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
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

今天要发的这份教程是止口与反止口的设计要点详解,共分为:

一、认识止口

二、止口的作用

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

五、止口与扣位的关系

六、止口与反止口关系

七、反止口的不同的结构及变化形式

一、认识止口:

止口也没有很专业的解释,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开口处的止动结构,也称为唇。

止口分为公止口与母止口,止口种类很多,现在以手机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来说明,如下图所示:

二、止口的作用

为什么要设计止口呢?止口有什么作用?总的来说,止口的主要作用归纳为:

1、限位。防止壳体装配时错位、产生断差。

如图所示:止口的作用为:防止A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B壳朝内缩。

2、防静电。止口也称静电墙,可以阻挡静电从外进入内部,从而保护内部电子元件,所以在设计时尽可能的保留整圈止口的完整。

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A、公止口一般长在厚度薄的壳体上。

B、母止口一般做在厚度厚的壳体上。

补充说明:手机壳体中,绝大部分是A壳薄,B壳厚,所以,A壳一般是长公止口。但要注意的就是公止口不一定就长在A壳,如果A壳厚,B壳薄,公止口就长在B壳。

C、公止口的尺寸说明:

1、尺寸a为公止口的高度,常用范围为0.60-0.80

2、尺寸b为公止口根部宽度,常用范围为0.60-0.80 ,最小尺寸要保证拔模后顶部最小宽度不少于0.50

3、尺寸c1、c2是公止口两侧拔模尺寸,2-3度即可

4、尺寸d倒角尺寸,好装配,常用0.25-0.30

D、止口的配合尺寸说明:

1、尺寸A为配合面尺寸,为0.05

2、尺寸B为止口纵向避让尺寸,常用0.10-0.20,建议0.20,防止尺寸偏差时造成装配干涉。

3、尺寸C是过渡圆角,主要是胶位突变的圆滑过渡,也不能太大,防止装配时干涉。

4、尺寸D为壳体外观面胶厚尺寸,应≥0.80

四、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

止口的设计作图方法也是很多种,主要有:

1、扫描直接做出。扫描可以一步做出,是既快又省步骤的做法,值得推荐,尤其适用于分型面是平面的零件。缺点为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的,扫描出来的曲面可能会扭曲,满足不了要求。

2、用“唇”命令。

Proe中的“唇”命令是用来做止口的,比较方便,一个命令就可以做出来。

缺点是容易失败。

3、先拉伸、再拔模。

这也是很常用的一种做止口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便于沿边扫描时,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4、曲面偏移命令。

这种方法明显的缺陷就是步骤多,麻烦。

适合于分型面是弧面或者断差面时,又不能用以上方法作止口时,可采用。

五、止口与扣位的关系

A、扣位分公扣与母扣,与止口的关系为:

正常布扣方法:母扣布在公止口的壳上,同理,公扣就布在母止口的壳上。

B、反扣:母扣布在母止口的那一侧,就叫反扣。

做反扣时要注意,要把公扣两侧的公止口单边切掉至少6MM,否则扣位不能变形,成了死扣。

六、止口与反止口关系

A、止口与反止口息息相关,配合使用。反止口的作用与止口相反,如下图所示:反止口是防止B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A壳朝内缩。

B、反止口是做在母止口的那个壳上。

C、设计反止口时要注意离公扣单边8.0MM,至少6.0MM,因为扣位要变形。

反止口与止口的配合尺寸如下图:

D、反止口与止口的配合尺寸如下图:

1、尺寸A1为配合面尺寸,为0.10,最大不超过0.15

2、尺寸B1为反止口高度,应B1≥ 0.60,建议0.80

3、尺寸C1为反止口纵向长度,应C1≥1.00,不要太小,否则反止口没有强度,易断。

七、反止口的不同的结构及变化形式

A、标准反止口

这种反止口是最普遍使用的,结构设计时要注意:为保证足够的强度,要成对做。

B、反止口变化形式一(骨位纵向延伸与母止口连起来)

这种反止口是第一种变化而来的,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

为保证足够的强度,也要成对做。

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上的公止口。

C、反止口变化形式二(工字骨)

