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星号版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

“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代表:《朝花夕拾》)

文本代表:(中学学过的……自己想吧)

“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代表:《野草》)

文本代表:《影的告别》

☆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新小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问题小说”,之后过渡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也可归入此类。)

☆人生派写实小说

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

☆问题小说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1.问题意识。2.展示社会现实问题,并不提出解决方法,让读者思考】

文本代表: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超人》《往事》

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统照《沉思》《微笑》《生与死的一行列》

庐隐《灵魂可以卖吗》《一封信》《两个小学生》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命命鸟》《春桃》

☆乡土写实派小说

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展现二十年代乡村的鄙习陋俗,表现农民们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

【特点:1.多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蒙昧、落后的乡村文化给予讽刺与批判。

2.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讽刺与哀怜,同情与批判,形成了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3.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与鲁迅的创作关系密切,有“鲁迅风”。】

文本代表:台静农《拜堂》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蹇先艾《水葬》

许杰《惨雾》废名《菱荡》《竹林的故事》

彭家煌《怂恿》《茶杯里的风波》《黄金》

☆“自叙传”抒情小说

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

【特点:1.侧重自我表现,“自叙传”色彩浓厚。

2.自叙传抒情小说通常不以构筑情节为重点,着重表现情绪、心理感受,有明显的散文或诗化倾向。

3.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色彩。】

文本代表:苏曼殊(先行者)

郁达夫《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

庐隐《海滨故人》

张资平《约檀河之水》陶晶孙《木犀》陈翔鹤《西风吹到了枕边上》

☆前期新月派

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文本代表:闻一多《太阳吟》爱国诗

徐志摩《偶然》《我不知道风往那一个方向吹》

朱湘《有一座坟墓》

☆后期新月派

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特点:1.鲜明的理性色彩

2.人物的典型性,阶级性

3.情节发展与当时社会矛盾直接相关】

☆左翼文学

三十年代的文学领域,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与当时的京派和海派文学基本形成鼎足之势。它与政治的关系尤为紧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文学和现实的密切关系,推崇揭露与批判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鲁迅等人的加盟使之从幼嫩发展到相对成熟,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及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就是其中重要的支流。

【文学史价值:1.早期左翼文学创作普遍洋溢着浪漫精神,流行“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

2.后期的左翼小说向写实转变,阶级斗争,现实生活成为了其创作的素材,左翼小说进入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叙事时代,并进行了艺术上的多元创造。】

☆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

左翼文学的前期:主要以蒋光慈及“左联”五烈士中的柔石、殷夫和胡也频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发展期:主要以鲁迅、矛盾、丁玲等为代表

左翼文学的后期:主要以东北作家群和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及叶紫等为代表——重要支流: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

萧红为代表的“东北流亡作家群

☆社会剖析小说

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茅盾和巴金的作品为主要代表。

文本代表:茅盾《子夜》《蚀》三部曲《林家铺子》《春蚕》(农村三部曲)

巴金《家》(前期:热情创作风格)《寒夜》《憩园》(后期:中年人深沉细腻)

☆东北作家群:东北沦陷以后,一批流亡到北平、上海等地的东北青年作家用笔书写了对日寇蹂躏下的故土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园的激赏之情。以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为代表。

文本代表: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

端木蕻良《鹭鸶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

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话剧在中国的发展

在五四时期的各文学领域中,与当时的新诗歌、杂文和白话小说相比,话剧是成熟最晚的,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最初它被称为“文明戏”或“新剧”。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始于1907年成立的春柳社,1921年后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病,于是有了“爱美剧”也即“业余”戏剧的提倡和“小剧场”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田汉、丁西林等早期剧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没能根本上改变话剧“舶来品”的特点。

☆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在剧作中,他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的创作类似诗人写诗,是从体验、感受和印象出发,如创作《雷雨》是先有了一点情节人物和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而《日出》是先想到了几句诗:“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要睡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往往成为他剧作的标志。

【文学史意义:

