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控机床领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探析

关于数控机床领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探析
关于数控机床领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探析

关于数控机床领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探析

摘要:文章重点针对当前数控机床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展开描述和分析,同时结合沈阳机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就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领域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数控机床技术路线路线图

机床行业建国后一直是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文革"前,通过引进苏联技术,已基本建成完整的机床行业体系,特别是重型、精密机床已能基本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为国防尖端工业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机床技术水平、数控化、产值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我国机床产值列世界第三位,数控化率达20%。然而放眼世界,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仍然很大。我国机床行业产量世界第一,而产值才达到第三,实是大而不强,技术上仅居世界二流水平。2008年,我国机床进口75.8亿美元,居世界各国首位,而出口仅为21亿美元,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61%。同时,进口的产品在数量上并不多,但技术附加值极高,价格昂贵。出口的产品数量多,价值也低,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材料型(如钻头、磨料等),究其原因就是技不如人。

1我国数控机床技术水平的现状分析

我国机床质量大致上列于瑞士、德、日、意、法、美、英、西班牙之后。上世纪60年代末,在精密机床专案的推动下,我国生产的坐标镗床、齿轮磨床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80年代,有的机床厂为德、日企业来图制造质量较为严格的机床,并且做得很好,还出口了相当数量。在那时的基础之上,如今我国的齿轮磨床产品在国际上属上流水平。品种数似居德、日之后,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如

发展了多坐标联动、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等高档数控产品。但仍难满足军工、汽车等行业的需要。机床行业要发展,就得增强竞争力,努力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品种,提升技术水平,以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多年前机床行经济情况不大好时,有的企业曾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来发展"我们以此作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方针。

2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瓶颈

长久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都存在着“重设计、重管理、轻工艺”的状况,企业在设计部门投入的资金往往是工艺领域的很多倍。企业的各种资源都在向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部门倾斜。但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可以花大价钱购买国外的产品设计图纸而买不来他们的制造工艺方案。因为如何生产和制造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点所在。所以,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工艺部门的水平和效率的低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瓶颈。很多的制造企业在具备大量的3D设计分析工具与现场自动化生产设备(PLC、现场总线、工业机器人等)的同时依然在用很传统的手段(AutoCAD、Project等)处理诸如:工艺计划排定、资源设备的整合、工厂生产线布局设计和各种各样的工艺文档。各种来自上有产品设计的3D信息和制造车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如5轴机床)所需要的数字指令都由于中间工艺设计阶段的低效率和低集成性而失去它们的本来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工艺设计阶段的低下率使得工艺准备阶段变得十分漫长而充满不确定因素,很多的工艺问题需要到车间进行物理试生产来验证工艺的质量。让昂贵的制造工厂成为企业低效率工艺设计环境下的实验室;更为头痛的

是:所有的试生产必须是物理样机和制造设备(主、辅设备)就绪后才能开始进行,如果发现设备在配合或者加工上存在问题(如干涉、超差等)则需要进行设备制造的返工,无论是在时间还是资金成本上都是巨大的毫无意义的浪费。

为了解决工艺数字化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很多的制造企业尝试着引入CAPP系统(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来解决工艺环节的低效率和落后手段的挑战。但是,由于国内CAPP系统天生的制约和限制,所有国内商业CAPP系统都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辅助工艺设计”,而是更多的起到将传统手写编辑工艺文档在电脑中格式化处理和录入和归档管理。CAPP 系统的确帮助企业提高了工艺编制的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但是,CAPP 解决的主要是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艺汇总等问题,而没有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工艺设计水平,如何验证编制的工艺是否合理,如何对加工和装配工艺进行优化、如何提炼典型工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工艺资源、如何有效传承工艺经验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带来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工艺知识的积累和重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一切的期望都使得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更为专业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学术上称为MPM(制造过程管理)的工艺设计、分析优化和数据管理IT平台。