工字骨反止口做法也很普遍,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

优点:这种反止口强度好,又不必切另一个壳的公止口,值得推荐。

D、反止口变化形式三

这种骨位是由工字骨演变而来,主要适用于PCB离壳体太近,没有空间做标准反止口。

缺点:要切掉另一个壳上的公止口,还要注意保证另一个壳的胶厚。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平面交叉口设计 般规定 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的不同条件和实施的可能性情况,分别对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提出了不同的设计原则要求。 交叉口的设计不只是土木工程层面的平、纵、横设计,而应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通畅通过交叉口为目标,作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形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方便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无障碍设计按《上海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 (SZ—07—2000)执行。 进出口道设计 考虑到新建、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在增加进出口道的空间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建交叉口应满足该条规定,改建交叉口尽可能做到,治理性交叉口应创造条件达到,并应从交通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具体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考虑到市中心区小车比例较大,进口道车道宽度可靠近下限取值,相反,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中大车构成比例一般较高,且车速较大,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再适当减少。 由于左转车流与对向直行车流、右转机动车与同进口道的直行非机动车交通流之间易产生冲突,所以为了便于管理上采取最佳组合控制措施,交叉口设计阶段考虑不同流向分道行驶是重要的,但同时应注意到不同流向的流量在时间分布上的动态性,避免不当的车道功能划分。关于左转车道设置条件,关键取决于绿灯信号末期能够通过的交叉口内待行的左转车辆数,可视交叉口内的存车和信号控制条件适当地放宽。交叉口信号周期是根据7.5 “信号 周期时长”确定。 从交通流通行的习惯和平顺性考虑,展宽增加的左转或右转车道应向相应的方向偏移,若确实受到条件的限制,拓宽相反方向增加左右转车道也是可以的,但应增加相应的渠化标线,引导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进入相应的车道 (如采用条文7.4.1.1 中给出的“鱼肚”型标线)。 治理性交叉口最小进口道长度,是由2~4 辆车的停车位和最小的渐变段所组成,因此,

结构设计常识及规范

第一章材料 SPCC 一般用钢板,表面需电镀或涂装处理 SECC 镀锌钢板,表面已做烙酸盐处理及防指纹处理 SUS 301 弹性不锈钢 SUS304 不锈钢 镀锌钢板表面的化学组成------基材(钢铁),镀锌层或镀镍锌合金层,烙酸盐层和有机化学薄膜层. 有机化学薄膜层能表面抗指纹和白锈,抗腐蚀及有较佳的烤漆性. SECC的镀锌方法 热浸镀锌法: 连续镀锌法(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溶解有锌的镀槽中 板片镀锌法(剪切好的钢板浸在镀槽中,镀好后会有锌花. 电镀法: 电化学电镀,镀槽中有硫酸锌溶液,以锌为阳极,原材质钢板为阴极. 1-2产品种类介绍 1.品名介绍 材料规格后处理镀层厚度 S A B C*D*E S for Steel A: EG (Electro Galvanized Steel)电气镀锌钢板---电镀锌 一般通称JIS 镀纯锌EG SECC (1) 铅和镍合金合金EG SECC (2) GI (Galvanized Steel) 溶融镀锌钢板------热浸镀锌 非合金化GI,LG SGCC (3) 铅和镍合金GA,ALLOY SGCC (4) 裸露处耐蚀性2>3>4>1 熔接性2>4>1>3 涂漆性4>2>1>3 加工性1>2>3>4

B: 所使用的底材 C (Cold rolled) : 冷轧 H (Hot rolled): 热轧 C: 底材的种类 C: 一般用 D: 抽模用 E: 深抽用 H: 一般硬质用 D: 后处理 M: 无处理 C: 普通烙酸处理---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 D: 厚烙酸处理---耐蚀性更好,颜色黄色化 P: 磷酸处理---涂装性良好 U: 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普通烙酸处理)--- ---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耐指纹性很好A: 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厚烙酸处理)---颜色黄色化,耐蚀性更好 FX: 无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导电性 FS: 润滑性树脂处理---免用冲床油 E: 镀层厚 1-4物理特性 膜厚---含镀锌层,烙酸盐层及有机化学薄膜层,最小之膜厚需0.00356mm以上. 测试方法有磁性测试(ASTM B499), 电量分析(ASTM B504), 显微镜观察(ASTM B487) 表面抗电阻---一般应该小于0.1欧姆/平方公分. 1- 5 盐雾试验----试片尺寸100mmX150mmX1.2mm, 试片需冲整捆或整叠铁材中取下,必须在镀烙酸盐后24小时,但不可超过72小时才可以用于测试,使用5%的盐水,用含盐的水汽充满箱子,试片垂直倒挂在箱子中48小时。 测试后试片的镀锌层不可全部流失,也不能看到底材或底材生锈,但是离切断层面6mm范围有生锈情况可以忽略。

