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影像诊断4

腹部影像诊断4

腹部影像诊断4

2020年公需课程智慧医疗(练习一:数字医疗影像诊断)

2020年公需课程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练习一:数字医疗影像诊断) 1、(单选,10分) 以下不属于常见的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是() A、X-射线 B、CT扫描 C、解剖 D、核磁共振 答案:C 2、(单选,10分) 2. 以下不属于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是() A、辅助手术 B、医疗教学 C、影像报告 D、图像采集 答案:D 3、(单选,10分) 下列信息不属于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行业面临两大痛点的是() A、医学影像医生缺口大 B、效率高 C、工作繁琐重复 D、服务模式亟待创新 答案:B 4、(单选,10分) 医疗影像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是() A、算法、数据和算力 B、算法、算力和应用 C、算法、数据和服务 D、算法、算力和效率 答案:A 5、(单选,10分)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正确构建流程是()①结构化数据构建②面向临床问题的模型设计③AI服务模式建立④AI算法选择和模型建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6、(单选,10分)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方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领域的是() A、图像分割 B、图像配准 C、图像重建 D、图像存储

答案:D 7、(单选,10分)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方法给医学影像诊断过程带来的改变的是() A、医生阅片时间变短 B、观察区域更加完整 C、诊断过程更加稳定 D、诊断准确率因个体差异较大 答案:D 8、(单选,10分) 以下不属于当前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影像应用在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 A、当前AI模型缺乏临床实验验证 B、当前AI模型设计参考最新临床指南规范较少 C、当前AI服务模式并未结合医师的实际应用情况 D、当前AI服务模式可以完全取代放射科医师 答案:D 9、(单选,10分) 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是由工程师们创造一套规则,算法根据规则对图像进行处理,准确率较高。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单选,10分) 目前医学影像领域人工智能算法快速突破,算力持续增长,如何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成为提升诊断准确度的最关键因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项目名称: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5月2日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撰写。 公司网址:http://www.zzjlzc.com/ http://www.zzjlzc..net/ http://www.cn-con.com/

第一章总论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概况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拟建地点 2.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规模与目的 3.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 四、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市场预测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1.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供应现状 2.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供应预测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需求现状 2.国内外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资源条件评价 一、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二、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三、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四、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第四章医学影像诊断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

医学影像学复习 总论部分 ●医学影像学定义: 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活体器官的视诊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发展史 ●X线:伦琴于1895年发现。 ●CT:Computer Tomography,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螺旋CT用于临床。 ●超声: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 ●MRI:出现于上世纪约80年代。 CT成像原理 ●体素:图象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等地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象素:CT扫描重建的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 的小方块,称之为象素。 螺旋CT特点 ●使用滑环技术,解除电缆束缚 ●速度快,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 ●容积扫描 普通CT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相比,空间分辨率低,密度分辨率高 CT值:单位HU;组织的吸收系数与(骨、水、空气)三种组织之相 对值 ●骨组织:+1000 HU,水: 0 HU,空气:-1000 HU ●CT图像上由白依次变黑的顺序是骨、肌肉、脂肪、空气 窗宽与窗位 ●因为CT机能分辨2000的CT值,人的肉眼只能分辨黑白的16个灰阶,因此人为 引入的概念 窗宽:是指图像(由黑到白)所包含CT值围 窗位:是指图像上所包含CT值围的中心值 ●CT图像要有适当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病变的观察 ●用于观察肺组织:窗宽1500HU、窗位-700HU CT图象后处理技术 ●CTA:CT angiography ,是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图象重组技术,可立 体地显示血管影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目前MRI多用氢核或质子来成像 ●MRA是利用了流体的流空效应 组织特点 ●水的T1、T2都长或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脂肪的T1、T2均短。 ●病变组织如肿瘤常比周围组织含水量高,故T1、T2常较长 ●造影剂分为高密度和低密度两大类,

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报告

1 | 爱分析·中国医学影像行业报告

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一. 新力量——全方位行业赋能8 二. 突破瓶颈,AI医学影像落地18 三. 科室运营瓜熟蒂落30 四. 新机遇——下沉基层38 结语46

