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中考重难点突破终极复习

九年级物理中考重难点突破终极复习
九年级物理中考重难点突破终极复习

2015年深圳市九年级物理终极查漏补缺

一、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1、(2014?锦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

变,当开关S闭合后,灯L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

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对于此电路可能故障的判断,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滑动变阻器R2断路

D.定值电阻R1断路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b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变亮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 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L变亮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 变暗

3、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路总功率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C.电路总功率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都保持不变

4、(2014?遂宁)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5、(2014?南充)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11题图 V 2

V 1 A R 1

R 2 P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C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D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6、(2014龙东)11.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

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2 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的示数不变

D .电压表V 1与电压表V 2的示数之和不变

7、(2014?内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B .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C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小 D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8、(2014?黔东南州)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不变的是( ) A .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 B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 C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 D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

9、(2013北京)12.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亮

B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暗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暗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亮

10、(2013泰安)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 )

A.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B. 灯泡变亮,电流表A 2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的示数不变 ,灯泡亮度不变

D. 电流表A 1示数不变,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11、(2012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1为定值电阻,开关S 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12、(2012江苏淮安)如右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

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有关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以及

灯泡亮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大,灯泡变亮

C.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都变小,灯泡变暗

D.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教都变大,灯泡变亮

13、(2012南宁)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变小

C.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D.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14、(山东省烟台市2014)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

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左端

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示数变大

B.电流表A2示数变小

C.电压表V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D.电压表V示数变大

15、(2014年临沂市)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灯泡L恰能正常

发光,若再闭合开关S1,则

A.灯泡变亮,电流表示数不变

B.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不变

C.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

D.灯泡亮度不变,电流表示数减小

16、(2014年临沂市)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

关S,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中点向右端滑动的过程中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D.灯泡L变亮

17、(达州市2014年)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会儿,两只电表的示数

均变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灯L断路

B、灯L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

18、(2014龙岩)图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

B.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图7

19、(2014?辽阳)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变亮,表示数变大B.表示数不变,表示数变小

C.灯泡变暗,表示数不变D.表示数变大,表示数变小

20、2014?铁岭)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示数不变,示数变大B.

示数不变,示数变大,示数变大

C.

示数变小,示数变大,示数变大D.

和示数的和不变

21、(2014?淄博)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闭合时()

A.A示数变小,V示数变大B.A示数变大,V示数不变

C.A示数不变,V示数变小D.A示数不变,V示数变大

22、(2013乐山)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

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左移动,在此过程中

A. 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B. 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

C. 电流表A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亮

D. 电压表V1示数不变,灯泡L亮度变暗

23、(2013威海)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24、(13鄂州)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将两用电器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开关S,两个电表指针均发生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则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

25、(12泰州)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观察到:L1

和L2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

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

B.L2断路

C.电流表断路

D.电流表短路

26、(12宿迁)如图,电源电压不变,两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一只电

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A.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短路

B.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1断路

C.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短路

D.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灯泡L2断路

27、(12漳州)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发光,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灯L1短路

B.灯L1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2断路

28、(12菏泽)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当开关闭合时,灯L1亮,灯L2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 B.L1短路 C.L2断路 D.L2短路

29、(11福州)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发光,电流

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A.L1灯丝断了 B.L1短路 C.L2灯丝断了 D.L2短路

30、(10贵港)小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当她把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指针不动,这时用电压表测得E、D 两点间和E、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E间和B、E间以及A、C间的电压均不为零,这说明

A.灯泡L2的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

B.开关的触片或接线柱接触不良

A

V

L1

S

L2

L2

S

L1

A

V

C.电流表的接线柱接触不良

D.灯泡L1的灯丝断了或灯座接触不良

二、电功与电功率

1、(2014?威海)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大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2、(2014?嘉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扫地机器人具有主动躲避障碍物、自动吸尘、自动返回充电灯诸多智能功能,如图是某款扫地机器人及铭牌上的部分参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时内部压强减小,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2)电池容量“2000mAh”是指当工作电流为2000mA,能持续供电1小时.若充满电后所有点亮用于扫地,则可供机器人持续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3)机器人的供电系统没有自动充电功能,当检测到电池容量低至10%时会自动返回充电.若返回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20牛,为确保机器人能顺利返回充电,需要充电时离充电座最远为多少米?(剩余电池容量的40%用于提供客克服阻力做功)