关于门洞止口边的设计

关于门洞止口边的设计 门洞止口边,有的主机厂叫B-R-Line线,就是门洞密封条装配用的那个翻边。 正向开发的车身设计中,门洞止口边的设计是整车车门密封系统的第一步。 1、门洞止口边受车身布置的限制,如:H点的确定,出入的方便性,安全带的布置 2、车门密封系统的最先需要确定的一个东东 3、门的厚度 除去玻璃运动的轨迹外,其他的如门内板,外板,防撞杆,还有限位器,升降电机,这些影响门厚度的因素基本上都有一个确认的经验值,加起来大概在120mm左右。 所以,影响门的厚度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门洞止口边的弧度,它决定了玻璃的弧度,从来影响了玻璃运动的轨迹。 4、它的形状也基本确定了车身三大立柱的截面。 有了这些,就可以开始布置铰链轴线了。 个人的看法: 1、为了更好的出入方便性,R1 R3一般来说,要设计的比较小; 2、受座椅的影响,考虑的制造工艺性,R3 R4一般要设计的比较大。 3、考虑到密封条的制造工艺,以及装配上避免起皱,R5,R6一般不适合很小,通常密封条厂家会在R5 R6的位置接一段硬度偏软的条子。 4、前视图来看,最好能够重合成一条线。

BR线的定义确实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造型开始,就需要在造型师的创意中定义各处缝线,这也包括门缝线以及概念性的门洞密封面。这个过程当然要得到总布置、车身结构等部门的工程师协助,只有符合了基本的法规和使用限制、具备了初步的结构可行性,造型师的工作才是真正有成效的。 在造型定义的门缝线、门外观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工作,定义密封面。这个区域与侧围和门的配合相关,基本上需要以门的工作为基础开展工作。 在造型面的基础上,设计门的工程师需要校核和定义玻璃表面,并通过型面工程师反映到外观数据上;随后还需要在造型面的基础上定义门各处基本结构和密封结构,使用截面进行表达,这样就基本上建立了门洞止口的基础。 总布置需要在初步的门洞定义(包括门结构)上开展人机方面的校核,比如障碍角、乘降性等等;车门、侧围结构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甚至搭建初步的数据结构,以确保各处可以按截面布置中的定义执行,对其中表达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进行初步的运动、装配校核,同时还需考虑初步的工艺可行性,确保加工、装配工艺不出问题。 有了断面和初步结构,甚至CAE部门也开展了相应的前期分析工作。 经过这样一个初期阶段的工作,门洞、门这个区域的定义基本成熟,外表面、缝线、密封面、截面定义和初步结构都经过了必要的法规、人机和运动/设计校核,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详细的结构设计、机构附件设计等等,这时的门洞缝线、密封面基本完整和成熟,侧围也相应可以开展详细的设计工作了。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1.PCB LAYOUT规范 1.1.设计输入:PCB厚度、相关器件SPEC、后行为器件排序、 灯数量及种类、天线数量及种类、模具信息 1.2.设计输出:PCB尺寸、定位孔、限位孔、正反面限高、 禁布区域、后行为器件具体LAYOUT、灯位信息、天线位置、相关器件有过孔的必须加上,以方便EDA定位。 1.3.设计规范: 1.3.1.PCB定位孔做到对称并尽量分布在稍靠边一些,已节 省EDA LAYOUT空间 1.3. 2.为组装方便及限位,需要在PCB上增加限位孔,位置 位于靠近灯位一边的定位孔旁边,开孔尺寸为1.6MM,对应底壳定位柱直径为1.5MM 1.3.3.正面限高参考器件SPEC最高高度,通常限高16MM;底 面限高通常3.0MM,极限2.5MM(主要针对单面贴片PCB,双面贴片需要按照器件SPEC定义限高区域) 1.3.4.禁布区域:定位孔周边直径7MM区域、 1.3.5.后行为I/O接口 .外观面与外壳齐平;RESET按键内陷,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 2.4MM;WPS按键外凸,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4.2MM;ON/OFF 按键开孔尺寸按照通用按键(料号:)统一为9.0MM;若WAN+4LAN口,则尽量连在一起,以节省后行为空间;PCB端

面距离器件外表面或后行位外表面距离统一为:3MM 1.3.6.灯分为插件灯及贴片灯,其中插件灯又分为单色及双色灯。常用单色插件灯。插件灯间距统一为:MM;注意双色灯定位孔与双色灯得差异!插件灯距离PCB板边距离统一为:MM。贴片灯可以结合ID或硬件LAYOUT适当调节间距及位置。 1.3.7.天线位置:外置天线1T1R通常放在后行为的右侧(正对灯位看过去);2T2R分立后行为两侧。 内置天线:通常位于PCB两侧,要求距离PCB板边5MM 以上,空间位置位于PCB平面之上,此状态RF功能影响最小。小结及建议:统一标准化设计,针对PCB分为3个尺寸:大、中、小板;不同项目根据功能及后行为器件多少,选取3种中的1款尺寸,节省结构及硬件PCB LAYOUT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大中小板建议参考尺寸如下: 小板:长X宽X厚=114X104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中板:长X宽X厚=148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大板:长X宽X厚=153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1.4 PCB LAYOUT标准图档参考--OK