新力量——全方位行业赋能

1.新力量——全方位行业赋能 近年来,随着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环节的渗透,以及政策对医疗创新的不断鼓励,提升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服务水平的新力量开始登上行业舞台。 尤其是以AI医学影像产品为代表的诊断服务,以及为影像科、放疗科等做整体赋能的科室运营服务,从科室筹建、日常运营、影像诊断等层面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本章将首先进行医学影像产业链剖析。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公立医院是医学影像产业链的绝对核心,不管是科室运营服务,还是诊断服务,最终的商业化落地都离不开与公立医院的深度绑定和合作。而长期来看,得益于分级诊疗的推进,以及提升医学影像服务水平的迫切诉求,基层将是未来的新机遇所在。 接下来将分析科室运营服务和AI医学影像产品如何为医学影像行业进行赋能,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业影响。 科室运营服务满足医院影像科全方位需求的同时,解决了患者源获取和医保覆盖问题,是商业化较为顺利的方向。 而AI技术已成功渗入医学影像诊断流程,并在诊断效率和水平方面证明了自己,人机协同阅片就在不远的未来。 1.1 公立医院是医学影像产业链核心 医学影像产业链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供给方分为三个部分,医疗机构是产业链核心,上游是其供应商,下游是支付方。 医疗机构把持着患者流量,处于中心地位,其中公立医院流量优势最为明显,是绝对的核心。我国医疗主要支付方是医保,而实现医保覆盖的主要是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支付方的加持进一步强化了公立医院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上游供应商主要从设备、诊断服务、科室运营三个方面为公立医院提供服务。其中,科室运营涵盖了科室前期筹备和日常运营全部所需服务,门槛最高。

《医学影像诊断学》分章节试题库含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X线在人体内的透过率从大到小,其正确排列为() A、气体、液体及软组织、脂肪、骨 B、骨、脂肪、液体及软组织、气体 C、脂肪、气体、液体及软组织、骨 D、骨、液体及软组织、脂肪、气体 E、气体、脂肪、液体及软组织、骨 2、X线成像因素是() A、密度和厚度 B、T1弛豫时间 C、T2弛豫时间 D、流空效应 E、部分容积效应 3、指出与X线诊断和治疗无关的特性() A、穿透性 B、衍射作用 C、荧光效应 D、摄影效应 E、电离效应 4、装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不能进行下列哪种检查() A、MRI B、CT C、X线平片

D、SPECT E、PET 5、下列哪项不是CT扫描的适应证() A、眼部外伤 B、眼眶内异物 C、眼的先天性疾病 D、近视眼 E、眼球及眶内肿物 6、下列造影不用碘剂的是() A、动脉造影 B、静脉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脊髓造影 E、胃肠道常用的双对比造影 7、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子核是() A、1H氢 B、19F氟 C、钠(23Na) D、磷(31P) E、其它 8、MRI成像参数有() A、T2 B、T1 C、流速 D、质子密度 E、以上全对

9、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影像的是() A、CT B、荧光摄影 C、MRI D、DSA E、CR 10、PACS中文意思是() A、X 线成像设备 B、数字荧光成像设备 C、存储和传输图像的设备 D、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 E、将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设备 11、目前运用于永久保存医学影像的存储元件应选() A、磁盘 B、硬盘 C、磁带 D、光盘 E、记忆片 12、MR造影剂的增强机理为() A、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直接成像 B、改变局部组织的磁环境间接成像 C、增加了氢质子的个数 D、减少了氢质子的浓度 E、增加了水的比重 13、关于MRI检查安全性论述,错误的是()

