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影响。为了提高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专家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妇科专家提供有关自然流产的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的指导,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自然流产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专家们建议,对于疑似自然流产的患者,应进行盆腔超声检查、血清β-hCG检测和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同时,专家们强调,在诊断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详细询问病史,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自然流产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专家们认为,对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晚期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专家们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生育史、流产次数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自然流产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专家们推荐使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催产素类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专家们强调,

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们强调,自然流产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疑似自然流产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告知治疗方法和可能的风险,以便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3)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对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对早期自然流产的疗效,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妊娠成功率较高,但药物治疗组的出血量和腹痛程度较低。另一项研究对不同治疗方案对晚期自然流产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手术治疗容易导致出血和感染。

国内外多个权威妇产科学会和指南对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

出了建议。其中,《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南》推荐对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对于晚期自然流产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或期待治疗。同时,《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指南》建议,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多位妇产科专家认为,对于自然流产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在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

专家们认为,自然流产的诊断难度不大,但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应重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的分析,以便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专家们认为,对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晚期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专家们强调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使用方

法和剂量,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禁忌证。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对自然流产的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提供了指导建议。专家们认为,对于疑似自然流产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告知治疗方法和可能的风险;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嘱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根据本共识的建议,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妇科专家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高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输卵管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内,是异位妊娠的一种,也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育龄期女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将介绍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输卵管妊娠的病因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输卵管炎症:慢性输卵管炎可导致输卵管管腔狭窄、水肿、闭锁等症状,使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从而引起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手术:输卵管手术如绝育术、吻合术等可引起输卵管损伤、狭窄等问题,增加输卵管妊娠的风险。

宫内节育器: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发生输卵管妊娠的概率较高,可能与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炎症等因素有关。

其他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等也可能影响受精卵的正常着床,导致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因病情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痛: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阴道流血:部分患者可有阴道流血,呈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量少。

休克:当输卵管妊娠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休克。

对于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血HCG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HCG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但血HCG检测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B超检查:B超检查是诊断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方法。在停经6-8周时,B超检查可发现宫腔内无孕囊,宫旁可见低回声区,有时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但B超检查需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下进行。

手术探查:对于怀疑为输卵管妊娠,但其他检查方法无法确诊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探查方法确诊。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检查,可见输卵管肿大、破裂、出血等征象。

对于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输卵管妊娠且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氨喋呤、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常用方法,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等。对于病情较重、有腹腔内出血或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导管插入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入药物或栓塞剂破坏胚胎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在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实施输卵管妊娠诊治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保护卵巢功能: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减少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注意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可能有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复发。

输卵管妊娠诊治对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专家共识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在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预防感染、保护卵巢功能、注意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输卵管妊娠诊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为了规范肺结节的诊治,中国专家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本文将对该共识进行解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根据影像学特征,肺结节可以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不同类型结节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通常没有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检查:发现肺结节后,需进一步行胸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以了解结节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密度等。同时需要进行肿瘤标志物、痰液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诊断:根据影像学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肺结节进行初步诊断。对于不能确定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结节大小、位置、恶性程度等因素。

随访: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手术:手术是治疗肺结节的主要方法之一,适用于体积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结节。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局部切除、楔形切除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放疗: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放疗可以缩小肺结节体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药物: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或缓解症状。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按时服药并注意不良反应。

戒烟:吸烟是肺结节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有效降低肺结节的发生风险。

加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结节。

注意饮食: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肺结节恶变风险。

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减少暴露于工业废气、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环境,以降低肺结节发生风险。

及时就医:如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疑似肺结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对于规范肺结节的诊治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了解肺结节的定义和症状,按照科学的诊治流程接受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降低肺结节恶变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广大民众应提高对肺结节的度,及时进行体检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以实现肺结节的早发现、早治疗,为健康护航。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影响。为了提高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专家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妇科专家提供有关自然流产的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的指导,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自然流产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专家们建议,对于疑似自然流产的患者,应进行盆腔超声检查、血清β-hCG检测和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同时,专家们强调,在诊断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详细询问病史,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自然流产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专家们认为,对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晚期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专家们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生育史、流产次数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自然流产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专家们推荐使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催产素类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专家们强调,

