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输血科操作技术规程

ABO血型正、反定型操作技术规程

原理:根据红细胞表面上有或无A抗原和(或)B抗原,血清中有无抗A、抗B抗体,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血清试验)反(细胞试验)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指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和(或)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指用已知A型细胞和B型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抗体。

目的:规范ABO血型正、反定血型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ABO血型鉴定。

适用范围:输血科ABO血型鉴定。

支持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 2006

样本要求:使用新鲜全血,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作鉴定。

试剂和设备:

1、设备:血库专用离心机、显微镜、电热恒温水浴箱、血清学专用离心机。

2、试剂:

(1)抗A(B血型)、抗B(A血型)分型血清,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以3个健康者同型新鲜红细胞混合,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去除存在于血清中的抗体及可溶性抗原),配制方法见附表。

(3)受检者血清。

(4)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5)试剂准备: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立即可用。

操作步骤:

标本录入微机时核对被检者姓名、住院号、科别、项目、日期等内容是否与条形码提供信息是一致,再行编号记录。

一、试管法:

1、正定型:

(1)取2支洁净小试管分别标明抗A和抗B;分别加抗A、抗B分型血清各1滴于相应的试管内必要时增加抗A、抗B(O)型标准血清管]。

(2)用滴管取5%受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2滴分别加入上述小试管内,混匀。

(3)以1000r/min离心1min。

(4) 取出试管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或凝集现象,再轻轻转动试管,使

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滑动,观察有无凝集,再轻轻掸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在玻片上,再以低倍镜观察。

2、反定型:

(1)取三支洁净小试管分别标明A、B、O;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新鲜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

(2)分别用滴管吸取5%A、B、O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于各个已标明的小试管内,混匀。

(3)以1000r/min离心1min。

(4) 取出试管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或凝集现象,再轻轻转动试管.使沉

于管底的细胞滑动,观察有无凝集,再轻轻掸动试管,观察有无

凝集,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在玻片上,再以低倍镜观察。

结果判定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主要看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 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的红细胞。

1+: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很多游离红细胞。

MF:即混合凝集外观(mixed 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然呈散在分布。

(-):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按下表-1报告受检者红细胞ABO血型。

表-1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标准血清+受检者红细胞

受检者血型受检者血清+试验红细胞

抗A 抗B 抗A+B A细胞B细胞O细胞

+ - - + -

+

-

+

+

+

-

+

A

B

O

AB

-

+

+

-

+

-

+

-

-

-

-

-

二、玻片法:

(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快),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抗

A、抗B和抗A+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和抗A+B分型血清

1滴于相应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2)另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快),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 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的血清1滴,再分别

用滴管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3)将玻片(或白瓷板)不断轻轻转动,使血清与细胞混匀,连续约1-5min,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反应。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同表-1

质量控制

1. 标准血清要求:有批准生产文号,并经批准检定;购回的标准血

清,本实验室应复检,并符合下述条件:(1)高度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2)抗A血清效价在1:128以上,抗B血清效价在1:64以上;(3)亲和力要求抗体和抗原发生反应的速度应在两者相加后15秒内出现凝集,其强度为3分钟时凝块不小于1mm;(4)冷凝集效价在1:4以

下。

2. 试剂的稳定性;于2~8℃避光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注意事项

1.有污染、混污、过期血清不能使用。

2.不清洁器材不能使用。

3.不得混用滴管;不得将已取过样品或污染的滴管与试管内容物

接触。

4.离心的速度和时间均应严格控制。

5.正、反定型应由两人分开操作,结果相符才能发出报告,否则

应检查原因。

6.红细胞悬液不得过浓或过淡,防止溶血。

7.三个月内的新生儿只做正定型。

8.注意冷凝集、假凝集和细菌性凝集缗钱状凝集(包括弱凝集)

与真凝集的区别。观察并纪录凝集强度,因其有助于对亚型、

类B或cisAB的发现,为防止冷凝集,温度一般在(20-

24℃),冷凝集患者可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如果仍显

凝集,可用42℃或45℃生理盐水洗涤一次。

9.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10 .核对结果后再打印报告,并签全名。

临床意义

每个人都具有ABO血型中的某种抗原及相应的天然抗体。血型检

查的重要性不在于某种具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在以下个方

面:

(1)输血:血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成分。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细胞的减少(大失血或贫血等),均会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此时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输

