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革良喜欢的600对中国楹联

喻革良喜欢的600对中国楹联
喻革良喜欢的600对中国楹联

喻革良喜歡的600對中國楹聯我喜歡的600對中國楹聯,可以供大家书写时参考:

花間酒氣;竹裏棋聲。

山奔海立;沙起雷行。

誦赤壁賦;聼廣陵濤。

心無物趣;坐有琴書。

聼鳥說甚;問花笑誰。

有容廼大;無慾則剛。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尺璧非寶;寸隂無價。

靜觀世態;細品人生。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風雲論道;筆墨通天。

江山入畫;意氣淩雲。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松風高潔;蘭氣幽芳。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蕩思八荒;遊神萬古。

倚劍天外;射雕雲中。

移花得蝶;買石饒雲。(鄭燮)

曾三顔四;禹寸陶分。(鄭燮)

一生勤爲本;萬代兆骰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蔭。(集陶淵明句)

與世爲依怙;如日處虛空。(釋弘一)

山深春自永;海靜日尤高。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

天長落日遠;意重泰山輕。(集李白句)

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雲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集唐詩句)

雲卷千峰色;泉和萬籟色。

不矜威益重;無私功自高。

甘從千日醉;恥與萬人同。(集杜甫句)

日麗千芳鬧;風和百鳥鳴。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集杜甫句)

風輕一樓月;室靜半枕書。

心同孤鶴靜;節效古松貞。(集唐詩句)

心源無風雨;浩氣養乾坤。

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

去草尋怪石;留雲補斷山。

丘壑趣如此;鸞鶴心悠然。(集唐詩句)

蘭風載芳潤;谷性多溫純。

半窗知我月;千卷鑒人書。

有山皆園畫;無水不文章。

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

竹石得幽秉;壺觴多雅遊。(梁同書集文同句)

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

名隨市人隱;心與古佛閑。(梁同書集蘇軾句)

異石歸海嶽;高士標雲林。

芳野留勝事;藝苑重高文。

披雲煉瓊液;坐月觀寶書。(集唐詩句)

卷簾花雨滴;掃石竹蔭移。(查士標)

茗杯暝起味;書卷靜中緣。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

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鄭燮)

幽林聽鳥語;深谷看雲飛。

倚石得奇想;看雲多遠懷。(祁雋藻)

倚杖看孤石;開林出遠山。(集杜甫句)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齊白石)

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集唐詩句)

頗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詩句)

騏驥出絕域;鸞鳳本高翔。

一室圖書自清潔;百家文史足風流。(集醴泉銘字)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張大千)

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集唐詩句)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集蘭亭序字)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

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

與賢者遊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何紹基)

天生萬寶無窮極;鼎銘百言紀子孫。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爲卻病方。

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

無事在心惟極樂;有功於世不虛生。

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

無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開圖草裏驚蛇亂;下筆階前掃葉忙。(齊白石)

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鄧石如)

韋孟五言作清詠;晉唐八法爲工書。(黃賓虹)

雲歸時帶雨數點;木落又添山一峰。

雲淡風清詩世界;雨香竹翠畫乾坤。

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

五野綠雲患诜w;一庭紅葉掩衡茅。(集唐詩句)

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爲功名始讀書。

不盡松濤堆翠浪;無涯柳眼訴衷情。

不華不樸同所好;既安既甯樂乃時。(集石鼓文字)

不知明月爲誰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

不知明月爲誰好;時有落花隨我行。

不要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

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集蘭亭序字)

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梁啓超)

世情豈盡能相合;賢者所爲固自殊。(集蘭亭序字)

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八大山人)

日潤梅花增秀色;風彈柳葉奏強音。

日照青山山隱畫;春臨綠水水含詩。

中天明月懸肝膽;大海澄波漾性情。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因鳥迹方成篆;文是龍心不待雕。

書有未觀皆可讀;事已經過不須提。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書成花露朝分潔;悟對松風夜共幽。(集懷仁聖教序字)書似青山常亂叠;燈如紅豆最相思。

書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集王居士磚塔銘字)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如開府得縱橫。(集爭坐位帖字)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

月寫個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

月沼觀心清若鏡;雲房養氣潤於珠。(集醴泉銘字)

月寮煙閣標清興;文府書城縱古今。(集爭坐位帖字)

月榭琴彈新制曲;曉窗畫展舊遊山。

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爲白雲。(高邕)

勿施小惠傷大體;毋以公道逐水情。

風人所詠托于古;靜者之懷和若春。(集蘭亭序字)

風節爲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雲。(集王居士磚塔銘字)風度鶴聲聞遠穀;山橫雨色卷浮嵐。

文從疑古參同始;道在黃花翠竹間。(馬一浮)

文比韓公能識字;詩追老杜轉多師。(尹秉綬)

文生於情有春氣;興之所至無古人。(集蘭亭序字)

文能換骨餘無法;學到尋源自不疑。

文如秋水塵埃淨;詩似春雲態度妍。(劉墉)

文章或論到閫奧;笑談與世殊臼科。

文章奇古原西漢;詩律精深祖後山。

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翁同龢)

文章散作生靈福;議論吐爲仁義辭。

六經以外無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

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王夫之)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于右任)

爲人不外修齊事;所樂自在山水間。(集蘭亭序字)

爲人樹起脊梁鐵;把卷撐開眼海銀。(譚嗣同)

爲有才華翻蘊籍;每從樸實見風流。

爲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集醴泉銘字)

心收靜裏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

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黃賓虹)

勸子勿爲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集蘇軾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水天秋晚時呼茗;蘆荻風來欲系船。(翁方綱)

水不求深魚自樂;人之好吾鹿則鳴。

水能性淡爲吾友;竹解心虛是我師。

水寬山遠煙霞迥;天澹雲閑今古同。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峰。

玉子半枰敲淨幾;爐香一縷上藏書。(王文治)

玉海金濤千里秀;綠樹紅樓萬家春。

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書望若仙。(集西嶽華山碑字)玉瑟瑤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間。(梁啓超)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淩雲處更虛心。(李苦禪)

正值萬株紅葉滿;問言何處芙蓉多。(集韓愈句)

功深書味常流露;學盛謙光更吉祥。(集醴泉銘字)

古人卻向書中見;男子要爲天下奇。(黃興)

古人所重在大節;君子于學無常師。(集樊敏碑字)

古與爲懷稽作者;興隨所引契天然。(集蘭亭序字)

古來畫師非俗士;此間風物屬詩人。(集蘇軾句)

古迹雖陳猶在目;春風相遇不知年。(集蘭亭序字)

古柳蔭中來走馬;好花深處有鳴禽。

古琴百衲彈清散;名帖雙鈎榻硬黃。

石徑有塵憑雨掃;庵門無鎖任雲封。

石徑芳蹤林蔭道;小橋流水稻香村。

石含太古雲水氣;竹帶半天風雨聲。

右軍書法晚來善;庾信文章老更成。

右軍帖許懷仁集;興嗣文宜智永書。(林則徐)

龍門開鑿曲通海;石梁高懸峻極天。(集石門頌字)

過如新竹芟難盡;學似春潮長不高。

業高乎幸庳M滿;澤及於人功不虛。(集爭坐位帖字)舊書細讀猶多味;佳客能來不費招。

舊書百讀無新意;古事重論感世情。

四面雲山歸眼底;萬家燈火系心頭。

四面江山盡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四壁春煙無燕到;一窗雲影有龍飛。

生當稽古右文日;老作觀山樂水人。(集蘭亭序字)

生活恰如魚飲水;進修渾似燕銜泥。(董必武)

氣雄河漢開天鏡;聲振關山度月魂。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湊文。(老舍)

白石清泉從所好;和風時雨與人同。

處事待人諣懕荆怀旨伊I儉當先。

樂善不言而果事;養心有取老莊書。

冬雪戲梅千里畫;春風搖柳萬行詩。

鳥啼碧樹閑臨水;竹映高牆似傍山。(集唐詩句)

立節可爲千載道;成文自足一家言。(黃興)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立志須如三古盛;爲書自起一家言。(集爭坐位帖字)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

立身以至兆鞅荆蛔x書以明理爲先。

立定腳根撐起脊;展開眼界放平心。(徐岱雲)

立品直須同白玉;讀書何止到青雲。

立腳怕從風俗轉;高懷猶有古人知。(集宋詩句)

立腳怕隨流俗轉;高懷猶有故人知。(黃興)

半世在身蝴蝶夢;千秋萇血杜鵑吟。

半空月影流雲碎;十裏梅花作雪聲。(集詞句)

