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教育;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54-02

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的特殊性是由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所引发的,而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性在其现实性上,则集中表现为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是内存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客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一、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结构及其关系特征相

比较,教育活动中的主客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的两极实体来看。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在活动的两极实体上,要么是人与物构成的主客关系,要么是社会常态下人与人的活动结构关系,实践活动的实体结构关系以及实体的性质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而教育活动,除了教材所体现的因素,教材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可视为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客体,活动中的两极实体都是具有主体性或具有潜在主体性的人,而且一方是相对成熟或具有某种知识优势的主体,而另一方是尚未成熟或虽有一定成熟度但没有知识优势的主体,这在活动的两极实体的性质上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交往活动相比较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2.从教育的目的来看。人类实践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不断扩大的生产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对客体的加工,另一方面通过消费、享用实践的成果,从中再生产出具有新的素质、需要和能力的主体。因此,人类实践的目的在于对环境客体的加工与改造,同时也在客观上实现着实践主体自身的进化。而教育活动的目的则集中指向未成熟的主体,并把未成熟主体的潜在主体性变为现实主体性。

3.从教育的能量转换来看。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中的主客关系的能量转换主要有物质转换、信息转换及价值转换

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中,物质转换是其基本方式,没有物质的转换,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能维持,就不能发展。

4.从教育的活动结构特性看。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显现的是单一结构,但教育过程则呈现出一种复合结构。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以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以及教材为中介,在同一时间、空间及同一情境中相互重叠、相互存在、互为前提,形成理论意义上的教育活动。

5.从教育的主客关系的稳定程度看。人类一般的实践活动总是主客关系明晰、稳定、可见度强,在特定的时空范畴内不易变化,稳定性能较好,而且这种稳定性不仅表现在实践活动的静态分析和总体特征上,还表现在动态过程之中。而教育活动的两极实体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两者在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双边活动中分别充当着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

6.从教育对象性关系的均衡性看。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对象性关系既有均衡的一面,又有不均衡的一面。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极主体,他们人格平等、活动互依,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于教育活动之中,形成教育活动的师生互动特性,谁也离不开谁,谁也缺不了谁,否则就不能实施教育活动,由此而体现出师生对象性关系的均衡性。另一方面,在师生对象性关系的目的特性、主体特性上并不均衡,教师把自己教的对象――学生的改造、发展、提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及部分电子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进行选择、阅读,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可反馈至(邮箱),我们将不断改进。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书籍便于查找。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2 014年5月1日 电子书: 1、《邓小平时代》 2、《叔本华美学随笔》 3、《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4、《疾病改变历史》 5、《科学革命史》 6、《老子的智慧》 7、《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

8、《教育哲学》 9、《自然科学的哲学》 10、《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11、《常识》 12、《道德情操论》 13、《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15、《温家宝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16、《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艺术与逻辑》 17、《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 18、《创造性破坏》 19、《错误的正确:世界经典趣味博弈》 20、《大学精神档案》 21、《人与国家》 22、《人与世界》

23、《人与自我》 24、《与世界伟人谈心》 25、《中国哲学简史》 26、《佛教常识答问》 27、《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 2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9、《勾勒姆医生》 30、《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31、《活出意义来》 32、《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33、《剑桥插图医学史》 34、《健康是什么?》 35、《大学之理念》 36、《敬畏生命》 37、《旧制度与大革命》

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工程的验收标准就是看能否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健全品格的人,培养成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为栋梁,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等等。这诸多形式的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少哪种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失,或者是增加很大的负担和成长中的困难,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从前我们的父母长辈没有良好的条件读书,失去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的大好机会,只能靠卖苦力来维持生计,生活贫穷落后。家穷则国穷,家富则国富。随着国民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嫦娥二号”的升空,我们实现奔月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但在这诸多种教育之中,家庭教育尤为显得重要,它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摇蓝,它是持续性最为长久的一种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影响与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有一个叫小强的孩子非常聪明,上小学时成绩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后来他爸爸妈妈迷上了麻将,农闲时间天天在家和邻居搓麻,有时连饭也不做,谁赢钱谁请客,又吃又喝的,很少过问小强的学习。于是小强的学习一落千丈,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作业不按时完成,逃课,和老师撒谎等等,甚至了学会了麻将,没人时还能和爹妈配手。直到老师家访时,家长才了醒悟,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小强的成绩才慢慢提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中外家教专家的研究表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有四大关键需要把握。这就是:第一,父母要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此奋发进取;第二,父母要发现和挖掘孩子大脑巨大的潜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的天赋;第三,父母要有意让孩子接受挫折、逆境、苦难的磨练,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家长切忌急功近利,过分重视孩子学习上的考分,而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另外还要在一些细节方面注意 首先,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合作……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己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要孩子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先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分享家务,热爱读书,按时作息,给孩子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一些国家因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仅仅将科技视为第一生产力,造成各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重理工,轻人文”,也就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些现象会导致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急需要将自身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作为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充分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只是在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就会造成适应社会活动与处理社会问题以及整体的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健全或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作用。 (一)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使适应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宽广的人文知识包含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体育、语言等诸多学科领域。人文知识实际上就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领导者知识面越广泛,实际工作当中就会更有思路和魄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备渊博的知和合理化的知识

