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70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精)

中药学第70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精)
中药学第70讲补气药:补阳药概述(精)

第七十讲补气药:大枣、蜂蜜、饴糖补阳药概述补阳药:鹿茸关于补气药,后面还有三味比较次要的,这都作一般的了解。那么第一个是大枣,这是鼠李科这种枣树成熟的果实,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的,称为红枣,那么有一种表皮是黑的,称为黑枣,那么在中药当中,用这种红的比较多,黑的其实也可以等同地入药,一样的,都可以作为大枣使用,这是关于药材,也是药食两用,本身就是食品,就是一种水果,这个北方地区更多一些。那么这个大枣,第一个功效补脾气,也可以叫作补中益气,或者益气补中,有的书上说补益脾胃,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这里强调补脾气,实际上以脏为主,也包括了胃气在里面,也是补益脾胃的意思,因为它甜味很浓,所以有的强调补中,因为按照五味所入,甘味主要入脾的,入中焦的,所以这个补中益气,益气补中,补脾胃之气,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用于脾胃气虚。那么大枣的补脾气的作用,也是比较缓和的,它也是一个兼有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的一个补脾的药物,所以它比较适合于脾气虚,而且兼有营养不良,往往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来使用,所以这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它在很多补气健脾的方当中,有的甚至于把它作为药引子,就是次要的意思来使用。另外第二个功效,安神,在一般又叫养血安神,其实也可以把养血加进去。大枣有一定的补血的作用,它也可以用于血虚证,它又是一个安神药,能够主治心神不宁,那么从这个张仲景开始,就用它的养血安神功效,而且使用比较早,而且用于一个特殊的病证,在《金匮要略》里面,叫作这个脏躁。那么什么叫脏躁?这个脏指的是心脏躁扰不安,那么就是因为心失所养,心主神志的功能不能正常地发挥,而出现了一些心烦不宁,或者其它的一些情志异常的,比如说喜欢悲伤欲哭,喜悲,喜闹,喜哭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么现在比如说有的属于癔病的范畴,或者属于其它的一些情志的病当中都会出现,但是在过去,称为妇人脏躁,这个不是妇女专有的一个病,只不过多一些,这个可能与过去的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一点,经常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经常压抑,那么经常容易出现神失所养而心神异常,那么这个男性患者同样会出现。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面就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很平淡的几种药,其实效果蛮不错,现代临床也很常用,碰到了这一类的,比如说有的神经衰弱或者出现癔病这样的(病),有这样的一类症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还可以配伍其它的一些宁心安神或者养心安神的(药)。单纯的血虚

证,大枣也是可以用,比如说现在有的放、化疗的患者,白细胞降低,那么大枣也是很常选用的一个药,那么就是用它养血的作用,所以它也可以叫养心安神。另外我们书上(的)此外,就是它可以降低一些药物毒烈之性,主要是甘草不能配伍的,比如甘遂、大戟、芫花,那么十枣汤就是这么一个例子,所以对大枣就作这么一个简单地了解,就是两方面的功效。另外一个蜂蜜,这也是一个食品,(能)补气,补脾气,补肺气,也是脾肺双补,这一点要注意,(是)脾肺双补的(药)。它也是作为辅助的药,不管脾气虚或者肺气虚,它并不是很重要。那么在古方里面,脾气虚的它作为蜜丸剂,它既赋型,又起补脾气的一个辅助的治疗作用,比如把四君子汤作为四君子的蜜丸剂,那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治疗肺气虚的一些方,很多药用蜂蜜来伴炒,那么比如说蜜制的黄芪这一类,它同时也发挥了蜂蜜的作用。另外润肺止咳,很多止咳平喘的药用蜂蜜来炙,我们前面讲百部、款冬花、紫菀,本身很难讲它有润肺的作用,但是蜜炙了以后,就可以称为润肺。这个作用缓急止痛,这个和甘草一样,但是没有甘草应用那么广泛。另外能够润肠通便,这个通便就润肠通便,可以口服,经常喝一点蜂蜜汤、蜂蜜水,有些老年人肠燥便秘的时候,那么可以有辅助的作用,尤其是润肠通便的药,适合于作丸剂,这个丸剂很多也是蜜丸剂,那么从张仲景的这个麻仁丸开始,它不但赋型,而且也发挥润肠通便的效果。再一个解毒,这个也是对于一些药食毒,药类,比如乌头这一类有一定效果。还有通便也可以外用。张仲景把蜂蜜在锅里面炼,炼到一定的程度,不粘手的时候,把它做成那个圆柱状,从肛门塞入,实际上这个是世界上最早的栓剂,从肛门、直肠给药的栓剂,也是作为润肠通便的。那么这个蜂蜜,就简单了解这些,因为一个了解的药,知道了功效,因为功效本身就很多了,其它不再讲。后面这个饴糖,不要求,大纲不要求。那么同学们今后肯定会碰到,比如说这个建中汤这一类(方),在学习《金匮要略》里面。它和蜂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补脾肺、缓急止痛、润肺这些方面,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没有解毒和润肠的这两个功效,就那么一点差异,这个饴糖就是用粮食类,主要是玉米或者稻谷用来煎熬,加上了糖化的一些辅助的东西,(如)麦芽在里面,让它糖化而产生的一种糖类,很甜的,那么它有软的称为胶饴,有的是成块状的称为硬饴,作为药用的一般是用软的,用这种胶饴,硬的现在很多糖果里面也使用,所以这个

不要求,就不讲它,大家知道有的又把它叫麦芽糖。那么通过前面补气药的学习,我们在讲概述的时候,就说讲了它的一些规律性,我在讲规律性的时候首先就提到了,所有的补气药都能够补脾胃之气,都作用在中焦,那么我们通过这个学习,从人参到最后的饴糖都是这样,所以对补气药的归经,任何一个药,你都可以写脾胃,这个就不错,这个规律掌握了,记起来非常方便,另外谈到了补气药,绝大多数同时又能补肺气,我们学的这些补气药,不补肺气的,一个是白术,一个是甘草、扁豆,好象又提到了大枣,大枣严格讲都不是很典型,那么就是以我们书上为准,主要的是白术,其次甘草、大枣、扁豆,除了这四个药都能够补肺。那么我们今后考试的时候,就重点地记,不补肺的有四味,这个容易记,那么剩下的,考试你都能够说它脾肺双补,写功效的时候,你都能够写上补脾气、补肺气,各种考试有关涉及到的内容,比如说选择题、填空题,你都能够应付,包括归经,补肺气的,又能够归肺经,在归脾胃经的同时,加上一个肺字。另外有少数的药归心经,能够补心气,那么主要就人参、西洋参、甘草,主要指的这三味药。另外补肾气,人参、西洋参、山药,那么这个就记特殊性,所以这样子记,这个规律就比较好掌握了,主要功效就掌握住了,主要的主治证和相应的归经,也能够好记,所以这是我们讲了以后,和我们前面讲的,这个把它对应起来,帮同学们复习的时候,抓住这样一个纲,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那么这个学习起来,困难就会小一些。这个补气药是补虚药当中最重要的,很多重点药都在这一节,所以很多虚证都可以使用,因为它不但是治疗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经常都配伍补气药,所以这是这一章当中的重点。下面介绍第二节,补阳药,补阳药从理论上来讲,是治疗阳虚证的药物,以补阳为主要功效,这是从理论上来讲,应该这样来定义。但是根据我们这一节收载的具体的药物,这样子定义又不太准确,那么我们这一节收载的药物,基本上都是补肾阳的,就是以补肾阳为主要功效,主要治疗肾阳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阳药,那么这个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这样子下定义,它和理论上这个定义,就有广泛和局限的这种差异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性,因为我们在学《中医诊断学》的时候,有阳虚的脏腑,一个是肾,肾阳虚证,另外一个是心,心阳虚证,再一个脾,脾阳虚证,那么肺和肝,没有阳虚证,主要涉及三脏。那么治疗心和脾的阳虚证的药物,主要是附子、肉桂、桂枝或者说干姜这

