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成因研究进展

胆囊结石成因研究进展
胆囊结石成因研究进展

胆囊结石成因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7-21 10:26:00 ] 作者:洪智贤何小东编辑:studa20

胆囊结石已成为一种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70%~8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1]。对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成因的研究一度成为胆道外科的热点。经过40多年的探索,这一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对胆石、胆汁理化性质的分析,深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领域。最近的研究集中在胆固醇代谢、“致石基因” 的确认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取得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环境致病”与“基因致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别[2]。Nakeeb 等[1]对一组无关个体进行了联合研究,发现一级亲属胆囊切除术阳性家族史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最近,Katsika等[3]对出生于1900-1958年的43 141对瑞典双胞胎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单卵性双胎发生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显著高于双卵性双胎,而且没有性别差异。他们统计得出在症状性胆囊结石的发病因素中,基因作用占25%,单独的环境因素占62%。这些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是多种未确定基因同环境因素相互复杂作用所导致的。

致石基因的存在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各种天然株系的鼠类具有不同的血胆固醇水平和胆石易患性。为了找到决定这种先天差别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位置,Paigen等[4]通过将胆石易感小鼠C57L/J和抗胆石症小鼠AKR两个不同株系的杂交,采用数量性状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方法,在染色体上找到了决定这种差别的基因所在区域,称为lith 1基因。迄今已经有23种lith基因被确认[5],其中lith 1和lith 2的重要性已肯定。Henkel等[6]研究发现,编码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或ABCB11的基因被认为是lith 1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

致石基因产物使肝脏过度分泌胆固醇进入胆汁,最终导致胆石的形成。研究表明,致石基因的候选基因存在于调控胆固醇代谢各个环节中。因此,对胆固醇代谢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胆石成因研究中的焦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还限于动物试验。

2 胆固醇代谢中的候选“致石基因”

近年来,一系列在胆固醇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成了致石基因最可能的候选基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1 ABCA1

转运胆固醇的转运蛋白被确定属于ATP结合盒转运家族[7],包括ABCA1、

ABCG5/ABCG8。这些转运蛋白可以将胆固醇从小肠细胞内重新泵回肠腔,从而限制了食物胆固醇的吸收[8]。两种核受体作为转录因子调节了ABCA1在小肠细胞的表达,分别为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与金合欢花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Repa等[8]

的研究发现,饲以维甲类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动剂的小鼠,通过LXR与RXR形成的二聚体,可以有效的诱导ABCA1在小肠细胞上的表达,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LXR、RXR、FXR等核受体的药理研究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胆石症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2.2 BI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Ⅰ,SRBI)

SRBI是迄今发现的惟一细胞表面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受体。它通过选择性的摄取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使胆固醇从血浆HDL通过肝脏进入胆汁。在多项研究中发现,肝脏SRBI基因过度表达的小鼠,其血浆HDL胆固醇通过SRBI被肝脏摄取而进入胆汁,从而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加[9]。相反,在SRBI基因缺陷的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而胆汁胆固醇的分泌减少[10]。SRBI基因已经被认为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重要候选致石基因。肝内存在的碳末端结合调节蛋白(C terminal linking and modulating protein,CLAMP或PDZK1),通过调控SRBI的稳定性和活性,也参与了胆汁胆固醇分泌的调节[11]。

2.3 ABCB11

ABCB11负责转运胆汁酸盐。编码ABCB11的基因已经被确认,是导致小鼠胆石发生的主要致石基因lith 1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6]。Wang等[12]研究发现,ABCB11基因缺失的小鼠胆汁酸盐分泌量减少到30%。在人类,ABCB11基因纯合子缺陷可以导致胆汁酸盐分泌的完全终止和严重的胆囊结石[13]。目前,ABCB1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人类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可能的候选致石基因之一。

2.4 MDR

Gummadi等[14]发现了MDR2在小鼠磷脂跨膜转运中发挥关键作用。MDR2基因编码一种跨膜蛋白,起到类似于翻转酶的作用,可以将磷脂翻转进入毛细胆管。MDR2基因剔除后小鼠丧失了分泌磷脂进入胆汁的能力,其胆汁酸盐分泌水平不变。在人类,与之相对应的蛋白是MDR3,即ABCB4,属于ABC转运家族。低磷脂相关性胆石症患者往往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而且发病年龄多<40岁。现在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是肝细胞质膜上ABCB4的编码基因出现错义突变[15]。