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们强调,自然流产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疑似自然流产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告知治疗方法和可能的风险,以便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3)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 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对自然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对早期自然流产的疗效,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妊娠成功率较高,但药物治疗组的出血量和腹痛程度较低。另一项研究对不同治疗方案对晚期自然流产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和期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手术治疗容易导致出血和感染。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 关于复发性流产(RSA)的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标准是2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此外,对RSA的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为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的专家共识。 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而其中的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 周前的早期流产。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约占1%。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RSA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免疫、血栓前状态、内分泌、解剖、感染、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心理因素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 ①遗传染色体因素:流产孕周越小染色体因素可能性越大,如果是妊娠7周左右的胎停,那么染色体因素会占到一半左右,多数是胚胎染色体偶发错误,夫妻双方染色体多数正常。但是如有2次及以上胎停,国内外指南

均推荐查绒毛染色体及夫妻双方染色体,因为胚胎的染色体是夫妻双方各给一半,如某一方染色体异常将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机率大幅增加,有可能某一方染色体结构异常。 ②免疫因素:据统计我国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占第二位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型异常及同种免疫型异常两种。如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异常;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活性升高、T、B淋巴细胞异常等均与流产相关。有研究报道如未经治疗者再次妊娠的活产率可降低至10%。 ③血栓前状态: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孕期血液高凝状态使子宫胎盘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引起胎盘梗死,使胎盘血液供应下降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而流产。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蛋白C、蛋白S、等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进行诊断。 ④内分泌: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南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美国生殖医学学会认为,高催乳素血症与RSA有关,此外,孕妇的内分泌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RSA的发生有关。 ⑤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子宫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解剖因素所致的RSA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特别是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⑥感染:生殖道感染与晚期RSA及早产密切相关,建议生殖道感染的RSA 患者应在孕前进行针对性治疗,感染控制后再受孕。

自然流产课程思政

自然流产课程思政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 专业:临床全科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制 授课教师: *** 教研室名称:妇产科教研室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妇产科学 授课时间 2022-06-9下午第2节 授课题目 自然流产 学时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对象 五年制临床全科医学专业

授课老师 ***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教材及参考书 基本教材: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妇产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参考:赵爱民,鲍时华等.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11). 教学思想、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启发为辅,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新知识,使学生有所得、所思、所悟,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将知识得以升华。 2、有效教学: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重难点,条理清晰地组织教学内容,贯穿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思政人文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充分发挥已掌握的医疗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不断理论学习和反复临床实践中,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合格医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别流产的定义及分类;自然流产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原则;阐明稽留流产、复发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等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能力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讲解课本内容以及课本以外最新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学习病因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引导学生能够分析概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 情感目标:通过对自然流产的认知,提高对孕妇早期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密切关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自然流产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原则。 学生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学生整体素质尚可,有较好的理解和记忆力。 2.经过前期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及妊娠生理、妊娠诊断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妇产科学基础,但对于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临床学科知识体系尚缺乏系统性及整体性。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检查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复发性流产病因学检查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年2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复发性流产病因检查专家共识编写组牵头制定的《复发性流产病因学检查专家共识》在《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刊发(以下称“该共识”)。仔细阅读该共识,发现很多地方有待商榷。为此,2022年3月12日,全国妇产科学、生殖医学、生殖免疫学、遗传学、风湿免疫学以及循证医学领域的有关专家(专家组名单见后),围绕该共识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基数大,应该在共识中体现分层诊疗思想,注重卫生经济学问题及对基层医疗的指导作用。专家们对该共识中有关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具体商榷如下。 一、关于复发性流产病因的精准检查时机及项目 1、仅有1次流产史的病因学检查 该共识中关于2.1.1涉及的仅有1次流产史的病因检查有不妥之处。据《Lancet》最新发表的系列报道,自然流产的发病率为15.3%,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病率仅为1.8% 2.1%,如果以连续3次自然流产作为RSA,其发病率更是低至0.5%~0.8%[1]。研究表明,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是1次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2]。2020年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简称2020版共识)建议对于仅有1次流产史的患者,除有明确家族史或临床表现,不推荐进行全面病因筛查。对有明显疾病家族史或临床表现者,病因已基本明确,可有针对性进行有关检查和评估。对高龄生育者,高龄本身就是流产的

