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扣索具质量要求与锻造工艺(正式版)

卸扣索具质量要求与锻造工艺(正式版)
卸扣索具质量要求与锻造工艺(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00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卸扣索具质量要求与锻造工艺(正式版)

卸扣索具质量要求与锻造工艺(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性能变化小是卸扣索具

进行锻造加工的主要原因,锻造后的卸扣具有最佳的

综合力学性能,内部质量几乎不会被任何一种金属加

工工艺超过。本文根据自己长期金属锻造工艺经验,

对卸扣索具质量与检测及卸扣锻造工艺流程等进行了

详细介绍。

索具指为了实现物体挪移系结在起重机械与

被起重物体之间的金属受力工具,以及为了稳固空间

结构的受力构件。广泛应用于港口、电力、建筑、冶

金化工、工程机械、大件运输、管道辅设、等重要行

业,其主要有钢丝绳吊索、链条吊索、卸扣、吊钩类、磁性吊具等类别。

卸扣因体积小承载重量大而成为起重作业中用得最广泛的连接工具,一般用于索具末端配件,在吊装作业中直接与被吊物间起连接。当索具与横梁配合使用时,卸扣可用于索具顶端代替吊环与横梁下部的耳板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目前,国内索具产生技术标准很不完善,给我国的吊装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卸扣索具锻造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属锻造工艺

金属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其组织变

得更加紧密,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因此,一般在机械中负载高、受力大、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多采用锻件。

不同的锻造方法有不同的流程,锻造中热模锻工艺流程最常见,顺序为: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冲孔;矫正;中间检验;锻件热处理;清理;矫正;检验和无损探伤。

卸扣质量与检测

2.1.卸扣质量要求

①卸扣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裂纹、锐边、过烧等缺陷。

②严禁使用铸铁或铸钢的卸扣。扣体可选用镇静钢锻造,轴销可棒料锻后机加工。

③不应在卸扣上钻孔或焊接修补。扣体和轴销永久变形后,不得进行修复。

④使用时,应检查扣体和插销,不得严重磨损、变形和疲劳裂纹。

⑤使用时,横向间距不得受拉力,轴销必须插好保险销。

⑥轴销正确装配后,扣体内宽不得明显减少,螺纹连接良好。

⑦卸扣的使用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负荷。

2.2.卸扣质量检验

①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锐边和过烧等缺陷,对可疑区域可用放大镜等手段进行复查。

②卸扣以二倍安全负荷作为试验载荷进行试验。轴销不得有永久变形,且在拧松后可自由转动。扣体长度尺寸的增量不得超过O.25%或O.5mm。

③卸扣可进行抽样可靠性试验。载荷为二倍试验载荷。卸扣不得出现断裂或使卸扣丧失承载能

力的变形。

④现用卸扣的安全负荷均以M(4)级核准。

⑤在扣体上应标上强度级、安全负荷等标记。

2.3.卸扣报废标准

①有明显永久变形或轴销不能转动自如。

②扣体和轴销任何一处截面磨损量达原尺寸的10%以上。

③卸扣任何一处出现裂纹。

④卸扣不能闭锁。

⑤卸扣试验后不合格。

卸扣锻造工艺

3.1.卸扣分析及工艺方案

3.1.1.卸扣材料、尺寸

卸扣质量为2.7kg,锻件材料为45号钢。

3.1.2.工艺方案

①锻造方式:锤上模锻;

②设备类型:模锻锤;

③模锻形式:开式模锻;

④变形工步:下料—加热—拔长—滚挤—预锻—终锻。

3.2.加工余量公差与与主要参数

3.2.1.加工余量公差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w锻/w外廓包容,经计算S为3级复杂系数S3。

高度公差为+1.4mm~-0.6mm;长度公差为+1.9mm~-0.9mm;宽度公差为+1.5mm~-0.7mm。

零件需磨削加工,加工精度为F2,查得

高度及水平尺寸的单边余量约为1.7~2.2mm,取

2mm。

3.2.2.主要参数

①锻件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93002mm;

②锻件周边长度为730mm;

③锻件的体积为3440003mm;

④锻件的质量为2.7kg。 3.3.确定终锻型槽

3.3.1.型槽排布

模锻一种锻件,往往要采用多个工步来完成。因此锻模分模面上的型槽布置要根据型槽数、各型槽的作用以及操作方便来确定,原则上应使型槽中心与理论上的打击中心重合,以使锤击力与锻件的反作用力处于同一垂直线上从而减少锤杆承受的偏心力距,有利于延长锤杆寿命,使锻件精度增高。

3.3.2.两个制坯型槽分布

这时应将第一道制坯工步安排在吹风管的对面,以避免氧化皮落到终锻型槽里。布排型槽应以终锻型槽为中心,左右对称布排,并尽可能使型槽中心与打击中心重合。

3.3.3.终锻型槽是按照热锻件图加工和检验的,卸扣材料为45钢,考虑收缩率为1.5%。根据生产经验总结,考虑到锻模使用后承击面下陷,型槽深度减小及精压时变形不均,横向尺寸增大等因素,修改了几处尺寸:如轴孔处高度是31mm,修改后的尺寸是31.5mm。

3.4.制坯工步

计算毛坯为两头一杆,应简化成两个简单的一头一杆计算毛坯来选择制坯工步。根据计算,锻件应采用拔长、滚挤制坯工步。为易于充满型槽,选

圆形坯料,先拔长,再开式滚挤。

模锻工艺方案为:拔长—开式滚挤—预锻—终锻。

3.5.锻模结构设计

3.5.1.锻模紧固方法

锤上锻模紧固在下模座和锤头上,采用楔铁和定位键配合燕尾紧固的方法。

3.5.2.模膛的布排因为此锻模不需预锻模膛,且零件为中心对称,故终锻模膛中心位置应在锻模中心处。

3.5.3.锁扣的设计

H=25mm,b=35mm,δ=0.3mm,α=5°,R1=13mm,R2=25mm。

3.5.

