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

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它结合

了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可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多种分子,包括

蛋白质、抗体、激素、细胞因子等。

CMIA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物(如血清中的某种蛋白质)与特异性结合该蛋白的抗体标记的化学发光微粒子结合,形成固相免疫复合物。

然后加入激发化学发光作用的底物,使该微粒子发出光信号。根据光

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检测待检测物的浓度。

CMIA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到pg/ml级别;2)特异性好,可以将同类标记物分别检测;3)操作简便,无需专业

培训即可进行;4)试剂稳定性好,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CMI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例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化学发光是在常温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的发射。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中间体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实现定量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因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但与荧光产生需要激发光不同,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产生光强度,并不需要激发光,从而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了免疫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两个部分。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待测物质浓度因为与发光强度成一定的关系而实现检测目的。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类别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 3 大类,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1. 鲁米诺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鲁米诺类物质的发光为氧化反应发光。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可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发光,其中H2O2最为常用。因发光反应速度较慢,需添加某些酶类或无机催化剂。酶类主要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无机类包括O3、卤素及Fe3+、Cu2+、Co2+和它们的配合物。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下可在催化剂作用下,被H2O2等氧化剂氧化成3-氨基邻苯二酸的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鲁米诺的发光光子产率约为0.01,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 2. 吖啶酯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吖啶酯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由于热稳定性不是很好,Klee 等研究合成了更稳定的吖啶酯衍生物。在含有H2O2的碱性条件下,吖啶酯类化合物能生成一个有张力的不稳定的二氧乙烷,此二氧乙烷分解为CO2和电子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一最大波长为430 nm 的光子。吖啶酯类化合物量子产率很高,可达0.05。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发光体系简单、快速,不需要加入催化剂,且标记效率高,本底低。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应用于CLIA,通常采用HNO3+H2O2和NaOH 作为发光启动试剂,有些在发光启动试剂中加入Triton X-100,CTAC,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发光。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是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HRP 最常用发光底物是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在CLEIA 中,使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利用鲁米诺作为发光底物,在过氧化物酶和起动发光试剂(NaOH和H2O2)作用下鲁米诺发光,酶免疫反应物中酶的浓度决定了化学发光的强度。此传统的化学发光体系(HRP-H2O2-lumi-nol)为几秒内瞬时闪光,存在发光强度低、不易测量等缺点。后来,在发光系统中加入增强发光剂,以增强发光信号,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便于重复测量,从而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碱性磷酸酶(ALP)已广泛用于酶联免疫分析和核酸杂交分析。 碱性磷酸酶和1,2-二氧环己烷构成的发光体系是目前最重要、最灵敏的化学发光体系。这类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Bronstein 等提出的ALP-AMPPD 发光体系。AMPPD 为1,

