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性格悲剧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性格悲剧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性格悲剧

试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性格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4-0103-02

1、引言

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后以死相殉的爱情悲剧。与其说焦刘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迫害所致,倒不如说他们的婚姻悲剧与刘兰芝的性格有着更大的关涉。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而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终导致了刘兰芝个人的反抗在“伦理本位”的社会面前注定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刘兰芝特立独行的性格,导致了她婚姻和爱情的悲剧。刘兰芝的性格悲剧所揭示出来的社会意义,正在于社会传统的巨大滞后影响力对于初生历史的窒息性。

2、混乱的社会、特殊的家庭环境塑造了刘兰芝独立自主的个性《孔雀东南飞》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东汉建安末年,在汉献帝(公元196-220年)在位的25年之中,这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瘟疫横行、民不聊生的混乱年代。汉代的最高统治者一直都很重视表彰儒学与孝道,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口号,到儒家思想正式被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就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到了建安时代,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如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公然要求群臣在举荐人才之时,可以无视其人品的仁孝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初一语文)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字词 菜畦桑葚油蛉缠络斑蝥臃肿蟋蟀珊瑚确凿 收敛 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倜傥秕谷鼎沸书塾 宿儒 蝉蜕锡箔叵攒成菜畦斑蝥好高骛远 二、感悟中心 1)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 2)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重点句解析 1、如何把握“先生”这一形象? 为人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博学,但受封建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束缚儿童的发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第一自然段中,“确凿”“似乎”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它表达了两种意思。“似乎”是指作者对那次见面印象不深刻;“确凿”是指追忆童年生活,那种快乐历历在目,故用肯定的语气。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字词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lí)歌叮嘱恐惧花圃 抽屉 廊檐玉簪花蒲公英知交半零落 二、感悟中心 通过对“我”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及其所引出的爸爸对“我”教育的一系列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形象,也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真正体会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写出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厚重情感。 三、重点句解析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连续两次写到“快回家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我”急于想回家向爸爸汇报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的心情,以及对爸爸的挚爱的感情。 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浅析《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内容摘要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关键词: 悲剧根源探讨封建礼教殉情理性抗争 正文 有汉一代,辞赋盛行,诗坛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民歌出现,使文坛为之一新,大放异彩。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为我国古代诗歌增添了光彩,并成为汉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是汉末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此诗最早见于南朝诗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以诗的篇首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这首代表汉乐府民歌艺术高峰的长篇叙事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广泛传诵,交口赞颂,被誉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之一,不少学者专家的许多文章的观点,以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为原则,切中肯綮,为后代学习研究者所认同,皆已形成共识。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焦仲卿,《孔雀东南飞》中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小吏,与刘兰芝一同殉情而死。下面是给大家的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分析 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

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专制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专制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被逼再嫁。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精)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8.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9.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10.念与世间辞,千万 ..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劝告。今义:感谢。)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赏析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赏析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慎于言辞,端庄安闲,动静有度,执事勤苦,符合汉代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在她的身上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但是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刘兰芝中国古代妇女道德 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引喜爱呢?为什么从刘兰芝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很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封建妇女道德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本文试从道德层面作粗浅分析,以期更全面发掘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义。 一、刘兰芝的道德风范 刘兰芝善良坚忍,勤于纺织,工于剪裁,也确实体现了劳动妇女的特点和品德。从妇女道德来看刘兰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为一位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淑女、贤妻和孝顺的儿媳。 1.1刘兰芝的言行举止 (1)其言:作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求遣之辞,义正言婉;拜别之辞,贬己自责;密誓之辞,情真义重;谢媒之辞,颇有分寸。皆有规短可寻而不容越,皆能依对象处境的不同而有别,合乎“四德”要求。所谓“择词而说,不遂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是不忘长辈之善不言人过的措词。“本自无教训”“生小出野里”是严于责己,示卑弱以让人。“儿实无罪过”,仅此一句,回复亲娘的责备追问,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的突出体现。 (2)其容:汉代对妇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不必颜色鲜丽”;“沐浴以时,身不含垢”。从焦母对刘兰芝的指责和对“东家贤女”外儿的夸张看,大概刘兰芝平日忙于家务纺织之事而不遑打扮,这在焦母这个以儿子为“贵家子”的俗气之人看来,似乎有失体面,但刘兰芝所为,未失妇容。一旦被遣,依汉礼仪应着嫁时之装以“大归”时,她“事事四五通”严妆而出,令人有“精妙世无双”之叹。“细步”处,俨然大家风范。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临乱不苟;拜别焦家的礼节和言行,足见其虽内心痛苦而容止安详。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脱履于岸,既可表明心迹,又可免无谓的牵连。真可谓“清闲宁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1.2刘兰芝的家庭人际关系