Pro塑胶产品止口结构设计

Pro/e塑胶产品止口结构设计 止口的作用: 1、壳体内部空间与外界的导通不会很直接,能有效地阻隔灰尘/静电 等的进入 2、上下壳体的定位及限位 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嵌合面应有>3~5°的脱模斜度,端部设计倒角或圆角,以利于装配 2、上壳与下壳圆角的止口配合,应使配合内角的R角偏大,以增 加圆角之间的间隙,预防圆角处相互干涉 3、止口方向设计,应将侧壁强度大的一端的止口设计在里边,以 抵抗外力 4、止口尺寸的设计,位于外边的止口的凸边厚度为0.8mm;位于 里边的止口的凸边厚度为0.5mm;B1=0.075~0.10mm;B2=0.20mm 5、美工线设计尺寸:0.50×0.50mm。是否采用美工线,可以根据 设计要求进行 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装配后在止口位,如果面壳大于底壳,称之为面刮;底壳大于面壳, 则称之为底刮,如图6-1所示。可接受的面刮<0.15mm,可接受的 底刮<0.10mm,无论如何制作,段差均会存在,只是段差大小的问 题,尽量使产品装配后面壳大于底壳,且缩小面壳与底壳的段差 图6-1 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1. 数量与位置:设在转角处的扣位应尽量靠近转角; 2. 结构形式与正反扣:要考虑组装、拆卸方便,考虑模具的制作; 3. 卡扣处应注意防止缩水与熔接痕; 4. 朝壳体内部方向的卡扣,斜销运动空间不小于5mm; 常见卡扣设计 1、通常上盖设置跑滑块的卡钩,下盖设置跑斜顶的卡钩;因为 上盖的筋条比下盖多,而且上盖的壁常比下盖深,为避免斜顶无 空间脱出。 2、上下盖装饰线(美工线)的选择

3、卡钩离角位不可太远,否则角位会翘缝 4、卡扣间不可间距太远,否则易开缝 更多关于Proe分享,请参看:https://www.360docs.net/doc/7618843195.html,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要求规范

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规范 一.首先,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符合安规要求。具体与结构相关的安规要求见附件一《结构设计安规要求》。 二.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1.材料的选用: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钣金件结构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利边和尖角的出现。 3.输出钣金件图纸时,图纸上需注明毛刺方向、产品材质、表面处理等。 4.钣金件上所有的牙孔需在图纸上标明,若设计为自行攻牙的牙孔需事先计算好底 孔尺寸并在图纸上标明。 5.固定传感器的钣金件(如:过渡板、计数架)在设计时需考虑兼容性,便于后期 扩展其它新机型。在输出开模资料时需在图纸上特别标明哪些特征在后期会新开冲孔模进行替换。 6.钣金件的设计必需遵循钣金件设计规范。详见附件二《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 规范》。 三.塑胶件的设计规范: 1.材料的选用: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传动轮或磨擦较频繁的部 件需选用耐磨材料POM、PA66等。与钞票有磨擦的部件尽量选用导电材料或抗静电材料,防止静电的产生和静电释放。靠近发垫部件的塑胶部件需选用防火材料,并且设计时应尽量远离发热体。若受空间限制无法远离,可考虑选用金属材料。 2.结构设计需考虑部件自身的强度、产品注塑成型造成的缩水、熔合线等。塑胶产 品的设计必需遵循塑胶产品设计规范,详见附件三《塑胶产品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3.塑胶镶嵌螺丝、螺母及五金预埋件(如:五金提手)在结构上的设计规范: a.预埋件金属体紧配面需滚花处理。 b.预埋件金属体紧配面车削加工直径方向成大小大尺寸。 c.大五金预埋件在五金件的结构设计时需预先考虑五金件自身的强度,防止在 注塑成型时由于注塑压力造成五金件变形。设计塑胶包胶部份需考虑其胶 厚,尽量保持均匀胶厚且胶厚不可太厚防止缩水及不易注塑成型。 4.螺丝柱上螺孔尺寸的设计需符合下表的要求(参考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 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 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 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车身设计规范

