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一、奶瓶喂奶技术

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三、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静脉输液目的保护患儿血管,随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四、新生儿肛门灌肠目的:1排除肠道积气

2为患儿减轻腹胀和便秘

五、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桡动脉穿刺)

目的:1不适合做动脉插管时或脐动脉和外周动脉插管未能成功时2当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样证明有问题时

六、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股静脉穿刺)

目的:用于血培养

七、新生儿科动脉血样采集法(手背静脉穿刺)目的:可用于新生儿肝肾功血标本的采集

八、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注射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九、新生儿输液泵的使用(滴注输液泵)目的:有效控制输液滴数,便于观察

十、蓝光照射治疗技术目的: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

十一、拔胃管技术目的:

十二、吸痰技术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十三、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目的:观察生命体征

十四、新生儿沐浴法技术目的:保持清洁卫生

十五、注射配药技术:目的:预防感染

十六、吸氧技术目的:改善呼吸

十七、口腔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去除口腔异味

(

十八、鼻饲技术

目的:为早产儿、肺炎呛咳明显、严重心衰、吸吮无力、口腔感染供给营养、水分和药物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 严格遵守操作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注意事项】 1.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 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quot空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 quot的标志。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氧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目的】监测吸入氧浓度使其合理有效地用氧避免患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而致氧中毒的发生。【用物】氧浓度测定仪【步骤】 1.将测氧仪调为零。 2.将探头植入所测部位按压皮囊34次取得所测气体标本。 3.按测定键测氧仪显示的是所测病人吸入氧浓度。【注意事项】 1. 测氧仪探头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纱布擦拭然后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器照射消毒防2 交叉感染。 2. 仪器平放在平整安全处防摔伤损坏影响测定结果。 3. 测氧仪防潮剂应定时更换有变色倾向便应更换。 4. 定时校对测氧仪的准确性。超声雾化操作规程【用物】超声雾化器、蒸馏水、根据医嘱准备药物、注射器1个、针头1个、玻璃或搪瓷量杯1个。【操作要点】 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水槽内加冷蒸馏水使水面达到水位标志要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明膜。 3.雾化罐内放入药液稀释至3050ml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备齐用物带至病儿床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 5.接通电源先开电源开关红色指示灯亮预热3分钟再开雾化开关白色指示灯亮此时药液成雾状喷出。 6.根据需要调节雾量。 7.如发现雾化罐内液体过少影响正常雾化时应继续增加液量但不必关机。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治疗毕先关雾化开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要求: 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空调调节室温恒定。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8℃左右。二、保持体温恒定: 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三、维持有效呼吸: 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或水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 四、合理喂养: 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每隔四小时测体温一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大小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 (1)皮肤护理:每日擦澡一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折处清洗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全身情况。 (2)眼部护理:每日擦澡后,用生理盐水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两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4)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安尔碘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5)臀部护理:每3时更换尿裤一次,每次大便后用婴儿湿巾擦拭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 七、做好出院时宣教工作,如喂奶方法、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定期检查等。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关充足,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分泌物排泄。 2.休息高热者要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轻者或恢复期病儿适当下床活动。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饮食高热期间因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年长儿童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婴幼儿根据病情酌情减少奶量,喂奶间增加喂水次数,以降低体温并保进毒素排泄。 4.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朵贝尔氏液、洗必泰溶液等漱口,每日3-4次,以防止口腔炎。 5. 注意隔离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如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除给止咳祛痰药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 7. 呼吸衰竭的患儿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和吗啡类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8. 收集标本时按正规操作采样,如留取痰液、血液标本时,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容器应清洁干燥。 9.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等,做到随时配合抢救。 10. 做好出院指导。