影像学数据

CT诊断常用数据 一、头颈部 眼环厚度2-4mm。 视神经粗3-6mm。 第三脑室宽3-8mm。 顶部脑沟宽度不应超过5mm。 内听道开口前后径正常为3-5mm,大于5mm为增大。 垂体高度正常男性1.4-5.9mm(平均3.5mm),女性2.7-6.7mm(平均4.8mm),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高径可达9-10mm (也有人报道达12mm者),其横径较宽约8mm左右,一般认为高径小于10mm的垂体瘤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 脑出血血量的算法:长×宽×高×π/6(单位:ml)。 在脑梗塞2-3w时进入吞噬期,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 腔隙性脑梗塞的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者为巨腔隙,最大径达35mm。 颅缝分离:一般认为颅缝双侧相差1mm以上,单侧缝间距大于1-2mm,成人颅缝单侧大于1.5mm即可诊断,儿童有的颅缝较宽,但亦不应超过2mm。 颅内血肿的CT值多高于60Hu,在60-90Hu之间,最大不应超过94Hu(红细胞压积为100%时的CT值)。 脂肪组织的CT值为-80~-130Hu。 硬膜下血肿分期:急性<3d,亚急性4d-3w,慢性>3w。 透明隔囊肿:其横径大于3mm,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球形,脑脊液密度。 眼球突出:在摆位良好的横轴位图像上,于两侧颧突之间作一连线,正常人大约有眼球的1/3位于该线之后,如位于此线后方的眼球面积少于1/3时,指示有意义的眼球突出。 骨性外耳道大约1.5cm长,占据外耳道之内2/3,外侧1/3为软骨部。 颈部食管后上方平第6颈椎下缘,前上方平环状软骨,与咽相接,下平颈静脉切迹至第1胸椎上缘的斜面。 颈部气管上端位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与环状软骨相接,下界前缘平颈静脉切迹,后缘位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向下移行至胸部气管,成人颈部气管长约6.5cm,横径约1.94cm,矢状径约1.87cm,有6-8个气管软骨,仰头或低头时气管上下移动约1.5cm,其上段位置表浅,下段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cm。 颈椎椎管近似一尖端向后的三角形,C1-C3逐渐变小,C4-C7大小一致,前后径在C1为16-27mm,下颈部颈椎椎管为12-21mm。 甲状腺位于颈正中气管两侧,由左右两叶和连接两叶的峡部组成,呈蝴蝶形,左右两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相当于第2-4气管软骨的水平,正常甲状腺重10-60g,一般为25-30g。 甲状旁腺有两对,上面一对位于甲状腺左右两叶后面上1/3处,常埋于甲状腺内,下面的一对位于左右甲状腺下极,每个甲状旁腺大小约5×3×1.5mm3重约30-50mg,正常CT上不可见。 甲状切迹是位于两侧甲状软骨结合前上部的切迹,约平颈5平面。CT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通行标准是1.5cm以上。 二、胸部 升主动脉总是大于降主动脉,两者比例为2.2-1.1:1。 奇静脉淋巴结正常直径可达10mm。 右肺动脉心包内部分正常测量值12-15mm,正常主肺动脉直径不应超过29mm。 胸内气管长约6-9cm,位于中线或稍偏右侧,正常人气管直径约10-27mm平均男性19.5mm女性17.5mm。 食管壁厚度取决于膨胀程度,一般不超过3mm,纵隔内淋巴结任何径线大于1cm者均视为异常。胸骨切迹是位于两侧胸锁关节与胸骨之间围成的切迹,约平胸2平面。肺结节是指直径小于4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4cm及其以上者则称为肿块,粟粒结节指4mm以下的点状结节。 空泡征是指病灶内1-2mm(或<5mm)的点状透亮影。 肺内结节或肿块的分叶:弧弦距/弦长≥0.4为深分叶;=0.3为中分叶;≤0.2为浅分叶。 肺内病变小于2cm者80%为良性;大于4cm者绝大多数为恶性。厚壁空洞其壁厚大于3mm。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13. 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 毛刺征:是周围性肺癌的征象,其病理基础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 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17. 肺少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 18. 肺充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 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20. 克氏B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附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称克氏B线。

