?如何研究单缝衍射和光栅衍射条纹的规律?白光照射光栅,不同色的光衍射条纹为何会发生重叠现象?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纯手打 已排版)

1. 静电平衡下导体的性质: 1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电场强度方向与该点处导体表面垂直。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导体,未被抵消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 3处于静电平衡的孤立导体,其表面上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表面的曲率有关。 2.简述楞次定律: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自身所产生的磁通量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自感: 导体回路中由于自身感应电流的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4.互感: 由于某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在邻近导体回路内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5.电偶极子: 两个大小相等的异号点电荷+q 和-q 。相距为l,如果要计算电场强度的各场点相对这一对电荷的距离r 比l 大很多(r>>l )这样一对点电荷称为电偶极子。 6.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 1在所有惯性系中,一切物理学定律都相同,即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相对性原理) 2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光沿各个方向传播速率都等于同一个常量C,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光速不变原理) 7磁介质的分类: 1顺介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 大于无磁芯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 。顺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 ’与原来磁场的0B 同方向。 2抗磁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 小于无磁芯时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0B ,抗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 ’与原来磁场的0B 方向相反。 3铁磁质:μr>>1,即B>>0B ,铁磁质产生的附加磁感应强度0B 方向也相同。 8.简述霍尔效应: 将一块通有电流I 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使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则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上的a 和b 两个面之间将会出现电势差b U a ,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9.两束光相干的条件 频率相同,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的光波相遇。 10.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从同一波前各点出发的次波是相干波,经过传播在空间某点相遇时的叠加是相干叠加。 11.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的区别 12.马吕斯定律 如果入射光线偏振光的光强0I 透过偏振器后,透过光的光强为I,则I=0I 2 cos α 13.布儒斯特定律‘

大学物理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知识点归纳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它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物理现象和原理的解释,并且可以分析出其中的物理原理。本文将从大学物理课程的概念、有关物理定律以及其相关原理出发,为大家总结归纳出大学物理的重点知识点。 大学物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力学、波动论和光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核心概念、物理定律和其相关的原理。 一、物理的概念 物理概念是一门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物化学、可见光学、力学、能量转换、统计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等。 二、物理定律 物理定律是物理学中客观存在的定律,它们是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的基础,指导物理学家观察客观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推论及论证。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伽利略坐标系,动量守恒定律等等。 三、物理原理 物理原理包括力学定律、气体定律、热学定律、光学定律等,它们是根据物理学的定律提出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客观现象,解释现象,分析物体的性质,推导出一些规律性的定理,并对实验结果加以证明。例如,力学定律的原理包括牛顿力学、精确力学、非线性力学等;气体定律的原理包括洛伦兹定律、费米定律、维拉定律等;热学

定律的原理包括牛顿热力学定律、哈密顿热力学定律、洛伦兹热力学定律等;光学定律的原理包括埃尔法法则、佩里法则、反射定律等。 四、结论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虽然它涉及到各种复杂的理论概念和定律,但也涵盖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概念和原理。将上述概念、定律和原理综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定律和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的理解,为掌握物理知识奠定牢固的基础。

