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最早具有类型电影特点的是()。

中国电影中,最早具有类型电影特点的是()。
中国电影中,最早具有类型电影特点的是()。

10种经典电影类型

10种经典电影类型 1“鬼怪屋“型 如同在鬼怪屋中游戏一样,这类电影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因某些可耻的原因(通常是贪婪),导致了可怕的事情发生。“生存”是这类电影中的原始情感。代表作品:《侏罗纪公园》“屋子”代表有限的空间,比如海边小镇、太空船、一套房子、一座孤岛,必定会有无耻之事,比如贪婪、疯狂、科学实验等等引发混乱,促使鬼怪诞生,剩下的就是“追踪和躲藏”。要记得给鬼怪增加新纠葛并引发观众的惊叫。这是编剧应承担的职责。想想古希腊的牛头人身怪物,半人半牛、处死罪犯的迷宫,这是鬼怪故事的原型。学习范例:《侏罗纪公园》、《猛鬼街》、《惊声尖叫》系列,有时候是人扮演恶魔,比如《致命的诱惑》。2金羊毛“型如果你的剧本可以归入到公路电影,那么你必须知道这种类型,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英雄去海外寻找金羊毛的神话故事,一般都是这样,主角上路寻找某物,历尽艰辛最终发现别的东西——他自己。 “自我认知”在这类电影中远比“完成任务”更为重要。代表作品:《星球大战》 故事的转折点即主角一路上遭遇的人物和冲突,跟其他故事没什么不同。此类影片的主题都是内心成长,实际上情节就

是冲突事件如何影响主角。不在于走过的路程,而在于主角在前进过程中的转变方式,要使那些转折点跟主角紧密相关。使故事成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角从那些事件中对自我的认识。 这个类型也包括强盗片,个人或群体进行的所有探险、任务或宝藏,都落入金羊毛的类型,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其中的任务相对于个人的发现而言,常常变得次要。抢劫的意义突然变得比纠葛和情节更重要,比如《十一罗汉》,《十二金刚》等等。 学习范例:《绿野仙踪》、《星球大战》、《一路顺疯》、《回到未来》、皆属于这个类型。3“如愿以偿”型 如字面意思,主人公因某种原因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某种原因”的重要性不能超越主人公自身的努力。此类型的原型来自于“瓶子里的魔鬼”。不论是神的赐予、幸运还是场景中出现的魔法,都是实现愿望的工具。代表作品:《冒牌天神》 “我想拥有……”或者“要是……该多好”,这种白日做梦类型的幻想是影片经久不衰的动力,它来自于人类对实现自身欲望的极度渴望。 如愿以偿的另一面,是诅咒的愿望,主要讲述因果报应。规则是:如果是个实现愿望的故事,主角必须是个受人愚弄、无助的灰姑娘,观众非常认同能给主角带来快乐的人或事

爱情片特点和分类

爱情片序言: 爱情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伟大、最具永恒性的主题之 一。 在人类所有的梦想中,最美丽的就是爱之梦。 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小小的银幕不知上映过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传奇,不知谱写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不朽恋歌,它们或者是呼唤人性高扬人权的一面旗帜,或者是抗衡孤独拯救异化的救命稻草,总之,它们承载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永恒向往,营造着最浪漫瑰丽的幸福梦幻。 一、爱情片的定义: 狭义的爱情片,即指一种爱情类型片。 是以表现爱情为核心,并以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发生的过程中克服误会、曲折和坎坷等阻力为叙事线索,最终达到理想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结局的类型电影。 它们通常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力,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碍产生的冲突为叙事的主要动力,通过表现爱情的绝对超越性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人类情感和艺术主题。 广义的爱情片,则指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影片主要叙事内容的影片,包括上述爱情类型片和艺术片,或从情节分为情节剧爱情片和非情节剧爱情片。 二、爱情片的特点: 1、主题爱情片的基本主题是爱情至上,即用爱情来超越一切社会矛盾和现存的价值观。 以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深入刻画人与人的内心情感。

