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斗机大全

中国战斗机大全
中国战斗机大全

F-5(歼5)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 3.85米

前主轮距 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 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F-6(歼6)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机长(带空速管)14.64米

(不带空速管)12.54米

机高 3.89米

机翼面积25.0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55°

机翼相对厚度(顺气流平均值)8.24%

主轮距 4.16米

前主轮距 4.40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无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18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13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续航时间(不带副油箱)1小时43分

(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515米

着陆滑跑距离(用伞)610米

(不用伞)890米

F-7(歼7)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7.15米

机长(不计空速管)13.95米

机高 4.10米

机翼面积23.0米2

机翼后掠角(前缘)57°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548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208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05

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97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215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18700米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480公里

(带副油箱)1530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800~1000米

F-8(歼8)

沈阳飞机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34米

机长21.52米

机高 5.41米

机翼面积42.19米2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在平飞速度(高空)M2.2

实用升限20500米

F-8II(歼8II)

沈阳飞机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型尺寸

机长21.59米

翼展9.344米

机高 5.41米

机翼面积42.2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9820千克

正常起飞总重14300千克。

FBC-1“飞豹”(Flying Leopard)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机长22.325m

机高 6.575m

翼展12.705m

重量及载荷

最大外挂重量6500kg

最大起飞重量28475kg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M1.7

实用升限15200m

转场航程3650kg

IDF

中国台湾航空工业发展中心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机长

不含空速管13.26m

含空速管14.21m 机高 4.65m

翼展

不含翼尖导弹8.53m

含翼尖导弹9.46m 展弦比 3.0

前缘后掠角30°

机翼面积24.26m2主轮距>2.03m 前后轮距>5.33m

重量及载荷

作战空重6486kg 最大外挂重量4000kg 机内燃油2109kg 最大起飞重量12247kg 正常起飞重量9525kg 最大翼载荷504.9kg/m2最大功率载荷146kg/kN 性能数据

限制M数 1.8

巡航速度(高度9140m)M0.8

海平面爬升率254m/s 实用升限16460m 起飞滑跑距离360m

限制过载

基本设计重量+9/-3g

最大设计重量+6.5g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

XM解密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史 近日,由于局势紧,中国军机一直在南海和东海带弹巡航,进行战略值班。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悠久,过程坎坎坷坷,从一无所有到如今领先世界的歼20和歼31,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非常扬眉吐气的。今天小编就要扒一扒历史,透过xmind 思维导图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国产战斗机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并驾驶飞机的是如,1909年在旧金山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飞向。北洋时期,各军阀就装备了飞机,引进欧洲的双翼飞机,当时还算非常先进的。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也发展了自己的飞机,大量的美制飞机、制飞机、还有欧洲的飞机,抗战时期,这些飞机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武器。而反观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缴获了少量的国民党的飞机,并参加了国成立典礼,是中国人民空军的基础。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国贷款向联购买了米格15战斗机,来迎战美军。

中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歼5飞机,是通过仿制联米格15而来,不过只生产短短几年就停产了,转而生产更先进的歼6。歼6是仿制米格17而来,生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参加过实战,击落多架国民党飞机,一共生产了5000多架,并出口很多个国家,后续衍生型号还能发射导弹。中国生产的歼7飞机也同样大获成功,虽然仿制米格17,但是战斗力却超越了米格21,在中关系处于冰河时期取得图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经历了实战考验。 歼8战斗机被称为“空中美男子”,期初是通过加长加大米格21而来,并且生产出的第一架看上去就是一架放大版的米格21。后来觉得落后,将进气道改为两侧,几首修长,大概就是今天这个模样了。到2011年,除异大量老旧型号的歼8,但是仍有近300架在服役。其实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虽然外国有同类产品,但是我国经历封锁,完全达不到技术,像歼9歼12等都最终纷纷下马。