2.5 ABCG5/ABCG8

近年来关于胆石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关于胆固醇进入胆汁的跨膜转运。在肝内表达的ABCG5/ABCG8分子对胆汁胆固醇的分泌具有决定作用。Yu等[16-17]研究发现,ABCG5/ABCG8基因缺陷的小鼠,胆汁胆固醇分泌急剧减少。而在ABCG5/G8转基因鼠,明显存在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由于ABCG5/ABCG8的表达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的药理研究可能为其预防和治疗带来希望。

2.6 其他

胆固醇载体蛋白2(sterol carrier protein 2,SCP2)在细胞内胆固醇的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uchs等[18]发现SCP2基因剔除后,小鼠胆汁胆固醇的分泌速度同野生型小鼠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别,两者在食物诱导下都出现胆囊结石。SCP2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可能没有起到主要作用。载脂蛋白E(apoE)曾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apoE4等位基因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在基因水平上的危险因素。但Cynthia等[19]和Fischer等[20]研究却表明apoE基因多态性与胆石形成无关。

3 成核因子的确切作用

早在1979年人们就发现,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出现胆固醇结晶的速度要快于相同胆固醇饱和度的对照胆汁[21]。由此推测,胆囊胆汁中可能存在着促进或者抑制胆固醇结晶形成的成分,即“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两者之间的平衡影响了胆汁胆固醇的成核与结晶。80年代以来,一系列可能的促成核因子和抗成核因子被相继报道。在这些成分中,有关黏蛋白的研究开展最为广泛而深入,其作用也最为确定。随着越来越多的促/抗成核因子的不断发现,人们一度期待,这些成分将被分离出来,并最终用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预防和治疗。遗憾的是,这一目标始终没能实现。近年来,促/抗成核因子的确切作用也受到质疑。van Erpecum等[22]利用胆石易患小鼠C57L/J和抗胆石症小鼠AKR两个不同株系进行实验,观察胆汁中促成核蛋白与胆石易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编码IGA、IGM、氨基肽酶N等促/抗成核因子的基因与任何已知的lith基因都没有共同的定位,也就是说,这些都不是致石基因的候选基因。除了黏蛋白浓度的改变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外,胆汁自身脂质成分的改变(胆汁酸盐的疏水性增加和胆固醇的过饱和)足以导致胆石的形成,而无需其他促成核因子的参与。

Lee等[23]认为,由于大部分促/抗成核因子都是在体外实验中确认的,并不能真正反映生理条件下的真实情况。实验中,在模拟胆汁中添加的蛋白浓度往往不是生理条件下的浓度。而且,胆汁中蛋白成分的改变是导致胆石形成的原因抑或是胆石存在的继发结果,目前是很难鉴别的。

4 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的形成

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排空延迟,使得胆囊内过饱和胆汁形成的胆固醇结晶不能被及时的排入肠道,聚集成石。这是胆石形成机制的经典学说。Panletzki等[24]对一组经体外碎石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发现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是导致碎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胆囊收缩功能的异常只存在于胆固醇结石患者,在胆色素结石患者则不存在或不明显[25]。近年来的研究逐步揭示了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形成的机制。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的关系一度受到广泛重视。在动物模型中,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早期就出现了胆囊平滑肌对CCK敏感性的下降[26]。Sato 等[27]发现,CCK受体基因缺陷的小鼠容易出现胆泥和胆石形成。Zhu等[28]也观察到胆石症患者胆囊CCK受体的数量或活性有明显的下降。这些研究表明,高浓度胆固醇可以渗透进入平滑肌,并在其细胞膜上沉积,从而影响平滑肌的收缩。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平滑肌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膜流动性的改变,使得膜上L型钙离子通道失活,继而改变了膜上相

关受体和G蛋白的活性,平滑肌细胞对刺激其收缩或弛缓的相关因子(CCK、VIP等)失去反应,最终导致了胆囊内胆汁的淤积[25]。

由此可见,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是机体从胆固醇代谢异常到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学者提出,应该更加重视胆囊生理功能的研究,把研究的方向转移到如何防止高浓度胆固醇胆汁对胆囊功能的损害上,从而防止结石的形成。

5 肠道——影响胆石形成的第三个器官

在胆石成因的经典学说中,影响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器官是肝脏和胆囊。近年来有诸多报道认为,肠道在其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是影响胆石形成的第三个重要器官。