男女主人公可能要面临感情年龄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和误会矛盾的曲折,这也正是爱情片的看点。 2、人物如同西部片里一定会有纵横驰骋的牛仔,警匪片中一定会有可恨以可爱的盗贼,爱情片里必不可少的当然是两个对爱情忠贞不渝,信奉爱情至上的“情圣”。 他们可能从事任何职业,但他们一定是以爱情作为终身事业的。 这些被理想化的男女主人公往往由那些形象漂亮,气质优雅的明星扮演,他们将类型电影的造梦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因此诞生了一批魅力超群,家喻户晓的“爱情片明星”: 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赵丹和周旋……日本影星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更是著名的从“银幕情侣”变成生活伴侣的现实传奇。 3、内容①惯用阻力因素作为诱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阻力因素的运用永远都是爱情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观众的软肋。 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力因素所产生的冲突成为了叙事的主要动力。 下面我们从阻力因素的偶然和必然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类: 阻力因素偶然因素新的类型,即爱情灾难片)疾病和死亡过去恋情的记忆《山楂树之恋》《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八月照相馆》《西雅图夜未眠》《我的野蛮女友》代表作自然灾难(类型的交叉产出《泰坦尼克号》命运、错过、缘分、偶然《向左走向右走》性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必然因时代《甜蜜蜜》《云水谣》《漫长的婚姻》《罗马假日》《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暮光之城》、《小倩》、《人鬼情为了》《孤星》《外出》、《燃情岁月》、《非常完美》素(即: 门第阶级、身份地位社会因种族素,世宗教信仰俗眼婚姻、第三者光)年龄(包括早恋、不伦之恋)《教室别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性别(主要为同性恋体裁)《霸王别姬》《断背山》《蓝色大门》时空

中国电影票房行业分析报告2017

2017年电影票房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6月出版

文本目录 1、2017 年春节档票房分析 (5) 1.1、2017 年春节档票房情况 (5) 1.2、2017 年春节档实际票房分析 (7) 2、票房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10) 2.1、热门影片积极票补拉升春节档期票房 (10) 2.2、影院渠道加快下沉,三四线城市成重要票仓 (11) 2.3、电影内容质量与口碑将影响票房的后续走势 (15) 3、2017 年电影票房预测 (18)

图表目录 图表 1:2016、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对比(亿元) (5) 图表 2:2016、2017 年大年初一电影票房对比(亿元) (6) 图表 3:2016、2017 年春节档单日票房对比(万元) (6) 图表 4:2017 年春节档实际票房(亿元) (7) 图表 5:2016、2017 年春节档实际单日票房对比(万元) (7) 图表 6:2016、2017 年春节档累计观影人次对比(万次) (8) 图表 7:2016、2017 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对比(元) (8) 图表 8:2016、2017 年春节档单日观影人次对比(万次) (9) 图表 9: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补宣传 (10) 图表 10: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电影票房预售前三(万元) (11) 图表 11:2015-2017 年春节档各层级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占比 (11) 图表 12:2015-2016 年各层级城市电影票房收入占比 (12) 图表 13:2015-2016 年年观影用户地域分布 (12) 图表 14:2015 与 2016 年观影用户年龄分布 (13) 图表 15: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票房前三占比 (14) 图表 16: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票房前三电影对比 (15) 图表 17:2016 年和 2017 年春节档大年初一至初六票房走势(万元) (16) 图表 18: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豆瓣评分 (16) 图表 19: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票房(万元)走势 (17) 图表 20: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人均场次走势 (17) 图表 21:2017 年春节档重点电影排片走势 (18) 图表 22:2012-2016 年分账片票房(亿元) (20) 图表 23:2012-2016 年分账片票房占比 (20)