心肺脑复苏及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 1. 使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保证按压效果,术者以一手张根按压年长儿胸骨上1/3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赖身体和肩臂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率60-80次/分;新生儿用双指按压胸骨下1/3处,按压率120次/分;婴儿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双拇指按压,按压率100次/分;幼儿用单掌按压。 2.迅速接好心电监护仪各导联,在监护下进行复苏,认真填写特护单,记录复苏情况。 (二)建立有效通气 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患儿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使气道拉直,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左手捏紧病人鼻腔,术者深吸气,对准病人口部吸气,然后松开鼻孔,右手紧压腹部使膈肌上升建立被动呼吸,并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儿童、幼儿、婴儿根据年龄吹气:14-16-20次/分。 2.使用简易呼吸器:在保证气道通畅情况下,使面罩紧密覆盖病人口鼻,挤压气囊向病人呼吸道送气,潮气量可达到 500-1000ml,婴幼儿150-400ml。 3.自主呼吸不能恢复者,立即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机建立被动呼吸。 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护理 1)熟悉掌握各种类型人工呼吸机的性能,安装、调节、检查氧气压力、流量、氧来源、湿化器,各种连接管道,导管是否正常,牢固。 2)每小时观察呼吸器的潮气量、输入压力、呼吸频率,呼吸时比及氧浓度与要求是否一致并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3)注意患儿胸廓起伏、神志、面色、周围循环、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重症护理单,详细床头交接班,注意避免脱管、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分,空气新奇,定时通风,但预防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预防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依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别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坦、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方案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平安,预防发生意外。 13. 援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依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抚慰,从而静心休养,配合医治,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全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 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别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一、术前准备 1.核对医患信息:确认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是否一致。 2.确认诊断和治疗方案: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包括饮食、生 活习惯等。 3.准备护理器材:根据操作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如输液器、吸引器、氧气设备等。 二、洗手和保护措施 1.洗手消毒:护士进行洗手消毒,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2.佩戴手套和口罩:佩戴干净的手套和口罩,以减少外界污染。 三、技术操作 1.体温测量:使用儿童专用体温计,通常是耳温计,保持仪器清洁, 并注意使用插入式探头时的方法和时间。 2.吸痰护理:根据患儿的痰液状况,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并进行正确 的吸痰操作,注意避免对喉咙和气道造成刺激。 3.静脉输液: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和适合患儿身体情况的静脉置管部位,根据医嘱和患儿情况调整注射速度和输液量。 4.观察和记录体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做出判断并向医生反馈。

5.饮食护理:给予适量的饮食,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医嘱选择适 当的饮食方式,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儿童的饮食习惯。 6.药物给药:按照医嘱准确给药,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 皮下、肌肉注射等。给药前核对药品、剂量和途径,适用给药器具。 7.疼痛缓解:对疼痛患儿进行缓解措施,如使用各种物理疗法、给药等,根据患儿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8.伤口护理:对患儿的创面进行护理,涉及伤口清洁、更换敷料、处 理渗液、观察感染等方面,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9.导尿护理:安全地进行导尿操作,注意导尿管的选择和使用,避免 感染和损伤。 10.氧气给予:根据患儿的氧饱和度和病情,使用氧气设备正确给予 氧气,注意氧浓度的控制和氧流量的调整。 四、操作结束 1.整理护理器材:将使用完的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证下次使 用时的安全和卫生。 2.记录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药物剂量等重要信息,供医生和其他护士参考。 3.向患儿和家属进行交流: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解答他们的 疑问,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4.与团队合作:与其他医务人员保持团队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护理任务,并进行交接班。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一、常规护理操作 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护士应熟悉儿童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营养护理: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并进行饮食监管,确保儿童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个人卫生护理:包括洗澡、刷牙、指甲修剪、头发梳理等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于不能自理或卧床的儿童,护士还应进行换洗床单和衣物的工作,确保儿童的卫生环境清洁。 4.安全措施:护士应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包括防止跌倒、防止烫伤、防止感染等。护士还应教育家属和儿童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5.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应定期更换体位,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特殊护理操作 1.静脉输液:对于需要输液的儿童,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掌握静脉插管和维护技术,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2.留置尿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定期更换尿袋,并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 3.管道引流护理:对于需要胃管或鼻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导管的清洁和引流的正常情况。定期拍胃部X线片,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

4.气管插管护理: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儿童,护士应熟悉插管技术, 并随时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和气囊的压力,避免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5.留置胃管护理:对于需要留置胃管的儿童,护士应注意管路的无菌 操作和固定,避免意外的拔除。定期清洗胃管,观察胃液的pH值和颜色,及时记录。 6.心肺复苏: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儿童,护士应熟悉儿童心肺复苏的 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迅速采取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以上是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常规内容,护士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 操作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护理管理。同时,护士还 应加强对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儿童的康复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约束法 【目的】 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 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约束法 (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

一侧身下。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 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目的】 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

