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荷塘月色》语言之美

论《荷塘月色》语言之美
论《荷塘月色》语言之美

论《荷塘月色》语言之美

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闫庆伟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力求至“真”,散文《荷塘月色》为精选一例,朱自清依靠淡墨水彩地画,一点看不出浓墨重彩,修辞、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文章的语境来看,动词、叠词的妙用的特色突出之外,还有很多词语的妙用,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极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荷塘月色》的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本文要书写“荷塘”和“月色”。此文的荷塘是“月下之荷塘”,此文的月色是“荷塘之月色”。本文之所以所欲表达的真挚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是因为文章景物的特色鲜明地突出出来,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被生动真实地得以再现,以此给读者倍感真实亲切。《荷塘月色》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点明题旨:为什么月夜漫步荷塘及漫步到荷塘的感受。第二部分:此为本文主体,恬静迷人的荷塘月色。第三部分:偏重抒情,荷塘月色之美景带起乡思。《荷塘月色》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是语词的妙用,这些平常化、生活化的语词的运用,使得本文更富魅力。

【摘要】荷塘月色散文语言自然质朴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自然朴素,力求至“真”,朱自清于《论逼真与如画》里写道“真就是自然”。朱自清雕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词语琢描绘事物,而千情万态显于轻描淡写之中。同时质朴又不是单纯的,往往依据充盈的思考,依据突然灵动的感受,闪现灵光物象,寓以灵机、灵秀、灵动、灵巧于朴素之中,以此,把读者引入到如诗如画的情境里。散文《荷塘月色》为精选一例,朱自清依靠淡墨水彩地画,一点看不出浓墨重彩,修辞、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文章的语境来看,动词、叠词的妙用的特色突出之外,还有很多词语的妙用,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特征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极其特殊的艺术魅力。

《荷塘月色》的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本文要书写“荷塘”和“月色”。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描写“荷塘”的有很多,抒发“月色”之情的更为不少。可是《荷塘月色》里描写的“荷塘”、“月色”更加高于所有别的“荷塘”、“月色”。此文的“荷塘”不同于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文的月色更不是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文的荷塘是“月下之荷塘”,此文的月色是“荷塘之月色”。本文之所以所欲表达的真挚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是因为文章景物的特色鲜明地突出出来,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被生动真实地得以再现,以此给读者倍感真实亲切。

一、笔者对文章做以下简要解析

《荷塘月色》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点明题旨(1~3):为什么月夜漫步荷塘及漫步到荷塘的感受。

文章首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把全文的感情基调确定下来。描述了朱自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文章的“文眼”集中在全文的第一句。引出了下文的是一个“忽然”。落笔实处,一个“静”字被渗透出来。为了不影响家人,还有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所以“悄悄”出门。渐渐升高的月亮是视觉所及;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是听觉所闻。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妻子也恹恹欲睡了用“迷迷糊糊”来说明。夜深人静,这既表达了朱自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同时又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朱自清的心境。感到时间过得慢,月亮升高是“渐渐”,原因就是“心里颇不宁静”,正是“心里颇不宁静”才另有一番心思,纵然人静夜深,也听不真切妻子的眠歌,所以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照应到“夜深人静”,朱自清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朱自清不宁静的心境都被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出来。

第二自然段,总写荷塘月色,虚实结合。写必经的小路去荷塘,描写了周围的景物特点:“路”是“小煤屑”、“寂寞”、“幽僻”、“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衬托出淡淡的忧愁,一种寂寞的氛围,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本段衬托出淡淡的忧愁,表达了一种寂寞的气氛。虚写无月的黑夜的怕人,实写沿塘的曲径和树木,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仅用寥寥数笔,做好了铺垫着重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

第三自然段,披露本文伊始“心里颇不宁静”的理由,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以“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话很自然过渡至第二部分。从课文第3自然段逐句分析,第1句表达朱自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第2、3、4句:说明现在自由,可是白天没有自由,再一次暗示作者独处月下与白天不同,此处,再明确平常身而不由己,第5句:作者三朱自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继续表达平常身不由己,而再三感慨自身平常不能自由,流露出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把本段语言和本文开始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联系起来,朱自清对现实世界的苦闷清晰表达给读者,第6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引入后面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同时又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朱自清暂短得以闲在时间欣赏荷塘月色的暗淡的喜悦。