与无结石对照组相比,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大肠运送时间、小肠菌丛对胆汁酸的7 α脱羟基能力、厌氧菌量、肠腔pH值均明显增加[29]。这些因素导致了通过肝肠循环回到胆汁中的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明显增加,使得胆汁酸盐疏水性增强,从而促进胆汁胆固醇析出,增加胆固醇饱和指数和加快胆固醇结晶速度[30]。最近还发现,肠道运动功能的改变也影响了胆囊的收缩功能[30]。但是,Gustafsson等[31]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选取了一组DCA在胆汁酸总量中所占比例平均为50%的患者(13例)和另一组该比例平均为21%的患者(109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胆汁脂质、胆固醇饱和度、成核时间、胆固醇结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论相反的报道表明,肠道功能对胆石形成的影响和确切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对胆囊结石形成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胆石形成的根源在于胆固醇代谢的异常,而胆囊局部因素和肠道功能的改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危险因素(如性激素、细菌、胰岛素抵抗等)最终也是通过以上途径影响了胆石的形成。随着对胆固醇代谢和致石基因的深入研究,有理由相信,关于胆囊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将取得较大的突破。由于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1998年,美国直接用于胆囊疾病的治疗费用高达57亿美元[32]。即便如此,每年仍有约半数新增患者得不到治疗。在我国,这一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揭开胆石成因的谜团,研究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胆结石是如何分类的

胆结石是如何分类的? 1.按胆石内所合成分可分 (1)胆固醇结石由于胆汁中所含的胆固酵过多,溶解不掉而逐渐沉积。单发者居多,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结石内约含胆固醇98%,外观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表面光滑,光彩很好看,切面有放射状线纹。也有多发结石呈多面或粒状,x线平片不显影。 (2)胆色素结石是我国最多见的一种结石。形状不定,质软易碎,剖面无核心或分层,称“东方型结石”。结石由胆色素、钙盐、细菌、虫卵等组成。结石的大小不等,小的像泥沙,大的有黄豆大小,外表为黑色或棕红色,数目较多,体积较小,常常随胆汁的排放流动,成为胆总管结石。 (3)混合性结石不论是胆色素结石或胆固酵结石,在结石形成后,又可以在原来的结石外面,再有胆固酵或胆色素、钙盐的沉积,从而形成胆色意胆固醇混合性胆石。由于所合成分比例不同,可表现各种颜色和形状,一殷多见的为球形或多面形,颜色有灰白色、黄色、 棕色、黄绿色、黑色,副面为层状,各层色调不一,x线平片常可显影。 2.按结石所在部位分 (1)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和混合性结石。胆石在胆囊内,一般不引起黄疽,也不产生绞痛(除非卡住了胆囊管)。思者平时偶有中上瞪或右上腹的饱问感,有时有暖气、醛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在吃油腻食物后,症状可以加重。也有部分病人可以终身没有症状。 (2)总胆管结石多见于胆红素结石。胆石可以原发于总胆管,也可以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当胆石在总胆管内卡住时,病人出现疼痛,常有黄疽、寒战、发热,大便呈灰色,小便颜色加深如浓茶一样。如此时又有总胆管炎症时,就能导致高热、昏迷等严重征象。当胆石移 动位置成从胆道口排到十二指肠内,病人的黄疽及炎症症状都可趋向消退。 (3)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肝内服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5%左右。由于胆石较小,呈泥沙祥,容易往下流动,因此多数同时有总胆管结石。病人常从幼年时就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发冷、发热、黄疽等病史。这是由于胆石阻塞了胆汁的流通,胆汁被阻塞不能徘出, 就转而进入血液中,这时病人的眼睛、皮肤就会发黄。这种现象叫作“梗阻性黄疽”。也因为胆道被阻塞,时间一长,细菌就乘机在胆道 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胆道炎。还能进一步侵入全身,引起中毒、休克、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神志淡漠、白细胞超过20.0X109/L,体温达39辽以上,这种现象叫“重症胆管炎”。其他还能上行感染引起肝内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 形成原因 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从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结石)。 胆道是胆汁生成、储存、排送入肠的通道,胆道是人体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不仅胆道本身,而且与之邻近的血管也均有众多的变异。 1、胆囊工作机理: 胆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弹力纤维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储存胆汁,分泌、吸收胆汁成分及通过收缩运动向肠内驱送胆汁的作用。胆囊形似梨状,宽约3~5cm,长约7~10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内部压力可达4kpa。 胆囊的收缩有三种形式:节律性收缩,每分钟出现2~6次;张力性收缩,由进食或其它排胆刺激引起;蠕动性收缩,发生于胆囊颈部及胆囊管,犹如括约肌样运动。三种形式交替作用,使胆囊内的胆汁间歇地排出。 胆囊可将肝胆汁浓缩5~10倍,浓缩时,90%的水及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 胆汁由肝脏及胆管持续生成。胆汁是机体的一种极重要的体液,每日的生理分泌量约800~1000ml,也即每小时约30~40 ml的生成量。胆汁不仅参与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而且还是体内许多代谢产物的内外源性有害物资的排泄途径。通常肝胆汁色浅、稀薄、偏碱;胆囊胆汁色深、粘稠、相对偏酸。胆汁的主要成分为水,其主要溶质除了与血浆成分相似的电解质、蛋白质外,还有大量经肝脏生物转化等处理后的经胆排泄物,其中有些是被扬弃的代谢尾产物或有害物质。胆汁成分甚为复杂,临床上受到重视的溶质有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胆汁中的各种电解质和酶(如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转肽酶等)。 胆汁的流动取决于胆汁分泌率、胆囊和胆道括约肌以及十二指肠第二段的舒缩状态,其流向依存于管腔各处的压力梯度,其流速则与驱动压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胆汁的分泌率受生活习性及肝脏功能状态影响,依不同的种属而异,如食草动物一般高于杂食动物。 2、胆结石医理上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