漢璧秦璆千歲品;光風佳月四時春。

司馬文章元亮酒;右軍書法少陵詩。

絲竹放懷春未暮;清和爲氣日初長。(集蘭亭序字)

吉金樂石有真好;讀書校碑無俗情。

老可情懷常作竹;少文樂事在遊山。(集蘭亭序字)

老樹蒼岩含古色;清溪白石稱幽尋。(林則徐)

老愛江山成獨住;醉搴民物入衷吟。

老驥伏櫪千里志;短錐處囊半寸鋒。

壓角舊儀煩閣老;譯經新諦出高僧。

有血性人能共事;無身家念可居官。

有關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爲。

有時自向竹間坐;無事一至蘭若遊。(集蘭亭序字)

有時俗事不稱意;無限好山都上心。

有足春隨惠風至;無懷人合盛時生。(集蘭亭序字)

有意春風點柳眼;無聲時雨潤桃唇。

有酒便應遺世事;得閑隨處勝爲官。

有惠及人春映日;其清在抱水當風。(林則徐)

機雲才學有天趣;王謝風流本性成。(集懷仁聖教序字)西清恩挹三霄露;東觀文成五色雲。(集醴泉銘字)

捫心只有天堪恃;知足當爲世所容。(林紓)

死生一度人皆有;意氣相傾山可移。(集李白句)

畢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

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

此間只可談風月;相對何須問主賓。(餘小霞)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當局能肩天下事;讀書深得古人心。

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陳洪綬)

歲星仙氣原方朔;璧玉新詞是義山。(集西嶽華山碑字)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

豈因果報方行善;不爲功名亦讀書。

竹環窗外圖書潤;花落池中硯水香。

竹榻夜移聽雨坐;紙窗晴啓看雲眠。

自古在昔有述作;當今之世鹹清賢。(集蘭亭序字)

自笑平生誇膽氣;須知節候即風寒。(集韓愈句)

自身卓爾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

自喜軒窗無俗韻;亦知草木有真香。

似疑畫楫浮天上;欲挂輕帆入鏡中。

會須上番看成竹;何處老翁來賦詩。(朱彜尊)

合遝聲名動寥廓;縱橫逸氣走風雷。(集唐詩句)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

名花異果雕闌護;古款新銘小篆鐫。(陸潤庠)

名畫要如詩句讀;古琴兼作水聲聽。

名美尚欣聞過友;業高不廢等身書。(集爭坐位帖字)名高北斗星辰上;詩在千山煙雨中。(梁同書集宋詩句)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燈火夜深書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集懷仁聖教序字)冰醒百溪川自秀;風吹千竹嶺能歌。

江山畫本因時異;人物風流有浪淘。

汲水灌花私雨露;臨池叠石幼溪山。(張問陶)

宅旁五柳鶯啼序;園內群芳蝶戀花。

安知峰壑今來變;不露文章世已驚。(集唐詩句)

論心只覺宜狂士;得句常疑復古人。

論文古人可平等;瞰窗明月能自由。

盡日山遊得風趣;一生浪迹契天隨。(集蘭亭序字)

盡日言文長不倦;與人同事若無能。(集蘭亭序字)

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集唐詩句)

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樹當窗翠欲流。

好山當戶碧雲晚;古屋貯月松風涼。(集宋詩句)

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複來。

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

好古不求秦以下;遊心常在物之初。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裝書畫終年住;欲部風波此地稀。

觀水期於無情地;生天當是有情人。(集蘭亭序字)

觀釣頗逾垂釣趣;種花何問看花誰。

紅豆山前雲出岫;綠楊煙外水橫舟。

紅樹暗藏殷浩宅;黃花尚醉葛天民。

昔時嘗品惠山水;異日期爲少室遊。(集蘭亭序字)

花開花落僧貧富;雲去雲來客往還。(鄭燮)

花裏題詩香入名;竹邊留客翠沾衣。

花帶野煙迎旭日;燕銜春色到江南。

花綻江南香伴雨;柳垂塞北綠迎風。

花萼一家春富貴;竹林三益酒神仙。

芳林新葉崔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更築園林負城郭;先安筆研對溪山。(梁同書集宋詩句)

兩三竿竹見君子;十萬卷書思古人。

兩卷道書三尺劍;半潭秋水一房山。

吾山自信雲舒卷;片心高與月徘徊。(集宋詩句)

極清閒地是蘭若;觀自在春于竹林。(集蘭亭序字)

述古期同彭不作;臨風若遇惠之和。(集蘭亭序字)

揚帆學海心潮激;策馬書山眼界寬。

報國文章尊李杜;攘夷大義著春秋。(老舍)

時契幽懷同靜氣;因觀流水悟文情。(集蘭亭序字)

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集黃庭堅句)

吟壇贈答追長慶;花榭壺觴繼永和。(鄧石如)

吟餘擱筆聽啼鳥;讀罷推窗數落花。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集蘭亭序字)

每聞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

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老胸中常有詩。(集宋詩句)

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詩有味君勿傳。

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已往事皆非。

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

但有餘閑惟學帖;即逢佳客莫談天。

但教有花春滿眼;何曾不醉月當頭。

作書久意張安世;時論虛歸祖孝征。

作文每期於古合;寄懷時或與天遊。(集蘭亭序字)

作者多大方家數;望之如神仙中人。(集東方朔像贊字)住山緣熟塵機息;養氣功深道味甘。(曾國藩)

坐隨蘭若幽懷暢;遊及竹林躁氣清。(集蘭亭序字)

身爲遊忙翻得健;客留春住抵還家。

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集蘇軾句)

身向尺天崇位業;人從香海望才名。(集爭坐位帖字)身經億萬百千劫;丘也東西南北人。(康有爲)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燮)

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維其時。(集秦繹山碑字)言以思真歸渾厚;氣因善養得和平。

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

應憑業績標高准;不以浮名樹偉人。(臧克家)

床頭古器周秦物;坐上名流漢魏人。

閑爲水竹雲山主;靜得風花雪月權。

閑對古經搜舊疏;細研流水寫新詩。(祁雋藻)

閑觀世事如修史;多見通人始信書。

閑看春水心無事;靜聽天和興自濃。(集唐詩句)

閑栽花木知寒暑;靜讀詩書鑒古今。

閑情小品茶煙酒;得意揮毫字畫詩。

閑情欲被春將去;落筆月與天同功。

閑邀風月爲良友;漫步園林寄逸情。

懷古人若不可及;生今世豈能無情。(集蘭亭序字)

快坐崇山觀大水;慨陳古事悟時人。(集蘭亭序字)

沙棠作舟桂爲楫;浮雲似帳月如鈎。(集古樂府句)

實事漸消虛事在;長年方悟少年非。(集唐詩句)

窮經豈有息肩日;學道方爲絕頂人。(集玄秘塔字)

即以蓬萊作舟楫;不怕滄海起風波。

忌我莫非知我者;有言盡在不言中。

張顛草聖雄千古;焦遂高談驚四筵。(梁同書集元好問句)勁骨堅心梅傲雪;修身正氣竹淩雲。

雞豚異日爲同社;魚鳥依然笑我頑。

雞黍延賓見二子;車馬觀風曆八方。

縱懷華事當春去;暢足清遊載月歸。(集魯峻碑字)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其書莫廢文明道;不爵而尊禮衛身。(集爭坐位帖字)

林花經雨香猶在;芳草留人意自閑。(集宋詩句)

林間虛室足觴詠;山外清流無古今。(集蘭亭序字)

林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響覺風來。(集宋詩句)

松下琴書晴亦潤;竹西窗戶晚猶明。

松竹節操溪澄性;山展屏風花夾籬。(集唐詩句)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松間明月常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集唐詩句)

松濤在耳聲彌靜;山月照人清不寒。(集懷仁聖教序字)松窗翠繞淩雲久;蘭畹香清得露多。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範文瀾)

楓葉荻花秋瑟瑟;浴鳧飛鷺晚悠悠。(集唐詩句)

直上青雲攬日月;欲傾東海洗乾坤。

事業成于志所向;生機得在氣之先。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奇石盡含千古秀;春光欲上萬年枝。

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

雨餘窗竹圖書潤;風過瓶梅筆硯香。

雨醒詩夢來樵葉;風載書聲出藕花。(徐渭)

齒牙吐慧豔如雪;肝膽照人清若秋。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說家常。

非關因果方爲善;不計科名始讀書

明月不離光宅寺;清風常渡出山鍾。(集懷仁聖教序字)明月清風深有味;左圖右史交相輝。(集醴泉銘字)