《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之漫谈

题目(中文):《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之漫谈院(系):文学院汉语言师范类 课程:中国文学史 学生姓名:钟嵘 学号: 任课教师:李昱 2009年 5月 25 日

目录 1、引言····························································1. 2、选择《孔雀东南飞》的原因 (1) 3、析诗中主人公品性 (2) 3.1兰芝香永世——刘兰芝 (2) 3.2孝爱两难全——焦仲卿 (3) 3.3可恨还是可悲——焦母 (4) 4、从时代背景上看 (5) 5、结束语 (6) 6、参考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之漫谈 摘要:作为一首足以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水平的诗作,《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的成因素来有诸多评议。一个家庭是由多个性格不同的人组成、相互扶持的,一个家庭悲剧的酿成并不能光说是社会或个人品性所造成的。本文将从各位主人公的生平、品性、心理以及社会背景几个原因来阐述形成这个千古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键字:《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 1、引言 朗朗上口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被千古传唱,其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更是让多少多情儿女情深处潸然泪下,而这个悲剧的成因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由焦母的棒打鸳鸯所造成的,有人谴责焦仲卿的软弱屈服,更有人感叹这个“吃人礼教”的残酷,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只可惜这首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乐府诗,除了对刘兰芝被驱遣的过程和悲剧的结局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外,对引发焦、刘二人悲剧的直接原因,却并未作具体的说明。所以,我们很难看清整个悲剧发展全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我看来:一个家庭悲剧的产生,有社会背景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成员自身的原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封建时代,婚姻遭遇不幸的男女很多,将他们的不幸归咎于吃人礼教的残害,只能体现那个时代婚姻悲剧的共性,并不能体现悲剧个案的特殊性,而《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成因便具有十足的特殊性。 2、选择《孔雀东南飞》的原因 当下,在文化快餐、传媒的引导下,80后与90后都振臂高呼爱情自由,在面对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时,多数80后痛骂焦仲卿的软弱性子,大多90后则指责可恶的焦母心理变态故意刁难,棒打鸳鸯之举。痛骂指责固然爽快,可爽快之余,平心而论,事情又好像并非如此。 在查阅了些历史资料,翻阅了些大家之谈后,我觉得整个人的思想方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最终决定冒弄斧之嫌写出此文,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3、析诗中主人公品性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刘兰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发表时间:2009-03-25T09:22:20.340Z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道远[导读] 实而发于吟咏的悲歌。《孔雀东南飞》内容丰富、深刻, 技巧娴熟, 是我国产生于民间的叙事诗的最伟大的作品, 也代表着汉乐府的叙事诗的高峰,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 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 诗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刘兰芝。她是汉乐府诗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特的、有典型意义的、颇为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她而展开和发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是一个家教严谨, 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她年轻而美丽。诗中写她十七岁嫁给焦仲卿,“共事二三年”,到被迫离开焦家,才只有二十岁左右,正是女人最为美好的年华。对她的美丽,作者特意在她被遣归娘家、临行前辞别焦母那天早上的精心打扮中用很简练明丽、生动传神的笔墨表现出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丸素,耳著明月裆。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事无双。”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着意描写她的精心打扮和美丽,意味深长。既突出了刘兰芝的美好,作者对她的喜爱和同情,更显示了刘兰芝的自尊和坚强,同时也不无对她惋惜和暗含对焦母的谴责之意。刘兰芝还很善良重情。她不但把嫁妆给焦仲卿“留待作遣施??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而且,虽然婆婆一再刁难她,狠心迫使儿子休弃她,可她辞别婆婆时却“念母劳家里”;与小姑结下了深厚的情义,满含眼泪对她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而且她的勤劳能干,谦恭达礼,在诗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聪明贤惠,无可挑剔的媳妇,无过而遭遣,回到娘家,又受到兄长逼婚,为了捍卫纯洁的爱情,刘兰芝毅然决然地“举身赴清池”。无一声哀叹,无一滴眼泪,无一步徘徊,使兰芝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兰芝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刁蛮的焦母,自请遣归。在离开焦家之前,她承受着被驱遣的强大的心理压力,从容镇静,严妆巧梳,面对焦母不卑不亢,坚韧刚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以温婉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反抗。面对兄长的威逼,自允婚事,顺应其兄,委曲求全。兰芝以三个看似反常的行为,表现了不可侮的人格尊严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她与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叹惋。如她的第一次拒婚,面对的是县令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女子都渴求的丈夫人选。她的母亲本来支持她,但是也动了心,劝她“汝可去应之”。刘兰芝没有被那公子的地位和相貌所打动,只是想到与焦仲卿的铮铮誓言,想到与焦仲卿的情投意合,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于是,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她说“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在“断”字前加一个“自”,“自”是立即、立刻的意思,表明她几乎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可见她的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怀。又如太守家迎亲的场面热闹、富贵、繁华:“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里的铺陈词藻华丽、描写细致,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渲染府君迎亲人数之众多、彩礼之丰厚、场面之宏大。