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理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

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综合性科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进

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地理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

很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综述地理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数字地图和地理数据的集成应用系统,它

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分析能力的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工具。许多研究人

员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球表面的地貌分析、气候模拟、资源管理等方

面的研究。例如,Smith等人(2018)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城市空气质

量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来进行地理研究的

方法。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广覆盖能力,遥感技术在地理学领域得到了

广泛应用。Huang等人(2017)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遥感数据,

研究了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三、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

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随着全球气

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的日益严重,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环境挑战。研

究人员通过分析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管理策

略。Li等人(2019)通过对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的干旱趋势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城市化与区域规划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与区域规划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例如,Jackson等人(2016)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的建议,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以及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等多个研究领域。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以及研究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领域的关键问题,为解决全球性的地理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Davis, R., & Johnson, K. (2018). Analyzing air pollution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using GIS techniqu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42(1), 123-135.

Huang, L., Wang, S., & Chen, Z. (2017).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lake water quality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18(1), 456-467.

Li, X., Liu, Y., & Zhang, Q. (2019). Relationship between drought trends and water resource distribution based on climate data and land use dat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9(6), 1125-1138.

Jackson, H., Smith, T., & Brown, M. (2016).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ecosystem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Urban Ecology, 18(4), 567-579.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乡土地理文献综述 陈向阳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1.张晓青,任建兰,武珊珊.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12,(第2期).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我 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和我国5所大学地理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总结了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方向划分相对自由、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全球变化和突出人文关怀、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和重视实践、门数繁多且授课灵活多样等特点。以此为鉴,提出我国高校地理科学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乡土地理概念,作用: 1.王秀花.乡土地理教学之策略[J].宁夏教育,2014,(第6期).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 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地理教学一方面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最好途径之一。由于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等都应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 2.邓清南.论乡土地理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第4期).从乡土地理在地理学传统中的地位、实施乡土地理教育的教育心理基 础及一些国家乡土地理教育概况三方面讨论了乡土地理教育的有关问题。 乡土地理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 1.彭晴.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第3期).当前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过于抽 象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地理知识和同学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直接感观,让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以便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本文以青海为例,通过对乡土地理教学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2.孙炳越,张立峰.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第5期).随着2003年国家新课程标 准的提出,乡土地理教材被列为地理教材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地理理论方法的推动作用,野外实地考察对学生熟练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实践作用。通过以上方面主要说明了乡土地理在学生学习地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性。 3.王杰华.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基本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15,(第7期).针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特殊背景,本文通过对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现状的探讨、研究,分析现在中学地理课堂乡土地理教学方法及应用方式。旨在学好乡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新一代学生准备好参加家乡现代化建设。 乡土地理运用到地理课堂: 1.邹静.利用乡土地理优化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时代,2014,(第19期).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应 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从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2.吴晓琴.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4,(第8期).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 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3.宋志扬.如何巧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J].地理教育,2014,(第10期).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 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4.金冠华.融入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第19期).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

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文献的占有和运用

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文献的占有和运用 在达晋编译看来,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的首要前提是尽可能充分占有相关文献。虽然不可能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要求一篇学位论文所使用的文献应当不低于多少种,但从理论上讲,应当尽可能充分和广泛地占有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这种“占有”不是为了在文后开列一个庞大的参考书目,而是经作者深入阅读、为研究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从而使研究者能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或角度审视研究的主题。一篇科学位论文是否“厚重”,并不取决于其篇幅,而首先取决于作者所真正占有的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不同高校在资源建设等方面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高校因资源建设水平不高或地理局限等客观原因,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但这不应成为研究生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收集和占有文献的理由。事实上,在现有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下,地理因素、高校的资源局限都很难成为制约研究生收集和占有文献资料的实质性障碍,关键还在于规范意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那些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高校的研究生而言,则更应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各种资源和条件。 与文献数量直接相关的是文献的“质量”问题。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文献的相关性。在占有的文献中,应包含尽可能多的、与研究问题直接相关的重要文献,一定不能遗漏那些被公认为在相关问题研究中确立了经典地位的文献。否则,势必大大影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所能达到的水平。一些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所开列的文献虽然