明月超然懷遠鑒;緒風和處覺春生。(集王居士磚塔銘字)國臻畫意詩情際;春在人心物性間。

圖史芬芳閑領味;雲煙共養靜怡神。

呼吸湖光飲山淥;卷藏天祿包石渠。

岩前煉石雲爲質;檻外流泉月有聲。(集醴泉銘字)

垂竿可泛北溟釣;挂笏看度南山雲。

和平峻望中書令;典則高文太史公。(集西嶽華山碑字)知足一生得自在;靜觀萬類無人爲。(集蘭亭序字)

知足是人生一樂;無爲得天地自然。(集蘭亭序字)

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集杜甫句)

舍南舍北皆春水;他席他鄉送客懷。(集唐詩句)

金簡文成三篋秘;紫泥書卷五雲多。(劉墉)

受欺貌譽甯知己;獲益譏彈賴雅人。(金埴)

周鼎湯盤見蝌蚪;深山大澤生龍蛇。(集黃庭堅句)

追摹古人得真趣;別出心意成一家。

追隨永日情殊暢;坐領春風氣不群。(集蘭亭序字)

魚龍寂寞秋江冷;碧水春風野外春。

夜靜鬥橫談劍處;春深花饒讀書廬。

放水流長觀其曲;爲文氣盛集於虛。(集蘭亭序字)

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集唐詩句)

法雨慈雲窺色相;清池明月露禪心。(集懷仁聖教序字)沽酒近交鄉父老;解衣平揖漢公卿。(汪劍潭)

潑墨爲山皆有意;看雲出岫本無心。

學力無邊勤是舵;人生有道德爲鄰。

學以精神通廣大;家從清健足平安。(集東方朔像贊字)學向多自虛心得;風物長宜放眼量。

學溩灾苁律伲欢Y疏常覺慢人多。

學能通達知真趣;心以和平得坦途。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空不到空方是禪;畫如無畫即成佛。

宜今宜古宜風雅;半耕半讀半經廛。

官如草木我如土;舌有風雷閉有神。(梁同書集蘇軾句)簾外微風斜燕影;水徑疏竹近人家。

澤以長流乃稱遠;山因直上而成高。(集秦繹山碑字)詩人司空廿四品;書臨大令十三行。(王文治)

詩興作者多麗藻;齋心如水自澄瀾。

詩興春風勁草木;書成快劍砍龍蛇。

詩成謇C開胸臆;論極冰霜繞齒牙。

詩成擲筆仰天笑;酒酣拔劍斫地歌。

詩賦於光風霽月;琴操在流水知音。

居身不使白玉玷;潔志直與青雲齊。(祁雋藻)

弦上深知流水意;筆端真有造化爐。

細雨隨心蘇草木;豔陽著意染河山。

經行草色侵草軟;作伴梅花到酒邊。(趙之謙)

春風無意管楊柳;晴日有心烘杏花。(祁雋藻)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春歸花外燕組織;雨洗林間翠欲流。(集聖教序字)

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徐霞客)

城隅綠水明秋日;江上詩情爲晚霞。(集唐詩句)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持身勿使白壁玷;立志直與青去齊。

持身每戒珠彈雀;養氣要如刀解牛。

相知當不在形迹;修己豈可殊初終。(集蘭亭序字)

柳枝水灑一溪月;豆子雨開千嶂煙。

柳帶朝煙桃獻壽;花含宿露鳥鳴春。

要除煩惱先成佛;各有來因莫羨人。

輕鷗白鷺定吾友;綠竹高松無俗塵。(梁同書集宋詩句)臨水人家茅蓋屋;向陽魚舍網張門。

臨窗喜見山嵐色;聽雨常懷壟畝青。

豎直背梁立定腳;拓開眼界放平心。

將合萬類爲一己;每以內觀當外遊。(集蘭亭序字)

畏友恨難終日對;異書喜有故人藏。(集爭坐位帖字)是何意態雄且傑;不露文章世已驚。

星河界裏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馬一浮)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爲神。

骨氣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巔。(祁雋藻)

看花臨水心無事;嘯志歌懷意自如。

看鏡已成雙白鬢;名山踏破幾青鞋。(集陸遊句)

種樹樂培佳子弟;擁書權拜小諸侯。(沈德潛)

秋水才添四五尺;綠陰相間兩三家。

秋花迨l能數;高棟層軒已自涼。(沈曾植)

信之爲言有諸己;文亦不外生於情。(集蘭亭序字)

傾壺待客花開後;出竹吟詩月上初。(集唐詩句)律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

獨汲寒泉鳴細綆;靜聽漏鼓下高城。(曾國藩)

獨抱琵琶尋舊曲;數教鸚鵡念新詩。(集詞句)

勝地花開香雪海;妙林經說大羅天。(集懷仁聖教序字)

亭外一蘭領群竹;林間曲水會諸山。(集蘭亭序字)

亭間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時有無。(集蘭亭序字)

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靜無人水自流。

庭下已生書帶草;袖中知有錢塘湖。

聞得書香心自悅;深于畫理品能高。

養氣不動真豪傑;居心無物轉光明。(于右任)

養成大拙方爲巧;學到如愚才是純。

養成心性方能靜;實用人才爲至公。(祁雋藻)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曾國藩)

養病只求心氣爽;著書都爲稻粱帧

恬然清行同南部;積有文才是左思。(集爭坐位帖字)

染指何妨因滌硯;折腰不惜爲澆花。

室人名花樽人酒;門無俗客案無塵。

室有芝蘭氣味別;胸無城府天地寬。

室因抱水隨其曲;竹爲觀山不放長。(集蘭亭序字)

室臨春水幽懷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序字)

室臨春水秋還朗;坐對賢人躁氣無。(集蘭亭)

除卻詩書何所癖;獨于山水不能廉。(鄂文瑞)

架上有書隨我讀;壺中無酒任它空。

屋堪容膝何妨小;事可修身莫等閒。

晝泥琴聲夜泥書;醉聞花氣睡聞鶯。

眉宇之間見風雅;笑談與世殊臼科。(梁同書集黃庭堅句)

盈手水光寒不濕;入簾在氣夢難忘。

蚤滌瓦壺沽卯酒;晚磨眉墨寫辛詞。

幽圃落花多掩徑;短籬疏菊不遮山。

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匱文高二漢風。(集懷仁聖教序字)

栽竹盡成雙鳳尾;種松皆作老龍鱗。

莫對青山談世事;休將文字占時名。

莫憂世事兼身事;卻道新花勝舊花。(集韓愈句)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孫星衍)

莫思身外無益事;須讀人間有用書。

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荷香半畝承朝露;柳色一堤向晚霜。

鶯啼暖樹鶯啼序;鵲報新春鵲踏枝。

菰蒲放鴨空灘雨;楊柳騎牛隔浦煙。

桂子飄香花弄影;蓮池浸玉月涵秋。

校書長愛階前月;品畫微聞座右香。(集爭坐位帖字)

桃影橫窗知月上;花香入室覺春來。

顧視清高氣深穩;文章彪炳光陸離。(集唐詩句)

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生平未見書。

筆下留有餘地步;胸中養無限天機。

筆老詩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集蘇軾句)

筆健乍臨新獲帖;手生重理舊彈琴。(林則徐)

修己可知有樂地;作文自合舍陳言。(集蘭亭序字)

修身豈爲名傳世;作事惟思利及人。(集爭坐位帖字)

修和群品先鹹苦;管領春風日亦長。(集蘭亭序字)

胸中已無少年事;門外猶多長者車。(梁同書集黃庭堅句)胸中新滋三都賦;筆底煙霞五嶽雲。

胸藏萬彙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

鴛戲清流花爛漫;魚遊碧水燕逍遙。

高人自與山有素;老可能爲竹寫真。

高山流水詩千首;明峽清風酒一船。

座攬清輝萬川月;胸含和氣四時春。(集懷仁聖教序字)旁羅米家書畫船;博搜趙氏金石錄。(畢沅)

淩霄羽毛原無力;墜地金石自有聲。

煙霞盡入新詩卷;山水遙開古畫圖。

酒杯在手六國印;花霧上身一品衣。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爲峰。

流水白雲常自在;金風玉露一相逢。(集詞句)

流水永無風浪作;春情時以管弦和。(集蘭亭序字)

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懷抱和無同。(集蘭亭序字)

流水斷橋芳草路;澹雲微雨養花天。

澗雪壓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瓏。

浣溪石上窺明月;向日樓中吹落梅。(集李白句)

