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完整版)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桩基检测方案

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况..................................... . (2)

二、编制依据......

(2)

法.... 、检

(2)

测依据、目的和方

四、检测方法和原理

....

(3)

量......

(10)

检测数

六、检测条件......

(12)

七、检测序.....................................

程概

12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东南,主要承担新龙、下厝、五和三个社区污水处理任务,厂区位于五和东侧与下厝交界处下厝地界内。根据工程所在地各级政府对工程总体建设推进进度,项目采用EPC模式,设计、施工同步进场,设计与施工相融合,以加快工程建设推进进度。建设场地原地貌为鱼塘,地面非水域可测标高~,需整体平整到再进行后续各工序施工,设计地面标高为。

汕头市污水厂厂区:新建日处理污水万m3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厂区占地面积13333 ㎡,建筑面积1799 ㎡,构筑物3693 ㎡,含14栋(座)建(构)筑物。其中粗格栅泵房开挖深度,采用外围双排咬合搅拌桩止水的沉井施工工艺,其他构筑物基坑均为以内,采用放坡挂网方式开挖。地基与基础以PHC桩基础为主,摩擦桩,其中粗格栅泵房为采用搅拌桩软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建(构)筑物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JGJ106-2014)

3)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 DBJ15-60-2008)

4) 《广东省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

检测依据、目的和方法

1

预应力管桩检测

(1)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2)检测目的:确定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完整性、单桩竖向承载力、单桩抗拔承载力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3)检测方法:低应变、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由于管桩施工完毕后,单桩承载力没有完全达到设计承载力强度,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对于砂土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

于10d,对于非饱和黏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和黏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四、检测方法和原理

1、高应变法

(1)试验原理

高应变法检测,是利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 土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悬落重锺冲击试验悬落重锺冲击试验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通过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安装在重锤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桩和锤的应力波信号,应用应力波理论分析处理力和速度时程曲线,从而判定桩的承载力和评价桩身质量完整性。

(2)试验方法将离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对称安装于距桩顶大于二倍桩径的桩侧表面,利用重锤自由落体产生的能量使桩产生一定量位移,同时用力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采

集桩输出的力与加速度信号,将信号输入微机进行拟合分析,将实测信号作为边界条件,并输入假定的桩、土参数值,求解波动方程,得到拟合计算结果。根据拟合情况,调整桩、土参数继续进行拟合分析,直至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的符合程度达到最佳状态为止。3)检测系统框图

(4)传感器安装要求

①应变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侧的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0mm。安装完毕后,传感器的中心轴应与中心轴保持平行。

②各传感器的安装面材质应均匀,密实、平整,并与桩轴线平行,否则应采用磨光机将其磨平。

③安装螺栓的钻孔应与桩侧表面垂直;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应进贴桩身表面,锤击时传感器不得产生滑动。安装应变式传感器时应对其初始应变值进行监视,安装后的传感器初始应变值应能保证锤击时的可测轴向变形余量为:混凝土桩应大于± 1000με。

(5)其他

①为减少重锤对桩头的瞬时冲击力,避免桩头破坏,一般桩头铺少量黄砂,

管桩桩头可以用轻质木板或硬板纸代替黄砂。

②支撑重锤可以用挖机、汽吊。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试验原理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检测是利用千斤顶给桩身施加外力作用,通过安装在桩身的位移传感器来测定桩身应变或者桩身截面位移,计算桩的侧阻力,进而绘制U-δ 曲线,以确定桩身抗拔承载力。

(2)检测准备

a. 试桩现场须保证380V 动力及220V 照明电源,临时停电应预先通知。

b. 每一桩位置必须保证施工道路畅通,运输道路保证4m 以上,作业区道路保证

6m以上,试桩周边10m 之内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电线、电缆,地下无各种有效市政管线。

c. 检测时现场不得有重型机、汽车,拖拉机,打桩机或其它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较强振动。

d. 测试过程中若有与现场其它施工工序、项目等交叉,请建设、监理方统一协调。

(3)反力装置

a. 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天然地基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架系统应具有倍的安全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②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友座中心重合。

b.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c. 荷载、上拔测试装置

d. 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

桩轴线重合。

e. 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f. 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Fs,分辨力不小于。

(4)检测流程

(5)加、卸载及沉降测读

1)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完成桩身完整性检测,为设计提供依据的

抗拔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并应验算接头强度。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并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