80年代中国电影的特点

80年代中国电影的特点 一个看似简单然而意味深长的事实是,只有被放置到社会事件的语境当中,物理时间才有可能获得价值。80年代也因“拨乱反正”的政治议程而被视为一个意义完整的“新时期”的历史段落。“新时期”的到来,通常也意味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一种写实的因而也是更加真实的现实主义开始踏上归途。借用现实主义的术语来说,电影更为“忠实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民众的情感与日常经验。 80年代电影的第一个定焦镜头无疑就是“文革”反思。然而矛盾的是,批判“文革”的电影所袭用的恰是“文革”时期的电影。《泪痕》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影片的主人公一位市委书记总是出现在端正的特写与近景镜头里,而那些不法分子则总处在倾斜的角度上。这部粗糙的影片作为一个相当明显的例证,说明了一种矛盾,一面是80年代被看做文艺疏远政治的时期,另一方面所强调的又是文艺参与政治议程的功能,这样的关系也体现在那些更为精致的故事之中。 影片《巴山夜雨》获得了80年代第一个金鸡奖。它的叙事基本上是在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空间里完成的。在一艘客轮上,两位便衣警察秘密押送一位诗人,而住在同一间船舱里的人物,则有青年工人、农村姑娘、女教师和一位要去江上祭奠儿子的母亲。恰如“同船过渡”的寓言所示,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个空间里结成了某种共同体。尽管两位警察阴冷的表情给这部“故事片”增添了不少悬疑气氛,但叙述的旨归却是预先规定了的,并不会出现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当诗人在某地被释放后,两位警察也被证明是该共同体中情非得已的成员。尽管《巴山夜雨》已放弃了《泪痕》所钟情的那种简陋夸张的善恶相争模式,但是回应政治诉求仍是同样的要务。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县委书记形象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青天情结,后者则用诗人的角色成就了一次“归来者”的询唤。 80年代第二个金鸡奖的影片《邻居》,则更像是“文革”之后开始职业生涯的第四代导演的自我陈述。片中的人物是一个极具隐喻意味的机构,一所“建工学院”的教职工。影片描述了他们困窘的物质生活和低落的情绪,尤其为人称道的是,电影的镜头并未回避主人公们逼仄的居住空间和拮据的经济收入,似乎不加修饰地呈现了一个拥挤、凌乱甚至有些阴暗的环境。但在同时,这些语言和画面的现实也必将在叙述结构中得到修饰和解决,从而将故事中的现实处理成了现实中的意外。在结尾处,一个伟大吸引人的形象——建工学院的党委书记,重新回到政治生活中来帮助主人公们迁入新居。 80年代电影界的另一个热点,是关于娱乐片的探讨。电影的娱乐功能自“左翼电影”开始受到压抑,“十七年”及文革时代被压至最低点。改革开放初期,娱乐片作为“题材样式多样化”中的一类片种出现,以其数量上的不可觊觎和质量上的差强人意引起电影界的争论。这场争论在80年代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观众对电影娱乐功能的需求却日益增强。 娱乐片对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冲击是以武打形式发起的。1980年张华勋导演的《神秘的大佛》是国产片中较早的一部武打片,它以寻宝为主题,在其中穿插凶杀搏斗情节,情节曲折且富于传奇性,作为开端作品,导演为影片确立了伸张正义、弃恶扬善的文化价值框架。影片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老一代批评家梅朵的意见基本代表了当时对此类影片的

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徐峰湖北民族学院 内容摘要:微电影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能在段时间内社会大众的认可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说明微电影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品味。微电影的“微”特征在其制作规模、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目前来看,微电影的类型主要有文艺微电影、企业形象片和公益微电影等,它们因传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微电影类型特征 一、微电影的兴起及现状 (一)微电影的概念 电影自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以来,已走过近120年的发展历程。电影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也出现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趋势,这就是微电影。微电影,意即微型化的电影。微电影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影形式,它与传统电影一样,都要经历编剧、拍摄、后期制作的流程,但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1、制作规模的“微”。相对于电影而言,微电影在时长、投资、制作周期方面都有微型化的特征。微电影的时长最少有几十秒,多则半个小时左右,最常见的在十分钟左右,如徐峥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仅用8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三个绑匪为筹集拍电影的经费而去拍摄勒索录像的一连串趣事。微电影的投资由于时长和剧情的设置往往不需要像电影那么巨大,几百元也可以拍出来,如《天堂午餐》就是河北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刘啸宇用相机拍摄的一部表达“孝”主题的微电影。微电影的“微”还表现在制作周期上,微电影从拍摄到上映往往仅需要几天到10几天的时间,相比电影而言时间大大缩短了。 2、叙事方式的“微”。微电影是顺应当下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诞生的,在叙事上,它不得不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微型特征。微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往往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或小情境,这就决定了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也不能太复杂。微电影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故事的叙述,因此,它往往会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而其他的情节和叙事就采取跳跃式的叙述。比如微电影《老男孩》的开头,就是通过肖大宝和王小帅的几个生活细节呈现的,

2010中国电影票房现状

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在体制与市场之间摸索向前,却同时不可避免地被自身制造出来的敌人——资本——所吞噬《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2月28日,中央外宣办召开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说。 100亿,这一数字,足令一大批长期浸淫于小格局的电影人狂喜: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终于来临。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也目睹狂喜背后的苦涩:当跻身亿元导演俱乐部代替艺术奖项成为无上荣耀,当票房完胜艺术成为终极追逐目标,当人们再次回归影院却仍苦于选择太少,当艺术院线迟迟不能赢利回本而商业院线大肆扩张……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在体制与市场之间摸索向前,却也同时不可避免地被自身制造出来的敌人所吞噬——愈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愈意味着真枪实弹的抢掠。 一个市场,两份榜单 追求一亿人民币已经不刺激了,要进就进“一亿美元俱乐部”——确切地说,是姜文升级了中国导演们的胃口和野心。尽管其艺术主张和隐喻技巧无不深具划时代意义,但《让子弹飞》更加强烈而真实的刺激在于数字:超7亿元的票房,让其成为首部实现“一亿美元”目标的华语片。