年大学物理考查期末复习要点

2012年 大学物理(2)学习资料 一、大学物理学习总则:认真看书,理解教材内容,针对教材每章小结内容,一条条过关,对于重要概念、公式必须默写,要求理解好掌握好,能用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完成好教材上的习题。 二、基本要求 1.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原理,会计算带电直线和带电圆弧细线的产生的电场强度和 电势。依据电荷分布求场强0 204r r dq E Q ? =πε ,依据电荷分布求电势04dq U r πε=?。 2.理解静电场的高斯定理,会利用高斯定理分析问题,会根据电荷的对称性分布计算某点的 电场强度分布和电势分布。会求均匀带电球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布,会求均匀带电圆柱面(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布;会求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布,重要的是组合情况会求。 3. 会用电场强度与电势的积分关系计算某点的电势(先求电场强度分布)。会计算电场能量密度和静电场能量。两点电势差 211?2 U U E dr -=?? 路径,电势能改变21()W q U U =-, 电场能密度2 12 m E ωε= ,电场力F qE =. 4.静电平衡导体的性质及应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的含义,电容定义与计算,电容器储存的 电能 22122e Q W CU C ==的计算,D 与E 的关系D E ε=。 总结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各有哪些方法。 5.磁力、磁矩、磁力矩的计算 B v q f ?=,??=)(B l Id F ,m IS =, B m M ?=, ?sin ISB M =,会求电荷圆周运动磁矩和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磁力矩变化和功。 6.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计算结果的应用,会求组合通电细线电流磁场。 直线段电流磁场 )c o s (c o s 4210θθπμ-= a I B ,圆弧电流在圆心的磁场 R I B πθ μ40=. 7.理解安培环路定律及其应用,会求无限长通电圆柱体内外的磁场分布,求长直螺线管的 磁场。会利用磁场叠加原理分析计算B. 会求磁通量??=S d B m φ。 8.磁介质的分类,B 与H 的关系H B μ=及其应用,三种磁介质的磁化曲线比较。 9.掌握动生电动势???=l d B v )(ε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算 I L m φ= ,1221M M =,自感磁能2 2 1LI W m = ,磁能密度221122m H B ωμμ== 。 10.了解位移电流的产生原因与计算,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物理意义,默写电磁波的性质。 比较静电场规律与稳恒电流磁场规律。 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有何异同。感生电场和静电场有何异同。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012 r v t gt =+r r r 分量式为 02 0cos ()1sin ()2 αα==-?? ???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x v t y v t gt 三.圆周运动(包括一般曲线运动) 1.线量:线位移s 、线速度ds v dt = 切向加速度t dv a dt = (速率随时间变化率) 法向加速度2 n v a R =(速度方向随时间变化率)。 2.角量:角位移θ(单位rad )、角速度d dt θ ω= (单位1rad s -?) 角速度22d d dt dt θω α==(单位2rad s -?) 3.线量与角量关系:2 = t n s R v R a R a R θωαω===、 、、 4.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1) 线量关系020220122v v at s v t at v v as =+???=+???-=? (2) 角量关系02022 0122t t t ωωαθωαωωαθ=+?? ? =+???-=?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主要内容 一、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dp dt r 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i F =F 骣÷?÷?÷?÷桫?r r 即: =dP dmv F dt dt =r r r , m =常量时 dV F =m F =ma dt 或r r r r 说明:(1)只适用质点;(2) F ?为合力 ;(3) a F r r 与是瞬时关系和矢量关系; (4) 解题时常用牛顿定律分量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x y y F ma F ma F ma =?=? =?r r (一般物体作直线运动情况)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大学物理知识点期末复习版

第一章 运动学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瞬时速率: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01 2 r v t gt =+ 分量式为 02 0cos ()1sin ()2 αα==-⎧⎪ ⎨⎪⎩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x v t y v t gt 三.圆周运动包括一般曲线运动 1.线量:线位移s 、线速度ds v dt = 切向加速度t dv a dt = 速率随时间变化率 法向加速度2 n v a R =速度方向随时间变化率; 2.角量:角位移θ单位rad 、角速度d dt θ ω= 单位1rad s -⋅ 角速度22d d dt dt θω α==单位2rad s -⋅ 3.线量与角量关系:2 = t n s R v R a R a R θωαω===、 、、 4.匀变速率圆周运动: 1 线量关系020220122v v at s v t at v v as =+⎧⎪⎪=+⎨⎪⎪-=⎩ 2 角量关系02022 0122t t t ωωαθωαωωαθ=+⎧⎪ ⎪ =+⎨⎪⎪-=⎩ 第二章 机械振动 一. 简谐运动 振动: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在某一数值附近作周期性变化; 机械振动: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动力学特征:F kx =- 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2a x ω=- 简谐运动方程: cos()x A t 简谐振动物体的速度:sin dx v A t dt

大一下大学物理期末知识点

大一下大学物理期末知识点 在大一下学期的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在期末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同时也为我们 打下了后续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回顾这些重 要的知识点,并对各个主题进行适当的概述与分析。 1. 动力学 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物理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牛顿力学,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重要的知 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应用力学原理解 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 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2. 热学 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量传递与转化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 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量传递方式。我们还学习了热力学中的温度、热量和热功,以及理想气体 定律和内能的概念。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热平衡、热容量和相变 等重要概念。

