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中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中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中位数

柯秀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7页“中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使初步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四处游玩吗?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该)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龄统计表

师:可是到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师: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师: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

师:位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2、瞧,8跟哪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年龄的一般水平。)

3、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师:知道了游客的年龄特点,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二(1)班第一小组8个同学口算成绩统计表

师:这次,我们二年级(1)班进行了一次口算比赛,这是第一小组的口算成绩。他们的平均分是84分。

圆圆是二(1)班第一小组的学生,她在这次口算中考了89分,圆圆知道了第二小组的平均分为84分,她可开心了。圆圆告诉妈妈:妈妈,我这次的口算成绩比小组的平均分多了5分,处于小组的“中上水平”,你应该奖励奖励我。圆圆应该奖励吗?小组讨论。(圆圆不该得到奖励,因为她是小组倒数第二名,这时平均分没办法反映小组大部分同学的成绩。)

师:圆圆是处于中上水平吗?你认为排在第几名才处于中上水平?从平均分84分可以知道圆圆排在第几名吗?那我们也就不知道圆圆是处于什么水平。

师:想想,中位数可以吗?中位数位于哪个位置?

师:那么,中位数是哪个?(生可能找95或94。)

师肯定:对了,刚刚中间的数只有一个,现在,为什么同学们找出了两个?

师:中间的数是有两个,可是中位数只有一个,你认为会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理解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中位数的求法。)(三)加强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师:刚才这两道题用平均数都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我们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

游客年龄统计表

二(1)班第一小组8个同学口算成绩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一道题有两个游客的年龄特别大,而第二道题有一个同学的成绩特别低。(学生能发现这两组数是按顺序排列的更好。)

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在出现极端数据(偏大,偏小)的时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况。

(四)辨析巩固

说说在下面这些情况中,表示这些数据的一般水平,该选择平均数还是中位数?

(1)捐款:80元,550元,600元,580元,610元。

平均数中位数

(2)工资:6000元,1200元,1100元,900元,1000元。

平均数中位数

(3)小东各单元的数学成绩:88,92,90,89,92,93,94。

平均数中位数

(四)学生探究打乱顺序时,该如何求中位数。

师:同学们对中位数的知识了解得都挺深的了,那么,你会求中位数吗?

1、某公司5个职员的工资

2、6个班级捐款情况

3、出示:光明小学五个同学的捐书情况

(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可能会脱口而出150。)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辩论一下。(引导学生理解:要求中位数,数据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

三、巩固练习

1、四年级(1)班进行跳绳测验,其中6名同学的1分钟跳绳成绩如下: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是(126 ),中位数是(142 )。

(2)你认为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小组同学跳绳的一般水平?

与平均数相比,你认为中位数有什么优点?(既简便又能说明情况。)

四、拓展提高

甲公司有职工23人,他们的工资情况如下:

你认为用什么数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管理就是效益。企业管理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的意义:

1,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

2,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

5,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

6,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教案中位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7页“中位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能力目标:使初步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四处游玩吗?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该)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龄统计表 师:可是到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师: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 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师: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 师:位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2.瞧,8跟哪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年龄的一般水平。) 3.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师:知道了游客的年龄特点,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二(1)班第一小组8个同学口算成绩统计表 师:这次,我们二年级(1)班进行了一次口算比赛,这是第一小组的口算成绩。他们的平均分是84分。 圆圆是二(1)班第一小组的学生,她在这次口算中考了89分,圆圆知道了第二小组的平均分为84分,她可开心了。圆圆告诉妈妈:妈妈,我这次的口算成绩比小组的平均分多了5分,处于小组的“中上水平”,你应该奖励奖励我。圆圆应该奖励吗?小组讨论。(圆圆不该得到奖励,因为她是小组倒数第二名,这时平均分没办法反映小组大部分同学的成绩。) 师:圆圆是处于中上水平吗?你认为排在第几名才处于中上水平?从平均分84分可以知道圆圆排在第几名吗?那我们也就不知道圆圆是处于什么水平。 师:想想,中位数可以吗?中位数位于哪个位置? 师:那么,中位数是哪个?(生可能找95或94。) 师肯定:对了,刚刚中间的数只有一个,现在,为什么同学们找出了两个? 师:中间的数是有两个,可是中位数只有一个,你认为会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理解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中位数的求法。) (三)加强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师:刚才这两道题用平均数都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我们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接着还是以这份工资表为主线,自然地引出众数。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疏理,总结,形成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整体认识。随后出现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练习。这组练习既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据,又是把问题引向深处,挖掘出问题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后又把所学回归生活,回到了对找工作中的平均数重新认识,突出了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同时举出了学生日常所熟悉的歌手大奖赛的打分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巧妙运用。从而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或邻居有没有找工作的经历,你知道他们在找工作时关注哪些?我的一位朋友李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广告,指名读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 本公司需招聘职员数名,男女不限,年龄18—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月工资2000

