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课4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

链路聚合有成端口聚合,断口捆绑,英文名port trunking.功能是将交换机的多个低带宽端口捆绑成一条高带宽链路,可以实现链路负载平衡。避免链路出现拥塞现象。通过配置,可通过两个三个或是四个端口进行捆绑,分别负责特定端口的数据转发,防止单条链路转发速率过低而出现丢包的现象。

Trunking的优点:价格便宜,性能接近千兆以太网;不需要重新布线,也无需考虑千兆网传输距离极限问题;trunking可以捆绑任何相关的端口,也可以随时取消设置,这样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

命令:port-group mode {active|passive|on}

no port-group

功能:将物理端口加入Port Channel,该命令的no 操作为将端口从Port Channel 中去除

参数: 为Port Channel 的组号,范围为1~16;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举例:在Ethernet0/0/1 端口模式下,将本端口以active 模式加入port-group

Switch(Config-Ethernet0/0/1)#port-group 1 mode active

命令:interface port-channel

功能: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

命令模式:全局配置模式

举例:进入port-channel1 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Config-If-Port-Channel1)#

Switch1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

Switch1 (Config-Port-Range)#exit

Switch1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1 (Config-If-Port-Channel1)#

Switch2#config

Switch2 (Config)#port-group 2

Switch2 (Config)#interface eth 0/0/6

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port-group 2 mode passive

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exit

Switch2 (Config)# interface eth 0/0/8-9

Switch2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passive

Switch2 (Config-Port-Range)#exit

Switch2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

Switch2 (Config-If-Port-Channel2)#

配置结果:

过一段时间后,shell 提示端口汇聚成功,此时Switch1 的端口1,2,3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1,Switch2 的端口6,8,9 汇聚成一个汇聚端口,汇聚端口名为Port-Channel2,并且都可以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进行配置。

方法2:以ON 方式配置Port Channel.

配置步骤如下:

Switch1#config

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1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1)# port-group 1 mode on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1)#exit

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2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2)# port-group 1 mode on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2)#exit

Switch1 (Config)#interface eth 0/0/3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3)# port-group 1 mode on

Switch1 (Config-Ethernet0/0/3)#exit

Switch2#config

Switch2 (Config)#port-group 2

Switch2 (Config)#interface eth 0/0/6

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port-group 2 mode on

Switch2 (Config-Ethernet0/0/6)#exit

Switch2 (Config)# interface eth 0/0/8-9

Switch2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on

Switch2 (Config-Port-Range)#exit

配置结果:

将交换机Switch1 上的1,2,3 三个端口依次加入port-group1 后我们可以看到,以on 方式加入一个组完全是强制性的,两端的交换机并不会通过交换LACP PDU 来完成汇聚,汇聚也是触发式的,当敲入将2 号端口加入port-group1 的命令时,1 和2 马上汇聚在一起形成port-channel1,当将3 号端口加入port-group1 时,1 和2 汇聚成的port-channel1 被拆散,马上1,2,3 三个端口又重新汇聚成port-channel1(需要说明的是,当有一个新的端口要加入已经汇聚成功的组时,必须先拆散原先的组,然后再能汇聚成一个新的组)。结果是Switch1 和Switch2 上的三个端口都以ON 模式汇聚起来,各自形成一个汇聚端口。

总结:

1;生成树,STP,主要作用是避免环路,网络中有冗余,经常使用多条链路就会产生环路,广播风暴,网络瘫痪,注意的是涉及网络时候千万不要忘记生成树的启动。如图3,比如说一般大企业中核心交换机于其他交换机都是两条网线连接,这样其中一条出现错误另一条可以工作,但是如果PC2和PC1通信这样就容易出现环路,产生广播风暴,,生成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链路聚合: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网络带宽,一种是交换机之间,如图二比如说两台交换机设备,用一根百兆网线级联,由于访问两台太大就会产生屏蔽,速度变慢,这个时间就可以使用链路聚合,使用port-group命令,建立链路聚合,多用两条网线连接交换机,并把两台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各自聚合在一起,能增加网络带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图一,交换机于服务器之间的链接,比如说一台服务器连接交换机上,如果访问量很大,那么服务器就会承受不了,就可以考虑多按两块网卡,使用链路聚合使两块网卡连接的端口聚合在一起,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channel-group 1 mode desirable这句意思?