3)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 ,首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 倍。

4)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分级荷载的2 倍,逐级等量卸载。

5)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 10%。

(6)试桩沉降位移观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

B. 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时视为相对稳定。试桩达到相对稳定时,可加下一级荷载或终止试验。

C.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终止加载:(b)某级加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

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 5 倍;

(C)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时;(d)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倍;

(E)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D. 卸载每级维持一小时,按第15、30、6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隔3 小时再测读一次。

3、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方法

(1)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采用低应变法,混凝土桩的物理强度远大于桩周土的物理强度,在桩顶沿垂直方向激发的弹性应力波基本上是沿桩周传播的,由于桩底持力层及桩身质量缺陷位置上的波阻抗与正常混凝土波阻抗存在差异,因而:

1)通过分析缺陷反射波a.相位变化、频率变化、多次反射性可判断桩基的缩颈、扩警、松散、夹泥、离析、断桩等质量缺陷现象。

b.振幅的大小可判断缺陷的程度。c.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式计算:

1

x ? t x ? c

2000 x

x c /2 f '

其中:x——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速度波第一

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

(m/s),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

峰间的频差(HZ)。

2)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 根Ι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

c m c i

n i1

c i

2000L T

c i2L ? f

其中:——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第i 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且;c i c m / c m 5%

L——测点下桩身长(m);

——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n——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

(2)现场测试方法

①把混凝土桩顶灌浆部分凿去凿平,使桩顶出露新鲜表面,为减少杂波干扰,此表面必须平整干净,出露的钢筋不应有较大晃动;

②传感器应稳固地粘放在桩顶上,并进行敲击测试;

③每根桩测试曲线如出现异常波形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

因素后再重复测试;

④其测试方框图如下:

(3)检测仪器及设备

①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桩动测仪》JG/T 3055 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②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10~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4)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桩身测试的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处理后将桩身完整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其评定标准为:

Ⅰ类桩:桩身完整,2L/C 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波形规则,波速正常,有桩底反射波。

Ⅱ类桩:桩身基本完整,2L/C 时刻前出现轻微反射波,波形基本规则,波速基本正常,有桩底反射波。

Ⅲ类桩:桩身质量较差,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波形不够规则,波速偏低。

Ⅳ类桩:桩身质量存在严重缺陷,2L/C 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无桩底反射。

一般来说,Ⅰ、Ⅱ类桩可以满足设计要求;Ⅲ类桩可否使用由设计单位根据具体工程做决定;Ⅳ类桩无法使用,做报废处理。

4、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1)试验原理静载试验是指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以确定相应的单桩或复合地基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试验方法

检测采用堆载法进行试验,堆载材料可选用砼块或沙袋,堆载所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所需最大加载量的倍,堆载着力点中心对准桩中心,利用安装在桩中心的千斤顶逐级加载。

(3)加载及量测设备装置

① 加载及荷载量测设备:加载设备采用油压千斤顶,通过超高压油压泵逐级加载,加荷量值控制和显示由一经严格系统标定的静态电阻应变电脑测控系统来实现。

② 沉降量测设备:试桩的沉降由对称安装在试桩桩顶上的大量程百分表量测,通过磁性表架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固定在距试桩中心4 d(d 为桩截面尺寸)以外的基准点上。

(4)试验荷载荷载分级:依据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每级加载取最大试验荷载的

1/10 ,第

一级加载值为加载级差的两倍。

(5)测读方法静载荷试验根据规范要求,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实施。

A. 加载时,试桩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测读时间为5min、15min、30min、

45min、60min 测读试桩沉降量,然后即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B. 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如下之一情况时,即可终止加载:

a. 试验在某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 倍;

b. 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或已达到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以及试桩桩顶出现明显的破损现象;

c. 总沉降量控制,总沉降量按40mm控制。

d. 出现其它不能继续加载的情况。

五、检测数量

1、预应力管桩

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条,高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此外还应满足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 1 根;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桩基抗拔承载力,抽

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此外还应满足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 根。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

桩基础部分

六、检测条件

在检测前,将检测桩位周围场地平整,将桩头挖出,使检测桩桩头出露,桩顶要求平整,并向检测单位提供如下资料:桩径、桩长(有效桩长)、桩砼等级、设计承载力、施工记录、标注桩号的桩位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