4.确定模膛壁厚

S1=1.2×62.5=75mm,S2=1.7×

22.5=38.25mm,S3=2×15=30mm。

3.5.5.模块尺寸的确定

由吨位设备1.5t,查得锻模允许的最小承击面积4002mm,综合考虑模膛布排、飞边槽、锁扣及镦粗台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可取模块尺寸

L=550mm,B=420mm。此时的承击面积为:222550420110150145150148756Amm,满足要求。

3.5.6.模块高度

上模块高度:H=180mm下模块高度:

H=180mm模块最小闭合高度:H=360mm

3.5.7.检验角b=5mmh=50mm燕尾

b=200mmh=50.5mm键槽b1=50mml=60mm起重孔d×

s=30×60mm

3.6.锻前加热、锻后冷却及热处理要求的确定

3.6.1.加热方式及锻造温度范围

在锻造生产中,金属坯料锻前加热的目的: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即增加金属的可塑性,从而使金属易于流动成型,并使锻件获得良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金属坯料的加热方法,按所采用的加热源不同,可分为燃料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根据锻件的形状,材质和体积,采用半连续炉加热。

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开始锻造温度和金属锻造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确定锻造温度的原则是,应能保证金属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并能使制出的锻件获得所希望的组织和性能。查有关资料确定锻件的始段锻温度为1200℃,终锻温度为750℃。

3.6.2.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是坯料装炉后从开始加热到出炉

所需的时间,包括加热个阶段的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

3.6.3.确定冷却方式及规范

根据本锻件的形状体积大小及锻造温度的影响,选择在空气中冷却。

3.6.

4.确定锻后热处理方式及要求

锻件在机加工前后均进行热处理,根据锻件的含碳量及锻件的形状大小,采用在连续热处理炉中,调质处理。可使锻件获得良好的综合力性能。

3.7.卸扣件的模锻工艺流程

3.7.1.切料:5000kN型剪机冷切。

3.7.2.加热:半连续式炉,1220-1240。

3.7.3.模锻:1.5t模锻锤,坺长、开滚、预锻、终锻,每班约生产1100件。

3.7.

4.热切边:1600kN切边压机。

锻造工艺

复杂弯轴类锻件辊锻-摩擦压力机模锻复合锻造工艺 一、前言 复杂弯轴类锻件的最佳成形法一直是锻造行业致力研究的问题,前些年我国轻轿车生产数量不大,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故轻轿车复杂弯轴锻件的生产主要以传统的锤上模锻工艺进行小批量生产,有的厂家甚至采用自由锻—胎模锻工艺,需几火次才能锻成。近年来,我国轻轿车生产迅速发展,生产批量越来越大,整机制造水平越来越高,对复杂弯轴类锻件而言,不仅形状复杂,而且锻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故探索轻轿车复杂弯轴类锻件的合理锻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一汽轻轿车生产实际需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辊锻制坯—摩擦压力机模锻复合工艺替代传统的锤上模锻,生产了轻型车左转向节臂,奥迪轿车左、右下控制臂等五种复杂弯轴类锻件,其锻件技术水平达到了轻型车、奥迪轿车原图纸设计要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工艺分析与方案确定 轻轿车复杂弯轴类锻件,其特点是轴线呈空间曲线形,多向弯曲,截面差与落差大,外形复杂,锻造成形与模具加工难度较大。以左转向节臂(图1)为例,按传统的锤上模锻工艺,一般要采用拨长—滚压—弯曲—锻造等工步。其突出缺点是锻件精度较差,工作时震动噪音大,材料消耗与能耗大,劳动条件差。如采用较先进的热模锻压力机成形法,虽然工人劳动条件好,生产率及锻件尺寸精度较高,也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其突出缺点是制造成本高,不便于拔长、滚压等制坯工步,需配其它辅助设备制坯。 图1 针对现有锻造工艺的诸多问题及复杂弯轴类锻件自身的技术特点,我们确定了辊锻——摩擦压力机模锻复合锻造工艺的方案,其工艺流程为:下料→中频感应加

