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作者:邓基伟闫丽娟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20期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得到迅速发展。GIS是集计算机、测绘、地理、数学等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并在军事领域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GIS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对GIS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0-0061-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ciet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GIS is a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which integrates computer,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y, mathematics and other scienc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updated and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military fiel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GI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the milit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GIS technology; research focus

GIS技术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地表(大气层)空间里与地理分布相关的信息加以采集与管理。因其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显示、描述等性能而在社会诸多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例如,在军事作战指挥、军事导航、军事地理及测绘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 GIS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集成GIS

在早期开发GIS的时候,因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GIS技术仅仅可以提供某种功能的模块,且每个模块间缺乏应有的协调性。所以,此时的GIS软件应用尚且不够完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GIS模块开始呈现集成化发展趋势,并构成了大容量的GIS软件包,这标志着GIS步入集成GIS(即Integrated GIS)时期。此时期的 GIS主要包括Arc/info,GenaMap等软件。GIS技术已经集各GIS模块的功能,发展成为独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具有非

常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输入、图形处理等功能。因为单纯对原有较为分散的GIS模块加以初步集成,集成GIS与其他应用技术的集成难以实现,这也是GIS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1.2 模块GIS

与集成GIS相近,模块GIS也是對GIS依据相关的功能进行模块的划分,且各个模块必须在相同的基础环境状态下有效地运行,然而,模块GIS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应用情况,有针对性地细分GIS技术,既缓解了研发工作的难度,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这也是与前者的显著差异。可是,无论是集成GIS,还是模块GIS技术二者均不能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专业应用模型)进行综合高效地运用。

1.3 核心型GIS

核心型GIS提供有效解决与MIS综合高效应用的问题的全新思路,即对于数据库管理标准高的客户,可以通过MIS开发软件实现GIS的应用。在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里,可以运用高级编程语言研发GIS应用系统,通过相关的接口(API)对系统提供的GIS各项功能进行访问。例如:核心型GIS某些动态的链接库,不同DLL功能能够重新组合,极大地增强了客户应用的便捷性。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核心型GIS提供的组件一般在底层,系统研发工作的难度较大。

1.4 组件型GIS

组件型GIS把GIS系统内部的各项功能进行分解,成为许多不同功能的组件,把可视化界面与接口进行正确组合以后即可进行实际应用。组件型GIS是新兴的一种GIS软件,相比以往的GIS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其一,能够无缝集成各类应用分析模型和GIS技术功能;其二,不需要特定的开发语言,仅需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函数,依据微软公司的ActiveX空间要求对接口进行研发,二次研发十分简单便捷;其三,具有灵活封装与定制功能;其四,方便客户选择,节约研发软件的资本投入;其五,GIS性能更加优越,有利于进一步升级。同时,组件型GIS技术在设计规划与研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功能与接口设计不但要达到GIS软件研发的相关标准,而且还要充分体现该款软件的优点;(2)在对组件力度与接口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竭力做到系统功能的发挥、组件灵活性、客户需求之间的平衡。

1.5 万维网GIS

万维网GIS是GIS技术与WWW(即World Wide Web)有机结合的产物,在Internet网络状态下,能够实现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处理、显示、应用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万维网GIS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显示相关的地理信息,客户在浏览器中进行信息的搜索,即可得到GIS的数据与有关服务。这项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模型,通常包括四部分。与以往的GIS技术相比,万维网GIS的桌面系统操作简单,且应用性能较高。与以

往的GIS技术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查询范围广泛,客户能够实时地搜索多个处于不同地域服务器的最新信息;其二,平台的独立性较好;其三,系统研发成本偏低,工作效率高;其四,操作简单,易于应用与推广。同时,Web GIS也具有相应的缺陷:例如:异构空间信息很难进行互操作;跨平台操作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海量信息的传输效率有待提升;对其他资源的利用率不足等。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军事中的应用分析

现如今,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支柱型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军事制图、测绘、资源管理等方面,特别在许多国家的军事系统里发挥重要的作用。早在1995年,GIS技术已经渗透于世界军事领域,具体应用