而仅仅几年前,票房过亿还几乎是个奢望。 张华勋凭《神秘的大佛》、于本正凭《生死抉择》、张艺谋凭《英雄》、冯小刚凭《天下无贼》、陈凯歌凭《无极》纷纷成为票房破亿的导演,其中冯小刚从《天下无贼》开始,拍摄的6部作品票房均过亿元,张艺谋则以5部紧随其后。在随后的两年中,这一阵容飞速扩大,仅2009年,“亿元户”成员就增至11位。而随着《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华语片票房过亿,导演尚敬和张一白也正式跻身“亿元俱乐部”。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7位导演执导的电影票房成功破亿,再加上执导合拍片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导演,“亿元户”已有35位。 就在中国电影市场捷报频传的同时,两份票房榜单却令业界哗然。今年1月,某网站评出“2010年内地影片票房亏损前十位”和“十大最差”榜单。榜单显示,投资2500万元的电影《惊情》,票房收入仅为10万元,收益比约1/250,位列榜首。由陶虹监制的影片《米香》,上映不到一周,就被迫下线,全国票房不到10万元,收益比约1/50;《异空危情》投资高达3000万元,票房仅150万,收益比不过1/20…… 一将功成万骨枯——到底是多少中小成本影片的落寞,成就了亿元导演们的荣光?而若要为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过百亿的出品人摆一场年夜饭,那注定将成为少数人的狂欢,在门外默默垂泪的,则是沉默的大多数。不仅榜单中的影片,2010年,除了《人在囧途》、

30年代电影特点

论中国“30年代”电影与新现实主义的传承关系)(奇爱博士) | [<<][>>] 现实主义(realismo),是文学艺术上最常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创作方法。它一般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把它放在整个艺术电影史的进程中,现实主义这种反映原生态相对简单(就先锋派影片而言)的创作方法却并不想当然的一开始就处于优势地位。究其原因,是由于欧洲——电影的发源地——贵族化传统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贵族们保守的思想传统促使电影无法向大众普及。随着艺术电影道路的分流,代表大众的现实主义逐渐兴起,到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兴盛一时。这种电影美学风格的最终确立对于整个世界电影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电影最终冲破了贵族艺术的桎梏,而为底层大众而接受。 然而新现实主义的艺术美学特征并非意大利电影大师们的首创,早在十余年前的30年代,在遥远的中国,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已经创作出的一大批具有“新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并取得了很大的反响。从整个世界电影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甚至走在了意大利电影的前面。不仅如此,它与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又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这之间美学风格的传承演变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实主义影片的类型——关注对象的选择 笼统的说现实主义,未免范围有些太大,简单的说,凡是世界上发生过或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应归入现实题材的范围,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实是与真实分不开的。现实题材,必须以真实为基础。一件事,

不管它发没发生过,起码要言之成理,使人信服,这才是真实。由此,我们来看看二三十年代电影史上的种种现实题材,来说明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是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 1.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 电影在法国诞生,似乎注定了这个美丽的国度将成为世界电影的中心,至今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电影仍然是世界电影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一位位大师们所建立起的电影美学规范是今天习影者不二的样本。20年代的法国,先锋主义电影兴盛一时,饱含着试验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电影艺术家,透过其深邃的思想,留给人无尽的回味。而在30年代的现实主义浪潮中,他们用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深刻的哲理性与思辩性勾勒出一幅幅法兰西风景图。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更新了“现实”观念,在影像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哪怕仅从形式的表层来看”,换句话说电影不重外而重事物内在最具有特色的运动。把握真实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有克莱尔、卡尔内、让·维果等等,但其真正的领袖当属让·雷诺阿。巴赞说他的影像“从诸多方面预示着后来电影风格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演进”。特别是让·雷诺阿对景深镜头的大量使用,充分体现了其场面调堵现实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现实主义,但与中国电影相比,似乎又“现实”的不够彻底。 2.美国的好莱坞式现实主义 当今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最强大的一极,代表着电影业最先进的科技