channel-group用于将超过一个的交换机互联的端口捆绑到一起,主要用于负载均衡

比如sw1和sw2之间相连的端口为19,20

sw1(config-if-range)#int rang f0/19 -20

sw1(config-if-range)#ch

sw1(config-if-range)#channel-g

sw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

<1-64> Channel group number

sw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

mode Etherchannel Mode of the interface

sw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

sw1(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

active Enable LACP unconditionally

auto Enable PAgP only if a PAgP device is detected

desirable Enable PAgP unconditionally

on Enable Etherchannel only

passive Enable LACP only if a LACP device is detected

要同时在sw1和sw2上做,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不然端口会err-disable

两边都用on表示不启用标准协议

两边用desirable+auto表示用Cisco专有的PAgP (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两边用active+passive表示用IEEE校准的LACP (Line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其中On+On, Desirable+Desirable/auto, Active+Active/Passive 可以通,其它配置则不能形成正确的portchannel

************************************************************* RUNK的具体应用

TRUNK(端口汇聚)是在交换机和网络设备之间比较经济的增加带宽的方法,如服务器、路由器、工作站或其他交换机。这中增加带宽的方法在当单一交换机和节点之间连接不能满足负荷时是比较有效的。

TRUNK 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多个物理端口(一般为2-8个)绑定为一个逻辑的通道,使其工作起来就像一个通道一样。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后,不但提升了整个网络的带宽,而且数据还可以同时经由被绑定的多个物理链路传输,具有链路冗余的作用,在网络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断开其中一条或多条链路时,剩下的链路还可以工作。但在VLAN数据传输中,各个厂家使用不同的技术,例如:思科的产品是使用其VLAN TRUNK 技术,其他厂商的产品大多支持802.1q协议打上TAG头,这样就生成了小巨人帧,需要相同端口协议的来识别,小巨人帧由于大小超过了标准以太帧的1518字节限制,普通网卡无法识别,需要有交换机脱TAG。

TRUNK功能比较适合于以下方面具体应用:

1、TRUNK功能用于与服务器相联,给服务器提供独享的高带宽。

2、TRUNK功能用于交换机之间的级联,通过牺牲端口数来给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捆绑的高带宽,提高网络速度,突破网络瓶颈,进而大幅提高网络性能。

3、Trunk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由于Trunk实时平衡各个交换机端口和服务器接口的流量,一旦某个端口出现故障,它会自动把故障端口从Trunk组中撤消,进而重新分配各个Trunk端口的流量,从而实现系统容错。

三、如何设置TRUNK?

设置TRUNK需要指定一个作为主干的端口,比如2/24,如把某个端口设成Trunk方式,命令如下:

set trunk mod/port [on | off | desirable | auto | nonegotiate] [vlan_range] [isl | dot1q dot10 | lane | negotiate]。

该命令可以分成以下4个部分:

mod/port:指定用户想要运行Trunk的那个端口;

Trunk的运行模式,分别有:on | off | desirable | auto | nonegotiate。

要想在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上自动识别出Trunk,则必须保证在同一个VTP域内。也可以使用On或Nonegotiate模式来强迫一个端口上起Trunk,无论其是否在同一个VTP 域内。

承载的VLAN范围。缺省下是1~1005,可以修改,但必须有TRUNK协议。使用TRUNK 时,相邻端口上的协议要一致。

另外在中心交换机上需要把和下面的交换机相连的端口设置成TRUNK,这样下面的交换机中的多个VLAN就能够通过一条链路和中心交换机通信了。

四、配置TRUNK时的注意事项

在一个TRUNK中,数据总是从一个特定的源点到目的点,一条单一的链路被设计去处理广播包或不知目的地的包。在配置TRUNK时,必须遵循下列规则:

1:正确选择TRUNK的端口数目,必须是2,4或8。

2:必须使用同一组中的端口,在交换机上的端口分成了几个组,TRUNK的所有端口必须来自同一组

3:使用连续的端口;TRUNK上的端口必须连续,如你可以用端口4,5,6和7组合成一个端口汇聚。

4:在一组端口只产生一个TRUNK。

******************************************

同一汇聚组内的端口的端口参数必须一致,端口速率、双工模式必须相同,且必须属于同一VLAN ,汇聚组内不能含有监控端口。

****************

要做端口汇聚,首先要确定一点:你的交换机是什么型号,能否支持port-channel功能。其次,你要搞清楚,端口汇聚只能用于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做。

连接方式如下:

核心交换机

// \\

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

/ | \ / | \

服务器组电脑……

用两根网线或者光纤将核心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两个连续的端口互联。比如:

核心交换机的1、2号端口和接入交换机的1、2号端口分别互联。

交换机配置,每个厂家的配置不一样,我是做思科的产品的,以下是思科交换机的

port-channel配置。

其它厂家的配置也大体相同,基本上都是仿思科做的,尤其是锐捷的,命令和思科的是一样的。

interface channel-group 1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 - 2

duplex full

speed 100

switchport trunk encapsolation 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no shut

channel-group 1 mode on

interface channel-group 1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no shut