ARC/INFO地理信息技术的国家与地区主要有加拿大、英国、美国、埃及、意大利及澳大利亚等。

军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提供多种军事功能,例如:制作数字地图、军事导航、复杂地理环境的勘探、构建三维可视化空间地理模型等。总之,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军事领域。相比于民用GIS系统而言,军用GIS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其一,可以为多层指挥部门的需求提供服务;其二,可以对不同机构的应用提供信息支持;其三,可以采集、储存、分析、处理大规模的地理空间的相关地理信息。其四,可以集成很多不同种类的数据,为军事应用提供服务。

军用GIS技术的基本应用模型可通过一个立方体加以表述。其中,立方体的前侧面依据相关的层次对各级层的指挥部门进行描述;上侧面设置了各种兵种日常需要的服务与功能,右侧面描述了各种军事行动类型。这样,沿着以上三个侧面的不同直线,可以切出若干个小立方体,参见下图:

该图可以反映某个依托于GIS技术的军事应用。GIS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具体如下:第一,指挥作战。不管是指挥者的决策制定,还是进行单兵作战,均需要相关的领导者对实际战场的发展态势与地理环境拥有较为系统、深刻、全面的了解。GIS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纸质地图制作时间长、误差大等缺陷,既可以结合实际战场上官兵对不同需求,精准地提供相应的水文、地形以及其他有关数据,又能够动态性、实时性地对战事状况加以分析,为指挥人员预测未来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决策部署等提供必要的参考。现阶段,英国、美国、瑞典等已经将GIS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作战指挥工作中。例如:英国的TACISYS系统,可以提供地理信息的分析功,为指挥作战提供重要支持。第二,军事情报。情报在战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功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GIS系统,对军事情报进行集成,让指挥人员更加详细地掌握对方的方位、行动及部署,并对其行动/武器系统可能给我方带来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有利于我方制定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第三,军事导航。利用电子地图与GPS系统,能够对战车、单兵、飞机、舰船做出精准定位与跟踪,发挥重要的导航功能。这点已经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陆海空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GIS系统能够有效地对飞机的运行轨迹、导弹的袭击路径加以确定。第四,地址选择。可以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空间信息分析功能,对军事

装备的部署进行选址,例如:选择火炮的炮位、雷达、通信站位置,正确地选择隐蔽场所、休整地点、机场的位置。第五,模拟演练。通过GIS系统,尤其是三维可视化的软件,能够对战场地形进行真实的模拟,有利于作战部队更好地了解战场地形。此外,GIS系统还能够辅助军人对抗演练、作战演习、指挥决策等业务技能的模拟练习,有利于提升整体军事作战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我国农业、交通、军事、地质等诸多领域获得比较成熟的应用。新时期,很多发达国家不断展开了军事战略的调整行动,将军队发展重心逐渐转向高新科技的建设方面,部队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GIS系统作为军事信息系统的重要构成,有效地弥补了纸质地图保管难、误差大、制作时间长等缺陷,附加的强大功能在军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地理信息系统还会在军事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崔海涛.三维地理信息系統应用技术综述[J].科技展望,2016,26(26):12.

[2]王思敏.地理信息系统在图书馆应用的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2,34(06):140-143.

[3]王小兵,孙久运.地理信息系统综述[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01):25-28+1.

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发展综述

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发展综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学理论和技 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新变化,传统测绘学理论和技术已不再能满足当前人类社会 对于“智慧城市”、“数字地球”的需求。近几十年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迅猛 发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测绘过度到数字化测绘的过渡,朝着信息化测绘 前进。 关键词: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理论;技术发展 1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化测绘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知识创新和技术带动能力 是其主要的发展特征。目前,它发展成为以建立航空航天、地面和海洋等平台来 获取外界及其目标物的特征、位置、属性及其相互关联的学科。现代空间定位技 术(GNS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限度的推动了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现代测绘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分为地面测量技术和空间测量技术。 1.1地面测量技术 现代测绘工作中使用的地面经典仪器已从光学仪器,发展成为光、机、电、 算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光学仪器。地面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测量机器人、三维 激光扫描仪、移动测量系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量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电子全站仪。2016年3月,人工智能“谷歌AlphaGo”以4:1的绝对优势战胜世界围棋冠军选手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的跨 时代进步。现代测绘仪器中测量机器人类似于“谷歌AlphaGo”,它集多种现代 高技术于一身,通过多种传感器对现实世界中的“测量目标物”进行识别,作出 分析,得出推理结果,实行全自动操作,取代人工测量操作来完成某项特定的测