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比较

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比 较 摘要】目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探讨这两种方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取正常人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各32例,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组和患者组的血清TPO-Ab, TG-Ab和TM-Ab,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无论是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还是放射免疫法,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化学发光法的特异性优于放射免疫法,但是敏感性不及放射免疫法。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综合性能优于放射免疫法。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 TPO-Ab TG-Ab TM-Ab 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主要的甲状腺组织的自身抗体,在桥本甲状腺炎(HT)等甲状腺疾病中有较高的表达。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 亦属抗甲状腺细胞内多种组织成分的抗体, 属IgG, 能与补体结合, 由微粒体刺激产生。已证实TPO 是甲状腺微粒体抗原的主要成分,TM-Ab 的主要成分就是TPO-Ab。有文献报道,血清TPO-Ab的测定较TM-Ab和TG-Ab的敏感性高[1]。TPO-Ab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实验室常用方法主要是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为了解这两种方法在检测自身抗体对临床作用上的差异,本实验收集了64例标本,分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组和健康成人组,分别用此两种方法检测了两组标本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因化学发光法无TM-Ab的检测,故改用TPO替代TM-Ab的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32例HT患者为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21~58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且排除甲状腺疾病的人群,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4~62岁。 1.2仪器与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ARCHITECT i2000,美国雅培公司),智能放免γ-测量仪(SN_695B型,上海核所日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试剂分别为雅培公司配套TG-Ab和TPO-Ab试剂盒和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M-Ab、TG-Ab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 1.3实验方法准备正常人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病人血清标本各32例,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的TPO-Ab与 TG-Ab,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TG-Ab、TM-Ab。 1.4 阳性结果判断按照试剂说明书的标准判断,即化学发光法TG-Ab的结果≥34 IU/ml为阳性,TPO-Ab≥35 IU/ml为阳性。放射免疫法TG结合率≥30%为阳性,TM 结合率≥15%为阳性。TG/TM结合率=(样品管CPM-零血清管CPM)/(T-本底CPM)。以正常人的TPO-Ab, TG-Ab和TM-Ab均为正常值,而HT患者的TPO-Ab, TG-Ab和TM-Ab均异常为金标准。 2 结果 2.1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的检测数据 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G-Ab的敏感性为75.00% (24/32),特异性为93.75%(29/32);放免法检测两组TG-Ab的敏感性为84.38% (27/32),特异性为81.25% (26/32);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PO-Ab的敏感性为84.38% (26/32),特异性为96.88% (31/32);放免法检测两组TM-Ab的敏感性为93.75% (31/32),特异性为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比较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比 较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NA)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性能。方法:每天选取临床样本8份,包括门诊与住院患者,排除溶血、脂血及用药情况。分别用CMIA与ECLINA测定样本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连续测定7 d,记录检验结果。去除离群点,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对比方法作为X轴,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为Y轴,计算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差评估。结果:CMIA与ECLINA测定促甲状腺激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863X+0.0632,相关系数r2=0.9946,两种检测方法的测定值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P<0.01)。两种实验方法均存在随着结果增高偏差增大现象,但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ARCHITEC和ECLI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以建立相关方程,在某一方法不能满足实验室而参考值又不能变换时可以用另一方法代替。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由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是判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首选指标,是诊断甲状腺疾病重要的第一线指标[1-2]。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已成为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常规手段。然而不同的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是实验室需要探讨的重点。因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至关重要,特别对于亚临床患者,主要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因此,本文对血清TSH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地对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及偏移评估,从而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对同种测定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并为判断临床的可接受性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电化学发光法所用仪器为罗氏Cobas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所用试剂为德国罗氏试剂(批号:182942-01,规格:200测试/盒),质控品为德国罗氏免疫通用质控品(批号:177813-04),定标液为德国罗氏TSH 定标液(批号:180413-01);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所用仪器为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美国雅培试剂(批号:44904U100,规格:4×500测试/盒);TSH校准品为雅培试剂(批号:45240u100),质控为美国伯乐免疫分析用质控液(批号:40271 40273) 1.2 样本采集遂宁市中心医院本部门诊及住院患者当日血清8份,连续采集7 d,共56份。 1.3 方法 1.3.1 实验前检测两个检测系统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成绩均合格且每次实验前各分析系统均进行高低值质控测定且均在控。保证了所有对比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对比方法(X),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Y)。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假阳性的应用分析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假阳性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析假阳性的发生 情况。方法: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 结果: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 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 37例(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结论:化学发光微 粒子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 诊断。 【关键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HIV检测;假阳性 【中图分类号】R446.6;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26-03 Application of chemiluminescent particle immunoassay in HIV detection Tang Chunxue,Yang Tao,Zhao Jing,Zhu Lin. Laboratory of Laboratory of Santai People's Hospital, Mianyang, Sichuan 621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false positive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in HIV detection. Methods 16263 HIV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Results In 16263 HIV patients, 54 positive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the positive rate was 0.33 %. After that, 37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identified by western blotting (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0.23 % ), 8 were negative and 9 were uncertain. Conclusion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has a high false positive rate in HIV detection, which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st results for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Key words】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s; Immunoassay; Hiv testing; False positive 艾滋病近年来发生率极高,HIV病毒会潜伏在机体之中,可以让患者在没有 任何自觉症状的8~9年之间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流行 和降低艾滋病的发生必须及早进行HIV传播预防工作,而尽早诊断是控制艾滋病 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1],早期诊断、治疗艾滋病是改善其患者预后结局的必要 环节,也同时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对抗-HIV抗体进行初次筛查检验主 要是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而随着检测HIV试剂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已经 将P24抗原检测增加到原有试剂基础之中,大大提高了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但是,也会增加假阳性的发生率;针对上述情况研究学者提出了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预 防和纠正检测技术过程,资料显示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样本所得S/CO数值比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的所得检测数值更高[2],因此,说明了化学发光法在检测过程中有 一定优势应用价值。本文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分析假 阳性的发生情况。 1.资料来源、方法 1.1 检验标本资料来源 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研究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3月,对16263例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中 有男性8132例,女性8131例;16263例HIV检测患者的年龄于20~50岁,平均年龄(35.21±10.23)岁;对16263例进行HIV检测患者的标本进行采集之后做离 心处理,离心时间10min,转速为每分钟4000r,之后再行相关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