3数控机床领域技术路线图范式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领域主机产品根据其加工特点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其中冷加工包括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

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等,热加工包括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数控系统等,此外还包括功能部件、刀具、测量仪器等,设备的加工技术差别较大,关联性不强。如果把所有种类的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技术路线图画在一张图表里重点不突出。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本课题分别针对冷加工和热加工涉及的九个领域编制技术路线图。“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明确指出针对重点研究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制造四大用户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外技术路线图的研究中还没有类似满足定向的用户需求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

础制造装备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研究。

研究需要对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确定不同时期本产业需要开发的重大产品和关键要素指标:对关键技术进行评价。包括研发基础、技术路径、实现时间等。主要针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四个主要用户。即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需求出发。重点考虑未来5-10年主要用户对工艺与装备的重大需求。结合国内外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发展趋势。以及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例如精密化、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主要指围绕四大领域重点工艺与装备的需要。提出能支持本产业发展的重点关键技术,对选择的重点从研发基础、研发方式、产业应用时间等方向进行分析。

4结束语

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反映数控机床制造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如主轴最高转速、快速移动速度、换刀速度、切削能力等参数正在向国际水平接近,一批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张平,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咨询,2011

[2]贾耀国,高端制造业技术路线图之我见[J],中国科技财富,2012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全文https://www.360docs.net/doc/761585273.html, 2015年10月08日10:16 中国电子商 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

数控机床新技术特征概述

重型机床要在技术服务上争一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重型和超重型机床发展速度加快,年产量已超过2000台;产值数控化率超过70%;从2002年到2008年产值年均增长42.38%,2009年产值是2000年的13.7倍,在产品规格上制造许多世界极限:立式车床最大规格25m,镗铣床镜杆直径320mm,龙门镗铣床龙门加工宽度11m,卧式车铣床最大加工直径5m,最大承重500吨,轧辊磨床最大磨削直径2500mm等。技术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已掌握的先进技术有:机械传动间隙消除和对传动误差补偿技术;龙门移动同步技术;大跨距横梁位移补偿技术;镗铣床主轴悬臂位移补偿技术;超大载荷偏载的卸荷导向技术;特大型零件加工、装配及精度保证;静压导轨和静压轴承技术等。正是由于掌握了先进技术,许多产品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武重的CKX5316 0数控车铣复合加工机床;险峰机床厂的MK84125轧辊磨床;齐一机的θ1-105曲轴连杆颈旋风铣床;以及江苏多棱的TH42160B/5X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等。此外,还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出现:武重生产的双龙门数控镗铣床,龙门宽6.8m,加工长度57m,是目前X轴行程最长的机床,双龙门、四铣头为国内首创,加工效率是普通铣床的六倍,可五面加工。齐二机床的TK6932双立柱数控落地镗铣床,镗杆直径320mm,立柱行程41m、主轴箱行程8m、滑枕行程2m、总重量760吨。应用立柱优化技术,方滑枕伸出直线度伺服补偿技术,滑枕及镗轴热伸出补偿技术,重型高速主轴升温控制技术及重平衡锤减震技术。北一机床的XKA28105×300桥式五轴车铣复合机床,龙门宽度10.5m,最大加工高度7.5m,主轴最大扭矩9500牛M,配有大功率大扭矩A/C轴机械传动摆角铣头,可五轴联动。还配有9.5m车铣双速数控转台、承重300吨,主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重型机床的特点之一,结构复杂,零件特大特重,不仅要掌握开发设计,还要解决毛坯、零件制造、装配等技术和物资条件;重型机床使用寿命长,上世纪70年代“大打矿山之仗”中,因国内生产能力有限,重型机床供不应求,于是两次从欧洲购买97台旧重型机床。第一次购买13台机床