3. 光学 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与性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 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我们还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以及镜像、透镜和光的成像等重要知识。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光的色散、光的吸收和光的发射等概念。 4. 电磁学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分支。在大一 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和电场的概念,以及 电势能、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电流和电阻、电流 和电场的关系,以及电阻和电功耗等重要知识。此外,我们还学 习了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 等概念。 5.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以及原子核与电 子相互作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玻 尔模型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电子能级、波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o x B r ∆ A r B r y A r ∆ s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2r r x y ==+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2r x y =∆+∆△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注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在本质上有区别: 做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而热传递则只涉及到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P7.]南京市金陵中学06-07学年度第一次模拟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C.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D.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P8.] 07届1月武汉市调研考试2.恒温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会逐渐增大,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A.气泡内的气体对外界做功 B.气泡内的气体内能增加 C.气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 D.气泡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P9.] 2007年广东卷10、图7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 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 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 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2 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 1.1m ol 理想气体2 i E R T = 5. 一定量理想气体()2i m E RT M νν' == 九、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函数) 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v p 称为最可几速率,表征速率分布在 v p ~ v p + d v 中的分子数,比其它速率的都多,它可由对速率分布函数求极值而得。即 十、三个统计速率: a. 平均速率 M RT M RT m kT dv v vf N vdN v 60.188)(0 00 === == ⎰⎰∞ ∞ ππ b. 方均根速率 M RT M kT v dv v f v N dN v v 73.13)(20 2 2 2 == ⇒ = = ⎰⎰∞ C. 最概然速率:与分布函数f(v)的极大值相对应的速率称为最概然速率,其物理意义为:在平衡态条件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在p v 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气体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 M RT M RT m kT v p 41.1220=== 三种速率的比较: 各种速率的统计平均值: 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十一、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单位时间里受到平均碰撞次数叫平均碰撞次数表示为 Z ,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经历的平均自由路程叫平均自由程。表示为 λ 平均碰撞次数 Z 的导出: 热力学基础主要内容 一、内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内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对于理想气体,忽略分子间的作用 ,则 平衡态下气体内能: 二、热量 系统与外界(有温差时)传递热运动能量的一种量度。热量是过程量。 摩尔热容量:( Ck =Mc ) 1mol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k 与过程有关。 系统在某一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系统吸热或放热会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若传热过程“无限缓慢”,或保持系统与外界无穷小温差,可看成准静态传热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元功: )(12T T C M m Q K k -= ) (12T T C M m K -=)(12T T Mc M m -=)(12T T mc Q -=41 .1:60.1:73.1::2=p v v v n v d Z 2 2π=p d kT 2 2πλ= n d Z v 221πλ= = kT mv e v kT m v f 22232 )2(4)(-=ππ⎰∞ ⋅=0 )(dv v f v v ⎰ ∞ ⋅= 22)(dv v f v v ∑∑+i pi i ki E E E =内) (T E E E k =理=RT i M m E 2 =PdV PSdl d F dA ==⋅=

大学物理考点详解

大学物理考点详解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是理 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知识点和 考点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大学 物理考点进行详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 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 - 第三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作用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不同形式。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1/2 mv²,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而势能是 物体所具有的由于其位置而产生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 性势能。 3. 机械振动与波动 机械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研究振动和波动现象的重要分支。

-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常见 的机械振动包括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 - 波动是指在介质中以某种规律传播的振动。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 和电磁波两种类型,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 4.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研究热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 文(K)。 - 内能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能量总和,内能的增加可以通过吸热和 做功来实现。 - 热量是能量在热平衡条件下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5. 电磁学基础 电磁学是研究电荷、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 库仑定律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 安培定律描述了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安培定律,电流 元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它们间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 6. 光学基础

沈阳工业大学《半导体物理》期末总结(知识点及重点习题总结)(精)

基本概念题: 第一章半导体电子状态 1.1 半导体 通常是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导带在绝对零度时全空,价带全满,禁带宽度较绝缘体的小许多。 1.2能带 晶体中,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在某些能量区间能级分布是准连续的,在某些区间没有能及分布。这些区间在能级图中表现为带状,称之为能带。 1.2能带论是半导体物理的理论基础,试简要说明能带论所采用的理论方法。答: 能带论在以下两个重要近似基础上,给出晶体的势场分布,进而给出电子的薛定鄂方程。通过该方程和周期性边界条件最终给出E-k关系,从而系统地建立起该理论。 单电子近似: 将晶体中其它电子对某一电子的库仑作用按几率分布平均地加以考虑,这样就可把求解晶体中电子波函数的复杂的多体问题简化为单体问题。 绝热近似: 近似认为晶格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没有能量交换,而将实际存在的这种交换当作微扰来处理。 1.2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解释能带现象的理论方法 答案: 克龙尼克—潘纳模型是为分析晶体中电子运动状态和E-k关系而提出的一维晶体的势场分布模型,如下图所示 利用该势场模型就可给出一维晶体中电子所遵守的薛定谔方程的具体表达式,进而确定波函数并给出E-k关系。由此得到的能量分布在k空间上是周期函数,而且某些能量区间能级是准连续的(被称为允带),另一些区间没有电子能级(被称为禁带)。从而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解释了能带现象,因此该模型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1.2导带与价带 1.3有效质量 有效质量是在描述晶体中载流子运动时引进的物理量。它概括了周期性势场对载流子运动的影响,从而使外场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具有牛顿定律的形式。其大小由晶体自身的E-k

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篇1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1.元电荷:电荷量e=1.60×10-19C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3.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考点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4.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