两边同时配上这个就行了,如果是你的其它的端口,就在那个interface range fashethernet 0/x - y

可以绑定多个端口,思科的交换机最多可以绑16条。

在绑之间最好先连一根线,另外一根要等到做完这个port-channel配置之后再去插,因为如果没做port-channel配置之前就插两根线,会有二层环路,有可能导致交换机CPU利用率急剧升高,无法配置。甚至死机。因为一般的交换机(思科的除外),像华为等等默认都是没有开启spanning-tree协议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支持生成树协议。

如果是其它厂家的设备配置,可以到他们官网查配置手册。

实训四(端口聚合)

四、交换机的端口隔离 实训目的 1. 理解端口聚合基本原理; 2. 掌握一般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方法; 实训背景 端口聚合(又称为链路聚合),将交换机上的多个端口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在逻辑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可以实现负载分担,并提供冗余链路。 技术原理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 道相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内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采用端口聚合解决广域网和局 域网连接瓶颈。 ●服务器和路由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路由器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视图:全局配置模式下 ●命令: interface range interface_name1 to interface_name2 Switchport mode trunk channel-group 1 mode on 加入链路组1并开启 ●参数: →interface_name1:聚合起始端口 →interface_name2:聚合结束端口。 →trunk表示端口可以转发所有Vlan包 →将2个或多个物理端口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的路径,即链路channel-group,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逻辑端口port-channel(一个整体)

cisco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cisco+端口链路聚合配置端口链路聚合(Port Channel)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端口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通过增加带宽和提供冗余性,提高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和性能。在Cisco设备上,端口链路聚合可以通过EtherChannel实现。 EtherChannel是Cisco的一种端口聚合技术,它允许将多个物理端口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EtherChannel可以在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建立,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进行链路聚合,如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或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下面是一个配置EtherChannel的示例: 1. 配置物理接口: 首先,需要将要聚合的物理接口配置为开启状态,并设置合适的速率和双工模式。例如,假设我们要聚合的接口为GigabitEthernet1/1和 GigabitEthernet1/2,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配置: Switch(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1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speed 1000 Switch(config-if)duplex full Switch(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2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speed 1000 Switch(config-if)duplex full 2. 创建端口聚合组: 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端口聚合组,用于将物理接口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配置: Switch(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1

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是指将一组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来增加带宽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 ),可以提供更高的通讯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而这种提高不需要硬件的升级,并且还为两台设备的通讯提供了冗余保护。 图1 链路聚合示意图 2.1. 手工汇聚 手工汇聚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链路聚合方式,在该模式下,汇聚组的创建、成员接口的加入完全由手工来配置,没有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参与。该模式下所有成员接口(selected )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分担负载流量,因此称为手工负载分担模式。手工汇聚端口的 LACP 协议为关闭状态,禁止用户使能手工汇聚端口的LACP 协议。 1) 手工汇聚组中的端口状态 在手工汇聚组中,端口可能处于两种状态:Selected 或Standby 。处于Selected 状态 且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为汇聚组的主端口,其他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为汇聚组的成员端口 。

由于设备所能支持的汇聚组中的最大端口数有限制,如果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数超过设备所能支持的汇聚组中的最大端口数,系统将按照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些端口为Selected 端口,其他则为Standby 端口。 2)手工汇聚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手工汇聚对汇聚前的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不作限制。但对于以下情况,系统会作特殊处理: 对于初始就处于DOWN 状态的端口,在汇聚时对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没有限制; 对于曾经处于UP 状态,并协商或强制指定过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而当前处于DOWN状态的端口,在汇聚时要求速率和双工模式一致; 对于一个汇聚组,当汇聚组中某个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发生改变时,系统不进行解汇聚,汇聚组中的端口也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如果是主端口出现速率降低和双工模式变化,则该端口的转发可能出现丢包现象。 2.2 LACP汇聚 LACP汇聚有两种工作模式:动态LACP汇聚和静态LACP汇聚 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实现链路的汇聚。在将端口加入聚合组时需要比较端口的基本配置,只有基本配置相同的端口才能加入到同一个聚合口中。 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