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综述报告

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综述报告 【摘要】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控机床带有数控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实现自动化加工。而普通机床没有该特性。本文在介绍数控机床特点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数控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国家在数控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国内外机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控机床数控研究发展趋势 引言 数控机床及由数控机床组成的制造系统是改造传统产业、构建数字化企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数控机床以其卓越的柔性自动化的性能、优异而稳定的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瞩目,它开创了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因此数控技术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研究,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了数控机床的进一步提升,进入21世纪,我国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提升机械制造业水平的需求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加速推进数控技术将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1.数控机床概述 1.1 数控机床的特点: 数控机床对零件的加工过程,是严格按照加工程序所规定的参数及动作执行的。它是一种高效能自动或半自动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适合于复杂异形零件的加工数控机床可以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零件的加工,因此在宇航、造船、模具等加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加工精度高 (3)加工稳定可靠实现计算机控制,排除人为误差,零件的加工一致性好,质量稳定可靠。 (4)高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体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可大大节省生产准备时间。在数控机床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具有更高柔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

数控机床状态监控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床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 1.前言 为了使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安全、可靠、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对加工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总结数控机床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实现的具体结构。 2.主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机床监控系统属于专用系统,其开放性较差,已不能满足当今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属于工厂内部典型的“自动化孤岛”。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及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厂自动化设备的互联成为可能。机床信息采集与监测技术研究已经得到许多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数控机床多用PLC控制,同时计算机网络是快捷、高效、广普的信息传递媒介。PC—PLC网络因而成为数控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控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一方面由于数控机床的封闭性,实际应用中很难直接从PLC读取机床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一些数控机床厂商如SIEMENS,FANUC等开发有针对自己机床数据采集与监测的软件,但是大多价格昂贵[1~5]。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业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复杂设备因其结构的复杂性,而使其在提高功能或性能时,给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潜在可能性也越来越大[6]。对设备自动化加工过程进行状态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加工系统的安全运行,合理并优化使用自动化设备,避免设备故障,保证加工工件质量,减少额外的辅助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同时,设备的状态监测也是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7]。 数控机床状态监测是指对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某些工作状态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将实际特征参数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掌握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状态,了解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合理,同时为故障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机床状态监测、刀具状态监测、加工过程监测和加工工件质量监测等4个方面。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其进行状态监测涉及很多相关技术。一般的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特征提取和状态识别3个主要方面。其实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故障诊断与预测,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基础。设计一个状态监测系统,其关键是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来实现状态监测。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实操比赛样题3

附件1:样题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实操比赛 (GZ2020004) 【公开题】 (总时间:300分钟) 任 务 书 场次: 工位号:

一、选手须知 请各位选手赛前务必仔细研读 1.本任务书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5小时(300分钟)。 2.选手在实操过程中应该遵守竞赛规则和安全守则,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如有违反,则按照相关规定在考试的总成绩中扣除相应分值。 3.记录表中数据用黑色水笔填写,表中数据文字涂改后无效。 4.考试过程中考生不得使用自带U盘及其它移动设备拷贝相关文件。 5.禁止使用相机及手机对试题进行拍照,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6.选手签字一律按照第二次抽签拿到的号码签字,不得实名签字。 7.仅对任务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遇到排除故障部分的内容不能自行完成,可以在比赛开始60分钟后选择放弃,放弃后由裁判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本环节选手已经查出故障的按规定给分,选手放弃后未查出的故障不给分(并每一个故障倒扣2分)。如果工作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超过15 分钟,由裁判记录时间并酌情加时,每场次赛项放弃项最多不超过三次。 8.本任务书共计17页,赛卷记录表和附件21页,共计38页。如有缺页,请立即与裁判联系。 二、赛卷说明 1.赛卷由“任务书”和“赛卷记录表”两部分构成,在比赛过程中需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需要填写的测量数据、参数修改位和修改值、绘制的图、工艺说明、以及设计修改的程序等,应按照任务书要求填入“赛卷记录表”相应的表格中。任务书由六个任务组成,分别是:任务一:数控机床电气设计与安装;任务二: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配与调试;任务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任务四:数控机床技术改造与功能开发;任务五: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任务六:试切件的编程与加工、工件在线测量;在任务过程中实施职业素养与安全操作评价。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4)列车制动系统。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3. 关键共性技术 (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