一类的药,那么已经不在我们这一章里面了,前面已经介绍了,所以剩下来的药,在这一章里面,基本上都是补肾阳的,其中有少部分可能兼能够温脾阳,有少部分的,我们后面要学的,比如说这个补骨脂,或者益智仁,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个兼有的功效,它不具有普遍的规律,所以根据实际收载的药物的情况,我们人为地把这个补阳药,限制在补肾阳为主要功效,主要是治疗肾阳虚证的,所以这是关于补阳药的含义和它的基本应用的情况。那么这个补阳药主要是用于肾阳虚,肾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肾阳虚相应地就有非常复杂的病理变化,所以这个肾阳虚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前面学过肾,尤其是肾阳,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它能够温煦,主要有个温煦的作用,能够温养形体,那么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肾阳不亏虚,它不觉得有什么寒冷、畏寒,冷疼这样的一些感觉,肾阳虚了,温养形体的能力降低,所以就出现了比如说畏寒身冷或者这个腰膝冷痛。那么肾主生长发育,肾阳虚,也能够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对于儿童来说,也可能就出现我们前面讲五加皮谈到的那种五迟、五软,生长发育比正常的人迟缓,那么对于中老年人,可能就出现早衰,未老先衰,出现了比如说头昏眼花,头昏耳鸣或者腰膝酸软,而且兼有明显的寒象,因为阳虚是一个虚寒证,它是以寒热来两分的。那么肾是主生殖的,肾阳虚,那么这个生殖功能就减退,首先就表现在性功能的减退,那么这个男性,可能就出现阳萎,这个女性可能出现不孕,宫冷、宫寒、不孕,男性还有不育证,不能正常地主生殖。肾主骨,肾阳虚,筋骨萎软,尤其是筋骨冷痛,肾主水,司二便。肾阳虚,不能够有效地主水,两种情况,一种它是开而不合,那么就是尿频、遗尿,夜尿频多,要么合而不开,这个小便量少出现了水肿,阳虚的水肿,大便可能出现溏泻,或者阳虚出现冷秘,便秘,大便失调,大便失常,可能两种情况下都可以。那么肾主纳气,肾阳虚也不能有效地纳气归根,也可以出现久咳虚喘。这个肾阳可以温养脾阳,肾阳虚可能导致了脾肾两虚,出现久泻不止,尤其是五更泻这样的一些症状。所以这个肾阳虚,在临床上的表现,是非常多的,那么一般的肾阳虚对这样一些临床表现,都是可以用的,所以在临床上这个补肾阳的药,对于肾阳虚证,不管它的表现怎么样,使用实际上都是非常广泛的。反过来讲,又是我们这个中药分化不够的地方,比如说某一个补肾阳的药,它通过补肾阳,它能够改善肾阳虚的主要的是哪些症状,现在对于一般的补阳药,都

没有办法回答。比如说我们前面已经学过附子、肉桂,它也是补肾阳的药,补阳的药,那么通过补肾阳,它最佳的是能够改善生殖功能低下,能够治疗阳萎不育不孕,它最佳是温煦形体,最佳是主水,是主骨,促进这方面的功能,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补阳药,还不能准确地回答。也可能是很多补阳药,这方面可能面面俱到,什么功效都有,很难分出它的主次,这个也是这类的药在临床上治疗阳虚证,所以非常普遍,或者说有一定的随意性,因为它都有效,或者这些效果没有一种最特长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就不可能要求过细,它有补肾阳的作用。有关的阳虚证,原则上都是可以用的,但是很多药有一些兼有的功效,比如说有的兼有固精缩尿,那么对于肾阳虚而肾气不固的,精气不固,那么可能就更适合。那么有的兼有温脾阳的,可能就是肾阳虚,而引起的久泻不止,可能更适合。有的能够健筋骨,那么可能对于肾阳虚,不能很好地主骨,而筋骨萎软,筋骨冷痛,可能更适合。有的兼能够补肺气,能够肺肾双补,那么对于这个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那么可能更加适合。所以往往通过它的一些兼有功效,这样子有利于补阳药的准确地使用,所以补阳药的功效和主治,我们书上在三百五十二页,用了一大段来讲,实际上它的特异性不是很强的。它(是)补阳的药,一般的肾阳虚,都是能用的,那么主要考虑到一些兼有功效,这样子在临床上来更加细致地这种区别,这是关于功效和主治。那么补阳药的性能特征,补阳药的药性,都是偏温性的,或者偏于温热的。因为补阳药,是温补药,这个在我们现在的中医的辨证当中阴虚和阳虚,是用寒热两分的,那么这个阳虚证,就是虚寒证,阴虚证就是虚热证,按照张景岳的观点,也是他首先这样分,那么就是阳虚者,要补而兼暖,就是要温补,所以补阳药就是温补药,它既是补虚药,在某个意义上来讲,它又是温里药,阳虚生内寒,它既能够补虚,又能温里散寒,所以是属于温补药,它肯定是偏温的,这是药性。药味,当然都是甘味药,甘能补,但是有的补阳药,又能祛风湿,它有苦燥的性质,所以还有苦味,但实际上有的动物药,往往是联系它的真实滋味,强调它的咸味,那是与真实滋味有关。那么在《内经》里面,有辛能润,有的补肾的药,还赋予它的辛味,那么这些,都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知道,它以甘味为主,如果除了甘味还有其它的味,前人总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这个动物的药,也是咸能入肾,因为主要补肾阳,要么辛、苦,或者是祛风湿,要么是辛能润,这主要是润肾。所以这