工序质量管理制度

采矿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强化工序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稳定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产品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矿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工作。 3职责 3.1部长、书记 负责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完善。 3.2 生产部长 负责建立三级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车间级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控制目标及考核指标,并按级进行管理。 3.3 生产技术员 负责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的检查与考核;负责工序质量问题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及考核。 4 工序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求 4.1 工序管理要树立“严格验收上工序、认真控制本工序、优质服务下工序”的“三工序”管理思想,以工序质量保过程质量,以过程质量保产品质量。同时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方式,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保证各工序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4.2作业部开展工序控制过程中,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对影响工序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统计技术对工序质量进行分析诊断,对质量特性值的波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波动,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整改,防止工序质量不稳定造成批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4.3充分调动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岗位人员的质量 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工序的控制水平。各工序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对于发现的违规违制行为要严格考核。 4.4 为了保证工序质量的稳定,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坚持点巡检制度,岗位人员发现设备或在线检测装置不能正确反映过程参数时,应及时将信息反馈有关人员进行处理,保证设备或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正常。 4.5上下工序之间要做好信息的传递、沟通工作。尤其在异常情 况下,更要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6 建立工序控制点 4.6.1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建点原则是在关键工序以及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强化管理。 4.6.2 工序质量控制点分为公司级、厂级和车间级。作业部三级工序工序控制点确定后,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见附表 1)

树脂砂铸造生产工艺

树脂砂铸造生产工艺 为规树脂砂铸造的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操作工艺,减少因违反工艺或操作不当产生的废品和降低的铸件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生产操作工艺规程。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树脂砂铸件的生产全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各类操作人员。下面节选一部分供大家参考阅读。 工艺规程 3.1 主要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或规格 3.1.1原砂(天然石英砂) 粒度:40/70目(件)或50/100目(一般件); 化学成分:SiO2 >90% 、含泥量<0.2%~0.3% 、含水量 <0.1~0.2%;微粉含量(140目筛以下) ≤0.5~1.0%、耗酸值<5ml 、灼减量<5、粒型:圆形或多角形。 3.1.2再生砂 灼减量<3.0%;耗酸值<2.0ml;PH值<5 ;200目筛底盘<1%;底盘量<0.2%;含水量<0.2%; 粒形:圆形。 3.1.3呋喃树脂 含氮量2.0~5.0%;24h抗拉强度>1.5MPa;游离甲醛<0.3%;粘度<60mPa.s;密度1.15~1.25 g/cm3;游离酚<0.3%。 3.1.4固化剂 采用有机磺酸固化剂,其黏度一般控制在<200mPa.s,水不溶物的含量<0.1%,同时冷冻和随后的溶解之间要有可逆性。为了保证稳定的型砂可使用时间和硬化速度,可选用“a+b”固化剂或根据季节不同选用不同酸度型号的固化剂。

3.1.5涂料 采用醇基涂料。要求涂料的固体含量高,粉料粒度细,粉料及黏结剂的耐火度高,抗爆热能力强等。具体工艺性能要求有:密度 1.25~1.35 g/cm3;黏度6~7s;悬浮性(2h)>97%;涂刷性、流平性、渗透性、抗裂性要好,涂层强度要高。对于表面球化有深度要求的铸件,应采用氧化镁涂料。 3.2操作工艺规程 3.2.1再生砂准备 根据树脂砂再生设备的要求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获得满足工艺要求的再生砂。特别要注意控制好进入混砂机时的再生砂的温度,最好在25-35℃。 3.2.2砂、树脂、固化剂加入量的调整 (1)混砂机的流量测定 根据混砂机的设定要求,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至少每四天进行一次流量测定。分别对相同时间砂、树脂、固化剂的流量进行称量,掌握时间流量。并先将砂流量按混砂机的公称流量进行调整。 (2)树脂量的调整 根据砂流量调整树脂的加入量,树脂加入量一般控制在型砂重量的0.8~1.2%,厚大件取上限,中小件取下限。 (3)固化剂量的调整 固化剂加入量在正常情况下与砂温和车间环境温度有关,一般控制在树脂加入量的30~50%,高温时取下限,低温时取上限。放砂时间长的大件固化剂加入量取下限,以保证树脂砂有足够的可使用时间。 (4)混砂机的调整与准备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xx/G007-2013 受控状态: 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年8月26日编制2013年8月26日实施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发布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 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管理,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和提供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 3.2技术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3生产车间配合做好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 4.程序 4.1未通过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不能转序。 4.2过程测量和监控应按该产品有关标准和检验规范作为依据。 4.3过程测量和监控所用的检验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4过程检验和试验 4.4.1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分为操作工的自检和检验员的首检及巡检。 4.4.2每班开机后,操作工生产的产品,按相关的过程产品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 自检,若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工应立即调整工艺参数或模具,使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自检合格后,检验员应及时到生产车间进行首检,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首检主要是检产品的结构、表面质量,重要的性能试验由检验员抽样回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 4.4.3进入正常生产后,检验员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巡检,并按文 件的规定做好巡检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结论明确,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名盖章。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例外转序的控制 在所需要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如因生产

工艺员工作内容及流程

工艺室工艺员相关工作流程及主要工作内容 序号步骤(流程)组织者/参与者主要工作内容需填写表格 中心、应用室/工艺室、生准室 生准室/工艺室 生准室/工艺室 质保部/工艺室 生准室/工艺室与现有基础车型进行对比,初 步确定扣车、电泳等方案,预 估工装、模具及材料大体需 求。 工艺室确定试制方案并参与评 审。编制试制流程图/ 控制计 划/工装图纸/材料定额/设备申 请等? 对产品结构的工艺性进行评价 和工艺大致工作量;提出自制 件和外协件大致划分;提出特 殊设备的采购或设计、改装意 见;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制 造、改装意见;主要零部件的 工艺流程意见;主要材料和工 时;参与对试制样车进行评审 并对工艺项完善。 编制《试制工艺方案》 配合生准室填写《试制工艺 方案评审表》 填写《试制评审表》 编制《工艺更改通知单》 配合生准室填写《生准输入 评审表》 再次检验设计问题更改 对试制进行验证,对涉及工艺 的问题进行工艺更改。