元,有意者请到兴盛公司三楼面试。武夷山兴盛有限公司2009年4月30日 1、请生读题。 2、说说从这则广告中你获得那些信息? 3、从平均工资引出公司月工资表兴盛公司职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经理副经理员工A 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 员工G 月工资4500 3500 1800 1700 1500 1350 1300 1250 1100 (1)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2)说说平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1、中位数。 (1)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中等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2)说说选这个数据的理由? (3)比较位置及排列顺序。(4)导出中位数的概念。 引导: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李明加入后,随后本公司又来了两位职员,据李明了解他们的月工资都是1300元。(师在列表中加入两个1300)这时工资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发现了什么?(工资是1300的人数最多) 师:我们把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次的数叫做“众数”。谁知道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375) 比较“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出现一组数据首先要看它有没按顺序排列,要是没有按顺序排列先要进行排序,再找出最中间的数。而众数则不管顺序的前后,只考虑出现多次。所以中位数只和位置、顺序有关,众数只和出现的次数有关和顺序没有关系。) 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中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东川区乌龙中学秦光普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李强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广告 本超市需招聘职员数名,平均月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XX公司 三楼面试。 XX超市 2014年6月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李强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3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XX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元)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小于等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10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1、你能将下面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吗? 3 1 7 4 6 生1:从小到大: 1 3 4 6 7 生2: 从大到小: 7 6 4 3 1 师:排列以后你能找出最中间那一个吗? 生:是4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4就是上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1、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1)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2)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师:要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你知道中间位置如何确定吗?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1、 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 第 个 2、 n 为偶数时 ,中间位置是 第 , 个 学生练习 : 下列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10 5 4 12 5 (2)8 1 4 8 11 6 2.众数定义: 一、你能在这组数据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吗? 65 58 78 95 78 74 78 95 二、众数 板书: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例题讲解: 21+n 12 +n 2n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2. 中位数与众数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教材分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四、教法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是继《平衡数》的后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详尽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衡水平可以有例外的量度,体会平衡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良素材。 2.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繁复杂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 平衡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b.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 结合详尽情境体会平衡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c.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一组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利用数据的代表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统计数据应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从而避免机械地、片面的解释。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a.区分平衡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b.能在详尽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评判。 四、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和8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

