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杜甫诗三首小测卷(答案版)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小测卷(答案版)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小测卷(答案版)

必修三《蜀道难》《杜甫诗三首》小测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9

分)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 B 、青泥何盘盘,百步 九折 萦岩峦。

C. 、剑阁峥嵘而 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问君西游 何时 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答案: B

解析:古义 : 回环曲折。今义 :按九成折算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开国何 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所守 或匪亲 或:倘若。

B. 畏途巉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可以横 绝峨眉巅

绝:越过。

C. 扪参历井仰 胁息 胁息 :屏住呼吸。以手抚膺 坐长叹 坐:徒

D. 一夫 当关 当:挡住。使人听此 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答案: B 解析:“畏

途巉岩不可攀”中的“畏途”与“巉岩”一样,都是偏正结构的词语,应理解为 “可怕的路途”。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 “同样”“也是 ”。 B 、胡为 乎 来哉 乎 :语助词,无义。

C 、黄鹤 之 飞尚不得过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 、所守 或匪亲

所守:守关的人,这是一个 “所”字结构

答案: A

解析:也 :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4.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君 西游何时还 /侧身 西望长咨嗟

B 、.尔 来四万八千岁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 、西当太白有鸟道 /一夫 当关

D 、开国 何茫然 /问君西游 何时还 答案: A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锦城 虽 云乐,不如早还家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 、蜀道之难,难 于 上青天 重 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 C 、剑阁峥嵘 而 崔嵬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答案: C

D.介词,拿,用。

6.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何陋之有 A. 但见悲鸟号古木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解析:名词作状语,向西。

挡住。 D.多么 /什么。

B.指示代词,那,指开国之初 /人称代词,你。

C.面对,向 / 抵挡,

朝济 而 夕设版焉

以乱易整,不武 解析: A.连词,虽然。 B.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C.连词,表并列 / 连词,表顺承。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答案 :C

解析: A.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 B.状语后置句。 C.与例句相同,均为宾语前置句。 D.判断句。

7.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与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海纳百 川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 B. 、危言危行 噫吁, 危乎高哉

C 、 匪 夷所思 所守或 匪亲,化为狼与豺

D 、 扪心自问 扪参历井仰胁息 答案: B

8. 下列对《蜀道难》中有关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中的“子规 ”也称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因 其啼声甚

哀,古人往往借其传达凄婉之情或思念之意。

B 、“百步九折紫岩峦 ”中的“百”九“”都是实数, “百步九折 ”言在极短的路程里,要转许多弯。 B. “扪参历井仰胁息 ”中的 “参”“井”都是星宿名,代表古人对星空的分野。

D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中的“锦城”与杜甫的诗句 “花重锦官城 ”中的“锦官城 ”一样,都

是成都的别称。 答案: B

解析:“百”“九”都是虚数

9、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 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的特点进行描写,以展示蜀 道之难。

C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

之险。

D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从六 龙回日到子规夜

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A

解析: “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中 的“西望”可知,诗人是在长安往西望蜀地。

10.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凋伤 :使草木凋落衰败

孤舟一 系故园心

系:牵挂

去:离开 丛菊两开 他日泪 两开:第二次开放, 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落木 :倒下的树木 巫山巫峡 气萧森 气:气象、景象。

兼天 :连天 艰难 苦 恨繁霜鬓 苦:苦难。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河流。 B.正直 / 高。 C.不是。 D.摸。 A 、玉露 凋伤 枫树林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C 、无边 落木 萧萧下

D 、江间波浪 兼天 涌

答案: B

解析: A.系 :系舟上岸。 C 、落木 :秋天飘落的树叶。 D.苦 :极。

A. 百年多病 独 登台

B. 艰难 苦恨繁霜鬓

C. 无边落木 萧萧 下

D. 塞上风云 接 地阴

独留青冢向黄昏 必先 苦其心志 萧萧

班马鸣 接天莲叶无穷碧

答案: D

解析: A.独自 /只。 B.极/使困苦。 C.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 马嘶声。 D.连接。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 多病独登台

B. 分明 怨恨 曲中论

C. 渚清沙白鸟 飞回

D. 艰难 苦恨繁霜鬓

答案: B

解析: A.古义 :这里借指晚年。今义 :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人的一生。 C.古义 :飞舞盘旋。今义 飞回来。 D.古义 :兼指国运和自身运。今义 :困难。

1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 C

解析: C “群山”与“生长”不对仗,“万壑”与“明妃”不对仗,“赴荆门”“尚有村” 不对仗。

14.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 感叹人逝村存, 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

留下青家一座沉寂在黄昏中,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方沙漠相连,最后只留下青家对着黄昏。

15.

