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与分类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及分类

摘要: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市的城市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武汉市的城市职能,本文在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方式对武汉市的城市职能进行了主观方面的分类,并对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转变做出了预计。

关键词:城市职能,武汉市,分类

Wuhan Urba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functions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Wuhan city functions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 order to furth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ity of Wuhan,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functions, qualitative manner Wuhan city functions were classified subjective aspects, and hair changes Wuhan Urban functions are expected to make up.

Key Word :Urban functions, Wuhan, classification

1城市职能分类及研究成果

1.1城市职能的概念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都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1.2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

1.2.1 一般描述方法

这种方法由研究者首先确定一个城市类别的体系,一描述性的名称加以命名,然后根据自己对每个城市的了解,分别把城市归入各个类别。1921年发表的英国奥隆索的分类是这一方法的著名代表。

一般描述方法的弱点是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因而分类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研究者对每个城市职能特点的了解深度,没有客观标准分类就遇到困难,只能依靠主观判断解决。

1.2.2 统计描述法

这种方法仍是分类者事先决定的,但是每一类增加了一个统计上的数量标准。它用劳动力结构的资料为城市主导职能规定一个定量指标,比一般描述法前进了一步,但这种方法仍然存在缺陷,因为没有解决一个城市只反映一个主导职能能的问题,所以也不能用来反映城市职能的复杂性。

1.2.3 统计分析方法

城市职能的分类方法逐步发展到这一阶段,城市地理研究者就开始探索用一个比较客观的统计参数来代替人为确定的数量指标来衡量城市主导职能的标尺。而这个标尺的使用的统计参数是平均值和标准差,这就是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城市职能分类的实质。

1.2.4 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阿列克山德逊认为城市职能分类应该扣除掉城市非基本部分后,在城市基本部分的结构基础上来进行。而麦克斯韦尔对加拿大的城市分类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典型,麦氏用于分类的资料虽与前面研究者所用的资料一样,但在处理和运用这些资料时能突

出主要优点避免缺点,开始突破单要素的框架,采用多个指标,初步考虑了城市规模的因素,表达方法也较新颖直观,但分类结果比较简单。

1.2.5 多变量分析方法

随着统计资料越来越丰富,除劳动力以外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种城市统计资料也日益齐备。再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使得们驾驭大量的复杂变量成为可能,因此,学者们在这一阶段常用的分析方法多是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1.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的阶段与主要成果

1.3.1研究初步展开时期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开展了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其中包含了城镇职能分类的内容。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使得资料收集的难度较大,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中国尚未能展开大区域范围的城市职能分类研究。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就这样被提了出来。在查阅资料后得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它将西南3省所有城镇列入分类范围,对城市和镇的职能分类分别进行处理。城市是其分类的重点,在城市基本类型分类的基础上也对城市工业职能也作出分类。城市基本类型的划分采用工业、运输邮电、机关团体和文教卫生4个部门的职工比重,城市工业职能类型的划分萃取了工业部门中冶金、煤炭、化学、机械、纺织、食品、造纸7个部门职工比重,以达到纳尔逊提出的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职能分类标准为基础,附加此职能部门在本市部门结构中居首要地位,作为基本类型划分的依据,把城市各种职能在全部城市中所居地位作为辅助指标,将个城市划分为工业城市和综合性城市两大基本职能类型和个工业职能类型。由于数据的缺乏,对镇的职能分类则更多地采用定性的方法。[1]

1.3.2 研究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统计资料也逐步得到完善,这一发展为展开全国范围的城市职能分类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广大地理学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展开了全国城市的统一职能分类研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期阶段,工业构成绝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的现状,周一星、田文祝等人先后对中国城市的工业职能进行了两次分类。而《中国城市体系》一书,将中国当时大部分的城市归纳到一个一般描述式的基本职能类型表中,把职能体系分成政治中心、交通中心、矿工业城镇和旅游中心4个体系及若干亚体系和若干子集来加以阐述。由于缺乏大量数据和大量的描述,这次依旧基

本上是定性式的城市职能分类。[2]

然而《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的发表是对中国城市职能综合分类的改进和提高。它指出了以前的城市职能分类中,在选用数据和以偏大统计的市区总人口为人口基数对分类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市区(不含辖县)的工业、采掘业、地质勘探、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饮物资业、机关团体、其他第三产业职工比重以及旅游业职能指数和城市人口规模10组数据作为变量,应用纳尔逊分类方法,用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职能分类的准绳,将全国465个城市分成4个职能大类14个职能亚类和47个职能组。文章中对城市职能三要素、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相结合、分类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城市职能分类的用途和今后的研究前沿方向的分析和阐述,对后阶段城市职能分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