【保护肝脏】第四章 胆囊结石的成因及预防

一、病因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另外,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一种促成核因子,可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此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二、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cholelithiasis cholecystolithiasis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莫菲征常阳性。 三、诊断鉴别 有急性发作史的胆囊结石,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但如无急性发作史,诊断则主要依靠辅助检查如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内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正确率可达95%以上。 四、治疗预防 (一)手术治疗 近来研究报道是肝脏的成石性胆汁形成了胆囊结石(如胆固醇过饱和),所以从2007年开始,国内开展了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主要是应用胆道镜在术中彻底取出胆囊内的结石。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萎缩性胆囊和胆囊癌变者。由于有同时存在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能,因此有下列指征时应在术中探查胆总管。绝对探查指征:①胆总管内扪及结石;②手术时有胆管炎和黄疸表现。③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有胆管结石;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2mm,但有少见病人胆管有扩张而无结石存在。此点在胆总管探查时的阳性率仅35%左右。此外,还有一些相对探查指征:①过去有黄疸病史;②胆囊内为小结石;③胆囊呈慢性萎缩性改变;④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史。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 目前,胆囊切除有两种方法,传统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普外科在治疗胆囊结石时,采用胆囊结石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微创治疗是普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胆囊结石微创技术特点 1、创伤小,此手术仅需在腹部开0.5-1.0cm小切口3个,即能完成手术,创口无须缝合,用创口贴粘贴创口即可。而传统手术需在右上腹开一个长约15cm左右的长切口。 2、出血少,一般仅为5-10ml。传统手术出血在100-200ml左右。 3、对腹腔脏器干扰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4、恢复快,一般病人早晨手术,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无须人辅助,可进半流饮食。 5、疼痛轻,一般患者术后已无明显疼痛。 6、住院周期短,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 7、对年轻人来说,外形美观、创口小、难发现。

有哪些因素能导致胆结石受影响

有哪些因素能导致胆结石受影响 *导读:胆结石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吃肉、饮酒和肥胖、不吃早餐等,但是素食主义、减肥人群、有其他消化疾病的人,或…… 胆结石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吃肉、饮酒和肥胖、不吃早餐等,但是素食主义、减肥人群、有其他消化疾病的人,或者是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禁止的人群也都有可能会患上胆结石。 胆结石这种病并不鲜见,其实胆结石这个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呢,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胆结石的发生,要远离胆结石的话,就要从根源入手,从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认识了解胆结石形成。下面请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胆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吧。 *喜静少动: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久而久之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体质肥胖: 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多次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不吃早餐: 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