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 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入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 (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 出生体重(g) 暖箱温度 35℃34℃33℃32℃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呛咳患儿喂奶时应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小孔奶头,喂奶时抬高头部或抱起哺乳。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奶。重症不能自行进食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氧气疗法操作规程 【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氧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目的】监测吸入氧浓度,使其合理有效地用氧,避免患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而致氧中毒的发生。 【用物】氧浓度测定仪 【步骤】 1.将测氧仪调为零。 2.将探头植入所测部位,按压皮囊3~4次,取得所测气体标本。 3.按测定键,测氧仪显示的是所测病人吸入氧浓度。 【注意事项】 1.测氧仪探头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纱布擦拭,然后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器照射消毒,防

儿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儿童的诊疗需要特殊的技术操作规范。下面将详细介绍儿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1.体温测量: 儿童的体温测量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在测量体温时,应该使用尾部或口腔体温计,并严密监控儿童的体温。体温计应当用胶袋或者透明塑料套袋覆盖,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静脉穿刺: 儿童的静脉穿刺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和舒适。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应充分解释和安慰儿童,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优先选择手背或前臂的浅静脉。操作时需要注意穿刺深度和角度,避免穿透动脉或静脉腔外,并注意避免局部出血和感染。 3.调制药物剂量: 4.精确的体重测量: 儿童的体重测量对于用药剂量的准确计算和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在进行体重测量时,应将儿童放在平坦的体重计上,并确保儿童身体的稳定和舒适。衣物应该尽量减去,并确保准确读数。对于较小的儿童,可以在称重前称量被称的用品,并在读数后将其去除。 5.氧气吸入: 儿科患者有时需要进行氧气吸入治疗。在给予儿童氧气吸入时,应选择合适的氧气浓度和流量,并使用鼻导管或氧气面罩进行吸入。注意观察

儿童的呼吸情况和氧气吸入的效果。在吸入过程中,应确保空气流通和儿童的舒适度。 6.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儿科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气管切开前,儿科医生需要详细评估儿童的病情及临床表现,仔细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手术操作需要在严密监控下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气管切口的选择、切口的大小和深度控制,并且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 7.睡前护理: 睡前护理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为儿童准备睡前的时间窗口时,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沟通和关注。进行睡前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房间环境,给予儿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并关闭电源设备。同时,要保证儿童的安全,防止摔倒和烧伤等意外。 总之,儿科常用技术操作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尽可能保证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注重与儿童及家长的沟通,以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学习目标:掌握一般测量法,臀红护理法,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法,光照疗法。熟悉儿童床使用法,婴儿盆浴法,颈静脉穿刺术,保暖箱的使用;了解更换尿布法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一般护理法 一、一般测量法 (一)体重测量法 【目的】 评价小儿的营养状况,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及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 磅秤①盘式杠杆称:婴儿使用,载重10-15k g。②坐式杠杆称:幼儿使用,载重20-30kg。③站式杠杆称:3~7岁小儿使用,载重50kg;7岁以上小儿使用,载重100kg. 尿布、衣物、毛毯、清洁布、记录本。 2.环境准备室内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 3.护士准备服装、鞋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恰当。 【操作方法与步骤】 1.婴儿测量法 (1)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的秤盘上,调节指针到零点 (2)脱去婴儿衣服及尿布,将婴儿轻放于秤盘上,准确读数至10g (3)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校正磅秤;每次测量必须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以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后两小时最好;若天气寒冷,体重偏低或病重婴儿,先称出婴儿衣物、尿布,毛毯重量,然后给婴儿穿上称过的衣物,毛毯,再测量体重,得到的结果减去衣物的重量及即为婴儿体重。 2. 幼儿以上小儿测量法