可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不为所动,从侧面衬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为金钱所动,不迷恋权贵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另一方面反衬出焦母遣返儿媳的荒诞。最后新婚之夜的“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更反映出刘兰芝为爱殉身、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良好品德。如果说貌美与德馨的浑然一休,为兰芝这一形象奠定了其美的共性,使之具有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本要素—美丽,善良,能干,那么,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著于爱情却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以上几个方面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使兰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可替代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如烟花绽放于长空,却叫人难忘其光辉之璀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却却无端遭受暴虐的专制魔王焦母强加于她的“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责难,被认为这是“不顺父母”,冒犯了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尊严,决意驱遣。对此,连仲卿也深抱不平地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兰芝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好妇”,却不容于婆母,焦母硬逼着儿子休妻。诗中通过仲卿之口说出:“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是蛮横暴虐的焦母拆散了仲卿和兰芝的如意婚姻。仲卿被逼无奈,只得把兰芝暂送娘家,再做后计,并结下了“不别离”“不相负”的誓言。不料,兰芝回娘家后,又为其兄所不容,有县令为儿子来求婚,兰兄性情暴烈,并贪财慕势,全不顾兰芝的意志,强迫兰芝出嫁。但兰芝拒不屈从,她在与仲卿见完最后一面,双方并立下“黄泉下相见”的誓言。她在新婚之夜毅然投水自尽,仲卿得知后也殉情自缢。是封建宗法势力的邪恶人物兰兄和封建家长制的邪恶人物焦母把兰芝、仲卿逼上了绝路。《孔雀东南飞》这凄婉的爱情悲剧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对善良男女、特别是对青年男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奴役与迫害,正如兰芝生前所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道出造成他们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同时也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妻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追求婚姻自主、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发于吟咏的悲歌。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1、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念:记挂。(念念不忘) ?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⑴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⑶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⑷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⑸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⑹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⑺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⑻要yāo:邀。(要功,要买) ⑼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⑽赍jī:赠送。(赍赏) (21)踯躅zhízhú:缓缓地走或徘徊。(踯躅歧路) (22)迎:A迎接; 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2、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 .举手常劳劳,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阿母大悲摧,母亲听了十分悲伤(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府吏见丁宁,仲卿对我再三嘱咐(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件事不妥当(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寻遣丞请还,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否:坏运气。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多谢后世人,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3、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取”通“娶”妻。) .箱帘六七十,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中最长的一首,它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严厉的批判和揭露,同时也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深感同情。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简洁质朴的叙事风格、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影响深远。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读者,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禁纷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为何被遣,造成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悲剧,我觉得他们的婚姻悲剧成因不是单方面或单独一个人的,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即封建礼教的迫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焦母的妒忌心理等造成的。 一、封建礼教的迫害 诗歌以兰芝的自诉被谴开始,集中反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以及他们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兰芝是一位能织素,会裁衣,美丽、善良、聪明、知书达礼的女子,焦仲卿是一位忠厚、纯朴,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男子。他们的理想原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然而封建社会的压迫,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本可以恩爱美满的生活下去的,却遭到了封建礼教的粗暴的蹂躏和迫害。武帝时确立的以“三纲”原则为核心的儒家指导思想,汉朝缔结婚姻的程序,仍然遵循周代的“六礼”规定,并且更重“聘礼”。婚姻关系的解除,也实行周礼规