车身设计规范 针对公司现有车型开发项目较多,为提高通用性,降低成本,特制定以下设计规范,以后各车型开发必须遵从此规范。 第一章:有关间隙的标准 图一、门内间隙 门内间隙应保证两个间隙,如图一所示: 尺寸一 尺寸二 说明:尺寸一:门内板到侧围上门洞止口边外侧的间隙值为16mm。沿门洞一圈,前后门一致。 尺寸二:门内板侧部与侧围门洞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10mm。沿门洞一圈,前后门一致。

图二:门内板与门槛处: 说明: 1. 门内板和门洞(门槛处)止口外侧鈑金之间间隙为16mm,沿门洞一周相同。 1.门洞止口高度为16mm,沿门洞一周相同。 2.门内板台面与门槛面间隙为10mm,同图一尺寸二。 3.外板与门槛之间外表面间隙为6±0.5mm。 图三:门上端与A柱处: 相关尺寸如图所示。

说明:1. 门内板上部和侧围配合处间隙为10mm。 2.门内板配密封条处止口长度为12mm 图四:门上部与侧围上梁处: 说明: 1. 门内板上部内侧与侧围止口外侧之间的间隙为16mm,沿门洞一周。 2. 侧围门洞止口长度为16mm。 3. 多层鈑金搭接,一般情况下外侧鈑金比内侧长1~1.5mm,现规定此值为1.5mm。 4. 此为门洞密封条的结构尺寸,此密封条截面必须沿用。 图五:门上部和B柱处:

说明:1. B柱前止口外侧和前门内板间隙为16mm。 2. B柱后止口外侧和后门内板间隙为16mm。 3. B柱前、后止口长度为16mm。 4. 门框上部内侧止口长度为12mm。 5. 门框上部和B柱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10mm,沿门洞一周。 第二章:外间隙 为提高整车外观,根据奇瑞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外观间隙要求。 1)前翼子板和前门处间隙。 图一 说明:前翼子板和前门处间隙,设计间隙为4±0.5mm; 前翼子板和前门外板在Y方向,车门向内收缩0.5mm。 2)前门和后门处间隙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 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 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平C类:环形交叉口 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 3、交叉口的形式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 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 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 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 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 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 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 (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 (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车门设计

车门设计 内外倾角及前后倾角0--4度 门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到鱼嘴口)大于等于1/3,通常350--500,尽可能的大,布臵位臵尽可能的靠外。 铰链的设计要素:铰链形式,铰链的安装平面,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门的开启度。 一般开闭件的缝隙小于等于5mm,非运动件小于等于4.5mm.密封条的压缩量等于 板金距离的1/2--1/3。 设计前首先进行断面设计。 防撞杆和外表面的最小距离是5mm,玻璃升降器和内板的最小距离是12.5mm. 内板和外板是偏臵关系,距离3--5mm.后背门的开启是75-90度,或离地 1880-2200mm. 后仓门开启是90度。 前发动机盖内板和外板之间3--5mm的间隙用传力胶连接,目的是增加外板强度,内板还有工艺孔,大的漏液孔的设计,便于涂装时快速漏液,还有折弯吸能的凹槽设计。 车门外板的包边长度为7--11mm, 焊接件配合处没缝隙,不配合处放1-3mm的间隙,防止冲压回弹。侧围门洞止口PP1的设计定义 侧围门洞止口的定义与车门的设计紧密结合,B line(侧围门洞内开口线)以及与车门设计相关的几条线都需要在可行性分析阶段进行定义。 门洞止口的定义在主断面设计中也称之为PP1的定义。 PP1点要通过分析门周边的多个关键位臵断面,结合车门密封要求来进行位臵定义,具体包括:侧围A柱的上下铰链和线束通过孔位臵;侧围A柱风窗玻璃位臵;驾驶员头部位臵;侧围B柱窗台线以上位臵;侧围B柱窗台线以下的前门锁、后门上下铰链和线束通过孔位臵;前后门槛位臵;侧围C柱窗台线以上位臵;侧围C柱窗台线以下的后门锁、玻璃下止点位臵。 轿车的车门设计 对于大小客车而言,车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现代汽车的车门,其作用已经不仅仅是“门”,它是一种标志。以小汽车为例,车门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志,用于公务用途的轿车都是四门,用于家庭用途的轿车既有四门也有三门和五门(后门为掀起式),而用于运动用途的跑车则都是两门。若是大客车,车门可作为衡量客车等级和先进性的标志,例如现代豪华客车门多用外摆式门,普通客车多用折叠式门。

