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刘海霞

2012-11-21 15:17:27 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作者简介:刘海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本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起源、形成和最终确立以及当代扩张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霸权周期,并对三个周期进行了比较,以此探讨了资本主义体系霸权更迭演变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历史考察霸权周期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外围”结构,这是指发达国家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这个体系的外围。不能从表象出发把不发达外围单纯地看成一种落后状态或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认识到,它是世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后果。“中心—外围”结构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历史及其霸权更迭,对于全面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非常有益的。

一、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5世纪下半期——18世纪上半期(荷兰霸权周期)

在西欧,15-18世纪是大规模地产生资本主义关系的年代,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以荷兰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积累模式。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萌芽的起点——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对内剥夺和对外扩张两条途径完成的,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指出,“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的过渡有两条途径。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而与农业的自然经济和中世纪城市工业的受行会束缚的手工业相对立。这是真正革命化的道路。或者是商人直接支配生产。”[1]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是通过手工业生产领域中形成资本家和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这两条道路而产生的。而这一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

重商主义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适应了王权和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要求统一的趋势,成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统治思想。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所以最早走上重商主义舞台,就是因为它们最早建立了民族国家,在这种国家的支持下,可以执行重商主义的政策。

早期的原始积累者发动了一场针对传统产业的战争。他们的结论是:只要人们还能依靠“自然经济”,就没有什么能强迫他们参与社会劳动分工。在资本家有宗主国的力量作后盾的地方,资本家就企图用暴力清除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3]其中,最直接的行动当属圈地运动。圈地是封建主依靠暴力进行的。“毫不考虑定居在那里的居民……一切生产条件都不是按照他们传统的样子接收下来,而是按照它们在每一场合怎样最有利于投资历史地创造出来”。[4]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强制分离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只有消灭农村家庭手工业,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性。”[5]这样就提供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国内市场,实现了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

(二)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马克思指出:“16世纪至17世纪和地理发现一同发生并曾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商业上的大革命,在封建生产方式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中,曾经是一个主要的起推动作用的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争要支配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都对生产的封建束缚的破坏,起过巨大的作用。”[6]“形成工场手工业的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由于美洲的发现和美洲贵金属的输入而促成的资本积累”[7]。沃勒斯坦也有类似论述,在刚出现的世界经济体的地理——经济的边缘地区,有两种基本活动:主要是出产金银的矿山;与主要是生产某些食物的农业。技术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社会制度都是剥削劳动力。[8]它的影响在欧洲,主要通过“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体现出来;在欧洲以外地区则是殖民早期的殖民活动。这两方面都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随着交往的扩大,各大洲的联系增多,突破了欧洲中心的界限,各种文明之间也加强了相互了解。因此16世纪被认为是“发现人和世界的世纪”。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美洲的金银的作用。1495年以后,西欧新增的全部贵金属中,有大约85%来自新大陆的金、银矿。[9]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够通过工商业经营活动获取大量货币的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是受益者;封建地主与雇佣工人成为受害者。因此,“价格革命”实际上造成了欧洲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三)“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崛起和以荷兰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

美洲的金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且在使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中心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正如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10]在这一过程中,从新航路开辟到17世纪以前,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却没有如期崛起,而是西北欧的荷兰脱颖而出。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的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随即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11]而荷兰则出现了制度创新的趋势,“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12]

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

帝国;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列强纷纷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市场也正是在这种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拓展的。马克思对这一阶段曾作出正确的评价: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荷兰的商业资本主义建立在几大支柱上: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银行和商船队。

暴力在荷兰的扩张中起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在原始积累阶段,暴力被用作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的手段,“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13]。荷兰被马克思称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建立了第一个充分发展了殖民制度,在1648年就已达到了其商业繁荣的顶点。荷兰的航海业、造船业都在当时占据世界首位。“从1500年至1700年,荷兰船舶的吨位增加了10倍,这足以表明造船工业的规模与发展;在1700年,荷兰的商船队已经远远超过了50万吨,其吨位相当于竞争对手英国商船队的3倍,而且可能比欧洲除它之外的所有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多。”[14]

荷兰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是与它的对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在17世纪掌握了世界商业霸权。荷兰在1602年和1621年先后创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与“西印度公司”,荷兰利用商业垄断公司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建立起自己的殖民航运霸权。种种的发展使人们相信:“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商业的事体,一半是征服占领,也可以说一半是对缺乏抵抗能力的土著所加的一种抢劫。”[15]