七、检测程序1、委托方、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根据桩基础完成时间及施工现场情况安排检测时间,确定桩检测方案。

2、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提交委托单。

3、进行检测桩桩头处理及场地平整。

4、检测单位进场检测。

5、提供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方案

桩基检测方案 一、背景介绍 桩基是建筑物的重要承载结构之一,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为了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桩基检测。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检测的方案。 二、桩基检测的目的 桩基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桩基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检测桩基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其稳定性; 3. 检测桩基的质量,包括桩身的质量和桩头的质量。 三、桩基检测的方法 1. 静载试验:通过施加静载荷来测试桩基的承载力。可以采用静载试验机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 2. 动力触探:通过在桩体上施加冲击力,观察冲击波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评估桩基的质量和桩身的连续性。 3. 钻孔取样:通过钻孔取样,获取桩基的土层情况和桩身的质量。可以进行土质分析和桩身质量检测。 四、桩基检测方案的步骤 1. 确定检测范围和目标: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桩基范围和检测目标。

2. 选择检测方法:根据桩基的类型和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静载 试验、动力触探或钻孔取样。 3.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包括检测 时间、检测地点、检测设备和人员等。 4. 实施桩基检测:按照检测计划进行桩基检测,确保检测过程准确、安全。 5.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桩基的质 量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 编写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写检测报告,包括桩基的质量评估、承载力 评估和建议的修复措施等。 五、桩基检测的注意事项 1. 检测前需充分了解桩基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以便更好地评估桩基的质量 和稳定性。 2. 检测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确保检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3. 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需确保检 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描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六、桩基检测方案的效益 1. 通过桩基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2. 桩基检测可以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3. 桩基检测可以指导桩基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桩基检测方案(完整版)

桩基检测方案(完整版) 本文介绍了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的桩基检测方案。 二、编制依据 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规定、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工程建设合同等。 三、检测依据、目的和方法 本次桩基检测的依据是《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GB -2013)和《桩基础检测规范》( 106-2014)。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桩基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超声波检测等。 四、检测方法和原理 4.1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是一种直接测定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在试验中,通过施加静载荷载来观测桩身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而推算出

桩基的承载力。静载试验的原理是利用桩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来推算桩基的承载力。 4.2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桩基承载力的方法。试验中,通过在桩顶施加冲击荷载,观测桩身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反弹情况,进而推算出桩基的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的原理是利用桩基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反弹情况来推算桩基的承载力。 4.3 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桩身的质量和缺陷情况。在试验中,通过在桩身表面施加超声波,观测超声波在桩身内部传播的情况,进而判断桩身的质量和缺陷情况。超声波检测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判断材料的质量和缺陷情况。 五、检测数量 本次桩基检测的数量为30根桩,其中包括20根直径为800mm的钢筋混凝土桩和10根直径为1000mm的钢筋混凝土桩。

六、检测条件 检测应在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且在桩基未受到其他荷载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应保证检测现场的平整度和安全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检测程序 7.1 静载试验 7.1.1 在每根桩的顶部安装静载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7.1.2 施加静载荷载,并记录桩身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7.1.3 根据记录的数据,推算出桩基的承载力。 7.2 动力触探试验 7.2.1 在每根桩的顶部安装冲击器和接收器。 7.2.2 施加冲击荷载,并记录桩身的反弹情况。 7.2.3 根据记录的数据,推算出桩基的承载力。 7.3 超声波检测 7.3.1 在每根桩的表面施加超声波,并记录超声波在桩身 内部的传播情况。

桩基工程桩检测方案

桩基工程桩检测方案 XX轨道交通XX线工程土建施工X合同段A站至B站 区间的工程桩检测方案由XX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编制。以下是对该方案的概述。 1.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XX轨道交通XX线的土建施工X合同段,包括 A站至B站区间。该区间的桩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因此桩 基的质量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述 该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多种土层和岩层,其中部分地层水位较高。因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1.3 检测依据 该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地基基础检测规范》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1.4 检测目的 该方案的检测目的是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1.5 检测内容 该方案的检测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身及桩端水平位移测试、桩身竖向应变测试等。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 2.1 基桩检测程序 该方案的基桩检测程序包括准备工作、试验前检查、试验过程、试验后处理等环节。 2.2 试验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施加静载荷,使桩身产生变形,从而评估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2.3 试验参数