定的“七出三不去”原则。无论婚姻的成立与否,或已存在的婚姻关系是否解除,均由父母决定。不受公婆喜爱的儿媳妇是很难在夫家立足的。 二、焦刘两人的性格特征 我们很多人甚至一些书籍都将刘焦的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归结到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上。但有些人认为,封建礼教、封建门阀观念及封建家长制充其量只是造成刘兰芝的被遣和再嫁。在当时,女子被遣、再嫁应是很平常的事,诗中县令、太守家先后去兰芝家提亲便是明证,刘兰芝的家兄为其操办再嫁事宜,也并不见得就是伤害刘兰芝。这首诗中的悲剧,还与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1、焦仲卿的性格悲哀与无奈。焦仲卿和刘兰芝做为这场悲剧的共同受害者,无疑要比刘兰芝承受更大的压力。他做为焦家的长子,担当着一家之主的责任。焦仲卿是真心爱着刘兰芝的,但是他夹在母亲与妻子的中间,就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表现仲卿善良与无奈:一方面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一方面又敬爱着自己的母亲。在二者的抉择中,这种取舍实在太难。焦仲卿不仅受制于封建伦理,也受制于自己的心性。所以他不能义无反顾地“背叛”焦母来保护刘兰芝与他们坚贞的爱情,又不能有负兰芝,背弃爱情。最终只能向往解脱,随刘兰芝而去。这是他的苦衷和无奈,也是他的悲哀。 2、刘兰芝的坚强自尊倔强的个性。刘兰芝是一个外表柔顺而内心刚烈的女子,更是一个忠于爱情、追求幸福和自由、蔑视荣利的妇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转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乐府诗歌,千般怜爱,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的一个爱情悲剧,家里行间流露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其中,文中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构成了本文的重要部分。 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知书达礼。诗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拨指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乡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不无怨言,可最近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多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韧如丝”的“蒲苇”,将仲卿化作“无所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的。回到娘家后,她没有对县令、太守两家的求亲没有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谴”,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遣”她回娘家,得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 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至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失之偏颇,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色。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的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仲卿的性格展现的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到当时的社会风气,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解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需背诵部分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 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 义:书信,信件。) 6.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摘要] 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所演绎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感人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人们对造成悲剧的原因众说纷纭,我认为是封建礼教扼杀的结果,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同时,焦母自身的偏狭、情感的变异,是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蛮横专断的焦母对儿子婚姻的干涉,拆散了并毁灭刘兰芝夫妇。刘兰芝的悲剧深刻而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刘兰芝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刘兰芝悲剧”的缩影,是妇女的悲剧,家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封建礼教;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歌中的第一首、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国古代汉民族长篇叙事诗的瑰宝,更是千百年来令无数青年男女哀伤断肠的爱情悲歌,一直为人们所赞叹、传扬。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近人一般将其归入汉乐府。该诗大体成于汉末,而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它与其后的《木兰诗》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长诗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成婚后,夫妻俩互