个药味,在有规律的基础上,不是很有规律。这个归经当然都是归肾经,主要是补肾阳,那么兼能够温脾的,那么又同时归脾经,兼能补肺气的,同时又归肺经。另外这一类的药,其实有很多的补阳药,就是偏温的补肝肾的药,就是补精血的药,因为它属于温补药,它主要是用于肝肾亏虚这种筋骨萎软,或者与肝肾亏虚另外有关的一些病证的,那么这一类的药,它除了归肾经,还能够归肝经。所以这一类的药,补阳药里有一部分实际上是补肝肾、益精血的为主,真正对典型的肾阳虚,它针对性并不是很强的,比如说今后学的续断这一类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桑寄生这一类的药,或者五加皮。如果说要把桑寄生、五加皮这一类的药,放在补虚药,那也放在补阳药,但是它对肾阳虚本身针对性不是很强,实际上是温补肝肾的,补肝肾益精血的药,这是性能特点。关于这个配伍,那么往往配伍温里药,因为阳虚生内寒,有里寒证。阳虚,常常就是这个水气不化,有水湿内停,那么配伍除湿的药,燥湿、利湿、化湿,都可以。如果肾阳虚,而肾气不固,表现出来可能就是尿频、遗尿、遗精、滑精或者妇女的崩漏这一类,那么就要配伍收涩药,尤其是能够固肾气,固肾精的一些药物。如果是脾肾两虚,那么配伍止泻的药,因为有这个久泻不止。那么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还可以配伍一些止咳平喘的药物,等等,所以这个根据它的主治证的不同,有多方面的配伍。关于这个使用注意,补阳药本身是温补药,它补而兼暖,所以对于阴虚有热的患者,原则上是不宜使用的,要忌用,有的药不但偏温,而且偏燥,所以有热的,阴虚火旺的,应该慎用,或者忌用。那么这里要说明一点,也是张景岳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当然后面还有两句话,我们这里简单就说这个意思吧,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那么就是补阳药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到另外一个方面,但是对于这句话,很多时候没有正确地理解,它并不是说在补阳的时候,要加一点补阴的药,因为我们现在的补阳药和补阴药是以寒热两分的,张景岳已经明确告诉,以寒热分阴阳,阴阳不可混,一定要分得一清二楚,不能混为一谈。那么张景岳说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他是以精气分阴阳。这是从物质和功能的角度来讲的,那么补阳药,更多的是振奋的功能,功能振奋了以后,要消耗更多的物质基础,那么这个时候,这里指的阴,主要指的是肾精,它是以精气来分阴阳,更主要的是指的肾精,那么就说在补肾阳的同时,要及时地补充肾精,提供物质基础

,那么也就是前人说的不能让这个火起锅干。因为功能振奋了,消耗精微物质更多了,象汽车跑得快,功能增强了,燃料就要耗得多,要及时地补充,就是这个道理,要有更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证,尤其是一些温燥的,补阳的药尤其如此,所以要和补精血的药同时使用,不然的话,就象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提虚劲的,没有后劲,暂时地兴奋,兴奋了过后,是更加严重地虚衰,所以这是张景岳的本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是振奋功能,要注意提供物质基础。另外尤其适合于气血这种关系,阳生阴长,就说补气的当中,也可以适当地加补血的药,那也是适用的,也可以使用,但不是说的一般的补阳药,都要加一点清补的药,这不行,尤其是不能反过来,我们今后讲补阴药,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那绝对不是在补阴药当中,再加一点我们现在要学的补阳药,那个阳中求阴,比如说益气生血,这个就比较符合张景岳的本意,是以精气来分的这种阴阳,他这个是适用的,是应该的,但是以寒热来两分阴阳,它那个就不应该乱用的,一定要分清楚,是不能相混的,所以这个一定要读张景岳的原著,他这个分阴阳,有两种思想,一个是以精气分阴阳,那么我们刚才说的就是适用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是以水、火来分阴阳,那就是不能相混的,补阴药和补阳药,就不能混杂在一起。那么我们现在的阴虚证、阳虚证,补阴药、补阳药,是以寒热两分的,不是以精气来两分的。所以这句话,我们在补阴药当中就没有再引用,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用得比较乱,不是很准确,这个供同学们参考。下面就介绍比较重要的一些补阳的药,也是我们大纲上要求的,那么这个补阳药在补虚药这一章里面,药的味数不少,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求比较低,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对阳虚证,它这个个性特征不是很鲜明,应用比较随意,临床上如像活血化瘀药,很多活血化瘀药什么瘀血证都能治,在这里面再要分它的个性特征,很难,分不出来。下面第一个(药),鹿茸。鹿茸,它是来源于鹿科的梅花鹿或者马鹿,这个没有骨化的幼的角,这是梅花鹿。另外一种毛是青灰色的,那是马鹿,个头要大一点,那么这个梅花鹿和马鹿的雄兽,雌兽没有的,雄兽的头上是有角,这个角到了冬天是要掉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从这个额头部分,就长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圆柱状的突起,这个时候很幼嫩,一般采的时候可惜了,太嫩了,那么有的在商品里面把它叫茄子茸,就我们蔬菜里面长的茄子那种刚结出来,冒出来的一个圆柱形,一

般都要分两个岔,一般二杠茸,两个岔的二杠茸,有的三杠茸再多一个,比如说马鹿的角分岔要多一些,一般三杠的时候也可以,没有角化的时候,这个时候把它采收。春天它长得很快,有的时候一个昼夜,二十四小时,它重量可以增加一百克,二两,这个速度相当快,有的三、四十天,就长到十多斤,这个头上的角,就已经骨化了,就不能用了,只能作为老鹿角,所以在没有骨化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两个分岔的时候,这是最佳的。那么过去,只有把鹿这种动物,把它猎杀了,及时地猎杀了以后,把它锯下来,作为鹿茸用,现在一般是人工驯养,那么在养到一定程度,能够采收的,就把它锯下来,一年至少可以锯两次,这是关于鹿茸的药材的情况。那么鹿茸作为一个补阳药,它主要是补肾阳,在补肾阳当中,它的补阳的作用,是最强的,所以把它称为峻补元阳,所以一般的肾阳虚证,不管它表现出什么样的症状,都可以把鹿茸作为一个补阳的重要的药物来使用,那么在临床上往往并不这么普遍,为什么,一个是因为药源的问题,二个是因为药价格,就是经济上的问题。因为鹿茸过去完全是来自野生的鹿,那么药源非常少,价格也非常昂贵,现在虽然有人工驯养,但是这个资源仍然不是很丰富,而且价格仍然是很高,那么一般都是比较重的阳虚证,这样子用它来峻补元阳,比较轻微的,可以用,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不可能都用,就是刚才讲的原因,价格和药源的问题。那么这个鹿茸,在补肾阳的当中,一个是作用强,它能够峻补元阳,更主要的,它能够益精血,又能补肾精,同时又能补血,可以连在一起,又能益精血。所以前人把鹿茸,称为血肉有情之品,也就是它的补肾阳的同时,它振奋功能,又提供物质基础,它不容易导致前人所说的火起锅干,就是称它血肉有情之品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它可以不需要再配伍其它补精血的药,它自身就是在温阳的同时,它并不燥,所以不需要再配伍补精血的药,它同时就照顾到了。所以我们书上呢,很多这个阳虚证怎么配伍,书里面谈到了,自己看一下。但有一个问题要说明的,既然是一个峻补元阳,就说它能够峻补肾阳,为什么亡阳证不用鹿茸而用前面的附子,因为鹿茸属于一个缓补的药,尽管它补阳的作用很强,但是收效很缓慢,所以一般的阳虚证,服用鹿茸,要见到一定的效果,至少在一周以上,所以这个要比较长时间的,少量地服用,慢慢地见效,而这个亡阳证,是个阳气虚脱、衰竭的程度,需要马上见效,要速效,那么只有附子和干姜配伍,才能够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于倾刻