中国大飞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大飞机之我见 姓名:黄文宣 学号:5104139027 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目录: 第一章大飞机(军机、民机)的基本概念 (3) 1.1大飞机的基本概念 (3) 1.2军机的基本概念: (4) 1.3民机的基本概念: (6) 第二章中国研制大飞机必要性 (9) 2.1中国研制大飞机七项重要意义: (9) 2.2国情需要: (10) 2.3产业集群效应: (11) 2.4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第三章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飞机 (12) 3.1市场分析 (12) 3.2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实力分析 (13) 第四章军机、民机研制流程 (14) 4.1军机研制流程: (14) 4.2民机研制流程 (16)

第五章大飞机涉及的关键技术 (17) 5.1关键技术之发动机: (17) 5.2关键技术之材料: (18) 5.3关键技术之机电设备: (19) 第六章中国研制大飞机的可行性 (19) 6.1回顾历史: (19) 6.2人才储备: (20) 6.3资金保证: (20) 6.4政府支持: (21) 第一章大飞机(军机、民机)的基本概念 1.1大飞机的基本概念: 所谓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

里的军用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其实,大飞机并非是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域上,人们对大飞机的衡量标准也不同。习惯上,我国把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客机,而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这主要由各国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的。 其特点是客舱大、寿命长、自重轻、成本低。据介绍,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三个重大专项之一的“大飞机”专项, 是去年初与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项目一起启动的, 之所以称为“大飞机” ,而不是“干线飞机” , 是因为它还包括军用和民用的大型运输机。 1.2军机的基本概念: 1.2.1 概念: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的总称。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主要包括: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反潜巡逻机、武装直升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炮兵侦察校射飞机、水上飞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教练机等。飞机大量用于作战,使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空间,对战略战术和军队组成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1.2.2我国各主力军机:歼-10是我国第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于05年正式装备部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建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学号:021210229 姓名:梁欢欢

回顾中国航空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不少叹息,又不禁赞叹,真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一曲跌宕起伏的歌谣。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清政府仍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这直接导致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改革是翻天覆地的。工业与科技的落后,文化教育的愚昧无知注定先进的航空技术无法在旧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虽然有一些努力,但是毕竟是改变不了这种现状。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在旧中国,没有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很快,便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两国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诞生了。我们学校南航,还有北航等一批航空院校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成立的。 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等一系列的研究所和工厂,并且生产出了飞机。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飞机,并摸索走自行设计之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自身工业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航空技术的复杂性,我国在航空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正当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研制新的高性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刚刚走上自力更生道路的中国航空工业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文革中各种新型号的飞机长期延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时间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恢复了正常的研制生产秩序,中国的航空工业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航空教育濒临解体的地步,人才培养中断,造成航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中,我们的航空事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干扰中继续发展,1965年,我国自行设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不死的老兵”歼-6

中国十大经典机型:“不死的老兵”歼-6 作为我国空军曾经的绝对主力,歼6战斗机服役了近50年 歼6歼击机是我国为适应当时的防空作战形势而研制的超声速喷气式歼击机,从1964年6月首批试制,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5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歼6歼击机都是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歼击机,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20世纪50至60年代,为打击窜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美蒋侦察机,部队急需装备高空性能好、机动性强、火力更猛的歼击机。1957年10月,沈飞根据苏联出售给我国的米格-19Л飞机的制造技术,开始试制我国第一种超声速喷气式歼击机,代号“东风103”(后命名为歼6甲)。1958年,空军需要大量装备米格-19C这类的昼间歼击机,一机部决定在“东风103”基础上改进设计新的昼间歼击机。 1958年12月,沈飞开始代号“东风102”的该型歼击机的设计工作,1959年2月投入试制,同年9月30日首飞成功,到12月16日完成全部试飞项目。由于受到当时高指标、浮夸风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工厂的生产、管理发生混乱,使得制造出来的大批飞机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1960年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决定“东风102”停产整顿。 1961年1月27日,国防工委正式决定仿制生产米格-19C歼击机,并命名为歼6飞机。为确保产品质量,工厂重新复制米格-19C的全套图纸与资料,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与规章制度。在试制过程中,沈飞狠抓了标准样件对合关、技术关键与技术协调关、静力试验关及试飞关等关键环节,为歼6飞机的试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1963年9月23日歼6首飞成功,到12月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表明飞机技战术性能达到要求水平,歼6飞机的优质过关任务胜利完成。