物质。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单位:N/C或V/m。 ⑶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⑷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⑸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尊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并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1.热力学的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守恒,即系统的总能量在宏观上始终保持不变,但小观剖面可能有所变化。 2.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熵只能增加,且系统的熵数越大,其不稳定性越强,熵可以视为一种混乱性的度量,它反映了系统无序性和水平。 3.热力学的第三定律:统计热力学原理,即根据统计学原理,当系统进入绝对零度时,系统出现分歧,且熵数趋近最小,此时,物质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这个特定状态。 二、力学 1.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矢量和,即动量是有守恒的。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相对静止,即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若外力作用于物体,物体的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即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受力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产生力学作用,而这种作用受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物质的性质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它的大小为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方向则相反。 三、电磁学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守恒

的。 2.电场定律:电场定律指的是静电场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定律。它包括Coulomb定律,Gauss定律,Biot-Savart定律和Ampere 定律,广泛应用于电磁学问题的计算中。 3.电磁感应定律:该定律指出,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并且电流具有磁通性,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影响物体的轨迹。此外,磁通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而磁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 4.磁通量定律:该定律指出,磁通的变化率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即电流的变化率越大,磁通的变化率就越大。 四、光学 1.干涉:当两束平行或非平行光线通过相同的媒介时,一定距离上某点可以同时到达多个不同的光源,光波的干涉可以导致正弦峰值和谷值出现,即称干涉可以以此来观察小物体的特性,增加细节的可见度,研究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走向会发生变化,可以用法线和折射角来描述折射现象,折射后的光线的方向和波长会发生改变,光线可以在介质之间传播。 3.共轭系数:共轭系数是研究物体表面光散射特性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光线穿过物体表面后发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共轭系数的值越大,散射就越明显。 4.波动角:波动角反应了光线在介质中的衰减程度,当光线进入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来参考!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7、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8、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大学物理D》期末复习、重要考点

大学物理D重点知识 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 一、定义 1.相似性原理:如果两种流体的边界状况或边界条件相似且具有相同的雷 诺数,则流体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特征。 2.气体栓赛现象:当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中出现气泡,液体的 流动会受阻,如果气泡产生得多了,就会堵住毛细管,使液滴不能流动。 3.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 两个系统彼此也处于热平衡。 4.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使其内能增加,另一 部分则用于对外界做功。 5.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传向高温而不引起 其他变化。 6.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 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7.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点电荷系在某点P产生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 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8.高斯定理:真空中的任何静电场中,穿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通量, 等于该 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电量的代数和乘以1/ £ o 9.环路定律: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零。 二、公式

1.体积流量:Q v = VS;质量流量:P VS 2.连续性方程:SiV/S2V2 3.等压方程:P36 (理想气体单原子?R;双原子Cvm=3R,氢H2、 2 2 氧02、氮N2、一氧化碳C0等) ⑤Imol理想气体的G/,m和Cp,m值: (上,其中m为物质质量。M为物质摩尔质量, M 氮28g/mol;氢2g/mol 氧16g/mol:氨4g/mol )等温方程:同上 等容方程:同上 4.库伦定律比率系数k=—匚(£^8.85X1012) 4n£ 电场中某点点位强度公式,连续分布带电梯,如圆环: 后可47120r 一0 3r 5C二就,介电常数真空,。=】,k为静电力常量, s为两板正对面积, d为两板间距离。 三、例题 1.流体在半径R的管内作定常流动,截而上的流速按v=vo(l-r/R)分 布,r为截而上某点到轴线的距离。设R等于5cm, V0=L2m •产。求

物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物理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以及宇宙中的星球、恒星、行星等。 1.2 物理学的基本假设与原理 物理学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设与原理上,如牛顿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原理等。 1.3 物理量与量纲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如长度、面积、速度等。量纲是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单位的特征,如长度的单位为米,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 1.4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其中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光强、物质的量等基本单位。 1.5 测量与误差 测量是指用测量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比较,并得到其数值。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1.6 误差的类型与处理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处理误差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等。 二、运动学 2.1 运动的概念与描述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描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置矢量、位置坐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2 平直运动与曲线运动 平直运动是指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如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曲线轨迹运动,如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2.3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2.4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与时间不一定成正比。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2.5 圆周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轨迹运动。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包括角度、角速度、时间等。分析圆周运动的方法包括角度-时间图、角速度-时间图、线速度-时间图等。 三、力学 3.1 力的概念与分类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于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力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 3.2 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3 惯性与质量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向性,与质量有关。 3.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3.5 静力学问题的解法 静力学问题指物体静止或处于恒定速度运动的问题。解决静力学问题可用受力平衡条件,如力的合成为零、力的合为零等。 四、动力学 4.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物体的运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2 冲量与动量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