家無山住因藏畫;天與人閑只種花。

家有藏書日可讀;學慎始習功在初。

家醞滿瓶書滿架;山花如繡草如茵。(集唐詩句)

案頭貝葉原無字;座上曇花別有春。

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袁枚)

讀書寫字種花草;聽雨觀雲品酒茶。

讀書當觀其氣象;交遊求益於身心。

讀書臨帖我所樂;抱甕灌花心自閑。

讀畫校碑無俗情;吉金樂石有真好。

課子課孫先課己;成仙成佛且成人。

課茶聲細爐中雨;種墨香生紙上煙。

袍笏呼來先拜石;管弦麾去獨聽松。(翁方綱)

隨時靜錄古今事;盡日放懷天地間。(集蘭亭序字)

隨所遇時將靜悟;老于文者不陳言。(集蘭亭序字)

隨群流觀及盛事;欣樂歲述古初言。(集蘭亭序字)

桑梓不叨門第陰;華夷曾問起居安。(沈葆楨)

留得銘詞篆山石;相于仙侶集江亭。(何紹基)

綠水映霞紅勝澹贿h山凝黛淡如煙。

綠楊堤外晚風細;紅杏枝頭曉露濃。

綠染東風看柳絮;紅沾春雨問桃花。

綠野有添皆畫韻;紅燈無處不書聲。

能論佛法先無我;解說儒書尚有人。

能受苦方爲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梁同書)

能穿星斗挂胸次;卻掬山泉流筆端。

黃昏花影二分月;細雨春林一半煙。(集懷仁聖教序字)梅花萬樹鼻世界;茅屋三間心太平。

梅含白雪詩無字;柳綻青絲畫有聲。

梅橫畫閣有寒豔;雪照書窗生夜明。

掩卷古今都在眼;擁衾寒暖不關情。

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雪點梅花輕作畫;風搖竹葉漫吟詩。

雪舞長空開瑞景;寒凝大地蘊春華。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虛竹幽蘭生靜氣;和風朗月喻天懷。(集蘭亭序字)

虛懷視水人鹹悟;和氣爲春天與遊。(集蘭亭序字)

常愛此中多勝事;更於何處學忘機。(集唐詩句)

眼明小閣浮煙翠;身在荷香水影中。

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開處有波濤。

眼前滄海難爲水;身到蓬萊即是仙。

野樹穿花月在澗;清風拂座竹環門。

野煙千疊石在水;漁唱一聲人過橋。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集蘭亭序字)

崇山有閣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崇蘭清詠懷賢契;修竹欣現長茂林。(集蘭亭序字)

崇竹幽蘭生靜趣;和風朗日喻天杯。

遇事虛懷觀一是;待人和氣聽群言。

梨雲滿地不見月;松濤半山疑爲風。

敏則有功公則說;淡而不厭簡而文。(集四書句)

得山水樂寄懷抱;于古今文觀異同。(集蘭亭序字)

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

得趣在形骸以外;娛懷于天地之初。(集蘭亭序字)

欲論古來興廢事;須平自己是非心。

欲作蘭台快哉賦;最愛靈隱飛來孤。

欲知世味須嘗膽;不識人情只看花

欲放紅桃含宿露;才黃綠柳帶朝煙。

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盡艱難好作人。(俞樾)

彩毫閑試金壺墨;青案時看玉字書。(鄧石如)

脫俗書成一家法;寫生卷有四時春。(集多寶塔碑字)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

道藝工于寫華柳;秀靈時或載淵魚。(集石鼓文字)

遂心唯有看山好;涉世深知寡過難。(林紓)

情文俯仰懷遷固;述作風流契老彭。(集蘭亭序字)

情詞超邁高常侍;書法清圓趙集賢。(集玄秘塔字)

情寄古懷同竹靜;品殊群類契蘭修。(集蘭亭序字)

情摯能交知己友,心清好讀等身書。

清風無私雅自愛;修竹有節長呼君。

清風有信隨蘭得;激水爲湍抱竹流。(集蘭亭序字)

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

清風明月不論價;紅樹青山合有詩。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清風明月誰供養;紅樹青山我主持。

清而不矯心無滓;儉以爲節家之肥。(集東方朔像贊字)清華詞作雲霞彩;典重文成金石聲。(集懷仁聖教序字)清時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兴鶐煛#癄幾惶郑

清言每不及世事;靜坐可以修長生。(集蘭亭序字)

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儻肯留庭隅。

清秋高舉鴻毛弱;穹宇雲揚鳳羽張。

清流笛韻微添醉;翠閣花香勤著書。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養和。(梁同書)

漁艇到門青漲滿;書堂歸路晚山晴。

淡如秋水閑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

深山大澤龍蛇遠;古木蒼藤日月昏。

深林閑數新添竹;殘燭貪看未見書。(集宋詩句)

寄字遠從千裏外;論交深在十年前。

寄興在山亭水曲;懷人于日暮春初。(集蘭亭序字)

寄懷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

宿雨暗滋書帶草;春風先報墨池花。

喜伴好書消永晝;漫誇肝膽照平生。

欺霜傲雪紅梅豔;挺幹舒枝翠柏堅。

韓子文皆自己出;溫公事可對人言。(胡林翼)

雄詞脫手堅如鑄;秀語生華粲欲飛。

雅善既崇東漢藝;天然且愛北朝書。

紫塞風寒花待放;春城日暖燕初飛。

紫薇華省承綸誥;金粟香風舞彩衣。(集懷仁聖教序字)蜀紙麝煤添筆意;越甌犀液泛茶香。

黑髮不知勤學好;白頭方悔讀書遲。

蛛絲有力縈琴帶;蠹粉無聲點研池。

集古人文爲目錄;攬當世事察時風。

遙看北斗挂南嶽;常撞大呂應黃鍾。(聞一多)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達夫)

遊者當知山所向;靜時猶有水能聽。(何紹基)

遊春人若在天坐;聽曲情隨流水生。(集蘭亭序字)

寒岩枯木原無想;野館梅花別有春。(釋弘一)

窗外淡煙無墨畫;林間疏雨有聲詩。

窗含遠樹通書幌;風颭殘花落硯池。(集唐詩句)

窗含竹色清如許;人比梅花瘦幾分。

謝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風骨是神仙。(集懷仁聖教序字)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也精。

疏鬆影落空潭靜;細雨春香小洞幽。

瑞氣回浮青玉案;清名合在紫微天。(集唐詩句)

瑞氣氤氳梅竊笑;春光旖旎燕思歸。

路從絕處開生面;人到後來看下臺。

置酒張燈促華饌;投壺散幘有餘清。(吳昌碩)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新天新地新圖景;春山春水春意濃。(王夫之)

新得園林種樹法;喜聞子弟讀書聲。

數幅蘭石稱著作;一庭花木似兒孫。

滿地綠陰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何紹基)

滿室古香人有會;當階清蔭月初中。(集爭坐位帖字)溪畔遊魚吹柳絮;竹邊啼鳥避茶煙。

群芳呈豔香清遠;萬木爭榮葉綠新。

群然和者幽蘭曲;快哉當之修竹風。(集蘭亭序字)

14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湧千峰宿雨收。

碧海芝濃春五色;丹崕日暖鶴千年。

碧海青天一行墨;荻花楓葉四弦秋。

靜坐不虛蘭室趨,清遊自帶竹林風。(集蘭亭序字)

牆外春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

境幽室雅宜藏畫;月白風清好詠詩。

霽月風光在懷袖;白雲蒼雪共襟期。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歌詞自作風格老;詩卷長流天地間。(集杜甫句)

歌繞夜梁珠宛轉;山連河水碧氤氳。

蝶鬧花叢飄化韻;鶯穿柳浪蕩春歌。

蝶欲試花猶護粉;鶯初學囀尚羞簧。

蝶銜花蕊蜂銜粉;犀辟塵埃玉辟寒。(集李商隱句)

瘦馬踏平黃葉路;寒鏡敲碎白雲峰。

精神到處文章在;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

漫研竹露吟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

翠竹臨窗宜入畫;紅梅當院好題詩。

翠竹黃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禪心。(集唐詩句)

繅成白雪三千丈;淨掃清風五百間。(梁同書集宋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飄搖有伊洛間意;放浪爲山澤之遊。

醉緣詩味非關酒;香在蘭言不是花。

墨池水滴星花雨;清磬聲傳貝葉風。

墨池煙旎ㄩg露;茗鼎香浮竹外雲。

鏡水屏山開勝境;瑤林珠樹擷名香。(劉墉)

篆籀煙雲金石錄;軒窗風雨竹梧陰。

藏胸丘壑知無盡;過眼煙雲且等閒。(馬一浮)