1.显示了独特的艺术结构,构思精巧,冲突紧张、剧烈。运用了国外话剧的结构方式。

2.人物形象都是立体式的,个性丰满、鲜明而复杂。

3.语言上具有强烈的舞台表演性,色彩浓烈,风格明快,同时又充满诗的意味。

4.始终关注人的命运之谜,使其作品披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曹禺本人及其剧作曾受过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有: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其少年和青年时代深受“圣经文学”影响,其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劝善惩恶”,前期作品特别明显,如《雷雨》是表现“迷惘人生的罪与罚”;《日出》是表现“灵魂的毁灭与再生”;《原野》是表现“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北京人》是表现对“原始人性的呼唤”,并且他还坚持保留《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表现了强烈的原罪情结与忏悔意识。

☆京派文学

是三十年代一个独特的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文学流派,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的审美原则,并以表现“乡村中国”

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朱光潜及冯至、汪曾祺等。

【总的创作特点: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远避政治与商业的创作态度;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

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有较为一致之处。

主要刊物有:周作人实际主编的《骆驼草》;沈从文及萧乾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郑振铎等主编的《文学季刊》;卞之琳、巴金、沈从文等主编的《水星》文学月刊;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月刊等。】

文本代表:周作人《谈龙集》《谈虎集》

废名《竹林的故事》

沈从文《边城》《萧萧》

朱光潜《诗论》

☆“大河小说”

是19世纪中期以来法国长篇小说的重要体制,由巴尔扎克率先实践,被众多法国作家钟爱,代表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等。此类小说的特点是,多卷体,长篇幅,描写年代长,人物多,背景广阔,容量极大,重风俗民情,最适合于历史叙事,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貌。

文本代表:李劼人《死水微澜》

☆李劼人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的艺术特性

专注于时代的转捩点,注重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的挖掘,使其现代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具有了“大河小说”的风貌。

小说的史诗性质与富于地方色彩的世态风俗展现结合紧密,手法上融合了中西文学之长,有自然主义倾向。

☆海派文学(重点)

是三十年代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初期的张资平、叶灵凤等新海派到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的海派(新感觉派)甚至还下联到四十年代的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新市民小说,依托着现代市场的运作,以自觉的先锋意识和现代技法描摹着都市文明,力求艺术的“变”与“新”。

文本代表:张资平《苔莉》

施蛰存《梅雨之夕》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张爱玲《封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

☆施蜇存、穆时英等第二代海派(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创作特点

他们着重展示现代都市十里洋场的声色景观,以此充当对整个世界的感觉方式,对时代生活的描写常常带有鲜明的流派印记。

其敏感不仅表现在对现代生活形态的感受上,还在于对现代主义技巧的运用上,他们往往以艺术技巧的鲜辣著称。

其文体试验重在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重在性心理的发掘上。

☆现代派诗歌

一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只是一种生硬的移植和非本土化的创作);二是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

派诗歌(中国特色的现代派诗歌的真正起点,有表现朦胧诗美的纯诗化倾向);三是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九叶”诗人为代表的新现代派诗歌(注重民族精神和西方现代派技巧的深度融合,是真正具有中国性格的、成熟的现代派诗歌)。

文本代表:李金发《弃妇》

戴望舒《雨巷》

穆旦《诗八首》《我》《出发》《赞美》

☆九叶诗派(重点,但不考大题)

4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九叶诗派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并有效地融合到这一背景当中的。代表诗人主要有九位:穆旦、袁可嘉、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杭约赫、陈敬容、辛笛,他们在艾略特、叶芝等欧美现代诗人的影响下,用强劲的生命力和主体意识连接起现实人生和诗歌艺术,在艺术表达上注重用知性思辨来表现感性认识,诗风含蓄深沉、凝重蕴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成熟。

☆九叶诗派的得名

主要是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之前这一流派在40年代前期,他们是各自发展的,到40年代后期,才开始较多地在《中国新诗》等刊物上聚集,由于对诗与现实的关系和诗歌艺术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它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

☆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

在创作中,这一流派将关注外在现实与探索内在自我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达到了现代性的思想深度。为避免创作中可能出现的感伤的个人化抒情和直露的政治说教倾向,他们提出了“感性与知性融合”及“新诗戏剧化”等诗学主张。