进行生准输入评审,评审条件包括:技术协议、装置图、总成图、技术要求、DFMEA、产品特性清单、BOM、产能、节拍、质量等级等。自制和外委件的调整意见;自制件工艺路线意见;提出所有工艺文件及要求;工装、设备的意见;特殊毛胚、原材料的意见;关键工序和指控点设置要求;工艺工装验收要求; 工艺室主任或主管主持:按工艺路线及产品要求,确认是否新增工装、工具及设备;明确工艺顺序、物流及存放方案、费用预算、来件状态、电泳方案及标准等。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平台工艺文件是否能利用现有,给定工艺周期是否能够满足工艺需求,是自制还是外委,是分装还是线上装配,需要哪些设备 编制《工艺方案》填写《工艺方案评审记录表》(与会人员每人一张,车间/质量/采购/生产/人力资源等) <工艺方案评审报告>主要评审: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工艺设计的可行性;可检验性和可实验性;工装的适用性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外购件、原材料的可用性和质量保证能力;工序质控点正确性;工艺试验结果;工艺制作成本经济分析 编制《工艺流程图》 编制《PFMEA〉 工艺室/生准室、长春工厂 单台或5台以下小批量产品 可以不做工艺方案评审及相 关记录,但是也要准备生产 相关工装夹具等,保证车辆 生产下线? 工艺室/核心小组 工艺室/核心小组 工艺室/核心小组 10

锻造工艺常见缺陷

锻造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通常有以下几种: 1.大晶粒 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 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 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严重的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 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

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撤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纹。 5.龟裂 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6.飞边裂纹 飞边裂纹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的裂纹。飞边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在模锻操作中由于重击使金属强烈流动产生穿筋现象。②镁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低;铜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高。 7.分模面裂纹 分模面裂纹是指沿锻件分模面产生的裂纹。原材料非金属夹杂多,模锻时向分模面流动与集中或缩管残余在模锻时挤人飞边后常形成分模面裂纹。 8.折叠 折叠是金属变形过程中已氧化过的表层金属汇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它可以是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而形成;也可以是由一股金属的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部分的表层金属带着流动,两者汇合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回流而形成;还可以是部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2021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2021 版)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2021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2.1.3经常出现不良品或质量长期不稳定状态工序。 2.1.4用户比较集中反映不良环节。 2.2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技术科根据质控点设置原则确定。车间

不得擅自取消或更改质控点。车间增减质控点必须向技术科申报,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2.3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 3、工序原量控制对各部门要求及考查办法 3.l对技术科的要求 3.1.1按建立质控点的原则确定质控点,编制下达《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同时,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生产车间等部门进行工序分析。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制订《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工装周期检验卡》等,并根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调整质控点,完善质保文件。 3.1.2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把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管理标准编入《工序质量分析表》。 3.1.3根据车间质控点反馈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现场具体指导,每月对质控点质量保证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1.4对质控点长期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 3.1.5考查由技术科抽查。 3.1.6认真参加工序分析活动,制订检验规程,编制“检验指导书”

工艺流程及其描述

xx有限公司沙棘籽油软胶囊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说明 生产工艺流程图 货退※不合格脱原料采购原料验收包 确定混料工艺入库消合格工艺毒目200过

量称药液区存放滤过乳化罐※ 入库明胶采购原料验收量脱合格抽真空称化胶甘油采购包 不合格货退不合格过120目消过静置滤毒验化入合格库石蜡油采购石蜡油验收合格※打胶泵转笼传输带压丸 循环泵 不合格合格合格丸选光抛排盘干躁测定水分不合格废报铝塑包装脱包消毒 内包检验入库退货合格合格不合格脱抛光带验收抛光带采购包打码外包装消包装物采购包装物验收产品验收毒不合格 合格药用PVC、铝箔库入货退入库 表示洁净区点CCP:※号为注表示洁净加工工序表示普通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 2.1原料的采购 采购计划初步拟定:由销售部根据市场需要和产品库存制定生产计划,并确认原辅料库存,若原辅料库存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应及时通知采购人员进行采购。 2.2原料验收: 库管员及时通知质量部取样,质量部依据《原辅料检验标准》进行检测,库管员凭质量部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则通知采购员作退货处理。 2.3组织生产: 2.3.1由销售部向质量部下达《生产、包装指令》,质量部根据产品工艺配方向生产部下达《生产指令》,由生产工艺员再次确认工艺配方,然后向生产各工序下达分解指令。 2.3.2混料:工序接到生产指令后,根据指令领取物料,在进入洁净区前进行脱包灭菌(用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灭菌),称量放入乳化罐混匀,乳化好后用200目的筛网过滤,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过滤清除,混好料液贮存于料液罐中置于药液区存放待生产。 溶胶:溶胶工序操作人员接到指令领取明胶、甘油等,首先在进入洁净2.3.3区前进行脱包灭菌,灭菌后按工艺要求将明胶、甘油、纯化水按比例称量入罐目的120溶胶,溶好的胶液抽真空后对其黏度检测(2-4OE)放胶。放胶时要用 80℃,-筛网过滤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滤除,在溶胶过程中因溶胶温度在76℃此温度足可以杀死原料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将溶好的胶液放置在胶罐中保温静置待用。 压丸:压丸工序根据指令选择模具,安装调试后,把混好的料液和备好2.3.4的胶液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时要注意胶皮的厚度、内容物的装量等,同时要随时监视胶丸的丸形、装量,防止胶丸漏夜。 定型干燥:胶囊压丸后进入转笼内经过一定时间风吹干燥,失去部分水2.3.5。分,使胶丸定形,定形时间:≥340-50r/min小时,转笼转速: 排盘干燥:将在干燥笼中初步干燥后的软胶囊,放在一定尺寸的干燥盘 2.3.6上使其分布均匀,再在风室中通过一定的温度、湿度,进行干燥,使软胶囊的27℃、相对湿度:≤50%20-。风室温度:水分达到要求(胶皮水分≤14%)