对联文化

一,对联文化 二,我们今天针对初级班的朋友,讲述楹联的有关知识;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鹿鸣诗词学院,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楹联基础知识以及临屏应对和对联创作。 今天是第一讲:楹联发展及相关概念 1.对联的风俗现象 写对子、贴对子,是中华民族影响久远、分布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现象。 贴春联的习俗,而且平时也常用对联,如相互间的题赠、祝贺、哀挽,举凡居室、饭店、 餐馆、庙宇、刹寺、公墓、牌坊等等地方,无不随时可见对联。 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几乎家家户户 都要买红纸、写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 到粮食囤、牲口棚、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 从前,有人家因不识字又一时找不到识字的人,只好裁了红纸,用碗底儿蘸上墨汁在红纸上按 几个圈圈儿,权作春联——想方设法也要贴春联,好过年。可见春联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 有多么重要。 我们比较熟悉的对联,还有婚联、寿联、挽联、贺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联、巧趣联等等。 2.对联的别称: 对联”是我们平常的叫法。它的名称还有:对、对子(俗称)、楹联(由悬挂于楹柱的对联而来, 现作为雅称)、对句、对语、联语、联对、联句、联帖、楹帖、楹语、楹句、俪语、偶语、偶句, 春联又称春帖子、桃符、门帖、门对等等 3.对联的文化习俗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对联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对联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之密切,超出 其他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阅读小说,不朗诵诗歌,不听戏剧,不看电影……惟独不能没有对联。 我们从上面春联的例子就可见一斑。当代作家秦牧说:“在中国,对联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家喻 户晓的一种语言艺术。即使是识字不多的人,也知道对联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多少能领略这项艺术的美妙情趣。” 不仅如此,上至宫廷,下到民间,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对联风俗。如春联,一般都是用大红色的纸, 以烘托、渲染喜庆、热烈的气氛。但在清朝的宫廷和宗室皇族,过春节时却贴白纸春联,并把这作 为一种特权,不准他人随便使用。

新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稿件

新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 稿件 周卫平 周卫平,男,生于1963年10月21日。汉族,大学文化。198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湖南省沅江市阳罗洲镇普丰中学语文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诗词学会会员,益阳诗词学会、楹联协会会员,沅江诗词协会、楹联协会会员、常务理事。 周卫平诗风清新明丽,以田园诗见长,在国内各级各类诗联刊物发表诗词联四百余副(首),其诗词联作品以《静心斋诗词联作品集》结集。

周卫平自撰楹联作品 1、阳罗中心校学生运动会 求知砺志,学海探珠,须知品德为首; 健体强身,赛场竞技,铭记友谊当先。 2、虎年春联 卸任老牛,业就功成留伟绩; 乘风猛虎,迎祥迪吉展宏图。 3、贺联四副: ①好友陈文志女上大学 敲敲打打,凭两手功夫,创下丰盈家业; 画画涂涂,仗一流技艺,绘成锦绣前程。 注:父亲作修理工,女儿荣录中南大学美术系。 ②贺邻居周慧民新居落成又母亲八十大寿: 忆昔艰难岁月,亲老儿雏,纵我辈勤劳,贫似颜回三十载;喜今幸福时光,楼新母寿,祝萱堂健旺,龄高彭祖八千秋。

③贺邻居秦娭七十大寿 谦和处世,一生行范言规,换来子孝孙贤娱晚景; 勤俭持家,四季披星戴月,赢得衣丰食足乐余年。 ④贺邻居朱兄五十华诞: 辰逢十月,喜国富民强,且藉金秋歌盛世; 寿庆五旬,乐家宽人健,好凭弦管祝遐龄。 4、挽联两副 ①挽伯母汤老儒人 勤俭堪称,贤良可敬,夫亡励志抚孤雏。还蒙爱侄如儿,未报深恩心甚愧; 将身许职,以院为家,务重殚精伤大脑。恨莫奉您似母,徒披素服泪空垂。 注:吾伯父从医英年早逝,其时伯母年仅29岁,生三儿一女。伯母终身未再嫁,五十年守身如玉。医院药师退休,晚年患老年性痴呆。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中华传统文化对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对联》的内容,具体内容: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热门的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的 上联:红日出林海;下联:春光追鸟音。 上联:红日千秋照;下联:神州万载春。 上联:红雨桃千树;下联:绿风柳十围。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开春富贵;下联:竹报岁平安。 上联:花沐春雨艳;下联:福依党恩生。 上联:花随春意发;下联:富自政通来。 上联:花香春正好;下联:燕语日初长。 上联:华文春日丽;下联:瑞色紫云高。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华屋辉生壁;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化雨千山果;下联:和风万树花。 上联:欢歌遍华夏;下联:春色满神州。

上联:欢歌飘四海;下联:妙舞颂三春。上联:黄金新岁月;下联:锦绣好前程。上联:黄莺鸣翠柳;下联:紫燕剪春风。经典的 上联:鸡鸣万户晓;下联:鹤舞一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日月一时新。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社稷万年春。上联:江山千古秀;下联:天地一家春。上联:江山添秀色;下联:大地发春华。上联:江山无限好;下联:祖国万年春。上联:好景年年好;下联:新春岁岁新。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风吹绿柳;下联:时雨润春苗。上联:和光生柳叶;下联:春色泛桃花。上联:河清庆有目;下联:海晏乐无垠。上联:江山增润色;下联:祖国普春光。上联:阶前生百福;下联:檐下纳千样。上联:阶前生紫气;下联:帘外度春风。上联:金缕春溢彩;下联:玉雕雪迎祥。上联:锦绣山河美;下联:光辉大地春。上联:锦绣山河壮;下联:缤纷春色娇。上联:九陌连灯影;下联:千门庆月华。

外国人与中国对联

外国人与中国对联 ——郑华玉 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中国对联作为语言艺术与书法艺术合为一体的一种文学 形式,不但在国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好,在国外也受到一些爱好中国文学的东洋、西 洋人欢迎。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楹联,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一条重要途径。外国人写的中国对联连绵不断,其中以汉学工底和工夫很深的日本人 最为突出。 1890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赠送“自鸣钟”一座,钟座上就刻着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 年富贵寿康”。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合乎彼此身份,而且能以“日月”、“天地”、“明”、“德”相譬配,把帝(天)、后(地)婚嫁的吉语概括得恰到好处。同时联中又有“吉祥如意”、“富贵寿康”的祝颂,更突出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外国人书 赠的对联中,有一些是挽联。1925年1月26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越 南朋友潘佩珠送一挽联日:“志在三民,道在三民,忆横滨致和馆几度握谈,卓有精 神贻后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帝国主义者多年压迫,痛分余泪泣先生”。1936 年7月19日,鲁迅逝世,日本友人佐藤村夫送一挽联曰:“有名作,有群众,右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良师”。解放后亦常有外国人书赠对联, 如越南共产党领导送给我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挽联:“风流文采永存银幕上;音 容笑貌常在人心中”。 由于楹联的产生,与汉字的字形、音义特点有直接关系,可以想象,受中国文化 影响的相邻诸国对于楹联必然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日本人写的中国对联之多,除中国 外世无匹敌,其中不乏精妙之联。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经送宝,为促进中日文化 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在扬州他的故乡建立鉴真纪念堂时,日本友人长屋王写了一联 挂在堂前,联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联仅八字,其内涵却十分丰富。上联 既写鉴真东渡之苦,又写中日山川之异,鉴真在异域行同山川的伟业。下联既颂唐代 高僧恩比“风月”,节操“同天”,又写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同风共月 的关系。全联还饱含今后中日两国友情的展望和心愿。日本寺院极多,据介绍,仅万 福寺就有匾额四十四块,楹联五十六副。日本琉球群岛寺院之一东禅寺对联:“顽石 有禅意;古木生昼阴”。日本友人梅舒适赠中国书法家林散之联:“诗书敦宿好;园 林无俗情”。近代,还有一个柳午亭巧对日拳师的故事。柳午亭,革命烈士柳直荀之父,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拳击家。他在日本留学时,曾学练“八拳”,拳技过人。 有个日本拳击手吉田道次,一天他不阴不阳地问柳:“汝系东亚病夫?”开口伤人,柳答道:“我乃中国勇士。”吉田又问:“懂得哪些拳脚?”柳随即答道:“全知所有功