有很多,但只要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献是为“凑数”用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文献与研究的主题是无关的,或者关联度很小,或者不是相关问题研究中最为基本的文献。 第二,文献的权威性。在占有的文献中,应当审慎地考察文献(也包括事实、数据等)的来源是否可靠、具有权威性。在实践中,常能看到的现象是,为了弥补文献(事实、数据等)的不足,研究生会不加选择地使用一些缺乏权威性或公信度的网站、报刊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可能包含了许多未经证实的信息和非经科学方法获得的数据。如果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论据,不仅不能提高论文的质量,还会导致读者对论文科学性的质疑。 第三,文献的类型。从实际出发,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生应当主要运用一手文献,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二手文献,彻底杜绝间接引用文献。经常发现,在一些学位论文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运用二手文献或者间接引用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对研究问题关系密切和重要的文献也时有间接引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说明研究者学风不够严谨,而且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地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探讨地理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地球系统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arth System Science),由斯蒂芬·马斯特斯(Stephen Marshak)等人编写。该文献探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了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献对于地球系统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人文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由詹姆斯·鲁本斯坦(James M. Rubenstein)编写。该文献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该文献对于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和研

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广泛,涉及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导论”(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由凯伦·库尔德(Karen Kemp)等人编写。该文献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技术。该文献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献为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高校土地利用模式探讨文献综述-副本

高校土地利用模式探讨文献综述-副本 国内高校土地利用模式现状探讨文献综述 姓名:刘莎,陈美,姜婷 班级:10 地理科学一班 摘要:大学,是知识的摇篮,是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的根据地。长期以来,人们过于重视大学校园里教学、科研等软件配置的力量,认为只有优良的学风、严谨的求学精神才是一个优秀的大学,完全忽略了大学的硬件设施对于一个大学的文化和传统的展现与传承。一个在建筑、校园布局没有学问的大学,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底蕴的大学,是一个不合格的大学。因为关于高校的土地利用模式、建筑设计和布局的问题显示出的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关键词:规划,用地模式,生态平衡,人本思想 近年来,高校校园的建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学习、教学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更是对城市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因此,大学城和众多的新校区应运而生,泥沙俱下,难辨好坏。关于大学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关于新校区建设的问题,更是问题诸多。长期以来,各高校的校园规划和用地模式也是各自为政,补漏填缺。在校园的规划上,也是更多的因地制宜,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模式。 全球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经济开发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价值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社会化等高校内部的制度改革,都对大学校园在规模、办学体制以及建筑与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国内高校校园环境现状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校园环境的定义可以从中借鉴引用为:环绕着校园主体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的生活、学习的一切自然形成和后天人工营造的物质、能量的总体。这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摘要:认识一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必须要了解学科的特性,通过研究学科的发展态势,有利于把握学科的前沿,以至于研究可以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地理学分离的“二元化”甚至可以说是“多元化”,“二元化”是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离,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地理学科综合发展的进程。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对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来说明现代地理科学综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综合 一、前言 地理学有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科。现代地理学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其发展趋势是:和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拓宽实践应用研究领域,实验地理与技术手段现代化,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等.[1]在地理学的发展初期,地理学只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现象,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理学成为了一门研究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综合性学科。 二、理论 20世纪以来,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发展阶段的不同再加上社会的进步,对于地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不同,人们对地理学的概念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郑度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它所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球表层巨系统,是由大

地理研究报告评语大全

地理研究报告评语大全 地理研究报告是学生在地理学科中进行研究和撰写的重要成果之一。以下是对地理研究报告的评语大全,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1. 研究主题选择:研究主题选择: - 你选择的研究主题非常有挑战性,体现了对地理问题的深入探讨。 - 研究主题选取得很好,与当今社会和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你清晰地表达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指导后续的实践应用。 - 研究目的和意义充分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研究是重要的。 3.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你对研究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明了你的研究基于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文献综述全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填补和拓展。