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 一、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原理 采用两步法免疫检测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在雅培I2000系统检测模式上定性测定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1、将样本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TPN15、TPN17和TPN47)包被的微粒子和项目稀释液混合,形成样本中的梅毒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结合。 2、冲洗后加入吖啶酯标记的抗人IgG和IgM抗体结合物,形成反应混合物。 3、再冲洗后,将预激发液和激发液加入混合物中。 4、测量产生的化学反光反应,S/CO值>1.0为有反应性 二、凝集法检测原理(TPPA) 将梅毒螺旋体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 这种致敏粒子和样品中的梅毒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来检测血浆和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此方法为倍比稀释法,所以也可以用来测定抗体效价。结果1:80为阳性。 三、特异性 1、化学法光法所包被抗原为TPN15、TPN17和TPN47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所测抗体中包括IgG和IgM,窗口期可缩短到2周后。( IgM 2周后可检测出) 2、凝集法抗原为梅毒螺旋体菌株,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

点。 四、假阳性 结核、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猩红热等疾病可以导致假阳性。 老年人、早孕者、恶性肿瘤患者、透析患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导致假阳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体内存在抗脂类抗体或梅毒螺旋体交叉抗原,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出现一些异种蛋白的干扰,还有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五、关于结果解释 化学发光法S/CO>3时TPPA法复检阳性率增高。 考虑到梅毒假阳性因素多,可将化学发光法S/CO值为1-5时通过TPPA复查,并且TPPA阳性值降到1:40 如果TPPA 1:40 阳性,发光报告原值。 如果TPPA 1:40 阴性,发光报告阴性。 发光法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非常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然而化学发光法作为筛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假阳性有必要同时开展TPPA实验作为一种有效补充。 梅毒的判断要综合考虑,不能光靠实验室的数据定型。 鸡汤时刻 小园丁吉普林斯基俄国 1817年布面油画 62x49.5cm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 化学发光反应参与的免疫测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是采用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的酶标记免疫测定。经过酶和发光两级放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并加入发光增强剂以提高敏感度和发光稳定性。应用的标记酶也可以为碱性磷酸酶,发光底物为dioxetane磷酸酯,固相载体为磁性微粒。 (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吖啶酯是较为理想的发光底物,在碱性环境中即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发光。 用作标记的化学发光剂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能参与化学发光反应。 2.与抗原或抗体偶联后能形成稳定的结合物试剂。 3.偶联后仍保留高的量子效应和反应动力。 4.应不改变或极少改变被标记物的理化特性,特别是免疫活性。 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发光剂等均是常用的标记发光剂。 (三)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该免疫分析技术有两种方法:一是小分子抗原物质的测定采用竞争法;二是大分子的抗原物质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该仪器所用固相磁粉颗粒极微小,其直径仅1.0μm,这样大大增加了包被表面积,增加抗原或抗体的吸附量,使反应速度加快,也使清洗和分离更简便。其反应基本过程:(1)竞争反应:用过量包被磁颗粒的抗体,与待测的抗原和定量的标记吖啶酯抗原同时加入反应杯温育,其免疫反应的结合形式有两种,一是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二是测定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形式。(2)双抗体夹心法:标记抗体与被测抗原同时与包被抗体结合成一种反应形式,即包被抗体-测定抗原-发光抗体的复合物。 (四)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发光反应,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部分。分析中应用的标记物为电化学发光的底物三联吡啶钌或其衍生N-羟基琥珀酰胺(NHS)酯,可通过化学反应与抗体或不同化学结构抗原分子结合,制成标记的抗体或抗原。ECLL的测定模式与ELISA相似。其基本原理是发光底物二价的三联吡啶钉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去一个H+而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还原为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而恢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这一过程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不断地发出光子而常保持底物浓度的恒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自己整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A、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竞争法:用标记抗原与待检抗原竞争性结合固相抗体,待检抗原与检测信号成反比) 一、原理:本实验采用竞争法,酶标抗原与标准品抗原竞争抗体,标准品抗 值越小。例:A为一原浓度越大,结合到抗体上的酶标抗原越少,RLU越小,B/B 种抗原小分子,有免疫反应性。实验中采用竞争法对尿液中的A进行分析,使待测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RP)在均相体系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兔抗A抗体(FITC-A抗体)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用羊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反应生成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用冷光分析仪检测发光强度(RLU),测定尿液中A的含量。 二、仪器: 1、Flash’n glow LB955 30 管全自动进样冷光分析仪(Berthold 公司); 2、高速离心机(Beckman 公司), 转速13000 r/min 3、磁性分离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制, 磁场强度2800 高斯)