什么是类型电影

在现在,电影成为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娱乐活动,平时没事的时候,人们经常回约上三五知己,闺蜜哥们去影院看一场好看的电影,可以沟通朋友间的感情,而且放松解乏。 不过我发现生活中许多朋友可能对“类型电影是什么”不是特别了解,本文将带来相关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我们通常讲的电影类型呢,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讲的什么故事以及如何讲故事,从而电影类型就具有了两种不同的概念: 一种是指电影类型主要从电影叙事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电影的的内容、形式、功能来划分,如故事片、纪录片、文艺片、惊险/动作片等。 另一种概念就是叫做类型电影,即通常所说的类型片,这主要是指在虚构类故事片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具有相似的叙事元素的各种故事片形态,也可以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片下的分支,如西部片、恐怖片、科幻片等。 类型电影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呢我们一般说的类型电影常常就是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的形成的一种影片的制作方式,是根据观众的一个接受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分析研究而确定下来的。 广义来说按照不同的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制作出来的影片就叫做类型电影。 类型电影的背景 是依于美国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确立的背景下完成的,制片厂制度就是使影片的生产进入工业化流程,就像我们的生产车间一样有一定的流水线作业。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票房利润,所以类型电影成败的标准主要就是商业票房的高低。 类型电影的分类 一般是分为西部片、喜剧片、歌舞片、强盗片、恐怖片、科幻片等等,现在随着电影的发展也发展出了其他的类别,例如战争片之类的。 当然了,每种类型都会有不同的观众群体,就像科幻片是男性群体的爱好,而爱情片、歌舞片则受到的更多是女性群体的爱戴。 类型电影的特征 1、公式化的情节 类型片有它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例如在西部片里面就会有正反两方,在歌舞片里面就会有小人物变成大明星的这种情节。 2、定型化的人物 固定的叙事模式必然会产出于其相符的人物形象。例如前面所说到的西部片,里面肯定会塑造出一个除暴安良的正义牛仔,而在歌舞片里就会设置一个能歌善舞的贫家姑娘,这就是所谓对的定型化人物。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一些特定的场景、特定的类型影片中具有特殊的表意功能和象征意义。就比如说在恐怖片中就会设置一些恐怖的氛围,诡异的音乐啊,特殊的跟踪镜头啊,幽暗的走廊房间啊等等。 01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1.泰坦尼克号(1998) ¥3.595亿 2.赤壁-上(2008) ¥3.12亿 3.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 ¥2.91亿 4.变形金刚(2007) ¥2.77亿 5.英雄(2002) ¥2.5亿 6.集结号(2007) ¥2.43亿 7.画皮(2008) ¥2.27亿8.长江七号(2008) ¥2.05亿 9.投名状(2007) ¥2.0亿 10.功夫之王(2008) ¥1.865亿11.功夫熊猫(2008) ¥1.81亿12.无极(2005) ¥1.795亿 13.功夫(2004) ¥1.55亿 14.十面埋伏(2004) ¥1.536亿

15.蜘蛛侠3(2007) ¥1.45亿 16.007大破量子危机(2008) ¥1.44亿 17.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7) ¥1.37亿 18.色戒(2007) ¥1.263亿 19.夜宴(2006) ¥1.251亿 20.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2007) ¥1.247亿 21.天下无贼(2004) ¥1.21亿 22.生死抉择(2000) ¥1.20亿 23.木乃伊3:龙帝之墓(2008) ¥1.14亿 24.大灌篮(2008) ¥1.11亿 25.钢铁侠(2008) ¥1.08亿 26.珍珠港(2001) ¥1.05亿 27.全民超人汉考克(2008) ¥1.03亿 28.真实的谎言(1995)

¥1.02亿 29.金刚(2006) ¥1.0184亿 30.霍元甲(2006) ¥1.0160亿 31.达·芬奇密码(2006) ¥1.0120亿 32.少林寺(1982) 约¥1.011亿 33.妈妈再爱我一次(1990) 约¥ 1.005亿 34.保密局的枪声(1979) 约¥1.00亿 35.神话(2005) ¥9550万 36.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5) ¥9490万 37.007大战皇家赌场(2007) ¥9200万 38.宝贝计划(2006) ¥9200万 39.指环王3:王者归来(2004) ¥8630万 40.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2008)¥8610万 41.后天(2004) ¥8600万 42.七剑(2005)