3、(2014年福建省泉州)早餐喝豆浆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如图27所示为某款全自动豆浆机及其铭牌,其主要结构:中间部位是一个电动机带动的刀头,用来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金属圆环形状的电热管,负责对液体加热煮沸。如图28所示是该豆浆机正常制作一次豆浆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的“P–t”图象。求:

(1)电热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电热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图13

甲 乙 丙 (3)豆浆机正常制作一次豆浆,消耗的总电能。

4、(2014年临沂市)如图13甲、乙、丙分别是江涛网购的速热式电热水器实物图、说明书部分参数及等效工作电路图(图中R 是给水加热的电阻).则: (1)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大?

(2)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用电高峰时,若此电热水器两端的实际电压仅为200V ,它的实际功率为多大?(电热水器的电阻恒定,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产品名快热式电热水产品型WE -A 额定电220V 额定频50HZ 额定功 6.6KW 适用水0~0.6MPa 防水等IPX4

货 号

5、(2014年陕西)(8分)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同,图甲所示为一煮茶器,图乙是它工作电路的简化图。接通电源后,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沸腾后,当水温降低到800C 时温控开关再次闭合,直到水温升到850C 时电路再次断开。它的铭牌如下表所示:

(1)水沸腾后,煮茶器能将水温保持在800C 到850C 之间,原因是_____(填写选项前的

图27

P /W t /mi

100

180

2 4 6 8 1111

图28

字母)。

A.发热管的功率变小 B.发热管间歇性工作 C.温控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了

(2)若指示灯开始工作时的电压为55V,与它串联的电阻是560kΩ,通过指示灯的电流是

多少mA?(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煮茶器正常工作时,发热管的阻值是多少?若把质量为0.8kg的水从0C加热到960C

所用时间8min,加热效率是多大?[c水=4.2×103J/(kg.0C)]

6、(2014年广东省)(6分)题20图是家用电热壶及铭牌,假设电热壶电阻丝电阻不

变,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水的密度1.0×103kg/m3。求

(1)电热壶电阻丝的电阻

(2)不考虑热损失,电热壶正常工作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时间

(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

产品型号 XXXX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1000W

频率 50HZ

容量 1.0L

7、(岳阳市2014年)图甲是某款电热水龙头。即开即热、冷热兼用。图乙是它的原理电

路。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带动开关S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

热水之间切换。有关参数如下表。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关置于2时,水龙头放出的水是(选填“冷”、“温”或“热”)水。此时

电路中的电流时多大?y-com

(2)水龙头放热水时,正常工作60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R2的电阻式多大?

8、(7分)(2014?郴州)如图所示,灯泡L标有“8V 4W”的字样,开关S闭合,滑片P在

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灯泡正常发光(假定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求:(1)灯泡的电阻R L;

(2)电源电压U额;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9、(2014?眉山)某校师生自制一台电烘箱而设计的简化电路图及技术参数如下,R1和R2均为电热丝且电阻值恒定.

额定电压220V

正常工作电流高温档5A

低温档2A

根据师生们的设计,求:

(1)电烘箱在高温档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可产生的热量.

(2)电热丝R1的阻值.

(3)电烘箱在低温档时正常工作时,R2的功率.

10、(2013年广州市)23.(6分)如右图所示是额定电压为220V的理发用电吹风的典型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且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W。

(1)要送冷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位置;要送热

风,选择开关应放在_______位置。(填“A”、

“B”或“C”)

(2)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冷风时,通电

8min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

(3)若电吹风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送热风时电路消耗

的总功率为560W,则电热丝R的阻值应为多大?

11、(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33.如图3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 ,R 为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小灯泡L 的规格为

“6 V 3W”,若小灯泡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闭合开关S

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55A 。求: (1)小灯泡的电阻; (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3)定值电阻R 的阻值。

12、(2013?柳州)学习了电学知识之后,小亮研究家中具有保温功能的电饭锅,画出电饭锅的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电饭锅的铭牌上部分内容如下表.

额定电压

220V 加热功率

1100W 保温功率

44W 最大容积

3L (1)R 1、R 2中哪个是加热电阻?要使电饭锅加热,开关S 闭合还是断开? (2)电饭锅正常加热时,电路的电流是多大?

(3)电路中电阻R 1、R 2的阻值各是多大?保温时,R 1、R 2产生的电热之比是多少?