荷兰强制性的国家机器的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是荷兰积累体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建于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采用汇票、簿记制度,经营存贷款业务,

银行能供给商人任何国家的货币,以此来吸引外国商人。荷兰吸引了欧洲大量的贵金属,荷兰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荷兰股票业也十分发达,阿姆斯特丹的股票市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由于荷兰的利率经常低于英国约2%及3%,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与保险业的经营,遂得以超过国界,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而表现一种国际性质。[16]于是阿姆斯特丹不仅是船舶进出的中心,也是国际银行业与保险业的中心。

荷兰贸易收益性的另外一个决定因素是,荷兰使波罗的海贸易的巨大收益保持流动,并利用这种流动性继续对付波罗的海地区的竞争,把阿姆斯特丹变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如同布罗代尔所说,“荷兰的财富……以西班牙和波罗的海两者为基础。麦子和美洲金块的作用密不可分,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理解这个过程。”[17]

二、世界体系的进一步扩大和最终确立时期:18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英国霸权周期)

这一时期,是欧洲世界经济体向全球的扩展时期:西欧各国经过剧烈的政治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并且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对全世界进行了殖民统治和掠夺,并成为全球的主人,开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积累模式。

(一)英国资本主义因素积累的途径

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

扩张。同荷兰一样,英国的殖民活动也是通过商业垄断公司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成立于1600年的东印度公司是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据曼德尔统计,1500-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约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1750-1800年间,英国从印度就掠夺了1亿至1.5亿英镑金币。印度因而被称为是“英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

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英国称霸的重要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最终才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最重要的是,新的全球贸易对于西欧经济的刺激,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这两个重要条件。正是17世纪和18世纪的商业扩张,才为英国的产业革命铺平了道路。产业革命的动力来自于英国资本对于世界市场的控制,把世界市场作为不断扩大的产品的销售地点,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自由化,把资本的积累扩大到世界范围内。[18]

圈地运动在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说,“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但是,西欧的其他一切国家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1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了圈地的多方面的作用:圈地(enclosure)在过去被认为是使小农流离失所,成为社会骚动的主因。但据最近的研究,则事不尽然,圈地有利有害,各地情形不一,有些圈地尚为农民自动发起,从农场改为牧场和从牧场改为农场的情形都有。[20]可见,圈地运动为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条件。

(二)晚期重商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工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托马斯?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它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详细论证了这一思想,建议发展工场手工业,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输出我们的货币借以换得商品乃是增加我们财富的一种手段。”[21]重商主义政策的效果巨大,而且波及面甚广。自16世纪晚期以来,商业资本最主要投向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活动。1610-1640年间,英国的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倍。

[22]英国在1553-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23]克伦威尔实行进攻性的重商主义政策,分别于1650年和1651年发布两个航海法令,既打击了荷兰,也在英国与殖民地的贸易中保护了英国的利益。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18世纪后半期首先在英国出现了自由主义,它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相适应。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奠定了自由主义的基础。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和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英国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体系的进一步扩大

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在国内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殖民扩张的同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英国,最能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棉纺织业,它在各行业发展中走在最前列。到1830年,棉布的出口已占英国总出口的一半。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曼特斯特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并被冠以“棉城”的称号。[24]

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但同时,也大大加剧了边缘国家的受剥削程度。马克思这样概括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体系的过程:“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5]剥夺促进了资本集中的加快,科学技术、土地、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都大大提高,劳动协作日益发展,“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26]。

(四)荷兰的衰落与英国核心地位的确立

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为了强迫荷兰接受《航海条例》的规定,摧毁荷兰的贸易和海运,英国在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发动了三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的打击。结果,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得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之后,英国又经历了四次英法争霸战争:圣?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特别是七年战争,法国损失巨大,而英国夺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历史学家格林对1763年的和平解决所引起的这些发展的世界性涵义作了很好的概述:“七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英国突然远远胜过那些由于其位置仅在一块大陆内、注定要在以后的世界历史中处于较低微的地位的国家。”[27]