战斗机型号介绍

战斗机是一个国家手中的利剑,中国战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辛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让我们为自己国家拥有的利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吧~~!!!!!为国家的强盛鼓掌欢呼吧~~~!!! 歼-5战机中国最早的“青铜剑” 歼-6战机

歼-7战机 歼-7的原型米格-21在前苏联空军装备体系中属于前线战斗机,主要执行争夺战区制空权和拦截敌方战术攻击机的任务,在技术上属于第一代两倍音速的战斗机。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歼-7型战斗机的生产技术后,国内基础薄弱的航空工业用了接近20年的时间才使歼-7型战斗机真正达到实用化。在此期间,米格-19的仿制型歼-6型战斗机一直是中国海军和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要装备。 中国空军所装备的先进战斗机数量一直很少。面对国外普遍装备米格-23、米格-29和F-15、F-16这些现代化的先进战斗机,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歼-5和歼-6为主要装备的中国空军在装备技术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国内装备的歼-6型战斗机面对国外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时基本上没有实际战斗力,仅仅等于简单的数量符号。中国海、空军在迫切的装备需求的影响下,一方面加快装备歼-8和发展新型第三代战斗机的速度,一方面从俄罗斯大批量引进苏-27SK重型战斗机

歼-8战机

歼-10战机中国自己打造的“黄金剑” 被西方称为“中国空军最富神秘色彩”的歼-10战斗机正式解密,成为2006年年末世界军事界的一大话题。 歼-10自研制起就雄心勃勃,也因此备受关注——比如,它一开始就锁定当时最盛行的“鸭式”气动布局。作为国产第三代战斗机,它的任务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代初,航空工业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 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以米格-29、苏-27为主要作战目标,预研能够满足2000年前后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中国一航直属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许德介绍,1982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听了邹家华(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汇报后,提出要搞一个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投资5个亿。在歼-10的设计中,中国首次采用现代飞机设计理念,把人和系统放到一起进行研究,以达到人机一体。歼-10A战斗机在机动性方面优于F-16A/B主要体现在以下若干领域。首先发动机推力不同。装备台湾空军的F16A/B战斗机使用F100-PW-220或者F110-GE-100发动机,最大后燃加力推力为10886公斤级别,更大推力的AL31FN发动机产生12500公斤的加力推力,这样装备AL31FN发动机的歼-10A已经接近F16C/D Block 50/52战斗机的动力标准。假设歼-10A战斗机的正常起飞重量是10-11吨,那么配备AL31FN发动机的歼-10A战斗机的推重比将会达到1. 14,F-16A/B在无外挂情况下的推重比率可能只有1或者1.1。此外,由于歼-10A战斗机采用比F-16A/B更大面积的主翼和两个全动式前翼,歼-10A战斗机在作低空大仰角飞行时候可以获得比F-16A/B战斗机更大的升力系数,低速性能会好过F-16。