☆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及艺术上的创新

穆旦诗歌的现代性体现在:他以时代良心的代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身份,以独具的玄学气质、独特的生存体验、痛切深邃的情感和自觉的诗心去感受世界,去深掘历史和现实背后的阴谋与黑暗,拷问着僵化朽烂的社会、残酷的生存状态和扭曲变态的灵魂。他将个体置于社会与自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圆满与残缺、历史与现实、丰富与乌有等多重对立冲突的意象和观念中,使其诗歌内涵充满了富有现代意味的强劲张力。

另一方面,他放弃了中国诗歌传统所追求的和谐圆融中正之美,追求诗思、诗艺上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用身体思想”的感性化特征及扭曲、多节、个性化语言上,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叛逆性和异质性。

穆旦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丰富,和丰富的痛”和“残缺的我”的体验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张力之美”,在对立的两极中寻找诗意;二是“用身体思想”,个人的体验由此上升到非个人化的客观认识层面,很好地体现了九叶诗派“感性与知性融合”的诗学主张;三是通过追求“非诗意”的方式来达到对传统诗意反动的目的,主张用“非诗意”的现代生活形象来创作诗歌,追求诗语的现代化。

文本代表:穆旦《诗八首》《我》《出发》《赞美》

☆中国现代讽刺小说

文本代表:钱钟书《围城》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老烟的故事》《丁跛公》

萧红《马伯乐》巴金《寒夜》茅盾《腐蚀》

☆七月派(重点)

是抗战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它因胡风等编辑的杂志《七月》而得名,这一派以《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为其创作阵地,主要创作诗歌和

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步的一个文学流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历时甚长,富有探索精神,同时又由于战争的因素具有沉重的悲剧命运。这一派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偏重表现以痛苦为基调的情绪世界以及对力感的美学追求,强调主观战斗精神。

【前期带有报告文学家直面血肉人生的峻急

后期则带有心灵解剖加揉搓人物有缺陷的心灵的强悍。】

小说文本代表:路翎(最重要)《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女儿们》

萧红《呼兰河传》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

☆七月诗派

是抗争时期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围绕着《七月》、《希望》、《诗垦地》、《七月诗丛》等刊物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人们对七月派中的诗歌一类的总称。其主要代表诗人还有田间、鲁藜、绿原、阿垅等,他们以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其主要的创作主张,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影响巨大。

☆荷花淀派

孙犁的《荷花淀》写于1944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影响当代颇为深远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除了孙犁,还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横跨现当代的文学流派,产生于40年代,形成于50年代中期,其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此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

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会师”;当代文学的两大传统合流并分清了主次;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全国文艺的总方针;“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协”;它在文学史被称为是“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双百方针

1956年,鉴于当时国内国际的具体历史背景,中央提出了在艺术方面百花齐放,在科学方面百家争鸣的方针,陆定一的报告,标志着“双百方针”正式实施的开始。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这一方针确实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政治抒情诗

这类诗歌始于五十年代,鼎盛于六、七十年代,它的特点是以强烈的情感宣泄结合政论式的观念叙说,诗人往往以阶级或者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

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当代许多诗人都写过这类诗歌,而贺敬之与郭小川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文本代表: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样板戏”(重点)

指的是“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而推出的创造艺术经典活动的一项重要戏剧艺术类型。其艺术特点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形势,用政治图解艺术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类型化、脸谱化和雷同化倾向,它是“思想大于形象”的产物,是“文革”时期精神生活的象征,《红灯记》、《沙家浜》等八部戏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文本代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

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地下文学

“文革”时期由于许多作家和个人失去了自由表达的创作权利,地下文学于是应时而生,它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化的写作活动,作者的真实思想与情感使之具有了难能可贵的文化品格和意义。无论在思想倾向、题材选择和艺术方法上,地下文学都倾向于偏离当时的时代主潮,坚持着创作上的独立性和人性化立场,是那个精神饥饿年代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小说观念更新和外国文学翻译的影响,作家们希望通过对本民族的“古老文化”的重新开掘,与世界文学开展真正的对话,于是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股“寻根”的潮流,具有世界视野及趣味的多向性艺术探索是其主要特点。

