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 重难点突破

2020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 重难点突破
2020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 重难点突破

《串联和并联》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由“串联和并联”“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生活中的电路”三部分内容组成的。本节是前面电流和电路的延伸,从一个用电器到多个用电器的提升,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是后面电学学习的基础。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泡有两种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画出自己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可以简化电路的识别。识别电路是动手连接电路的基础,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联、并联电路。因为学生学习时间短,作图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强,同时没有能充分理解串联、并联电路,所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以及根据要求或电路图连接实物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采用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际电路、设计电路等方式,结合生活中的电路来突破难点。

本节重点是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是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以及根据要求或电路图连接实物。

二、重难点突破

1.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联、并联电路

突破建议:

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联、并联电路,需要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可以从使两个灯泡都发光开始,学生动手连接实际电路,从感性上对串联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认识,对照实际的电路,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通过实验,对照电路图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了解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是相互影响的,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这是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础。常用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有电流法、节点法等。电流法: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这些用电器就是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然后电流又在某处汇合,若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中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连接的共同点。

串联电路的电路图画法比较简单,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可以对照实物,顺着电

流方向画电路图。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是并列连接的,干路电流在节点处分别流经各支路,再在另一节点处汇合流回电源负极。画出电路图后,要与实物进行对比,各电路元件沿着电流方向的顺序不能错,干路和支路的元件不能错。在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础上,要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研究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画出电路图,多次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能力。

2.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以及根据要求或电路图连接实物

突破建议:

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以及根据要求或电路图连接实物,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根据设计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按要求设计电路,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分析各元件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电源、用电器、开关的连接方式;其次画出电路图初稿;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电路图进行验证、修改后,画出规范的电路图。在连接串联电路的实物时可以采用电流法,从电源正极沿电流方向,顺次连接各电路元件。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可以采用“先串后并”的方法,即先沿着电流方向连接其中一条支路,再把另一支路并接到连好的电路两端。例如根据电路图(图1)画出实物图,可以先连接L2所在的支路,如图2;把S1的右接线柱接到电路图中的A点,A点位于连接好的S、S2之间(图3中的蓝线两端)的某一端点;把L1的左接线柱接到电路图中的B点,B点位于连好的L2与电源负极间(图4中黄线的两端)的某一端点;最后检查连接的实物图与电路图是否一致。可以检查实物图与电路图中的干路元件是否一致,再检查各支路元件是否一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3串联和并联知识点梳理

15.3串联和并联知识点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比较 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定义法 各元件首尾相连 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 电流法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有多条电流路径 拆除法 拆除一个用电器,电路为断路,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 拆除一个用电器后,电路还是通路,其他用电器还 能工作 节点法 适用于不规范电路的识别,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个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进而判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判断电路连接的常用方法:电流法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连接特点 首尾相连 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电流路径 电流有 条路径 电流有 路径 开关作用 控制 的用电器, 位置改变,控制作用 干路开关控制 , 支路开关只控制 的 用电器 用电器间工作特点 互相影响 互不影响 实例 装饰用的小彩灯有些是串联 家用电器大多是并联

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导线连接到接线柱上的方法 将导线露出的线芯,绞成一股,先弯成半圆形,再套绕到接线柱上,注意线头应沿顺时针方向(即接线柱拧紧的方向,如图),以保证 在旋紧接线柱的旋钮时,导线不会被推出。接线柱的旋钮要 旋得适当紧(在拉动导线时线头拉不出来即可,不要过分用 力将旋钮旋得太紧)。以接线柱作为电流的“分支点”和“汇 合点”,将两根导线的线芯绞成一股,按照以上的方法 接到接线柱上。 1、一看电路串并联 首先根据电路图,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 2、二找两点顺次连 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是断开的。 对于串联电路,连接时可从电源一极(一般是正极)开始,逐个顺次用导线连接回到电源负极。 对于并联电路,连接时要找出关键的两点:电流的“分支点”和“汇合点”。 (1)齐头并进法 从电源正极开始,遇“分支点”时,先连接一条之路直到“汇合点”,再将另一条之路连上,然后连到负极。 (2)先串后并法 先按串联电路的方法,从电源的一极开始,将干路与一条元件较多的支路连接好,再将其他支路单独连接好后,并联在“分支点”和“汇合点”上。 3、三查电路细检查 电路连接完毕,必须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用开关进行试触,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发生,没有异常,再接通电路。若有异常,应予以排除。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可用手按住小灯泡并转动一下灯泡,看灯泡是否发光。 2、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松动,拧紧接线柱,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3、电池之间接触不良,可用手按一下各节电池,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4、小灯泡灯丝烧断,用两根导线直接将小灯泡接在一节电池的两极,若小灯泡不发光,可能是灯泡灯丝断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 1.物质的构成 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知识链接】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墨水的扩散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 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引力 【知识链接】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内能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激 趣 引 入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⒊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常考点复习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练习题