数据资料的易获取性为这一时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者在数据指标的选择、分类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尝试是这一时期城市职能分类。

1.3.3. 研究逐步完善时期

由于研究经验的积累,数据资料的更容易获取等便利因素,这一时期城市职能分类研究成果比以往时期有大幅度增长。不论是研究区域的范围和分类选用的数据指标,还是分类方法的运用和分类结果的应用等方面,都呈现出逐步完善的趋势。

从研究区域范围来看,既有单个省份城市职能分类也有经济联系紧密区域的城市职能分类,还有以城市群为对象的职能分类研究,或依据研究需要将个统计行业进行各种归并。从分类运用的方法来看,出现了新的方法组合和新的分类方法的运用。《广东省城市职能分类探讨》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变量聚类方法的组合,这种方法与多变量聚类和统计分析之方法相比,在城市群体的职能特征和对职能类型的解释命名上更加清晰和客观。《信息技术对城市职能的影响》提出信息技术发展能通过对城市经济、文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起城市职能的转变。城市职能理论的探索是城市职能分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推动相关研究向更深的层次展开。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分类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果的应用等方面还有待取得创新和进步。

而许锋和周一星在我国城市职能结构变化的动态特征及趋势一文中,统计出了2000年中国各规模级城市中具有某项职能的城市数量及其占该规模级城市总数的比重。判断的标准是该行业的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详细数据见表一。

表一2000年中国各规模级城市具有某项职能的城市比重(%)和数量(个)

职能规模采掘

工业建筑

地质勘

查水利

管理业

交通运

输仓储

邮电通

信业

批发零

售贸易

餐饮业

国家机

关政党

社会团

体业

其它

特大城市(>100万)/55 14.55/8 72.73/4

36.36/

20

66.36/9 12.73/7 40.00/22 5.45/3 52.73/29

大城市(50-100万)/7 28.17/2

60.56/4

3

39.44/

28

33.80/24 33.80/24 42.25/30 28.17/20 40.85/29

中等城市(20-50万)/189 22.22/4

2

47.62/9

41.80/

79

37.57/71 40.21/76 50.26/95 46.56/88 46.03/87

小城市(10-20万)/235 29.36/6

9

37.02/8

7

43.8/1

03

34.04/80 48.09/11

3

45.53/10

7

51.91/12

2

54.47/128

特小城市(<10万)/99 34.34/3

4

25.25/2

5

28.28/

28

33.33/33 63.64/63 45.45/45 69.70/69 55.56/55

注:P后为城市数

2武汉市城市职能的发展演变进程

2.1唐以前军事职能为主的单一职能阶段

3500年前的商代盘龙古城.以及之后经周、秦、汉、南北朝.武汉周围可考的22处古城址.多为军事城堡。[4]自从这些古城的区位选择和城市布局来看,多依山傍水, 便于构筑防卫工事、补给和交通联络。唐以前,中国处于长期分裂阶段,农业尚不发达商品剩余有限.经济重心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商业贸易尚未完全发育。然而长江作为的自然分界线,在军事方面的地位异常显著,在社会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在这一时期,武汉处于以军事职能为主的单一职能阶段。

2.2唐以来的封建社会时期商贸职能为主的单一职能阶段

唐代以来的漫长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及其支流将武汉与长江沿岸省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武汉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运枢纽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成为长江中游与西南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与转口贸易中心。萌芽于军事职能的城市职能体系逐渐被商贸流通职能所代替并不断加强。但是这一时期商贸流通职能仍局限于内向性的农副产品集散和流通。

2.3近代多元职能体系初步构建阶段

近代.凭借其便利的水运条件与良好的历史经济基础.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内陆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多元化的职能体系初步构建。表现在首先,商贸职能进一步拓展。武汉不但成为内地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而且随着汉口的开埠也成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成为仅次干上海的第二大商埠;其次工业职能逐步发育。从1880年起共建有洋行和各类公司1飞4家.开设外国工厂42家.武汉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发展成为当时我国主要的加工业城市[l2{;再者.金融职能快速发展。至清光绪末年约有票号、钱庄等旧式金融机构200余家,至!925年,本国银行达到32家与当时的140家钱庄和15家外国银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机构相继设立至1948年,除“四行两局一库’‘外,本国的商业银行一度发展到60家『使得当时武汉金融市场已具有区域市场性质最后高等教育职能初现端倪。在张之洞“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思想指导下,相继建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科技大学)此后文华大学(1903年今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1年.今湖北大学)也相继成立。