4.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 你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为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 数据分析方法严谨,结果准确可信。 5. 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和讨论: - 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 - 结果讨论深入,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充分解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6. 研究展望和创新点:研究展望和创新点: - 对于未来的研究展望准确定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研究中存在的创新点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潜力。 7. 写作技巧和结构:写作技巧和结构: - 报告结构合理,段落间过渡流畅。 - 语言准确、简洁,表达清晰明了。

综上所述,你的地理研究报告在研究主题选择、目的意义、背景文献综述、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展望创新点和写作技巧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这份报告有很高的价值和发展潜力,希望你能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一千字(必备38篇)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一千字(必备38篇) 1、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 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反映出其中一专题、其中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 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 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 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 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一)商圈与商圈实务 所谓商圈,是指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的、能吸引顾客的范围。简单地说,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商 圈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即商 品和服务中心地理论。本文所指的零售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 界限,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和经 营条件的不同,其商圈的规模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别。同一个零售店在不同 的经营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规模也是时大时小,商圈形 态表现为不规则的多角型。为了便于分析,把商圈视为以零售店为中心, 向四周展开的同心圆型。商圈包括三个层次,即中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 和边缘商业圈。国内外学者对商圈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有“地理范围”

说,有“空间范围”说,还有“心理范围”说。可以说商圈是“地理范围”和“心理范围”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一定的地理位置为基础,满足顾客 不同时期的购物需求的企业的销售空间。 商圈分析是指对商圈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进 行综合性的研究,也称为商圈实务,主要包括需求状况分析和竞争状况分 析两个方面。 (1)需求状况分析一般从人口与商业气候两处入手。人口分析,是对 人口总量、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居住条件、总的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和消费习惯等进行的分析。商 业气候分析,是对主导产业及产业多角化程度等进行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商场可掌握商圈内是否存在产业、是什么产业以及会给商圈带来什么 影响。 (2)竞争状况是指零售商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及其对顾客的影响。 就选购商品而言,顾客通常愿意去一个有两家或更多家商店的地方,以便 进行挑选和价格比较。如果一个城市里有三家商店竞争销售相同的商品, 那么集中在一起的两家商店比离开一段距离的另外一家商店更具有优势。 因为消费者还是愿意到能够进行货物比较的地方购物(除非实力雄厚的零 售商能使潜在的消费者确信比较购物毫无必要,那他就可以利用孤店租金 较低的优势,经销品种齐全、价格更低的商品)。另外,当店址周围有多 种商店类型协调并存,形成相关商店群时,往往会对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如经营相互补充类商品的商店相邻而设,就可在方便顾客的同时,扩大自 己的销售。 (二)商圈分析对商业区位选择的意义

新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

新经济地理学文献综述 摘要: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结合,为经济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基本模型、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做出描述。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研究现状 1.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 新经济地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传统的古典区位理论,早在19世纪就有经济学家发现经济过程与地理位置相关。1826年,V on Thunen在研究德国农庄的基础上,出版论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论述了地租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土地由于距离城市中心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一百年后,A Weber、Walter Christaller、August Losch在继承和发展V on Thunen 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德国区域理论,对工业区位和城市区位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6年,Isard W在著作《区位与经济空间》中将V on Thunen、A Weber、Walter Christaller、August Losch等人的模型整合为一个统一框架,建立了“一般区位论”。1977年,Dixit和Stiglitz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简称D-S模型)。1982年,艾瑟尔发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国内国际规模收益”一文,为空间经济学的系统形成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基础。1991年Krugman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完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之作。1999年和2003年,Fujita、Krugman和威纳伯利斯分别出版了《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新经济地理学从此正式确立。 2.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模型 新经济地理学主要采用数学定量分析法,将现实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建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中心—外围模型、历史和期望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 Krugman(1991)的中心-外围(Core-Periphery模型,简称CP模型)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诞生的标志,它阐明了规模报酬、运输成本和和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空间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的。 Krugman建立了一个既考虑历史偶然性又考虑预期的动态经济模型,即历史和预期模型,以此来分析它们各自在产业集聚的路径依赖问题上所处的地位。在经济分析中,历史和预期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基本经济结构,特别是调整成本的大小。 区域专业化模型通过从产业间的垂直关联、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性三个方面来研究产业区域专业化的形成情况。