高危因素,配子形成异常是最大的危险因素,但专家们指出,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对于高龄女性仅发生过1次自然流产者,有下列情况可酌情进行评估:①胚胎染色体核型正常;②无导致流产的基础性疾病;③患者本人强烈要求病因筛查。但也要避免大规模筛查,以免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一点与欧洲生殖与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Embryology ,ESHRE )、美国生殖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 )的RSA 指南及中国2020 版共识均一致[3-8]。 2、关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解读 该共识中对“一项对1676例日本RSA患者进行的分析发现,69%的RSA患者没有明确病因,被称为不明原因RSA"的表述与原文表述存在差异。我们查阅了这篇文献[2],其内容表述为“在未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测的情况下,不明原因RSA的发病率为69%,而进行胚胎染色体检查之后,不明原因RSA的发病率只有25% ”,提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不明原因RSA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3、关于可变病因”定期复查 该共识中提到“生殖道解剖因素(获得性解剖异常)、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同种免疫)、凝血因素(获得性血栓前状态)、内分泌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糖代谢异常)、男方因素(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率)等为可变病因,需定期复查”。“可变病因”提法值得商榷,该共识中将所有病因均列为可变病因并建议定期复查,容易引起误解,也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例如关于抗磷脂抗体,虽然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表现可能和抗体的种类、滴度存在一定的关联[9-10]。但尚缺乏足够

2020不全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

2020不全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 不全流产 (incomplete abortion) 作为流产 ( 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药物流产术、自然流产、钳刮术 ) 后常见并发症,是指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由于宫腔内有胚胎组织或部分蜕膜、胎盘组织等胚胎附属物残留,影响子宫收缩,以致阴道出血较多,甚至因出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阴道出血时间较长,易发生感染、贫血、月经改变、继发不孕及由此产生的畏惧、烦躁等心理变化。通常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或血β-hCG 阳性,B 超检查宫腔内无完整的孕囊结构,代之以强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周边伴或不伴血流信号,则可以确诊。目前针对不全流产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清宫术、药物保守治疗和期待治疗。清宫术有效率较高,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可能对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创伤,如子宫内膜损伤、子宫穿孔、宫腔粘连、感染甚至继发不孕等,增加患者痛苦。近年研究显示,药物治疗不全流产尤其是宫腔内残留物较小时 ( 直径≤2.5 cm),疗效较明显,依从性好,不仅能减少清宫术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并且增加患者满意度。 1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适应证:①妊娠物残留时间较短 ( 阴道出血时间≤14 d);② B 超提示宫腔内存在混合样结构或稍强回声伴或不伴血流信号,宫腔内残留组织直径较小 ( 直径≤ 2.5 cm);③血β-hCG 阳性 ( 水平较低 )。药物保守治疗禁忌证:①阴道出血多于平时月经量;②存在潜在感染风险需行手术治疗;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以及存在药物过

敏或禁忌证,尤其是米索前列醇类似物过敏可引起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④疑似异位妊娠者;⑤不能除外妊娠滋养细胞疾病;⑥不愿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⑦没有随访条件者。妊娠残留组织直径 >2.5 cm,血β-hCG 水平较高时( 多数认为 >400 IU/L),药物治疗不全流产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等。 1.1 前列腺素类药物 1.1.1 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作为合成前列素 E1 的一种衍生物,在药理活性方面与 E1 类前列素相似,通过促进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的释放,从而引起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够软化宫颈,增强子宫张力,提高宫内压,子宫在妊娠早期对米索前列醇的敏感性较高,促进宫腔残留物排出,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米索前列醇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米索前列醇单独应用,单剂量 ( 米索前列醇400 mg 阴道 / 舌下或 600 mg 口服 ) 或重复剂量 ( 米索前列醇400 mg阴道/舌下,4 h重复1次,共2次 ),两者临床效果相当,但重复剂量容易引起腹泻,推荐单剂量;②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运用 ( 米索前列醇 600 mg 口服单次联合缩宫素 10 IU qd 连用 3 d),能够活化电压 - 依赖性 Ca2+ 通道,使细胞外 Ca2+ 进入细胞内,使磷酸肌醇水解,肌醇 1,4,5-三磷酸盐生成,释放细胞内 Ca2+,促进蜕膜合成内源性的前列腺素 E1 类似物使子宫收缩,排出宫腔残留物,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达到治疗目的。阴道内用药的优势为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用于阴道出血不多者,给药剂量 400~600 mg[10-11],一般为单