第二部分(4~6):此为本文主体,恬静迷人的荷塘月色。

第四自然段,详细描绘荷塘,按正顺序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荷叶,舒展圆形;荷花,剔透晶莹、忽现忽隐、多姿妍媚、不染纤尘;荷香,若无若有、飘渺轻淡;荷波,凝碧;流水,脉脉。层次井然,栩栩如生,柔美动人,委婉精细。处处有月,可是全段没有谈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这些都是显然于月光闪耀下的。

第五自然段,尽然着墨月色,开始是正面写,紧跟上反衬。修辞手法多用比喻等,熨贴工巧。有暗有明,有影有光,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深一步描写了荷塘胜景。朱自清再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手法,把前面表述的月光、树影完全揉合在一起,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整合树立到读者面前,让读者倍感清新雅洁,享受于艺术之中。

第六自然段,突出写树,朱自清把视线由荷塘以里拓展到荷塘以外,按顺序以方位、距离、高低来具体描写,树密且多,总写四周,荷塘被重重围住,照应上文的“幽僻”,接下来是附近的树色、树姿、远方的远山于树梢之上、再回来描写灯光在树缝里的、蝉鸣在树上和蛙声在水里,富有立体感,层次分明,宁静深远、清淡朦胧的环境特点再一次和盘托出。在月色笼罩之下的所有的景物,看起来没有一处写月,其实月色得以处处体现。

第三部分(7~9):偏重抒情,荷塘月色之美景带起乡思。

第七自然段,承上文宕开一笔:“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转来新意。本文从此放开来,联想至采莲在古代诗词里的描绘,而后又收回在眼前,发出感慨缺憾:“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思乡的哀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种乡愁到作品中的投影,正是表达出当时朱自清苦闷矛盾心情,表达了朱自清发自内心的不悦和对美好光明生活的愿景。

第八、九自然段,朱自清勾勒出一幅江南采莲图,着重表达了江南采莲图快

乐美好、相亲相爱、无忧无虑、自由幸福之特点,一幅江南采莲图由“忽然”引出,以致从“实”到“虚”,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被开辟出来了。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相得益彰,前后映衬。朱自清看似得到了短暂的“宁静”,而又回到了现实中来:“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表现朱自清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里得到愿望中的“宁静”,此结果正是由现实社会的残酷带来的。

朱自清的复杂的情感在文章中流露出来:他通过《荷塘月色》告知读者:我们人类有“三个世界”栖居在心灵里,这些分别是“现实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

第一为“现实世界”。人类心灵的长居之地存在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其一提供物质基础,目的为人的身心生存,其二也是一种源头,存在于一切苦闷、烦恼、不得自由的人类心灵中。

荷月世界的最大特点有二:一是清净,二是自由。荷月世界,可以给人类心灵超脱与自由,但它只能是暂时的。荷月世界相邻于现实世界,种种苦闷与烦恼在现实世界里,可能会乘虚而入,随风而起于不经意间。在“江南采莲图”里,真正的理想世界是心灵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寄托。朱自清所追寻的相亲相爱、自由幸福、无虑无忧的理想世界的化身即为“江南采莲图”。

人类心灵的梦想家园即为理想世界,它没有办法置身,只能栖居于想象的方式。我们人类的心灵不能在苦难的现实中堕落、沉沦,就是因为有它的存在。

笔者对本文做简要分析:从不静、求静、到得到静的情感思绪,是一个圆形是本文的内结构;朱自清依空间顺序描写了一次夏夜游,从出门过小径,再至荷塘,复又归来,是本文的外结构。

二、笔者对本文语言之美做以下赏析

《荷塘月色》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是语词的妙用,例如,“带门”和“推门”,意蕴丰厚;“田田”和“折折”,新颖形象;“悄悄地”和“ 轻轻地”,生动含蓄等等。这些平常化、生活化的语词的运用,使得本文更富魅力。

(一)、意蕴丰厚的“带门”和“推门”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和“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首段和末段中的一个“带”和一个“推”字,乍看平淡无奇。但是,细细品味之后,我们会发现此二字意蕴丰厚。无论是从全文感情基调、上下语境还是从首尾呼应的角度,我们都能感受到朱自清的匠心独运。