血。

(2)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依靠血型血清学检查来诊断。

(3)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也必须ABO血型相符才能移植。血型不符极易引起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4)A BO血型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也有一些报道,某些看来与造血系统无关的疾病实际上可能与红细胞血型抗原有关。但这方面的临床实用意义不大。

附表: 5%标准红细胞悬液配制表

5%标准红细胞悬液配制表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2 1 40

5 1 16

10 1 8

20 1 4

Rh血型鉴定操作技术规程

原理

从理论上讲人类红细胞上的Rh抗原应有C、c、D、d、E、e 6种,但目前尚未发现抗d,因此也未肯定d抗原,故Rh抗原主要有5种。Rh血型形成的天然性抗体极少,主要是免疫性抗体,已知有抗D、抗E、抗C、抗c和抗e抗体等5种。抗D抗体是Rh血型系统中最常见的抗体。Rh抗体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两种,完全抗体在机体受抗原刺激初期出现,一般属IgM型。机体再次受抗原刺激,则产生不完全抗体,属IgG型。Rh抗体主要是不完全抗体,如用5种不完全抗体的血清(抗D、抗E、抗C、抗c、抗e)作鉴定,可将Rh血型系统分为18个型别。在临床上,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出现频率高,故Rh血型一般只作D抗原的鉴定。用抗D血清进行鉴定,则凡带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不带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目的:规范Rh(D)血型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Rh(D)血型鉴定

适用范围:输血科血Rh(D)型鉴定标本

支持文件:

1.《输血与输血技术》高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试剂和材料

1、单克隆RhD(IgM),RhD(IgG)或RhD(IgG+IgM)血清。上海血液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2、5%受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操作步骤:

一、试管法

1、取1支洁净小试管,做好标记,分别加入单克隆RhD(IgM)血清1滴和5%受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混匀。1000r/min离心1min。

2、取出试管先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或凝集现象,再轻轻弹动试管,观察凝集情况;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在玻片上,再以低倍镜观察。

二、玻片法

取洁净玻片一张,做好标记,分别加入单克隆Rh(IgM)血清1滴和5%受检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轻轻摇匀,1-5min观察结果。

判读结果

1、试剂于2~8℃保存,有效期18个月,过期试剂不可使用

2、用单克隆Rh(IgM)试剂如为阳性,可能是弱凝集,应改用单克隆RhD(IgG)试剂重复一次,结果相同才能发出报告。

3、应该使用新鲜的、非溶血的标本,可是未加抗凝剂的,或者是加入抗凝试剂EDTA或枸橼酸的血液标本。必要时应用等渗盐水加入经过离心(1000g,2分钟)的标本所制备的红细胞悬液。推荐在制备红细胞悬液前,洗涤红细胞两遍,或洗涤至上清夜清澈。对高脂肪性,黄疸性或微生物污染的标本可能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4、其他见ABO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1、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阳性占99.66%,Rh阴性占0.34%。

2、Rh血型系统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抗Rh抗体引起的反应。抗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较大量的Rh阳性(D抗原阳性)细胞进入Rh阴性者体内后2~5个月内血浆中可测到抗体,如经再次免疫,3周内抗体浓度可达高峰。如受血者或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次与含相应抗原血液相遇,将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尤其以抗D与D红细胞为显著。约80%以上Rh阴性受血者

在接受Rh阳性血液后能产生抗体。Rh(D)阴性或弱D(D U),应输Rh(D)阴性血,作为献血者则为Rh(D)阳性。

凝聚胺试验操作规程

原理:

凝聚胺是一种多价的阳离子聚合物,能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聚。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在凝聚胺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凝集是不可逆。在本试验中,首先让红细胞和血清在低离子介质中孵浴,促进抗体与红细胞抗原结合,然后加入凝聚胺,离心使红细胞凝聚,加入含有枸橼酸钠的重悬液中和凝聚胺正电荷恢复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如果是非特异的凝聚,则由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排斥重用,红细胞散开,结果为阴性;若是由于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散开,结果为阳性。

目的:规范凝聚胺试验操作。

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采用凝聚胺法进行血清学检查

适用范围:适用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查

支持文件:1、《输血技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输血科(血库)工作手册》东莞市中心血站,2006 试剂和设备:

1、试剂:凝聚胺试剂盒、5%的A、B、O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患者

血标本、试剂血清

2、设备:一次性试管、滴管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显微镜

操作步骤:

1、在试管中加2滴受检者血清(或试剂),1滴5%的试剂红细胞(或

受检者红细胞),混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