2023年自然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

2023年自然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背景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在12周以内自然终止的情况。保守治疗是指不进行手术干预而采取药物或观察等非侵入性方法来处理自然流产的方法。在过去的几年里,自然流产的处理方法一直受到专家和医生的关注。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保证患者的安全,2023年自然流产保守治疗专家共识被制定出来。 目标 本共识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安全的自然流产保守治疗方法,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决策和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风险并提高疗效。 共识内容 1. 患者评估: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妊娠产前检查、身体状况评估和相关检查等,以确定适

合的保守治疗方案。患者评估: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妊娠产前检查、身体状况评估和相关检查等,以确定适合的保守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对于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妊娠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在给药过程中,医生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药物治疗:对于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妊娠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如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在给药过程中,医生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 3. 观察治疗:对于胚胎自然排出后,未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医生应定期复查患者的妊娠指标和身体状况,以及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观察治疗:对于胚胎自然排出后,未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医生应定期复查患者的妊娠指标和身体状况,以及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4. 并发症管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完整版)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完整版)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育龄期女性发生1次SA的风险为10%左右。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发生率为1%~5%,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为40%~80%。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RSA的规范性诊治已成为生殖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RSA 病因复杂且异质性强,加之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缺乏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措施,多数从业人员未接受过生殖免疫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导致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为进一步规范SA尤其是RSA的诊治,本刊组织了多学科包括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循证医学专家,根据2008年、2016年中国发布的RSA诊治共识、2011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ricians and Gynaecology,RCOG)、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发布的RSA诊治最新指南,结合目前我国RSA的防治现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进展,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在SA和RSA

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根据我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年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人工流产963万,占同年全国计划生育手术的50.6%。我国人工流产的现况具有以下特点[1]:一是人工流产总数居高不下,并有潜在增长的趋势;二是年轻、未育的比例高,一些汇总文献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下妇女的比例达47.5%,其中未育妇女比例高达49.7%,首次妊娠人工流产的比例为35.8%;三是重复流产率高(55.9%),且间隔时间短。 WHO《安全流产临床实践手册》[2]、美国计划生育学会[3]、美国国家流产联盟(NAF)[4]及加拿大妇产科学会[5]均推荐人工流产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生殖道感染。目前,国内关于人工流产手术是否应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如何应用尚有争议,缺乏规范化。中华妇产科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规范和研究进展,制定“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本共识适用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及钳刮术。共识的推荐强度由推荐级别及证据等级组成。推荐级别: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II类,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有不同观点;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效;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证据水平: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

(或)小型试验结果。 1 人工流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 1.1 在未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人工流产手术后上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5%~20%[6],且随着人工流产手术次数的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7]。据报道,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手术后发生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率为0.01%~ 2.44%[3]。流产后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8],包括宫腔宫颈粘连、输卵管梗阻及慢性盆腔痛等,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如异位妊娠、自然流产及胎盘粘连或植入等异常情况,不仅严重损害女性生育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1.2 人工流产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9]。阴道内存在大量寄植菌群,非致病性、产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属占主要地位,其他多种可能致病的细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肠杆菌(最常涉及的是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属)等需氧菌和厌氧菌占比数量较少。术前和术中进行的消毒虽然能减少微生物的浓度,但不能达到灭菌。子宫颈管具有屏障功能,能防止正常情况下无菌的上生殖道被阴道动态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感染,人工流产手术可破坏此屏障,给阴道细菌侵犯上生殖道提供机会。因此人工流产手术无法完全避免术后的感染[10]。 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孕期人工流产手术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可减