腹部影像诊断

食管平滑肌瘤食管中上段局限性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整齐,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呈环形征,周围食管柔软。 贲门失弛缓征食管下段明显扩张、增宽,下段呈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整齐,似鸟嘴状改变。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广泛增粗、迂曲、呈蚯蚓状,食管内可见串珠样充盈缺损,食管柔软扩张度好,张力低。 胃癌不规则龛影,呈半月形,外缘略平,内缘不整齐,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的轮廓内;龛影外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 有指压状充盈缺损。 胃癌的CT 平扫胃的小弯侧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凸向胃腔,其腔内面可见较大的溃疡,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肝右叶可见一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增 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肝右叶病变呈典型的环形强化,为胃癌肝转移灶。 皮革胃胃腔明显缩小,胃壁僵硬,胃黏膜皱襞消失、破坏,仰卧位、俯卧位胃的形态不改变。 胃淋巴瘤CT平扫胃前壁溃疡,胃壁弥漫增厚,程度重,但壁柔软,浆膜外脂肪清晰。 X线钡餐造影胃体、胃窦部的黏膜皱襞粗大、紊乱,胃腔狭窄;俯卧位 胃体小弯侧轮廓内较大不规则龛影。 胃间质瘤CT平扫胃底部后壁软组织肿块,腔内外生长,内见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以上强化,边缘明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呈三叶状变形,中心黏膜皱襞纠集,龛影不明显。 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十二指肠降部可见类圆形囊袋状影向肠管外突出,并有细颈与肠管相通,可见黏膜皱襞伸入其中。 十二指肠癌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降部偏侧性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并可见结节状充盈缺损 另一患者CT平扫十二指肠水平段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小肠克罗恩病小肠造影,局部肠腔内可见卵石征,细膜缘可见纵行线状溃疡,游离缘可见假性憩室;CT显示多处小肠壁增厚;肠系膜根部可见多发小淋巴结; 肠系膜脂肪增生,血管呈梳样征。 小肠淋巴瘤CT和增强盆段回肠局部肠壁增厚,程度重,范围较大,肠腔扩大,强化程度较低。 溃疡性结肠炎CT直肠壁增厚呈靶征,直肠周围间隙增宽,密度增高,内见索条状纤维化影。 回盲部溃疡型肠结核钡餐造影检查,回肠末端及盲肠痉挛收缩钡剂充盈较少,病变回肠呈细线状,两侧正常肠腔充盈良好,呈跳跃征。 急性阑尾炎CT 阑尾增粗、扩张、腔内积液及结石,阑尾周围密度增高并有较多模糊渗出影。 巨块型肝癌肝A造影动脉期显示肝右叶巨大的占位病灶,其内见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 并可见动静脉瘘,实质期可见瘤体染色。 结节性肝硬化CT检查肝脏弥漫性改变,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肝缘呈锯齿状表现,肝实质内可见散在略高密度结节。 梗阻性黄疸MRI检查冠状面FIESTA序列显示胆总管显著扩张,胰管扩张,梗阻部位位于壶腹区;MRCP显示肝内胆管、胆总管明显扩张,胰管扩张形成双管 征。

诊断学基础 影像诊断考点练习解析

诊断学基础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一、A1 1、血液中由甲状腺分泌的T3占 A、10% B、20% C、30% D、40% E、50% 2、血液中由甲状腺分泌而来的T4占 A、20% B、40% C、60% D、80% E、100% 3、血液中发挥生物效应的T3占总T3的 A、0.1%~0.3% B、0.3%~0.5% C、0.5%~0.7% D、3%~5% E、5%~7% 4、超声诊断可用来帮助判断以下何脏器的病变 A、肝

C、脾 D、胰腺 E、以上都是 5、关于超声诊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 B、可检测某些囊性气管的形态 C、可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 D、可鉴别脏器内局灶性病变性质 E、以上都是 6、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吸131碘高峰出现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7、甲状腺吸131碘率较高的人群是 A、青少年女性 B、青少年男性 C、成年女性 D、成年男性 E、儿童 8、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作为辅助诊断或鉴别诊断可用于

B、亚急性甲状腺炎 C、甲状腺功能减低 D、地方性甲状腺肿 E、以上都是 9、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是为了 A、防止对孕妇造成损害 B、防止射线损伤胎儿 C、防止损伤脑神经 D、防止损伤心血管 E、以上都是 10、甲亢时可见 A、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前移 B、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后移 C、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不变 D、吸131碘率降低,吸131碘高峰后移 E、吸131碘率降低,吸131碘高峰前移 11、地方性缺碘性甲状腺肿可见 A、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前移 B、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后移 C、吸131碘率增高,吸131碘高峰不变 D、吸131碘率降低,吸131碘高峰后移 E、吸131碘率降低,吸131碘高峰前移