2.4解放后多元职能体系弱化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受之影响.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武汉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城市。与此相适应工业职能成为体现武汉城市职能体系的核心,而解放前初步构建起来的多元城市职能体系逐渐被弱化。经过建国后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武汉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以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为主导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是,相比之下,解放前相对发育的金融职能、外向性商贸职能、商业服务职能则被削弱。

2.5改革开放后多元城市职能体系的复兴和重构阶段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主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工业职能为主的相对单一的职能体系发生了改变,重构了多元化的城市职能体系。主要表现在:商贸职能不断复兴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及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型的商贸流通格局;其次,工业职能逐步向着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科教职能地位进一步突出再加上区域性金融职能的再次崛起,使得武汉市的金融业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

3 武汉市城市职能分类

3.1政治职能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辛亥革命中首义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江汉平原东部,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部地区中心城市[5]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跨江鼎立的格局。武汉也是世界各大城市中人均拥有水量最多的城市。

武汉特殊的政治地位让武汉这座城市拥有了特殊的政治职能。

3.2经济职能能

城市职能定位的实质就是确定潜在的最佳的城市功能点,而产业定位是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必然需要强化其经济功能。

201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6]

3.2.1商业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252.27亿元,增长19.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5.22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37.21亿元,增长14.3%。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亿元,增长13.3%;穿的商品零售额397.56亿元,增长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亿元,增长16.4%。[7]

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2012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18、20和47位。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

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8]万达广场和汉街的建起更吸引了无数武汉城市圈的市民前往。

武汉不仅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更是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首选城市,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占法国在华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3.2.2金融业

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3.2.3 制造业

制造业曾一直是武汉的优势产业。武汉市2006 年统计公报显示: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等十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52.92 亿元,增长2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9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72 户,比上年增加42 户。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6 户,比上年增加1 户。但其目前最多只是初具产业集群规模。如高新技术产业光电子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全市GNP 中的贡献却非常有限,仅占16.18% 。传统的优势产业钢铁工业,跟全国同行的佼佼者比较起来,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武汉市的工业企业数量增加情况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武汉市统计局资料,截止2003 年,武汉市共有各类企业9. 3 万余户,工业企业总数为38276 户,其中中小型企业有38252 户,全部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9%。相对于2002 年全市工业企业总数36901 户而言,工业企业数量增加 3.72%。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量2002 年、2003

年、2004 年分别为18.16 万个、19.62 万个、21.94 万个,与上一年度相比,企业数量增加率2003 年为8.0%、2004 年为11.8%。可见武汉市创业水平之低,而这也正制约了创新水平的提高。

再者,武汉市现有的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不合理,,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没有有效实施品牌战略,集群优势被弱化,商务环境混乱。以纺织服装业为例,武汉市有6363 家纺织服装企业,个体生产单位就占了5963 家,400 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35 家,名牌厂家更不过上十家。众多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各自为政”进行竞争,从而造成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许多中小企业还是靠盲目地相互效仿,小品牌抄大品牌,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的“汉派”品牌特色。这也是武汉城市经济职能能不强大的根本原因。

综上,由于武汉在商业、金融业、制造业等方面发展规模较大,武汉经济发展在湖北省经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武汉的经济职能不言而喻。

3.3文化职能

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精神,文化功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它指城市的科教文卫机构及其思想产品、文化遗产在全国或者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城市的推动能力也就越强。2006 年武汉统计公报显示:至2006 年末,武汉地区科研机构105 所,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 6.1 万人,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53 个。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14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 个,国家级生产力中心 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3 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4 个。可见武汉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科研资源。这对武汉地区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好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等院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而且,湖北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体现荆楚文化传统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精神和混一夷夏(兼容并畜、力求创新)精神,有体现近代反帝反封建敢为天下先的首义文化精神,又有体现革命战争年代优秀传统的洪湖精神、大别山精神,还有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伟大抗洪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正是湖北人创造的一种精神优势,也正是新时期湖北人建设经济强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精神财富。同时应当看到:虽然武汉市的文化资源与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很强大。产业化是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层次。但目前

存在一种科技开发与科技需求错位的现象,许多科技成果未进入商品化和产业化。发达国家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率在60%~80%, 我国的商品化率在10%,产业化率在5%,武汉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在这个水平,科技成果的低转化率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就影响了武汉城市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