到了18世纪80年代,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巨额融资的首要中心。

英国能够最终战胜荷兰,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荷兰主要是一个商业中心,而英国不但是商业中心,还是工业中心,是“世界工场”。19世纪的英国霸权是以与17世纪荷兰霸权完全不同的方式建构的。两个霸权的基础都是以宗主国领土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但是,荷兰缺乏工业和帝国的后盾,而正是这些赋予英国霸权更广泛、更复杂的结构。欧洲百年和平时期就是这一差异最典型的成果。[28]最终,“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29]。由此可见,英国的最终胜出取决于它的工业革命的成功和制度的创新,从而确立了“世界工场”的地位,战胜了商业中心的荷兰。

(五)英国的衰落、垄断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列强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的消长

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1970年

大不列颠大不列颠美国美国美国

法国美国大不列颠德国苏联

美国法国德国大不列颠日本

德国德国法国法国德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横行天下,称霸世界,英国被誉为“世界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

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英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与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关系密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公司模式没有适时地转变为托拉斯,在工业领域里无论从规模还是范围上都找不到特大型企业,而且速度比美国和德国慢了许多。它致使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大落后于美、德。在1870年到1913年之间,美国的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4.7%,德国为4.1%,而英国只有2.1%。[30]上表是各强国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排序,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3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并且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3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了。

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全球演进时代——20世纪至今(美国霸权周期)

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无论在覆盖范围还是在构成的复杂性上都是前几个阶段无法比拟的,“资本主义第一次接近成为一种世界体系”[33],而且在这一时期,“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具有了丰富的变化和典型的体现。这一阶段是以美国为核心建立的。

(一)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英国被迫承认北美13个州的独立。从此,美国从一个前殖民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步成为世界强国。之后,美国的“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1890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取代了英国的“世界工场”地位。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因地缘上的两洋优势而未受到战火的冲击,反而趁机大发战争横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工业产量、外贸出口和黄金储备分别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2/3、1/3、3/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商品出口、金融和资本输出国家。

美国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花费的资金中有将近一半——大约55亿美元——用来主要地从美国购买工业产品,另外还有52亿美元用来购买粮食及棉花等农业产品。8000亿以上的美元投入运往欧洲的海运货物与商品”[34],从而加强了对欧洲国家经济的控制;通过实行“第四点计划”,加强了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控制;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且成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此,在战后初期,美国确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二)美国竞争力的相对衰落和美国霸权周期的危机

著名学者阿锐基(Arrighi)认为,把西欧和日本建设成自由世界的堡垒和窗

口,是个远比按美国形象重塑全世界更加具体的和更加容易达到的目标。但是这也造就了美国的竞争对手。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指出,世界上有美、欧、苏、中、日五大力量,这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不过美国仍然是今日最强大的帝国,按照美国防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字进行计算,美国2001年度的军费大体上相当于排在其后的12个国家和地区(台湾)的军费总和。

美国要求其盟国西欧和日本,既要分担责任,又不能分享权利,这必然导致美欧和美日之间更大的矛盾和冲突,美国的打算与西欧以及日本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另外,冷战时期,美国为顾及其全球政治和军事利益,常常容忍各盟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已被“地缘经济”所取代,各国的竞争特别是大国的竞争已从军事领域转移到经济战场,美国的战略也做了重大调整,把通过开放性的国际经济体系以维持美国的经济繁荣作为优先考虑,其次才是海外盟友,这种趋势必然促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日本、欧盟展开新的对抗和竞争,并更加强调“公平贸易”。尤其是“9?11”和伊拉克战争之后,华盛顿的单边主义势力正在抬头,奉行“新帝国主义”,制造“老欧洲”和“新欧洲”的对立,对欧盟越来越失去耐心,致使贸易纷争更加迭起。霸权是有周期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就开始衰落。美国同样面临衰落的命运。索罗斯(George Soros)在《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导言中指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已经造就了一个非常不公正的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个不能为失败者提供任何希望和援助的体系,很容易被绝望的行动所破坏。”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也曾如此断言,资本主义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然而,没有社会的积极协从,其存在是不可想象的。[35]

四、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霸权周期的特点和演进的规律性特征

(一)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阿锐基认为还有一个热那亚——伊比利亚周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这些核心国家在成为核心之前,都曾是半边缘或边缘国家。

这一“中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在美国时代变化非常显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升迁为核心国家,半边缘地区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有较高发展水平的拉美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另外,前苏东地区国家: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中。