串联和并联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图4-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电路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 L2和L3并联后再和L1串联 图4-7 5、 两只相 同的灯泡组成的电路中,如果一只灯泡突然熄灭,另一只灯 路 ........................................................ ..( A 、一定是串联电路 B 、一定是并联电路 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 如图4-8所示,开关S 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 L1的灯丝全烧断 B 、 L2的灯丝全烧断 C 、 L1和L2的灯丝都全烧坏 D 、 电池会烧坏 8. 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种做法中,没有必要的是 A. 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元件 B ?开关必须靠近电源的正极 图4-8 7、 如图4-9所示在“组成串联电路”的学生实验中,当开关 S 闭合时,灯L1、 检查电 路的故障:他将导线并接在灯 L1两端时发现灯L2亮,灯L1不 亮;并接在灯L2两端发现两灯均不亮,由此可以判断 A 、 灯 B 、 灯 C 、 灯 D 、 灯 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 ..( L1短路 L1断路 L2短路 L2断路 —hT 乙 C 、丙图 2、如图4-5所示的电路中,属于两灯串联的是… A 、甲图 B 、乙图 1.2 '—(g) ■ 是电热丝。由电路图可 知 ................................. A 、 只将开关S1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B 、 M 和R 是串联在电路中的 C 、 将S1和S2都闭合,吹出的是热风 D 、 开关S2可以控制整个电路 4、 如图4-7所示,三个灯泡连接情况为 L1和L2、L3均为串联 L1和L2、L3均为并联 L1和L2并联后再和L3串联 —■图 .4-6 A 、 B L2 4 0-^- 泡仍然正 ) 常发光,那么这个电 .( R ..( )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第四章认识电路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 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 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 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 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 子) (2) 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 千克 (kg) 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 (2). 公式 : =m/V. (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 积. (2) 液体 --- 先总后剩 .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 已知 . V. 求 m. (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 A . 60 kg B . 60 g C. 600 g D . 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 水的体积V1;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下重难点,易考点综合归纳大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练习题图文稿

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 练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串联和并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保密室有两道门,只要有一道门没有关上(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值班室内的指示灯就会发光报警。如图2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能体现该装置工作原理的是() 2、如下图所示,四个电路图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 3、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M。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4、为了生活方便,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开关控制.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下面四幅图是小明用电池作为电源设计的四个电路模型,能满足要求的是(其中A图中的Sl、S2及C 图中的S1为单刀双掷开关)() 5、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6、图6(甲)所示为家庭中的装饰吊灯,共有六盏灯,由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三盏灯,每盏灯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则图6(乙)所示电路中,与之对应的是()

7、厨房的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8、某电路中的一个开关断开后,该电路中的两盏灯都熄灭了,则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串联B一定并联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灯泡并联的电路是( ) 10、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在使用投影仪时,要求先启动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再使灯泡发光;如果风扇不启动,灯泡就不能发光。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符合要求的是( ) 11、下面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与右上的实物电路相对应 ( ) 12、如图所示,开关S 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 、L 1发光、L 2不发光 B 、L 1被烧坏 C 、L 2被烧坏 D 、电池被烧坏 13、为了相互传呼方便,在甲、乙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任何一方按开关,都只能使对方电铃发声,则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正确的是( ) 14、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属于并联电路的是( )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接通S 2灯不亮,仅电铃响 B 、只接通S 1灯不亮,电铃不响 C 、只断开S 3灯亮,电铃响 D 、只断开S 1灯不亮,仅电铃响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 1、S 2 都闭合时,则( )