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2.大叶性肺炎的CT表现 答:①病变呈大叶性或肺段性分布②病变中可见空气支气管征③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平直④实变的肺叶体积通常与正常时相等⑤消散期病变呈散在的大小不一的模糊影。 3.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 答:①肺门肿块;②支气管阻塞征象: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横“S”征。 4.中心型肺癌的CT表现 答:①肺门区肿块②支气管内肿块③支气管壁增厚④支气管腔狭窄与阻断⑤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5.周围型肺癌的X线表现 答:①肺内球形肿块;②边缘分叶状或脐样征;③边缘细短毛刺;④癌性空洞:肿块内透亮影,偏心、厚壁。6.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答: 主要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不规则的厚壁空洞。 7.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 答:①小叶分布,多在两肺下野内、中带;②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模糊不清分布不均,可融合成大片。8.原发综合征的X线表现 答:①肺内原发病灶,肺内模糊片状影;②淋巴管炎,条索状影;③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 9.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答:①早期仅见肺野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②典型者病灶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称“三均匀”;③可融合成较大病灶;④治疗后可吸收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按肿瘤的原发部位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①中心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的肺癌;②周围型: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到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③弥漫型: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 12.肺转移癌的X线表现 答:①多发球形病灶,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似棉球状;②多发粟粒状病灶;③单发球形病灶应和原发性肺癌鉴别 13.阻塞性肺不张的常见原因及其基本X线表现 答: 常见原因:支气管异物,血块,痰栓,支气管肺癌,炎性肉芽肿,支气管结核 基本X线表现: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门及纵膈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14.支气管扩张的高分辨力CT表现 答: ①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为“轨道征”。“戒指征”: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称“戒指征” ②囊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出现 液平及囊壁增厚。 ③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不规则,呈念珠状。 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黏液栓时,表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呈“指状征”改变。 15.左房增大的X线表现(请按体位分别描述X线表现) 答:①正位:心右缘见双心房影,心左缘见四弧征,主支气管夹角增大。②右前斜位:左心房食管压迹加深,食管向后推移。③左前斜位:左心房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变平。 16.左室增大的X线表现 答:①心尖向左下延伸②相反搏动点上移③左室段延长,向左扩展④左前斜左室与脊柱重叠⑤左侧位心后间隙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6-10-21T16:47:31.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景再立姚鹏燕[导读] 甲状腺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近年来人们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多。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静宁7434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5个病灶,其中良性115个,恶性50个,以10mm结节直径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UE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明显高于TI-RADS,TI-RADS与UE联合诊断方法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TI-RADS(P<0.05);甲状腺结节直径≤10mm者55个,>10mm者110个,UE对结节直径≤10mm诊断准确率高于TI-RADS,对结节直径>10mm诊断准确率低于TI-RADS(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恶性鉴别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TI-RADS,对不同大小结节的诊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近年来人们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多,甲状腺结节作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治疗方法差异较大,预后不同,为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痛苦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显得尤为重要。以往所采用的二维超声图像重叠较多,影响诊断效果。本文收集了110例(165个病灶)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分析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165个病灶)甲状腺结节患者,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7.23±10.21)岁;结节直径3~51mm,平均直径(16.10±9.69)mm。110例患者先后接受二维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排除单纯囊性病变。 1.2方法 仪器为HV 900和HVPrem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为6~14MHz。嘱咐患者选择仰卧位,首先采用灰阶超声检查病灶,行横切面、纵切面扫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淋巴结转移、纵横比,采用弹性成像,确保取样框大于病灶范围,将探头在病灶原位进行微小振动,根据仪器显示屏上压力BAR数字,以控制3~4为宜。通过双幅实时显示功能,并观察二维图和弹性图,对病灶区硬度、周围组织硬度进行比较。弹性图通过彩色编码不同组织弹性大小进行判断,蓝色为硬度较硬,绿色为平均硬度,红色为硬度更软。 1.3评估标准[1] 1.3.1TI-RADS分级。0级:无结节,甲状腺正常;1级:良性,以囊性为主,伴有声晕;2级:可能良性,以实性为主,回声不均匀,边缘清楚,蛋壳样钙化;3级:回声均匀,边缘光整,以实性为主,未出现恶性超声图像;4级:可能恶性,1~2项提示恶性图像,如极低回声,边缘不光整,微钙化、淋巴结异常;5级:高度恶性,>3项提示恶性超声图像。良性:1~3级,恶性:4~5级。 1.3.2超声弹性图像硬度分级。1分:病灶显示绿色;2分:多数显示绿色;3分:病灶内绿色和蓝色比例相近;4分:病灶显示蓝色,或10%以下绿色,1~2分考虑为良性,3~4分为恶性。 1.4统计与分析 收集110例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和分析数据,研究出现的计量资料通过(? x±s)形式表示,由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形式表示,由x?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在110例患者165个病灶中,良性115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0个,滤泡型腺瘤65个;恶性50个,其中乳头状癌45个,鳞癌3个,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个,滤泡状癌1个。 2.2 TI-RADS和UE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比较 TI-RADS方法诊断准确度为80.00%(132/165),灵敏度71.43%(35/49),特异度83.62%(97/116)。UE方法诊断准确度为90.91%(150/165),灵敏度为88.00%(44/50),特异度为92.17%(106/115)。TI-RADS联合UE诊断准确度为93.33%(154/165),灵敏度91.84%(45/49),特异度93.97%(109/116)。UE诊断准确度、灵敏度显著高于TI-RADS(x?=4.7882,P=0.0286;x? =8.48898,P=0.0035),TI-RADS和UE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TI-RADS(x?=7.6876,P=0.0055;x?=13.8928,P=0.0001;x?=5.3833,P=0.0203);TI-RADS和UE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略高于UE,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