(二)三个周期具有相似的特征,每个周期都是特定国家的政府和商业部门在领导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首先采取物质资本的扩张然后转化为金融资本的扩张,亦即每个周期都由资本积累的两个显著阶段所构成——物质资本扩张阶段和金融资本扩张阶段。[36]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荷兰霸权的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英国的金本位制,美国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金融扩张的实例。而且,在每个霸权周期衰亡的后期,原先霸权国家的金融地位并未随着物质扩张阶段的衰退而马上降低,反而会保持很长时间。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的强势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即是很好的证明。

(三)这些霸权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长度逐渐缩小,伴随着这种时间上的缩短,积累主体的规模和组织的复杂性却在不断地增加,这首先表现为国家力量的变化上:(热那亚共和国)→荷兰联合省→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37]这些核心国家从国家实力、世界控制力、从经济到军事打击

等各方面都是逐渐加强的,美国无疑是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核心国家。

每一次新的积累方式的兴起和发展都有一个把成本内部化的过程,如荷兰方式把保护成本内部化,英国方式把生产成本内部化,而美国方式又把在英国方式下仍处于外部化的交易成本内部化。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企业没有发生美国企业那样的“组织革命”,是它衰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而它可以部分替代市场,使交易成本内部化,减少风险和不稳定性。诺思在对工业革命的反思中有深刻的分析:“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而设计了组织变革,结果不仅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而且,同时扩大的市场规模和对发明的规定完善的所有权还提高了创新的收益率”。[38]

(四)伴随着这种成本内部化的过程是两类积累战略和组织结构交替式的钟摆运动——即“世界的—帝国主义的”组织结构和“公司的—民族国家的”组织结构,前者表现为典型的“外延型”积累模式,比如热那亚和英国方式,后者表现为“集约型”积累模式,比如荷兰和美国方式。[39]“外延型”指它们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地理扩张,“集约型”则指它们并不需要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负责,而是加强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程度。

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军事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现象。约瑟夫?奈和阿锐基都曾对此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即:苏联解体后,世界性军事力量更集中在美国和它最亲密的盟国手里,资本积累的世界性过程的中心却从美国逐渐向多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转移。这样,到底是美国持续维持它的世界霸权地位,还是出现以一个国家为基地的新世界霸权,还是形成以某一个地区为主要基础的全球秩序(比如东亚或欧盟),都还不能确定,都需要由未来的历史环境来决定。

参考文献:

[1][6][2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73、371-372、372.

[2][13][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1、266、268.

[3][5][1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4、815-816-816、81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6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6.

[8]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7-108.

[9]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

[11][27][3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53-154、184、298.

[12]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65.

[14]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58.

[15][16][20]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北京:三联书店,1997.127、123、145.

[17][28]乔万尼?阿瑞吉和贝弗里?西尔弗.《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M].北京:三联书店,2003.47、74.

[18]西蒙?克拉克.阶级斗争和资本的全球性过度积累[A].罗伯特?阿尔布里坦、伊藤诚等.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87-88.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1.

[21][英]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4、13.

[22][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21.

[23]薛国中.王直与明王朝的海禁政策[A].吴于廑.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359.

[24][30][美]托马斯?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67、79.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3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8-579.

[33]埃伦?伍德.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是资本主义?[A].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76.

[34][美]唐纳德?怀特.美国的兴盛与衰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89

[35]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7.43.

[36][37][39]吉尔瓦里?阿里希杰逊?W?摩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发展[A].[加]罗伯特?阿尔布里坦等.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5-68、76、78.

[38]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57.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对人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 1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是() A.资金的积累 B.市场的需求 C.劳动力过剩 D.政治的保障 2 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变革,与其相关的是() ①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基础 ②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③第一国际产生

④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3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正确的描述是() ①使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人才和交通成为布局的决定因素 ④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④ 凡是大工业代替手工工场的地方,产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自己的财富和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进程的地方,资产阶级便夺取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君主专制。据此回答4-5题。 4 这段材料的本意在于说明()

A.资产阶级比封建地主阶级进步 B.经济的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了封建君主专制 D.资产阶级代替封建地主阶级是历史的必然 5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产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B.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也在发展生产力 C.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巩固阶级统治 D.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工业革命的重要后果之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熟和发展。据此回答6-8题。 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