反复流产专题报告病例分析

反复流产专题报告病例分析患者,24岁,因“3次自然流产史,要求明确病因”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免疫科门诊就诊。初次就诊我院时间为2019年10月。 现病史:患者婚后性生活正常,妊娠相关情况如下: 第一次怀孕:2014年自然妊娠,孕48天有胚芽无胎心,行药物流产,未做胚胎染色体检查,孕期保胎用药:孕酮及HCG针剂。 第二次怀孕:2017年自然妊娠,孕55天胎心消失,行人工流产,未做胚胎染色体检查。孕期保胎用药:孕酮及HCG针剂。 第三次怀孕:2019年9月自然妊娠,孕76天胎心消失,行药物流产,绒毛芯片送检,结果提示:7号染色体长臂(q31.33q36.3)存在约33.6Mb缺失,15号染色体长臂部分(q21.3q26.3)存在约47Mb重复。孕期保胎用药:孕酮、肝素及保胎丸。 三次怀孕孕期均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目前拟继续自然备孕,但外院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病因,患者本人惧怕再次妊娠的流产风险,要求来我院进一步明确诊治方案。 月经史:14岁初潮,8/28-30天,无痛经史,2012年以后自觉月经量较前减少50%。 婚育史:非近期结婚,0-0-3-0 既往史:2+年前外院诊断为甲减,优甲乐治疗中,自诉近期甲功正常;否认其他慢性病及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过敏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等。

家族史:母亲高血压,余无特殊家族史。 体格检查:身高:157cm,体重75kg,BMI:30.42kg/m2 妇科检查:无殊。 辅助检查: 遗传因素:女方:46,XX;男方:46,XY 解剖因素:2019年10月TCT+HPV均正常,妇科超声未见异常免疫因素:淋巴细胞亚群正常、自身抗体正常、lgG/A/M均正常血凝因素:同型半胱氨酸6.6umol/l、D二聚体0.40mg/l 、血小板聚集:60.75% 内分泌因素:促甲状腺素:3.849mIU/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39.3IU/ml; 胰岛素释放:10.11-43.99-95.6-52.41-62.52uIU/mL; OGTT:4.8-9.6-10.8-8.7-7.7mmol/l 其他:25OHVD:21.1nmol/l ↓、VB12:159pg/ml↓,叶酸:10.79ng/ml,甘油三脂1.84mmol/l↑、总胆固醇5.27mmol/l 初步诊断:复发性流产-3、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维生素缺乏 初步治疗方案: 1、告知不能排除夫妻染色体异常可能,建议夫妻双方染色体重新进行高分辨率核型分析; 2、饮食结构调整,增肌减脂运动,控制体重,多晒太阳。 3、用药: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_2020年版

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_2020年版 ·1090·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trolledtrials[J].FertilSteril,2017,107(2):430-438.preventionofunexplainedrecurrentmiscarriage:amulticenter [45]Dhillon-SmithRK,CoomarasamyA,CoomarasamyA.Best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J].Blood, practicereviewarticle:TPOantibodypositivityandadverse2015,125(14):2200-2205. pregnancyoutcomes[J].BestPractResClinEndocrinolMetab,[57]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专家共识编写组.胚胎植入前2020:101433.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46]WangX,ZhangY,TanH,etal.Effectoflevothyroxineonpreg?2019,35(2):151-155. nancyoutcomesinwomenwiththyroidautoimmunity:asystem?[58]PracticeCommitteeoftheAmericanSocietyforReproductive aticreviewwith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Medicine.Uterineseptum:aguideline[J].FertilSteril,2016, als[J].FertilSteril,2020.6.034.106(3):530-540. [47]AlexanderEK,PearceEN,BrentGA,etal.2017Guidelinesof[59]AlfirevicZ,StampalijaT,MedleyN,etal.Cervicalstitch(cer? the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forthediagnosisandman?cla ge)forpreventingpretermbirthinsingletonpregnancy[J].