该方案的试验参数包括试验荷载、试验载荷持续时间、试验次数等。 2.4 试验程序 该方案的试验程序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荷载施加、荷载卸载等步骤。 2.5 试桩要求 该方案的试桩要求包括桩的直径、长度、材质等参数,以及桩身表面的清洁和光滑度等要求。 2.6 数据处理 在进行基桩检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出有用的信息。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最后,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如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 2.7 仪器设备

桩基检测方案word版

桩基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高强砼(PHC)预应力管桩,设计桩径为Φ400×95㎜、Φ500×125㎜两种。总桩数约770根。Φ400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200KN,Φ500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为2200KN。 二、检测方法及其依据 桩基是工程结构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艺流程相互衔接紧密,施工时稍有不慎极易出现断桩等多种形态复杂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桩的承载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因此,对桩基质量的无损检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桩基的成桩质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桩基的承载能力;二是桩身的完整性。 1、桩基的承载能力检测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静载试验,另一个是高应变检测法(即大应变法)。静载试验具有直接、可靠等优点,但存在试验费用高、试验过程长等不足;高应变检测法是根据土动力学和波动理论来推断桩基的承载能力,它具有试验简单、快速、低费用等优点,但可靠性稍差。 2、桩身的完整性检测是通过现场动力试验来判断桩身质量,内部缺陷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内部缺陷有夹泥,断裂,缩颈,混凝土离析及桩顶混凝土密实性较差等。桩身的完整性检测主要采用低应变检测法(即小应变法),它具有速度快、设备轻便、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的应用。 3、结合本工程工期短,特别是基础工程的节点工期要求特别紧张的特点,本工程拟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及高应变检测法检测法进行桩基的检测。 三、低应变动力检测反射波法检测细则 (一)检测项目名称 桩基反射波法检测。 (二)适用范围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适用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本方法也可对桩长进行核对。 (三)检测依据 基桩反射法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简称《规范》)以及广东省标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规程》(DBJ15-27-2000)的有关试桩规定进行。 (四)抽样方案 1、抽样原则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2、抽样数量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一根; (2)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3)当符合抽样原则(1)~(4)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抽检数量。 (五)检测方法

桩基工程检测专项方案

桩基工程检测专项方案 一、背景介绍 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为确保桩基工程施 工质量和安全性,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监测工作。本专项方案旨在讨 论桩基工程的检测方法和监测措施,确保施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检测方法 1.试桩检测:试桩检测是桩基工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试 打桩、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等手段,评估桩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试桩 检测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试桩的布设、试验参数的确定和 试验结果的分析等。 2.桩身质检:桩身质检是对桩身材料质量进行测试的方法。检测桩身 的成分、强度和密度等指标,以确保桩身的质量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常 用的桩身质检方法包括取样测试、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等。 3.桩侧摩阻检测:桩侧摩阻是桩基工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评估 桩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桩侧摩阻检测方法包括静侧摩阻试验和动侧 摩阻试验等。通过检测桩侧摩阻的大小,可以判断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桩顶沉降观测:桩顶沉降观测是对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的方法。 通过安装沉降仪等设备,实时测量桩顶的沉降情况,评估桩的变形性能和 稳定性。桩顶沉降观测应该在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并记录观测数据,以 便后续评估和分析。 三、监测措施

1.制定监测计划:在桩基工程施工前,应该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明 确监测的内容、方法和时段等。监测计划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制定,确保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和检测方法,选择合适 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准确测量的能力,并具备数据记录 和传输的功能,以保证监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3.安装监测设备: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及时安装监测设备,并根据监 测计划进行监测。监测设备的设置位置和布设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 评估桩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数据处理和分析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结果,撰写详细的监测报告,并提供合理 的建议和措施。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以便后续工程的改进和管理。 四、安全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对参与桩基工程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工 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包括警示标识、防 护网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监测设备保养: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 工作和准确测量。

桩基检测技术方案

XX项目地基基础检测桩基检测技术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XX有限公司 二〇二三年三月十日

一、工程概况 XX项目。地处XX市XX县。桩基设计为丙级,桩基类型为混凝土钻孔 灌注桩,桩径300mm,强度等级C30,持力层为泥灰层。 二、检测目的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模拟基桩实际受力状态的试验方法,确定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依据,为地基基础分部的 验收提供验收依据。 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是模拟基桩实际受力状态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 水平极限承载力,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依据,为地基基础分部的验收提供 验收依据。 3、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试验是模拟基桩实际受力状态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依据,为地基基础分部的验收提供验收依据。 二、检测、分析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8;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本工程设计图纸、地质勘察资料及施工资料; (6)国家相关文件及工程技术资料。