4、XW80 旋涡混合器(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5、试管12 × 60 mm(浙江拱东医用塑料厂) 6、磁性微粒子(磁性分离剂, Adaltis公司) 三、试剂 1、A标准品 2、A单克隆抗体 3、A-BSA结合物 4、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粒子(5mg/mL) 5、FITC标记的A单克隆抗体 6、HRP标记的A 7、PBST 洗涤液(0.05mol/L PBS, 含0.05% Tween-20) 8、分析缓冲液(0.05 mol/L 的PBS 缓冲溶液, pH 7.4, 含2.0%BSA、0.5 %的水解明胶、0.1%的Proclin-300) 9、发光底物液(鲁米诺、过氧化氢和对碘苯酚溶液)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四、试剂处理 1、用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标准品; 2、取A-BSA-HRP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 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 的A-BSA-HRP 溶液,4 ℃保存. 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的配制: 取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以分析缓冲液为稀释液,梯度稀释, 配制1:1000、1:2000、1:5000、1:10000、1:12000 的FITC-A单克隆抗体溶液, 4 ℃保存。(具体分析) 五、数据处理 通过测量标准品和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RLU),使用Fl ash’n glow LB955 发光分析仪自带软件中的数据处理程序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线性方程采用的是logit(Y)-log(X)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以logitY为纵坐标, logX为横坐标, 其线性方程表达式为logit(Y) = a + blog(X), 线性方程中 X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浓度, logit(Y) =ln(y/1-y),y=B/B0,式中, B 为标准品(或待测样品)溶液的发光强度, B0 为不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而加分析缓冲液的发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激光诱导的化学发光技术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技术利用发出的激光照射样品中的化学发光微粒子,通过测量微粒子发出的光信号来获得样品中所含目标物质的信息,并达到快速、敏感、特异性的检测效果。与传统的免疫分析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具有更低的检测下限和更高的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此外,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磁性微粒与化学发光的检测方法。通过将磁性微粒与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选择性识别,再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与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强的稳定性和更低的检测下限。它在生物医学、生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首先,将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

其原理和应用领域。随后,将介绍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最后,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优势和潜力,为科学研究和应用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1.2文章结构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这两种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在每个章节中,首先介绍了其原理,详细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工作机制和关键步骤。接着,分析了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具体地介绍了相关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以及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具体案例。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 夹心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夹心法 一、引言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夹心法(CLIA)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利用微粒子作为固相载体,通过特定的免疫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低背景噪声等优点。本文将对CLI A的原理、实验流程、应用领域、优缺点分析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二、技术原理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夹心法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免疫复合物。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微粒子表面,形成固相复合物。当目标抗体或抗原与固相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后,会形成夹心状的免疫复合物。此时,加入化学发光底物,触发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光信号。光信号的强度与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浓度呈正相关,通过光电倍增管等检测设备进行信号的捕捉和测量,可实现对目标抗体或抗原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流程 1.准备微粒子:选择适当的抗原或抗体与微粒子结合,形成固相复合物。 2.样本处理:将待测样本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提取和纯化目标抗体或抗原。 3.免疫反应:将固相复合物与样本中的目标抗体或抗原进行反应,形成夹心状的免疫复合物。 4.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减少背景噪声。 5.化学发光反应:加入化学发光底物,触发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光信号。 6.检测与定量分析:通过光电倍增管等检测设备捕捉光信号,并测量其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7.结果解读:根据测量结果,解读目标抗体或抗原的浓度。 四、应用领域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夹心法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临床诊断:CLI A技术可用于各种病毒、细菌、细胞因子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为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提供有力支持。例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癌胚抗原(CEA)等临床指标的检测。 2.药物研发:CLI A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物代谢研究,监测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和代谢情况,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例如,在心血管药物研究中,CLI A可用于检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3.食品安全:CLI A可用于食品中残留农药、兽药、毒素等的检测,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例如,在肉类和乳制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 4.环境监测:CLI A可用于环境监测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依据。例如,在饮用水和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5.生物科学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因子的检测:CLI A技术用于研究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例如,研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 6.新冠病毒检测:CLI A技术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检测新冠病毒抗体和抗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7.其他领域:CLI A技术还可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物反恐等领域,例如检测食品中的毒素、生物武器成分等。 五、优缺点分析