敬互爱,两情相悦,感情深挚,善侍婆母,终日操劳,表现出劳动妇女的善良美德。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刘母又不肯做主。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爱情悲剧,相亲相爱的一对新人,亲密无间,相敬如宾,才子佳人,珠联璧合,简直是天赐良缘。他们的爱情生活是美好并应受到祝福的,或许是天嫉有情人,焦母对刘兰芝很不喜欢,对刘兰芝的厌恶与日倶增,最终迫使儿子休妻,硬生生地把一对有情人拆散开了,导致他们一起殉情的悲剧。笔者认为焦、刘二人悲剧性命运体现在诗中共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并从这两个层面分析焦、刘二人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古往今来,无数读者在探讨焦、刘二人悲剧命运时。无不认为焦、刘二人的悲剧命运是缘于刘兰芝的被遣。事实确是如此,如果当初刘兰芝不被驱遣,那么也就不会出现最后夫妻的双双自杀,所以历代读者都纷纷转入探讨刘兰芝被驱遣的原因。其原因众说纷纭,仔细梳理,有以下四种较为流行呼声较高的观点。 一、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 二、焦母门第观念严重,认为“生小出野里”的刘兰芝配不上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2.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即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属于南北朝的叫“南北朝乐府”。汉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古诗十九首》、《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南北朝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木兰诗》。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谈谈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角的悲剧的看法

谈谈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男女主角的悲剧的看法 汉语言文学 2009101201 姚伟鸿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乏经典的爱情名篇,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其的佼佼者。文中那凄婉迷离的爱情悲剧,主人公之间的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赢得千古文人墨客的赞叹。 在我看来,《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在文中可以看到,虽然诗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之句。但这个二三年却并不是两三年的意思,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从“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长”是多长时间,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而在这七八年中,文中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提到儿子、女儿?为什么?大概是没有生育儿女吧。在古代,结婚七八年没有子嗣,社会的流言蜚语便会如同海啸般压向家庭,特别是女方。众所周知,古代一对夫妻要是没有子嗣,人们便会把原因全都归咎给女方。 古代皆以传承为重,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家庭中都有“母凭子贵”的现象。假如刘兰芝生育有儿子,估计焦母便不会轻而易举地逼儿子将刘兰芝给休了。 所以我认为《孔雀东南飞》之所以造成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是刘兰芳和焦仲卿没有生育儿女。 二,刚则易折,柔则长存。 文中焦母对刘兰芝的评价是:“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其意思是:“:(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焦母对刘兰芝是有看法的,而且看法还是相当的严重。如果焦母没有添油加醋的话,那么按文中描述,刘兰芝便是一个自由散漫,藐视礼节的人,这在老一辈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刘兰芝嫁入焦家这几年来,婆媳之间一定是爆发过许多次矛盾。而婆媳关系确实关乎家庭和谐的最重要的一点。按文中意思推测,以刘兰芳的性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