从客观语境的角度看,作者想抛掉“颇不宁静”心绪,此时,月光皎皎,柔和淡雅;喧嚷之声,化为宁静;环顾四周,清静无比。润儿已经熟睡,妻子正在“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此时此刻,容不得任何响动。

从主观语境上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面对皎洁如水的月光,宁静淡雅的夜色,作者此时的心绪不是激越、不是欢愉,而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所以,“带”字这个动词蕴含“轻柔” 、“随意” 双层意味,准确形象的表现出了文章所要呈现的主客观情境。

从文章首尾呼应的角度看,从首段轻轻“带”上门出去,到末段默默地“推”门进去,这一“带”一“推”,写出了朱自清心灵深处“热闹不起来”的“颇不宁静”和“郁闷”,也写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允许发出任何的响动,悄然无声的词语写出了这一系列悄无声息的动作。生活化、平常化的“带”和“推”字,暴露出了作者内在的情思。“带”门外出,告别了惶惶然不能平静的现实世界,迈进了一个无牵无挂、幽静安宁的梦幻世界。“推”门进入,进入了朱自清的现实世界。这实质上就

是一场短暂的梦,朱自清求得的宁静仅仅是一种一刹那间的短暂的遗忘。如果“带”字写出了朱自清离家时的轻松之意,写出了朱自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那么,“推”字透露出的朱自清回家时的无奈、无助又是何等的凝重!两个词语描绘出的动作,再现了朱自清追求“宁静”而复归“不宁静”的心路经历,微妙而又深切地流露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然而现实又无法跨过,作者的心情只能抑郁着。这两个动作很富表现力地展现出朱自清灵魂挣扎的凄苦。“带”和“推”,前后照应,使文章融合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整体。

“带”字不能换成“关”字。因为“关”会伴随着一定的声响,用力过重,这种声音必会打破那宁静的、柔美的、富含诗情画意的月夜,同时会破坏作者那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忧愁”的心境。

“带”字也不能换成“掩”字。从字面来看,“掩”字也包含有“轻轻地”、“慢慢地”等意思,似乎能与文章语境相合。但是,进一步看,“掩”字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性,即行为是刻意而为之的。这不能符合朱自清外出时的“淡淡”“随意”的心境。同时,“掩”门也包含有“回转身关”的意思,这样显示出的意思是,他家的门有可能是向外开。如此以来,最后一段就不能再是“推”门而进了,“推”门就要改成“拉”门了。

炼字,就是在炼意,炼情。“带”“推”两字拥有如此丰厚的意蕴充分证明了,朱自清不仅是文字的锤炼,而且是思想和情感的锤炼。

(二)、“轻轻地”、“悄悄地”语言生动、意蕴含蓄

言语传情。“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和“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句看似简单随意,其实,“悄悄地”和“ 轻轻地”展现了不同的客观情境和主观心情。

“悄悄地”所传达出的不只是披大衫﹑带上门﹑出去这一系列动作,更是描写出了这一系列动作的默默无声。这个词语中包含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此时相当矛盾的思想正郁积在作者心中。当时,朱自清渴求宁静,渴望超脱世俗喧嚣。于是作者想出去寻找一片天地,一片由自己自由支配的天地。可是,作者却无论如何也穿不透现实这个厚障壁。从行踪上写了作者从家到荷塘,本质上却是写作者由现实跨入了梦境。“轻轻地”表面是写作者从荷塘回到了家里,本质上却是写作者从美梦中又跌落回了残酷的现实。不只是推门进去的动作状况从“轻轻地”这个词语中展现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了作者的内心。“好梦留人睡”朱自清刚才仿佛是做了一个好梦,怕惊醒了美梦,所以才“轻轻地”。“但愿长醉不愿醒” 他不想从梦中醒来,可是,梦终究是梦,现实无法逃避。因此“轻轻地”隐含了作者当时的无奈﹑苦闷、寂寞和孤独。

(三)、“田田” 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是《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做过这样一个作业:用“田田”一词造句。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

“田田的叶子在堤岸上的垂柳长着,婀娜多姿,随风飘动。”

“长着田田叶子的水稻,展现眼前,一大片绿油油的,惹人喜爱。”

这里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可以用“田田”来修饰“荷叶”,却不可以用“田田”来修饰“柳叶(稻叶)”呢?同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不是病句吗?