中国近30年来战斗机失事记录

中国近30年来战斗机失事记录 1980年03月29日,某部一架歼6飞机着陆失败,撞山,飞行员牺牲。 1984年09月16日,某部一架歼六飞机因驾驶失误,坠毁,飞行员牺牲。 1987年07月21日,某部一架歼6双发停车,坠毁,飞行员牺牲。 1988年07月22日,某部一架歼六飞机坠毁,飞行员牺牲。 1992年04月23日,某部一架歼6飞机因驾驶失误,坠毁,飞行员跳伞成功。 1994年06月10日,某部一架轰5飞机,因罗盘故障,迷航,燃油耗尽后,迫降失败,飞行员牺牲。 1994年06月24日,某部歼教6双机编队,进入雷雨区,被迫着陆失败,造成一等事故一起,二等一起。 1996年04月日,某部一架苏27SK在湖北宜昌基地降落时,暴冲撞毁。 1996年06月11日,某部一架歼6进入螺旋,坠地,飞行员牺牲。 1996年10月13日,某部一架歼6双发都发生喘振,坠毁,飞行员不详。 1996年11月27日,某部两架苏27UBK双座型飞机在四川上空密集编队飞行时,因长机熄火导致追撞; 1996年11月日,海南陵水机场海航某部坠毁歼8B两架(编号81295、81186),飞行员王方、李明牺牲。 1997年01月日,空2师桂林管区坠毁歼7一架,情况及编号不明。 1997年05月日,遂溪空军基地因新飞行员不习惯夜间训练,导致一架苏27SMK撞山坠毁,飞行员林智牺牲。 1997年07月14日,某部两架歼7飞机,超气象着陆失败,坠毁,两名飞行员牺牲。 1997年08月日,重庆空33师一架歼8B和一架运6在降落时相撞,当时运6装有20枚航空炸弹,机上4人全部牺牲,歼8B飞行员跳伞成功。 1997年08月23日,歼教7夜航训练,起飞时撞鸟,飞行员跳伞成功。 1997年10月10日,歼教6撞高压线,两名飞行员牺牲,一等事故。 1997年11月06日,某部一架苏27SK发动机熄火坠毁。 1997年11月12日,遂溪基地两架苏27SK战机一起飞就擦撞坠毁。 1998年02月17日,某训练基地一架歼教6起飞离地后发动机起火坠毁,两名飞行员牺牲。 1998年02月27日,某地一架直11进行低空试飞时,因驾驶失误,造成接地,飞机翻毁,飞行员无损伤。 1998年04月27日,浙江衢州机场空29师歼7D夜航训练,两机相撞坠毁,长机(25106)飞行员跳伞成功,僚机(25007)飞行员牺牲。 1998年05月日,安徽芜湖空军基地一架苏27SK(编号13),因检查疏忽和飞行员的不规则动作,导致飞机在空中解体,飞行员陈礼明牺牲。 1998年07月21日,某部一架歼6起飞时,因发动机故障坠毁,飞行员牺牲。 1998年08月25日,某部一架歼教6地面试车时,发动机起火烧毁飞机。 1998年09月15日,天津杨村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歼7EB(10号机)作低空斤斗训练科目时失速坠毁,飞行员杨胜利跳伞失败牺牲。 1998年10月日,某部一架歼7L教练机大速度撞山,飞行员牺牲。 1998年10月22日,某部一架歼教7在进行起降训练时,左起落架无法放下,飞行员跳伞成功。 1998年11月18日,歼7发动机压气机四级盘轮缘破裂,飞机摔毁,飞行员跳伞成功。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着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着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着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第三飞机制造厂。

盘点:那些年被中国击落过的美军九大战机

盘点:那些年被中国击落过的美军九大战机 C-47型间谍机: 1952年11月29日,新中国刚过完3岁生日。唐奈与费克图等四人乘坐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架没有任何标志的C-47型间谍机飞往中国吉林,其任务是用空取器接回一名此前被空投到该处的特务,以便了解当地情况,进而继续对中国空投大批特务。在当天的分工中,唐奈负责操纵杆子,费克图则充当“绞盘手”。就在他们所乘坐的间谍机在事先约定的空中盘旋时,被提前埋伏的人民解放军击落并爆炸,两名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唐、费二人在跳伞后被活捉。 P4M-1Q电子侦察机: 1956年,中国自苏联购得高性能雷达和萨姆-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之后,美国高空侦察机也告别了在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的时代。1956年8月23日,中国空军曾在舟山地区上空击落美军P4M-1Q式电子侦察机一架。稍后,外交部以此于9月2日向美国提出抗议,可知击落属实。