下列对《秋兴八首》 (其一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描写了蘷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 心情。

B.

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萧瑟阴森的景象, 可见诗人内心的孤

寂凄楚, 又可看出国家饱经战 乱后的衰败残破。

C.

诗中那无处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 ;

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

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能永存。

D. 诗人旅居此地两年, 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 他只能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 为去年的情

景而落泪

答案: D 解析:“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在了江边”。

16. 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写登高见闻,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图景。首联写

“天”风“”沙“”渚“”“猿啸 ”

和“鸟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归。

方面写汉元帝昏庸 方面写昭君难忘故土,魂魄 D.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琵琶乐曲将昭君的

答案: B

解析:“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指宫廷。这两句意思是 怨恨 ”传通千载,从侧面加强了

:她当年开汉宫, (命运 )便与北

飞”,画面慘淡,气氛悲凉,映照诗人凄凉的心境

B 、颔联中, “无边 ”“不尽 ”使诗的境界广周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中感慨万端: 韶光易

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壮志难酬。

C 、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 “无边 ”对应, “百年

与上联的 “不尽 ”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 、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

答案: B 解析:颔联并未传达人生无常的感慨。

17.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 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解析: ①“庐岳”指江西庐山, 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 ②十年幕府与杜甫的人生经历相符, 并且杜甫曾在蜀地居住,所以此联适合悬主在杜甫草堂。③“狂” “杀”与杜甫的形象特征 不符。④“春水”“鸡”照应杜甫《客至》一诗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故此联 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都的诗的传统, ① 。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 那也许就自得其

乐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诗的传统,

② 。它靠的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安史之乱后,杜 甫投奔严武门下。 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 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 写下《堂成》 一诗, 其中一联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 ③ ,之后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自去自 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等诗句。

A 、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 景和心情

B 、 ① 要得益于杜甫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 、 ① 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 情

D 、① 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 ②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③ 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 心情 答案: D

解析:第①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 是“杜甫和草堂” ;第②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 脉和基因”可知,强调的是“底蕴” ;第③空,由“《堂成》”可知,应是“建成时”。

19. 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 “宿江边阁 ”的律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不眠忧战伐,

无力正乾坤。 ① 孤月浪中翻 ② 鹳鹤追飞静 ③ 豺狼得食喧 ④ 薄云岩际宿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 每联最后一个字要押韵, 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 合。综合分析, B 项最恰当

20、下列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② 十年幕府悲秦月 ③ 狂到世人皆欲杀 ④ 秋天一鹄先生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D

一卷唐诗补蜀风 醉来天子不能呼 春水群鸥野老心

A、“扪参历井”中的“参”和“井”都是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

蜀是参宿的分野

B、成都古称益州,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

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如杜甫诗“锦官城外柏森森”、李白诗“锦城虽云乐”。

C、“独留青冢黄昏”中的“青冢”指的是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青家”。

D、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

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

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不能对仗。

答案:D

解析:首联和尾联也可以对仗。《登高》的四联都对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 题。

从长安通往巴蜀,有高山阻隔, ___________________ 以至于秦朝以前的关中统治者,对广袤

的巴蜀大地并不十分了解。正是一条绵延两百多公里的穿山古道,使长安与汉中,艰难地建立起了有限的联系,这条像血脉一般重要的道路,就是褒斜道。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6 年,刚刚驻扎汉中的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采纳张良之计,烧毁了斜道,很快,他又地对外宣布,重修褒斜道。当项羽还在朝笑刘邦的时候,汉将军韩信已率大军潜出故道,翻越秦岭攻破陈仓,关中顿时门户大开,从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既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又被奉为世界军事史学家“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就在距刘邦暗度陈仓四百多年后的一个盛夏,又一个关于蜀道的故事长史册。志在夺取成都,的曹魏大军,在位于金牛古道上的剑门关前,停下了

脚步,这一年是公元263 年。面对三倍于己的强敌,()。魏将邓艾索性放弃攻打

剑门关,绕道阴平古道,翻越摩天岭,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最终攻取成都。蜀国虽破,但剑门雄关依

然屹立,它以不败的姿态骄傲地捍卫了天下第一雄关的千古美名。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地广人稀轰轰烈烈想入非非势不可挡

B.人迹罕至轰轰烈烈异想天开气势汹汹

C.人迹罕至大张旗鼓异想天开势不可挡

D.地广人稀大张旗鼓想入非非气势汹汹

答案:C

解析:①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方偏荒凉。地广人稀:土地广袤,人口稀少。

语境强调的是巴蜀很少有人到达,所以关中统治者对巴蜀大地并不十分了解,应选用“人迹罕至。② 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结合“对外