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 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二战前的近 2 间,世界经济一直以欧洲国家为中心。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特别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产业力量,经济实力在战争中急剧增长,这就为美国取代了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乘机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内容,使学生经过具体数据理解,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崛起,成为建立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核心力量的必然性。 2.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于1944年7月1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以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

会议经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布雷顿森林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和【资料回放】,一方面经过插图想象、感悟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场景,另一方面经过史料的解读,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加深对此次会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经过了体现美国意志的决议及附件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美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到来,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也说明国际地位的表现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经过第一目的学习,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并经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如何必然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认识到: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 二、第二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主要介绍了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建立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经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性控制权。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

【精编_推荐】世界体系分析与全球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 --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 阿里夫·德里克 1989年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一部分社会科学家断定,“现代化”理论战胜了用来替代它的其他变革理论,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变革理论。在以下的讨论中,我将提出相反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比以前更加切合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这种当代资本主义日益被描述为“全球资本主义”(GlobalCapitalism)。在这里我特别地感兴趣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一个流派的“世界体系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的剖析。世界体系分析及其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看法,对于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现状和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世界体系分析:思想来源 “世界体系”这个术语在7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它最初与美国的一位名叫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uelWallerstein)的社会学家的著作有直接关系。沃勒斯坦在1974年发表了一部著作,名为《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兴起》。该书不仅引入了“世界体系”这一概念,而且在发展研究和社会科学界直接引起了震动。在随后对欧洲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沃勒斯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论题。 虽然沃勒斯坦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对在学术界普及世界体系分析上起了重要作用,但为了评估其实际影响,我们仍必须把他本人的著作置于70年代的整个背景之中。世界体系分析之所以被热烈地接受,首先是因为它对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理论一直在欧美社会科学中占据

支配性的地位。因此毫不奇怪,世界体系分析会得到年轻的激进学者的极大支持,这些年轻的激进学者在60年代走进学术界,他们大多数是第三世界的研究者。此外,沃勒斯坦的著作在当时也不是对现代化理论提出挑战的唯一著作。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Amin)和拉丁美洲的“依附”理论家也具有同样的影响(若不是在制度上便是在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替代现代化理论的其他理论,这些理论与沃勒斯坦的著作在理论前提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说,这些著作标志着第三世界社会科学家的时代的到来,他们力图对体现在现代化理论中的霸权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而且不管怎么说,这些研究发展的新方法都受到了全球性的激进运动的鼓励,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在过去20年中,世界体系分析在解释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上提供了取代现代化理论的最佳选择。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二战以后的年代,在解释发展问题上它基本上是“文化主义的”。明显的证据是,它最初用“现代性”和“传统”这些术语来提出发展问题。现代社会是这样一些社会(在欧洲和北美),它们设法从旧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创立了理性的思想模式和制度模式;传统社会则是这样一些社会,它们在文化上和制度上仍与过去相联,从而无法进入现代世界。根据这种区分,落后与传统几乎是同义语,而发达则与朝着欧美范式方向的进步密切相关。在80年代以前,现代化理论家极少用“现代性”来指资本主义,而是把欧美的现代性当作进步的范式。所有社会若要摆脱其落后状态都必须遵循这些范式。进而言之,现代化理论显然受到了韦伯理论的影响,它强调与欧美的现代化相联系的那些价值的规范性力量。然而,它所缺少的却是韦伯对“理性化”的批判。现代化理论把现代性的规范当作是保证人类不断进步的积极价值。最后,我们应当注意,现代化理论由于强调文化的价值,而把整个现代化问题看作是社会

人教统编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包括:“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三目内容。 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拉丁美洲是最早被殖民的地区之一,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此时西方国家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主要采取掠夺资源的方式,这一方式限制了拉丁美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对亚洲的殖民首先是采用股份制公司的方式,直接掠夺,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制公司。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殖民扩张的手段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印度、中国等国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第三目“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处于商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非洲的掠夺,是以暴力为主要特征,表现在黑奴贸易。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之后,为了把非洲大陆变成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有和殖民奴役。第三个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并争夺未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要地,开始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别地图、阅读史料,了解西方列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文本阅读,认识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双重作用,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课堂学习,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感受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国情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