九年级物理中考重难点突破终极复习

2015年深圳市九年级物理终极查漏补缺 一、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1、(2014?锦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 变,当开关S闭合后,灯L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 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对于此电路可能故障的判断,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滑动变阻器R2断路 D.定值电阻R1断路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b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变亮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灯L 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L变亮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 变暗 3、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中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路总功率变大,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C.电路总功率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都保持不变 4、(2014?遂宁)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5、(2014?南充)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11题图 V 2 V 1 A R 1 R 2 P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C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D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6、(2014龙东)11.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 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2 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的示数不变 D .电压表V 1与电压表V 2的示数之和不变 7、(2014?内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B .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C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小 D . 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8、(2014?黔东南州)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不变的是( ) A . 电流表A 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差值 B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 C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 示数的乘积 D . 电压表V 示数与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 9、(2013北京)12.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灯L 正常发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亮 B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暗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L 变暗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L 变亮 10、(2013泰安)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右端向左滑向中点处的过程中( ) A.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B. 灯泡变亮,电流表A 2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的示数不变 ,灯泡亮度不变 D. 电流表A 1示数不变,电流表A 2示数变大 11、(2012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1为定值电阻,开关S 闭合后,滑片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同步试题

《串联和并联》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也不同 B.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能工作 C.马路上的路灯傍晚时同时亮,说明这些路灯之间是串联的 D.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只要有一个用电器断开,其余用电器均不能工作,开关在电路的位置改变不影响其控制作用,开关断开,所有用电器均不能工作。马路上的路灯虽然同时亮,同时灭,但它们之间仍是并联的,因为当一盏路灯损坏时,其余路灯不受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当其中一条支路断开时,其余支路不受影响,各支路可以独立工作,但干路开关断开时,整个电路均不能工作。电动自行车在工作时,电动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因为电动机与喇叭可以独立工作,电动机不转时,喇叭可以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绝对不允许直接把导线不经用电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B.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在断开状态,检查后再闭合 C.开关在电路中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用电器之间,才能控制用电器 D.一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无法确定它们怎样连接 答案:C 解析:电路连接有几个注意点: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绝不允许不经用电器把导线直接接到电源两端;连好电路后需检查无误才能闭合开关。开关在电路中要和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没有先后之分,开关可接在靠近电源正极、靠近电源负极或者各用电器之间的任何位置。 3.教室里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了六盏日光灯,则六盏日光灯() A.一定是串联电路B.一定是并联电路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2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2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

3 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 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经典练习题

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典型例题 1、电路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2、电路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是______和_____。 3、电路中,______是提供电能的,______是消耗电能来工作的,_____是传输电能的,_____是控制电路的通断的。 4、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___________,而之路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总之,开关要控制某个用电器,则一定要和这个用电器___联。 5、串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其他灯泡____正常工作;并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其他灯泡____正常工作;家庭电路中各电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 9、下列三组常用物品:①塑料尺、铅笔、橡皮擦;②木桌子、钢卷尺、透明胶带;③乒乓球、橡胶棒、玻璃杯。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_________(填序号);不同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_________体。 10、在连接电路时,常要将金属导线绕到接线柱上,再旋紧螺母,观察图中甲和乙,金属线在接线柱上绕向正确的是____;旋紧螺母时,应当____________旋转(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1、如图所示的电路,如果此时闭合开关,会发生________现象,如果想让两个灯泡串联,只需要去掉导线____,如果想让两灯泡并联,应该怎么办?请在图中改接一根导线的一端,实现两灯并联。(在错误的导线上划×,并画出正确的导线) 12、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是() A、开关未闭合 B、导线内部断裂 C、电源损坏 D、电源两极直接被导线连通 13、如下图所示,是一种门铃按钮开关构造的截面图。其中() 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B、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C、A、D是导体,B、C是绝缘体 D、A、B、C、D都是导体 14、下面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与右上的实物电路相对应 () 1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L1发光、L2不发光 B、L1被烧坏 C、L2被烧坏 D、电池被烧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word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重点:初步认识电路,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难点: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电路的创新与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最新人教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