结构,也就表明具有了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生存下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底蕴,可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履行管理职能。 2、使适应组织文化理念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寓工作于快乐、幸福和 健康。将人文知识作为前提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验社会生活和组织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它在个人的生活层面与幸福的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影响着个人的气象与人格。人自身就是文化场,其中涵盖有不同的文化景深与文化魅力,人文的意义不但是要多学一些人文历史知识,还要从中品味人生,陶冶情趣。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教授一直以来都将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当成是其做事做人的必要准则,他将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再以人文素养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更是摘得了科学的桂冠,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饱满。 (二)利于开展组织工作 1、使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素质教育理论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 才的成才规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 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 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王园园(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但许多学校只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高校 教育是关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基于此,如何在大学阶段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指导思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自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 所谓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我们所说的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加之自身实践的作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怎样做人做好引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自身意志、情感、以及理性等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人能够对人生进行思考,能够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目的等问题,促进人能够不断追求完美,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从本质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性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育”。1 1凌烨丽,浅议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常州轻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第4期.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医术乃仁术”,医生是“仁爱之士”,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称“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判断力强、知识丰富和不迷信。世界卫生组织90年代曾提出,现代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医生,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健康的教育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以及组织的管理者。显然现代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外,人文修养及哲学理念也是现代医生必备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人文修养甚至比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好医生,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必须重视患病的人,这就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只有做到了专业知识丰富、思维清晰、人格高尚,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医生的人文素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医生掌握精湛技艺的基础,尤其是在技术创新的年代,更需要医生自觉地用哲学思维把握医学进步的正确航向;其二,较高人文素质是医生理解病人的基础。如果医生理解、关注患者的感受,就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患者也会更好地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三,较高的人文素质是医生赢得患者信赖的重要前提。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同时,医学也开始脱离人文,医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水平令人担忧。表现为:(1)医学与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生越来越忽视病人的心理因素,不耐烦倾听病人的讲诉,只相信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过度依赖药物与手术。(2)只顾局部不顾整体。随着临床专业的细分,造成“一科医生面对一个器官”的局面,忽视整体自然力与复杂性。(3)医学与市场紧密结合。医院趋利行为膨胀,药商、医院经营者与医生形成商业联盟,医学“沿着用昂贵的治疗方法治疗更少数人疾病的方向发展”。(4)医患关系紧张、物化,不少时候、不少人视医患关系为消费关系、合约关系。如果这样的关系成立,必然造成不负责任的医生与不信任医生的患者。 “做医生要有一种发自骨子里对生命的尊重感”,道出了医学的职业特点和医生人文素养的应有境界。如何提高医师的人文素质,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医学教育应当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医学本身承载着关爱人类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能,具有“普世”价值,应当是人文精神最浓厚的学科。自7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逐渐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人文社会色彩更加突出。这决定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教育乃重中之重。长期以来,我们现行的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近年来,“以人为本”、“医术乃仁术”的呼声渐高,但也需注意,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家庭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1)