中华楹联2018年第1期楹联新作选登

中华楹联2018年第1期楹联新作选登 楹联新作选登 丁武成云南曲靖 裕后光前,历史英雄书历史; 开天辟地,人民领袖为人民。 王雪源黑龙江牡丹江 霜色之于秋色浓,只谓初心驿动,赤心激荡,德比开天功盖世; 恩情自比诗情重,犹因壮志常酬,矢志堪寻,思由向国月萦怀。 陈平平湖北广水 题武胜关 千重紫气,北锁中原,南屏湘鄂,天下雄关无愧首; 万里群峰,青分楚豫,气贯嵩衡,人间隘道有其名。

李广志黑龙江大庆 题修养 名利无求,风霜坦荡,何必经年多感慨; 心胸笑慰,宠辱不惊,谁同阴雨转苍凉。 米宽鲁山东宁阳 赞青岛好军嫂李烨 女儿生,父去世,两地分居单个挺; 孩子病,母求医,一人护理满腔情。 王旭升湖南新化 题新居 礼赞春天,阳光普照,照入高楼舒望眼; 安居盛世,捷报频传,传来喜讯乐开怀。 刘铁跟河北石家庄 题包公文化园 执法如山,敢得罪皇亲国戚; 爱民似子,总关心河务田耕。 陈艳华黑龙江肇源

贺肇源县第五次文代会召开 纷飞瑞雪,东风浩荡山河焕彩; 绽放红梅,紫气升腾文苑繁荣。 李正己河南济源 题党风建设 正党风,倡廉风,顺民风,春风化雨百花艳; 立志气,舒浩气,接地气,紫气迎祥万事荣。楼晓峰浙江遂昌 题中国空军 飞东洋,宝岛闲庭散步; 令汉贼,英文恶梦寒心。 张强黑龙江哈尔滨 题手机 目入彩屏,两耳不闻身外事; 指发微信,一心全在手中机。杨亨苗福建尤溪题杨氏三祖“英兜堂” 祠堂喜重修,清新雅致,且俱隆情酬先祖;

裔孙欣得福,富贵荣华,欲将盛德荫后昆。 胡盛海湖北鄂州 题反腐倡廉 以德惠民,和风劲拂送温暖; 从严治党,利剑高悬惩腐贪。 陈万锋福建龙岩 题湿地公园 柳径长廊,和风过,匆匆掠影; 荷池小榭,暖日烘,隐隐浮光。 孙福奎黑龙江双鸭山 题华阴老腔 带大河韵,气势磅礴,携雷檀板激西岳; 含黄土情,声威豪壮,出嗓高腔绕华阴。 张义和河北巨鹿 题新时代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二、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三、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 出扇,扇动风生。 四、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下联:尺鱼跃水,量量 量九寸十分。 五、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下联:咬开银杏,白衣 里一个大人。 六、上联:门对千根竹;下联:家藏万卷书。 七、上联:门对千根竹短;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八、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九、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十、上联:未老思阁老;下联:无才做秀才。 十一、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 白头。 十二、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十三、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必定有我。 十四、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十五、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梨儿腹内酸。

十六、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十七、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玉燕迎春春常到; 下联:金雀报喜喜迎门。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花开从桂月常圆。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佳节号长春。 上联:万里阳和春有脚; 下联:一年光景月当头。 上联:万里河山铺锦绣; 下联: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对联文化之研究性学习

对联文化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新桃” 和“ 旧符” 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神荼(tu) ”和“ 郁垒” 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 )在公元964 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 桃符”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 最早的一副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传统文化鉴赏——对联文化 摘要: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一、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 岳庙” 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楹联文化:龙江大地一面旗(定稿)(1)资料

龙江文化一面旗 ——全力打造中国楹联文化县 摘要:舟曲,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结合部,是甘肃大地南部群山峻岭中的一座小城,汉藏人民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两千多年,孕育了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其中,以松棚楹联灯会为重要载体的楹联文化是舟曲传承历史最久、地域最广、群众性最强的文化事象。 一、传统及呼唤 (一)、传说 一切源于一个久远的传说,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1567年,一位江南籍的人氏王忠实在当时称西固的舟曲任千户(注:记载作于清嘉庆《武阶备志》),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千户对父母极孝,接双亲于任职的西固县。时逢元宵,二老不悦,思念故乡元宵辉煌。千户心起愧疚,遂仿效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官兵百姓采摘松枝,于街巷搭木橼棚架,别出心裁挂出三面成对的灯对联,廊间悬挂各式简易彩灯,并亲自书写“不二扬州”横额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等楹联。千户造出这等似江南一带元宵时的夜间灯景,既慰藉双亲,又娱乐百姓。这既是松棚、楹联、灯会三者汇集于一体的关键节点,更是楹联文化在舟曲本土的华丽登场。 从此,这里有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开启了一个红彤彤的历史。 (二)、传统 楹联文化,通过松棚楹联灯会的传播,在舟曲得以流传。同灯会

一起历经沧桑岁月,饱经风雨,生生不息。数百年来,舟曲人爱联、作联、赏联、兴联,与这两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楹联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舟曲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过春节时贴春联,或在红白喜事时作婚嫁联,丧挽联,贺乔迁、升学、开张、寿诞、落成联等等。 由于历史变迁,清代中期以前的联家已无可考察,但至迟在清代后期,舟曲已有记载清楚,师承有序的联家及联作。其中,代表人物有清同治年间的贡生张尚仁,稍后有西固州同黄为楷、峰迭贡生洪文蔚,清末民初有张万杰、沈澍霖、杨培俊、杨秀章、张问仁,民国时期有刘可仁、李品芳,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有房存义、张鸣凤、杨述椒、赵兴、杨淑、杨慕椒、王正德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张鸣凤、杨述椒、赵兴等人承前启后,恢复了中断近三十年的松棚楹联灯会,并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楹联文化传人,使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灯火不灭,联花再开。舟曲传统的楹联文化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本土楹联艺术家的坚守,才能传承至今。 关于历史上很早时候的松棚楹联灯会情况,没有留下一丝半爪的图片资料。 据说,1954年元宵,曾办过一次灯会。 当代人最早观赏到元宵松棚楹联灯会,是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1982年的元宵,舟曲城关的四条大街上,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上的老文化人按照1949年以前的记忆,指导村民们各自筹集长杆,一家负责搭建一间廊架,村上将在林业部门募集到的松枝覆盖在廊架顶上,将文化人在红纸上写好的对联贴到灯对上,再把灯对挂到长廊两面的

中国对联集成183双峰卷(一)

中国对联集成183双峰卷(一) 一、悼念朱岚暄 胡如庄整理 朱岚暄(1796-1865),双峰甘棠人,清诰封中宪大夫曾麟书好友。朱君仁义处世,好善乐施。咸丰二年,湘乡大旱,次年大饥,朱君捐赈万金,合邑赖之。曾国藩督办湘军,朱君捐全部军费的三分之一。咸丰帝赐“全湘食德”黑地金字匾,诰封三品奉政大夫。咸丰六年,朱君六十寿,曾麟书亲笔书写寿序。朱君逝世,曾国藩等许多官员作挽联哀悼。 曾国藩: 为国育才,为家收族,高义薄云天,岂徒饥赈万金,千亿鸿嗷沾惠泽; 有经教子,有谷贻孙,圣朝多雨露,奚啻秩贋三品,九重凤诰锡荣封。 郭嵩焘: 德泽著三湘,感曩日深恩,白叟黄童都下泪; 芳名留百世,听今朝惨痛,青山红树也销魂。 曾国潢: 有约培文峰,此心未了,老天遽夺先生去; 无穷溥惠泽,众口难忘,湘地长留后世名。 周宽世(湖南提台):

里党沐鸿施,至今犹歌颂未艾,况复孝孚燕寐,寿跻龙钟,庆大愿毕偿,永绍渊源光珞水; 云天跨鹤驾,自此竟遨游忘归,正当秀挺象贤,恩荣凤诰,痛老成顿谢,曷禁浩叹想高山。 邓仁堃(江西按察使督粮道): 德被全湘,梓里同声歌薤露; 荣膺九陛,柏台遗泽瓞瓜绵。 刘岳暾(云南布政使司): 仗义拯时艰,自迩徂遐伤大老; 立身符古道,从今以后少斯人。 刘岳昭(云南总督,姻侄): 厚泽遍龙城,冀甲子频添,常使乡拜瞻活佛; 老成跨鹤驾,倘癸庚再呼,更谁慷慨念生灵。 朱孙诒(宝庆知府): 子克象贤,人羡堂前堪济美; 君今鹤化,我悲天下少知音。 唐频洲(湘乡知县,朱尧阶代作): 万金手散账饥寒,生为儿孙,能造无疆福; 三品头衔加宠赐,殁成仙佛,愿订来世交。 朱寿庚(家塾塾师,举人): 手散黄金约万计,贫困有公施,师旅有公济,延寿过七旬,令德令仪谁仿佛;