文本代表: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莫言《红高粱》韩少功《爸爸爸》

张承志《北方的河》贾平凹《商州初录》

☆先锋小说

先锋观念始于80年代中期的刘索拉、残雪等人,到马原、余华、格非、孙甘露及洪峰、苏童、北村等人达到高潮。这一派小说重在进行小说形式实验,因而它又被称为先锋小说、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其中,马原(格非)、孙甘露、余华分别代表了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方面的发展。

文本代表: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山上的小屋》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现实一种》

☆朦胧诗

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是80年代前半期诗坛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创作现象之一。这一诗派最早以1978创刊的地下文学刊物《今天》为集结阵地,其创作群体起初是指芒克、北岛、江河等与“白洋淀诗人群”有历史渊源的北京青年诗人,不久这一诗派其他重要诗人(其总体内容偏重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故而被称为朦胧诗。)

文本代表:北岛《回答》《进程》(思辨型的政治抒情诗)

顾城《一代人》《弧线》《生命狂想曲》(童话诗人)

舒婷《致橡树》(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

江河:《纪念碑》;《射日》(史诗品格)

杨炼:《大雁塔》;《诺日朗》(风格华丽张扬)

☆学者文化散文的兴盛: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

唐弢《〈书海夜航〉二集序》;季羡林《法门寺》;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余秋雨《文化苦旅》;张中行《负暄琐话》;等(感性与知性兼具是其基本特征)

☆先锋戏剧

真正全面的兴起,始于八十年代初叶,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多方位从中国传统戏剧中吸取营养,同时又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艺术经验,从而打破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模式长期统治中国剧坛的单调局面,在舞台时空的自由性、演员表演的假定性、观演交流的剧场性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从思想内容上看,先锋戏剧突破了中国剧坛长期以来所表现的民族、阶级、政治等宏大叙事的束缚,向人学领域大胆挺进,对人的各种本性和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但是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如有些作品把先锋实验仅仅局限在形式层面上,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为先锋而先锋的哗众取宠现象。

文本代表:(话剧)苏叔阳《丹心谱》;沙叶新《陈毅市长》姚远《商鞅》;魏明伦《潘金莲》何冀平《天下第一楼》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及《野人》等

刘锦云《狗儿爷涅槃》陈子度等《桑树坪纪事》

☆大众文学

它不是一个阶段性文学或流派的概念,它是工业社会中大众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鲜明的都市性、现代性的特征。因此它不热衷于判断、价值取舍和观念估定,不对审美形态做等级性的、排斥性的选择,它天生习惯于多元的文学格局,另外,它与文化产业市场的关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意义上,它可以说是50年代以来中国的最为自由、自足,同时也是最为市场化的一种文学形态。从此纯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打破,文学创作进入了事实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但这也标志着它进入了一个比较“平面”的历史时期。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 / 29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整理版)