扩展课4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 链路聚合有成端口聚合,断口捆绑,英文名port trunking.功能是将交换机的多个低带宽端口捆绑成一条高带宽链路,可以实现链路负载平衡。避免链路出现拥塞现象。通过配置,可通过两个三个或是四个端口进行捆绑,分别负责特定端口的数据转发,防止单条链路转发速率过低而出现丢包的现象。 Trunking的优点:价格便宜,性能接近千兆以太网;不需要重新布线,也无需考虑千兆网传输距离极限问题;trunking可以捆绑任何相关的端口,也可以随时取消设置,这样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 命令:port-group mode {active|passive|on} no port-group 功能:将物理端口加入Port Channel,该命令的no 操作为将端口从Port Channel 中去除 参数: 为Port Channel 的组号,范围为1~16;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举例:在Ethernet0/0/1 端口模式下,将本端口以active 模式加入port-group Switch(Config-Ethernet0/0/1)#port-group 1 mode active 命令:interface port-channel 功能:进入汇聚接口配置模式 命令模式:全局配置模式 举例:进入port-channel1 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Config-If-Port-Channel1)#

链路聚合的原理

链路聚合的原理 一、概述 链路聚合是指将多条物理链路合并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链路聚合技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因为数据中心网络需要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二、链路聚合的原理 1. 传统单链路与链路聚合的比较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单个物理链路连接两个设备。当一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就会断开。而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链接。当其中一个物理链接故障时,其他链接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2. 链路聚合的实现方式 实现链路聚合有两种方式: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1)静态聚合:在静态聚合中,管理员手动配置每个端口的速率和优先级。这种方法需要管理员了解每个端口的性能,并且需要手动配置 每个端口的参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网络。 (2)动态聚合:在动态聚合中,交换机根据协议自动配置端口参数。这种方法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网络负载自动调整端口参数。这种方 法适用于大型网络。 3. 链路聚合的协议 链路聚合需要使用特定的协议,以确保各个物理链路之间的通信正常。以下是链路聚合中使用的主要协议: (1)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是一种动态协议,可以自动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它可以检测到物理链路故障,并且可以在故障 发生时自动切换到备用链路。 (2)PAgP(端口聚合协议):PAgP是一种Cisco专有协议,它与LACP类似,但只能在Cisco设备上使用。 4. 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 链路聚合的工作原理如下:

(1)首先,交换机将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接。这个逻辑链接具有一个虚拟MAC地址和一个虚拟IP地址。 (2)当数据包进入逻辑链接时,交换机会将数据包分配给其中一个物理链接进行传输。如果这个物理链接出现故障,则数据包会被分配给 其他可用的物理链接进行传输。 (3)当所有可用的物理链接都无法传输数据包时,交换机会将数据包丢弃。 5. 链路聚合的优点 链路聚合技术有以下优点: (1)提高网络带宽: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接组成一个逻辑链接,从而提高网络带宽。 (2)提高网络可靠性:当一个物理链接出现故障时,其他链接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3)降低网络延迟:链路聚合可以使数据包在多个物理链路之间进行负载均衡,从而降低网络延迟。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互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认识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磋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内容 背景描绘: 假定某公司采纳两台互换机构成一个局域网,因为好多半据流量是越过互换机 进行转发的,所以需要提升互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 络管理员在两台互换机之间采纳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 辑端口,现要在互换机上做适合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互换机之间在物理大将多 个端口连结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进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互换网 络中因带宽惹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互相冗余备份,此中任 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余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征,在互换机到互换机之间供给冗余的高 速的连结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同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进而加强带宽,供给冗余。 两台互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

物理通道相连,可因为生成树的原由,只有100M可用,互换机之间的链路 很简单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 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持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互换机只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能够有4 个端口。组内的端口号一定连续,但对开端端口无特别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余的作为成员端口。同 一个汇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种类与主端口的链路种类保持一致,即假如主 端口为Trunk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种类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种类也变成Access端口。 全部参加聚合的端口都一定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同样才能进行 聚合。而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头同时配置方能奏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互换机与互换机之间的连结:汇聚层互换机到核心层互换机或核心层互 换机之间。 互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结:集群服务器采纳多网卡与互换机连结供给 集中接见。 互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结:互换机和路由器采纳端口聚合解决广域网 和局域网连结瓶颈。 服务器和路由器之间的连结:集群服务器采纳多网卡与路由器连结供给 集中接见