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钥匙 ——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有感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这是给我们家长一把素质教育的钥匙,我们作为年轻父母,对在家庭中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存在很多困惑。当我们与孩子刘遥一起阅读时,发现孩子喜欢读,我们也爱不释手。通过它,我们仿佛一下子打开了通往素质教育的大门,孩子也找到了学习的小榜样和成长的大方向。 一直以来,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能培养一个学习好、素质高的好孩子,特别是处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年代,孩子的成才就是家庭里的头等大事。如何使孩子成才呢?如今的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对孩子是“重学习、轻个性”,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唯一标准,缺乏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的关注;重视学习分数、名次,轻视学习活动的指导;重视为人做事不吃亏,忽略诚信、友爱、尊重和责任心的培养。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一度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们边读,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淘气包马小跳成长的一些小片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科学做法,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第一,家长要做到“有作为”或“有所不为”。在为人做事之前,家长须确定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的,哪些事是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做的,哪些事是坚决不让做的。书中谈到马小跳及一群小孩子在竞选“超级市长”时,丁文涛、王天娇、林子聪的施政纲领是他爸爸妈妈帮助其完成的,纲领中提及的什么财政预算,环境治理,市政建设,城市规划,民心工程,都是小朋友们听不懂的,他们也不能真正理解当市长所起的作用与意义。而马小跳的父亲,他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依照施政纲领的固定格式,替孩子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一通。生性贪玩的马天笑,打破常规,做了家长应做的事情,他只是与马小跳做了一段简短的对话。而正是这段启发性教育的对话,让马小跳茅塞顿开,原来市长的施政纲领,就是要让市民过想要过的幸福生活。而施政纲领的获得,是要靠自己亲力亲为的一番调查。作为家长,适可而止,马上从对孩子的辅导中退了出来。马小跳通过对小伙伴的组织、合理的分工、做了八十份的民意调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整个调查的过程,马小跳既参与其中,又享受其中。既有体验当市长的艰辛,又享受当市长的快乐。而不是像其他家长与孩子倦缩在家,闭门造车,孩子明白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积极地支持与配合,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孩子个性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长无私的奉献与耐心地付出。书中同样也谈到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难忘的母亲节》。马小跳选择了给妈妈过生日,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故意避开妈妈,并约爸爸在咖啡馆一同商量为妈妈过生日。爸爸马天笑并没有压制孩子尝试的积极性,对孩子说:“不行,你做这件事还早着呢。”相反在同马小跳商量的同时,爸爸提出“要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起到了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才有了后来妈妈开冰箱时发现冰箱里贴有“祝母亲节快乐”的激动不已,才有了马小跳带妈妈到肯德基吃早餐、带妈妈去游乐园、带妈妈逛街买双鱼木发卡、带妈妈在麦当劳吃晚餐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全是孩子根据自己“孩子气”的率性而为,对成年人来讲,有些活动未必喜欢,但却满足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彰显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做男子汉的快乐。作为家长没有理由拒绝,而应该热情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去尝试,去享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一份自信。 第三,角色互换,放下架子,让孩子体验家庭责任。父母与子女,适当时候进行角色互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 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教师。教育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些分数高的学生。就小学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自强;自立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27-01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才能 实施创造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成长。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 们必须把每个人都当做人才来培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 些分数高的学生。 1.应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1认真搞好政治学习,树立高尚的师德。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培养、树立典型,领导干部带头上主课,带头遵 纪守法,带头搞科研,带头创一流成绩,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师德。 1.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大搞创新研究,让教师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加强了各 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理论培训和学科素质教育研讨班,大 力开展赛讲和优质课评选,这样教师整体素质才能有所提高。 2.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 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么,教师的主导怎么样才算正确、 有力?一是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掌握基本的教 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在于组织教学和 启发学生思维。 2.2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会思维。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 鼓励,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难",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 教师习惯于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去框定学生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自由思考,或只 给学生思维以极小限度的自由,学生思维的想象即使飞翔开了,也要千方百计把 它拉回到唯一的解法和标准答案上。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所 谓的启发学生,并借以推进课堂教学过程,却不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教案上设计好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学生 的问题解决了,让学生会的问题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 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何况那些思考量很小的提问,那些让学生齐声回答"是"或" 不是",根本谈不上思维训练。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帅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白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 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白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 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 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范文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其中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优化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力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又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呢?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优良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由“学好学坏英语一个样”变为“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这样就为今后英语学业的发展扎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牛津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4-10-14T09:04:48.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张怡杨青[导读] 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张怡杨青(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核医学科 65010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使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的。本文初步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63-01 The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reinforce the medico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ZHANG YI,YANG QING.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Kunming Medicial University, Yunnan 650101, 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medicine patter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ine education, train height medicine talented person and finally make the medico full scale development. It is obliged to reinforce the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medico. This paper discusses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necessity method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尤其是很多医学院校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后,由于学科门类较齐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1]。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2],人文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医学教育中依然处于虚空、偏差状态。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医学生过多关注专业学习而往往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世纪以来,人类疾病谱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3],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医学生迎接新的挑战。现在医学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质文化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加,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三是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理论讲授与社会问题、医疗实践相结合 要努力做到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相结合,即课堂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够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区共建、职业体验、勤工俭学等活动,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工程。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带领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可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健康普及教育。使医学生了解农民疾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使医学生的个人价值在为社会服务中得以充分实现。使医学生真切感受到居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及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通过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认识到了自身肩上的责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医学生未来的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他们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而且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根据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橱窗,同时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积极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有心理问题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立自强和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4],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使医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人,才能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5],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6 ,27 (12):69. [2] 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 ,22 (8):10. [3] 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15(6):30.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浅谈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之不足

浅谈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之不足 教育素质在中国这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度上已经大喊了很多年了,犹如“火车进站,吼得响,走德慢” 。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中国的国情、社会的发展情况、人们的认知及理解水平、政府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的状况、家庭教育的程度、考试制度的改革……在诸多的因素中,我们有必要重视一下家庭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面对21世纪的挑战,素质教育是全方面的,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学生生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配合起来,共同担当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使之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家庭教育失误原因分析 一个人的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先影响他的是家庭。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是先天智力和后期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而把自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却置身事外。某私立学校流行一首校园民谣:“学生是皇帝,家长是上帝,教师是奴隶,生活阿姨算个屁。”从这首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工作不协调、不和谐的一面。现在,有些家庭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成长不闻不问;相反有些家庭特别注重对孩子成才的影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超负荷的加负,让孩子学习很多超出孩子年龄限度的业务课程,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学钢琴、练舞唱歌、画画,让本来应该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劳累不堪。失误的原因还包括不正确的认识、不规范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和谐的家庭、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望子成龙成凤、过分的溺爱、放任自流等。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1、首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培养,殊不知,德育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智慧上有所欠缺,它可以让美德来弥补;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有欠缺,再高的智慧也帮不上忙。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选择一些儒家经典书籍如:“三字经、孝经、论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读本,同时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