微粒子发光检测HBcAb阳性的临床意义-病毒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微粒子发光检测HBcAb阳性的临床意义-病毒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产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HBcAb阳性表明机体曾经或正感染HBV,因此HBcAb成为实验室诊断HBV感染,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常使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HBcAb阳性率远远高于其他HBV标志物,其是否由机体感染HBV产生至今尚不确切。 Zaatari等[1]报道在HBcAb单独阳性者中真阳性率仅5.4%,Dhawan等[2]报道仅1.0%,而Yotsuyanagi等[3]则报道真阳性率为38.0%.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HBcAb室间质评从2007年已取消HBcAb 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表明其对既往或正在感染HBV的判别缺乏足够的证据。可见HBcAb假阳性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困惑。近年来,随着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技术的广泛推广,国内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其用以HBcAb检测。雅培公司ARCHITECT i2000HBcAb检测试剂盒使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rHB-cAg)与HBcAb直接

结合技术,能有效地减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的检测干扰等负面影响,是国外流行的技术。本课题研究微粒子发光检测HBcAb阳性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体检、门诊、住院的乙型肝炎两对半发光结果中HBcAb阳性者16 830例,标本检测时均无溶血、脂血及黄疸。根据目测HBcAb发光结果cut off指数(COI值)将其分为3组:1.0~ 9.0组(11 545例)、9.0~11.0组(1 944例)、11.0组(3 341例)。 1.2仪器与试剂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英音:[,kemi,lju:mi'nes?ns] [,imju:n?u?'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1.2.1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 HRP 标记的CLEIA 常用的底物为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luminol) , 或其衍生物如异鲁米诺(4-氨基邻苯二甲酰肼) , 是一类重要的发光试剂。其结构如图4 所示。鲁米诺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 在过氧化物酶及活性氧[过氧化阴离子(O2-) , 单线态氧(1O2) , 羟自由基(OH·) , 过氧化氢(H2O2) ]存在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光, 其波长为425nm。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方法和医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AFP 含量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做出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与回收实验,并进行对比,运用两种方法对60例患者血清标本的AFP含量进行平行检测,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重复率明显优于放射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回收率明显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精确度与准确性都要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标签:电化学发光免疫;临床运用;放射免疫;检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出现于自20世纪90年代,是一类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集纳米微粒子技术、电子发光技术、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及电磁场分离整合设计的自动化标记免疫分析系统,结合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具有化学发光与电化学两个过程,磁珠微球当做固相载体,发光物质为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电极进行激发,三丙胺参与循环反应,稳定快速的发光,检测的结果可靠、稳定,具有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要高于酶联免疫法[1]。发光检测灵敏度高,不具有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60例患者血清标本,18份标本血清甲胎蛋白浓度正常,42份标本血清甲胎蛋白的浓度超出正常的范围。通过Roche Elecsys201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与SN-697型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进行检验。 1.2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运用甲胎蛋白宽范围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运用的检测试剂为Elecsys2010配套AFP定量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 2结果 2.1 通过NCCLS精密度评价方案,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的血清甲胎蛋白质控血清作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法都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CV值对比放射免疫分析法相对较小。如表1所示。 表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分析检测AFP精密度分析 质控血清例数放射免疫分析电化学光免疫分析