正是因为武汉市拥有众多的高校,科教资源分布数量多规模大,带领着全省科教水平不断提高。

3.4旅游职能

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遍布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16家。2011年武汉市旅游业实现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超过千亿元两大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第6个旅游接待人数破亿的城市。[9]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周边游客的前来,而便捷的交通也为武汉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保障,丰富的人文底蕴和饮食文化也带给旅游者一种精神享受,因此,武汉市的旅游职能日益凸显。

3.5交通职能

武汉市另外一个职能就是交通职能。交通职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的各种要素流通程度决定着该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湖北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向内地影响扩展的交叉部位,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承东联西、南北交汇”的重要地位。而武汉市是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中国的特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又有“江城”之称,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3.5.1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于1995年4月15日启用,是中部地区首个4F级机场。拥有定期通航点76个,可直飞巴黎、东京、旧金山、大阪、首尔、新加坡、曼谷、胡志明市等20余个国际城市;法航、胜安航空、亚洲航空、中华航空等32家航空公司经营武汉航线。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距市中心26公里。

3.5.2铁路

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主枢纽,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

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的铁路客运量于2013年首次超越北京、广州,达到1.2亿人次。武汉已成为国内铁路运输的最大中转站。

其中最为突出的武汉高铁站的建成缩短了武汉通往全国特大城市的时间,武汉也作为各大高铁路线的中转站方便旅客进行换乘。

3.5.3公路

2011年年末,武汉公路通车里程13103.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775.49公里,高速公路617.4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63.20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16条省道。

3.5.4地铁

2000年底,武汉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2004年7月28日投入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五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已投入运营1号线,2号线及4号线,共62座车站,运营里程72公里。

2012年12月28日,中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武汉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武汉进入轨道交通换乘时代。至2017年,将会开通7条中心城区线路及2条新城区线路。

2013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投入运营,4号线一期连接武汉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武汉三大火车站已全部连通地铁。地铁规划详情参见图一。

图一2017年武汉地铁运营线路

3.5.5水运

武汉是中国内河的重要港口,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武汉还是中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首条通江达海的优质航线,阳逻港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2010年,武汉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此外,武汉还是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的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船舶生产基地。武汉航运交易所是继上海、重庆、广州后,成立的全国第四个航交所。

4 武汉市城市职能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武汉市的城市职能从最初的单一职能演变到多元化的职能。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市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不会减弱,但现如今随着武汉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武汉市的旅游职能和交通职能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这将有利于武汉市朝着综合性城市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武汉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武汉建设成为经济是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先进、社会就业充分、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进而为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盘寿,西南三省城镇的职能分类[J] 地理研究,1984,3(3):17-28

[2] 顾朝林,中国城市体系[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92.248-274

[3]周一星,孙则昕,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J] 地理研究,1997。16(1):11-22

[4]武汉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34-44.

[5] 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总规划定位:中部中心城市.新华网.2010-03-12

[6] 武汉去年GDP达9051亿元2014将跨进万亿俱乐部.腾讯网

[7]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统计局

[8] IGA中国总部落户武汉.网易.2005-11-03

[9]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旅游发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引用日期2013-05-18]

武汉市千亿城建资金哪里来

武汉市千亿城建资金哪里来 (2006-03-31 05:59:5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溥黄宏 [核心提示] 3月10日召开的武汉市城建工作会透露,今年城建资金计划投入166亿元,但财政直接投入只有21亿元。 21亿如何能“拨”动166亿的项目? 在汉口台北路225号,有几间普普通通的办公室。这里是武汉城投资金管理中心,它掌管着武汉城市公共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资金。 这个弹丸之地,能担此重任吗? 未来5年,武汉千亿“美容”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这只蝴蝶便是饱享“九省通衢”美誉的大武汉。 近十几年来,历届市政府都在苦苦求索,怎样让这只曾经折翅的蝴蝶再次翩翩起舞,但每任市长不得不面对同样一道难题:钱从哪里来? 因为缺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策划的轨道项目,过了8年才得以开工;因为缺钱,1997年初提出的18条道路改造计划,次年才姗姗启动;因为缺钱,巧妇难为,2003年3月上任仅两个月的市长李宪生在北京“两会”上三次大声追问:“武汉在哪里?” 不少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近几年,武汉犹如一匹矫健黑马,奔腾了起来,建设项目明显增多,大型公共设施次第开工,脏乱差的“老帽子”正在扔掉,不少游子回来后感叹“武汉变得越来越陌生”。