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概念,逐步完善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设计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题——理性概括,寻找差异——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上课,我先指导学生复习有关平衡数的知识,为引入主题做好准备。 板书平衡数公式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有人也说是数字时代,因为人们经常要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严重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我们一起来看下列一组例题:[课件显示]问题1:数据误导: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到78分。 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 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小明计算出全班的平衡分为77分,所以小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的说法合理吗?从而探索出小明的答案为不合理。 师:是的,看来一组数据中的极端数据不可小视。 问题2:师:类似的受平衡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 阿冲在某公司的一次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衡工资为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多种角度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合的统计量分析刻画一组数据;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求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含义及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对数据做出合理评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1、回顾平均数的含义。 展示姚明的一张照片。一美国女孩是姚明的球迷,看了姚明的比赛后感叹道:噢,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接着引导孩子们就美国女孩的话,发表看法。生:这只能说姚明是打篮球中最高的,不能那样说 生:姚明是很高,但是姚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师:哦,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数据来代表所有人中国人的身高,也就是说姚明身高不具有我们中国人身高的代表性。那究竟哪个数才能代表中国人的身高呢?生:平均数。中国人身高的平均数。 师:是的,平均数能比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作用很大。 师:这个平均数应该怎样求?你会求吗?试试看。出两道求平均数的题让学生做做。 2、感受认知冲突。 创设情景:再过十几年,大家都要大学毕业了,会面临找工作,那你们找工作时最关心什么呢? 全班齐答:工资。 我们班xx同学也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对这样两个招聘信息产生了兴趣,出示两个公司的招聘广告:苹果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粽子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 师:xx同学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帮他作出一个选择,如果仅从工资方面考虑,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生:当然是去苹果电脑公司,因为苹果电脑公司的工资高。这个孩子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大多数孩子都认可去苹果电脑公司。 师:噢,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一致。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只看平均数还不行,(接下来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学习的直觉,也不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四、课堂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55 57 61 62 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五、例习题分析: 1、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求中位数与众数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位数》教学设计

信息窗2——青春期女生体重年增长情况 ——中位数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中位数、平均数各自的特点。 3、体验中位数在数据描述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在家利用微课自学。 活动一:情境导入,提出质疑 师: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同学的身体发育提前了,较早的进入了青春期,身高和体重也随之突然增长。像吴昊和潘宇明。这些都成为了同学们和家长时下关心的话题。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自主交流。 师:女生一般在10~12岁进入青春期。下面是丽丽作的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学生阅读信息。(指明读) 丽丽对处于青春期的11名女生体重的年增长情况作了调查,数据如下:(单位:千克) 12 10.5 3.5 4.5 5.5 4 4.5 9 4 3.5 5 师:你认为青春期女生体重的年增长情况怎样呢?(课件)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生:有的同学体重增加很快,有的增加很慢。 师:怎样才能知道青春期女生体重年增长的具体情况呢?

师:用平均数来描述是怎样的?(课件) 生:求出的平均数是6。 生:但是大多数同学的体重年增长的千克数都比6小。只有3位比6大,而且大很多,影响了平均数的代表性。 生:用平均数来描述不合适。(课件) 师:用众数呢?(课件) 生:有3个众数,分别是3.5, 4, 4.5, 生:众数不只一个,出现的次数也不多,没有很强的代表性。(课件) 师小结:用平均数和众数都不能很好的反映出这组数据的体重年增长情况。 活动二:自主学习,构建新知 师:是不是可以用另一种统计量来反映呢? 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量来描述这组同学体重的年增长情况,这就是“中位数”。(板书课题)猜猜看,什么是中位数? 师:(课件)自学提示: 1、你认为什么是中位数? 2、怎样找中位数? 3、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中位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更合适呢? 师:下面请结合自学提示,自学课本100和101页。 开始自学,汇报交流。 生:我们可以先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一排,然后找出正中间的数。 生:正中间的一个数是4.5,那么4.5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对,这就是有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板书) 师:你认为在这里中位数反映了什么? 生:4.5千克反映了这组同学的身高增长的中等水平(一般水平)情况 师:中位数在这里更好的反映了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猜,老师已经教了多少年书了?(生答)是啊,老师已经教了十几年了,教过的学生也不知有多少个了。老师最早教过的一个学生李明,今年大学毕业了,前几天我得知他去了大连市人才招聘会,发现有两家公司很适合自己,只是工资有点差别。大屏幕出示: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乙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