2020精准保胎理论的诞生(系列一)

2020精准保胎理论的诞生(系列一) 2016年我国复发性流产(recu rren t spo ntaneo us a bo rtion,R SA)诊治专家共识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 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 E)的最新定义:反复妊娠丢失(recu rren t pregna ncy lo ss,R PL)又称反复自然流产(recu rren t spo n tan eo us a bo rti on,R SA),是指2次或2次以上孕周在24周之前的妊娠丢失。 反复流产发病原因众多,既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混杂的多因素。反复流产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夫妻染色体异常2%-5%)、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7%)、内分泌紊乱(8%-12%)、生殖道感染(4%)、免疫及血栓性疾病等因素(50%-60%),其他还有男性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及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e abortion,U R SA)。不明原因反复流产中约80%与免疫学因素相关。

反复流产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病因检查和治疗费用较高。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反复流产患者病因检查和保胎用药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范检查和适度治疗的原则。根据不良孕产史、流产次数、经济条件、检查技术、酌情选择检查项目,尽可能做到病因清楚,诊断准确。 孕后根据既往流产病史、流产病因,孕后阴道超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孕酮(P)、雌二醇(E2)、免疫和凝血等检查,横向及纵向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胚胎发育情况,恰当选择保胎药物,力争做到精准检查、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保胎。 为了推广普及反复流产与精准保胎事业,规范反复流产病因检查、诊断和治疗,我将反复流产与精准保胎理论知识按临床需要编排为以下篇章,供同行参考使用。 本期内容:精准保胎理论诞生记 早孕期精准检查、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保胎理论的诞生,追根溯源到2013年。当时,我的反复流产门诊经常有早孕保胎的孕妇,拿着超声和激素3项报告单找我咨询。我依据报告单内容回复大致正常或不正常,无法准确详尽的

2020版:早期妊娠稽留流产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早期妊娠稽留流产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早期妊娠稽留流产(missed early miscarriage)是指妊娠≤12周,胚胎或胎儿已死亡并滞留在子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流产发生时,虽然胚胎已经停止发育,但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可以继续释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胚胎及组织物未排出,孕妇有或无流血、腹痛等临床症状,妇科检查时宫颈口未开。早期妊娠稽留流产常常在超声检查时被发现。 临床医生在处理稽留流产时常常有许多困惑,为此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早期妊娠稽留流产治疗专家共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指征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胚胎或胎儿的妊娠周数可以通过末次月经时间、妇科检查子宫大小、超声诊断等方法进行推算。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超声检查已经成为精确测量妊娠周数的常用方法。早期妊娠可以通过腹部或阴道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宫内妊娠及妊娠周数,妊娠5周时,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妊娠囊;妊娠6周以上,超声检查可见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超声诊断标准:(1)超声检查头臀长≥7mm,未见胎心搏动。(2)宫腔内妊娠囊平均直径≥25mm,未见胚胎。(3)宫腔内妊娠未见卵黄囊,2周后仍然未见胚胎和胎心搏动。(4)宫腔内妊娠可见卵黄囊,11d后仍然未见胎心搏动。2 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治疗目前,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主要治疗方式有3种,期待治疗、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妊娠稽留流产患者的停经时间常常与胚胎大小不一致,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胚胎停止发育,推测停止发育的大致妊娠周数,临床上以超声诊断的妊娠周数作为推算妊娠时间及诊治的判断依据。 2.1 期待治疗(expectant management)早期妊娠稽留流产,一旦确诊可以采取期待治疗,患者可以等待妊娠物自然排出。期待时间为7~14d,每周进行超声检查1次。观察超过14d妊娠物未排出,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期待治疗成功率近80%。期待治疗期间,如果出现阴道流血大于“月经”峰值量、严重腹痛及疑似感染时需及时就诊。有研究显示,接受期待治疗的妇女仅有大约10%发生不全流产,需要手术治疗;另有约10%妇女不愿意等待而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选择期待治疗的患者发生盆腔感染机会较低。 2.1.1 期待治疗的禁忌证(1)子宫手术史、产前产后大出血史、胎盘残留/植入史、多次宫腔操作史等。(2)已知或疑似异位妊娠及带器妊娠者。(3)存在感染、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2.1.2 期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提供期待治疗的医疗机构需要具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不全流产监测等医疗资质和医疗条件,以备转换治疗方式及临床观察。(2)向患者说明不同治疗方式的特点和利弊,介绍期待治疗的注意事项,并安排复诊时间、紧急联系方式及就诊地点。(3)患者见到妊娠物排出后,建议及时返回医院就诊,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2016