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王轲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 ormation Systems和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讨论了GIS 和RS在城市发展研究应用四个方面,即: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管理。通过对这些技术实际应用的分析说明,探讨RS和GIS等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发展科研领域更泛的应用。 1 前言 伴随着人口快速聚集、城市空间急剧扩张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交通等问题日益凸现;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负面效应反之又阻碍、减缓和抑制着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随着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影响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扩展,迫切需要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象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到城市发展研究领域,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协助研究和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因此,研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红外、微波、雷达等、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支持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1]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飞机、卫星等、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分析判读判读应用四个部分组成。按遥感平台使用飞机或者卫星来划分,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卫星遥感。过去近20年中,高分辨率、多时相、多波段的空间遥感信息业已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干预的区域演变及其动态特征的变化过程。作为一项信息工程,其应用是通过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的信息源,借助于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个将空间数据 转化成图形或者图片的技术。在土地评价中,GIS可以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 地的特征、使用限制和潜力。GIS与土地评价的应用结合已经成为土地评价的一项 重要方向,也更加符合土地评价的需要。 一、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GIS是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的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输出等 功能实现的,具有较强的信息探索和数据分析能力。GIS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其 主要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终端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系统,构建了一个空间信息处理的环境,将数据和地图信息提供给分析师,增加对土地评价的准确性。 二、GIS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1. 土地资源分类 GIS可以采用人工标注或自动识别的方式,将地图中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使土地利用可视化。评价人员也可以将不同的土地类型以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识在地图上,直观地观察土地的分布情况、数量及分布区域等,以便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分类。 2. 土地规划 GIS可以在建立土地规划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不同机构提供的土地数 据进行融合,自动生成具有可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人员可以根据规划要求来确定不同的土地区域,从而确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土地使用方向。 3. 土地价值分析

GIS可以进行土地价值的定量分析,通过对土地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价人员可以综合分析各方面的要素,体现土地使用的价值。通过分析土地周边环境影响因素和土地的使用限制等,进而确定土地价格的适宜范围。 4. 土地利用监测 GIS可以监测土地使用情况,通过定时收集土地数据,分析土地的变化及其原因。它可以在一个预定的时间内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确定当前的土地使用类型、占地面积以及土地的使用变化等,及时发现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并采取改善措施。 三、GIS的应用优势 1. 数据容量大 GIS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包括不同类型、不同精度、不同空间关系的信息,并准确地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行分析处理,并使其可视化。 2. 空间关系分析能力强 GIS可以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分析,包括判断、分类、连接、变换、后处理等,实现环境分析和空间决策。 3. 视觉化和可交互性好 GIS可以将地图信息进行视觉化,通过空间分析,将数据和地图结合,可产生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通过交互界面,用户可以直接进行查询,分析和判断,提高工作效率。 4. 可拓展性强 GIS软件可以通过开放接口和编程接口,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编写特定的工具,在不同数据、不同软件,不同的系统下进行交易和协作。 四、总结

GIS研究综述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GIS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的日渐完善,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也日趋成熟,并且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使其核心技术GIS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所以学习和研究GIS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对GIS多年来的发展做了总结。本文结合目前GIS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其应用领域,并对GIS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GIS;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 GIS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对地理空间实体和地理现象的特征要素进行获取、处理、表达、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的计算机空间或时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的发展,也有称GIS 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近年来,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它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的。 (2)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是地理空间数据。 (3)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评价、可 视化和模拟的综合利用优势。(4)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布特性。(5)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更强调组织体系和人的因素的作用。 在GIS技术不断发展下,目前GIS 的应用已从基础信息管理与规划转向 更复杂的区域开发、预测预报,与卫 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用于全球监测,成 为重要的辅助决策工具。据有关部门 估计,目前世界上常用的GIS软件己 达400多种.国外较著名的GIS软件产品有:Auotodesk系列产品、Arc/Info、