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5.1.4应用示范工程 1.“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示范。集成储能电源、碳化硅新型高效变流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和基于能量最优特性的自动驾驶等城轨交通前沿技术,树立中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的样本。 2.“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工程”示范。在“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集成基于以太网的千兆带宽实时控制、网络控制、双向馈能等技术,实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集成工程”。

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 趋势综述

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数控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开发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高新技术设备,在现有加工设备中,只有数控机床才有可能担当其重任。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切削加工,数控机床还需向高速、高精度、柔性化、控制系统开放性、控制系统支撑软件和工厂生产数据管理方向迈进,才能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关键:高速化 / 高精度化 / 复合化 / 智能化 / 开放化 / 网络化 / 多轴化 / 绿色化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机械制造业需求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加速推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多轴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数控机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机械加工装备对促进制造技术发展的紧密关系和以数字化为特征数控机床是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敏捷化制造系统的基础装备。其总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化、高速化、高效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并注重工艺实用性和经济性。 (一)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速达 200000r/min;

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以数字化进行控制机床运作及加工过程的一种方法,由数控装置、进给装置、可编程控制器、主轴驱动器等部分组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统控制技术的优化结构及有机结合,给数控技术发展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空间。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 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 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

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 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 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 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 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数控机床技术更快的更新换代。 2.1 数控技术体系结构的发展 首先,体系结构的网络化。通过机床联网的形式,可以在任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操作、编程、运行、设定,而且不同机床的画面可以同时显示在每台机床的屏幕上。因此,机床联网可以进行无人化操作和远程控制。其次,体系结构的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的RISC、CPU 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EPLD、FPGA、CPLD 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以提高软硬件运行速度和数控系统的集成度。而且应用FPD 平板显示技术,还可提高显示器的性能。 2.2 数控技术的性能发展方向 首先,工艺复合性及多轴化。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经一次装夹后,通过旋转主轴头、自动换刀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表面、多工序的复合加工。其次,性能的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及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采用RISC 芯片、高速CPU 芯片、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以及多CPU 控制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英文为 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目前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很少再用NC这个概念了。下面详细说明之: 数控(Numerical Control NC 数字控制)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一代数控系统:1952年至1959年,采用电子管元件。 第二代数控系统: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元件。 第三代数控系统:1965年开始,采用集成电路。 第四代数控系统: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通用计算机。 第五代数控系统:1974年开始,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带有自动换刀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的数控加工中心,是柔性制造的硬件基础,是制造系统的基本级别。其后出现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是较之高一级的柔性制造系统,它一般由加工中心机床与自动更换工件(Automated Work-piece Changer-AWC)的随行托盘(pallet)或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检测与监控技术装备所组成。由多台和存储,以及必要的工件清洗和尺寸检查设备,并由高一级的计算机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可实现多品种的全部机械加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将车间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从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市场预测直到销售的整个生产活动的自动化,特别是技术和管理科室工作的自动化的要求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制造系统,即所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将一个制造工厂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的集成,以实现更高效益、更高柔性的智能化生产。这是当今自动化制造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控技术正不断采用计算机、控制理论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使其朝着一个崭新的科技方向飞跃发展,依靠其独特的加工技术在军事、工业、航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控制理论 1 数控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传统的加工方法、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工制造业大力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为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适应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于发展起来的。它为单件、小批量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了自动化加工的手段。 2 数控技术的特点 数控加工技术是将普通金属切削加工、计算机数控、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技术综合的一门先进加工技术。在以上各个领域进步的推动下,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数控加工技术正从深度、广度上对机械加工技术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数控加工技术有许多显著的特点,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复合化和功能集成化 所谓“工艺复合化”,简单的说,就是“一次装夹、多工序加工”。“功能集成化”主要是指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机构和自动托盘交换装置的功能集成化。随着数控机床向柔性化和无人化发展,功能集成化的水平更高地体现在工件自动定位、机内对刀、刀具破损监控、机床与工件精度检测和补偿等功能上。 2)数控加工的应用范围 数控机床存在一般机床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目前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普通机床,也还不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解决机械加工中的所有问题。数控机床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工件:(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工件;(2)形状结构比较复杂的工件;(3)需要频繁改型的工件;(4)价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工件;(5)需要最少周期的急需工件;(6)批量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2015年10月