他该选择去哪家公司呢?你说他会怎样选择? 情况一:学生选甲公司。 引导: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选择工作可是件大事,还是考虑周全些!让我们再来看看两个公司具体的工资表。 情况二:学生选乙公司。 师表扬学生观察仔细,考虑周全。追问:为什么不选择甲公司?学生回答。 小结: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然而计算平均数需要用到每个数据,由于经理的工资偏高,甲公司的平均工资也就偏高,大家看只有员工经理1人工资高于平均数,其余的人都低于平均数。看来平均数2200不能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二、新授 (一)探究中位数。 1、认识中位数。 课件出示甲公司工资表,问:哪个数能够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说明选哪个数。 师:我们应该选择中间的数1500来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这组数据中间的数1 500有一个名字,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还有补充吗?如果没有补充就加以引导:将经理和员工D的工资换下位置。 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中位数是6400吗?中间的数不就是中位数吗? 引导:必须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从小到大可以吗? 板书: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它表示什么。 请学生解释中位数1500实际意义:代表的是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2、探究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师课件出示乙公司工资表,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学生思考、汇报。

中位数教学设计

6.1.2中位数 1.理解中位数的概念,了解用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优点与不足;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重点、难点) 一、自主学习:(通过教材p142-143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把一组数据()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数,那么位于()的数据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数,那么位于中间的()个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优点:中位数把一组数据分成()数目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或()中位数,而另一部分()或()中位数,因此,中位数常用来描述()。 3:缺点:中位数没有利用数据组中()的信息有时它可能不是()。 二、动脑筋: 张某经营一家餐馆,下面是该餐馆所有工作人员2010年10月份的工资:张某: 15 000元;会计: 1 800元;厨师甲:2 500元 厨师乙:2 000元;杂工甲:1 000元;杂工乙:1 000元 服务员甲:1 500元;服务员乙:1 200元;服务员丙:1 000元 利用加权平均数他求得这个公司每个人的平均年薪为6万元,据此他估计到这个公司去工作能得到平均年薪为6万元的报酬,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绝大多数的员工的年薪没有6万元,显然李明的想法不对.那么用什么样的数据才能反映公司多数员工的年薪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位数 【类型一】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某校七年级一班在一次体育课上六位同学托排球的个数分别为37,25,30,35, 28,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25 B.28 C.29 D.32.5 解析:把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25,25,28,30,35,37,共有6个数,最中间的两个数分别是28和30,它们的平均数为(28+30)÷2=29,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9.故选C. 方法总结:求中位数时,把数据由小到大排列(或由大到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中位数教学设计(正式_

《认识中位数》教学预案 宁远县实验小学宋盛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概念课的教学,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合理地设置空白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深化理解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新的收获。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知道用它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数学建模能力较弱,还不能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中位数”的教学是统计与可能性部分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之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此部分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为下一学段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3、体会中位数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4、感受统计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四(1)班举行一分钟的踢毽子选拔赛。比较两组同学成绩的高低,你觉得统计时可以用什么数作标准? 出示甲乙两组学生的名单。

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算姚明和老师的平均身高。 师:同学们认识姚明吗?他有多高? 生:2.28米。 师:噢,原来姚明是我国最高的运动员。那你们看看毛老师又有多高?你们算算我两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所有数据的和÷个数 (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小时候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多做贡献,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小范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 因超市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员工,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于2011年12月31日到我处面试。 兴旺超市人事处 2011年12月1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小范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5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五上《中位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 2.水平目标:能够使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升学生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与水平,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水平,以及与人合作的水平与意识。 3.思想教育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点,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4.经验目标:在已有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水准统计量知识的基础上,对比理解中位数并了解中位数的优点。 教学重点:中位数的意义以及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位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中位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特点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出问题。 1.情景创设: 师: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老师今天也带来了相关平均数的一组数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哪个班参赛选手的总体成绩好呢? 出示: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数学比赛学生成绩统计表 生:从表中提供的平均数能够看出:一班学生平均分高于二班,所以一班学生总体水平高于二班。(回答准确) 师:如果96分及96以上学生获奖,你判断一下,哪个班的获奖人数多一些吗? 生:从平均数能够推断:一班同学获奖人数可能要多一些。 师:同意这种观点的同学举手。(几乎没有同学有异议) [设计意图: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2. 出示完整统计表: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数学比赛学生成绩统计表