浅谈锻造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锻造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作者自身的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锻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望对锻造行业工作者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锻造;过程;问题;对策 1.锻造操作的技巧和体会 1.1“铜铁不同炉”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铁匠行里的规矩“铜铁不同炉”是什么道理呢?例如,在煤气炉里加热一种小型模锻件,材质为40#钢碳,锻后表面有一些龟裂,经金相观察表明,裂纹是沿晶界扩展的,在晶界上出现了淡黄色的普碳,铜异相-铜相。这就是“铜脆”现象,其实质是渗铜。经了解,该加热炉加热过铜坯料。如果在炉内加热铜,因氧化作用会造成氧化铜。不清除炉内的氧化铜屑,再用同一个炉子去加热钢,氧化铜就可能在高温下还原成熔融状态的铜,渗透到钢的表面,沿奥氏体晶界扩展开。因为铜的强度和熔点都比钢低很多,所以铜的渗扩消弱了钢晶粒间的联系,使被加热的钢在锻造时出现裂纹或报废,故有“铜铁不同炉”的说法。如何消除此现象呢?笔者建议两种方法:(1)加热铜时,在炉底放置一铁皮,加热后抽走,易清理。(2)在加热铜后的炉膛内撒一层食盐(NaCl),待食盐与铜发生反应挥发后,即可使用。 1.2简便快捷的坯料计算 从事锻造专业,计算坯料是一项基本工作。现在算料有人用金属盘,大部分人用计算器(用计算器先是算出体积,再乘以密度,然后数位数,较麻烦、易出错。笔者是这样简便快捷计算的: G圆=6.165d2H.其中:d-直径,cm;H-高度,mm;G-质量,kg。 G扁或方=7.85ABL.其中:宽、高、长度,A、B、L-,cm;G-质量,kg。若密度与7.85有差异,可换算。 1.3用螺帽代替顶尖孔 轴类零件加工,本身成品不需要保留顶尖孔,有时若锻造工艺未考虑到此情怎么办呢?笔者曾遇到过一批轴类零件60多件,锻造毛坯在长度上只加了锻造余量,未加顶尖孔长度。经过考虑,找了一些与机床顶尖相符的螺帽,焊在锻件端部,即刻解决了此事,挽救了一批零件。 2.芯轴拔长及特殊钳子 2.1方摔子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

作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施工项目重要流程及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