文献综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0 年1 月10日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产生于60年代中期,但在我国起步较晚。本文首先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然后简述了GIS在精确农业,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害虫治理和农业水资源管理上的应用,最后阐明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精确农业;耕地地力;害虫治理;农业水资源管理 The Application of GIS on Agriculture Abstract: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began in mid 1960s, but started lat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function - and the composition of GIS, then describes GIS’s application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evaluation of plowland fertility, pes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inally, it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I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ose problems. Key words:GIS;Precision Agriculture;plowland fertility;pest control;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得到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可以和诸多技术结合应用,从而很好的节约水资源和肥力资源以及市土地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相关信息,并将GIS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阐述。这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使农民增收效果显著,而且减少了更多的人工过程,从而减少了很多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国内的研究也正在火热的进行,但很少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实际应用。可以说将GIS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详细阐明了其结合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GIS基本概述 1.1 GIS定义 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1988年曾定义地理信息系统定义: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几乎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工作者和专业工作者普遍接受的标准定义。 1.2 GIS功能 GIS可执行如作物—土壤—天气—害虫之间的关系及害虫易成灾的区域等图形化查询, 优化资源管理,辅助决策和制图等。GIS系统一般具备以下功能: (一)数据输人与贮存功能 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把地图、图片(航空摄影照片)和规划图等输入计算机,并可对其进行修改或增补内容。 GIS处理的数据可分为两类:①空间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一些定位数据, 如地图

GIS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概述 1、文献简介:本文是位于广东广州的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 生态研究所的绕卫民、章家恩、肖红生、胡月明等人于2004 年4月发表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6卷第2期上的一篇文 章。 2、文献内容简述:农业是对资源环境依赖性较强的产业。日益变 化、复杂多样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复 杂性和时空变异性。面对这一复杂系统产生的大量空间数据, 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与方法有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所特有的 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加工功能为农业的现代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对在农业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作物估产、土地适宜性评价、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风险评价、精确农业等方 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新动 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上应用研究 的重要性。 3、个人感悟:农业是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产业,决定了其农业 中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空间问题。作为解决空间问题的一个有 效工具,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例如:在农 业资源清查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上的应用; 在农作物估产上的应用;在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在

农业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且在农业领域的其它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做了初步的探讨。例如应用在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的研究、评价农业化学制品施用的效率、农业灌溉的空间预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小流域治理、农业气象服务农业生态规划、农业生态旅游规划等方面。 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广泛应用与农业领域各学科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GIS在农业学科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科的知识创新和理论深化研究及各学科的相互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系统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另外,随着新分支学科的建立,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反过来又需要GIS的不断完善,并为GIS提供实验基地。如为了便于更科学合理地管理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就需解决GIS同GPS、RS以及与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耦合问题,这将促进GIS技术的不断完善。“3S”的集成是一种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的技术。RS提供最新的图像信息,GPS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GIS为图像在存储、处理、分析应用提供技术手段。“3S”的应用可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者快速地提供精确的信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技术总体水平比较低,对农业生产调控能力差,再加上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区域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的调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因地因时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监测、模拟

GIS在旅游规划方面应用的综述(上交版)

GIS在旅游规划方面应用的综述(上交版)GIS在国内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的功能及特点,重点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规划中应用的情况。以查阅在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2–2023年期间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近10以来GIS在国内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GIS在国内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旅游信息查询与检索、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旅游环境的空间分析、辅助旅游开发决策、旅游专题制图、环境保护与动态监测、生态旅游开发的应用及对规划结果的模拟展示等8个方面。最后,分析GIS在国内旅游规划中应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GIS在旅游规划的应用前景做出了趋势展望。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拥有强大地图形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数据更新快捷方便、分析结果准确及时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旅游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旅游规划方面的应用,GIS技术以其分析处理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优势,为旅游规划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划的科学性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因而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及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定于为应用于采集、模拟、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