谈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特点

谈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特点(1976年——1989年) 一、“恢复时期”:1976年10月——1978年,伤痕电影现象 1977年生产故事片约18部,1978年就生产故事片40多部,产量很快赶上了文革前60年代初的水平。对“文化大革命”的体验,揭露和反思成为当代电影创作的最初的出发点。 这一个时期的电影创作有几个特点:首先,创作的主题基本都围绕着揭批“四人帮”,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两个中心展开。其次,来自生活的基层的文艺新人开始了控诉着“文革”带来的苦难,形成一股来势不小的“伤痕文艺”的高潮。 四人帮作斗争的影片《十月的风云》;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河奔流》;惊险式影片《黑三角》等。 总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三中全会之前,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创作也收到政治的制约,处在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二、第一次创新浪潮(1979年—1980年),纪实美学的追求 1979年转折的一年,开始创新的一年。从理论上展开了电影本质的讨论、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的引进和比较,推动了我国当时电影美学的发展。 1979年影片从风格样式上看,有正剧、有悲剧、有轻喜剧、有故事片、有惊险式的影片。在电影的视听语言方面,都利用画面造型、画面构图、光线处理、声画结合来创造气氛。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主题意识得到强化,创作自由得到较大发挥,风格呈现多样化倾向。在叙事美学中融入新的电影观念,运用电影手段创造自然朴素的纪实风格,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尤其重视长镜头的拍摄和实景拍摄,是纪实美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79年以后出现的电影作品,都不再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而带有艺术家个人的色彩,体现了创作者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体现了创作个性。 三、1981——1983,影像美学的崛起 1981年是大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很多著名导演都完成他们电影生涯的得意之作。如成荫导演的《西安事变》、汤晓丹导演的《渡江侦察记》、王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等。成荫的最高美学理想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重现这段历史”。在《西安事变》中,成荫导演把追求“真实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追求人物与环境的真实”的纪实风格与蒙太奇的表现手段完善的结合起来。 1982年凌子风导演的影片《骆驼祥子》在拍摄完成,影片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影片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语言生动传神,将观众置身于20年代老北京的真实环境中。 四、1983——1986,第五代崛起 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是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的具体表现是西部电影,在艺术上称为寓言电影,即每个镜头都有着深刻的涵义。 第五代电影特点是:现代意识和冷峻眼光;影像意识,发挥造型形象;主体意识,个人风格得到超前发挥,注重个性;注重中国文艺传统,吸取营养又思辨传统。 因此,第五代导演还是以文化载道,用电影表达自己的理念的一代。但是很奇特的一点就是,第五代的商业片往往比艺术片个更加的前卫。 五、1987——1989,多元化探索 1987年,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张艺谋。在张艺谋的影片中,讲究“造型美”。他在1988年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他没有继续拍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而是逆向思维,走向另一个方向,意图让电影重新回到电影院。 1988年前后出现娱乐片的生产高潮,娱乐影片成为市场热点。这一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四位大导演分别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这股王朔热称为王朔现象。王朔电影年产生的原因在于,市民文化的出现;人们渴望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商业电影的到来,也促使电影人寻找

类型电影介绍

类型电影 科幻片

什么是科幻片呢?科幻片是类型片的一种,利用科幻元素作为题材,在此基础上展开影片叙述。这些影片中的所谓的元素都是由人为假象出来的,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为此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发生的事情放在科幻片里面很有可能发生。例如: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之中,这些汽车能随时变换状态,可以变化成人类形态作为一名战士去打斗,也可以还原成最初的形态作为一辆超级跑车在大街上极速狂飙。但是反过来放在当下,以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达成这样的效果的。这些就是科幻片的魅力所在,可以将一切不可自主移动的物质赋予生命力,可以将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科技提前设想出来。而且科幻片可以大幅度的改变时间,对人物塑造也相对于简单一点儿,这些细节往往都是被观众所忽略的,因为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特效和情节上,由此可知这也是科幻片想要达到的效果。 其实科幻片很好的反应了目前人类的生活状态,将理想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科幻所创造的幻象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获得片刻的精神享受和精神刺激。就比如说好莱坞有关美国白宫题材的科幻片,它们几乎有着同样的目的以及影片的前提,那就是白宫被“摧毁”,所以现在很多人 得出的评价以及结论就是美国人非常“喜欢”摧毁白宫。这一类的信息也是科幻片存在的意义,就是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科幻片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幻电影不仅仅只是以精彩的画面效果吸引眼球,而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它们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题越来越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它 1