之间,所以它才能回阳救逆,具有这方面的功效。附子用于急性的阳气虚衰,将要亡失的这种(情况),鹿茸不行,尽管它称为峻补元阳,补阳的作用,在补阳药当中,屈指可数,但是它收效缓慢。这是在补肾阳当中,又结合到补精血,它提供了物质基础,它用于一般的慢性病,慢性的这种阳虚证,不是亡阳证。另外鹿茸也有很好的强筋骨的作用,所以尤其是肾阳虚,兼有这个筋骨萎软,它也是经常选用的。那么鹿茸的补精血,强筋骨,如果和药性比较平和的药,或者偏于清补的一些药配伍在一起,临床上它也可以不一定用于阳虚证,它就用于肾精不足证,或者这个肝肾不足证,这个我们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已经学过,如果这个肾虚,有明显的寒象,那么一般把它诊断为肾阳虚证,如果肾虚有明显的热象,有阴虚生内热的,那么把它诊断为肾阴虚证,如果肾虚,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一般就把它诊断为肾精不足证,或者肝肾不足证。在这种情况下,用的药就比较平和,不需要明显的温补,也不需要明显的清补,就是平补。那么鹿茸,它本身是偏温的,再和其它的一些平性的补精血的药配伍,或者有的是偏寒的补精血的药配伍在一起,那么整个这个方,是滋补肾精的,或者平补肝肾的,所以它也可以用于肾精不足证和肝肾不足证。这个肾精不足证和肝肾不足证,主要就是表现在早衰,未老先衰,那么出现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这样为主的一些证候,比如说鹿茸和这个什么枸杞子、女贞子或者菟丝子甚至于熟地,这样的一些药配伍在一起,完全可以使用,一般的精血亏虚,不是典型的阳虚证。所以它这个补精血、强筋骨也可以单独地使用,那么书上有个固冲任,实际上这个也是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在妇科病当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从另外一个辨证体系,从奇经八脉的辨证体系来总结出来一个功效,因为这个奇经八脉,不管督脉、冲脉、任脉都起于胞中,那么所以鹿茸在有的书上说它补督脉,那么督脉是阳脉的总司,实际上这个也是和补肾阳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从奇经八脉的角度来讲,讲它补督脉。那么这里,从奇经八脉的角度,很多妇科病,因为这个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那么妇科病出现了这个崩漏或者胎动不安、月经失调、不孕这样的一些病证,从这个角度来,就是冲任亏损,冲任亏虚,那么鹿茸有治疗作用,从这个辨证体系,那么它就能固冲任,实际上按照脏腑辨证,它也是肾气虚、肾阳虚或者肾精亏损,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这样子总结出来的功效,在妇科病当中,更多的是按照奇经八脉辨证,所以我们书上也把它列于肾阳

虚的下面,并没有把它(的主治)分出来,只是在功效,有这种不同的提法。另外就是托毒生肌,也是肾阳虚、精血亏损,那么疮疡溃了以后,要么不容易溃,溃了以后,脓也不容易干净,脓液干净了,疮痈不容易收敛,那么鹿茸,也是一个很好的药,那么我们刚才讲黄芪的时候提到了,和黄芪是完全相似的,只是表现为一般的气虚的情况,就用黄芪,或者一般的气血虚,那么就用黄芪加当归这一类来托毒敛疮生肌。如果是表现出了明显的阳虚,虚寒性,寒象比较重,那么单纯地用黄芪、当归可能温阳散寒的作用还不够,往往要用鹿茸,大同小异的,就是这个证的轻重,寒象的轻重不同而已,它都可以使用,那鹿茸,可以作为一个补血的药,现在用于血虚证,现在治疗贫血,用鹿茸也是有效的,尤其是贫血,表现出了阳虚的一些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把补血和补精把它分开了,一分为二,过去的中药学就是益精血,这个分开的道理,一个肾精不足证,可以用鹿茸,那么里面基本上把它作为一个补精的药,单纯的血虚,尤其是现在治疗贫血,鹿茸可以单用,那么把它作为补血的药,所以它的补精和补血,可以分开的,所以中间加了一个逗号来隔开。那么鹿茸要注意服用的方法,一个是原则上不适合于汤剂,很多成分在煎汤的时候它不能溶出,不能利用,有的人(用)鹿茸泡酒,实际上鹿茸作酒剂,也不是很好,鹿茸里面有一部分是醇溶的,有一部分是水溶的,都不能全面地利用,最好的方法,鹿茸就是作散剂,不管它醇溶的成分,水溶的部分,它都能够全面地利用了。所以最佳的是研细粉,作丸散这样子来使用,而且在服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因为在临床上,有很多是表现为阳虚的患者,他应该使用鹿茸,从理论上来讲,用了是应该有效的,但是突然间,用量大了,出现虚不受补,马上产生这个助火,或者风阳上动的一些情况,这个过去我就见到过一个患者是一个中年人,典型的阳虚证,应该说是可以服用鹿茸的,但是他比较心切了一点,医生叫他少量(服),他自己一次就服用到了起码三克左右,一个礼拜都不到,这个患者整个这个面部充血,头发脱落,还流鼻血,最后还用滋阴降火的药,治疗了很长时间,回过头来再来慢慢地服用鹿茸,那个时候小剂量,他就接受了,本身是个阳虚的体质,适合(服鹿茸),但是一开始用量就太大了,骤然地补,所以我们前面补虚药的使用注意当中要注意缓急,如果急性的一些虚证,那么太缓了,比如说亡阳证,如果慢慢来服用鹿茸,那就缓不济急,反过来讲有的慢性的一些虚弱证