前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因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汇总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如汽车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写组,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位专家参与了讨论和编写工作,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并绘制了技术路线图。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易其稿,已趋成熟,并于2015年8月25日提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会后根据与会委员们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名义正式予以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可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

数控技术历史发展趋势及新技术论文3000字

数控技术历史发展趋势及新技术论文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Numerical Control )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发展历史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 1949年,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 1959年,数控装置采用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出现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MC Machining Center),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 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 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 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PC+CNC智能数控系统,即以PC机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在PC机上安装NC软件系统,此种方式系统维护方便,易于实现网络化制造。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途径 在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通用微机数控领域,以PC平台为基础的国产数控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在数控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亦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能力、商品化进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情况尤为突出。在新世纪到来时,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数控领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整体上全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是数控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厂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完成此任务,首先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此,本文从总体战略和技术路线两个层次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数控整机等几个具体方面探讨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现代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特别是各种塑料制品及大型覆盖件等产品形状结构比较复杂,单使用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这就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者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描述的手段,同时要求模具制造者必须充分掌握产品的各种资料,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原料的特性、精度要求、特殊表面效果等。有些产品还需客户提供实物或模型。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制件质量好,交货期越短越好,模具精度越高越好,模具价格越低越好,由此,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应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及以上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塑料压圈单分型面一模一腔注射模具轮辐式浇口尼龙1010、聚奎二栈奎二胺及纤维

前言: (4) 一、模具的重要意义 (5) 二、现代塑料模具的设计 (6) 1、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 (6) 1、1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 (6) 1、2 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7) 1、3 总体结构设计 (7) 1、4 施工图设计 (7) 2、 CAD/CAE技术的应用 (8) 三、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 (9) 1、 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制造一体化 (9) 2、先进设备的作用 (9) 3、手工加工的作用 (10) 4、检测手段 (10) 四、反向工程的应用 (10) 五、快速成型制造的应用 (11) 六、发展方向和前景 (12) 七、模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 八、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3年制)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编号:ZHGJ/JWC-JL-12(01) 保存年限:5年

2013级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三年制中级工)使用教材一览表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设置规范 专业编码:0109—4 专业名称: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 学习年限:3年(初中毕业生),2年(高中毕业生) 职业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能读懂并绘制数控机床各部分零件的零件图,读懂数控机床部件、机床电气图,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2.能读懂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装配工艺,并按照工序选择工具和工装;能根据电气图要求确认常用电器元件及导线、电缆线的规格。 3.能进行钻孔、攻螺纹、手工刃磨钻头等钳加工操作并达到相应的加工精度要求。 4.能完成有配合、密封要求的零部件装配,对主轴轴承、主轴箱进行拆卸和装配,对电气柜的配电板进行配线与装配。 5.能对电气维修中的配线质量进行检查,解决配线中出现的问题,对主轴轴承、主轴箱等部件进行装配后的试车调整。 6.能检修齿轮、花键轴、轴承、密封件、弹簧和紧固件等,并能检查调整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 7.能运用数控机床的诊断功能或电气梯形图等分析机床故障,排除数控机床调试中常见的故障。 8.能简单操作一种系统的数控机床,进行一种型号的数控系统的数控编程。 9.能判断加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 对应或相关职业(工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X6—05—02—03)、机修钳工(6—06—01—01)、维修电工(6—07—06—05) 职业资格: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级) 专业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识图与CAD、金属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常用机械加工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数控机床结构、机械测量技术、钳工技能、电工技能、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液压传动与气动控制基础、数控机床装配维修综合技能等。 对应上一级专业编码:0109—3