简述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

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 引言 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旨在提高网络带宽,提供更高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本文将深入探讨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介绍其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 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又称为端口聚合、端口绑定或网络聚合,是一种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物理链路来提供更高带宽和可靠性的网络技术。通过将多个链路捆绑成一个逻辑链路,链路聚合使得多个链路的带宽能够累加起来,并提供冗余性以确保在某个链路发生故障时网络仍能正常工作。 链路聚合原理 链路聚合的原理是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在这个逻辑链路上实现数据的传输。链路聚合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主备模式和均衡负载模式。 主备模式 主备模式是最常用的链路聚合模式。在主备模式中,一个链路被指定为主链路,其他链路都是备用链路。主链路负责传输大部分的数据流量,而备用链路只在主链路出现故障时才会被激活。主备模式提供了冗余性,确保即便主链路发生故障,网络仍可以继续工作。 均衡负载模式 均衡负载模式是另一种常见的链路聚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多个物理链路被同时使用来传输数据,从而实现带宽的累加和负载均衡。数据流量被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链路上,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吞吐量。

链路聚合的分类 根据链路聚合设备的类型,链路聚合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透明链路聚合和非透明链路聚合。 透明链路聚合 透明链路聚合是指在网络传输中,链路聚合对上层应用透明,上层应用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就可以享受链路聚合带来的优势。透明链路聚合通常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实现。 透明链路聚合对网络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支持链路聚合协议(如LACP或PAGP),以便实现链路聚合的工作。透明链路聚合可以应用于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等各种网络环境。 非透明链路聚合 非透明链路聚合是指在网络传输中,上层应用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才能利用链路聚合。非透明链路聚合通常在服务器或主机上实现。 非透明链路聚合通过绑定多个物理网卡,将它们看作一个逻辑网卡,并对上层应用提供单一的网络接口。这样,上层应用可以无缝地利用链路聚合带来的带宽和可靠性优势。非透明链路聚合通常需要特殊的驱动程序或协议支持,以便实现链路聚合的功能。 链路聚合的应用场景 链路聚合在现代网络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数据中心网络:链路聚合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确保数据 中心中的大量数据能够快速传输和备份。 2.企业网络:在企业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提高用 户对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3.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链路聚合来提供高速、稳定的互 联网接入服务,满足用户对高速宽带的需求。 4.高性能计算:链路聚合可以在高性能计算集群中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 加快计算过程和数据处理效率。 5.视频监控:链路聚合可以确保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实时视频流畅传输,提供更 高的视频带宽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需要的条件

链路聚合的条件 链路聚合的概念和作用 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低带宽的链路合并成一个高带宽的链路,从而满足大流量数据传输的需求。同时,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链路冗余,当一个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链路聚合的条件 要实现链路聚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网络设备支持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需要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支持。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链路聚合的功能和相应的配置选项,以实现链路的绑定和管理。 2. 物理链路的可用性 链路聚合需要多个物理链路作为基础,这些链路应该是可用的,即能够正常传输数据。物理链路可以是以太网、光纤等,但要求链路的带宽和传输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3. 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链路聚合需要将多个物理链路连接到网络设备上,这些物理链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应该稳定可靠,以确保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 4. 网络设备的配置 为了实现链路聚合,需要在网络设备上进行相应的配置。配置包括链路聚合的方式(如静态聚合、动态聚合)、链路的绑定方式(如基于MAC地址、基于IP地址)等。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对于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5. 网络设备的协议支持 链路聚合需要网络设备支持相应的协议,如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PAGP (端口聚合协议)等。这些协议用于在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链路聚合的协商和管理,确保链路聚合的稳定和可靠。 链路聚合的实现步骤 要实现链路聚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认网络设备的支持 首先需要确认网络设备是否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以及支持哪种链路聚合协议。如果网络设备不支持链路聚合,或者不支持所需的协议,就无法实现链路聚合。 2. 连接物理链路 将多个物理链路连接到网络设备上。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连接。连接时要注意链路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 3. 配置链路聚合 在网络设备上进行链路聚合的配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链路聚合方式和绑定方式,并进行相应的配置。配置时要注意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以保证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 4. 启用链路聚合 在配置完成后,启用链路聚合功能。启用后,网络设备会自动进行链路聚合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链路的绑定和冗余。 5. 测试链路聚合 在启用链路聚合后,进行测试以确保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可以通过发送大流量数据进行测试,观察链路的带宽和传输质量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端口聚合与聚合链路的区别