今年初,武汉市城投集团端出的一项宏伟计划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十一五”期间,江城用于城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973亿元。3月12日,出席全国“两会”的李宪生再次语惊四座:武汉要“四两拨千斤”,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面对近1000亿大投入,面对李宪生的豪气,这一次,轮到市民迷惑不解:武汉一下子哪来这么多钱了? 21亿投入欲撬动166亿工程 近几年来,武汉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快速增长,但政府“财库”几乎没有饱满过。 “money,money,money”,就像一首外文歌曲所唱的那样,武汉“脱胎换骨”如此需要资金扶助。(如下表所示) 3月10日召开的武汉市城建工作会透露,今年城建资金计划投入166亿元,但财政直接投入只有21亿元。“这是武汉城建史上,单年最大的财政投入”,建委对这个数字感到满意。 可是,21亿如何能“拨”动166亿的项目? 在汉口台北路225号5楼,有一家叫武汉城投资金管理中心的单位,它掌管着武汉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资金。 城投公司总经理彭俊的答案是:城投直接融资94.32亿元,利用外资5.85亿,各区自筹5.47亿,国债资金0.43亿,业主自筹7.66亿。还有像武汉新区、后湖片区改造等属封闭运行项目,筹资31.40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加强城市文化的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的成果总和。广义上讲,发明、研究、语言、建筑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城市形成衍生出建筑的构造———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的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的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的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的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以武汉为例,滨江滨湖的水域文化、龟蛇二山的自然文化、黄鹤楼等建筑文化、文人墨客遗留的诗词文化、包括老城区的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纪念性文化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城市文化的全部意义,才是城市文脉之所在。 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武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商文化和楚文化, 为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殷实的资源。 专业艺术呈现新的繁荣

(一)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木偶剧、杂技、说唱等10 余个艺术品种。近年来,市直文艺院团按照“一团一戏”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筑城记》、话剧《同船过渡》、《母亲》,儿童剧《春雨沙沙》、《柠檬黄的味道》、《古丢丢》,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优秀剧(节)目。2002 年以来,每年新创作剧(节)目10 余台,获国际级奖10 余项,国家级奖70 余项。其中,舞剧《筑城记》获得文华大奖;京剧《三寸金莲》、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楚剧《三月茶香》等获得文化部文华剧目奖;舞剧《筑城记》、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二)涌现了一批艺术人才。全市现拥有副高以上专业艺术骨干256 人,著名艺术家40 人。其中,于盛乐、张家昭、邓敏、胡和颜、邱玲、冷佳华、强音、刘薇等8 人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同时还涌现了一批文艺新秀。 (三)演出市场繁荣有序。市直8 个文艺院团每年演出1800 多场。配合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活动,每年举办10 多场公益性主题性大型演出活动。武汉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英雄天地间》演出超过800 场,其中在欧洲演出420 场,观众30 多万人,收入超过1500 万元。“双休(假日)天天演”、“月末音乐会”、文化下乡、暑期未成年人艺术鉴赏月等文化品牌活动效益明显。 社会文化取得新的成绩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土地、园林绿化、消防、人防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实施工作。 第四条建设用地规划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彰显滨江、滨湖特点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第六条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应当综合协同,合理布局,保证功能,适度超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和市政设施先行,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凡符合《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范围表》(附表1-1)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七条在风景名胜区、旧城风貌区等城市特殊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报建。城市重要地段、重点区域、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当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不同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总平面设计。 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后,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确需变更建(构)筑物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等的,应当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对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实行放线和验线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城市功能分区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编号评价 编制罗曼审核高一地理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三课时)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各功能分区,掌握其分布特征。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一、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 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和资料,根据其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和的全过程。 2、特点:反映城市布局的和地域差异。 3、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二、城市功能分区 1、成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就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企业、、交通与仓储区、与城市绿地、等。 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3、中心商务区;又称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 (2), (3)。 