13、(2012常州)小明家电热吹风机的铭牌如表格(甲)所示,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由于使用了多年,吹风机中的电热丝明显氧化导致其电阻发生了变化,电动机性能仍保持不变.为准确测量氧化电热丝的实际电阻值,小明在家中把该吹风机单独接入家庭电路并使其吹热风,发现电能表的转盘6min 内转过132圈,电能表规格如图(丙)所示.问:

(1)氧化电热丝的实际电阻值是多少?

(2)为恢复电热吹风机的铭牌功率,应与氧化电热丝串联还是并联一段新电热丝? (3)新电热丝的阻值是多少?

14、(2012年桂林)小明同学家里的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可由机内温控开关S 0进行自动控制。小明从说明书上收集到如下表中的部分数据和图19所示的电路原理图。

图30

R

L S

A

请解答如下问题:(计算结果若不能整除,保留一位小数) (1)这个电热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在加热状态下的总电流大约是多大? (2)若电阻R 2的阻值为1210Ω,则电阻R 1的阻值为多少?

(3)在傍晚用电高峰期,供电电压可能会下降。当实际电压只有198V 时,这个电热饮水机加热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三、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尤其是有用功、总功的识别)

1、(2014?南宁)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 从江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 的拉力F1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A 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 大小为6.25×103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A 的重力为2×104N ,A 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 .(ρ海水=1.0×103kg/m 3,g=10N/kg ,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

(1)长方体A 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 的密度;

(3)长方体A 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 的功率;

(4)把长方体A 按图甲中的摆放方式放在岸边的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

2、(2012?广东梅州)如图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不计重力的滑轮C 、D ,长方体物块A 、B 以及轻质杠杆MN 组成。物块A 通过细绳与滑轮C 相连,物块B 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

位置平衡,且MO :ON =1:2。已知物块A 的密度为 1.5×103kg/m 3,底面积为0.04m 2

,高 1 m ,物块B 的重力为100N 。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当物块A 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2)当物块A 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物块A 所受的拉力大小;

额定电压 220V 频率

50Hz 额定加热功率 920W

图19

(3)若水位发生变化,当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时,求物块A浸入水中的深度。

3、(黄冈)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 、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 总重为4N ,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 B 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 A 浸人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 重0.5N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求:(1)泡沫塑料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 体积应为多大?

4、(安徽芜湖)图7是某水上打捞船起吊装置结构示意简图。某次打捞作业中,该船将沉没于水下深处的一只密封货箱打捞出水面,已知该货箱体积为5 0 m3,质量是200t。

(1)货箱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货箱完全出水后,又被匀速吊起1 m,已知此时钢缆拉力F为1×105 N,则在此过程

中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起吊装置的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若货箱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出水的过程中是被匀速提升的,请分析在此过程中,货

箱所受浮力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N/kg,不考虑风浪、水流等的影响。)

5、(2013四川自贡)29、如图所示(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的绳子一端10秒,使绳端向下移动了1.5m,重物匀速上升了0.5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g=10N/kg).

(1)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绳.

(2)人所做功的功率多大?

(3)被吊起的重物质量多大?

6、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求:(1)工人做的总功;

(2)工人做的额外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时间为20s。

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工人做功的功率。

8、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当物重为18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绳端拉力为多少N?

(2)当提起240N的重物时,使重物上升了3m,则绳端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J?(3)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 1.物质的构成 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知识链接】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墨水的扩散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 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引力 【知识链接】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内能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高中物理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示波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学生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示波器为什么能够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扫描原理及扫描频率与完整波形的关系,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现笔者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有所启发。 1.为了让学生弄懂原理笔者采取类比的方法,先根据以下装置设计一些问题,并现场演示所设计的问题。 装置,如图1,把漏斗吊在支架上,下方放一块硬纸板,纸板上画一条直线,漏斗 静止不动时正好在纸板的正上方,在漏斗里装满细沙。 问:纸板不动,只有沙斗摆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垂直的直线。 问:纸板沿匀速运动,沙摆不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的直线。 问:沙摆摆动同时纸板沿匀速运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正弦或余弦图,即单摆的振动图像。因为沿移动的位移除以速度即为时间。