经常有网友问我端口聚合是指链路聚合还是VLAN trunking啊?为什么老师给他们讲的都是这个名称呢,是老师讲错了,还是书上有错。 我学网络这么久了,也一直实际使用中在把这两个词混用,其实这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定义: 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端口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ethernet channel),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由于两个交换机之间有多条冗余链路的时候,STP会将其中的几条链路关闭,只保留一条,这样可以避免二层的环路产生。但是,失去了路径冗余的优点,因为STP的链路切换会很慢,在50s左右。使用以太通道的话,交换机会把一组物理端口联合起来,做为一个逻辑的通道,也就是channel-group,这样交换机会认为这个逻辑通道为一个端口。 TRUNK是端口汇聚的意思,通过配置软件的设置,将2个或多个物理端口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的路径从而增加在交换机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带宽,将属于这几个端口的带宽合并,给端口提供一个几倍于独立端口的独享的高带宽。Trunk是一种封装技术,它是一条点到点的链路,链路的两端可以都是交换机,也可以是交换机和路由器,还可以是主机和交换机或路由器。基于端口汇聚(Trunk)功能,允许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主机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通过两个或多个端口并行连接同时传输以提供更高带宽、更大吞吐量,大幅度提供整个网络能力。 我认为这个百度结果是错的! VLAN的端口聚合也有的叫TRUNK,不过大多数都叫TRUNKING ,如CISCO公司。所谓的TRUNKING是用来在不同的交换机之间进行连接,以保证在跨越多个交换机上建立的同一个VLAN的成员能够相互通讯。其中交换机之间互联用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 是不是百度结果让人也晕了呢。描述也不准确。。 我自己定义了一下,可能不准确或完整,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链路聚合或端口聚合,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上的链路(这条逻辑链路带宽相当于物理链路带宽之各),不单独配置物理口,这些物理链路作为这个逻辑通道的成员,配置时只配置这个逻辑通道。这些物理口同时都在工作,某条断了,也不会影响使唤用,只是带宽降低了。 VLAN的端口汇聚则是将一条物理链路中支撑多个VLAN,相当于多条虚拟的物理链路,用VLAN ID来区分和互联。 一条链路一个VLAN的话,如果交换机上划了10个VLAN就需要分别连10条线作级联,端口效率就太低了。当交换机支持TRUNKING的时候,事情就简单了,只需要2个交换机之间有一条级联线,并将对应的端口设置为Trunk,这条线路就可以承载交换机上所有VLAN 的信息。这样的话,就算交换机上设了上百个个VLAN也只用1个端口就解决了。 链路聚合或端口聚合技术:它是一个链路问题,解决的是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增加带宽和成为冗余备份。这个逻辑链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条链路,它即可以是trunk口,

端口聚合配置

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名称】 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目的】 理解端口聚合的工作原理,掌握如何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聚合。 【需求分析】 需要在两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上实现端口聚合,并且在聚合端口上设置Trunk,以增加网络骨干链路的带宽。 【实验拓扑】 实验的拓扑图: 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时注意,两台交换机都配置完端口聚合后,再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如果先连线再配置可能造成广播风暴,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各1台,路由器一台,5台PC机。 【预备知识】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VLAN的工作原理和配制方法、Trunk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SVI端口的配置方法、聚合端口的工作原理和配制方法。 【实验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288317.html,

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遵循IEEE 802.3ad协议的标准。 【实验步骤】 步骤1 配置主机名和划分VLAN以及设置IP。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hostname SW1 SW1(config)#vlan 10 SW1(config-vlan)#vlan 20 SW1(config-vlan)#vlan 30 SW1(config-vlan)#vlan 40 SW1(config-vlan)#interface vlan 10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1(config-if)#interface vlan 20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SW1(config-if)#interface vlan 30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SW1(config-if)#interface vlan 40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 SW1(config-if)#interface F0/21 SW1(config-if)#no switchport SW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1 255.255.255.0 SW1(config-if)#exit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hostname SW2 SW2(config)#vlan 10 SW2(config-vlan)#vlan 20 SW2(config-vlan)#vlan 30 SW2(config-vlan)#vlan 40 SW2 (config-vlan)#interface F0/1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2(config-if)#interface F0/2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2(config-if)#interface F0/3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 SW2(config-if)#interface F0/4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interface F0/1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2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在线代理|网页代理|代理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288317.html,