“火蜂”无人侦察机: 1964年11月15日11时53分,美“火蜂”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入侵中国海南岛领空,空军第1师中队长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飞机截击。12时20分,徐开通发现目标,立即爬高追随至其机尾后,从距离400米一直打到140米,攻击3次,首次使空中“黑小姐”陨灭他乡。 A-6攻击机: 1967年8月21日,13时10分,2架美海军A-6A型攻击机,从友谊关以东的隘店附近侵入广西东兴地区上空。美机刚入境,预先起飞警戒的空军第18师第52大队4架歼-6型飞机在师指挥所引导下,立即迎击。中队长韩瑞阶、副中队长陈丰霞先后击落美机各1架。美军飞行员3名毙命,1名被俘。此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山区上空进行,空战从高度5000米打到800米,4架飞机在1分30秒内8次进入攻击,5次开炮,将2架美机击落;美军飞行员被击毙。 F-104C型战斗机: 1965年9月20日,战斗警报拉响,由美国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驾驶一架时速2400公里、机上除机关炮外,还可携带2~4枚“响尾蛇”导弹的F-104C 型战斗机入侵海南岛西岸上空。该机是世界首种超音速的战斗机,该机使用“擦边战术”呈S航线飞行,时而侵入中国空域,时而脱离,不断进行挑衅。海航4师10团二大队长高翔、副大队长黄凤生迅速驾驶歼-6起飞截击。

丁一——中国歼十战机与美F—16战机性能比较

学号: 密级:公开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课程论文 中国歼十战机与美F—16战机性能比较 作者姓名:丁一 指导教师姓名:赵元元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 学科专业:电子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 2日 论文答辩日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年5月

摘要 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第三代战斗机。该机突破了以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实现中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与美F—16战机相比,歼十战机的性能较优越,主要体现在气动布局、飞行控制系统以及超音速性能等方面。

中国歼十战机与美F—16战机性能比较 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第三代战斗机。作为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该机突破了以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实现中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 歼十研制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带有当时的痕迹,冷战期间,我国空中防御最大的威胁是超音速轰炸机,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超音速轰炸机如图-26逆火拥有较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且凭借其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在夜晚及恶劣气气候条件下在低空以复杂地形为掩护,进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公里纵深后用空地武器攻击我方重要目标,考虑到空地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可能少数轰炸机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防御此类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其边境或者我方近纵深地区就将其拦截,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空军歼击机应该具备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能够快速飞,迅速抵达战区拦截目标。上世纪初80年代初我国研制了歼-8B型歼击机,该机主要用来拦截低空高速入侵目标,其最大时速可达M2,在我国首次配备了采用数据链的半自动化截击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该机截击高速入侵目标的能力。 歼10战斗机的排名及国产化率评估,5星为满分:

中国战斗机大全

F-5(歼5)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 3.85米 前主轮距 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 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F-6(歼6)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04米 机长(带空速管)14.64米 (不带空速管)12.54米 机高 3.89米 机翼面积25.0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55° 机翼相对厚度(顺气流平均值)8.24% 主轮距 4.16米 前主轮距 4.40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882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无外挂)740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1800千克 正常载重195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M1.36 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7500~17900米 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13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续航时间(不带副油箱)1小时43分 (带副油箱)2小时38分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515米 着陆滑跑距离(用伞)610米 (不用伞)890米 F-7(歼7)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CAE家族图谱