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 亿美元。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英国失去1/4,法国失去1/3,德国失去全部;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它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 大战导致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1919 年仅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的债务就高达100 亿美元,使美国从战前持有30 亿美元外债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 2.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殖民扩张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双重作用; 2.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亚非拉各国人民的独立愿望。 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过程 1.西班牙: (1)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2)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3)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由国王任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 (1)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2)葡萄牙在巴西设立制度,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 (二)结果 到,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三)影响 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发展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 4.为保证宗主国利益,殖民者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1.葡萄牙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 (2)概况: ①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②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二)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统治 1.南亚: 时间: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 表现: ①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十四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南北战争 材料:美国媒体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的评论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一刻至关重要,因为尽管一百年来出现了公民权利立法、司法介入和社会活动家的奔走呼吁……可是如果在美国占到多数的白人不真正选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担任总统,那么就永远不能说南北战争已经真的结束。 提问:为什么奥巴马的当选会引发美国媒体如此的评价? 借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溯近150年的历史,完整地审视这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胜利后,尽管民族独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美国南方和北方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发展道路。(插入“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视频) 北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尖锐了。那么,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1815年到1860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对于劳动力极度渴望。大量移民的到来,也没有完全解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材料1 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奴隶制度也在恶性膨胀。南方的黑人奴隶人数从1790年的70万增长到了1860年的395.4万,其中有200万黑奴在种植园里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工作。 思考:这组材料反映了南北方之间的一个什么矛盾? 可以看到,被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视为大量自由劳动力来源的黑人,在南方却以奴隶的形式被禁锢在了种植园里,双方对于劳动力问题的矛盾立即显现。 材料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复习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8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备考指要】

1.掌握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它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经济危机,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二战后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既是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自主学习】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1.含义: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_____体系。 2.背景:

(1)二战后,_______普遍衰落,以______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差不多难以维持。 (2)_____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的最大_____,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过程: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出台(1944年) 在1944年美国__________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_____打算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__________》。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5年) 这两个机构差不多上依照《__________》而成立,总部都设在______,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取得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操纵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即“____________”。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濮阳市一高高三历史组潘自力 一、概念: 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和对世界的瓜分,使世界市场形成,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二、主要内容: 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定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政治模式: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政体,同时实行政党政治,自由竞选和公民自由 经济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扩张。15-18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江苏唐庆喜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巩固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其实质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一、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从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商品,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二、形成过程 1.14~17世纪是准备时期。 长达300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准备时期。从16世纪初到工业革命前:①在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发展;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不占主体地位;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政治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 2.19世纪是形成时期。 在19世纪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下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此时:①在经济结构中,两次工业革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化;现代化工业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工人、资本家等)占主体地位;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动力是市场需求,推进方式是殖民扩张。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评价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质及其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既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理解国家的实力与外交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难点:1、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能居主导地位?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为战后全球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加以扶植与控制;同时力图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并操纵联合国,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为防止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展,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力图帮助西欧恢复资本主义经济,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操纵联合国。为稳 定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从经济进而从政治上控制西欧。那么,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还采取了那些措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过程: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极其宗旨。 投影:战后德国、日本、美国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种经济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背景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盟主粉墨登场了。为此,美国一方面领导着相对削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着手重组以本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前者的典型代表为马歇尔计划及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后者则为至今仍是世界经济主要架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机制。 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以及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以美元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阶层最为有利 A.农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 D.商业资产阶级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美落后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主要是 A.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B.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 D.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和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世界市场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造成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贸易逐渐停止的最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B.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内容的变化 C.美国南北战争 D.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最能显示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工业革命后,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B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C.欧洲出现工商业危机 D.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推动 7.19世纪西方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与17世纪相比,其影响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A.带来了深重灾难 B。奴役了各国人民 C.加深了民族矛盾 D。破坏了传统经济 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同步 A.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B。英国工业革命 C.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D。世界殖民体系 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的组成部分没有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资本主义国家体系 10.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英国最终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亚非拉国家全部论为欧洲殖民地 C.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D.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11.与拉美独立革命相比,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者对亚洲的控制力量强大 B.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启蒙思想作指导 C.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孤立无援 D.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低 12.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是 ①.科学技术水平进步②.资产阶级革命成功③.无产阶级革命受挫④.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3.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潮流形成的最主要的经济和政治因素是 A.工业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D.商业革命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14.能正确反映下列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顺序应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方面。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 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时间:19世纪中期。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 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 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如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作业】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 2.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 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B.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 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 3.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4.“地图探究历史”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判断下图斜线部分标记的是() A.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 D.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分布 5.下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三角贸易() A.目的是补充美洲的劳动力 B.始作俑者是英国人 C.以欧洲国家为贸易的中心 D.推动了非洲的发展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堂练习 1.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 900千克,白银为30 700千克。该国应该是() A.xx B.xx C.xx D.xx 【解析】选B。“1521年到1544年”时西班牙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掠夺大量的金银财富,故B正确。 2.下列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xx②xx③xx④xx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解析】选D。16世纪西班牙把菲律宾变为殖民地,17世纪初英国在印度殖民,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将缅甸变为殖民地,1910年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故D正确。 3.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掠夺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大量财富 C.欧洲殖民扩张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D.殖民者在亚洲实行“有效占领”原则 【解析】选D。“有效占领”原则是欧洲列强在非洲实行的。 4.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B.罪恶的“三角贸易” D.xx独立运动 A.成立东印度公司