三、检测方法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加卸载方式 1.加载方式: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检测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即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加载量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2.荷载分级:试验桩每级荷载加载为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荷载力的1/10。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每级荷载在其维持过程中应保持荷载恒定。 3.沉降量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 4.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分别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15、30min,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时,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得少于1h,且当本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速率收敛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检测过程 本试验采用压重平台反力法,拟采用千斤顶作为加载设备,用堆袋、土来提供反力,沉降观察通过安装在桩顶对角线两端的2-4支量程为50mm,精确度为0.01mm的百分表进行测量。试验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要求进行,按规范、规定进行读数。检测示意图如下: 配重由土提供

桩基检测方案

5地块项目 基桩试验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交通大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9年7月

5地块项目 基桩试验检测方案 5地块项目,采用机械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建筑场地地层从上而下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层,马兰黄土层,离石黄土层,砂岩层。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现将桩基试验方案分述如下: 一、试验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4、设计施工图等有关资料。 二、检测内容 1、静载荷试验 受委托方要求,对该工程基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静载试验前对该试验桩及锚桩进行低应变检测。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每单体结构为3根。选取桩平面位置见附图。所选试验桩参数如下: 静载试验桩参数

注意:附件中锚桩图1适用于1#、2#、4#、6#、7#、10#楼;锚桩图2适用于3#、5#楼。 2、低应变动力检测

受委托方要求,对5地块项目所有基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判定桩身完整性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数量为全检。 3、声波透射法检测 受委托方要求,对5地块项目基桩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判定桩身完整性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数量至少为桩基数量的10%。 三、试验方法及原理 1、基桩静载荷试验 本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荷载测量由维系在千斤顶上的油压表控制。沉降观测,由直径两个方向对称安装4块大量程百分表测读沉降,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为20cm。试桩与锚桩间距见下表,试验检测桩桩顶标高,与工程桩相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反力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试验加载,采用4台500t油压千斤顶工作,千斤顶合力中心与基桩中心重合,实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分级、测读沉降时间、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稳定标准、终止加荷条件等情况。 (1)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当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 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即可加下级荷载。

桩基检测方案大(全)

检测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桩基检测工程一标段检测范围含xxxxxxxxxxx。工程西起和谐大道,东xxxxxxxxxxx。下部桥梁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共509根,桩长范围46m-64m。桩基直径120cm、150cm、180cm分别有66根,299根,142根。道路软基处理部分采用钉型水泥搅拌桩,约71844根,桩长类型包括6m、8m、10m、12m。 二、检测范围及内容 本次检测范围包括xxxxxxxxxxxx相关质量检测相关质量检测。根据招标文件内容,对本次拟对桩基检测工程检测内容及数量见表1: 三、检测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4《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JGJ/T 403-2017 〔5《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测试技术规程》〔DB34/T648-2006 〔6以及国家、铁道部等其他相关标准、规范 四、工作计划、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简介 4.1 工作计划 根据招标文件内容,对本次拟对商合杭铁路XX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江北接线工程所涉桥梁钻孔灌注桩、道路搅拌桩一标段桩基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及内容如下: 1、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 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自平衡法; 3、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堆载法;

4、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钻芯法; 4.2 检测目的 〔1桥梁基桩桩身质量、匀质性和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检测,旨在确定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径、夹泥或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的程度及位置,评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桥梁基桩承载力检测,检测工程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基桩的质量进行评价。 〔3消除工程质量隐患,促进施工工艺的改进,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3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规程 ①、检测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②、检测依据及数量规定 本次试验依据中华人民XX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检测数量根据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 ③、检测仪器设备及现场准备 检测前由业主会同有关各方共同协商确定检测桩位并整理好受检桩的桩号、桩径、桩长〔检测面到桩底的长度、桩位图、地质勘察资料等相关资料。 检测使用的仪器为XX沿海生产的基桩动测仪,测试处理系统示意图见图1。 图1低应变测试过程示意图 ④、低应变法基本原理 一般工程桩的桩长远大于桩径,因此工程桩均可视为一维弹性杆。根据应力波理论,当桩头受一脉冲应力时<锤击>,会产生一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入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