胆病辨治浅析

可贪味多餐,食物冷热要适宜。做到“谨和五味”,不可偏食。《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见脾胃调和,正气充旺则体质强健,抗邪抗病能力强。 3.3 激发潜能 经常按揉经络刺激某些穴位,疏通经气调动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合理调整阴阳虚实,激发自身潜能,利用潜能加之合理药物,尽早把疾病驱赶出体外。 疾病控制是一个大课题,未病先防理念的养成需要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未病先防要控烟、限酒、合理饮食、注重体育锻炼、调适心理,关注五个平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阴阳、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中医养生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是能启迪全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思想源泉。 参考文献 [1] 陈 竺,邢雪荣.2005年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03):1. [2] 钱俊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哲学思维[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84-685. [3] 钱俊英.应用审证求因方法揭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原因[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59-660. [4] 钱俊英.如何审时度势处理好应急疫情[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163-167. [5] 徐德忠.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实施方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3(5):37. [6] 雷念东,钱俊英,肖 红.中药瘦身胶囊减肥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4):87-89. 钱俊英 雷念东△ 周爱萍▲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710054) 胆病辨治浅析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69(2011)01-0125-02 理、法、方、药是中医临床的思维过程。明理是前提,立法乃是关键,法立则方药自出。治疗任何疾病,都必须有相应的治法。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尚佳,兹详述如下。 胆囊炎、胆石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对本病 △加拿大多伦多中药保健中心主任(CAN A DA) ▲江苏省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215301)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等论述,散见于历代经著中胆胀、胁痛、肝胃气痛、黄疸等有关章节。如《素问?胀篇》云“胆胀者,口中苦,善太息。” 1 有关生理 胆为六腑之一,居于肝下,受肝之余气,内藏精汁。《难经,四十二难》谓:“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精汁即胆汁,它在饮食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胆互为表里,肝藏血,其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为胆汁。胆汁的正常分泌同样也依赖于肝之疏泄功能。胆与肝都有喜条达之特性;胆之与脾,在对于饮食的运化过程中,相互协作。胆之分泌胆汁,以促进脾之运化功能;脾运则肠道传化通顺,亦有利于胆汁的分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土运木达”之生理状态。 2 胆囊炎、胆石症病因探讨 根据中医病因学理论,本病的病因不外乎:一是内伤七情,忧郁、忿怒首先伤肝,以致肝胆失于疏泄;二是内伤饮食,暴饮暴食及偏嗜高梁厚味而致湿滞蕴阻;三是为直接感染湿热之邪,充斥肝胆。其转归,都使肝胆失疏而致气滞郁结或温热内蒸等病理变化。 3 治疗法则 3.1 疏肝解郁法 肝与胆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而在病理状态下则相互影响。七情郁结首先内伤于肝,以致肝失疏泄,继而可出现胆道不利的病理变化。在临床则表现为肝胆失疏的症候。肝郁气滞可以横逆犯胃,故胃失和降的症状可以同时并见。症见右胁疼痛,牵引肩背,并与情绪变化有关,伴嗳气,女子月经不调,经来乳胀、苔薄,脉弦。由此可见,此类病人之胆道不利是肝失疏泄的后果。因而立疏肝解郁法,方取柴胡疏肝饮,逍遥散等,意在疏理肝气,解开气机之郁结,去除影响胆道通利的病理因素。“木郁则达之”运用疏肝解郁法,临床以右胁胀痛为主的一组症状,便可随着肝气的疏泄,胆道的通畅而消失。 3.2 泻肝利胆法 如肝胆气滞,日久不解,木可以克土,直接影响脾之运化,使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蒸,薰迫肝胆,导致肝胆湿热的病理变化,另外,胆汁分泌不畅也可久蕴生热并旁及于肝;暴饮暴食,嗜食滋腻厚味,伤胃伐脾,同样也可以内生湿热,薰蒸肝胆;也有感受湿热之邪,并直接而迅速的充斥肝胆。由此可见,肝胆湿热薰蒸是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在治疗上非泻则湿热不化,非利则胆道不畅。方药取龙胆泻肝汤、千金谷疸丸,更加金钱草、蒲公英、虎杖、田基黄等。若湿热节蒸腾,胆道阻滞严重,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者,需加茵陈蒿汤治之,在泻肝利胆的基础上,配以利胆退黄之剂。 辨证要点:右胁疼痛阵作,发热,大便秘结或薄溏不畅,口干而苦,甚则两目肌肤发黄,苔黄腻,脉弦滑。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1)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 (4)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瘙痒与血中胆汁和胆盐增加并沉积于皮肤上,剌激皮肤、神经末稍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瘙痒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胆道感染、梗阻。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高热、腹痛。 术后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腹痛、腹胀、腹膜炎的表现。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及量。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胆结石小常识