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年1月第51卷第1期第3-9页 关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标准是2次或2 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而我国通常将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1-4]。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此外,对RSA的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为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的专家共识。因国内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尤其是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本专家共识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及RCOG发布的“RSA诊治指南”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撰写,旨在为RSA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中推荐的部分观点仍为初步认识,尚需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验证。 病因及筛查RSA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妊娠不同时期的RSA,其病因有所不同,妊娠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多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功能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所致;妊娠12周至28周之间的晚期流产且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多见于血栓前状态、感染、妊娠附属物异常(包括羊水、胎盘异常等)、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如巴氏水肿胎、致死性畸形等);晚期流产但胚胎组织新鲜,甚至娩出胎儿仍有生机者,多数是由于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所致,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宫口开大之前或胎膜破裂之前没有明显宫缩,其病因主要为子宫颈机能不全;二是先有宫缩,其后出现宫口开大或胎膜破裂,其病因多为生殖道感染、胎盘后血肿或胎盘剥离等[5]。 (一)流行病学因素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1],而其中的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 周前的早期流产[3]。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的患者约占生育期妇女的5%,而3次或3次以上者约占1%[1]。RSA的复发风险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既往自然流产史是导致后续妊娠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曾有3次以上连续自然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后胚胎丢失率接近40%[2]。此外,孕妇的年龄及肥胖也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1-2]。[专家观点或推荐] 应详细询问夫妇双方的病史,包括年龄、月经婚育史、既往史、家族史。并依照时间顺序描述既往流产情况,包括发生流产时的孕周、有无诱因及特殊伴随症状、流产胚胎有无畸形及是否进行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并计算其体质指数(BMI)。 (二)解剖结构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各种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有研究数据显示,RSA患者中子宫异常发生率可达1.8%~37.6%[6],此外,解剖因素所致的RSA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回顾性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子宫畸形妇女再次妊娠时流产率或早产率将显著升高。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7-8]。[专家观点或推荐] 建议对所有早期RSA患者及有1次或1次以上

最新: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 孕激素在妊娠早期具有维持蜕膜化子宫内膜、松弛子宫平滑肌、改善子宫血液供应以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防治流产和辅助生育技术相关的孕激素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鉴于目前黄体功能的判断没有准确、适当的方法,且临床上所应用的孕激素剂型和剂量存在差异,影响了药效的观察,至今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因而在具体疗效方面尚存在争议[3-5]。为此,我们成立了由妇科内分泌学、产科学、生殖医学专家共同参与的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产共识的中国专家组,就孕激素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情况及临床应用要点,专家们根据临床研究及诊疗经验,深入交流讨论,达成了本共识,旨在对妇科医师、产科医师以及生殖医学专科医师在孕激素用于维持早期妊娠、预防或治疗流产方面给出指导意见。 一、孕激素应用的适应证 孕激素应用的适应证[2,6-9]包括: 1. 早期先兆流产(孕12周前)。 2. 晚期先兆流产(孕13~28周)。 3. 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

4.助孕周期。 二、孕激素使用的禁忌证和慎用情况 1. 禁忌证: (1)对药物制剂成分(黄体酮或任何其他赋形成分)过敏者; (2)不明原因阴道流血; (3)妊娠期或应用性激素时发生或加重的疾病(或症状)者,如严重瘙痒症、阻塞性黄疸、妊娠期疱疹、卟啉病和耳硬化症患者; (4)异位妊娠、疑似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或者生殖系统之外的疾病引起的不明原因血hCG水平升高者; (5)胚胎已死亡或者难免流产,若阴道流血持续增多,考虑流产不可避免者; (6)脑膜瘤; (7)其他:胎膜早破、胎儿畸形、绒毛膜羊膜炎等。