1.为了满足宇航工业对结构分析的迫切需求,NASA于1966年提出了发展世界 上第一套泛用型的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NASA STRuctural ANalysis Program)的计划,MSC.Software则参与了整个Nastran程序的开发过程。2.1969年NASA推出了其第一个NASTRAN版本,称为COSMIC Nastran。之 后MSC继续的改良Nastran程序并在1971年推出MSC.Nastran。 3.1972年,UAI公司发布基于COSMIC NASTRAN的UAI Nastran软件。 4.1985年,CSAR公司发布了基于COSMIC NASTRAN的CSAR Nastran软件。 5.1999年,MSC收购了UAI和CSAR,成为市场上惟一一家提供Nastran商业 代码的供应商。而在此后的几年,独自享有源代码的MSC Nastran软件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其功能和服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引发大量客户的抱怨,为此NASA则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了申诉。 6.美国FTC判“MSC Nastran垄断”,MSC Nastran源代码须公开,而这一决定 也引来了UGS公司加入到Nastran的市场中来。而后,UGS根据MSC所提供的源代码、测试案例、开发工具和其他技术资源开发出了NX Nastran。至此,源于NASA的Nastran一分为二,齐头并进,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与服务。 7.1967年在NASA的支持下SDRC公司成立,并于1968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 个动力学测试及模态分析软件包,1971年推出商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tab(后并入I-DEAS软件中,这也就是为什么I-DEAS作为一款设计软件其有限元分析还如此强大的原因)。 8.2001年SDRC公司被EDS所收购,并将其与UGS合并重组。 9.SDRC的有限元分析程序演变成了NX中的I-deas NX Simulation,与NX Nastran一起成为了NX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仿真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009年,西门子35亿美元收购UGS公司。 11.70年代初当时任教于Brown大学的Pedro Marcal创建了MARC公司,并推 出了第一个商业非线性有限元程序MARC。虽然在MARC在1999年被MSC 公司收购,但其对有限元软件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12.David Hibbitt是Pedro Marcal在Brown的博士生,David Hibbitt与Pedro Marcal 合作到1972年,随后Hibbitt与Bengt Karlsson和Paul Sorenson于1978年共同建立HKS公司,推出了Abaqus软件,使ABAQUS商业软件进入市场。 因为该程序是能够引导研究人员增加用户单元和材料模型的早期有限元程序之一,所以它对软件行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 13.2005年,ABAQUS被达索公司收购。 14.1997年,SolidWorks被达索公司收购。

中国的空防发展史

中国空军发展史 “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在国际上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战机已得到一致的公认。歼10战斗机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空对地攻击能力。歼10拥有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7年2月,歼10战斗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百度百科 一、建国之初的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空军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当时的中国,国民经济、军事各方面百废待兴,其落后程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当时的空军、海军,装备、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十分贫瘠,想要发展,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建国后,苏联向我国提供了一批飞机包括La-9 、La-11 战斗机,Tu-2轰炸机等作战飞机,这些飞机在保卫重要城市、战略设施,消灭国民党残余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有的还参加了抗美援朝。1950 年 5 月19 日,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支正式部队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初期的飞机除了苏联“老大哥”给我国提供的这些飞机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民党飞行员弃暗投明,驾机起义。这些由起义飞机组成的部队担负起了保卫首都的任务,直到1949 年

10 月1 日,这支部队的17 架各型飞机组成6 个分队,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就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的时候,所有作战飞机都是带弹飞行,时刻准备拦截来犯敌机。 下面是部分起义飞机的型号和参考图片: 立川99高级教练机 P-51K“野马”战斗机 二、咱自己的飞机! 1、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

[资料]苏-27家族全系列(图文)

[资料]苏-27家族全系列(图文) 图文)苏-27家族编年史(苏联部分1970-1991)◎研发背景苏-27(Su-27/Cy-27)是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SukhoiDesign Bureau)于六十年代末设计的一种前线歼击机(Front-lineFighter,亦称其为拦截歼击机即InterceptorFighter),北约代号“侧卫”(Flanker)。当时,美国受前苏联全天候改进型米格-21D、米格-25原型机和米格-23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从1965年开始相继提出了F-15“鹰”(YF-15Eagle)重型战斗机计划和F-16“战隼”(YF-16FightingFalcon)轻型战斗机计划作为美国空军未来的新主力战斗机,并形成“高低搭配”的概念。而与YF-16竞争轻型战斗机计划失败而落选的YF-17则被美国海军看中成为其 主力舰载机F/A-18“大黄蜂”(Hornet)。苏联人当然不甘落后,作为回应,前苏联于19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PFI(PerspektywnyiFrontowoyIstryebytyel/Persp ectiveFrontlineFighter)未来前线战斗机招标,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所