我们先来比较分析一下荷叶和柳叶、稻叶的形状。荷叶形状椭圆形,而柳叶、稻叶细长。古乐府《江南曲》中名句“莲叶何田田”中用“田田”来修饰荷叶,可

见“田田”和荷叶的椭圆形相关。文章中用“田田”来修饰荷叶,是“含义取型”的“型饰”写作方法。能不能把“田田”换成“圆圆”呢?“圆圆”比较抽象,“田田”则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象形特点,凸显了文字的画质感。回味“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会让我们感受到“田田”一词贴切传神。此词一用使文章文采斐然,使我们眼前顿生满塘荷叶无穷碧之美景。

(四)、“青雾” 迷离朦胧、缥缈深邃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读到这优美的文字,感受着这嗜血的月色,品味着这勾人心魄、朦胧梦幻、虚虚实实的意境,我们定会赞不绝口。尤其是“泻”“浮”“洗”“笼”这四字把那朦胧、优美还略带忧伤的月色刻画得惟妙惟肖。

再看,“薄薄的青雾”中的“清”字,一反常态,别出心裁,令人叫绝。从生活常识的角度看,雾是白色的,为什么变成了“青”色的呢?细细品味之后,才知道此为绝妙之笔。清辉、白雾、荷叶交揉起来,“流水一般的月光”渗透“薄薄的青雾”,在绿色的荷叶上尽情地泻撒,绿色再反射到白雾上,白雾就泛出一抹淡淡的绿意。因此,月光、雾气、叶色交相辉映,迷离朦胧、深邃缥缈、亦幻亦真。这独到的景致就成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显而易见,若是删去“薄薄的青雾”一句,那种缥缈神秘、梦幻朦胧的效果将会黯然失色。若是去掉了“青”字,那月下美景就会失去它的生机和灵性。“青”字让作者笔下的月色离不开荷塘这一特定的环境,让“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水乳交融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境迷离。

此处之美不止于此,“薄薄的青雾”,营造了“荷塘月色” 烟雾弥漫、隐约渺茫的“仙境”之意味。此“梦幻”意境,流露出了朱自清对真实世界的不满与逃离。所以,在表现作者超然现实的主观感情获得成功的同时,“青雾”一词同样让人们称赞不已。

(五)、“黑影”和“ 倩影” 用词精准、富有神韵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荷塘月色》第五自然段的语言。此句用喻极妙,用喻极巧,联想之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弯弯杨柳如稀疏的“倩影”。“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对比下,更加显得轻俏而婀娜。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其神韵可意会却不可言传。

(六)、词语活用,活泼新颖

用词不拘一格。如:《荷塘月色》第五段“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作者突破了习惯性的思路,摆脱传统的表达方式,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感受, 创造出了独特的活泼新颖的语言,让读者读后妙趣横生,美不可言。

再如:“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作者把“恰到好处”一词拆开来用, 创造性地把语言形式更得更加活泼新颖,使得表情达意更加确切,节奏更加明快,读来更加有韵味,使文章顿生光泽。

另外, 散文的表达方式常常用精美纯朴的白话语言,将白话入文,使语言具有极强表现力,创造出的意境极其深厚。如:第三段“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八段“可惜我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用“受用”和“消受”换去了书面语“享受”,使语言更形象、更准确。“受用” 勾画出了作者心灵暂得解脱的神韵,而“消受”

一词,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作者情绪的惆怅失落。“受用”、“消受”一前一后,相互辉映,表达了作者渴望遁世而不能的矛盾心理。

综上所述, 在《荷塘月色》中,妙用了很多词语,使得荷塘月色之景、人物内心之情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同时,文章读起来给人一种语词自然质朴之美。这些词语的运用既使文气舒畅,又加强了语意、音韵的和谐,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散文集精选》,作者:朱自清;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5月1日出版。

2、《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3、《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中学卷),主编:叶禹卿;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4、《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钱爱萍、吴恒祥、赵晨音编著;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

5、《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6、《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著,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朱自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提高对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满社会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美点追踪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能记起《春》的美丽;“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地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看到那伟大的背影,那浓浓的父子深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赏析: 听配乐朗读录音,同学们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要写了:荷塘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

