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所有的重难点都在这里了

九年级物理所有的重难点都在这里了
九年级物理所有的重难点都在这里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 1.物质的构成 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知识链接】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墨水的扩散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 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引力 【知识链接】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内能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⒊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第四章认识电路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 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 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 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 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 子) (2) 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 千克 (kg) 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 (2). 公式 : =m/V. (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 积. (2) 液体 --- 先总后剩 .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 已知 . V. 求 m. (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 A . 60 kg B . 60 g C. 600 g D . 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 水的体积V1;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中考重难点突破终极复习

2015年深圳市九年级物理终极查漏补缺 一、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1、(2014?锦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 变,当开关S闭合后,灯L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 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对于此电路可能故障的判断,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滑动变阻器R2断路 D.定值电阻R1断路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b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变亮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 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L变亮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 变暗 3、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路总功率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C.电路总功率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都保持不变 4、(2014?遂宁)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5、(2014?南充)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11题图 V 2 V 1 A R 1 R 2 P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C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D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6、(2014龙东)11.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 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2 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的示数不变 D .电压表V 1与电压表V 2的示数之和不变 7、(2014?内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B .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C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小 D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8、(2014?黔东南州)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不变的是( ) A .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 B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 C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 D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 9、(2013北京)12.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亮 B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暗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暗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亮 10、(2013泰安)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 ) A.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B. 灯泡变亮,电流表A 2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的示数不变 ,灯泡亮度不变 D. 电流表A 1示数不变,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11、(2012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1为定值电阻,开关S 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2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2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

3 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 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word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重点: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难点: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电路的创新与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最新人教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第11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 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 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 (2) 电子: 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 m (2).单位:千克(kg) 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 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 (2).公式:ρ=m/V. (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 (2) 液体---先总后剩.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ρ求v. (2)已知. V. ρ求m. (3)已知. V. m求ρ.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A) A.60 kg B.60 g C.600 g D.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 ④将矿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步骤顺序为答:

初三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内容概述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六章《力和运动》,本章内容包括力的初步知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二力平衡。 第二部分:即第七章《压强和浮力》,本章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和浮力的利用。 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功和机械能》,本章内容包括功、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知识 第四部分:即第九章《简单机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简单机械的描述及科学探究。它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2、上述知识体系的特点: 由上述知识体系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出,初三下册的内容包括了力、功、功率、能、简单机械的内容,它有如下的意图: ⑴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力是人经常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力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压力、浮力、压强现象、功、

能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简单机械,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 ⑵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力,到人工现象的简单机械,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的巨大力量。 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初三学习力学,初四把《机械能》一章放倒开始,与后面的电学格格不入。而本册教材将机械能放到第八章使知识体系更合理,避免了上述的弊端的出现。 3、各章节的组成: ⑴章的组成: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阅读指导——认识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这种组成既程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程序步骤。 ⑵节的组成: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STS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显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

九年级物理质量提升计划

九年级物理质量提升计划 吴文山 随着春天的来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同学们心中的美好理想。 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争取在毕业和 升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在此,作如下质量提升计划。 一、尽快结束新课的教学,为接下来的中考复习留下充足的时间。 二、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做图 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具体的做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板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 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四大板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习题

姓名: 九年级物理第1讲:内能与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能量。 ①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③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的内能的具体数字。 例1:下列关于物体保内能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习题1、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B、0℃冰不具有内能 C、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D、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2)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物体质量、温度和体积,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 同一物体条件下: ①同体积: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②同质量: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 例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融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是重要考点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微观);机械能是整个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宏观)。 ②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密切相关;物体的机械能与温度无关。 ③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永不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相对位置和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可能为零。 ④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4)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例3:某同学骑自行车下一长坡时,在途中由于车速过快,于是捏紧刹车,降低车速,保持安全速度匀速行至坡底,下车检查,发现刹车片发烫,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刚下坡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匀速下行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九年级物理:《内能》重难点突破

《内能》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由“内能”和“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及机械能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分子动理论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由动能的知识可以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利用类比的方法还可以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内能,所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功,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热量反映的是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可以使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不能使用“含有”或“具有”来描述,所以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一个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教学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二、重难点突破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突破建议: 内能概念的建立可以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回忆分子动理念的初步知识,利用课件播放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动画,再播放分子热运动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由于运动也具有动能。播放弹簧拉伸或压缩后具有弹性势能的图片,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图片,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分子还存在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内能,通过类比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不是很困难。 在建立热量的概念时,先从认识热传递开始。把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放在一起时,它们之间会进行热传递,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两个物体存在能量的转移,这个转移的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的转移导致物体内能的改变,进而导致物体温度的改变。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通过实验来认识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如何判断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改变,因为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说明其内能增加;然后再通过实验来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的方法在实际中应用较广泛,学生易理解,只要通过适当举例即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对物体做功,内能会增加;另一个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可以先从摩擦生热开始,可以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搓手的感觉,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再利用课本的实验,知道压缩体积做功与搓手类似也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太明显,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