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重要性和分子组成。 2.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20种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重要性质;熟悉肽和活性肽的概念。 3.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及其重要化学键。 4.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5.熟悉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分类 导入:100年前,恩格斯指出“蛋白体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今天人们如何认识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1839年荷兰化学家马尔德(G.J.Mulder)研究了乳和蛋中的清蛋白,并按瑞典化学家Berzelius的提议把提取的物质命名为蛋白质(Protein,源自希腊语,意指“第一重要的”)。德国化学家费希尔(E.Fischer)研究了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在1907年奠立蛋白质化学。英国的鲍林(L.Pauling)在1951年推引出蛋白质的螺旋;桑格(F.Sanger)在1953年测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佩鲁茨(M.F.Perutz)和肯德鲁(J.C.kendrew) 在1960年测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晶体结构。1965年,我国生化学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insulin)。 蛋白质是由L-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和一定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大分子。 单细胞的大肠杆菌含有3000多种蛋白质,而人体有10万种以上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人体干重的45%是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是通过蛋白质的多种功能来实现的。新陈代谢的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已发现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许多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它们的运输由蛋白质来完成。生物的运动、生物体的防御体系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动物的记忆、识别机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经元素分析,主要有C(50%~55%)、H(6%~7%)、O(19%~24%)、N(13%~19%)、S(0%~4%)。有些蛋白质还含微量的P、Fe、Cu、Zn、Mn、Co、Mo、I等。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因此,可以用定氮法来推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游离氨基酸(amino acid),即蛋白质组成单体或构件分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20种(称编码氨基酸),最先发现的是天门冬氨酸(1806年),最后鉴定的是苏氨酸(1938年)。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1.氨基连接在α- C上,属于α-氨基酸(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 2.R是側链,除甘氨酸外都含手性C,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 注意:构型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其变化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旋光性是异构体的光学活性,是使偏振光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的性质,(-)表示左旋,(+)表示右旋。构型与旋光性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二)氨基酸的分类 1.按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杂环亚氨基酸四类。 2.按R基的极性和在中性溶液的解离状态分为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四类。 带有非极性R(烃基、甲硫基、吲哚环等,共9种):甘(Gly)、丙(Ala)、缬(Val)、亮(Leu)、异亮(Ile)、苯丙(Phe)、甲硫(Met)、脯(Pro)、色(Trp) 带有不可解离的极性R(羟基、巯基、酰胺基等,共6种):丝(Ser)、苏(Thr)、天胺(Asn)、谷胺(Gln)、酪(Tyr)、半(Cys)带有可解离的极性R基(共5种):天(Asp)、谷(Glu)、赖(Lys)、精(Arg)、组(His),前两个为酸性氨基酸,后三个是碱性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是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以二硫键结合而成,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凝血酶原中的羧基谷氨酸是蛋白质加工修饰而成。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α-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一般在200 oC以上。各种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酪氨酸不溶于水)。一般溶解于稀酸或稀碱,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真题笔记)

考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参考书是什么?怎么读这些书呢?需要了解些什么信息? 我跟你分享下我的考研经验,参考书里面我会提到。 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 现代文学方向参考书目共有14本。分别为: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就是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时一直以来给出的考研指定书目,自2009年起,北大不再指定书目,不过实际上院里的老师们讲,考研依然按照这些书出题,所以好好看这些书就行。 一门专业课,一门专业基础,共有300分。 其中,专业课150分中,名词解释为30分,共6个。每个五分。论述题五选四,每题30分。 文学基础,大综合50分。大题(论述题)为100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述题共占据了220分,可谓得论述者得天下。 1、招考信息:有关北大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考试信息,如:招生人数、录取人数、历年报考人数、考生来源情况、录取标准、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参考书目,等等。(这些信息在网上多逛逛你就能找到了,我就不赘述了。) 2、复习资料:包括历年专业课真题、北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授课讲义,一些专题复习笔记等。这个我是在网上买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完整,当然,价格也不低;这里就不具体说哪个网了,免得被怀疑是打广告。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网上买资料不要轻易地随意把钱打给陌生人,不安全,我就差点被骗。 根据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我整理了一下主流的一些方法论,摘论如下: 专业课,照搬教材定论只能及格,观点陈旧平庸也没有高分。这就对专业课的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能融会贯通,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基础再好,也只能仰天长叹。现当代文学对于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北大出题总是会强调结合具体作品,结合具体作家,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 因此,仅以现代文学方向来论,阅读作品和相关作品的评论是重点中的重点,阅读评论主要是参考论述观点,阅读作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解答论述题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中间也不能缺乏一些经典的观点。因此我的思路是,整个现代文学来说,必须重点读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三本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中提及关键作品,必须有一个阅读基础,这是作论述题的关键。这部分几乎涵盖了整整120分的分值。 其次,就专业基础来说,对于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和外国文论四个方面,基础性的是理解外国文论的各种流派理论,这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大题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两个重要的问题: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认知:研究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 如何产生的,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转化、reduced 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 复述and used使用。[即: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Eg: 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 心理表征: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 【发展简史】 (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 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 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 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 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 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生态学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实验室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学遭到的批评:生态学效度低;)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试图回答有关心mind的问题,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甚至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跨学科性。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解释认知过程的;神经水平和认知概念水平之间架起解释的桥梁(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 析 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建设的内涵和戏剧活动的规律,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以及戏剧流派的深度研究;本方向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研究现当代电影文学以及影视改编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规律,借助文学、美学、影视文化学、文化传播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当代最活跃的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戏剧流派与影视改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本方向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更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研究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网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基础乐理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乐理 课堂笔记整理 为什么要学习基础乐理基础乐理都包括哪些内容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与其他音乐课程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 林伟雄整理 2010/7/28