人文地理学研究综述

人文地理学研究综述 人文地理学文献综述 081060125 李亚丽081060109 李鹏飞 1引言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才得以恢复,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提高阶段。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分支学科迅速发展。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不仅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还加强了应用方面的研究。计量方法的引进,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利用,以及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的引进与运用,都使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文地理学已走上复兴、创新之路,正向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目标前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但是在人文地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值得探索的新问题或尚未解决的旧间题,这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继续发展的契机。本文在收集和整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基础上,对90年代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总结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展望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2中国近几十年人文地理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科研成果呈显著递增之势,1992-1996年段发表的人文地理著作几乎是1982-1986年段的9倍,而且人文地理类文章在整个地理类文章中所占的比率也呈连年上涨态势,1997-1999年该比率已达到30.7%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同时,众多刊物也发表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类文章,如《人文地理》自1986年创刊至1999年12月间就发表了共计380 篇人文地理各方面的文章。[1] 2.1近年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2.1.1学科门类逐渐齐全;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雨量对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本研究区位于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西南部,地处东亚季风区,直接受黑潮暖流影响,能强烈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在古气候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近十余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注重研究边缘海域,这是因为研究发现边缘海的岩芯具有较高的地层分辨率和较大的沉积速率,有利于系统地揭示古海洋事件。冲绳海槽作为大洋向海洋的过渡地带,享有得天独厚的沉积环境,是中外学者专家研究的重点靶区。 对于南冲绳海槽,南青云等人曾利用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探究7000年以来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李保华等人曾经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浮游有孔虫)研究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有孔虫与古海洋事件。然而,目前为止,研究区域短时间尺度降水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冲绳海槽取得的MD05-2908岩芯近1000年来的硅藻进行分析,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样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水量的变化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005年5月中法合作的“马可波罗” 航次,利用法国极地研究所R/V Marine Dufresn极地考察船在台湾岛东北冲绳海槽南部取得了无搅动深海沉积柱状样MD05-2908岩芯,岩芯站位为:24°48.04′N, 122°29.35′E,水深为1275m。该柱状岩芯为34.17m长高质量的连续沉积记录。该柱状沉积柱为深入研究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事件和古海洋事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MD05-2908孔沉积样品进行以下研究任务: 1、AMS14C年代分析

近十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近十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作者:崔珊珊,董玉芝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2期 崔珊珊,董玉芝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十年国内期刊、学术论文中关于PowerPoint、Macromedia Author ware、CorelDraw、GIS、Flash五种多媒体软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梳理,从制作地图、制作动画、加载声音、数字视频及动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在教学内容中的体 现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地理;教学;应用;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57-02 多媒体技术也叫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能够使用户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形、图像、 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经过特定的软硬件获取、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以单独或 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伴随地理新课程的改革,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在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都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有 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环境”。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近十年里,我国学者以及各级教育人员对GIS、Macromedia Author ware、CorelDraw等多媒体软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因此 了解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是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 应用的有利依据。通过万方数据库进行论文的查阅,共搜索相关论文73篇,其中期刊论文67篇,学位论文6篇,相关书籍2卷。纵观以上论文和书籍,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主要 体现在制作地图、制作动画、加载声音、数字视频及动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在教学内容中 的体现五个方面。 一、制作地图 地图的制作包括地形图、专题地图、动态地图、静态地图、矢量地图的制作以及运用相关 多媒体软件功实现地图的分层、地图的查询,相关论文中共33篇。张燕在学位论文《GIS辅助 中学地理教育》以及杨恒喜、史正涛在《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都提到运用GIS的 功能制作及显示地图,从而进行直观教学。在专题地图的制作上GIS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段玉 山在其著作《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中提到“GIS软件本身附带的地图属性数据提供制作专题 地图的素材,可设计制作一些交通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旅游规划图等。”江苏教育学院 地理系孙汉群在《用Author ware制作地理课件的基本方法》一文中提到利用Author ware软 件可以实现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的制作,同时能够实现地图分层和叠加。而CorelDraw在制作 专题地图方面占有很大优势,金晶在《CorelDraw在专题地图制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中以 线形的绘制和效果处理、面的绘制和填充以及文字注记和编辑、图例符号绘制等方面对CorelDraw绘制专题地图进行了说明。王真富、徐志芬在《用Flash制作矢量地图》一文中详 细讲解了运用Flash将点阵形式的图形转换、加工为专题矢量地图。 二、制作动画

