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参照《适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或外阴部溃疡。

(2)可伴有结节性红斑(皮肤科称瓜藤缠)、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科称青蛇毒),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或出现眼部复发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以及关节红肿疼痛、肠痈(阑尾炎)样腹痛、黑便等症状。

(3)可并发子痈(附睾炎)。

(4)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综合症、脑膜脑炎综合征,可并发闭塞性血管炎、动脉瘤。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白塞病研究组1989年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外阴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外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

(3)眼病变: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浸润,或由眼科医生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的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型脓包;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

(5)针刺反应阳性:试验后24~48小时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诊断为本病。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皮下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一)症候诊断

1.热毒炽盛证:高热,口舌、前后二阴多发溃疡,疡面红肿疼痛,皮肤结

节性红斑或痤疮,关节肿痛,面红目赤,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湿热证:口舌、外阴溃疡,疡面红肿、覆有脓苔,目赤疼痛,畏光羞明,下肢结节红斑,时有低热,口苦黏腻,少腹胀满,男子睾丸隐痛坠胀,女子外荫痒痛、带下黄泉,小便赤黄,大便欠爽或溏薄、粘液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阴虚热毒证:口舌、二阴溃疡,疡面暗红,双目干涩不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气虚瘀毒证:口舌、外阴、皮肤溃疡反复发作,疮面色淡,久不收口,伴头晕眼花、面色少华、倦怠无力、心急失眠、易汗、那差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推荐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水牛角、石膏、知母、青蒿、银华、玄参、黄岑、连翘、生甘草等。

中成药: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肝脾湿热证

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推荐药方:龙胆泻肝汤合并甘草泻心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岑、黄连、炒山栀、生地、苦参、车前子、制半夏、当归、赤芍、川牛膝、土茯苓、生米仁、生甘草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四妙丸、一清胶囊等。

3.阴虚热毒证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解毒。

推荐药方:知柏地黄丸合四妙勇安汤加减。知母、黄柏、生地、龟板、女贞

子、旱莲草、玄参、银花、当归、赤芍、丹皮、青蒿、生甘草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生脉胶囊等。

4.气虚瘀毒证

治法:益气扶正,清化瘀毒。

推荐药方: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莪术、白术、茯苓、薏苡仁、银花、金雀根、连翘、当归、赤芍、川芎、升麻、白芷、生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颗粒、补中益气丸、贞芪扶正胶囊等。

在临床上,除了上述证型中成药外,可酌选:雷公藤多苷片、白灼总感胶囊及活血通脉胶囊、血栓通胶囊、血府逐瘀胶囊、丹参片、瘀血痹片等。

(二)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热毒炽盛证:可选痰热清、清开灵注射剂等;肝脾湿热证:可选科黄、天晴复欣(苦参素)注射液等;阴虚热毒证:可选脉络宁、生脉注射液合并以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等;气虚与的证:可选黄芪注射剂、贞芪扶正注射液等。

各证型亦可配合杏丁、疏血通。丹参、血塞通、灯盏花注射液等活血中药静脉制剂治疗。

(三)外治法

1.口腔溃疡

(1)中药外敷: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六神丸(研磨)、外用溃疡散等外敷溃疡;

(2)中药含漱:中药方(银花,野菊花,薄荷,木蝴蝶,生甘草)煎汤含漱。

2.外阴溃疡

(1)中药铺敷: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青黛散等外敷外阴溃疡;

(2)中药熏洗:黄柏,苦参,儿茶煎汤洗外阴。

3.眼炎

(1)中药熏蒸:木贱草,薄荷,野菊花煎汤蒸熏眼部。

4.皮肤损害

(1)结节红斑:金黄膏外敷;

(2)痤疮样皮疹、丘疹样毛囊炎:玉容膏(芙蓉叶,玉竹,白芷,大贝母,

落的水)水煎外洗、敷搽皮疹;

(3)皮肤溃疡:根据创面情况,辩证选用九一丹、二八丹、七三丹、生肌散、红油膏、白玉膏等外用。

(四)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辩证取穴,并合理采用补泻手法。针刺反应严重者慎用。

(五)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已适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反应停、硫脞嘌呤、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生物制剂等药物者维持原量并逐渐减量,对症处理并发症。

(六)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生活规律,注意休息,勿劳累,尽量避免感染与皮肤外伤。

2.饮食调理:饮食注意清淡,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忌食烟酒、肥甘味厚、辛辣刺激食品。

3.精神调摄: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并保持心情愉悦。

4.口腔、外阴溃疡者:注意养成良好个人生活习惯,勤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勤洗内衣及二阴,避免不洁或频繁性生活;坚持中药含漱或熏洗,以促进溃疡愈合。

5.皮肤损害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勿要挤压皮疹,皮肤局部感染溃破者,应规范换药。

6.合并眼部病患者:应注意多休息,减少用眼,户外活动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并及时眼科就诊。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症状分级、疗效评价,动态观察中医症候变化。

临床缓解:临床症状基本缓解,证候积分减少≥70%;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5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2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20%;

2.实验室指标评价:观察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

(二)评价方法

分别于入院、出院时,采取中医证候学方法及反应疾病活动实验室指标进行评价。

1.中医症候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分级标准

(2)有效率计分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实验室指标评价:对反应疾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观察。