施工项目重要流程及质量标准要求 一、拆除部分 1、拆除前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灌输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2、严禁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破拆。如甲方要求,必须要求甲方出具书面凭证,乙方不承担其相应后果。 3、明确拆除部位后,必须对保留部分的门窗进行相应的保护,并对所有给排水管道进行保护性封堵, 以免造成部分的损坏及管道堵塞,造成不必要损失。 4、对飘窗部分的拆除应注意对门窗的保护,交接处必须先切割后再拆除。 5、对阳台铲灰部分不得铲除最外侧梁底部分,以免后期施工造成危险。 6、对外墙及挑空部分的拆除,必须做好防溅落防护工作,拉出警戒线、告示牌,并要求工人做好相应 安全保护措施,以防造成意外损失。 二、砌墙粉刷部分 1、新旧墙体交接处需拆除旧墙水泥砂浆粉刷层,平面交接处需拆除不小于100mm宽度,90°交接处需拆除旧墙水泥砂浆粉刷层不小于新砌墙体宽度,并按墙体高度间隔60cm布置墙体拉结筋。 2、在砌砖前,有砖砌体地面基层应用水清理干净,地面弹出砖砌体线,要注意墙体方正度。 3、新砌墙体拉结筋选用不小于6厘钢筋,长度40cm—50cm,45°入墙折平并使用建筑植筋胶(或干桂AB胶)粘结。新砌墙体长度长度4m,在长度的中间部位必须按墙体高度间隔600mm平行放置两条墙体拉结筋,以防新砌墙体中间断裂。砌墙前,先固定所有拉结筋。 4、墙体砌筑前应先对红砖充分浇水湿润,使用1:3水泥砂浆砌筑,砖缝砂浆饱满,不得出现明显透光,砖缝砂浆不得低于砖面10mm。要求砖缝横平竖直,水平砖缝误差不得大于±10mm,垂直砖缝误差不得大于±15mm,墙面碎砖不得大于10%。 5、新砌墙体砌筑应分二次到顶,间隔时间应大于12小时,顶砖必须采用45°斜砌,以防后期墙体下沉造成墙体开裂。 6、厨房、卫生间、阳台新砌墙体,砌筑前必须浇筑C15细石混凝土防水过梁,高度不得小于150mm,浇筑前必须拆除交接处原有水泥砂浆粉刷层,并浇水冲洗干净交接处。 7、门窗洞口需预制C15钢筋细石混凝土过梁,长度至少大于门窗洞口长度200mm,过梁高度不得小于100mm,过梁钢筋采用两条不小于8mm圆钢,预制时间应大于24小时。小于1500mm使用2条3*3角铁作为过梁;大于1500mm,使用混凝土过梁。 8、新砌墙体粉刷前应对红砖墙体横向制作粉刷标准线(俗称“冲筋”),按墙体高度2.8m以下不得少于两条。 9、新砌墙体粉刷前应对红砖墙体充分浇水湿润,并对平面新旧交接处布置铁丝网,铁丝网宽度不得小于150mm,网格必须使用钢钉进行有效固定,网格网眼大小应采用6mm—10mm规格。 10、在新砌红砖墙体充分浇水湿润后使用1:3水泥砂浆粉刷,粉刷时必须使用2.5m长铝合金拉平后,用木质砂板拉毛。严禁压光。 11、墙体粉刷后视气候情况应对新砌墙体进行浇水养护。夏、秋季施工必须浇水养护3—7天,以防后期乳胶漆墙面出现龟裂。 三、土工部分 A.找平、防水分部 1、施工中产生的孔洞及原废弃管道洞口必须用水泥砂浆(堵漏王)多次进行封闭,并做好防水处理。 2、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找平时,地面用水冲洗干净,先刷一层水泥砂浆,门洞下方和阴角处应做成圆弧形(结合地面完成高度),找平层需有一定坡度往地漏方向。 3、地面找平: 1)、找平的施工流程:基层处理→找标高→弹墨线→洒水湿润→抹灰饼、做标筋→刷水泥砂浆结合层→铺水泥砂浆面层→2m长铝合金杆搓平→贴抹子压第一遍→收浆→养护(注意:不能压光,不能洒干水泥粉,过程中必须湿浆拌,不能用干拌)。 2)、在做找平之前,必须对地面基层进行处理,将基层上灰尘清理干净。 3)、找标高,用墨线在墙面周边弹出1m的施工基准线,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的找平高度设置找平墩(宽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7593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 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电镀工艺流程及品质要求

电镀工艺流程及品质要求 一.电镀种类: 1、一般水电镀:一般金属物的电镀,利用电化学作用,将防锈物或漂亮的有装饰颜色的化 学物质,加在金属上面,使金属产品更有价值及防锈。 2、真空(铝)电镀:利用真空状态下,铝原子比较活泼的特性,加上静电的异性相吸原理, 将铝原子的附在被加工物的表面,增加装饰性。一般加工物体为非导电体的非金属材料,例如:玻璃、陶瓷、塑胶等制品。 3、真空镀钛(钯):(钛钯)等金属硬度较高,利用真空电镀原理,将钛金属溅镀在被加工 物表面。 二.电镀工艺流程(一般): 1、铁件: 工件抛光→热浸除油→酸浸除锈→阴极电解除油→阳极电解除油→弱 酸浸蚀→预镀铜→酸性光亮铜→镀表面→烤透明漆 2、铝及铝合金件: 工件抛光→超声波除蜡→化学抛光→锌置换→脱锌→锌置换→(镀表 面、化学镍)烤透明漆 3、锌和金件: 工件抛光→热浸除油→超声波除蜡→阴极电解除油→活性酸→预镀铜 →焦磷酸铜→酸性光亮铜→镀表面→烤透明漆 4、用电镀铬的表面是金属铬,金属铬硬度很高(金属铬的布氏硬度是110HB、钛金属115HB 、 铁50HB 、铜40HB 、锌35HB 、铝25HB 、铅5HB )不易被刮伤,所以电镀层表面不 需再加保护处理;但其它色泽如镀青铜、古铜、镍、镍砂等非镀铬处理的表面,均需加 一层透明漆保护。 三.工件品质注意事项: 1、黑胚抛光需使用适当的模具,才不至于造成工件表面变形。 2、因为在电镀过程中,工件需浸水出水数次,所以必须考虑工件的进、排水状况,如果排 水不良将造成吐酸现象。 3、工件若有经过焊接,则焊缝必需整个都焊实,不可漏掉,以免因为有漏缝处,产生毛细 现象,含酸水造成吐酸现象。 4、工件若有凸出物,必需小心互相碰撞的问题,会造成伤害,要在包装加强。 5、若工件在电镀前无法抛光时,则需在粗胚加工前,还是原材料时就要先抛光再加工。 6、工件若有内外牙、抽牙或铆铜等在抛光或除色时需小心,以免被抛光受伤。 7、黑胚表面要求光滑,不可以有凹凸痕、刮伤、毛刺、模痕、磨伤(以上手感不明显即可), 锈斑,、变形、防锈油太干、太厚等缺点。 8、因为在电镀过程中,工件需浸水出水数次,为加强化学反应,药水槽太多有加温设备(约 60°),清水清洗是常温,所以在电镀过程会有热张冷缩情形发生。 9、水洗过程中若水质不干净或没有烤干,则在产品上会流下水渍、斑点。