你的结石有多大,如果小可以找中医处方治疗,服利胆排石的药,如果结石大了不好排,就去作手术治疗。平时可服四金汤化石(鸡内金,郁金,海金砂,金钱草)治疗。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 卵磷脂胶囊,胆结石的“消化军”:分解吸收胆固醇,液化胆汁中的胆固醇,防止并化解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溶解结石)、外科手术(取出结石)或饮食疗法(控制胆结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 基本上,若无自觉症状,对健康并无大碍,应不需考虑手术治疗,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 国人吃得愈来愈好,使得胆结石得以轻易缠身而不自觉。国人应注意平日的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取,并保持体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检查。胆囊X光摄影是诊断胆结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检查是最常用而又无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声反射来测定有否结石,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由于胆结石和体质及饮食息息相关,若您自觉是罹患的高危险群或西化饮食的爱好者。一旦出现症状时,都必须提高警觉。胆结石的日常对应之道勤作日常生活型态的自我检讨,是健康的第一步。 请注意以下的生活规范: 1. 维持理想体重。 2. 保持运动的习惯。 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6. 避免过于疲劳。 7.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胆结石的饮食疗法 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6.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 7. 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 9. 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 一、摘要 胆囊结石(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但临床实际上,单一部位的结石是可能的但并非常见,往往几种部位的结石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欧美各国的胆石症患者其胆石多发生在胆囊内,仅少数病例(10%~25%)是原发于胆管中。 二、病因介绍 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另外,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一种促成核因子,可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此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三|、临床症状 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四、并发症 一旦结石造成胆道的梗阻,就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促使病人就诊,急性梗阻性并发症很常见,慢性梗阻性并发症罕见。 1.急性并发症 什么是胆绞痛?胆绞痛多发生在胆结石,只有在胆结石并发胆绞痛时,才可以来去匆匆。因当结石在胆囊和胆管内漂浮不定时,常无特殊症状,有的病人结石达到2-3厘米时,都未发生过胆绞痛,但有的结石不大,却经常发生胆绞痛,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结石因某种原因移动,引起了胆管或胆囊颈梗阻,疼痛便突然发作,且非常剧烈。 当进高脂肪饮食后,胆囊就会收缩,并将胆囊内结石推移到胆囊颈部和胆管,而引起了结石嵌顿。这时胆汁的流通出现障碍,胆囊内压力就会升高。高压使胆囊膨胀或胆管扩张,胆囊肌肉又不断收缩,力图挤走卡住的结石,使胆囊、胆管压力更高,故患者就会感到剧烈疼痛,这种胆绞痛在夜间容易发生,因为人躺卧睡眠时,结石会借势滑入胆囊管内。 胆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胆绞痛是胆石移动过程中引起胆囊,胆管发生痉挛性收缩,或因胆结石突然阻塞了胆囊管或胆总管,造成胆囊或胆管的扩张或腔内压力升高,当胆道的肌纤维细胞强烈收缩试图移动结石而引起。往往在吃了油腻食物或饱食后,多在夜间发生,因为平卧时胆囊底朝天,结石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至胆囊管口,阻塞胆囊管。有时当腹部受到震动如骑马或在崎岖山路上骑车颠簸等也会引起胆绞痛发作。胆绞痛发作时,病人会突然感到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随即转变为右季肋部绞痛,有时疼痛还放射到右肩部,严重时剧痛难忍,坐卧来安,捧腹弯腰,倒地翻滚,放声喊叫,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生休克等。疼痛常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一般持续10公钟至1小时至2小时,以后逐渐减轻至消失,如持续绞痛5小时至6小时,则应考虑胆结石合并症的发生。当结石退入胆囊或进入十二指肠或因胆

胆结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胆结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发病率旱上升趋势,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虽然胆囊切除术已经很成热,安全性也很高,但由于患者自身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对手术治疗还存在很大的恐惧心理。因此,及时做好胆囊切除术前术后的护理,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对实现术后的迅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木文就近年来胆结石患者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为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胆结石,护理,康复,进展

目录 引言 (3) 1术前护理 (3) 2术后护理 (3) 3饮食护理 (4) 4小结 (4) 参考文献 (5)