意义: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 、商业网点布局和具有显著影响。 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高大的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3.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属于一级类的是()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商服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用地 D.绿化用地 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6.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获奖年份: 2000 所获奖项:一等奖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1998 年全市下辖七个中心城区和市郊六区,93 个街道, 34 个乡, 59 个建制镇。市域土地面积8467.11 平方公里,总人口 731.79 万,按非农业人口比重计,城市化水平达到58.55%。 武汉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重要交通通信综合枢纽,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华中地区最 大的内外贸、科研和教育中心。 武汉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城市建设依托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山 水相间,河湖密布”的独特空间形态。 规划期限: 1996 年至 2020 年,近期为2000 年,中期为2010 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 叶。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城市规划区以规划的外环公路为基本界线,并包 括市域内其他重点规划发展的地区,面积为 3086 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 城市发展目标:建设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 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城市,为进一步把武汉建成为城 乡一体化、开放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在分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动态人口模型,预测到2020年,武汉市市域常住人口将增加到970 万,而全市耕地只能容纳200 万农业人口,因此需要容纳的城市 常住人口将达到770 万,全市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80%以上,其中,至2010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将提 高到 70%。 至 2020 年,规划主城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由1996 年的 355 万人增加到505 万人,其中,至2010 年为 415 万人。按照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并执行适当偏紧的政策,规划至2020 年,主城用地规模由1996 年的 264 平方公里增加到427.5 平方公里,其中,至2010 年为 343.3 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为满足规划期内人口、社会、经济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突出建设现代化生 态城市和高效能城市的目标,综合考虑产业布局的调整、人口分布的优化、交通体系的完善、生态框架的建 立、园林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空间景观环境控制等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对自然和人文环境实施综合调控, 建立一个开放型、充分体现滨水城市特点的城市总体空间构架和相适应的自然生态构架。 年份城市常住人口(万人)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 地( m2/人) 1996年 355 379 264.02 69.6 2000年 365 395 281.2 71.2 2005年 390 426 311 73 2010年 415 458 343.374.9 2015年 435 488 390.480 2020年 450 505 427.584.7 一、合理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在规划期内,严格控制主城人口规模,适度扩展主城用地范围,积极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强化建设 以主城为核心,由阳逻、北湖、宋家岗、蔡甸、常福、纸坊、金口等7 个重点镇为支撑的武汉城镇地区。 二、建立灵活均衡的主城布局结构 主城按照三镇均衡发展战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以江河湖山等生态走廊为主的分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1、城市的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可分成两部分: (1)基本活动: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基本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基本活动分为两种类型,离心型:工业产品、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外地人来城市旅游、购物、求学、求医等。 (2)非基本活动:为城市内部的需要服务的,满足基本活动派生需要,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2、B/N——基本活动/非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应保持合理比例; 基本活动占明显优势的部门(B/N很高)称基本部门; 基本活动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新的基本活动发展可促使城市复兴; 3、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一)普查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二)残差法将已知的基本部门分离出来,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宏观法) 首先确定一个行业在全国的职工比重(行业职工数/总职工数),设定其为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将城市中该行业比重与全国比较,高于全国比重的为基本部门。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城市经济对各部门需要一个最小劳动力比例 将城市分规模组,找出每一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作为该组城市的代表 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将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相加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4、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B/N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1)、城市人口规模: 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2)、专业化程度: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 (3)、离大城市的远近: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4)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中心城市概念