,尤其阳虚证,那么骤然间的大剂量,它就虚不受补,所以鹿茸在服用的时候,尤其要从小剂量开始,比如说我们开始,每一次用0.3克,服用一周左右,这个患者完全接受,我们再加到每次0.5左右,那么最后慢慢地过一段时间,再每一次用1克左右,这个掌握循序渐进,对使用鹿茸在临床上能够不出现风阳升动,或者虚不受补的这种情况,这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我们在这个三百五十四页的里面谈了一个附药,鹿角胶和鹿角霜,那么野外我们收集到的老的鹿角,冬天里面掉了的,把它加水来熬,把里面的一些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再加上其它的一些药物,最后成的胶叫鹿角胶,简称叫鹿胶,那么这个鹿角胶,主要在于补精血,补精血的作用与鹿茸完全不相上下,其它的方面的作用,可能要次一些,比如说尤其是在壮阳方面。那么提取了鹿角胶剩下来的残渣,就叫鹿角霜,那么鹿角霜的作用就非常平和,非常微弱,主要它兼有一点收敛的性质,所以在冲任不固,出现了崩漏,这个疮痈不敛,一般可以用这个作用比较微弱的这个鹿角霜来治疗,如果要来补阳,或者补精血,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够,力度就不够,所以适当地看一下鹿角胶和鹿角霜的问题,这个不要求,但是知道有这样两种药材。如果(用)鹿角胶,还要烊化服,我们前面特殊的服法,或者炒成珠作散剂,我们在今后讲阿胶的时候,再来讲,这个烊化和炒珠,因为都是胶类的药材,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 A.黄连 B.龙胆 C.秦皮 D.苦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 2.天花粉的药用部位是 A.花粉 B.根茎 C.根√ D.花蕾 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3.赤芍的归经是 A.肝经√ B.肝、肺经 C.肝、胆经 D.肾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4.黄芩和黄柏都具有的功效是 A.除骨蒸 B.清热泻火√ C.安胎 D.止血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 5.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割取地上部分入药 A.龙胆草√ B.穿心莲 C.鱼腥草 D.青蒿 龙胆草来源于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鱼腥草来源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新鲜全草;青蒿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6.紫草具有而水牛角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活血消肿√ C.定惊 D.清热解毒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透疹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 7.治疗疔毒宜选用的药物是 A.紫花地丁√ B.金银花 C.黄柏 D.知母

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疗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8.连翘的归经是 A.肺、大肠经 B.肺、心、小肠经√ C.肝、胆经 D.心、肺经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9.疏散风热、清泻里热宜用生品,热毒血痢宜用炒炭品.热暑烦渴多用露剂的是 A.板蓝根 B.金银花√ C.大青叶 D.连翘 金银花生品可用于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炒炭品可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热暑烦渴。 10.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败酱草治疗肠痈腹痛 B.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 C.射干治疗咽喉肿痛 D.白鲜皮治疗肝火头痛√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11.下列各药中除哪项外均不能与乌头类同用 A.白蔹 B.苦参√ C.半夏 D.天花粉 “十八反歌”记载有:“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2.有毒不宜过量服用的药物是 A.射干 B.鱼腥草 C.芦根 D.山豆根√ 山豆根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痛、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 A.清热解毒 B.清热燥湿 C.清透虚热 D.清肝明目(分数:4.00) (1).野菊花、菊花功效的共同点是 A. √ B. C. D. (2).胡黄连、黄连功效的共同点是 A. B. √ C. D.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胡黄连具有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的功效。 A.白薇 B.青蒿 C.山豆根 D.石膏(分数:4.00) (1).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一、A1 型题?(1) 细辛的性味是: ? A、辛,微温? B、辛、甘,微温?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E、以上均不是?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 A、白芷?B、藁本?C、苍耳子 D、辛夷? E、细辛?答案 E ?(5) 解表药主要用于: ?A、风寒或风热表证?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肺气不宣咳嗽?D、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E、风湿性关节疼痛 答案 A ?(6) 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 A、桂枝? B、荆芥?C、防风 D、麻黄?E、羌活?答案D?(7) 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 ?A、黄芪?B、木通、? C、麻黄?D、茯苓? E、白术?答案 C ?(8) 桂枝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答案B?(9) 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B?(10) 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 A 温通经络?B、温经散寒? C、温经通阳?D、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答案 C ?(1l) 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 ?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桂枝? E、郁金 答案 D (12) 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生姜?B、厚朴?C、砂仁 D、紫苏?E、香薷?答案 D ?(13) 紫苏的功效是: ? A、发汗平喘 B、发汗利水?C、发表行气? D、发汗通阳? E、祛风胜湿?答案 C (14) 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荆芥?D、紫苏?E、防风、?答案D (15) 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何药最宜?? A、荆芥? B、紫苏? C、生姜? D、香薷 E、白芷?答案 D ?(16) 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当选用: ? A、桂枝 B、紫苏? C、羌活? D、麻黄? E、荆芥 答案E (17) 风热外感,咽喉肿痛,可选用: ?A、细辛?B、羌活?C、桂枝 D、白芷 ' ? E、荆芥?答案 E (18) 风湿侵犯上半身,当选用: ?A、白芷?B、防风? C、荆芥?D、羌活? E、紫苏?答案 D ?(19) 风寒挟湿所致太阳头痛,当选用: 、 A、白芷? B、细辛 C、柴胡? D、羌活 E、麻黄?答案 D (20) “风家润剂”指何药? A、麻黄?B、桂枝?C、紫苏? D、羌活? E、防风?答案 E ?(21) 风寒所致巅