宣布,重修褒斜道”可知,应选用“大张旗鼓”。③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想入非非:思想

进人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根据语境,应选用“异想天开”。④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

抵挡。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嚣张。结合志在夺取成都”可知,

应选用“势不可挡”。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之后就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B、“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因为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所以被奉为世界军事史

“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C、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而且被世界军事史学家奉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战例,成为我国历代军事家们的美谈,因此被奉为世界军事史“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

答案:C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关联词使用不当,“既???又??”表并列关系,但语境是由“我国”到“世

界”,明显是递进关系; ②“被奉为世界军事史学家”语序不当,应将“世界军事史学家”调至“被”后。综合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曹魏大军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阵脚丝毫不乱B、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看到曹魏大军阵脚丝毫不乱,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

C、曹魏大军阵脚丝毫不乱,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

D、蜀汉守军在姜维的率领下,阵脚丝毫不乱,曹魏大军只能眼望剑门天险徒唤奈何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发动进攻的是曹魏大军,所以“面对三倍于己的强敌”的应是“蜀汉守写”,补写的句子的主语应与前面保持一致,据此排除A、C 两项。另外,结合语境可知,应

是蜀汉守军在曹魏大军的猛烈进攻下阵脚丝毫不乱,而不是曹魏大军阵脚丝毫不乱,据此排除B 项。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2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

猴都很难越过。

答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用“, ”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从而产生

了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山

路曲折盘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答案: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氛围的句子是

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答案: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中,杜甫借“”从空间的角度写出自己漂泊异乡之愁,“ _

从时间的角度写出自己年老体衰之苦。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登高》中,诗人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句子是,

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登高》中,“__________ , _________ ”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

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清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关于议论文段的写作常识填空。(10 分)

(1)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不能用描摹性的语言,要求

答案:简洁概括扣住观点(定向转述)

(2)议论文中所谓的“议”就是______________ ,“论”就是____________ 。

答案:说理分析

(3)常用的分析法有:________________ ,假设分析法, __________ ,辩证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答案: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4)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本论部分的段落都用完全段。完全段包含有观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句(事理或事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类句子。

答案:过渡句(阐释句、诠释句)分析句结论句

四、以“信任源于诚信”为话题,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议论完全段(9 分)。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xx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1.《xx八首》(其一) 1-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6.《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画图省识春风xx归夜月魂) 2-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5. 3.《登高》 3-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 3-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xx白鸟飞回) 3-6.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7.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 3-8.xx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 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杜甫诗三首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 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 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 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 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 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 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 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 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 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 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 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 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 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 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春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于 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 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 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 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 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 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 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 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 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 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 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 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 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 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 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 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 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 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 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于州(今陕西富县), 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 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 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 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 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 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 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 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 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 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 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 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著名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深 刻地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其中《石壕吏》因 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 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 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 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 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 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室中更无人”,隐去 “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孙” 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 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 孩子而仍留家中。“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 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三层(最 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河阳,这是当时 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 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 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 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 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这一矛盾也反映 在《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中。 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 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 处感到有诗人在。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 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 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二、实战演练 (一)赏析《望岳》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而,时间是 从至,并由望岳联想到 将来登岳。答案:远、近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 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 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鸟"写的是____ _景,用_ ____描写,表达 了。答案:高大、神奇秀 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 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答案:秀美、 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 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 是,颔联是,颈 联是,尾联 是。答案:远望、近望、细 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后两 联着力表现的是。答案:整体形象、 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 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 其好在何处?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 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 用。答案:从山的北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 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

最新《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 朔()漠省()识渚()清潦()倒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 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 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 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 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 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 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 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知识点归纳汇总 导读:一、杜甫诗三首 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

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2、《春望》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于州(今

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 《诗三首》训练提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释义: 塞上风云()急暮砧()群山万壑()朔漠() 青冢()省识()渚清()霜鬓() 2。赏析下面,说说划线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2)群山万壑赴荆门 (3)一去紫台连朔漠(4)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律诗讲求对仗。试运用你掌握的知识,分析《登高》在对仗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体诗讲究押韵,找出《咏怀古迹(其三)》诗中押韵的字,说说律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例《阁夜》:前一层写秋夜江景;后一层咏卧龙跃马。试照此形式归纳这三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