以这个计划也简称为“反F-15”(Anti-F-15)。作者: wrhchwkx 发布日期: 2005-9-17 图001苏霍伊设计局创始人帕维尔.奥.苏霍伊 图002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参与竞争的雅克-45(Yak-45)、米高扬设计局(Mikoyan)的米格-29(MiG-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T-10(苏-27的原型机,为苏霍伊设计局内部编号,T即Triangular代表三角翼布局,10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十种三角翼飞机)。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后,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以对抗F-16、发展重型的苏-27以对抗F-15。而落选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则只能抹着眼泪继续独自搞它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系列去了。 作为重型拦截歼击机,Su-27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最大速度达到2500千米/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8500米;航程2500千米;能够消灭高度为30米到18000米、时速2400千米(海平面时速1400千米)的敌机;能够在1200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当时前苏联在先进材料技术(尤其是钛金属)方面和在电传操纵系统方面(已在苏霍伊T-4上试验成功)具有一定优势,这对后来苏-27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不过据传,老苏霍伊认为靠那时候苏联的科技水平尤其是航空电子方

战斗机划分标准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4: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 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4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4S,我就不多讲了。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关于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划分代方法是把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前两代和西方划分方法一样

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李永健陕西西安西安航空学院 710077)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航空航天发展史

飞天之梦 --------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 飞上蓝色的天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这学期选了航空航天发展史之后,了解了很多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也知道了许多航空航天发展的趣事,深刻的体味了人类探索航空航天发展的艰辛与荣耀。作为北航的学生我觉得应该对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有很好的认识与理解,我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仔细整理了一下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以历史为鉴,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空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空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空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飞机啊的开发,战斗机的研制,卫星的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欣欣向荣之际,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这对我国薄弱的基础工业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刚刚挺直腰板的中国人,在国家的大力关注和扶持之下,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航空工业的建设上,同时成立了中国自己的航空研究院,开始培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这次选修虽然只有短短的四次课,但老师讲述了很多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包括飞行器的分类及发展史,基本飞行原理,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等。在老师介绍的内容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老师在绪论中说到的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因为在我看来中国才是飞行器的鼻祖,因此我在课后又查找了许多关于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的资料。 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腾云驾雾、翱翔天宇的渴望。因此,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飞天神女,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两千多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用飞行器——风筝便在中国诞生了,而且在楚汉争霸、南北朝时期风筝就运用于军事联络。后来还出现了热气球,竹蜻蜓等近现代飞行器的影子。 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歼教1,于1958年7月26日首飞成功。中国航天史是在1956年开始的,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4月成立航空工业委员会。1970年1月,为发射卫星做准备而实验发射的第一枚“长征”号火箭获得成功。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让《东方红》歌曲响彻宇宙。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航空工业除了进行强5、歼7、歼8等飞

机的改型外,还努力研制新一代性能更先进的飞机,其代表就是歼8Ⅱ歼击机。此外,中国的下一代主力战斗机歼10也已经宣告研制成功。这一系列的成果说明,中国已经有能力自己设计高性能的战斗机,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而航天方面,从1999年的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到2003年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再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短短的14年间,中国便发射了十艘“神舟”号飞船,每一次的倒计时都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而每一次的顺利升空也让无数中国人自豪。除了“神舟”系列,中国也在2004年开展了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并在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飞行器。 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向前看,克服困难,不断的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希望今后的中国不再是处于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而是处于顶尖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