关于筹建XX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81号)、《关于印发XX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X发改规划【2010】120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XX市医疗资源优势整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质量”为原则,加快临床诊治技术提升,推进全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现各医疗机构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目前计划在XX市设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使之能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势,提高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总论 1 概念和目标 1.1概念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集约化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范围内影像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影像(包括其他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可供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临床、病人方便地调阅的网络信息系统。 1.2目标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总体上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放射、超声等)的全面共 享。 2、实现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医院影像检查的集中诊断和集中审核,实现区域 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 质量和服务水平。

3、提供对疑难检查病例的会诊支持。 4、病人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同质量的影像诊断服 务,从而方便病人就近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另外能够让病人方便地 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影像检查资料。 5、实现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 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快 速提高业务素质。 6、可以建立区域的影像读片资料库和典型病例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 区域内各医院的阅片质量追踪数据库;统一的传染病统计和报卡服务等。 7、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 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项目建设原则和标准 2.1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2、符合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服务”为本的原则。系统必须能够为 病人和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所需信息,同时保证与病人有关的信息私密性 和安全性,当病人授权时方可调阅和传输。 3、身份识别唯一性原则。系统建设时必须确定一种能够唯一标识本区域内 居民身份的方法。在确定本区域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方法时还要考虑更 大范围内居民身份唯一标识识别的可能,即该标识应具备扩充和向上兼 容的能力。 4、标准化原则。系统信息化建设应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开展,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有关规定。 5、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系统除了需要与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 统,如HIS系统、医技系统互联互通外,还需要能为更大的区域系统以及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和调阅接口。 6、适应性原则。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需要,同时要

(仅供参考)腹内疝的影像诊断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其发病率低(约0.2%~0.9%),为小肠梗阻一少见病因(约5.8%)。然而,腹内疝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致死率高(>75%),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多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其术前诊断困难。近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则为腹内疝的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一、腹内疝的分型 (一)根据发生位置 Meyers提出的腹内疝传统分型已被广泛接受,包括十二指肠旁疝(53%)、盲肠周围疝(13%)、Winslow孔疝(8%)、经肠系膜疝(8%)、乙状结肠周围疝(6%)、吻合口后方疝(5%)[1]。此外尚有较少见的经网膜疝及发生在盆腔的膀胱上疝、经子宫阔韧带疝、Douglas疝等。 二)根据发生原因 腹内疝又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1.先天性:是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或腹膜附着异常等先天性因素所致腹膜隐窝大而深,腹膜、网膜或肠系膜存在缺损,或Winslow孔过大,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十二指肠旁疝、Winslow 孔疝、部分乙状结肠周围疝、部分盲肠周围疝、部分经肠系膜疝等。 2.后天性:是指后天因素如手术、外伤、炎症等所致腹膜或肠系膜的异常孔隙,肠管可经此疝入。包括部分经肠系膜疝、吻合口后疝、部分乙状结肠周围疝和部分盲肠周围疝等。