产品结构设计经验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选择 1.2、壳体厚度 1.3、零件厚度设计实例 2、脱模斜度 2.1、脱模斜度要点 3、加强筋 3.1、加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3.2、加强筋设计实例 4、柱和孔的问题 4.1、柱子的问题 4.2、孔的问题 4.3、“减胶”的问题 5、螺丝柱的设计 6、止口的设计 6.1、止口的作用 6.2、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6.3、面壳与底壳断差的要求 7、卡扣的设计 7.1、卡扣设计的关键点 7.2、常见卡扣设计 7.3、

第一章塑胶结构设计规范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 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 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 架、LCD支架)等。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 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b. 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 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c. 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 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 PC2605。 d. 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 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常用于滑轮、 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e. 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f. 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 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

2015年常用结构设计规范目录汇总

1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2GB/T 706-2008热轧型钢 3GB/T 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4GB/T 1229-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5GB/T 1230-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6GB/T 1231-2006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7GB 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8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9GB/T 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10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1GB/T 3274-200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12GB/T 3632-2008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13GB/T 4842-2006氩 14GB/T 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15GB/T 5118-2012热强钢焊条 16GB/T 5293-1999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17GB/T 5313-2010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18GB/T 5780~5782-2000六角头螺栓 19GB/T 8110-200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22GB/T 10045-2001 碳钢药芯焊丝 23GB/T 10433-2002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24GB/T 11263-2010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25GB/T 12467-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 26GB/T 12470-200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 27GB/T 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 28GB/T 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29GB/T 17493-2008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30GB 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31GB/T 19879-2005建筑结构用钢板 32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33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 34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5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6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7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8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9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40GB 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4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42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43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44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45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46GB 50046-200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47GB 50051-2013烟囱设计规范 48GB 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49GB 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50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51GB 50077-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 52GB 50078-2008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3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4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5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6GB/T 50083-2014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57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58GB 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59GB/T 50103-2010总图制图标准 60GB/T 50105-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61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2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63GB 50112-2013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64GB 50117-2014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65GB 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66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67GB 50128-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 68GB/T 50129-2011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69GB/T 50132-2014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 70GB 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1GB 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72GB 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73GB/T 50145-200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74GB/T 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75GB/T 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76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77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 78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79GB 50191-20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80GB 50201-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精博高级教程——止口与反止口要点详解

精博手机结构设计高级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7618843195.html, (制作制作::黎工黎工。。内部教程内部教程,,不得上传网上及外传) (QQ :413763676) 止口与反止口设计要点详解 一、认识止口 二、止口的作用 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止口设计的作图方法 五、止口与扣位的关系 六、止口与反止口关系 七、反止口的不同的结构及变化形式 特别说明特别说明::做一个教程不容易做一个教程不容易,,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在学习过程中,, 涉及的资料及教程为内部学习资料及教程为内部学习资料,,不得私自上传网上及外传不得私自上传网上及外传,, 希望大家能 够尊重劳动成果够尊重劳动成果。。

一、认识止口: 止口也没有很专业的解释,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开口处的止动结构,也称为唇。 止口分为公止口与母止口,止口种类很多,现在以手机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来说明,如下图所示: 精博手机结构设计高级培训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8843195.html, 公止口母止口配合图

二、止口的作用 为什么要设计止口呢?止口有什么作用?总的来说,止口的主要作用 归纳为: 1、限位。防止壳体装配时错位、产生断差。 如图所示:止口的作用为:防止A壳朝外变形,同时防止B 壳朝内缩。 精博手机结构设计高级培训 A壳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8843195.html, B壳 2、防静电。止口也称静电墙,可以阻挡静电从外进入内部,从而保护内部电子元件,所以在设计时尽可能的保留整圈止口的完整。

三、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止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A、公止口一般长在厚度薄的壳体上。 B、母止口一般做在厚度厚的壳体上。 补充说明:手机壳体中,绝大部分是A壳薄,B壳厚,所以,A壳一般是长公止口。但要注意的就是公止口不一定就长在A壳,如果A壳厚,B壳薄,公止口就长在B 壳。 这是A壳上做母止口 精博手机结构设计高级培训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8843195.html,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条文说明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条文说明 2001年上海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1) 3 一般规定 (2) 4平面交叉口规划 (4) 5 平面交叉口设计 (6) 5.1一般规定 (6) 5.3进出口道设计 (6) 5.4公交停靠站的设置 (7) 5.6行人过街横道 (7) 5.7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7) 5.8对干道平面交叉口有影响的高架道路、地道或互通立交匝道的处理 (7) 6 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 (8) 6.1一般规定 (8) 6.3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及交通岛的设置 (8) 6.4平面交叉口标线与标示设计 (8) 7.交通信号配时设计 (10) 7.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10) 7.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 (10) 7.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 (10) 7.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 (10) 7.5信号周期时长 (10) 7.7最短绿灯时间 (10) 7.8服务水平评估 (10) 附加说明 (12)