铝制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及品质标准

铝制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及品质标准 一. 加工前的确认: 1. 首先加工者对工件蓝图、连络单、程序单是否一致; 2. 对工件外形尺寸、前工段加工部位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蓝图要求;并对照该图面的线割水孔图,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 3. 对程序的确认:根据程序图文件与蓝图核对一下,检查图档尺寸是否与蓝图相符,并对程序单进行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用刀是否适当 ( 2) 检查切削PITCH是否适当 (3 )检查工件预去量是否适当 (4 )检查切削S、F参数是否适当 (5) 检查程序单图面的X、Y、Z轴是否标明清楚 (6 ) 检查图面的基准边是否与2D图面一致 4. 如发现工件外形与蓝图不符,应填好《模仁零件加工异常处理记录单工业铝材加工》,并退回给上工段; 5. 在加工中发现程序异常,应及时与主管、程序人联系,切不可自行判别盲目加工。 二. 工件的架模: 1. 在架模前应先将工件的毛刺、油迹去除做净 2. 将四个同等高的圆盘垫块分别锁到模仁底部的四个螺丝孔上; 3. 架模时首先应将工件的基准角按程序单图纸进行架模(电极伸入虎钳部分应高于程序单图纸所要铣的高度); 4. 先用目视法将工件大致水平,然后用千分表(百分表),校正工件(电极)的XY、YZ、XZ 平面; 5. 用压板将四个圆盘垫块锁紧,并再用量表确认一次; 6.用寻边器寻基准边(电极则寻双边),寻完后移至图纸所要求的XY平面的(0?0)点,并用卡尺确认位放是否正确; 注意:工件经研磨后会有磁性应使用陶瓷寻边器;或消磁后再寻边。 三. 装刀 1.根据程序单,选择好第一把刀,对入工件Z轴的零点,如有必要需找入第二对刀点(电极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本工序质量控制制管理制度规定了工序质量控制点(以下简称控制点)管理实施的职责,设置步骤等有关要求。 一、职责: 1.技术科是控制点设置及管理的归口负责部门。 2.检验科、机修车间等部门是控制配合部门。 3.生产车间负责控制点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控制点原则: 1.全部质量特性重要性分为A级质量特性以及产品的关键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工要求,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3.用户意见(包括下工序)比较多的薄弱环节。 三、控制点的设置与撤销: 1.控制点的设置要求符合建立控制点的三点原则为准。 2.控制点的撤销原则以产品质量长期稳定、按工艺文件操作能稳定产品质量、 经验证后符合工艺要求的生产工序,可以撤销控制点。 四、控制点的管理: 1.控制点每年初由技术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整顿,调整控制点内容,并上 报技术厂长批准。 2.车间质量检验员经常对控制点的操作人员进行工艺纪律,产品质量控制内容 的教育,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 3.控制点有专人负责管理控制点日常工作,汇总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及有关资 料,出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控制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技术科联系,从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中进行分析及时处理解决。 5.检验部门应对控制点工艺记录表进行复查。 6.机修车间对控制点设备作重点管理,保证完好率达到100%,并不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 五、控制点文件: (一)工序质量分析及其内容: 1.主要内容: (1)控制目标:即质量特性值及允许界限。 (2)确定主要质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 (1)主要质量因素控制范围:包括控制项目及其允许界限,检查项目方法,检查频次,责任者,标准名称等内容。 2.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技术科编制、检验科会签,由厂长审批。 (二) 作业指导书: 1. 作业指导书是正确指导现场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1)操作要领和要求: (2)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模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3.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程序,格式要求按本厂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三)控制点的日点检记录表: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 注意事项 1

2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家具生产主要有备(配)料、机加工(细作)、安(组)装、涂装、包装五个工艺过程,这五个工艺流程也称为家具生产的基础流程。 家具生产工艺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简单,比如现代板式家具,三步一体的开料、封边、打孔,所用的设备也无外乎开料锯、封边机、排钻。结构要点无非是32系列拆装连接件等,其实实际上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要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同样是一块板件,有些只要一两道工序就能够完成,而有些则十数道甚至数十道工序才能够完成。如抽屉底板,只要开料就能够,而如一块较复杂的地柜面板其结构是蜂窝空心,面木皮,边实木封边且有边N型,上面还要镶嵌玻璃。单一面板的加工就要二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说家具工艺的复杂程度同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结构、用料以及种类、数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复杂。 家具生产工艺的主要构成要素:原材料、工艺文件、机器设备、操作工人以及相应的品质和生产管理系统。其中原材料准时到位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前提和基础,而工艺文件则是整个加工流程和管理活动的行动依据,工艺文件要全面细致。家具工艺文件大概有:效果图、三视图、零部件分解图、零部件加工图、五金配件清单、包装方案、安装示意图、原材料明细表、零部件加工工艺流程表、产品使用说明书。其中零部件加工图要与零部件加工工艺 3