们在娱乐观众之时还能引起人们对环境、对社会、对道德的反思,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了人类对于自己的状况更好的了解并作出最完美的更改。 幻想是每个人的天分,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或多或少的憧憬,有美好的也有沮丧的,所以喜欢看科幻片的人都是有想象力的人,对未来总有太多好奇。相对于国外的科幻片,国内科幻片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跟历史文化也有一定关系,但中国不缺乏没有想象的人,我们在实力上和技术上多下功夫。科幻片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自我艺术的展现。 2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 影视艺术概论讲义(第一章到第五章) 影视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2012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2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内地电影票房77亿元,与去年同期票房5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5亿元,占比仅为32.5%。今年5月,国产片仅占当月总票房的13.8%,为上半年最低。 随着4月《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超级战舰》、《黑衣人3》等接连粉墨登场,国产片票房告急。5月,全国票房收入约12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1.65亿元,仅占比13.8,跌入谷底。1至6月,全国票房7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5亿元,占比32.5%。 6月28日,《画皮2》上映,一扫国产片萎靡气息。《画皮2》在6月25日至6月30日赢得票房冠军,收入2.082亿元。截止到7月17日日晚,该片票房超越6亿元,并刷新国产片多项票房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6月30日,共有141部电影上映,其中国产片有103部。可是,影片上映数量与票房并不成正比例关系,而是“倒挂”。 上半年公映电影约为140余部,进口片数量为38部,其中14部分账大片中仅有两部片子票房未过亿。“吸金大户”3D《泰坦尼克号》进账9.3亿元,《碟中谍4》和《复仇者联盟》分别将6.8亿元和5.6亿元收入囊中。此外《黑衣人3》接近5亿元、《超级战舰》破3亿元。 纵观上半年公映的百余部国产片,过亿的影片也不过6部。《画皮2》票房排名第一,算是为国产片挽回一点颜面。《大魔术师》 1.7亿元位居次席,过亿的还有《喜羊羊与灰太狼4》1.65亿元、《黄金大劫案》1.5亿元、《爱》1.37亿元、《逆战》1.3亿元。相比之下,2011年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片数量达到8部。 在今年上半年电影票房收入前五名地区依次为:广东11亿元(8.6亿元)、北京7.4亿元(6亿元)、江苏7.2亿元(4.8亿元)、上海为6.6亿元(5亿元)、浙江将近6.6亿元(4.5亿元)。在院线票房排名上,万达院线将近12亿元、上海联和院线8亿元、中影星美院线7.7亿元,占据票房前三甲。 国产片的分账比例大致是,可以分的票房为总票房减去有关税费剩余部分,制片方分38%至43%,发行分4%至6%,院线分3%至7%,影院分50%至52%。也就是说,大致每100元票房,制片方最多可以拿到40元左右。至于一些中小成本制作,往往在分账上拿得更少,也就是三成。一部投资3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要拿回7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最近大热的画皮2制片方已经入账2.2亿。 在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个重要指标,观众人次过千万。2009年,达标影片3部;2010

香港电影特点

香港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其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电影中“侠”的英雄好汉形象和英雄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观众,所以武侠电影主要是从心理上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关键词】:香港武侠电影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武侠”,这一点也不夸张,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1928年推出的《火烧红莲寺》造成轰动效应以后,武侠电影渐臻成为中国电影图式中一个独具文化内涵的传统电影类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成为香港影坛的中心,至70年代达到鼎盛,80年代和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又与多种类型片结合,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香港武侠影片的产品至今早已超过千部,作为香港社会精神圈最好的展示,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武侠影片在视听的层面上支撑起了特定时期的香港文化。 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紧张暴力的画面,帅气潇洒的演员,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侠电影它所反映出来的精神,一种“侠”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观众。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出了他对“侠”的理解:“侠之小者,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其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 侠的形象在各部武侠电影中都被饱满的塑造了起来,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形成了一种“侠文化”。