问:以纸板为参照物沙摆怎样运动? 答:沙摆同时参与两个方向的运动,即垂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和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问:如果纸板不动怎样得到相同的图形? 答:沙摆摆动同时,使沙摆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纸板长度一定,怎样使纸条上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余弦)图?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答:设纸板的长度一定,纸板从始点运动到终点时间为纸条运动周期,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一倍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二倍正好得到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三倍正好得到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补充:纸板运动的周期是沙摆周期的n倍就在纸板条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或沙摆频率是纸板频率n倍就在纸板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 2.示波器工作原理与沙摆类似,它的工作原理可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2,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后,由小孔沿水平金属板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在两板间加 上如图3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竖直偏转位移与偏转电压的关系,在两极板右侧且与右侧相距一定距离与两板中心线(图中虚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 如果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电子在竖直方向按正弦规律上下移动。 问:荧光屏不动,只在竖直方向加正弦电压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y轴的一条直线。由于视觉暂留和荧光物质的残光特性,电子打的径迹可显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 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 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 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 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锁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 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出个“诣字法”,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发”通“发电”即为 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 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 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⒊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知识难点讲解汇总(带答案)

图2—1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 传送带问题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二、难点突破策略: (1)突破难点1 在以上三个难点中,第1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第二,接触面不光滑; 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前两个产生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困难,第三个条件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若物体是轻轻地放在了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那么物体一定要和传送带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物体和传送带一定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关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滑动摩擦力一定要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先判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可用假设法,若无摩擦,物体将停在原处,则显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要受到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传送带要受到向后的阻碍它运动的滑动摩擦力;二是根据摩擦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它的方向,物体只所以能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则一定受到向前的动力作用,这个水平方向上的力只能由传送带提供,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传送带必须要由电动机带动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工作,电动机给传送带提供动力作用,那么物体给传送带的就是阻力作用,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若物体是静置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加速,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物体的加速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和传送带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物体将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但它相对地面仍然是向前加速运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力,同样物体的加速就是该摩擦力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 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则它们之间无摩擦力,否则物体不可能匀速运动。 若物体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沿传送带运动方向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将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直到减速到和传送带有相同的速度、相对传送带静止为止。因此该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开始减速,因物体速度越来越小,故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传送带则受到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若传送带是倾斜方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运动方向上,物体要受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力作用,该力和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共同决定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例1:如图2—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 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 →B 的长度L=16m ,则物体从A 到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与物体接触处的速度方向斜向下,物体初速度为零,所以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相对地面是斜向下运动的),因此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样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重力的下滑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第四章认识电路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144页全套)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 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 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 (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 (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 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 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 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 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 子) (2) 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 千克 (kg) 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 (2). 公式 : =m/V. (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 积. (2) 液体 --- 先总后剩 .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 已知 . V. 求 m. (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 A . 60 kg B . 60 g C. 600 g D . 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 水的体积V1;

物理实验的重难点突破

物理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某种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得出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可以使推导过程再现,而且实验比较直观,既生动又有趣.所以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加强实验,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还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那么,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实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a、可以帮助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 物理中的许多现象尽管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屡见不鲜,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和认识上尚存在局限性,常常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取得一些错误的观念,造成对建立正确的概念的障碍,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例如,针对有的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同学认为重的物体就下沉,轻的物体就上浮.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1)将体积相同的木块A和铁块B浸没在水中,松开手,让学生观察出何种现象.实验结果:A上浮,B下沉.既然体积相同,那么浮力就相同,为什么会出现A上浮B 下沉的结果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而了解真相.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形象直观的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并且有助于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b、实验帮助学生改抽象为直观 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很大困难.会打消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但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比较容易理解,但后者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而我们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c、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有些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物理概念与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别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同学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下降快;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质量大;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实验就能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只有克服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才能理解应用问题. d、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重、难点的恐惧心理. 有些章节老师在讲课时就告诉学生是重点或是难点,有些学生就产生恐惧心理.现在的孩子一旦有了恐惧心理则就紧张,听课效率下降,从而无法去理解相关的概念、规律.但用实验的方法来讲解这样的问题,就会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也就自然变的轻松,听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2、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往往花大气力效果还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晶体熔化一课时,在实验经常不准确但效果并不明显,使学生对熔化的条件与特点,这一难点通常比较困难.我们利用flash或者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功与能