(完整版)中药学练习题+答案

《中药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干姜的性味是 A.辛甘热 B.辛苦热 C.辛热 D.辛苦温 2.黄连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下列何药同用() A.半夏 B.吴茱萸 C.香附 D.石膏 E.竹茹 3.患者素来脾胃虚弱,近日因食鲜梨果汁1杯,逐觉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宜选用何组药物治疗 A.清热燥湿药配伍理气药 B.补气药配伍消食药 C.理气药配伍泻下药 D.理气药配伍补气药 4.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甘草与芜花 5.属于十九畏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人参与五灵脂 6能温化寒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半夏 7能清热化痰,清胃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白前 8.既能固精,又能补肾助阳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 D.桑螵蛸 9.既能固精,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D E.海螵蛸 .10..既能补精、又可助阳的药物是( ) A.五味子 B.诃子 C.莲子 D.山茱萸 11.开窍药忌用于( ) A.寒闭 B.热闭 C.脱证 D.湿浊神昏 12.能开窍宁神的药是( ) A.朱砂 B.石菖蒲 C.琥珀 D.酸枣仁 13.既能滋阴益肾,又可凉血止血之药物是( ) A.桑椹 B.墨旱莲 C.女贞子 D.枸杞子 14.既能养心安神又可敛汗的药是( ) A.柏子仁 B.丹参 C.酸枣仁 D.远志 15.既涩肠敛肺,又可下气利咽的药是( ) A.肉豆蔻 B.赤石脂 C.乌梅 D.诃子 16.能治疝气偏坠胀痛的药是( ) A.鸡内金 B.莱菔子 C.神曲 D.山楂 17.既开宣肺气又能排脓的药是( ) A.半夏 B.桔梗 C.海藻 D.贝母 18.治湿痰的药是( ) A.天南星 B.白芥子 C.半夏 D.皂荚 19.能活血、凉血、养血的药物是( ) A.鸡血藤 B.桃仁 C.当归 D.丹参 20.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药物是( ) A.延胡索 B.郁金 C.川芎 D.姜黄 21.能补气安胎的药是( )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桑椹子和桂圆肉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桑椹子和桂圆肉 桑椹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人心、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 【临床应用】用于阴血不足,眩晕,失眠,以及肝肾阴虚,须发早白等症。本品功能益肝肾、养阴血,对于阴血不足的眩晕、失眠等症,常与熟地黄、白芍等配合应用;对肝肾不足、须发早白、耳聋目昏,又可配合何首乌、女贞子等同用。此外,本品有滋润肠燥的作用,血虚肠燥便秘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桑椹子、黑桑椹(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 《新修本草》:「单食止消渴。」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 ... 乌须黑发。」 桂圆肉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心、脾经。 【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临床应用】1. 用于心脾虚损的失眠健忘,惊悸怔仲等症。本品有滋养作用,能补益心脾,对心脾虚损的失眠、惊悸、怔仲等症,常与酸枣仁、远志、白朮、茯苓、当归等配合应用。 2. 用于气血不足,体虚力弱等症。本品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营血不足,单用一味熬膏,或配合其它益气补血药物同用,可治气弱血虚之症。 【处方用名】龙眼肉、桂圆肉(去壳与核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归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耆、白朮、茯神、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红枣,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 【文献摘录】 《别录》:「主安志厌食。」 《本草纲目》:「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随息居饮食谱》:「龙眼甘温,益脾阴,滋营充液。」 补阳药之锁阳和胡芦巴 锁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阳药之菟丝子和蛤蚧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阳药之菟丝子和蛤蚧 菟丝子 《本经》 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sis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与应用】1.补肾固精,缩尿止带,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带下等。治肾虚腰痛,常配伍杜仲。治阳痿遗精,常合五味子、覆盆子、枸杞子等,如五子衍宗丸。治小便频数或不禁,常配伍桑螵蛸、附子、五味子、鹿茸等;治带下,常配伍莲子、芡实、茯苓等。 2.养肝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品滋补肝肾,为明目要药。常配伍枸杞子、熟地、车前子等同用,如驻景丸。 3.温阳止泻,用于脾肾两虚之便溏腹泻。本品补肾暖脾,有止泻之功。常与茯苓、山药、莲子、白术等同用。 4.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阿胶、桑寄生、续断等配伍,如寿胎丸。 此外,本品可用消渴,单用即效。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 【处方用名】菟丝子(晒干用)。菟丝饼(煮熟,做成块状)。 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功能滋补肝肾,为

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不论属于肾阳虚或肾阴虚,都可应用。菟丝子与补骨脂都能补肾助阳,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但菟丝子作用和缓,助阳的功效较弱;补骨脂则助阳的功效较强,但无养肝明目的作用。 【文献摘录】 《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黑干] 《药性本草》:「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 《汤液本草》:「补肝脏风虚。」 《药品化义》:「用之入肾,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能 助脾,久泻,饮食不化, 四肢困倦;脾气渐旺,则卫气自冲,肌肉得养矣。」 【现代研究】本品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肠运动,兴奋离体子宫,延缓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展,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等。 蛤蚧 《雷公炮炙论》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 的干燥体。去内脏及头足,研末或浸酒服。 【性味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1.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阳痿。可单用浸酒服,或与人参、鹿茸、淫羊藿等同用,以加强疗效。 2.补肺气、定喘嗽,用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本品 为治虚喘劳嗽要药,尤宜肾不纳气所致者。多配伍人参、杏仁、贝母等同用,如人参蛤蚧散。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阿胶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血药之阿胶 为马科动物驴Equusasinus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捣成碎块或以蛤粉炒成珠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肝经。 【功效与应用】 1.补血,用于血虚证。本品为补血要药,常与黄芪、熟地等补气养血之品同用。亦可单味应用,黄酒化服。 2.止血,用于多种出血,尤宜虚劳出血。本品为止血要药,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的治疗,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者尤宜,单用即效,多入复方使用。如黄土汤以本品配伍灶心土、生地、黄芩、附子等,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胶艾汤以本品配伍白芍、生地、艾叶炭等,治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等。 3.滋阴润肺,用于阴虚心烦、失眠虚劳喘咳或阴虚燥咳。本品入肾滋阴,入肺润燥,是治阴虚及肺燥的常用药物。治热病伤阴,心烦失眠,可以本品配伍黄连、白芍、鸡子黄等,如黄连阿胶汤。治肺虚火旺,喘咳咽干痰少或痰中带血,可以本品与牛蒡子、杏仁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可合石膏、杏仁、桑叶、麦冬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阴虚咳嗽、咯血,常与麦冬、沙参、马兜铃等配伍,有养阴润肺止血的功效。 【处方用名】阿胶、陈阿胶、驴皮胶(补血止血)。阿胶珠、蛤

粉炒阿胶(用海蛤壳研粉同炒,用以润肺化痰,止咳止血)。蒲黄炒阿胶(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单用阿胶,应另炖佯化后冲入药汁内服。入汤剂,烊化冲服,5~ 10g。止血常用阿胶珠。 阿胶与熟地都能补血滋阴,但阿胶的补血功效较佳,且能润肺、止血,它的粘腻之性超过熟地;熟地则以补肾滋阴见长。凡内有瘀滞,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及有表症者,均不宜应用阿胶。 【方剂举例】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阿胶、马兜铃、牛蒡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阴虚火盛,咳嗽,气急,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干或咽痛,咽红。 【文献摘录】 《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 《用药法象》:「止血安胎,兼除嗽痢。」 《本草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 【使用注意】本品滋腻,胃弱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胶原及多种氨基酸,尚含钙、硫等。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停留,并可使血压升高而有抗休克作用。