区域中心城市 百科名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从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城建成本、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在城市化进程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层次之分,有的是大区域的中心城市,有的是较小区域的中心城市。对我国来讲,省会所在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城市化和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需要优先和大力发展,首先要把这类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城建工作。 目录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成本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模式 目前我国十大区域中心城市 展开 编辑本段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 从现代化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属性和功能看,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应包括十个方面: 第一,快捷的交通。为实现快捷的交通,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补关系,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高架铁路;二是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的互补关系;三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互补关系;四是交通网密度与每条道路负载量的互补关系;五是市内交通与城市周边交通网的互补关系;六是城市主干道之间及主干道与其他道路的互补关系。 第二,快速的通讯。包括:快速的有线通讯,包括对各种条块分割的有线通讯网络进行有效整合与推动经营性竞争;快速的无线通讯,包括促进各种无线网络的有机经营配合与竞争;促进有线通讯网与无线通讯网的有效配合与竞争;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港的有效形成;邮政与各种快速递送形式的有效配合。 第三,良好的环境。包括:应有的城市绿地面积;应有数量的城市树林及树木;

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和功能定位

一、冀中南地区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包括河北省中南部以石家庄为中心的部分地区(34)。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 ——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以京广沿线为主轴,以保定、邯郸等城市为重要支撑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壮大京广沿线产业带,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改造提升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 ——提升冀中南地区整体竞争实力,强化石家庄中心城市地位,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增强保定、邯郸、邢台等城市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提高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化水平。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干支渠、城市河道人工湿地建设,构建由防护林、城市绿地、区域生态水网等构成的生态格局。 二、太原城市群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包括山西省中部以太原为中心的部分地区(35)。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 ——构建以太原为中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主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强化太原的科技、教育、金融、商贸物流等功能,提升太原中心城市地位,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 ——增强主要节点城市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强化城市间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承接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依托中心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实施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和太原西山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构建以山地、水库等为基础,以汾河水系为骨架的生态格局。 四、哈长地区 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北端,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和牡绥(牡丹江、绥芬河)地区以及吉林省的长吉图经济区(37)。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原材料、石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和牡绥地区。 该区域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及绥芬河的部分地区。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 (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 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 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性中心城市县城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 单一性工业城市:油化工城市;矿业城市…… 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口城市?(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 ?Ⅰ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Ⅱ特大及大中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 ?Ⅲ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 Ⅲ1 食品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2 建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3 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4 其它类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5 皮革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

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安徽省城市职能分类-

安徽省城市职能分类安徽省共有地级市16个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城市职能:(1)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全国科研教育中心(3)高新技术中心、现代服务中心(4)全国交通枢纽中心(5)国际性旅游会展、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 芜湖市,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芜湖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商贸城市。 蚌埠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 淮南市,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商贸城市。 淮北市,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是以有色金属冶炼,制铜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安庆市,皖西南中心城市,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是安徽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及交通港口城市。

黄山市,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华东区域性次交通枢纽。其主要城市职能即旅游。 滁州市,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滁州稻香鱼肥、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有“安徽第一粮仓”之称。所以滁州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城市。 阜阳市,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阳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为主的皖北中心城市。所以阜阳是安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及商贸城市。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宿州是安徽重要的商贸城市。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亳州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肩负着带动和辐射皖西北地区特别是市域“三县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安徽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关于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发展概况 一、武汉的历史概述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武汉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武汉被学者认为是中华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1986 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是中国建成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武汉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二、武汉地区城市中心的变迁 在武汉地区这个江汉平原东端、江河交汇的地理单元数十公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城市莫过于商代盘龙城了。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当时控制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入江口这个战略要地的军事重镇,也是一个行政中心。而在其后直至三国时期,现武汉地区经过考古发掘和见诸史籍的古城址有位于黄陂的作京城(年代约为东周至西汉之间)、新

洲的邾城(西汉诸侯国)、黄陂的马寨城(汉代)、江夏的五谷城(又称武穆城,东汉)、黄陂的石阳城(东汉、三国)、汉阳的却月城和鲁山城(三国)、武昌的夏口城、蔡甸的诸葛城(三国)。 武汉地区比较独特的现象是,从三国时期直到宋元时期,由于长江的阻隔,长期形成武昌和汉阳两个紧临的城市中心。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汉口的崛起,更形成三镇鼎立的格局。 三、武汉经济发展——码头文化 码头的功能就是集散和流通,而城市也就是集散和流通的产物。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从古至今,武汉码头大约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内河经济时代 武汉码头即为“不夜港”。武汉的码头最早起源于内河。武汉有名可考的最早码头是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汉江上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码头,码头停泊木船最大吨位约900吨。但在此以前,武汉就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即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鸦片战争前,汉水口北岸即有“二十里长街八码头”之称谓。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及下江商人、徽商来汉进行贸易的商船,均有停泊的码头。当时汉水两岸所停泊的船只常在二万四五千艘上下,一派繁忙景象,清人曾用“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诗句将之喻为“不夜港”。

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试行版)

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土地、园林绿化、消防、人防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实施工作。 第四条建设用地规划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彰显滨江、滨湖特点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第六条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应当综合协同,合理布局,保证功能,适度超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和市政设施先行,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凡符合《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范围表》(附表1-1)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七条在风景名胜区、旧城风貌区等城市特殊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报建。城市重要地段、重点区域、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当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不同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总平面设计。 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后,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确需变更建(构)筑物使用性质、高度、位臵、平面、立面等的,应当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对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实行放线和验线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doc

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趋向分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大武汉战略》课题组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沿海地区拉开差距。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 (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国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全国实施沿海战略,位于内地的老工业基地武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与沿海中心城市的差距显著拉大。这一时期,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呈现为以下特点: (一)在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不断加速的情况下,武汉在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反而放慢了,武汉的位次继续下降。 (二)武汉市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就自身而言虽然是不断增强的,但其增长速度在整个80年代不断下降,其财政能力与排在前几位城市的差距继续扩大,在沿江城市中居于中游,在中西部地区居首位。 (三)武汉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工业化水平与中西部以外的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特别是在5个沿江城市中,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层次是较低的。 (四)80年代后半期与前半期相比,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有所提高。 三、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武汉在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但由于武汉的开放总体上落后于沿海开放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加上本期国家战略重点继续东移,武汉这一时期的经济实力与沿海中心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这一时期,武汉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以下特点: (一)90年代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其经济总量水平在19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一改80年代不断下降的趋势,出现了上升的态势,而且与排在前列的城市的差距有所缩小。 (二)武汉市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到应有的提高。