C.美国政府的移民 【解析】选B。由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残酷压榨以及屠杀,使得美洲的印第安人劳动力急剧减少,因此殖民者从欧洲带着廉价手工制品等出发,到非洲掳获或换取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最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为贸易路线在地图上呈现为三角形,所以称之为“三角贸易”,故选B。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A.工业革命后发展竞争加剧 B.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C.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必须要侵略 【解析】选A。根据时间可以推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根本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所以A 正确,B、C、D不是根本原因。 6.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具有的客观进步作用体现在() A.奴役了亚非拉美各国人民 B.加剧了亚非拉美的贫困落后 C.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和旧制度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解析】选C。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具有的客观进步性是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旧制度,A、B、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给亚非拉美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故C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整理

扩展阅读: 本题的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两重含义: 它的第一重含义指的是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它的第二重含义是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亚非拉美各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因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了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和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历史提醒: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二十世纪初. 参考文献:世界历史之话说经济 按照高中的提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其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形成的诸多因素: (1)最基本的因素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2)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是开辟更大的海外市场和霸占更多殖民地的活动大为加强,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1848年欧洲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4)19世纪50、60年代,通过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5)资本主义主义各国占领大量海外殖民地、半殖民地,致其成为自己的附庸和市场,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加强世界各地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考察及其霸权更迭 刘海霞 2012-11-21 15:17:27 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作者简介:刘海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本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起源、形成和最终确立以及当代扩张做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霸权周期,并对三个周期进行了比较,以此探讨了资本主义体系霸权更迭演变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历史考察霸权周期霸权更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有“中心—外围”结构,这是指发达国家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这个体系的外围。不能从表象出发把不发达外围单纯地看成一种落后状态或一种自然现象,而应认识到,它是世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特殊后果。“中心—外围”结构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历史及其霸权更迭,对于全面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非常有益的。 一、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5世纪下半期——18世纪上半期(荷兰霸权周期) 在西欧,15-18世纪是大规模地产生资本主义关系的年代,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以荷兰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积累模式。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萌芽的起点——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对内剥夺和对外扩张两条途径完成的,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而这一时期也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马克思指出,“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的过渡有两条途径。生产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而与农业的自然经济和中世纪城市工业的受行会束缚的手工业相对立。这是真正革命化的道路。或者是商人直接支配生产。”[1]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是通过手工业生产领域中形成资本家和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这两条道路而产生的。而这一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 重商主义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适应了王权和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要求统一的趋势,成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统治思想。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所以最早走上重商主义舞台,就是因为它们最早建立了民族国家,在这种国家的支持下,可以执行重商主义的政策。 早期的原始积累者发动了一场针对传统产业的战争。他们的结论是:只要人们还能依靠“自然经济”,就没有什么能强迫他们参与社会劳动分工。在资本家有宗主国的力量作后盾的地方,资本家就企图用暴力清除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3]其中,最直接的行动当属圈地运动。圈地是封建主依靠暴力进行的。“毫不考虑定居在那里的居民……一切生产条件都不是按照他们传统的样子接收下来,而是按照它们在每一场合怎样最有利于投资历史地创造出来”。[4]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强制分离过程。在这一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