(1) 1~3岁可坐位测量,坐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50g (2) 3岁以上可站式测量,小儿站立于站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站稳后观察重量,准确读数至100mg (3) 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测量体重时注意安全,不合作或病重的患儿,由成人抱着一起称重,然后减去衣物及成人体重;测量时小儿不可摇动或接触其它物体;测得数值和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小儿体重变化较大应报告医生。 (二)身高(长)测量 【目的】 评价小儿骨骼发育情况,为相关疾病的判断提供依据。 【操作前准备】 1. 用物准备 测量器具:3岁以下小儿卧位测量用身长测量板;3岁以上小儿用的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 清洁布,记录本。 2. 环境,护士准备同体重测量。 【方法与步骤】 1. 卧位测量法 (1)将清洁布铺在测量板上 (2)脱去小儿鞋\帽将其仰卧于测量板上 (3)将小儿头扶正,头顶轻贴测量板顶端 (4)一手按住小儿双膝是双下肢伸直,一手推动滑板贴于足底,读出身长厘米数 (5)记录测量结果 2. 立位测量法 (1)脱去小儿鞋,帽,取立正姿势,站在立位测量器或有身高测量杆的磅秤上,双眼平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 (2)将推板轻轻拉至头顶,读出身高厘米数 (3)记录测量结果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 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 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 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 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 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 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儿科常规护理技术 (一)脐部护理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0.5%碘伏、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弯盘等。 【操作要点】 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儿床号、姓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使患儿取平卧位,轻轻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冬天注意保暖。取下脐部的纱布及绷带,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先用0.9%氯化钠溶液轻轻湿润后揭去,以免损伤引起出血。 4.用0.5%碘伏棉签擦洗脐部周围皮肤,若分泌物多时,用3%过氧化氢液棉签擦洗分泌物,以清洁局部;再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局部,减少药物对局部皮肤刺激;最后用0.5%碘伏擦洗消毒,范围为5cm。 5.待干后,将患儿包好,使患儿头偏向一侧。 【注意事项】 1.保持脐部清洁,防止尿液浸润局部。 2.清洁、消毒时动作轻柔,同时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分泌物及周

围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冬季注意保暖。 3.对于破伤风感染使用过的敷料及棉签,应单独处理或焚烧。 (二)臀部护理 【用物准备】 尿布,以白色柔软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尿布为宜。尿布带、温水一盆(水温为38~40℃;有尿布皮炎时备1∶5000高锰酸钾溶液)、小毛巾。按臀部皮肤情况准备治疗的药物、烤灯、棉棒、弯盘等。 【操作要点】 1.将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并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2.放下床栏,揭开盖被,解开尿布带,露出臀部,以原尿布上端两角洁净处轻拭会阴部,并以此盖上污湿部分垫以臀部下面。 3.用温水先清洗会阴,分开女婴阴唇用温水自上而下冲洗;将男婴包皮往上推,用棉签去除污垢洗净,推回包皮;最后清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 4.用一手轻轻提起双足,使臀部略抬高,另一手取下污尿布,再将清洁尿布垫于腰下,放下双足,尿布的底边两角折到腹部,双腿中的一角上拉,系好尿布带,结带松紧适宜,拉平衣服,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 5.若腹泻患儿,需勤换尿布,及时清洗臀部及保持干燥,可以涂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一般测量法 •1、小儿血压测量法 –气压带宽一般为上臂的2/3。 –儿童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mmHg)=2×年龄(岁数)+80,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3/5~2/3。 •脉压差应在20mmHg以上 –注:1mmHg=0.133kPa •2、体重测量 •3、身高(长)测量 •4、呼吸、脉搏、体温测量 小儿用药特点 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对药物更为敏感,小儿疾病大多危重而多变,因此选择药物须非常慎重,确切,剂量要恰当 •肝肾功能及其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全,对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肾滤过功能差:磺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新霉素等易积蓄中毒 --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灰婴综合症 •小儿NS未成熟,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对氨茶碱、吗啡类敏感, --镇静剂可致呼吸中枢抑制 •G6PD者:喹啉类、磺胺类、解热止痛剂、VitK3、 K4—溶血 •处于生长发育期:四环素、激素、喹诺酮类药、 免疫制剂等会影响生长发育 •乳母用药也会影响乳儿。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法 •按体重计算: 药物剂量(每日或次)=药量/Kg/日(或次)×体重(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药物剂量(每日或次)=药量/m2/日(或次)×患儿体表面积(m2) 体重<30kg者: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体重>30kg者: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按年龄计算: 此方法常用于止咳药水,每次每岁1ml,最多每次10ml •按成人剂量折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 给药方法 成人:两快一慢;婴幼儿:三快 臀红(尿布皮炎)护理 •臀红原因: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 热(用塑料膜、橡胶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及表皮剥脱,又称尿布皮炎。重的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臀红分类: –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又分3度: •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皮疹 •Ⅱ度皮疹溃破、脱皮 •Ⅲ度局部有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霉菌感染。护理方法 •保持室温在22-24℃ •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皮肤,并在局部涂抹鞣酸软膏 •臀部皮肤暴露法: 直接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2-3次/天,10-20min/次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眷对疾病旳认知状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合适,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长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一般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适宜母乳喂养者,予以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测有无溢奶及吐奶状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6.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防止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测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对旳使用药物,观测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持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旳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暖及宝宝安全,防止沐浴水进入眼、耳、口、鼻。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合适减少沐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