中华传统文化-楹联知识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 楹联知识大全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对联格律六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联系。 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具体内容参见有关文献。 内容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 “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有关“无情对”的更多知识,另见《关于无情对》,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纵”“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休”“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同观日月 异想天开 因春倦鸟独啼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可见,“无情对”几乎完全在内容相关的范围之外,因其诙谐有趣,且自古有之,早为大众喜闻乐见,姑且纳入“特例”。 内容相关特例之二:分咏格诗钟

中国楹联大全(4)【八言联】

中国楹联大全(4)【八言联】 一物不知以为涤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时。 一溪烟水月明如昼;十亩桑田谁并汉耕。 十步之间必有芳草;计月既望常见浮槎。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必先去旧然后立新。(蔡廷锴) 于文人怀管列迁固;察天事在随临咸观。 下民康济顺如流水;群公宪章穆若清风。(梁章钜集汉碑句) 下有漪流上有飞瀑;幽入空山高人画中。 大笔横挥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大量容人小心处事;正身率物屈己为群。(黄炎培) 与古为新载瞻星气;其曰可读如写阳春。(集诗品句)与可画竹胸有成竹;庖丁解牛目无全牛。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秋宜明月春则和风。(集樊敏碑字)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陶行知) 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集兰亭序字)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有喜与君笑言。 天下断无易处境遇;人间哪有空闲光阴。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江上清风。 天地有情长若春曰;山林无事自是清流。 云岚四时迷离朝暮;风雨一室上下古今。 不次之迁人同品峻;及时为惠情与春长。(集兰亭序字)甘露卿云于斯为瑞;珠辉玉照盖代之华。(集醴泉铭字)世德相承荣于万古;高文争诵清若六朝。 曰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集绎山碑字)气淑年和群生咸遂;冰凝镜澈百姓为心。(集醴泉铭字)长桥卧波新亭挂月;荷香醉客柳色迷人。 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集兰亭序字)风至山中无不和畅;月生海上自极高明。(集泰山铭字)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为乐及时令德无极;去古不远直道在斯。集绎山碑字 心平气和千佳弗见;秋毫之末视而可察。 以浅持博以一持万;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玉宇无尘风清月朗;春天有色水秀山明。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行歌好约高阳酒徒。 功冠凌烟纪纲文武;才高画曰损益古今。(集争坐位帖字) 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桂深冬燠松疏夏寒。(集庾信句)平理若衡照辞若镜;动墨横锦摇笔散珠。(集文心雕龙句)

喻革良喜欢的600对中国楹联

喻革良喜歡的600對中國楹聯我喜歡的600對中國楹聯,可以供大家书写时参考: 花間酒氣;竹裏棋聲。 山奔海立;沙起雷行。 誦赤壁賦;聼廣陵濤。 心無物趣;坐有琴書。 聼鳥說甚;問花笑誰。 有容廼大;無慾則剛。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尺璧非寶;寸隂無價。 靜觀世態;細品人生。 流水無意;落花有聲。 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風雲論道;筆墨通天。 江山入畫;意氣淩雲。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松風高潔;蘭氣幽芳。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蕩思八荒;遊神萬古。 倚劍天外;射雕雲中。 移花得蝶;買石饒雲。(鄭燮) 曾三顔四;禹寸陶分。(鄭燮) 一生勤爲本;萬代兆骰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蔭。(集陶淵明句) 與世爲依怙;如日處虛空。(釋弘一) 山深春自永;海靜日尤高。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 天長落日遠;意重泰山輕。(集李白句) 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 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雲山起翰墨;星斗煥文章。(集唐詩句) 雲卷千峰色;泉和萬籟色。 不矜威益重;無私功自高。 甘從千日醉;恥與萬人同。(集杜甫句)

日麗千芳鬧;風和百鳥鳴。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集杜甫句) 風輕一樓月;室靜半枕書。 心同孤鶴靜;節效古松貞。(集唐詩句) 心源無風雨;浩氣養乾坤。 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 去草尋怪石;留雲補斷山。 丘壑趣如此;鸞鶴心悠然。(集唐詩句) 蘭風載芳潤;谷性多溫純。 半窗知我月;千卷鑒人書。 有山皆園畫;無水不文章。 有容德乃大;無欺心自安。 竹石得幽秉;壺觴多雅遊。(梁同書集文同句) 會心今古遠;放眼天地寬。 名隨市人隱;心與古佛閑。(梁同書集蘇軾句) 異石歸海嶽;高士標雲林。 芳野留勝事;藝苑重高文。 披雲煉瓊液;坐月觀寶書。(集唐詩句) 卷簾花雨滴;掃石竹蔭移。(查士標) 茗杯暝起味;書卷靜中緣。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 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鄭燮) 幽林聽鳥語;深谷看雲飛。 倚石得奇想;看雲多遠懷。(祁雋藻) 倚杖看孤石;開林出遠山。(集杜甫句)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齊白石) 誰知大隱者;乃是不羈人。(集唐詩句) 頗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詩句) 騏驥出絕域;鸞鳳本高翔。 一室圖書自清潔;百家文史足風流。(集醴泉銘字)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張大千) 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集唐詩句)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集蘭亭序字)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 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 與賢者遊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何紹基)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题材与分类

对联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魅力奇妙,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内容上,对联可以分为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我们重点谈以下几种: 节令联: 我国农历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在我国对联中,以节气为题材的很精彩,有的还含着一段故事呢。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次日晨起,见茅屋一片白霜,心有所感随口吟出上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气呵成,毫无痕迹。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才由浙江的赵恭沛先生对出下联: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一样三个节气,对得十分工整。 另一副对联则更有文学性和科学性: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上联不仅指出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而且把这两个月份的时间特点讲得清清楚楚,即二八月是昼夜相平。下联则换了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农历闰年的规律性,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喜庆联: 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是民都乐于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希冀和情感,来满足各自多方面的感情需要。喜庆联,这个对联之中的佼佼者,源远流长,且早已在我国人民群众恭贺婚禧、祝颂寿诞、

《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序

《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序 □谷向阳 楹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体形式,形成于宋,兴盛于明清及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当代楹联文化也日趋繁 盛,“楹联习俗”已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 可以看做是诗歌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明清以来不少作者以此 为体裁进行抒情、写景和说理,这些就是题赠、名胜和哲理类的楹联;楹联同时又是实用文体的一种,深入到社会与人生的各种习俗之中, 为千家万户所广泛使用,这些就是节令、行业及庆吊类的楹联;此外,楹联的一种初级的形式————巧对,又可以看做游戏文体的一种, 大量突出文字技巧以及谐趣滑稽的巧对,自古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比如拆字、谐音和双关类的巧对.总之, 近千年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类传世楹联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数 量极为庞大. 中国楹联学会自1984年成立后,即致力于传统楹联史料的普查抢救、挖掘整理工作,学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制订出“中国对联集成编 纂方案”,倡导各地楹联组织在广泛搜集清理当地楹联文化史料的基 础上,编辑出版《中国对联集成》的各地方卷本.在2009年召开的中 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专门把2012年定为“集成汇总年”,以督促各地对联集成工作的进展.在“集成汇总年”的中秋时节,我很高兴地读到了这部《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的书稿.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东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 人的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梅州作为著名的“文化之乡”, 其楹联文化的积淀也可谓久远而深厚,从本书收录的洋洋大观的楹联

对联及对联文化

对联及对联文化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通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是一种流传于口头、书本,或者题写在壁柱上的对偶语句。其一字一音,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刻在壁柱上的对联,谓之楹联。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作为表达场所,所以,楹联也常用来泛称整个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如:中华民国对袁世凯。 第二,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同。 词性相对,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结构相应,就是两联的语法结构相同。 节奏相同,就是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权变的情况: (一)在大的结构上一致,而细微处允许有些差异;如上面的例子,芦苇对竹笋,都是名词对名词,但芦苇是联合式名词,竹笋则为偏正式名词,有细微的差别,是允许的。 (二)句中自对而上下不对。广西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三)借对。所谓借对,就是用某个词语的甲意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的同时,又借它的乙意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分为借上、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称为借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称为借上。如湖南桃花源的题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此外,还有正对(上下联意思补充)、反对(上下意思相反,互相映衬)、串对(流水对)、半对半不对等情况。可参照近体诗对仗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变,多源于表意的需要;此外,也可以使句式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原则:出句中平仄交替,对句中平仄对立。 特别是句脚的字,必须平仄相对。 第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或正或反,但须有关联意。 又有“六要素”之说,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三、对联产生的原因 对联是我国的特产。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思维方式。第二,语言因素。