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 的分析、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旅游规划及特点简介 马勇提出:“旅游规划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 源的属 GIS在国内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 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是根据现存条件,对其未来活动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1]旅游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从旅游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旅游环境分析与资源调查评价,到市场 分析、空间布局、具体的开发方案、资源及环境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等,以及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人文、经济等各个层次和方面,数 据处理量大[2]。 三、GIS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GIS在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信息查询与检索 空间属性数据的检索查询在旅游规划中是使用频繁的功能。各种问题 和设想只要以查询表达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得到你要的结果。旅游业具 有和地理位置极其密切的关系,如旅游景点的分布、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道路信息等在地图上都有相应的地理坐标。而旅游信息查询的实质是对数 据库进行检索。应用GIS查询,既可以用传统数据库的间接查询方法,又 可直接在地图上点击的方法对旅游地概况信息查询、旅游交通信息查询、

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国外研究进 展综述 一、本文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关于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重点分析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GIS在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文化景观研究、历史地理格局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本文还探讨了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挑战与前景,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通过综述国外研究进展,本文旨在展示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也希望引起国内学者对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关注,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二、GIS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现象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GIS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利用GIS技术,历史地理学者可以构建包含历史地名、政区界线、人口分布等信息的空间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不仅为历史地理事件的空间定位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也为后续的空间分析提供了可能。 GIS在历史政区变迁研究中的应用尤为突出。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政区的变化过程,分析政区变迁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关。GIS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历史事件进行空间定位,并分析事件发生的空间模式、扩散路径等,从而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地理因素。 利用GIS,历史地理学者可以追踪人口分布、城市扩张、交通网络等人文地理现象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些现象的空间格局,还可以为当前的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提供历史借鉴。 GIS技术还促进了历史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研究。例如,

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文献综述

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文献综述 《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文献综述》概述 近几十年来,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GIS相关技术如空间数据分析(SDA)、时空智能分析(TIA)和地理互联网(GII)等技术在数字城市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 (一)GIS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和发展 GIS是一种具有地理特征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探索和理解地理空间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复杂问题。传统的GIS技术主要用于空间分析及地理信息管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功能系统,涉及到政府决策、旅游活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社会经济等多种领域。 GI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中。例如,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GIS技术可用于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决策,以及实现公共安全系统的可视化、可操作性等。此外,GIS技术可以用于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市政卫生管理,包括危险品监管、污染防治、应急疏散等,并帮助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城市建设及活动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 监测。 (二)空间数据分析(SDA)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发展

空间数据分析(SDA)是一种可用于探索空间结构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城市的地形结构、交通网络、市政配套等,以及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场所、环境负荷等因素,并有助于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分析及预测。以上所提到的GIS和SDA技术的联合运用,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地理空间结构、交通流量、经济活动、社会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进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时空智能分析(TIA)在数字城市研究中的发展 时空智能分析(TIA)是基于GIS系统的一种技术,是用于探讨复杂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实现时空数据的收集、表达、分析和管理。TIA技术可以为各种数字城市社会发展问题的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可以用于研究城市地理化时空关系、社会发展的空间影响、城市交通流量及安全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

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教案

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教案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 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它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从而得出有关地理空间特征和现象的结论。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份地理信息系统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施,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问题解决; 4. 培养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知识讲解(40分钟) (1)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等。 (2)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类型,如点、线、面等,并讲解常用的地理数据格式。 (3)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等。 3. 实例演练(60分钟) (1)通过实例演示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步骤。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如热力图绘制、地理网络分析等。 (3)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本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展示。 4. 总结归纳(20分钟) 总结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运用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5. 课后作业(20分钟)