(三)根据疝的结构 可按有无疝囊分为真疝和假疝。脏器疝至另一个腹膜囊隐窝,具有疝囊而称真疝。若网膜或肠系膜存在裂孔,或因手术、创伤等构成一异常孔隙,肠管因此疝入,不具有疝囊而称假疝。先天性腹内假疝指肠管经大网膜、肠系膜裂孔疝入的内疝,而后天性腹内疝均为假疝。 二、不同类型腹内疝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一)十二指肠旁疝 据文献报道,此型为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内疝的53%。与其他类型内疝不同,十二指肠旁疝的发生有性别倾向,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包括左侧及右侧两种亚型,其中前者常见(约占3/4),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均为先天性疝,有疝囊,但胚胎学发育病理基础却不同。 1.左侧十二指肠旁疝:为小肠肠袢经Landzert’s陷窝向后下疝至十二指肠升段的左侧,可达左侧结肠系膜深面。Landzert’s陷窝位于十二指肠升段的左后方,前界为覆盖走行于陷窝左侧的肠系膜下静脉及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膜皱襞,认为其形成与发育中降结肠系膜的先天性缺损有关,可见于约2%的人群。 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慢性食后腹痛、恶心,症状可追溯至儿时。十二指肠旁疝易自行缓解,症状间断发作。 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表现为左上腹十二指肠升段左侧的小肠肠袢聚集成团,可致远端横结肠、十二指肠空肠曲向下移位,压迫胃后壁使其呈锯齿状。CT可更清楚显示疝入肠袢的位置,可位于Treitz韧带左侧、胃与胰腺之间,或胰腺后方,或横结肠及左侧肾上腺之间,肠系膜血管的改变包括供应疝入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向疝口处拉伸、纠集、扩张充血,肠系膜下静脉及左结肠动脉升支位于疝囊颈前界并可向左侧移位。常并发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管腔内气液平面。应注意有无并发肠扭转及急性肠缺血,C形或U形肠管、鸟嘴征及漩涡征提示肠扭转,肠壁增厚、增强后无强化、肠系膜积液、肠壁积气提示肠缺血。罕见并发肠套叠,可见由软组织密度肠壁及低密度肠系膜脂肪、更低密度肠管内气体交替排列形成的靶环状肿块。由于此型疝具有较特异的发生部位及边界清晰的疝囊,较易诊断。 左侧十二指肠旁疝示意图

2020年公需科目答案:数字医疗影像诊断

以下不属于常见的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是() A、X-射线 B、CT扫描 C、解剖 D、核磁共振 答案:C 2. 以下不属于数字医疗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是() A、辅助手术 B、医疗教学 C、影像报告 D、图像采集 答案:D 下列信息不属于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行业面临两大痛点的是() A、医学影像医生缺口大 B、效率高 C、工作繁琐重复 D、服务模式亟待创新 答案:B 医疗影像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是() A、算法、数据和算力 B、算法、算力和应用 C、算法、数据和服务 D、算法、算力和效率 答案:A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正确构建流程是()①结构化数据构建②面向临床问题的模型设计③ AI服务模式建立④ AI算法选择和模型建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方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领域的是() A、图像分割 B、图像配准 C、图像重建 D、图像存储 答案:D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方法给医学影像诊断过程带来的改变的是() A、医生阅片时间变短 B、观察区域更加完整 C、诊断过程更加稳定 D、诊断准确率因个体差异较大 答案:D 以下不属于当前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影像应用在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 A、当前AI模型缺乏临床实验验证 B、当前AI模型设计参考最新临床指南规范较少 C、当前AI服务模式并未结合医师的实际应用情况 D、当前AI服务模式可以完全取代放射科医师 答案:D 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是由工程师们创造一套规则,算法根据规则对图像进行处理,准确率较高。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目前医学影像领域人工智能算法快速突破,算力持续增长,如何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成为提升诊断准确度的最关键因素。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017年放射医学技术(师)职称考试CT.MR影像诊断基础