研究生自然地理学文献综述

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来自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的认识逐渐加深,森林作为工业社会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的生态学后果的突现,人们对森林与林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显示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使得林业经营与发展进入更为注重生态与社会效益的经营利用观。森林生态效益的产生与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动力( 能量)与介质(水文循环与大气循环)的影响密切相关, 揭示森林植被的水文生态效应,可以为森林经营、流域管理、景观管理、自然保护、山地防灾、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再主要介绍研究问题及成果:即从森林植被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情况 国外在森林对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方面都有较系统的研究。美国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植被的保护和更新方面, 森林流域水文规律的研究大约占30 %。加拿大主要研究各种自然因素对融雪径流、降雨径流的影响。英国、澳大利亚采用对照流域法, 对林地的蒸腾、蒸发有较多的研究。日本很重视森林的防护效能, 主要研究森林的水源涵养机能和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前苏联集中研究大流域的森林水文效应, 探索表现成因机制和发生过程的区域水平衡的计算方法, 利用现代数学工具建立蒸发计算模型, 通过遥感图像的水文地质解译、电模拟法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研究。中欧各国着重研究森林对酸雨、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1.2 国内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的情况 中国近期的森林水文研究是上世纪20年代( 1924~ 1926),前金陵大学美籍学者罗德民博士和李德毅先生等在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观测研究不同森林植被对雨季径流和水土保持效应的影响。到了上世纪70~ 80 年代, 在我国西北地区、秦岭、祁连山林区, 东北林业大学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红松林、帽儿山的落叶松林, 湖南省会同县及江西省分宜县的杉木人工林,海南岛尖峰热带季雨林区,相继开展了

文献综述-空间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结课)文献综述 题目:空间数据库 姓名:张广元 学号:Y151021422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年级:2015级 任课教师:葛利 2015 年12 月15 日

【前言】 空间数据库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所谓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相联系的数据。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 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在空间数据组织方面,要考虑它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通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文件系统关键字的索引和辅关键字索引以外,一般需要建立空间索引。 2、非结构化特征 在当前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即它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一条记录是定长的,数据项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不允许嵌套记录。而空间数据则不能满足这种结构化要求。若将一条记录表达一个空间对象,它的数据项可能是变长的,例如, 1条弧段的坐标,其长度是不可限定的,它可能是2对坐标,也可能是10万对坐标; 其二, 1个对象可能包含另外的1个或多个对象, 例如, 1个多边形,它可能含有多条弧段。若1条记录表示1条弧段,在这种情况下, 1条多边形的记录就可能嵌套多条弧段的记录,所以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 3、空间关系特征 空间数据除了前面所述的空间坐标隐含了空间分布关系外。空间数据中记录的拓扑信息表达了多种空间关系。这种拓扑数据结构一方面方便了空间数据的查询和空间分析,另一方面也给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维护增加了复杂性。特别是有些几何对象,没有直接记录空间坐标的信息,如拓扑的面状目标,仅记录组成它的弧段的标识,因而进行查找、显示和分析操作时都要操纵和检索多个数据文件方能得以实现。 4、分类编码特征 一般而言,每一个空间对象都有一个分类编码,而这种分类编码往往属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区标准,每一种地物的类型在某个GIS中的属性项个数是相同的。因而在许多情况下,一种地物类型对应于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当然,如果几种地物类型的属性项相同,也可以多种地物类型共用一个属性数据表文件。 5、海量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量是巨大的,通常称海量数据。之所以称为海量数据,是指它的数据量比一般的通用数据库要大得多。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可能达几十GB,如果考虑影像数据的存贮,可能达几百个GB。这样的数据量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数据库中是很少见的。正因为空间数据量大,所以需要在二维空间上划分块或者图幅,在垂直方向上划分层来进行组织。