引言 胆结石患病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一些大城市胆结石发病率可达18%左右,与发达国家接近[1]。胆结石的主要表现是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治疗胆结石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术,而且安全性也很高,但由于患者白身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对手术治疗还存在恐惧心理[2]。因此,及时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治疗,对实现术后的迅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胆结石患者的护理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现综述如下。 1术前护理 行胆结石手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或治愈胆结石疾病,但由于很多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前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出现不配合手术治疗的相关行为,无形中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术前护理工作要明确患者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加强术前检查和训练工作,配合手术治疗方案,做好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工作,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积极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工作。黄维梅[3]认为,个性化护理后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的治疗知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最大限度使患者保持身心和身体的良好状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杨秀珍[4]认为,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优化服务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细心护理,倾听患者的心声,认真对待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增加同患者的情感交流,减少患者的紧张感,获得患者的信任;进行术前指导,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能够对胆结石手术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心理和焦虑状况。术前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手术的影响,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正常组,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出现并发症和复发人数明显减少,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迎接手术治疗,正确的对待病症,通过术前护理干预,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变得可预见,患者紧张程度会明显下降,有利于手术的完成[5-6]。 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和疼痛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详细记录病情变化,以免患者因术后精神紧张、疼痛等因素引起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情况。密切观察各种管道情况,适当调节输液的速度和进补量,观察患者是否排气,有无腹胀等情况。加强患者的饮食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针对患者的情况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发现切口裂开时及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报告医师重新缝合[7]。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腹腔感染且症状不明显,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土红霞咐民道了术后使用止痛泵后引起的并发症很多,护理人员要调整患者体位,提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于产生呕吐的患者给予止吐类药物,鼓励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不适感;呼吸抑制的患者要及时停用止痛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训练患者床上排尿习惯,视病情状况改变体位或站立排尿,减少患者尿漪留的发生;了解患者止痛药不良反应,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并加强个人卫生指导。胆结石手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问,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过程。对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应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个人情况,建立个体化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对年老体弱患者,应从消除恐惧、消除激动、消除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入手,要多巡视、多交流、多关心,使患者有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9]。对于细菌感染的胆道结石患者,在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吸氧,提高血氧含量,促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 一、胆囊结石的概况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 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 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 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对策 胆囊结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食、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药物等对症处理。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试用溶石治疗或严密观察病情。 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一)种类 有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局限于粘膜的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及急性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他各层结构完好。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的各层都是蜂窝组织炎,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女性病人多见,患者既往多有发作史,诱因是饱餐或者是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多为夜间发作。腹痛的特点是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的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和肩胛,继而疼痛由由阵发性疼痛转变成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此时要高度怀疑病人有穿孔的可能性。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诊治指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胆结石的诊治 疾病简介: 胆结石(Gallstones)是指发生在胆囊(Gall bladder)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发病原因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

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第57期] 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传统意义上的胆囊结石形成后,不会自然消失,反会渐渐增大,多数病例最后终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切除胆囊。然而在日常超声肝胆检查中,发现部分结石患者其转归并非如此,它们会在未作任何对症处理情况下,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消失。在对此类结石患者系统随访观察中,发现在此前都有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应用史,国内最早于1998年报道,我科近段时间先后发现有妇科及儿科两例此类胆囊结石病例。此类结石与平常多见的胆固醇结石在超声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均呈强回声团样,数量、大小不一,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因此,如果单从某次的超声检查,超声医师无法对其进行鉴别。那么,药物性胆囊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认为:过饱和头孢菌类抗生素的胆药高浓度,在胆囊腔内相对较长时间的留存,药物自身的化学特性(阴离子)就自然决定它与胆汁中钙盐成分(阳离子)结合,形成短暂的固态结合体,这种无数单个结合体,堆积、凝结,即可形成药物性胆结石。由于其结构较疏松,当停药后胆汁浓度迅速下降,此时药物自身的阴离子渐渐消失,它所形成的结合体(药物性结石)也随之消退。因此它特点是:形成快、碎裂溶解快、自然消退快。随访复查中发现,原石在停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时而散落成无数,时而堆积成团现象。总体上其演变规律是结石的数目减少,结石体积逐渐变小,结石密度逐渐变淡,胆汁透声逐渐变好,在结石完全消退后,胆囊所有声像图表现为正常。另外,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因大部分在胆囊内代谢排泄,长期使用也可引起药物性胆囊结石。 因此,临床医师应注意不要把这种‘一过性’且完全可以自愈的胆结石患者仓促手术,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多次超声复查的必要性。避免患者长期不必要的结石治疗和手术带来的痛苦与创伤,甚至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浏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余毅] [日期:2010年11月30日]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1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 (4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三护理诊断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瘙痒与血中胆汁和胆盐增加并沉积于皮肤上, 剌激皮肤、神经末稍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瘙痒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胆道感染、梗阻。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定时测 T 、 P 、 R 、 BP 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高热、腹痛。 术后 (1定时测 T 、 P 、 R 、 BP 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腹痛、腹胀、腹膜炎的表现。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及量。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 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浅谈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体会 殷娟