(1)《秋兴八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诗,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且要经常自觉地积累这方面的体会。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自己朗读《登高》的心得,你对其有什么看法? (1)诗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猿”、“鸟”二字语气加重,读音适当拉长。 (2)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 (3)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上联“万里”、下联“百年”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愤恨的,宜急速读出。 (4)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7.请根据注释,认真研读《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然后回答问题: 摇落深知宋玉悲①,风流儒雅②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③。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和答案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和答案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 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6)死者长已矣() 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知识点复习

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知识点复习教学博苑 2012-03-04 1724 5d56b7b40102dut1 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知识点复习 教材篇目《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单元目标 1.识记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并掌握诗歌阅读考查的基本要求和答题规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方法以及审题答题规范。 重点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字音 A组 噫吁xū鱼凫fú猿猱náo 扪参m?n以手抚膺yīng急暮砧zhēn 朔漠shu?青冢zhǒng渚清沙白zhǔ 荻花dí管弦xián迁谪zh? 虾蟆hámɑ钿头diàn银篦bì 惘然wǎng宵柝tu?吮血shǔn

崔嵬w?i B组 飞来横祸hang横绝h?ng横行霸道h?ng 边塞sài塞车sāi敷衍塞责sa 幽咽ya咽喉yān狼吞虎咽yàn 二、字形 (1)以手抚yīng 膺yàn品赝 (2)群山万ha壑一丘之h?貉 (3)落木xiāo xiāo萧萧xiāo洒潇 (4)穷困liáo 潦倒字迹liáo草潦 (5)cāng海桑田沧cāng穹苍 (6)xiāo柝宵凌xiāo霄 三、素材集成 1.《蜀道难》 (1)素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适用话题面对困境 阐释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于名山大川,诗酒一生。他失意中发豪放之音,抑郁中唱洒脱之歌,终成就一代“诗仙”的美名。一生的游历,半个盛唐都有阴郁的灰色。 2.《杜甫诗三首》 (1)素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适用话题正直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 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

杜甫诗三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臵在鄜州,独自;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臵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1 第课教师周雄杰时间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 不胜簪()决眦() 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壮阔雄奇 C .含蓄蕴藉 D .慷慨悲凉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 一、望岳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03河南省)“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 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④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6徐州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⑥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湛江市)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06百色市)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 ①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06百色市)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知识汇编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知识汇编 一、易误读的字。 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跟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读本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就不能读shuō,而应读yuè,这里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如: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hán。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就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下面列出课本中文言文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论语(lún) 默而识之(zhì) 贫者语于富者曰(yù) 曳屋许许声(húhú) 荷担者三夫(h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ēng) 始龀(chèn)诲(huì)人不倦 戍(shù)轮台何恃(shì)而往 蔽林间窥之(kuī)赴戎(róng)机 朔气传金柝(tuò)燕山胡骑(yān) 濯(zhuó)清涟亵(xiè)玩焉 期年出之(jī)如闻泣幽咽(yè) 更相庆(gēng)(yǐ)然不动 阡陌(mò)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八分有奇(jī)以头抢地耳(qiāng)三年羁旅客(jī)低绮户(qǐ) 皆次当行(háng)为坛而盟(wéi) 慕义强仁者(qiǎng)水皆缥碧(piǎo) 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施施而行(yì) 射者中(zhòng)颓然乎其间(tuí) 廿二日(niàn)汗出浃背(jiā)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风怒号(háo) 大庇天下寒士(bì) 斜晖脉脉(mò)以其语语之(yǔ)(yù) 宠辱偕忘(xié)谪(zhé)守巴陵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知识点

《核舟记》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核舟记》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 3、读音 器皿(mǐn)八分有奇(yòu jī)黍(shǔ)轩(xuān)峨冠(é guān)抚膝(fǔ xī)衣褶(zhě)弥勒(mí lè)矫首(jiǎo)不属(zhǔ)椎髻(zhuī jì)虞山(yú)甫(fǔ 罔(wǎnɡ)髻(jì)倚(yǐ)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òu)诎右臂支船(qū 4、断句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4).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词类活用 (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例句: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例句:石青糁之 (3).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例句:石青糁之

(4).卧:使动用法,使……卧,平放。例句:卧右膝 (5).诎:使动用法,使……屈,弯曲。例句:诎右臂支船 (6).竖: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例句:而竖其左膝 (7).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3、古今异义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5)矫首昂视。(矫:古义:举。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8)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9)罔不因势象形。(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今义:六书之一。 4、一词多义 (1)其: ①他们的(其两膝相比者) ②他的指佛印的(而竖其左膝) ③那,那个(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④指船底(则题名其上) 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 ⑥代船(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端: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1.《秋兴八首》(其一) 1-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

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6.《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2-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5. 3.《登高》 3-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