研究对联文化

研究对联文化,传承中华传统 ——关于中国传统对联文化的研究报告 六安一中高二选修(2)朱小龙 研究目标 (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 (2)了解对联的特征、种类 探究目标要求: 1、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2、加强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可通过手机上网、调查收集有关对联的材料 对联是一种传统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独特而生动的体现。对联文体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而且具有比其他文体更加突出的装饰功能,实用价值和趣巧特征,故特别为广大华人读者所喜闻乐见。 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对联存在的价值,以及保护对联传承对联文化的重要性。并能让我们认识到前辈们的智慧与语言魅力,从对联中去了解古人骚客们所寄发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对对联文化的兴趣,引发对文字魅力的研讨。 最早的一副对联,公元964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杀庆,佳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一、对联种类: 1、节令联: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大多说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等若干子类,既有通用也有专用的。 3、衷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同样有通用也有专用,但在实用中注意区分。 4、名胜联: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题赠联: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6、杂感联: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7、学术联: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 8、趣巧联: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中国10大长对联

中国10大长对联 1、昆明滇池大观楼对联,清代孙髯翁所作,180字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前,悬挂着一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为清代孙髯翁所作,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号称天下第一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作者孙髯翁,生卒不详,名髯,髯翁乃其字,陕西三原人。喜习诗文,敏于纪咏,年轻时候就“名重一时”。因生活穷困,晚年寄迹昆明圆通山咒蛟台卜卦为生。后应苏氏之情,到弥勒县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今留下著述多种,而以大观楼长联最负胜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大观楼建成,孙路经此处,见大多数文人墨客前往吟诗作赋,为清朝歌功颂德,甚为气愤,傲然写下这一幅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视野及其开阔;下联写云南历史,追溯直达汉唐。内容上它完全否定了包括清朝在内的整个封建王朝。艺术上首创一边

写景,一边叙事,一边抒情;情,景,事,互相交融的格调,排句用典也极具规模,为后世写长联者提供借鉴。此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文辞优美,全联集为一体,一气呵成,通达流畅。后来有不少仿此联写者,至今不下数百幅,然并没一幅可以与此联相比。可以如此说,孙髯翁的此幅对联,是中国对联的一个高峰。 2、贵阳市甲秀楼长联206字,清代刘玉山作作者刘蕴良,字玉山,贵州安顺人,清同治年间进士,著有《壶隐斋楹联类编》。刘玉山所作甲秀楼长联共206字,号称天下第二长联。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里,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焚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岗,霞餐象岭,丸披风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洲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3、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长联210字,(清)钟云舫题成都望江楼崇丽阁的长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

楹联文化论文

浅谈古徽州楹联文化 摘要: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徽州一行的实地考察和体验中,我们主要参览的古徽州地区西递和宏村两个地方,本文将结合两地的楹联,在类型、内容和文化底蕴三方面对徽州楹联文化进行探究。 关键字:楹联古徽州类型内容文化底蕴 序言:楹联虽然我之前也有所接触,比如过年时的“春联”、结婚时的“喜联”,但是真正有所感触的非“徽州一行”的体验莫属。在西递西递和宏村的实际参览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楹联文化深深的嵌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楹联给后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楹联这一艺术珍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在古徽州现存的古民居、古祠堂的门、厅、壁、柱上悬挂着大量古楹联,这些古楹联对仗工整,简明易懂,內涵丰富,寓意深刻,以极简洁的文字,透出古徽州淳朴的风俗民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文: 一、楹联的类型 关于楹联的分类,根据划分角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银联所在的建筑物,可以将楹联分为居民联、祠堂联、山水联、庙宇联、古桥联、亭阁联、书院联等;根据楹联题材来分,楹联可以分言志联、晓理联、状景联、叙事联、抒情联等,因楹联主要在屋内厅堂中作为家训格言,这种分法最为广泛的是言志联和晓理联;从功用来看,有普通联(叙事、抒情、状景)、格言联(言志、晓理)、专用

联(祠堂、书院、寺庙);从字数上来划分,楹联可以分为长联和短联,一般每幅楹联上下联各十一个字以上为长联,楹联一般五字、七字、十一字为一联,超过的就算是长联。 二、楹联的内容级反映的文化内涵 楹联体现了当地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追求、向往、对人生的深刻体味和对自己及子孙后代的劝谕告诫。据有关统计,在黟县西递民间现存的楹联有上千幅,徽州民间古楹联内容积极健康,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几大类,有倡导刻苦读书、经商做官、传家守业的;有教育后代勤俭持家、耕种劳作;有劝导世人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的;有宣扬为善行善的、修身处世的;还有描绘美好家园、崇尚自然风光、抒发雅兴逸志的。它既是主人的座右铭,又是教育后代的教科书。 明清时期的西递人,甚至是徽州人都是读着、看着这些楹联读书、做人、处事、经商、做官的。明清时徽州出的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在楹联文化的熏陶下:官,大多是儒官;商,大多是儒商。一幅好的楹联,犹如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真实的反映历史和社会的面貌,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表达出人们的真实而美好的情感。 1、倡导刻苦读书、经商做官、传家守业 徽州人自古崇文重教,他们心存光宗耀祖的信念。追求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村落也广健书院,在徽州可谓是“文风鼎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楹联可谓是最好的例证。由于现实生活的考验,徽州人在有限的土地上难以供养越来越多

中国对联集成双峰卷(十)

中国对联集成·双峰卷(十) 二十六、喜迎港澳回归(1997-1999年) 胡如庄整理 编者按: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双峰县楹联学会分两次组织征联。现将部分作品辑录如下:戴本恒: 系长期历史渊源,自古是中华属土,秦属番禺,晋属宝安,唐属东莞。水陆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更喜风光旖旎,有如一颗明珠,嵌镶在南海的边缘。过去列强险心觊觎,英帝蛮横霸占,日冠数载掠夺,命途坎坷堪长叹。 经华夏同胞创造,而今乃世界通都,左通韩日,右通欧美,前通印尼。市场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尤欣电讯飞畅,恰似万能触角,伸入到环球各处。近年我国决计收回,铁娘狡黠会谈,彭氏几番困扰,正义堂皇奏凯歌。 又: 痛往昔,二战三约,清王朝下跪乞降,东亚明珠蒙厚垢; 庆今朝,一国两制,铁娘子低头应命,港区大众乐天堂。 又: 乘革新强劲东风,喜迎香港回归,扬眉吐气,尽洗长期国耻;趁开放峥嵘岁月,欢庆党枢集会,昂首挺身,齐奔似锦前程。

又: 葡人侵占,四百年历史蒙奇辱,往情难诉; 澳地回归,九万里山河添异彩,来日可期。 又: 松山灯柱,犹如皓月朗明,澳凼大桥,恰似彩虹飞架,几多异水奇峰,好供游览连欧亚; 海市春台,尚有林公木案,卢园圣地,仍存国父雄姿,不少古迹名胜,启迪深思励后人。 戴全声: 天上碧桃和露种; 人间莲蕊向阳开。 冯从善: 共看中秋冰镜满; 同夸上苑玉荷娇。 刘国杰: 顺天时,祈陆台一统; 湔国耻,喜港澳双归。 周美全: 迎澳门回归,春风骀荡; 祝华夏昌盛,国步腾飞。 陈安吾: 庆港澳双归,但愿神州春永驻;

盼陆台一统,相期彼岸燕归来。 又: 璧合珠联,银汉增辉仰北斗; 云开雾散,骄阳焕彩丽中天。 又: 庆港澳双归,但愿神州春永驻; 盼陆台一统,相期彼岸燕归来。 袁守愚: 礼妈阁庙,过零丁洋,一路顺风归祖国; 抒同胞情,颂共产党,九州歌凯迎澳门。 朱、勋: 国力倍增,喜迎香港澳门,雪百年奇耻; 财源广辟,笑看五湖四海,焕万里新颜。 贺耀彩: 两制展宏猷,迎港澳双归,湔清古国割地耻; 万民仰赤日,盼陆台一统,齐绘神州富强图。 又: 喜迎港澳同胞,前朝蒙辱今雪耻; 寄语台澎志士,早日归来共团圆。 龚润泽: 曾赋紫荆盛发,又谱荷花怒放,谈笑雪前仇,还我河山,四海咸钦设计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