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实验七 实验名称: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实验目的:掌握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理解端口聚合的作用和特点。 技术原理: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从而形成一条干路,增大链路带宽,可以实现均衡负载,并提供冗余链路。 实现功能:实现链路备份聚合,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可在冗余链路上实现均衡负载。 实验设备: S2126G 二台,PC 二台,直连线四根。 实验拓朴: 实验步骤: 1.交换机1的基本配置。(创建vlan 10,并把端口0/5划分到vlan 10) Switch>enable 14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1 Switch1(config)#vlan 10 Switch1(config-vlan)# name test10 Switch1(config-vlan)# exit Switch1(config)# intf fa 0/5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1#show vlan id 10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 10 test10 active Fa0/5 2.在交换机1上配置聚合端口。 Switch1(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 创建聚合接口AG1 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AG 模式为trunk Switch1(config-if)# exit Switch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 !进入接口0/1和0/2 F 0/1 F 0/5 N I C F 0/5 N I C F 0/2 F 0/1 F 0/2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简介 1.链路聚合原理 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 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 2.作用 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288317.html,CP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链路聚合控制 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 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端接收到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up/down 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 状 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4.链路聚合的端口的注意事项 1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 2端口速率相同; 3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 4 端口同为access 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 或同为trunk 端口; 5 如果端口为trunk 端口,则其allowed vlan 和nativevlan 属性也应该相同。 5.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 CISCO a) 把指定端口给聚合组,并指定聚合方式 SW( config ) interface Ethernet0/1 SW( config-ethernet0/1 ) #port-group 1 mode ( active|passive|on ) b) 进入聚合端口的配置模式 SW( config )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该模式可以配置一些端口参数 c) 名词解释 Port-channel 组号:范围是1-16 聚合模式 active (0) 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passive (1) 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

链路聚合实验 4.12

链路聚合实验 版本V1.0 密级☑开放☐内部☐机密 类型☐讨论版☐测试版☑正式版 链路聚合简介: 链路聚合是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群。 链路聚合有如下优点: 1、增加网络带宽 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链路捆绑成为一个逻辑链路,捆绑后的链路带宽是每个独立链路的带宽总和。 2、提高网络连接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中的多个链路互为备份,当有一条链路断开,流量会自动在剩下链路间重新分配。链路聚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静态Trunk 静态Trunk将多个物理链路直接加入Trunk组,形成一条逻辑链路。 2、动态LACP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汇聚的协议。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激活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优先级和端口号。对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属性比较,选择能够聚合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聚合组达成一致。链路聚合往往用在两个重要节点或繁忙节点之间,既能增加互联带宽,又提供了连接的可靠性。

1实验拓扑 2IP地址规划 pc-1 ip:10.0.0.1 255.255.255.0 pc-2 ip:20.0.0.1 255.255.255.0 pc-3 ip:10.0.0.2 255.255.255.0 pc-4 ip:20.0.0.2 255.255.255.0 Sw1-vlan 10 ip 10.0.0.11 255.255.255.0 Sw1-vlan 20 ip 20.0.0.11 255.255.255.0 Sw2-vlan 10 ip 10.0.0.22 255.255.255.0 Sw2-vlan 20 ip 20.0.0.22 255.255.255.0 3实验需求 1.按IP地址规划配置好各个接口的IP地址 2.如图把pc按图所示加入相应的vlan,并且交换机和pc相连接的是access 3.两交换机使用的是三层交换机,在交换机上的vlan配置相应的地址 4.在两台Switch设备上配置静态LACP模式链路聚合组,提高两设备之间的带宽与可靠性, 5.两设备间的链路具有1条冗余备份链路,当活动链路出现故障链路时,备份链路替代故障链路,保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在SwitchA上配置lacp优先级为100,使其成为LACP主动端(lacp priority 100) 7.在SwitchA上配置活动接口上限阈值为2 ([SW A-Eth-Trunk1]max active-linknumber 2) 8.测试当两交换机上成为活跃端口中的两个关闭某一个后,备份的端口成为活跃端口 注: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LACP模式链路聚合: 创建Eth-Trunk,配置Eth-Trunk为LACP模式,实现链路聚合功能。 将成员接口加入Eth-Trunk

端口聚合配置

链路聚合: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网络带宽,一种是交换机之间,如图二比如说两台交换机设备,用一根百兆网线级联,由于访问两台太大就会产生屏蔽,速度变慢,这个时间就可以使用链路聚合,使用port-group命令,建立链路聚合,多用两条网线连接交换机,并把两台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各自聚合在一起,能增加网络带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图一,交换机于服务器之间的链接,比如说一台服务器连接交换机上,如果访问量很大,那么服务器就会承受不了,就可以考虑多按两块网卡,使用链路聚合使两块网卡连接的端口聚合在一起,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思科命令行配置: CLI:SW#co nf t SW(co nfig)#i nterface range f1/1 -2 SW(c on fig-if)#cha nn el-group 1 mode desirable on SW(co nfig-if)#swithport SW(co 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c on fig-if)#switchport trunk en cap dot1q 可以通过in terface port-cha nnel 1 进入端口通道 华为端口聚合配置: 华为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 S3250(co nfig)#li nk-aggregatio n port_ num1 to port_ num2 {in gress | in gress-egress}