浅谈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体会殷娟 发表时间:2018-05-09T10:01:51.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殷娟闫俊霞通讯作者[导读] 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2]。手术后,给予管道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做好出院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更早的恢复健康。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嘉峪关 735100) 【摘要】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手术前后综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6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按其采取的护理措施,随机分为23例综合护理组和23例普通护理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结论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胆结石患者恢复,可明显减胆结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关键词】胆石症;手术;综合护理;普通护理;措施; 胆结石是指在胆管系统生有结石的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研究资料统计,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为10%左右,患病人数接近一亿三千万,部分大中城市的发病率可达到1 8%,总体接近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1]。胆结石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甚至休克及肝肾功能受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胆结石患者加强手术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胆结石患者进行护理,按其采取的护理措施,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3士9.1)岁,病程2-6.0年,平均病程(4.2±0.34)年。普通护理组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4±9.2)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3±0.30)年。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伴或不伴恶心、呕吐,上腹压痛等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结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综合护理组患者入院后细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按照合理方案进行个性化护理,帮助患者了解本病特征、手术过程、预后及并发症,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全面正确认识本病;除常规护理外按统一程序进行有序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普通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然后分别记录两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4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两组治疗结果为综合护理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91.3%,普通护理组治愈20例,治愈率为87.0%,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为综合护理组 1例,占4.3%,普通护理组5例,占21.7%;发热情况为综合护理组 1例,占4.3%,普通护理组4例,占17.4%。综合护理组无1例发生T管脱落,普通护理组发生T管脱落3例,占13.0%。在治愈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T管脱落发生率、焦虑抑郁症状及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综合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 3.1术前护理:①首先明确胆石症主要临床特点,为后期及时有效处理提供条件;详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既往病史,劝患者停止吸烟,保护呼吸道。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以及麻醉基本情况,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②做好术前检查及训练工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后,及时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心电图、心功、血常规、肝功等检查。有吸烟史的病人及早劝诫其暂停吸烟,以降低对呼吸道刺激,训练深呼吸及咳痰,可给予去痰镇咳药。在麻醉前注意提醒患者禁食禁饮时间,必要时提前训练床上排便;做好病人的手术区皮肤消毒工作,鼓励患者勤换衣,术前更换宽松清洁衣物,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2]。 3.2术后护理:①严密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意识状态和心电图变化,按时巡视病房,详细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定时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或lh测量1次血压、脉搏及呼吸,直至平稳。观察伤口渗液情况,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术后6h未排尿,应在下腹耻骨上作叩诊检查,有无尿潴留,有尿潴留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并做好出量记录。 ②麻醉清醒前护理: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处于意识丧失阶段,应由专人守护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及对光反射情况。麻醉清醒前,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有拨管、坠床等危险,护士应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栏,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一定量镇静剂. ③各种管道的护理:注意各种管道,如:输液管、氧气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T型引流管等管道是否通畅。特别是老年患者,因肠张力较低而使肠蠕动恢复较慢,排气时间可能延长,要注意观察胃肠减压的内容物,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术后严密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尿色、尿量及性质。保持T型引流管的通畅,注意固定,翻身或移动患者时注意保护,以防脱出。 ④预防并发症:在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老年患者还要注意褥疮和坠积性肺炎情况发生,定时翻身拍背,教患者咯痰,保证病房和病床整洁,减少并发症。 ⑤术后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期间要注意口腔护理,待肛门排气后即可进少量流质食物,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低脂、低蛋白、高热量饮食如瘦肉类、鱼类及蔬菜、水果等。鼓励多饮水,降低胆汁黏度,促进胆汁排泄。4.讨论: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出现胆绞痛等症状,胆结石患者一般选择手术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其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手术前进行身体检查的准备,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手术中安慰患者,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2]。手术后,给予管道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做好出院健康指导有利于患者更早的恢复健康。【参考文献】: [l]李君,何秀颖,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7(21):42 -43.[2]张克会.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湖南中医杂志,2014(11):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