八年级数学下册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1.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重 点) 2.会在实际问题中求中位数和众数, 并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难点) 一、情境导入 运动会男子50m步枪三姿射击决 赛.甲、乙两位运动员10次射击的成绩如 下表(单位:环): 第1 次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第 7 次 第 8 次 第 9 次 第 1 次 甲9. 4 1 0. 4 9. 3 1 0. 4 9. 5 1 0. 1 9. 9 9. 4 1 乙9. 4 1 0. 1 1 0. 4 8. 4 8. 7 9. 9 9. 9 8. 8 7. 8 1 0. 1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第9次射击 后,甲以5环的优势遥遥领先于乙.但由于第10次射击,意外地未能击中靶子,最终乙以总分第一获得该项目的第一名. 你认为用10次射击的平均数来表示甲射击成绩的实际水平合适吗?如果你认为不合适.那么应该怎样评价甲射击的实际水平? 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除了用平均数反映以外,还可以用中位数、众数来反映.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位数 【类型一】直接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7,27,26,28,28,2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8B.27C.26 D.25 解析:首先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5、26、27、27、28、28、28,则中位数是27.故选B. 方法总结: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类型二】根据统计表求中位数 某班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统计了10名同学在一周内的读书时间,他们一周内的读书时间累计如下表,则这10名同学一周内累计的读书时间的中位数是() 一周内累计的读书时间 (小时) 581014 人数(个)143 2 A.8B.7C.9D.10 解析:∵共有10名同学,∴第5名和第6名同学的读书时间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则中位数为 8+10 2=9.故选C. 方法总结: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类型三】在两种不同的统计图中求中位数 某单位若干名职工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将成绩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这些职工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20.1.2 中位数和众数(1) 教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最好,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最大,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中位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 柯秀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7页“中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使初步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四处游玩吗?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该)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龄统计表 师:可是到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师: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师: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 师:位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2、瞧,8跟哪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年龄的一般水平。) 3、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师:知道了游客的年龄特点,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二(1)班第一小组8个同学口算成绩统计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五上《 中位数》

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7页“中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使初步学生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中位数的特点及使用范围,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四处游玩吗?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该)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 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游客年龄统计表

师:可是到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师: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 1、师: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 师:位于最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2、瞧,8跟哪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年龄的一般水平。) 3、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 (二)、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师:知道了游客的年龄特点,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二(1)班第一小组8个同学口算成绩统计表

《中位数》教案

《中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生活问题,积累数学应用、创新意识;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中培养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2.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中位数的学习中,渗透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以及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三角板,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爸爸打算找一份工作,看到两则招聘信息:甲公司工作人员9人,人均月工资1300

元,欲招一名普通员工。乙公司工作人员9人,人均月工资1550元,欲招一名普通员工。师:你帮他做个选择,仅从工资考虑,他该去哪个公司?请说明理由。 师:我们先看看两个公司的工资表再做选择吧。 甲公司工作人员工资表月工资:元 乙公司工作人员工资表月工资:元 看了两个公司的工资表你有什么建议?说明理由。 乙公司工作人员的人均工资为什么不能代表所有人员的工资总体水平呢? 偏大数会把平均数提高了,因此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偏小数的时候,平均数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那该选择哪个数呢? 二、新课学习 1、寻求新概念 师:什么数合适呢?(独立思考,再小组商量,汇报认可的答案和理由。) 2、揭示概念 师;大家分析得不错,除了平均数,数学上还有一个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叫中位数,谁能说说什么叫中位数? 3、体会求法 师:甲乙公司的中位数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找的? 师:小明的爸爸也进入了甲公司,工资1400元,中位数是多少呢?怎么找? 当一组数据为单数个,中间的那个数是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为双数个,中间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平均数中位数 甲公司1300 1300 乙公司 1550 1100 甲后1310 1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