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技术(待续)

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技术(待续) ! 洪迈生!苏恒!熊诗波"魏元雷!李自军!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山西太原$%$$"&摘要:从数控机床的误差分类、误差模型建立和误差检测装置等三方面综述了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的研究。根据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的实时性、高效性等特点,提出了“工件即基准”为核心的,基于虚拟基准的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检测方案,该方案具有高柔度、不需要基准件,可实现在机检测等优点。关键词:数控机床;运动误差;虚拟基准;虚拟测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012345678 9:(678 ;<./0953=> ?@M N/N O2L53766HH>H O>K3>737K5H6624G 6LK4,4BL5246HH>H LC24464,6HH>H O>P6C378O6K5>P427P 6HH>H O624BH6O67K 6Q B3G O67K4#*76J 6HH>H O>K3>7O624BH6O67K O6K5>P 34G BK M>HJ2HP =246P >7I3HKB2C P2KBO ,J3K5K56L>H6>M ”J>HR G 36L634P2KBO ”#’534O6K5>P 524K56L52H2LK6H >M 5385MC6S3=3C3K T ,J3K5>BK G 5T 43L2C P2KBO 27P >7+O2U L5376O624BH6O67K # 3)40+*5-:N/N O2L5376;6HH>H O>K3>7;I3HKB2C P2KBO ;I3HKB2C O624BH6O67K !引言 高质量、高生产率和高精度一直是国内外先进制 造技术的追求目标。为保证制造系统正常运行的加工系统的精度与故障诊断也因此而成为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使得对加工装备的运动精度检测的精确性、实时性、高效性更加紧迫。 "数控机床的误差分类 一般的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主要由床身、立柱、主 轴和各种直线导轨或旋转轴组成。其中的每一部分都会产生误差。机床的误差源主要包括四类:几何和运 动误差;热误差;控制误差;切削力误差等[",%,!$,!"] 。图!给出了影响数控机床误差的主要因素。 同时,按照误差的动态特性,数控机床的误差主要分为两类:准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准静态误差是在刀具和工件之间随时间缓慢变化的与机床本身结构相关的误差。它主要包括几何误差V 运动误差、 机床部件偏载引起的误差、热变形误差等。动态误差源包括主轴误差运动、机床的振动和控制误 差。准静态误差大约占机床总误差的W$X [!)] ,当然应成为研究重点。 "#!几何误差V 运动误差 众所周知,典型的数控机床包含!、"、#导轨, 每根导轨都有)个自由度,相应地有)个误差分量。另外,还有三根导轨的彼此之间的垂直度误差。因此,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共含有"!项误差分量。它们分别为: 工作台(!导轨):!$、"$、#$、$$$、$%$、$&$滑座("导轨):!%、"%、#%、$$%、$%%、$&%主轴(#导轨):!&、"&、#&、$$&、$%&、$&&三轴之间的垂直度误差:%$%、%$&、%%& 其中:!、"、 #分别为绕!、"、#轴的回转误差,其下标为导轨的运动方向;$为位移误差,第一个下标表示误差的方向,第二个下标表示导轨的运动方向;%$%、%$&、%%&分别为!与"、!与#、"与#导轨之间的垂直度误差。如图"所示。"#" 热误差 热误差主要是由环境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源包括驱动马达、切削过程、传动链的摩擦等。加工过程产生的热量使机床结构发生膨胀、收缩和变形,最终使得刀具和工件之间存在位置误差,影响加工精度。最容易受到热变形影响的机床部件是主轴和滚珠丝杠。 -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W,$,))万方数据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因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 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 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 水平。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