爱情片特点和分类

爱情片 序言: 爱情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伟大、最具永恒性的主题之一。在人类所有的梦想中,最美丽的就是爱之梦。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小小的银幕不知上映过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传奇,不知谱写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不朽恋歌,它们或者是呼唤人性高扬人权的一面旗帜,或者是抗衡孤独拯救异化的救命稻草,总之,它们承载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永恒向往,营造着最浪漫瑰丽的幸福梦幻。 一、爱情片的定义: 狭义的爱情片,即指一种爱情类型片。是以表现爱情为核心,并以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发生的过程中克服误会、曲折和坎坷等阻力为叙事线索,最终达到理想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结局的类型电影。它们通常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力,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碍产生的冲突为叙事的主要动力,通过表现爱情的绝对超越性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人类情感和艺术主题。 广义的爱情片,则指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影片主要叙事内容的影片,包括上述爱情类型片和艺术片,或从情节分为情节剧爱情片和非情节剧爱情片。 二、爱情片的特点: 1、主题 爱情片的基本主题是爱情至上,即用爱情来超越一切社会矛盾和现存的价值观。以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深入刻画人与人的内心情感。男女主人公可能要面临感情年龄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和误会矛盾的曲折,这也正是爱情片的看点。 2、人物 如同西部片里一定会有纵横驰骋的牛仔,警匪片中一定会有可恨以可爱的盗贼,爱情片里必不可少的当然是两个对爱情忠贞不渝,信奉爱情至上的“情圣”。他们可能从事任何职业,但他们一定是以爱情作为终身事业的。这些被理想化的男女主人公往往由那些形象漂亮,气质优雅的明星扮演,他们将类型电影的造梦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因此诞生了一批魅力超群,家喻户晓的“爱情片明星”:费雯丽和罗伯特·泰勒;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赵丹和周旋……日本影星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更是著名的从“银幕情侣”变成生活伴侣的现实传奇。 3、内容 ①惯用阻力因素作为诱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阻力因素的运用永远都是爱情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观众的软肋。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力因素所产生的冲突成为了叙事的主要动力。 下面我们从阻力因素的偶然和必然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类:

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

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年部分上映影片场 次、人次、票房 https://www.360docs.net/doc/747661639.html,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影网 2007年进入城市院线市场发行的新片共计200多部。其中,国产影片150多部,占75%;进口影片约50部,占25%。贺岁档期间,国产影片占了绝对优势,《集结号》、《投名状》等三部影片票房过亿,当年合计票房为45000多万元,占全国影院票房16%以上。三部影片的出色的票房表现充分显示出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 5.1部分上映国产影片票房分档结构 2007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影片有3部,与2006年持平;票房1000万元以上的影片数量23部,较2006年的17部增长超过35.29%;票房200万元以上的影片63部,较2006年的46部增长了36.96%。 表5-1-1:2007年国产影片票房200万元以上影片票房分档结构 图5-1-1:2007年票房200万元以上国产影片分档票房及市场份额

中小成本影片的票房比例明显较上年有所提高,这标志着中小成本影片开始从内容和市场出发,主动选择适合类型和样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档期和市场,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地观众进入影院,扩大了电影的消费群体。 2007年进口影片票房过亿元的影片4部,票房合计70276万元,占进口影片票房的46.85%。票房过2000万元的影片18部,票房合计11.78亿元,占进口影片票房的78.53%。 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年部分上映影片场 次、人次、票房 https://www.360docs.net/doc/747661639.html,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影网 5.2票房200万元以上国产影片的场次、人次、票房 表5—2—1:2007年度票房200万元以上的影片场次、人次、票房一览表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2010.12.06——2011.12.04) 本榜单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电影报的周票房排行榜,榜单上每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是该电影在榜单上最后一周下榜前的票房,相信与电影的最终票房误差不会很 大,也基本不影响排名。 和去年一样,这份榜单的时间截取了2010年12初到2011年12初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有效的纳入去年贺岁档几部大制作的完整票房,也踢出了今年贺岁档几部影片的不完整票房,以更好的反应电影最终票房所取得的成绩。依然是52周一 个整年度的票房。 2011年,影院全年上映电影178部(以每周上榜电影为准,有误差,但很小),全年总票房122.6428亿(误差在5%以内),实际票房统计出来应该会比这个略高些,因为下榜并不以为下线,但与影片总票房相比这点误差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1 变形金刚3 108230 2 让子弹飞73000 3 功夫熊猫2 60370 4 非诚勿扰2 47000 5 加勒比海盗4 46680 6 建党伟业40270 7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40150 8 失恋33天34400 9 蓝精灵25900 10 速度与激情5 25485 11 洛杉矶之战23500 12 新少林寺22100 13 窃听风云2 21520 14 猩球崛起20930 15 将爱情进行到底20800 16 白蛇传说20570

17 武林外传20100 18 赵氏孤儿19600 19 画壁18284 20 武侠17230 21 最强喜事2011 16681 22 关云长15972 23 大笑江湖15600 24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14500 25 青蜂侠14200 26 致命伴旅14160 27 倩女幽魂14125 28 里约大冒险13882 29 铁甲钢拳13510 30 创战记13300 31 纳尼亚创奇3 13200 32 夺命深渊11975 33 丁丁历险记11880 34 关键第四号11486 35 财神客栈10340 36 雷神9800 37 单身男女9720 38 美国队长9520 39 孤岛惊魂8930 40 杨善洲8209 41 鸿门宴传奇8200 42 惊天战神7950 43 赛车总动员2 7710 44 战国7675 45 观音山7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