探讨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法在梅毒检测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免疫层析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法在梅毒检测中的 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考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MIA)与免疫层析技术(GIC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5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CMIA与GIc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5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为12.1%,CMIA阳性检出率为12.5%,GICA为12.7%。CMIA法灵敏度为92.86%,特异性为98.,6%,阳性预测值为 89.89%,阴性预测值为99.01%。GIcA法灵敏度为98.35%,特异性为99.77%,阳 性预测值为98.35%,阴性预测值为99.77%。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 著差异(P<0.05)。结论:GIcA的灵敏性和阴性预测值优于GIcA法,可以提到TPPA成为梅毒检测的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验;CMIA;GIC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automatic micro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MIA)and immunochromatography(GICA)in the detection of syphilis. Methods:the serum standard of 15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as detected by TPPA as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MIA and GIcA in syphili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syphilis in 1500 serum samples was 12.1%,the positive rate of CMIA was 12.5%,and GICA was 12.7%.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MIA method was 92.86%,the specificity was 98.,6%,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9.89%,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9.01%. The sensitivity of the GIcA method was 98.35%,the specificity was 99.77%,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8.35%,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9.77%.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the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GIcA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GIcA. It can be mentioned that TPPA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syphilis detection. [Key words] syphilis;serological test;CMIA;GICA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梅毒是我国二类传染病报告中排名第三的传染性疾病,梅毒螺旋体是 梅毒的病原体。性传播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所有传播途径的95%,大量存在于皮肤黏 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1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病期超过4年者,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目前,对于梅毒的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血清学诊断联合判断,该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给梅毒的 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梅毒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由TPPA、ELISA和TRUST等检 测方法。TPPA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梅毒检测金标准,然而该方法操作繁琐且依赖肉眼判断实验 结果,对检测者的实验技术和经验有较高的要求。ELISA和TRUST法各有优劣但均无法替代TPPA。CMIA是一种新型的TP抗体检测试验,有报道称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GICA 是在酶联免疫吸附、单克隆抗体技术、乳胶凝集试验和胶体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技术,具有灵敏、方便等优势。因此,本研究拟探讨CMIA和GICA的优劣,为改善梅毒的诊断提供 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皮肤与性病科送检血清样本1500例,其中男性1047例,女性453例,年龄16~89岁,平均(36.8±8.2)岁。排除:(1)已接受抗梅毒治

7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G

实验七化学发光法测血清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是孕卵着床后由人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在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滋养层生长时,HCG分泌量会骤然增加。这种变化同时反映在母体的血液和尿中,因此测定HCG的含量和其变化可用于诊断早期妊娠、葡萄胎等,还可用于计划生育有关药物的研究。 【实验原理】 本方法为化学发光(CLIA)夹心法,是两步骤免疫检测。 在第一步骤中,样品和抗hCG包被的顺磁性微粒相结合。存在于样品中的HCG 结合到抗HCG包被的微粒上。冲洗后,将抗HCG吖啶标志物结合物添加到第二步骤中。随后将前激发和激发溶液添加到反应混合物中,产生的化学发光反应作为相对光单位(RLU)进行检测。样品中HCG量与检测的RLU成正比。 【试剂】仪器配套试剂 1.试剂主要成份 微粒子包被的抗体标记结合物样品稀释液 2.试剂的准备、贮存及稳定性 1)试剂准备与检查 检查仪器上原有试剂量,如原有试剂量不足,取所需试剂放入仪器。 检查激发液、预激发液、缓冲液的量及有效期。 2)试剂的贮存 试剂盒必须贮存于2-8℃下,从该温度下取出后应立即使用。 试剂可以在仪器试剂舱中贮存,贮存时须确保其朝上放置。 3)试剂的稳定性 在按照指导进行贮存和处理的情况下,试剂稳定性可以直达效期。 【仪器】 全自动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样本采集与准备】 1.样本采集:人血清或用EDTA三钾,肝素锂和肝素钠抗凝的血浆可在检测中使用。 2.样本的准备 1)离心(2500-3000r/min,10分钟)分离血清(浆)。 2)样本上机前应确保样本中无泡沫、纤维、红细胞或其它颗粒,否则会导致错误结果。 3.样本的保存及稳定性:如果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须分离血清或血浆。样品可以在2-8℃下放至7天。如果超过7天检测,则需将样品贮存于-20℃或更低温度下。 【校准】 1.在进行实验校准操作时,对标准品A,B,C,D,E和F进行复管检测。 2.校准后需测定高、中、低值的质控品,以对检测校准进行评估。 3.应确保质控数值都在质控品包装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范围内。 【操作步骤】 1.申请检验项目,将样本架推入轨道。 2.仪器运行:按下RUN。ARCHITECT I系统会执行以下操作: 将样品传送装置移至吸液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