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让优质教育的同心圆越放越大

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让优质教育的同心圆越放越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李延兵)“红色传统,绿色资源、金色希望的美丽金寨,作为革命老区对革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牺牲与奉献,今天走进金寨,携手千名乡村教师并肩建设金寨师资是史家小学的使命和责任。”日前,北京史家小学、北京大学爱基金携手安徽金寨“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在签订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后,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表示,史家小学在经历80年的教育实践后,一直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均衡发展做着无限努力,并携手全国各地发展教育,关注孩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研究活动,使优质教育的同心圆越放越大。

在启动仪式上,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为两千余名乡村教师做了“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教师成长论专题报告,他告诉现场参加培训的2000余名教师,优秀教师不是苦难型,不是忘我工作,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仅仅有爱不够,必须有智慧的爱,专业的发展同样重要。

在报告中针对如何提升专业发展,朱永新给乡村教师三点建议,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要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进行专业写作,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希望工程”圆了老区贫困孩子的求学梦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是一块传奇厚重的红色奉献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境内诞生了11支主力工农红军,为新中国建立牺牲了10万优秀儿女,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多年来教师队伍“数少、质弱、老化、结构失衡”的现实一直困扰着金寨基层教育的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和现状,金寨县以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增加教师待遇为突破口,按照“力求规范、按需补充、着力培养、保障待遇”的思路,多管齐下加强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金寨县教育正在逐步改善。逐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充足、配置均衡、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更好地培养师资队伍,金寨县整合培训资源,将县电大、教研室、电教馆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立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建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建立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对接农村教师帮扶制度,让广大农村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针对农村教师留守问题,金寨县出台了农村教师艰苦补贴制度,仅2013、2014两年县政府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发放艰苦补贴3000多万元,开创了安徽省的先河。

农村校长们在培训上一致表示,实施农村教师艰苦补贴,教师更愿意扎根了,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后劲儿足了,农村学生数回升了,教师幸福指数提高了,教师交流工作好开展了,教育队伍管理难度小了。

金寨县教师队伍建设“咬定青山”,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了一个个让金寨感叹的“教育故事”,从群众的口碑中、学生的成长中、教师的风貌中无不得以彰显。

在“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说,1990

年,李克强到金寨考察并选址建设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启了老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全国希望工程形象大使“大眼睛”苏明娟,全国希望工程培育的第一位博士生张宗友,第一位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邓磊等一批批受希望工程资助的贫困孩子,在金寨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种一颗和谐的种子让更多孩子共享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我们将以本次“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努力为老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潘东旭表示。

北京史家小学是全国知名的义务教育阶段顶尖学校,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博爱的教育情怀,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育人理念,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拔尖创新的史家学生,还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希望全县乡村教师抓住这一机遇,学习好、领会好、借鉴好北京史家小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前沿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管理经验,着力打造金寨教育新品牌,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金寨县教育局局长徐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种一颗种子长一棵大树,我希望,史家小学的品牌辐射能力越来越广,让教育均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直以来,史家小学着力开创“无边界”教育的学区模式,以“和谐+无边界”为建设理念,以“种子计划”为核心战略,设计“无边界”学区,王欢告诉记者史家小学希望种一颗和谐的种子,并把这颗种子传递给乡村教师,希望史家小学将无边界教育传递给乡村教师。

“希望通过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立体推进义务教育‘盟、贯、带’促进教育的全面优质化、品牌化,从而实现教育从‘有教无类’到‘优教无类’的转变。”王欢说,史家小学将传承与发扬史家品牌的“和谐”内涵,通过创新开放的手段,打破限制教育发展的传统阻隔,真正开创一个“无边界”教育模式,形成“种子”生长所必须的“叶绿体”,真正实现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与其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不如说改革让王欢这样的校长,看到了为更多孩子带去优质教育资源的希望。此前,史家与东四七条小学的联盟,让一所普通学校焕发出生机。今年史家小学又牵手千名乡村教师,让史家品牌辐射到革命老区。

朱永新:乡村教师首要职责是守住乡村文化

怎样让更多的乡村教师留下来安心地教书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颁布后,老师、志愿者、公益人士应该怎样行动?在“千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上,朱永新通过对话的方式,与来自一线教师针对“乡村教师问题”进行互动。

怎样解决教师最困惑的问题,怎样让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寻找到幸福,怎样防止教师产生倦怠感,怎样成长为一个智慧型的好教师,朱永新通过用“新教育教师成长论”向乡村教师传递出怎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样在平常的教育生活中发现教育的乐趣,体会教师

的价值和意义。

“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幸福。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新教育理念是针对所有教师和学校,因校而异,因地而异,从项目开始。新教育事业倡导教师过幸福完整的生活,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和激情才能实现教育的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之两翼,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互为前提。”朱永新认为,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对职业的认同、信仰,对教育的热爱,以及生命的激情,才最终有了教育品质的保证。

在当今,工作时间之长,工作要求之高,工作对象之复杂,工作压力之大,工作竞争之激烈,已经让许多教师产生了普遍的无力感、怨愤感及职业倦怠。

“每个老师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生命的原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自觉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朱永新说,首先要解决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收获最基本的职业尊严,在职称评选上适当增加乡村教师的名额,降低申请条件,甚至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也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获得一些社会尊严,从乡村教师自身来说,要增加自身的责任意识,守住乡村文化,乡村教师自己也要树立自己的使命。

“乡村教师培训还存在一些难度,走出去还有很大空间,让更多的乡村教师到史家小学学习,同时让史家小学到金寨来体会乡村教育,最重要的乡村成长还要看教师的自身。” 朱永新告诉现场的乡村教师,一个老师团队很重要,需要构建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一个学校是有教育生态的,共同体要有引领和榜样,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寻找好的朋友,相信教师可以走得很好。

目前,有很多乡村教师一直坚守在乡村一线,志愿者,公益组织,新教育机构也在关注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现状。对此,朱永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不能存在形式主义,更应该多一些实际的帮助和培训让乡村教师更好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