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 路线图,汇总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如汽车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写组,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位专家参与了讨论和编写工作,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并绘制了技术路线图。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易其稿,已趋成熟,并于2015年8月25日提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会后根据与会委员们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名义正式予以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

数控车床装配工艺分析与主轴装配研究

数控车床装配工艺分析与主轴装配研究 数控车床是在普通机床上改造出来的,利用先进技术、电气控制、数控装置,从而提升机床的控制能力、加工能力以及加工精度。最近几年,国内机床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机床零部件的加工质量不断提高,机床装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床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对机床进行装配中,要了解机床装配内容、装配工艺、从机床的结构着手,不断改进装配方法,在数控机床主轴装配方向上,要重点研究。 标签:装配内容;装配工艺;主轴装配 1 装配内容 数控车床的装配内容如图1: 清洗:在机床装配之前需要对零件、组件进行清洗,保证装配质量,对于装配清洗有浸洗、擦洗、特种清洗等。 连接:在机床中需要大量的连接,而在机床连接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可拆卸连接,另一种为不可拆卸,前一种例如联轴器,销钉等,后一种例如使用其他方法使工件连接在一起不可拆卸。清洗完成后需要将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 矫正:是对机床装配完成之后的调整,是为了保证数控机床总裝的精度。 平衡:是保证数控机床装配完成之后整体机床的平稳,不会产生机床颤抖等现象。 验收试验:这个步骤非常关键,是对数控机床组装完成后,数控系统调试完成的整体检验,是对数控机床进行较全面的实验。 2 装配工艺 对于数控机床装配的原则就是保证装配质量,并从技术方面延长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合理安排装配顺序,缩短装配的周期,节省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车间返工次数,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数控机床的装配工艺为确定机床的图样,分析技术要求和验收要求;合理选用装配设备,如工具、量具等;确定装配顺序,对各级装配单元进行划分,确定好零件的装配先后次序;计算装配工时定额,最后编写数控机床装配工艺卡卡片,如图2。 数控机床装配中需要对数控系统进行连接与调试,这个连接是对电路的连接,包括电气柜,机床操作面板,伺服控制系统,反馈装置等,这些根据电气控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目录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 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 (1) 1.2信息通信设备 (6) 1.3 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 (16) 1.4 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23) 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8) 2.1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28) 2.2机器人 (35) 三、航空航天装备 (42) 3.1 飞机 (42) 3.2 航空发动机 (49) 3.3 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57) 3.4航天装备 (65) 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 4.1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72) 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 5.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84)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92) 6.1 节能汽车 (92) 6.2 新能源汽车 (100)

6.3智能网联汽车 (108) 七、电力装备 (117) 7.1 发电装备 (117) 7.2输变电装备 (126) 八、农业装备 (134) 8.1 农业装备 (134) 九、新材料 (142) 9.1 先进基础材料 (142) 9.2 关键战略材料 (152) 9.3前沿新材料 (163) 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169) 10.1生物医药 (169) 10.2高性能医疗器械 (177)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 集成电路是指通过半导体工艺将大量电子元器件集成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本路线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关键装备和材料等内容。 1.1.1需求 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2920 – 32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16 至2020年间约为3280 – 40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021至2030年间约为4000 – 537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5年间约为840 – 118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2016 至2020年间约为1180 – 173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2021至2030年间约为1734 – 244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在2015年将占到全球市场的36%,2020年上升至43.35%,而到2030年将占到46%,成为全球最大集成电路市场。 中国集成电路的本地产值在2015年预计达到483亿美元,满足国内41%的市场需求;2020年预计达到851亿美元,满足国内49%的市场需求;2030年预计达到1837亿美元,满足国内75%的市场需求。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同时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占领战略性产品市场,始终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最大需求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