我们先看作者对荷塘的描写,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作者在荷塘的描写中,具体写到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荷叶:田田,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人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它还像什么?舞女的裙,“荷叶”和“裙”之间的相似点:硕大舒展。荷花是一种什么形态(选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景,让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后齐读。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袅娜地开着的写出盛开的柔美;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可以换成一个成语“含苞待放”,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娇羞;这种或开或合的情态如什么?如明珠,如星星,美人。如明珠,抓住了月下荷花晶莹光亮的特点;月色之下,人在绿叶丛中行走,叶多花少,白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一眨一眨,忽隐忽现,又如天上的星星;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多将美人比作出水芙蓉,而这里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荷花”比作了“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是纤尘不染,美丽出众。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清香,这是嗅觉感受;歌声这是听觉感受,两种感觉器官的交错移用,这种修辞我们称为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那么清香和歌声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若有若无,时断时续,香甜,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解释通感:颜色似乎含有温度,声音似乎含有形象,冷暖似乎含有力量,气味似乎含有锋芒。 作者写荷波,突出其什么特点?先用大屏幕打出画面,找对应句子后齐读这句。快如闪电般霎时 而流水又是怎样的呢?先看大屏幕上的画面,找对应句子后齐读。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这里的流水却是恰恰相反的,流水是脉脉

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感:荷塘

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感:荷塘 荷塘 ——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感 帖昱彤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 指导老师:张玉梅 北宋诗人周敦颐曾说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自古以来,便以贞洁、高雅的形象成为文人墨客的钟爱所在。每每读起那一首首小诗、佳句,一颗心便也如丝如缕,百转千回,缥缈在那一抹夜空之中…… 闲来无事,我又捧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再次读起,心中的那片感悟也不是当初那番了。那字里行间隽永深长,散发着阵阵墨香,仿佛引领着我的脚步,走入那个夏夜之中……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透过晨曦与暮霭,我仿佛能看见那个身影,踱步着,漫步在这天地之间。带着些许迷惘、些许惆怅,与那荷塘融为一色…… 在白天重重压力的阻挠下,早已分辨不清那人的情绪是喜,或是悲。也正是这种面喜实悲,淡淡的忧愁与那淡淡的欢喜交相结合,如指尖拨动琴弦的朗朗之声,一点一点地抽动着我的心。思绪在笔下缓缓淌过,我轻吟着,又陷入了沉思……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