流程表结合使用,并与生产线上的零部件产品同步运行效果最佳。零部件加工流程表里面的主要内容要涵盖名称、规格、数量、用料、批次、加工注意事项、特殊检验标准、工时、工序及序列号等基本内容。机器设备和操作工人则是加工保障。 家具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因其类别、款式、装饰效果的不同也有不尽相同的工艺流程,比如家具从材质上分有板式家具、实木家具、五金家具、软体家具、混合家具等;从类别上分有酒店家具、民用家具、学校家具、公共家具、儿童家具等等;从款式上分有美式家具、欧式家具、中式家具、明清家具、仿古家具等等;从结构上分有整装家具、拆装家具等告示。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受类别、款式、结构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也尽不相同。 在这里,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只从一般常见木家具来简单谈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的基本原则。 一、备(配)料 概述:就是运用家具备料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备料车间对家具毛料或素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操作,用来供应生产 所需。备料是家具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万丈高,从 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 量。 工艺流程:备料包括选料、断料、开料(裁板/压板/贴皮/封边)、 4

浅谈大型锻件锻造拔长新工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0109132.html, 浅谈大型锻件锻造拔长新工艺 作者:肖胜利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内钢铁、能源、石油化工生产工作中所需要的锻件重量、尺寸大小、钢锭重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动、明显的上升,为了防止或者减少钢锭内部的冶金缺陷和质量隐患,在大型锻件锻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选择新工艺进行分析,以保证锻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大型锻件锻造工艺入手,针对其问题做出了相关的技术分析,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锻件;锻造;钢铁 近年来,随着钢铁、能源以及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锻造成在锻件生产的过程中其重量不断增加、尺寸精确度要求高、钢锭质量提升,这就使得整个锻造工作内部质量控制变得更加严格,致使传统的镦粗、拔长变形锻造工艺逐渐无法当今锻造生产要求,为此在工作中必须要采取新技术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保障锻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大型锻件锻造工艺分析 大型锻件是当今冶金、电力、化工、石油、交通运输等大型成套设施生产的核心部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当今的大型锻件的锻造和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为此在当今的大型锻件锻造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锻造工艺进行分析和归纳。 1、大型锻件概述 大型锻件是国家重大科技装备、重大工程建设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基础部件,无论是电力、水利、石油化工、军工等国产企业生产,还是在工民建、矿山等民营企业当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这么说,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大型锻件生产工艺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生产和制造的关键所在,也是判定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中,大型锻件锻造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2、大型锻件锻造技术分析 在当今的大型锻件锻造技术当中,扒长与镦粗是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它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主要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它与传统的粗胚变形锻造技术相比较,存在着体积小、变形量大、缺陷控制能力强的优势,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因为锻造而引发的质量隐患。就我国的大型锻件锻造工艺进行分析,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了,就这些年的应用而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也使得各种锻造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控制。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大型锻件锻造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完整版)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对国家和用户高度负责,为了使设计文件,施工标准,合同约定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质量、工程品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特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下: 1.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标准运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 2.认真搞好项目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教育,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抓好职工培训,争创优质工程。 3.努力学习,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优化工艺提高功效,全面推行样板墙制度,以点带面,确保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对“四新”技术,明确重点,详细具体,注重可操作性。 4.在认真搞好图纸会审,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审查)管理,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强化组织技术交底,强化积累技术质量的全面、科学、准确、及时。 5.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材的质量,严格选择分包商,

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信誉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验评价,各供方之间的比较,最后中和评价,选定工作关系,在使用前严格进行:1、书面检查,2、外观检验,3、理化检验,4、无损检验等四种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6.实施工序质量监控,通过对工序活动条件(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和工序活动效果(即工序的过程标准)两个方面监控,通过管因素、管过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过关、转向事前、事中控制。 7.及时准确留存质量过程成果,如砂浆、砼试块,钢筋焊接等施工过程试件,必须及时做好,专人养护、专人送试,及时留档。 8.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强化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俗称质量三检)和专业检查(施工组项时检查,项目部每月两次综评验测)工程隐蔽验收、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实施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班组个人奖罚分明,兑现整改坚决及时。 9.从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入手,加强成品保护,按正确流程施工,不颠倒工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按正确的施工方法,保护方法保护好前道工序产品质量。 10.坚持竣工标准,做好售后服务,坚持竣工内容,标准,通

过程机器制造质量要求

第三篇过程机器制造质量要求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由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生产前的准备;原料的运输和保管,毛坯的确定和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产品的装配;整机的检验和试运转;油漆和包装等。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原材料和成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工厂的原材料可能是另一工厂的成品。例如轧钢厂的成品是各种规格和型号的钢材,而对机床厂来说,钢材只是原材料,机床才是它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分工,可以使工厂生产趋于专门化,规格化一样,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工艺是指产品的制造(加工和装配)的方法和手段。工艺过程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即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逐次改变毛坯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表面质量等,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一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生产,以保证零件质量,生产中常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为若干工序,而工序又可分为工位、工步和走刀等。 1.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练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安装 工件经一次装夹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被装夹多次才能完成,即一道工序中可能包含几次安装。 3.工位 工位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在一次装夹下,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