CT/MR影像诊断基础 一、颅脑 (一)病变的基本CT表现 1、脑实质密度改变与正常脑组织相比,病灶的密度变化分为: (1)高密度灶:指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钙化、血肿、肿瘤等。(2)等密度灶:指密度类似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通常根据脑室、脑池的移位和变形或在周围水肿带的衬托下,可以判断等密度病灶的存在。 (3)低密度灶:指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部分脑肿瘤、囊肿、脑梗死、旧性出血、脑水肿或脑脓肿等。 (4)混杂密度灶: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的病灶,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和畸胎瘤等。 2、结构、形态改变发现病灶后,还应该注意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病灶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病灶周围有无水肿、中线结构是否有移位、脑室和脑池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等。 3、对比增强改变根据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血供情况的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会产生相应的密度改变,从而能更好地显示病灶。 (二)颅脑常见疾病的CT表现 1、颅脑损伤 (头皮软组织伤、颅骨损伤、脑实质损伤) (1)颅骨骨折 ①颅盖骨折:多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骨折片陷入颅腔,压迫脑组织;位于大静脉窦部的骨折。

②颅底骨折: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性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CT表现:CT是颅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骨折的连续性中断、移位,还可见颅缝增宽分离;并能确定颅血肿的位置、氛围和周围的脑水肿,以及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等情况。颅底骨折常累及颅底孔道,从而损伤通过的神经血管,并可发生鼻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前中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筛板骨折易造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鼻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 (2)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CT表现:①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其大小从几厘米至全脑,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白质区明显。约有1/3为多发病灶。低密度区数天至数周后,有些可以恢复正常脑组织密度,有些进一步发展为更低的密度区,提示脑组织软化。挫裂伤重并且围大者,晚期可出现脑囊性病灶。②散在点片状出血:位于低密度区,形态常不规则,有些可融合为较大血肿。3~7天开始吸收,1~2个月完全吸收或遗有低密度区。③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重的脑挫伤常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大脑纵裂池、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但数天后密度即减低、消失。④占位及萎缩表现:挫裂伤围越大,占位效应越明显。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重者出现脑疝现象。水肿高峰期过后,占位征象逐渐减轻,后期出现脑萎缩征象。 ⑤合并其他征象:如脑血肿、脑外血肿、颅骨骨折、颅积气等。 2、颅血肿颅脑损伤后引起颅继发性出血,血液积聚在颅腔达到一定体积,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压增高症状,称为颅血肿。 (1)硬膜外血肿: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

AAS是指以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主动脉病变。患者多发病急骤、胸痛剧烈(撕裂样或刀刺样),疼痛还可沿病变走向转移;发病时或伴大汗。 AAS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主动脉壁间血肿(IMH),以及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瘤急性破裂等其他主动脉疾病,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二、影像学诊断

AAS患者的胸片或有主动脉扩张、迂曲,主动脉壁钙化,主动脉弓异常,纵隔及胸腔异常等现象;有时还可观察到"3字征"、"漏斗征"等特殊征象,但特异性较低。下图(左上图)为AD患者的X线平片:主动脉增宽,左侧胸腔积液。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评价主动脉瓣(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开口是否受累),升主动脉(撕裂)及降主动脉状况。可用于床旁检测,有助于急诊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对胸降主动脉的诊断能力有限,如下图(左下图)。 3.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A)可观察主动脉全程,显示夹层破口及分支血管情况。通过后处理技术及重建方法,可直观地观察患者的主动脉疾病及其变化。但使用过程中有辐射,还可造成对比剂损伤。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另外,核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也可辅助诊断AAS。 三、主动脉夹层 AD是指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期可导致主动脉破裂、脏器缺血或梗塞;慢性期可形成夹层动脉瘤。

1.分型 De Bakey分型:Ⅰ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甚至腹主动脉;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向远端扩张,可直至腹主动脉。 Stanford分型:目前最为常用,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便为A型,相当于De Bakey Ⅰ型和Ⅱ型;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称为B型,相当于De Bakey Ⅲ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孙氏分型:进一步的细化分型,对外科治疗较有意义,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