难点之五 功与能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对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 高中学生刚接触矢量与标量,对功有正负但又是标量不能理解,而在计算的时候,又不能准确应用公式cos W F l α=,误以为计算功套上该公式就万事大吉,岂不知该公式一般仅仅适用于恒力做功。 2、不能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有很多优点,但是同学对该定理理解不深,或者不能正确的分析初、末状态,或者不能正确的求出合外力的功,或者不能正确的表示动能变化量,导致对该规律的应用错误百出。 3、对守恒思想理解不够深刻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到普遍适用的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又要学习到条件限制下的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掌握守恒定律的困难在于:对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不清楚哪些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即哪几种能量之和守恒;而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又不能正确的分析何时守恒,何时不守恒。 4、对功和能混淆不清 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一直错误的认为功与能是一回事,甚至可以互相代换,其实功是功,能是能,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二者的关系应把握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难点突破: 1、加深对功概念的理解、掌握功的常用计算方法 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动能,力做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力才对物体做功。尤其要明确,功虽有正负,但功是标量,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仅仅是表示力做正功还是克服力做功。 功的常用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功的公式:cos W F l α=,其中cos l α是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该公 式主要用于求恒力做功和F 随l 做线性变化的变力功(此时F 须取平均值) (2)公式W P t =,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以恒定功率做功的变力功。 (3)由动能定理K W E =?求恒力做功,也可以求变力做功。 (4)根据F-s 图象的物理意义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如图5-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数值等于功的大小,但要注意,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做正功,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做负功。 (5)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由此,对于大小、方向都随时变化的变力F 所做的功,可 以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从能量转化多少的角度来求解。 图5-1

卫星问题分析1(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卫星问题分析1(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一、难点形成原因: 卫星问题是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还有电磁学规律的综合应用。其之所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确建立卫星的物理模型而导致认知负迁移 由于高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地面物体运动到由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跨度,使其对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天体物体绕地球运转以及对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学特点、受力情形的动力学特点分辩不清,无法建立卫星或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解题时自然不自然界的受制于旧有的运动学思路方法,导致认知的负迁移,出现分析与判断的失误。 2、不能正确区分卫星种类导致理解混淆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科学用途可分为气象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由于不同称谓的卫星对应不同的规律与状态,而学生对这些分类名称与所学教材中的卫星知识又不能吻合对应,因而导致理解与应用上的错误。 3、不能正确理解物理意义导致概念错误 卫星问题中有诸多的名词与概念,如,卫星、双星、行星、恒星、黑

洞;月球、地球、土星、火星、太阳;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的自身半径;卫星的公转周期、卫星的自转周期;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的追赶、对接、变轨、喷气、同步、发射、环绕等问题。。。。。。因为不清楚卫星问题涉及到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时常导致读题、审题、求解过程中概念错乱的错误。 4、不能正确分析受力导致规律应用错乱 由于高一时期所学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欠缺不全和疏于深化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曲线运动知识的不熟悉甚至于淡忘,以至于不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卫星运行原理的分析,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其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5、不能全面把握卫星问题的知识体系,以致于无法正确区分类近知识点的不同。如,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不同;赤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与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的不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月球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的不同;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不同;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由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构成的三个等量关系式的不同;天体的自身半径与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不同;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L与某一天体的运行轨道半径r的不同。。。。。。只有明确的把握这些类近而相关的知识点的异同时才能正确的分析求解卫星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结构

[注] 新教材参考

F1 F2 F O F1 F2 F O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 1.物体受力分析(结合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超重与失重等问题) 2.传送带问题分析 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临界值问题等) 4.万有引力与卫星问题分析 5.功能问题分析(包括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 6.各类抛体运动分析(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7.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及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8.电路及电学实验问题 9.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 10.交流电问题(理想变压器等问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 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 ≤F合≤F1+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高效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

高效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 发表时间:2013-04-19T10:02:33.79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明[导读] 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王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第三中学山西朔州036800)纵观物理新课程新理念,我们不难看出,课程教学重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索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然而,大部分老师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往往是在精心安排下来达到水到渠成。而如何高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方法,讲究实用性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于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琐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了个“诣字法”,比如用“幼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幼”通右,“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得很深刻。 二、突破关键,抓住实质性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 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对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 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一关系大多数学生记得很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掌控全面,分析细致性 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尽管比较简单,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路端电压的影响;4.闭合回路内某一可变电阻值为多大时它消耗的功率最大……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练习、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对重、难点的理解,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把书吃透,把书中的话拓开,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四、强化锻炼,选题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总之,要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所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力学体系的清晰图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从而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