其中port_num1 是起始端口号,port_num2 是终止端口号。ingress/ingress-egress 这个参数选项一般选为ingress-egress 。在做端口聚合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1、每台华为交换机只支持1 个聚合组 2、每个聚合组最多只能聚合4 个端口。 3、参加聚合的端口号必须连续。对于聚合端口的监控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实现:S3026(config)#show link-aggregation [master_port_num] 其中master_port_num 是参加聚合的端口中端口号最小的那个端口。通过这条命令可以显示聚合组中包括哪些端口等一些与端口聚合相关的参数。 锐捷端口聚合配置: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1/1-2 Switch(config-if-range)#port-group 5 Switch(config-if- 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你可以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命令#inteface aggregateport n(n 为AP号)来直接创建一个AP(如果AP n不存在)。

端口聚合总结

端口聚合总结 介绍 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口聚合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物理端口合并为一个逻辑端口来 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的技术。本文将对端口聚合进行总结,包括端口聚合的定义、使用场景、实现方式以及优点和缺点。 端口聚合的定义 端口聚合,又称链路聚合、端口绑定或端口捆绑,是指将多个物理端口与一个 逻辑端口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组。这个聚合组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高带宽通道,提供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好的网络可靠性。 使用场景 端口聚合通常用于以下几个场景: 1.提高带宽:通过将多个物理端口绑定为一个逻辑端口,可以增加带宽, 从而满足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如视频流媒体、大规模数据传输等。 2.实现容错:当网络环境不稳定或某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端口聚合 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工作的物理链路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3.负载均衡:通过将网络流量分布到多个物理链路上,端口聚合可以实 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实现方式 端口聚合可以通过不同的协议和技术实现,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1.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ACP是一种动态协议,可以自动检测 和配置端口聚合。它使用状态协商协议来协商物理链路的状态,并动态调整聚合组中的端口。LACP通常用于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2.静态端口聚合:静态端口聚合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物理端口的聚合组。 管理员需确保所有成员端口的配置一致,并在交换机上设置正确的聚合组参数。 静态端口聚合适用于不支持LACP的情况。 3.服务提供商聚合(SPB):SPB是一种技术,可以实现跨多个子网的 端口聚合。SPB使用MAC地址和路由信息来动态路由和负载均衡网络流量,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实训项目四 VLAN及端口聚合配置120330-教师

实训项目四VLAN及端口聚合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端口聚合的概念及配置命令、方法; 2、理解VLAN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3、理解静态与动态VLAN的特点与区别; 4、掌握静态VLAN的设置。 【实验仪器和设备】 1、端口聚合实验 采用2台H3C 3610或E126A交换机组网,交换机之间通过2条双绞线互连。实验组网如下图所示。 2、VLAN实验 采用2台H3C3610或E126A、3台PC交换机组网,交换机之间通过1条双绞线互连。实验组网如下图所示。

PCB VLAN3 PCC VLAN2 【实验原理和步骤】 1、端口聚合实验 端口聚合(Port Aggregating),也称为端口捆绑、端口聚集或链路聚集,是指将多条以太网链路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汇聚组,以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中的分组。从外面看起来,一个汇聚组好像就是一个端口。通过链路聚合,即实现了各个聚合端口的负荷分担,同时又增加了链路带宽。 端口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2种,静态聚合是指双方系统间不使用聚合协议来协商链路信息,动态聚合是指双方系统间使用聚合协议来协商链路信息。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的协议。本实验任务是验证静态聚合。 (1)创建聚合端口 [Switch]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S3610交换机适用 [Switch]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E126A交换机适用 (2)将以太网端口加入聚合组 [Switch-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number (3)配置命令 详细配置过程如下: 1)[S1]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3610交换机适用 或[S1]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E126A交换机适用如上配置命令的含义是:创建二层聚合端口,并进入二层聚合端口视图,数字1表示聚合组编号为1 。

4-端口聚合实验分析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警示 2.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分计。 4.实验报告文件以PDF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 (1)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2)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要求】 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内容: (1) 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实验拓扑图: 实验步骤: 步骤0:按图3-17连接好网络拓扑,注意两交换机之间只接一根跳线(例如F0/1端口)。 实验前带宽验证: 在PC2上建立一个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并启动Wireshark抓包软件,选中监控对象, 将界面停留在Caputer Interfaces窗口上(图3-18);这时有数据包发生吗? 答:有少量数据包,如下图所示。 在Windows7中,共享目录(例如d:\share)在命令提示符窗口的建立过程如下: md d:\share \\ 在D盘建立文件夹share net user B403 159357 \\ 建立用户B403、口令是159357 net share myshare=d:\share /grant:B403,ful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