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案分享

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案分享教案分享 导语: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它通过对地理要素(包括地形、人文特征等)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学课堂上教授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组成; 3.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4.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a.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定义 b.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里程碑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组成 a.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b.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组成和基本原理 3.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a.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 b.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清洗方法 4.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展示 a.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展示和可视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1. 讲授:通过PPT和教师的讲解,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技术组成; 2. 示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 理和分析过程;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分组实际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 据处理和分析;

4. 讨论与总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并总结实践操作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趣。 2. 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5分钟) 教师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定义,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里程碑,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3. 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组成(20分钟) 教师分类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同时,解释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组成和基本原理,如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等。 4. 示范演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案例,演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5. 学生实践操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gis的原理与应用参考文献

GIS的原理与应用参考文献 1.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研究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学科,以及一种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软件系统。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交通规划等等。本文旨在通过参考文献的方式介绍GIS的原理与应用,为读者提供学习和了解GIS的基础知识。 2. GIS的原理 2.1 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GIS系统的核心,它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矢量数据用于描述地理空间上的点、线、面等要素,而栅格数据则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来表示空间的特征。 参考文献: - [1] 董文洲, 王珂, 张琪. 地理空间数据的矢量与栅格模型[J]. 地理研究, 2009, 28(1): 233-240. - [2] 赵玉敏, 黄小平. 地理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2008, 27(1): 211-219. 2.2 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 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是用于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空间参考指的是地理空间数据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形状,而坐标系统则是将地球表面的位置用数学坐标来表示。 参考文献: - [3] 周向锋.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参考与坐标系统[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2): 133-139. - [4] 郑艳, 吕守军.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形式分析[J]. 测绘科学, 2013, 38(6): 65-70. 2.3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是GIS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编辑、清理等工作。这些数据处理过程是确保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5] 季俊峰, 吉登峰. GIS数据获取的技术与方法研究[J]. 测绘科学, 2012, 37(4): 53-58. - [6] 李文思, 刘锦东, 张轩铭.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及其控制[J]. 测绘通报, 2007, 56(6): 41-45.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平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本课程的重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决策支持等领域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 三、教学时长和课程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时长为40学时,按照以下课程安排进行:

第一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学时) 第二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8学时) 第三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0学时) 第四周: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决策支持等领域中的应用(10学时) 第五周:实践操作(6学时) 四、教学评价和资料准备 本课程采用考试和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实验报告和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考虑,并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生绩点的评价依据。 为了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教材:选用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应用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指导书:详细介绍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3)软件环境:选用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保证学生操作的流畅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4)相关数据:选用较好的地理信息数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五、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是否能够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工作。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际应用,那么这门课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比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2)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更愿意听课和参与课堂互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 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地图数据、属性数据和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 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评价变得愈发重要。而GIS 凭借其空间分析和数据整合的能力,成为城市环境评价中不可或缺的 工具之一。本文将探讨GIS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一、空气质量评价 城市空气质量是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GIS可以整合 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制作出空气质量分布图,精确展 示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GIS还能够分析空气质量与城市其他因素的关联性,如道路交通状况、工业布局等,为制定有效的环境 改善策略提供科学支持。 二、水环境评价 城市水环境的评价涉及水质、水量、水体分布等多个方面。借助GIS,可以整合水体监测数据,生成水质分布图和水体污染程度图。同时,GIS还可以进行洪涝风险评估,通过模拟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城市内涝情况,提供防洪和排水设施建设的决策依据。 三、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GIS可 以集成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数据,制作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地变化图。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影响,为合理 规划和管理城市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环境评价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考虑的因素较多,如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利用GIS,可以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植被覆盖指数,并结合其他环 境因素进行分析。此外,通过GIS还能够构建生态敏感区划分图,为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 五、噪声评价 城市噪声污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利用GIS可以整合噪 声监测数据,制作噪声分布图和噪声等级图。同时,GIS还可以预测不同道路、建筑布局对噪声传播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噪声控制提供有 效策略。 六、可持续发展评价 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GIS可以整合 各种数据,包括人口数据、经济数据、能源利用数据等,进行空间分 析和综合评价。通过GIS,可以清晰地展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 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GIS,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城市的环境状况,为城市 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城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林业生物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综述