1 总则 1.0.1编订本规程的目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制约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畅通与安全的决定因素之一。也因此,在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50-60年代起,就有了长足的改进,相应于所设计的新型交叉口,还出现了Hightype Intersection高级交叉口这样的新术语。 因此,为能用新观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平面交叉口而制定本规程。 1.0.2适用范围:城市道路工程分为新建和改建两类,对于平面交叉口为了提高现有大量传统老式交叉口的通车效率,还有对原老式交叉口进行改善治理的实际业务。本规程除对新改建工程规划、设计提出技术标准外,还兼顾交叉口治理的技术要求。 平面交叉口的新建、改建、治理规划或设计受实际条件的约束差别甚大,为实施的现实性,对新建、改建、治理提出了达到技术标准的不同要求。 1.0.3道路类别,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TJJ37-90)》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0.4公交车辆停靠站一般都设在交叉口附近。交叉口内站点的设置,在方便乘客与影响交 叉口通车两方面存在矛盾。站点位置选择与布置中处理好这对矛盾,也应是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在交叉口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 2 术语 2.1.4 本规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支路的定义,城市支路分为Ⅰ、Ⅱ、Ⅲ级三个等级。为了便于区别和实际操作以及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统一,将Ⅰ级支路定义为交通性支路,而将Ⅱ(Ⅲ)级支路定义为商业性和生活性支路。

上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条文说明 2001年上海

目录

1 总则 1.0.1编订本规程的目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制约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畅通与安全的决定因素之一。也因此,在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50-60年代起,就有了长足的改进,相应于所设计的新型交叉口,还出现了Hightype Intersection高级交叉口这样的新术语。 因此,为能用新观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平面交叉口而制定本规程。 1.0.2适用范围:城市道路工程分为新建和改建两类,对于平面交叉口为了提高现有大量传统老式交叉口的通车效率,还有对原老式交叉口进行改善治理的实际业务。本规程除对新改建工程规划、设计提出技术标准外,还兼顾交叉口治理的技术要求。 平面交叉口的新建、改建、治理规划或设计受实际条件的约束差别甚大,为实施的现实性,对新建、改建、治理提出了达到技术标准的不同要求。 1.0.3道路类别,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TJJ37-90)》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0.4公交车辆停靠站一般都设在交叉口附近。交叉口内站点的设置,在方便乘客与影响交 叉口通车两方面存在矛盾。站点位置选择与布置中处理好这对矛盾,也应是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在交叉口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 2 术语 2.1.4 本规程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支路的定义,城市支路分为Ⅰ、Ⅱ、Ⅲ级三个等级。为了便于区别和实际操作以及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统一,将Ⅰ级支路定义为交通性支路,而将Ⅱ(Ⅲ)级支路定义为商业性和生活性支路。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第七章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7.1平面交叉口 7.1.1 道路交叉口的作用 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交叉的部位成为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个平面相交的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交叉口也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平面交叉口世道路交叉口的主要形式。它是直行道路与横向道路在同一平面上交叉的道路。车辆和行人至平面交叉口时,要与横向道路的车辆和行人分时共用交叉口空间,其通行能力比路段中的小。另外,部分车辆和行人要在交叉口改变前进方向,交通流之间的干扰较多,通行的顺畅性、安全性都较路段中的低。我国城市中交通阻滞主要发生在平面交叉口。为此,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采取展宽交叉口的措施,弥补通行时间的不足(即:时间不足,空间补);还要按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车道,以减少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及安全(图7-1-1)。 7.1.2 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7.1.2.1 分叉点、交汇点与冲突点 由于车辆进出平面交叉口的行驶方向不同,在时空上相互干扰。概括说来,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

突三种形式(图7-1-2)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在车速较慢时,或前进中没有其他方向的车人流干扰时,转向的车辆很容易驶出,对分岔点的交通没有什么影响。但在车速较高的快速路上,转向车速要减速,或在道路上因转向时受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影响,也要减速,以策安全,就会影响到分岔点的车速和车流密度。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点)。对于已过交叉口的转向车流,要与横向的直行车流汇合在一起,驶离交叉口,车流产生一个交汇点。在车流密度较稀时,转向车辆可以顺利地汇入直行车流。当直行车流的密度很密时,尤其是在快速路上,转向车辆难以汇入直行车流,就需要有较长、较宽的交汇路段候驶。否则,转向车辆强行插入,会造成直行车流紧急制动,迫使它后面的一系列车辆都制动减速,降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越过交汇点和分岔点。从图(7-1-2)中可以看出,大量冲突点主要是由左转车流引起。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冲突点中的,有12个是由左转车