(完整版)荷塘月色课后练习和答案解析

《荷塘月色》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避诅咒没精打彩历尽沧桑 B.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 C.寂莫缥缈蓊蓊郁郁游目骋怀 D.嬉游坐落豁然开朗迥然不同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5.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 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6.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 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7.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 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旳欢笑,已经听 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旳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旳。路旳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 字的树。没有月光旳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 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 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 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 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 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 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 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 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 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 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_荷塘月色_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收稿日期:2011-10-15 作者简介:刘知洪(1971-),男,四川广安人,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翻译。 引言 散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于1927年任清华大 学教授时所写。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作者彷徨苦闷、矛盾挣扎。文中所描写的月色下的荷塘之景便是藉以抒发他那复杂的心情。作者用重笔写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让月光下的荷塘以一幅精彩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文 章句式灵活,用词新颖,构架了极强的语言感染力,给人美不胜收之感。一篇传世经典,不仅为汉语读者所欣赏诵读,而且翻译大家纷纷推出众多的英译本,譬如朱纯深译本、王淑生译本、杨宪益夫妇译本以及新近的李明译本等。译文精彩纷呈,千秋各现,于是关于不同版本的译文的评价、讨论的文章多达数十篇。经过本人的研究,还没有文章就叠音词、双声叠韵词为语料去对比分析译文的审美。故本文拟运用翻译美学的观点,深入探讨朱纯深与王淑生二位先生之译文对于原文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翻译处理方式及效果,以还原文一大突出的语言特色,体现译文最大程度的忠实性。 一语言与翻译美学 文学翻译是基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艺术的审美立意总是得到极大的彰显。语言艺术是在传递思想基础上的高层表现,注重了音、形、义的综合表现作用, 注重了选词新颖及修辞手段灵活多样等。通过直观的形音韵律的外在形式,文学作品得 以塑造内在意象,从而体现作品主题的象征意义。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到内在美的延伸拓展。文学翻译也就成为一项艺术性的创作过程,契合原文,保持思想上、意境上的对应,抒发情感,表达寓意。刘宓庆(刘宓庆,P.301)称之为与原文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感同身受”。刘宓庆(刘宓庆,P.120)还提出了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准、美、精”的审美标准。他解释说,“准(appropriateness )”即是译文 准确达原意、用词贴切语境;“美(beauty )”意指译文 具有能给人身心愉悦的品质;“精(compactness )”意指用词精炼。译论中关于美学的探讨在中国尤甚,尤其是语言审美。中国美学从诸多层面探讨审美,如意与象、神与形、虚与实、雅与俗以及意境、风格、修辞等。中国古代最早的佛经翻译,始终没有脱离关于审美的思想。再后来的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便是三个美学命题。严复(王宏印,P.108-110)认为,“信达雅”乃三环联袂的统一体,要做到译文的“信”(即忠实于原文),就必须“达”(即是清楚正确地表达)。而实现“达”的途径就是“雅”(即是文雅、雅致的文采)。综合起来讲,优秀的译文应该是内容忠实于原文,形式上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要具有相当的文采。严复的精辟论述长期被文学翻译界奉为翻译标准。散文是画,画给人以美的愉悦,情趣横生。《荷塘月色》文笔优美,情景交融,出神入化,宛如一幅逼真的山水名画。文中语言极富音乐美和绘画美,朗朗上口,心旷神怡。要完成这篇散文的翻译,译者必须要再现原文的艺术美感,从表层到深层重现原文的审美。朱纯深译本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译文中让原文的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语言特色很好地得到展示。 二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翻译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以语言艺术形式来传达美学功能的独特性,而其中的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大量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所谓叠音词(reduplication ),就是指同一词的重复(repetition )如“亭亭的、田田的、曲曲折折”;双声叠韵词(alliteration &assonance ),指相同的声母的重复如“参差、斑驳”,或同一韵母的重复如“零星、苍茫”等。叠词本身几乎都可产生押韵的效果(rhyming )。它们是在重复中开拓出新意,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并具有很强的描绘作用,准确、形 《荷塘月色》语言特色译文赏析 刘知洪 (四川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优美,遣词造句十分贴切准确,大量运用叠音词、双声叠韵词是文章一大突出特 色。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个译本中对这些词语的翻译处理,意图探讨优秀的译文如何实现对原文的审美 再现。 【关键词】叠音词;双声叠韵词;译文;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2)01-0044-04

荷塘月色的读书心得总结

荷塘月色的读书心得总结 荷花,清雅脱俗,独步人间,曾获得无数文人仰慕和歌颂。“含笑伫立,娇羞欲语”是把荷花写成美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写荷花在阳光下的艳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写荷花的品性。而《荷塘月色》,却写出了的月光下洁净祥和的荷塘美景。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荷塘月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荷塘月色读书心得1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初一开始就学到了他的*,一开始为他的人品经历而折服,在读完这篇*之后,却实实在在的从内心深处敬佩了起来。 *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几句平实的话语,巧妙地引人了主题。 随后作者在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

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可一切都只是“觉得”。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但也只有“现在”。时间与感官的冲突,矛盾却又合理,看似喜实则悲,让人不禁从内心感到一种寂静的荒凉。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让读者不经意的将自己融入了那月色下的荷塘。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几句浅浅淡淡的叠词,却把景色深深地映进了人的心里。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虽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三)

《荷塘月色》阅读答案(三)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

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阅读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阅读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王晓美授课时间:2010年12月20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②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③(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情境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积累以及字的读音 幽僻(yōupì):幽静,偏僻(幽:深远的、隐蔽的)。蓊郁(wěngyù):树木茂盛的样子。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弥望:满眼(充满视野)看到。(弥:满)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袅娜(niǎonuó):柔美的样子。风致:美的姿态。①美好的容貌和举止②风味 脉脉(mòmò):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饱含深情的样子。霎时(shà) 刹那(chà)二、导入新课:(由同学们熟悉的诗句导入,从而创设情境) 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曾写到“举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一种孤独、寂寞无法排遣时,他想到了酒,想到了月,以消解心中的不平;陶渊明隐居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淡然超拔。但有的则喜欢静静地独自在月下徜徉徘徊,慰藉灵魂的骚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样一位诗人、散文家在月色溶溶下一片田田的荷塘中消解难以言语的愁绪,他就是朱自清。并且他用手中的妙笔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久经传诵的美文,它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荷塘月色》。 三、知识链接:(教师介绍,学生识记) 1、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