推进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选择

发展的重点。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切入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出信息化从最初追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追求智能化、泛在化,进一步追求为人性化、智慧化。分析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切入最容易见成效,且易获得持续发展: 1.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即着力建设高效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并带动各类智能化设施、智慧化项目的建设与应 用。比如2010年美国公布了未来10年高速宽带发展计划,目标是让现在的宽带网速度提高25倍,让一亿美国家庭用户的互联网传输平均速度从目前的4M/S 提高到100M/S ,从而催生更多的智能化项目应用与发展。武汉目前已有100万户电信宽带用户和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到实现光纤入户、百兆接入,带宽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速宽带建设可迅速提升武汉信息化竞争力,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2.智能化的专项工程。比如“智慧政务”的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智慧城管”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云 推进武 代发展,还赋予了人与物的和谐、节能与减排的追求、能源高效利用和信息无障碍愿景等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展现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部分成果和探索轨迹。 2.“互联互动”是城市建设的支撑和升华 在各国各地相继制定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诸多政府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从世界范围看,百万人口级的城市数量已达450个,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挑战。从全国范围 看,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近125个。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 中,自觉而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于是,蕴含城市管理更快捷更聪明内涵的“智慧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目前,全世界约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韩国、荷兰、阿联酋等地。中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聚焦地,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沈阳、宁波等都把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城市 2011年2月,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成为“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之一。 智慧城市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服务市场和发展空间,并给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多变化,对政府运行、社会建设和管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一、“互联互动”等新技术成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新机遇 1.互联互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延续和深化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一种周期性、周而复始的规律在下降和增长。从软件、硬件和通信发展的规律看,计算机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按此说法,2010年正是云计算、物联网的天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能够把IT 资源、数据、应用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管理起来,通过互联网提供统一的服务;互联网与手机、计算机、闭路电视、镜头、芯片、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组成的物联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使社会基础设施变得更“智慧”。 从上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总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支撑,不断向新一阶段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上的再一次飞跃。目前,虽然全世界尚未出现关于智慧城市的统一定义,但紧紧依托互联网,及时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的共同规律越来越明显,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一种“互联 互动”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并且随着时 软件、硬件、通信方面的技术演进路线图

武汉城市规划汇编

《武汉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 2011-04-01 国土资源部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关于严格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严格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针对近期少数城市部分优质地块出让溢价率偏高的情况,《通知》指出,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敏锐性,密切关注当前土地市场动向,抓紧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住房用地供应总量,把握供地节奏和时序,优化供地结构,调整供地方式,坚决抑制地价过快上涨。 《通知》要求,完善调控措施,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未完成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任务,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类用地”供应总量未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市(县),年底前不得出让大户高档商品住宅用地。要严格把握居住用地出让的总量、结构和时序,坚决防范受多种因素驱动的岁末年初放量供地。凡可能出现“高价地”的地区,必须事前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高价地,稳定市场预期。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房地产用地出让行为。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招拍挂出让公告的审查,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竞买人资格审查。各地要在坚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在商品住宅用地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网上挂牌、用地预申请、一次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交易形式,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改进和完善招拍挂制度内容。 《通知》强调,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严格落实制度。保障性住房用地改变用地性质进行商品房开发的,必须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收回土地使用权,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招拍挂出让。坚决制止擅自调整容积率行为。2011年1月中旬前,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因政府原因闲置土地尚未完成整改处置的市(县)和具体地块信息、闲置原因向社会公告,并采取措施督促市(县)抓紧落实闲置土地清理工作。 十二五”加大地标建设力度武汉打造六大高层建筑集中区 正努力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武汉,呼唤更多代表性的“城市地标”。日前,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十二五”规划第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城市地标”建设成为一大亮点:武昌滨江、江岸临江、王家墩、建设大道、四新中心区、杨春湖地区等六片区域,将集中打造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 据初步规划,已知六大片将汇聚1栋600米的国际金融城、3栋300米以上、10栋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市规划局介绍,我市高层建筑群的具体规模、详细布局等尚在研究中。 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在武昌滨江商务区开工,以606米的高楼跃居中国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武汉高度”再次刷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