林业生物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朱先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是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的重要工具。运用ENVI与ArcGIS一体化集成平台,建立林业生物灾害TSE分析模型,实现林业生物灾害的精细化预报,以期为林业生物灾害精确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林业生物灾害;精确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95-01 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即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eo-Information system,或者GIS。广义的是指地理空间信息管理系统,通常意义上的是狭义的,是指获取、存贮、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最早的可操作的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初,Tom Linson为加拿大土地勘查局存贮、操作和分析数据开发的CGIS。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地图叠置和拓扑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的引入,以及行式打印机和笔试绘图仪的研发,GIS 技术日臻成熟。在众多的GIS平台中,Esri的ArcGIS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伸缩的、较为全面的GIS平台,被广泛用于交通、水利、电信、物流、国防、气象、应急救灾、环境、科研、教育等行业的地图生产、数据分析与共享[1]。 2 当前国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GIS最先主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分析、自然灾害评估、林木管理与河流监控等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通过国家地图项目,提供了全美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数据,应用于跨领域的野火分析、土地利用、气象与水文信息服务等自然资源管理领域。随着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GIS很快被用于灾害风险分析、紧急救援、犯罪分析、公共健康管理、环境管理、地籍管理、交通应用、精准农业。再加上空间定位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与GIS的融合,GIS很快应用于各领域的导航服务,尤其是当今智能手机和车载导航仪的普及,GIS的导航应用已经成为普通民众不可缺少的出行工具之一。 3 国内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国内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中,GIS的应用起步较晚。最早主要用于林业生物灾害的数据统计与显示,如武红敢等[2]利用安徽省潜山县的二类森林资源清查基础数据,研发了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系统,用于林业生物灾害监测的数据统计、报表与制图。骆社周等[3]研发了基于GIS的松毛虫管理系统,主要用于预测并在地图上显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状况。孙浩忠等[4]则提出了利用GPS和GIS绘制县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点位置图的方法。覃传恒[5]开发了基

GIS相关论文

相关论文 1 GIS多源数据集成模式评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为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本文探讨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和表现,指出多数据格式是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瓶颈;分析和评价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三种模式,并展望了多源数据集成的发展方向。 2 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GIS通过WWW功能得以扩展,真正成为一种大众使用的工具。从WWW的任意一个节点,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以及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从而使GIS进入千家万户。 3 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生、发展、范围和组构,着重探索了GIS与测绘的关系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4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提出了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总体结构,探讨了基于元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平台以建立物理上分布而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了应用符合3NF 范式的关系数据库进行模型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建模工具。 5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应用与产品化 IS技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技术上和应用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以及所涉及的法律规章,不断扩大。正确认识GIS的作用和掌握这一技术的发展动向,是我们制定技术和产业政策,以及组织技术开发和产品化的重要前提。 6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从GIS基本功能、构成特点出发归纳、总结GIS应用的几个方面,并详细举例说明GIS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7 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 作为地球科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地球信息科学,在近10多年来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信息流的意义及其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关系,阐述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8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地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地理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探讨地理学的几个重要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地球系统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arth System Science),由斯蒂芬·马斯特斯(Stephen Marshak)等人编写。该文献探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了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献对于地球系统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人文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由詹姆斯·鲁本斯坦(James M. Rubenstein)编写。该文献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该文献对于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和研

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广泛,涉及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在这方面,有一篇重要的文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导论”(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由凯伦·库尔德(Karen Kemp)等人编写。该文献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技术。该文献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自然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献为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综述,包括其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等方面。 一、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是指将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有效地整合、管理、 处理和分析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如人口统计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大数据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引入并结合了大数据技术,将海量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支持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二、发展历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地理信 息系统主要是利用轻量级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于是,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处理地理信息数据。 在发展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首先是 基于空间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的并行处理技术的出现。这种技术通过将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并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进行并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随后,随着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兴起,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逐渐转向了云计算平台的利用。云计算平台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