荷塘月色读后感8篇

《荷塘月色读后感》 荷塘月色读后感(一): 《荷塘月色》读后感 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 情绪的不同使平时的荷塘看上去别有韵味。淡淡的月色织成带有清冷气息的轻纱,覆盖住整个荷塘。在这个属于作者自己的世界中,他与荷塘产生了共鸣。 荷叶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能够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态各异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最美的是微风将这副极美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缕缕微风夹杂着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杨柳的倩影,在光与影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仙境大概也只但是如此吧,月色清淡,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细腻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情绪渐渐变的平静,但渐渐涌上的喜悦又终究难以排遣淡淡的哀愁。但想想也是就应的,就算作者再怎样留恋荷塘如世外桃源的景色,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等到时间到了,也就该回家了 荷塘月色读后感(二): 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作者在那里无意 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完整版)《荷塘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

《荷塘月色》 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3.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_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_____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_____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 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 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 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

朱自清《荷塘月色》 原文&赏析

原文: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五种英译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800字范文4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800字范文4篇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那么关于荷塘月色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荷塘月色》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荷塘月色读后感 寒假中,我读了一篇名叫《荷塘月色》的散文。从《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我感受许多。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中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玩荷塘来暂时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朱自清先生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仙境——荷塘月色,你想想,荷的特色是洁,月的特色是净。古往今来,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独步人间,以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引君子仰慕。古今中外,人们对月光的洁净祥和更是咏叹不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么,荷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会是怎样一副境界呢?荷的清香,清雅;月的清净,清幽。这样便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他为排斥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写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煤路”读到此处,我的脑际中不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文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 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 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 第 1 页 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 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 小提琴的意思。) 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 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第 2 页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 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 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 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

《荷塘月色》英译文赏析

《荷塘月色》两译文赏析 散文翻译原则 ●1、文气贯通,气韵生动 ●英国散文翻译家 Hilaire Belloc(希莱尔·贝洛克)为文学散文翻译制定了6 条原 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异地之魂假借本地之躯的复活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强调散文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之字句,要视段落或部分为整体。翻译要“以意译意( translate intention by intention) ” ●2、传神写照———“意,气,文”三位一体 ●在散文翻译中,我们要想译得曲尽其妙,须得传神地摹写作者的气质神韵。每一个 作者有每一个的个性特点、气质精神,着手翻译之前,要先对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这样的翻译方能做到传神达意,否则,难免貌合神离。 ●PS:文学翻译非文字翻译 ●文学翻译,讲求整体效果,即“神韵”。有些表面忠实的译文,失去了散文的文采、 文雅,这样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终究是失败的译文。 “美”是散文翻译的重点。 美感层面 ●Alongside the Lotus Pond runs a small cinder footpath. It is peaceful and secluded here, a place not frequented by pedestrians even in the daytime; now at night, it looks more solitary, in a lush, shady ambience of trees all around the pon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ath is, there are willows, interlaced with some others whose names I do not know. The foliage, which, in a moonless night, would loom somewhat frighteningly dark, looks very nice tonight, although the moonlight is not more than a thin, greyish veil. (朱纯深译文) ●动感美:run、frequent、interlace、loom ●韵味美:peaceful、secluded、solitary、lush、shady ●比喻手法:…a thin, greyish veil . 美感层面 ●All over this winding stretch of water, what meets the eye is a silken field of leaves, reaching rather high above the surface, like 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in all their grace. Here and there, layers of leaves are dotted with white lotus blossoms, some in demure bloom, others in shy bud, like scattering pearls, or twinkling stars, or beauties just out of the bath. A breeze stirs, sending over breaths of fragrance, like faint singing drifting from a distant building. At this moment, a tiny thrill shoots through the leaves and flowers, like a streak of lightning, straight across the forest of lotuses. The leaves, which have been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are caught trembling in an emerald heave of the pond. Underneath, the exquisite water is covered from view, and none can tell its colour; yet the leaves on top project themselves all the more attractively.(朱纯深译文) ●音韵效果 (节奏美): ● stirs---sending---singing; ● breeze---breaths---buil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