第一章音及音名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二、音的性质 三、乐音与噪音 四、乐音体系 五、音名 六、音组 七、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全音、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听觉器 官,使听到了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11HZ——20000HZ之间。 二、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有四种: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由发音体在每秒的振动次数来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 低。 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所快定,延续时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 音量是由发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快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音则弱。 音色是由收发音体振动时泛音的多少及发音体的性质,形状等多种因素所决定。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乐音与噪音 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叫做“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叫做“噪音”。 在音乐中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四、乐音体系 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的各音,叫做“音级”。 将乐音体系的音,按照一定音高关系和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在音乐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算单位,叫做“半音”。两个半音相加,叫做“全 音”。在键盘上,相邻两键(包括黑键)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构成全音。 五、音名 乐音体系中的名音级,都有各自的名称,这就是“音名”。有C、D、E、F、G、A、B、表示。 Do、re、mi、fa、sol、la、si,多用于歌唱,故叫做“唱名”。 以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将基本音级加以高或降低而得来的,叫做“变化音级”。 六、音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不同的各音,于是便产生了音的他组,这就是“音组”。 最中间的“小字一组”,表示为c1、d1、e1、f1、g1、a1、b1向右低次为“小字二组”至“小字五组”,标记为小写字母右上角加数字“1”、“2”……“5”。小字五组只有一个音“c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姓名:CMM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知识,理论研究策略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无穷尽的问题,并要求研究者运用恰当的方法、论证、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性研究;学科特征;研究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阶段,它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它是报考人数多、影响大,颇受欢迎的二级学科。如果要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并进一步在专业研究中有所建树,那么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历史整体联系的学科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可区分为现代与当代时期,每一时期之内又可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它们的延续性远远大于断裂性,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同性远远高于相异性,是一个整体的学科,许多文学现象跨越了不同时期,只有将其来龙去脉置于历史联系的框架内才能得到准确审视。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以现代性统摄现当代文学研究,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人为制造的学科割裂,追求在统一的富于弹性的整体观照下,对文学历史,文学现象作出更符合历史实际也更深入有效的阐释。例如,黄曼君将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论视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预制的观念立场问题意识方法论特征,陈思和打通现当代文学隔阂的新文学整体观,洪子城梳理左翼革命文学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脉相承的传统,刘纳、陈平原将中

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追询到近代,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观念的渗透与内化。 李怡的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另一层意义上历史整体联系和分类比较的成功例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经典研究与一般问题研究发掘新学术空间并举,针对学科对象历史短暂而研究队伍庞大的现状,有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线索已经明了,应该确定一批经典命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放弃对一般性文学现象和次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避免研究力量的分散和浪费。比如指认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艾青、穆旦、赵树理、王蒙、张承志、王安忆等人为经典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为经典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的几次文学转型为经典文学现象,小说、诗歌文体为经典文体,等等。 但是,这里的疑惑是,倘若不经过充分的反复的学术研究,怎么确定经典的身份?因为学术阐释恰是很重要很特别的选择接受机制和过程。其实,学科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就以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现代文学为例,许多作家作品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细致,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比如,对上世纪4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现代话剧类型的丰富这一文学历史现象和文体创作现象的求证仅仅仰仗几位作家几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满的学科细节研究,对文学发展轨迹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经典性命题也无法显现。还有人着眼于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弊病,提出要发现新论题,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一批成果,如探讨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疏理教育史与文学史的线索,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考察古今文学的延传与变异等。由于经典命题蕴含深广,所以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既有可能深化学科研究,也有可能拓开新的学术空间;反过来,在一般性问题与新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经典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