《孔雀东南飞》词类活用归纳 1.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做官) 2.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 3.交广市鲑珍(名词“市”作动词:购买) 4.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方向) 5.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 6.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 7.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 8.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遣施之物,纪念品) 9.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 10.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 11.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 12.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13.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伤”,为动:为...哀悼) 14.五里一徘徊(名词“五里”作动词:飞五里) 15.三日断五匹(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 16.自名秦罗敷(名词“名”作动词,取名) 17.府吏马在前(名词“马”作动词,骑马) 18.新妇车在后(名词“车”作动词,坐车) 19.逆以煎我怀(动词“煎”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20.贫贱有此女(形容词“贫贱”作名词,贫穷、没地位的人家) 21.理实如兄言(名词“理”作状语,按道理) 22.槌床便大怒(名词“槌”作动词,敲) 23.便利此月内(形容词“利”作动词,吉利)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 2.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3.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 4.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5.今日被驱遣(被动句)【以“被”为标记】 6.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 7、会不相从许(宾语前置) 8、还必相迎取(宾语前置) 9、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10、箱帘六七十(定语后置) 11、赍钱三百万(定语后置) 12、杂彩三百匹(定语后置) 13、从人四五百(定语后置)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我有亲父母:“父母”偏“母”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我有亲父兄:“父兄”偏“兄”逼迫兼弟兄: “弟兄”偏“兄”进退无颜仪:“进退”偏“进”其日牛马嘶:“牛马”偏“马”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究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究 【教学实录】 (播放《梁祝》,把学生引入如泣似诉、如梦似幻的凄美动人的氛围中,感受离别的悲苦。播放音乐的同时显示《孔雀东南飞》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内容。) 师: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传唱千古,他们为了追求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不得已而双双殉情,化蝶双飞,成就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个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悲剧的主人公是刘兰芝和焦仲卿。我们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 (显示教学目标) 师:《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诗,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我给大家设计了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请大家看屏幕。 (显示情节结构图) 师:下面大家自读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完成情节结构图。 生:我看过一些资料,有的认为第一个情节是“被遣”,有的认为是“自诉”,你们认为第一个情节该怎样分析比较合适? 生:我认为用“自诉”比较合适,因为作品不是一开始就写兰芝被遣回家,而是写她向丈夫倾诉心中的苦闷,用“自诉”更合适。 生:我也这样认为。情节的第二部分才写兰芝在焦母的一再逼迫下被遣回家,所以第二个情节才是“被遣”。 生:梁山伯、祝英台最终是化蝶双飞,刘兰芝、焦仲卿殉情后双双化为鸳鸯,我们也给他们来一个浪漫主义的叫法,怎么样? 生:那就叫“魂化鸳鸯”吧,这样既能体现故事的悲剧性,也很有诗意。 生:情节发展比较容易把握,但结构图右边的方框应该填什么内容呢? 生:从结构图的构造上可以看出,焦母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生:焦母是造成这出悲剧的凶手,所以右边的方框应该填焦母的形象,比如蛮横无理、独断专行等等,正是这样的家长才上演了这出悲剧。 生:这样的话,右边方框的主题应是表现封建家长对爱情婚姻的迫害,左边方框的主题自然就是表现兰芝、仲卿对忠贞爱情、幸福婚姻的追求了。 师:每个小组都把结构图完成了,来看一下你们完成的情况。 (投影) 师:同学们都很用心研习课文,对作品的内容、情节把握比较准确,结构图完成得很好。请一位同学来根据结构图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生:诗歌按时间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一个被封建礼教、封建家长活活拆散、双双逼死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师:简明扼要,好!下面我们来探讨几个问题,请看屏幕。 (显示) 1.作品处处向读者展示兰芝的美德,对于这么好的媳妇,焦母为什么还要休了她? 2.兰芝被遣后,作品为什么写太守替子向兰芝求婚的情节,而且还极力渲染太守操办婚事的热闹、豪华、气派? 3.化蝶双飞、化鸟双飞难道是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幸福婚姻的宿命吗?这样的悲剧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请发挥你们敏锐的洞察力,探究问题的真相,发表你们的高见。 生:丈夫休妻司空见惯,婆婆休媳妇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婆婆也太野蛮了,好好的一对夫妻就这样给她拆散了。 生:兰芝的婆婆可能心理有点变态,她以前也可能受她婆婆的虐待,所以把她受的苦发泄在兰芝身上,而且变本加厉,干脆把兰芝休了。(全班哄堂大笑) 生:焦仲卿太懦弱了,面对母亲的无理要求没有据理力争,只是一味忍让,才让焦母的阴谋得逞。 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令焦母那么狠心拆散兰芝与仲卿?毕竟他们才“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生:你这句话倒让我感觉到他们家庭的不完整,兰芝与仲卿的婚姻存在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