产品结构设计之双止口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之双止口设计 止口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也是结构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止口根据结构设计不同可以分为:单止口、双止口和反止口三种。止口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上下壳之间的错位以、以及有效地阻隔灰尘、静电等的进入、可用来做装配导向方便生产装配。但其缺点是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亮印以及缩水。 双止口 优点:可以很好的防止产品错位,以及有效地阻隔灰尘、静电等的进入、可用来装配导向方便生产装配。 缺点:是双止口位置胶料比较厚表面容易出现缩水。 单止口 优点:单止口对比双止口所需要的尺寸空间小,可以有效的防止产品错位,也有一定的防灰尘、防静电效果。 缺点:防错位效果相对比较差 反止口 结合部分双止口、单止口优点。

双止口结构设计尺寸 I小 a:位置角度尽量保证在2~3度。 b:根据选材不同缝隙控制在0.05~0.1mm单边。啤塑变形比较大的材料建议缝隙放到0.1mm,如AES、PC材料可以将缝隙放置0.05mm 单边。 c:根据产品选材不同建议0.8~1.0mm d:1.2+0.1/-0其好处是能防止大身错位又能适当的改善亮印。如将尺寸做到1.5mm以上产品亮印会增加难控制。 e:此位置保留0.2mm缝隙原因是防止模具、啤塑、装配等工艺误差造成的不良。 f:1.2~1.5mm此位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将位置做厚,这样可以防

止亮印。但做的太厚又会缩水、所以个人建议是在1.2~1.5mm之间选择。 G:R 0.3位置倒角R0.3mm,可以减少亮印、方便装配。 h:产品平均料厚度在2.3mm左右尺寸双止口可做到3.0~3.4mm 单止口结构设计尺寸 a:位置角度尽量保证在2~3度。b:根据选材不同缝隙控制在0.05~0.1mm 单边。啤塑变形比较大的材料建议缝隙放到0.1mm,如AES、PC材料可以将缝隙放置0.05mm 单边。 c:根据产品选材不同建议0.8~1.0mm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平面交叉口设计 大凡规定 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的例外条件和实施的可能性情况,分别对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提出了例外的设计原则要求。 交叉口的设计不只是土木工程层面的平、纵、横设计,而应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流通通过交叉口为目标,作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形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便当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便当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无障碍设计按《上海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SZ—07—2000)执行。 进出口道设计 考虑到新建、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在增加进出口道的空间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建交叉口应满足该条规定,改建交叉口尽可能做到,治理性交叉口应创造条件达到,并应从交通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详尽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考虑到市中心区小车比例较大,进口道车道宽度可靠近下限取值,相反,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中大车构成比例大凡较高,且车速较大,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 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再合适减少。停靠站离向右拓展的进口道端部很近时,应将两者作一体化设计,既可使得道路线形平顺,又有利于交通流通顺通行。

为了确保交叉口流出交通的流通性,有必要设计出口道的车道数适应于流入交通流的车道数,大凡情况下,出口道的车道数至少等于进口道的直行车道数,当相交道路的右转或左转交通量较大时,出口道的车道数应作相应的增加。作为分外情况,也有出口道的车道数少于进口道直行车道数的,但其缺少值不得大于1,且仅可使用于条件不得已的治理性交叉口。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 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应充分注意处理好便当乘客和降低公交停靠站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的关系,不应片面地追求某一方的要求。 在新建和改建交叉口附近设置的公交停靠站,原则上设在交叉口的出口道附近;左转或右转的公交线路,为了避免对进口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应先转弯后再停靠。 当公交停靠站设在进口道上游时,其位置不应影响进口道车辆的正常排队;当公交停靠站设在出口道附近时,不应影响到流出交通流的正常减速变车道的要求,因此,当实际条件不能满足规程要求的公交停靠站离开停车线的最小距离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验算。 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交停靠站设置港湾式的要求;改建或治理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尽量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其中非机动车部分地借用人行道,可让出部分空间作为港湾式停靠站使用。 根据例外的道路断面形式,给出了几种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类型,其目的就是应以满足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基本要求为原则。并给出了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尺寸。 为避免到站公交车超过站台允许的停靠车辆数,有必要对站台上停靠的公交线路数加以必要的限制,除了规程中规定的条件外,设计者可以进一步根据备停靠的公交线路的实际到站频率确定合理的公交线路数。行人流量较大是指:行人随车辆绿灯过街时,在车辆绿灯时间内不能完全通过的行人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