【考点必背】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补血药

【考点必背】2018年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补血药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的药性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有的还兼能滋养肝肾。 二、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愆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脉细弱等证。 三、配伍方法 应用时,如兼见气虚者,要配伍补气药,使气旺以生血;兼见阴虚者,要配伍补阴药,或选用补血而充分发挥作用,故还应当配伍健运脾胃药。 四、使用注意 补血药多滋腻粘滞,妨碍运化。故凡湿滞脾胃,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应慎用。必要时,可配伍健脾食药,以助运化。 当归白芍 共同点: 当归与白芍皆为常用的补血药,均能补血调经。都可用治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并配伍熟地黄、川芎。 同时,二者均能止痛,都可用治疼痛的病证。 不同点: 当归味甘辛,性温,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血虚寒滞者尤为适宜,为补血的要药和妇科调经的要药。

且当归止痛是善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故当归主治血虚、血瘀、虚寒的疼痛,如虚寒腹痛,瘀血作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以及痈疽疮疡肿痛; 同时,当归又能润肠通便。也常用治血虚肠燥便秘。 本品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善于养血敛阴,故血虚、阴虚有热者最为适宜。 且白芍止痛则善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故白芍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以及肝脾不调、腹痛泄泻。 同时,白芍又能平抑肝阳,敛阴止汗。也常用治: 1.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 2.阴虚盗汗,以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等证。治疗后者常配伍桂枝等药。 本品平肝、敛阴多生用,养血调经多炒用或酒炒用。 注意:白芍反藜芦,不宜同用。 白芍赤芍 共同点: 白芍与赤芍《本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 不同点: 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 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 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 在应用方面: 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虚盗汗、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证;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一、A1 型题 (1) 细辛的性味是: A. 辛,微温 B.辛、甘,微温 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A.白芷 B.藁本 C.苍耳子 D. 辛夷 E.细辛 答案 E (5) 解表药主要用于: A.风寒或风热表证 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 肺气不宣咳嗽 D.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E.风湿性关节疼痛 答案 A (6) 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A.桂枝 B.荆芥 C.防风 D.麻黄 E.羌活 答案 D

(7) 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 A.黄芪 B.木通. C.麻黄 D.茯苓 E.白术 答案 C (8) 桂枝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 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 答案 B (9) 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 B (10) 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A 温通经络 B.温经散寒 C.温经通阳 D.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 答案 C (1l) 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 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 桂枝 E.郁金 答案 D (12) 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生姜 B.厚朴 C.砂仁 D.紫苏 E.香薷 答案 D (13) 紫苏的功效是: A.发汗平喘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 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 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 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中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1善于治疗疔毒的药物是?紫花地丁 2主治痈肿疔疮、湿疹、蛇伤的药物是?雄黄 3善治肝热生风,惊风抽搐的药物是?重楼 4既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党参 5既能涌吐痰涎,又能截疟的药物是?常山 6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乌梅 7紫河车可以安胎吗?不可以 8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芒硝 9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为?0.1~0.3g;熊胆入丸散剂0.25~0.5g 10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乌梢蛇 11“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是?秦艽虽味辛、苦,但辛散而不峻烈,苦而不甚燥热,质偏润性平而无伤阴之弊,对风湿痹证,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 12既能袪风湿,又能利水而性寒的药物是?防己 13即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散寒的药物是?苍术苍术苦燥力强,且味辛,在内燥湿健脾,在外祛风散寒 14善于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是?厚朴 15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被称为“利水渗湿之要药”的药物是?茯苓 16能利水消肿、解酒毒,治疗饮酒过度,成痨吐血的药物是枳椇子 17附子、肉桂、干姜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吗?肉桂没有 18陈皮、木香共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吗?它们共有的功效是理气健脾(陈皮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9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山楂 20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功效的药物是?槟榔 21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三七 22功能凉血止血,尤善治尿血、血淋的药物是?小蓟 23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湖北蕲州 24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川芎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就是的了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人参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补虚药。虚证是临床上出现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实质上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概括起来,虚证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相应的,补虚药亦可根据其作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四类。 在运用补虚药时,首先当分清虚证的类型而予以相应的药物。如气虚证用补气药,血虚证用补血药,阳虚证用补阳药,阴虚证用补阴药。其次当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气能生血,血能载气,阴阳互根互用,临床上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病证也较常见。此时当气血并补、阴阳兼顾。而阳虚多兼气虚,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多兼血虚,血虚也易导致阴虚。因此,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另外,当照顾脾胃,适当配伍健脾胃助运化的药物同用。 补虚药不能用于纯实无虚的病证。但在实邪未除,正气已虚的情况下,于祛邪之中,可适当选用补虚药,以“扶正祛邪”。而体质强健者又不可滥用补益,否则反致气血阴阳失调,产生不良后果。凡具有补气作用,以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气药。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补气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特别是肺、脾之气,故多归脾、肺二经。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食少纳呆,脘腹虚胀,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甚则浮肿、脱肛、脏器下垂。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作喘乏,易出虚汗等。临床当根据辨证,选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兼阴虚或阳虚者,当与补阴药或补阳药同用。因气能生血、摄血,故补气药还可用于血虚证或出血证。 使用补气药时,可适当配伍理气药同用,因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而对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者,常配伍健脾和胃药同用。 人参 《本经》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的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野生者名“野山参”,简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一般栽培6—7年后,于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称“糖参”或者“白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切片或研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

《中药学》_清热药

《中药学》_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

系的硫酸钙矿石。【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煅后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处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熟石膏、?石膏(?用,收敛生肌,专作外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按语】1.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A1型题 (2)细辛的功效是: A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 D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_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答案C (3)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A .苍耳子 B .辛夷 C.白芷 D .细辛 E.以上均不是答案D (4)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A .白芷 B .藁本 C.苍耳子 :D.辛夷 E.细辛 ?答案E (5)解表药主要用于: ,A .风寒或风热表证 .B .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肺气不宣咳嗽 _ D.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_ E.风湿性关节疼痛答案A (6)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A .桂枝 B .荆芥 C.防风 D.麻黄 E.羌活答案D

精选文库 E.白术 答案C (8)桂枝的功效是: A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 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 答案B丨 (9)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 .麻黄 B .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B (10)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A温通经络■ B .温经散苻 C.温经通阳 D .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 C.赤芍 D.桂枝 E.有B金答案D (12)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 .生姜 B .厚朴 C.砂仁 D .紫苏 E.香薷 答案D

