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的社会学反思

非典的社会学反思

费孝通



非典型肺炎在医学上属于传染病,传染必须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因此非典背后必然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社会科学工作者从这个角度入手来研究,可以得到不少启发。
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的爆发与都市化有很大的关系,都市化的显著特点是人们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而人与人挤成一团时总会出些毛病。现在全球化了,人与人的交往更频繁,这类毛病也必定会增加。英国伦敦在工业革命初期就曾经流行过黑死病,死了很多人。现在非典这个突发的传染病,首先危及到的也是大城市中的人。我们可以把非典同历史上的传染病相对照,看看在防治的办法上有什么区别。办法都是人们摸索出来的。人类对付传染病(以前称之为瘟疫),最原始的办法是把病人“处理掉”,以免把病传给别人,这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方法。我念小学的时候,妈妈得了天花,大人不许我回家,我也不懂是怎么一回事,只好在学校一位教师的宿舍里搭人铺,住了好多天,这就是隔离;解放初期,我去贵州访问少数民族,有一天,在毕节的一个地方,我们坐的汽车坏了,想到附近的一个村里住一晚,但是村里的人不让我们进村,说是村里发生了瘟疫,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我们只好住到沿公路的一间道班房里,这也是隔离。过去有了传染病,除了隔离,没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被隔离的人往往只能听天由命。现在对付非典主要还是搞隔离,但是把病人隔离开来以后,还要进行救治。北京在小汤山建立了专门救治非典病人的医院,这反映了社会进步,是现代化带来的办法。非典与“9·11”事件都是突发事件,有相似之处,共同点就在于两次事件都是突如其来,出乎人们的意料,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考验了社会的应付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这类突发事件还会发生,而且往往会在人们未曾预见到的时候和地方出现。对付突发事件将成为一个社会的基本能力,这需要依靠科学技术。“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用科学知识来报复恐怖活动。科学为战争提供了新式武器,现代先进知识用来杀人,这是很不幸的事,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类战争将导致整个人类的死亡。
与此相反,抗击非典,防止疾病传播是利用科学知识来救人。从目前情况看,科学一时还跟不上。人类需要反思,科学的进步窨应该落实在哪里?是毁灭人类还是造福社会,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前途!全球化意味着人类走到了一个转折关头,何去何从,我们搞社会科学的人要好好研究,作出判断。要尽里

把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搞上去,为子孙后代服务,努力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正道。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社会的,全球化背景下生活的人,要更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旧有的时空观念和交往方式,人与人的关系看似变得简单了,其实暗含着许多复杂性。以前人们主要同相熟的人,特别是同有血缘关系的人交往,彼此熟了解。现在不同了,交往的大多是陌生人,人与人好像都不相干,见面都可以不打招呼。陌生人碰到一起,对方得了病传染给你,你都不知道。这次非典,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下子都发生了,说明人与人的关系确实已经变得更密切了。在这样一个局面里,一个人再不能只看到自己,要多想想别人,想杨社会。有了病赶紧治疗,有疑似就主动隔离;大家不恐慌,不说空话、谎话,多干实事,这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从这次疫情的发生,可以看到我们中间还有许多愚昧的思想要涤除。过去有病的人把自己煎药剩下的药渣倒在路上,让过路的人来踩,说是能把病魔带走,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对传染病来说太危险了,不符合医学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生活的道德要求。防治非典需要大家自我约束,不到处走动,免得把病情扩散开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非典使我们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守望相助的整体,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次为了抗击非典全社会花费了大本钱,治了病,也教育了人,使大家看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的关系,还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非典疫情硬骨头,大家更清楚了什么叫做责任和责任感。抗打击非典,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原来的传统,重新建立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发展经济不能忘记社会事业;鼓励竞争也不能忘记互相合作。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事例,反映出现代社会对合作和互助的需要。其实,这些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这次中国抗击非典,得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声援和支持,这是人类在共同克服突发的危机,共同对付面临的威胁。得到国际支持是好事,但从根本上说还要靠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某些方面我们原来就有好的传统,这次也发挥了作用。最近有篇文章分析说,上海的卫生系统比较健全,功效发挥得也比较好,这同上海早期建成的卫生基础没有被破坏掉有关。在防治非典的行动中,各地的社区和社区组织动员居民,开展广泛的合作,这是近年来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社区组织起来了,居民有了参与的渠道,碰到

事情行动就快了。上海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好的标本,在社区建设上也一直在探索,我们要趁这次全民抗击非典的机会,推进社区建设,在上海建立起一套守望相助的社区体制。
非典爆发,确实暴露了我们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它不仅仅表明卫生系统有问题,也表明其他方面同样存在毛病。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些条件好的大城市可以先行一步进行研究。比如城市建设就应该有新的思路,市区的大楼建得那么高、那么密,听说有的大楼里的房间窗子都不能开,人关在里面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非典的快速传播提醒我们要合地确定城市的形态,特别要注意城建与各方面的协调,这种协调要以人为本,就是要考虑到现代大都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可能面临的问题,要预先考虑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办法。城市病不仅有医疗卫生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上的其他原因。经济发展快了,如果社会事业没有跟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怎样克服,就需要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里加以重视和研究。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还存在不少弊病,要抓住这次抗击非典的机会,依靠科学和事实,拿出一些能说服人的改进办法。我想,非典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资源,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自觉而效地促成这个转化。在这方面社会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应付突发事件,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是多么需要社会学、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出的努力。而我们从事社会研究的人要站得高、看得远,预先看出问题,看准方向,抓信机会,深入研究,坚持下去,发挥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在社会动态中建设社会学,发展社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