2021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凝血功能异常,尤其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导致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常见原因。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在RSA合并PTS患者的防治方面疗效肯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进一步规范RSA合并PTS的诊治,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学、血液病学、检验医学以及循证医学专家,根据RSA合并PTS的诊治现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证据和进展共同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在我国,目前将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胎儿体质量不足1000 g的胎儿丢失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但专家们同时提出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或生化妊娠即应重视并予评估[1-2]。目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RSA的定义不同。2012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的标准是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失败,明确排除生化妊娠[3];2011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4];2018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的定义是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4周之前的胎儿丢失,包括生化妊娠[5]。 RSA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包括胚胎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和夫妻双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异常、母体免疫学异常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等[6]。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约有66%的RSA患者存在至少1项凝血系统的功能异常[7]。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抗凝血功能紊乱或者障碍等可导致血液中抗凝物质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这种状态称为PTS。系列病例报告表明,PTS与RSA等不良妊娠结局存在密切关联[8]。然而,由于缺乏RSA合并PTS的诊疗规范,临床实践中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进一步规范RSA合并PTS 的诊治,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产科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学、血液病学、检验医学以及循证医学专家,根据RSA合并PTS的诊治现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证据和进展,共同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一.文献检索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类高效、相对安全的糖类抗凝剂。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LMWH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LMWH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制定了该共识。共识指出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PS)、易栓症(PTS)、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等。依据病情,LMWH使用剂量有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URSA)、反复生化妊娠(RBP)和反复种植失败(RPF)患者使用LMWH能否改善妊娠结局尚缺乏依据,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显示增加LMWH剂量能增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病程较长、有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的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可以适当应用LMWH,但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临床上应避免超适应证和超大剂量使用。 简介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妇产科及生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某些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治疗方面疗效肯定,在生殖医学领域如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planting failure,RPF)、反复生化妊娠(repeated biochemical pregnancy,RBP)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LMWH的临床应用存在不恰当、过度使用现象。鉴于此,本刊成立了由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就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对于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方面给出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LMWH 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 1. LMWH概述 LMWH是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通过酶或化学方法解聚而产生的由12~18个糖单位组成的葡糖胺聚糖,相对分子质量 LMWH与UFH的作用机制相似,但LMWH比UFH具有更多的优点。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LMWH和UFH具有不同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 比值活性。研究表明,UFH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比值为1︰1;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LMWH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比值为2︰1~4︰1 ( 美国药典推荐比值2.5)。由于减少了对凝血因子Ⅱa的抑制作用,LMWH在达到有效抗凝作用的同时,降低了出血风险。

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

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 自2016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发布《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以来,我国临床工作者继续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在生殖免疫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RSA病因复杂,其仍然是一类未被完全清楚认识的疾病,临床工作中针对RSA的诊治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和不合理之处。近年来,我国相关领域专家也讨论并发布了多个专家共识,如《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复发性流产合并风湿免疫病免疫抑制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和《复发性流产合并血栓前状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这些共识积极推动了我国RSA诊治的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的相关专家经过3次充分讨论,在2016年《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指南及共识,结合最新临床、基础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国情并遵循循证医学理念,发布了《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对RSA的定义、病因、筛查和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本专家共识强调对RSA进行合理的病因筛查,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降低流产的再发风险。 一、RSA的定义 【专家意见和推荐】建议将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妊娠丢失定义为RSA,包括生化妊娠。

是否包括生化妊娠是否是未明确未明确注:RSA表示复发性流产;RCOG表示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ASRM表示美 国生殖医学学会;ESHRE表示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hCG表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NGOF表示法国妇产科医师协会;DGGG表示德国妇产科学会;OEGGG表示奥 地利妇产科学会;SGGG表示瑞士妇产科学会 目前多认为已育有活胎的RSA患者的预后较好,多个指南建议RSA的定义应强调流产的连续性。研究显示,生化妊娠丢失与临床妊娠丢失都会影响RSA患者的预后。2017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指南对于RSA的定义中包含生化妊娠。 近年来,国外部分指南或综述将RSA称为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PL;或recurrent miscarriage,RM)。2017年的ESHRE 指南更新学术用语,建议使用妊娠丢失(pregnancy loss,PL)替代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2011年的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指南使用的是RM,2012年的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指南使用的是RPL(超声检查或组织学确认的临床妊娠),2017年ESHRE指南也使用RPL[与ASRM指南不同,其范围扩大至血或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阳性诊断的妊娠,将宫内妊娠丢失定义为RM],2018年的德国妇产科学会(German Society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DGGG)、奥地利妇产科学会(Austrian Society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OEGGG)、瑞士妇产科学会(Swiss Society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SGGG)联合指南使用的是RM。自我国2016年《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