精选文库 (13)紫苏的功效是: A.发汗平喘 B .发汗利水 C.发表行气 D .发汗通卩厂 E.祛风胜湿~ 答案C ■ (14)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 B .桂枝 C.荆芥 (15)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何药最宜? A .荆芥 B .紫苏I C.生姜 D .香薷 E.白芷 答案D (16)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当选用: A .桂枝 B .紫苏 C.羌活 D .麻黄 E.荆芥I 答案E I 答案E (18)风湿侵犯上半身,当选用: A .白芷 B .防风I C.荆芥 D .羌活 E.紫苏 答案D (19)风寒挟湿所致太阳头痛,当选用: A .白芷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题库:解表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题库:解表药 一、A1 1、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巅顶头痛的是 A、藁本 B、防风 C、细辛 D、辛夷 E、荆芥 2、既能解鱼蟹毒,又能理气安胎的药物是 A、生姜 B、香薷 C、紫苏 D、辛夷 E、白芷 3、用治邪热壅肺之咳喘、气急,宜选哪组药物 A、半夏、天南星 B、陈皮、半夏 C、麻黄、石膏 D、白芥子、莱菔子 E、杏仁、白果 4、麻黄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疮 B、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C、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通阳散结 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化湿通淋 E、发汗解表,利水平喘,散寒止痛 5、麻黄是治疗下列哪一种病证之要药 A、风热表证 B、风寒表证 C、风寒有汗表虚证 D、风寒无汗表实证 E、风寒挟湿表证 6、外感风寒挟湿之头痛、头重、身重应首选哪味药物治疗 A、香薷 B、桂枝 C、麻黄 D、羌活 E、生姜 7、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胜湿,止痛,止痉的药物是 A、荆芥 B、防风 C、香薷 D、紫苏

E、桂枝 8、下列病症除哪项外,均可用防风治疗 A、外感风寒,头身疼痛 B、风寒湿痹,肢体疼痛 C、风疹瘙痒 D、湿热痹证,痉厥抽搐 E、破伤风症,角弓反张 9、既能祛风解表,又能透疹消疮的药物是 A、桂枝 B、荆芥 C、羌活 D、防风 E、白芷 10、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A、麻黄、桂枝 B、紫苏、生姜 C、细辛、白芷 D、荆芥、防风 E、羌活、独活 11、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麻黄、香薷 D、紫苏、生姜 E、荆芥、防风 12、解鱼蟹中毒最宜用的药物是 A、生姜、白芷 B、紫苏、半夏 C、紫苏、生姜 D、生姜、葛根 E、葛根、菊花 13、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E、白芷 14、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 B、辛夷 C、升麻 D、生姜 E、白芷 15、紫苏与生姜都具有的功效是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气药之山药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Thunb.的根茎。生用或麸炒用。产于河南新乡者,称“怀山药”,为道地药材。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 1.补气健脾,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山药补脾气,益脾阴,且兼涩性,有止泻之功。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2.补肺养阴,用于肺虚喘咳。山药补肺气,养肺阴,可配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治肺虚久咳虚喘。 3.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过多。山药有补肾之功,且能缩尿涩精止带。治肾虚遗精,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治肾虚遗尿、尿频,合益智仁、乌药等同用,如缩泉丸。治肾虚不固之白带过多,多合熟地、菟丝子、山茱萸等补肾收涩之品。若白带过多因于脾湿者,多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药同用。 4.生津止渴,用于消渴。山药补气养阴而止渴。可以本品大量水煎代茶饮,对消除口渴症状有一定效果。亦可配伍黄芪、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大量60~250g。研末吞服,每次6~10g。养阴生用,健脾止泻、收涩止带炒用。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除去外皮,洗净,晒干,打碎用。) 山药原名为薯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培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至于它补肺益肾的作用则较弱,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方剂举例】玉液汤《衷中参西录》:山药、黄耆、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治消渴。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本经疏证》:薯蓣,主伤中补虚羸,即补中益气力也。而《本经》复言之何故,此盖当连下句读,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云者,犹云补伤中而致之虚羸,除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也。夫虚必有一处为先,他处乃连类及之者。邪之所凑,虽云其气必虚,然亦有阴阳之分,五藏六府之异;薯蓣所主之虚之邪,须审定其由伤中伤气,方得无误。不然伤血及他伤亦能致虚羸、成寒热,又何别焉。《别录》所主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正与《本经》相印,惟下气、止腰痛、强阴三项为特出。至于头面游风、头风、眼眩,唐以来医家不甚用此味,故无从参其底里,然质之仲景治风气百疾,《本经》除寒热邪气,亦可默会其旨矣。 【现代研究】本品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胆碱、多糖、维生

(精)中药学补虚药

中药学——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 细目一概述 性能特点:甘味。 功效: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 适应范围: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虚证,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 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 细目二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 甘草、大枣、饴糖、蜂蜜 人参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 应用: 1.元气虚脱证。为拯危救脱要药。 2.肺脾心肾气虚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4.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 西洋参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用: 1.气阴两伤证。

2.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党参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扶正祛邪。 应用: 1.脾肺气虚证。 2.气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证。 4.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 太子参 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应用:脾肺气阴两虚证。 黄芪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应用: 1.脾气虚证。 2.肺气虚证。 3.气虚自汗证。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5.痹证、中风后遗症。 白术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证。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气虚自汗。 3.脾虚胎动不安。 山药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应用: 1.脾虚证。 2.肺虚证。 3.肾虚证。 4.消渴气阴两虚证。 白扁豆 功效:补脾和中,化湿。 应用: 1.脾气虚证。 2.暑湿吐泻。 甘草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应用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一、 A1 型题 (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芩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 B (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 银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 答案 E (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 A祛瘀 B下乳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 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 C (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 D清热利湿 E清泻相火

答案 A (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 答案 C (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 E (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 C (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 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 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苋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 D (12)银柴胡的功效是: A清血热,退虚热 B除湿热,清疳热 C退虚热,清肝热 D退虚热,清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 D (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

《中药学》辅导:补虚药

补虚药要点: 1.补虚药的配伍方法应用补虚药首先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并进行相应的配伍。如脾气虚弱证,常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补益脾气药配伍。其次,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和在病证中相互影响的关系。一般来说,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也易致阳虚;气虚和阳虚,表示人体活动能力的衰减。与此相应,补气药和补阳药多性温属阳,能补益人体阳气,振奋衰减的机能,消除或改善因阳气衰弱而引起的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症。故对阳气衰弱的病证,补气药与补阳药往往相互配伍应用。同样,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血虚和阴虚,表示人体精、血、津液的耗损。与此相应,补血药和补阴药性多寒凉或温和,属阴,能补充人体阴血,消除或改善因阴血亏虚而引起的病证。故补血药与补阴药也往往相互配伍同用。又因气与血、阴与阳的互根,故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或气阴两虚等证,也很常见。因此,气血兼顾,阴阳并补,或气阴同补,都是常见的配伍方法。另外,对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证候,又当配伍相应的祛邪药,使邪去而正复。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 2、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补虚药的注意事项:1.补虚药本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可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以致“误补益疾”。2.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补虚药,以免“误补留邪”、“闭门留寇”。3.用于扶正祛邪时,要注意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分清主次,恰当地配伍解表、散风、化湿、利湿、清热、泻下等祛邪药同用,使邪去正复。4.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作蜜丸、煎膏(膏滋)、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如人参、麦冬等,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