地缘政治学研究

有关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是地缘政治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地理—地缘要素、国家间地缘关系、地缘政治格局空间结构及其分布、全球或区域性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五个方面。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地缘政策; 文献类别:期刊 地缘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核心理论。至今仍通行于西方世界,成为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学”一词最早由瑞典政治地理学家哲伦(1864— 1922)在所著《论国家》(1917)一书中提出。他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 在1986年在《政治地理月刊》中就明确指出,缺乏对地缘政治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批判将使我们容易犯同样的错误。自然,仅仅据经典地缘政治理论所分析的关于中国地缘安全态势,以及提出的中国地缘战略可能多少会存在不足。恩格斯早就明确的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不同的内容”。杜德斌,段德忠这两人在《地理研究》中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国际地位或者国际势力范围的长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影想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孙相东在《东方论坛》中表示期以来,人们对"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容易陷入模糊和混乱,这归咎于此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挖掘思想史上对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厘清地缘政治学概念的脉络和条理,识别和界定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各种传统和视角的内涵、逻辑、方法和价值。在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清晰的视角。第一,人-境关系的视角。第二,大战略的视角。第三,现实主义政治的视角。第四,国际政治结构的视角。地缘政治学的概念蕴含在这几个视角的有机融合之中,建立统一包容性的地缘政治学概念是可能的。孙小惠在《世界地理研究》中认为地缘政治应该具有多重涵义,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地

地理科学文献总述

应用气象学文献综述 摘要:应用气象学是以人为本,并以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文章首先对应用气象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再介绍了应用气象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最后,概括了应用气象学这门学科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定义,发展,研究内容,意义 一.应用气象学的定义及发展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部门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是运用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生产或国防建设各部门的具体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他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气象有利的一面,尽可能以最小代价来避免其不利的一面,使气象灾害引起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 人们在较早时期就学会应用气象学知识来指导生活,而我国古代的应用气象学知识是属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我国较早就有了记载。例如,我国战国初期的《周髀算经》记载的二十四节气,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以及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则增加了保墒,防霜等与灾害性天气现象作斗争的措施。这些知识至今仍有很大的价值。 在建筑方面,我国古代建筑工人还会用风压知识进行建筑设计,如北齐初年的建筑家喻皓。古代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根据实地气候特点建造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房屋。 军事上,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中的《火攻篇》,详细的谈到了气象条件在火攻中的作用。此外,国内外利用下雪进行伪装,利用大雾进行奇袭与埋伏等都有记录。 医学方面,气象学早在春秋时期就应用,如秦国医家医和明确指出疾病与气候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各国对天气,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形成医疗气象学。 我国近代应用气候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我国第一部《应用气候》(谭冠日,严济远,朱瑞兆编著)于1985年问世。这学科虽然系统的被研究的时间不长,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二.应用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气候的资料和情报的应用范围很广,内容复杂。与气候关系最密切的农业,能源,水利,交通,居住环境和卫生等,是全国在应用气候领域内一直重视的内容。世界气象组织气象学和气候学专门应用委员会主席M.K.Thomas(1980)将应用气象学的内容概括为食,水,健康,能源,工业和商业。尽管应用气候学的研究内容很广,但它为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划,揭示气候资源,工程设计,气候评价,生产管理等五个方面。 应用气候制订规划,包括国土规划,水资源规划,能源规划,城镇规划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地理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专业:物流管理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一)文献综述 (二)探讨背景 (三)探讨的内容与目的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3)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构成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 (6) (一)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车辆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物流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和趋势 (9) (一)物流企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物流企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问题的应用对策的探讨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应用中的趋势 五、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地理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逐步成熟,对于物流企业完善信息化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现今物流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新技术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此来避免企业被市场所淘汰或者扩大企业规模。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着重分析了 GIS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使物流企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运用GIS技术,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信息物流企业的转变。最后,分析了物流企业运用GIS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对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论文的结论是物流企业合理的运用GIS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可以为物流企业运用GIS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