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糖尿病足的中医解释及治疗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临床上,除了采用西医治疗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糖尿病足的病情所处分级进行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 一、糖尿病足中医解释 中医学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痈疽有比较多的论述和记载。虽然历代文献中论述颇多的“脱疽”在临床表现上与糖尿病足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 1、瘀血阻滞,脉络痹阻 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 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 2、湿热下注,热毒蕴结 消渴病人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病程迁延,脾气虚损,健运失司,津液不化,湿浊内生,或因气机阻滞,瘀血阻络影响津液正常代谢,出现湿邪阻滞。湿性重浊粘滞,出现足肿。若湿热下注则患处皮色暗红,肿胀,疼痛,甚则溃破溢脓。若淤血湿浊阻滞脉络,营卫壅滞,郁久化热,或患肢破损,复感邪毒,阴液更亏,导致脱疽,甚至肉腐、筋烂、骨脱。若热毒白炽盛可有全身发热,烦热口渴,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殃及骨髓,则证属凶险。 3、精血亏损,气阴两伤

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

尪痹病诊疗方案 (2014年) 一、病名 中医病名:尪痹 西医病名: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定义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三、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关节及关节周围的晨僵至少 1 小时(≥ 6 周)。 ②3个或者 3 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肿(≥ 6 周)。 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者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区关节肿(≥ 6 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 6 周)。 ⑤类风湿结节伸肌表面或近关节区域的皮下结节。 ⑥类风湿因子阳性(正常人群中阳性率<5% )。 ⑦手X线改变后前位手、腕关节 X 线显示骨侵袭或明确骨质脱钙的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改变。 (2)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四、辨证要点 根据痹痛的性质、部位,辨病邪之偏胜;以痹痛性质辨:疼痛游走性、放射性、闪电样者多属风邪偏胜;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局部欠温,遇暖则舒,多属寒性偏胜;疼痛重着,属湿。以疼痛部位辨:上肢、全身多个部位疼痛多属风邪偏胜;下肢疼痛多属湿邪偏胜;腰部冷痛多属寒邪偏胜;局部疼痛不移多属淤血。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由于痹病的病变部位在肌表、经络、筋骨,未直接涉及脏腑,或病程长久,正邪在体内几经变化,各证多难悉具。因此,临床要谨守病机,把握特征,结合兼证,辩证施治。 五、症候分类 1.风寒痹阻: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则痛剧,得热则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紧,或浮。 2.热毒痹阻: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得冷则舒,壮热烦渴,面赤咽红,溲赤便秘,舌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参照《适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或外阴部溃疡。 (2)可伴有结节性红斑(皮肤科称瓜藤缠)、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科称青蛇毒),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或出现眼部复发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以及关节红肿疼痛、肠痈(阑尾炎)样腹痛、黑便等症状。 (3)可并发子痈(附睾炎)。 (4)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综合症、脑膜脑炎综合征,可并发闭塞性血管炎、动脉瘤。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白塞病研究组1989年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外阴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外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 (3)眼病变: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浸润,或由眼科医生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的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型脓包;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 (5)针刺反应阳性:试验后24~48小时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诊断为本病。其他与本病

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皮下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一)症候诊断 1.热毒炽盛证:高热,口舌、前后二阴多发溃疡,疡面红肿疼痛,皮肤结 节性红斑或痤疮,关节肿痛,面红目赤,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湿热证:口舌、外阴溃疡,疡面红肿、覆有脓苔,目赤疼痛,畏光羞明,下肢结节红斑,时有低热,口苦黏腻,少腹胀满,男子睾丸隐痛坠胀,女子外荫痒痛、带下黄泉,小便赤黄,大便欠爽或溏薄、粘液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阴虚热毒证:口舌、二阴溃疡,疡面暗红,双目干涩不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气虚瘀毒证:口舌、外阴、皮肤溃疡反复发作,疮面色淡,久不收口,伴头晕眼花、面色少华、倦怠无力、心急失眠、易汗、那差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推荐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水牛角、石膏、知母、青蒿、银华、玄参、黄岑、连翘、生甘草等。 中成药: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肝脾湿热证 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推荐药方:龙胆泻肝汤合并甘草泻心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岑、黄连、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③多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分期诊断 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三)证候诊断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严重者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彻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弦涩。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3.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甚至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 4.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肢体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皮色暗红或见紫斑;或溃后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舌质淡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趾端坏疽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凉,肌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寒邪凝滞,痰瘀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化痰祛瘀 (1)推荐方药:阳和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桂枝、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

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创建实施方案

创建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实施方案 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夯实基础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创建工作,积极创建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特制订创建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实施方案。 一、成立创建工作小组: 组长:李清志 副组长:李建桥 成员:司运恋林岩高晓黎付晓红 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评选。 二、工作目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时间安排: 1、5.12---6.12部署动员阶段。各科室认真学习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医院管理年护理考核标准要求、医院中医护理特色评价标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技术服务规范等文件,按文件要求做好培训及护理工作。 2、6.12-11.12实施阶段。 3、11.12-12.12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四、创建措施: (一)、改变护理人员形象,加强护理人员礼仪及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创新沟通方式,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对接受手术、有创诊疗操作和

重症患者要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提供有效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恐惧、不安情绪。 (二)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辩证护理。 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科室制定特色优势病种,按照中医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护士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针灸、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将治未病的预防观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指导病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概念。 重视情志对手术疾病的影响,食疗和药膳对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以及能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在精神护理、生活起居、饮食均衡、疾病防治等方面予以配合。每月的公休座谈会我们为患者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什么方式康复等,变病人被动接受治疗为病人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之中,真正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特点。(三)、满足病人需求,夯实基础护理 明确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根据病人病情、自理能力和对护理需求进行分级,使基础护理工作常态化。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每日协助病人梳头、洗脸、泡脚,对卧床病人给予洗发、剃胡须、床上擦浴,协助病人进食(鼻饲)等。 (四)、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规范病人称呼,医生、护士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或职务称呼病人为“大爷、大娘、李老师、王教授”等等,及时了解病人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 推行首问首迎负责制;入院零分钟接待;护士长在30

消渴病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

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lmmol/L,或随机血糖≥11.lmmol/L。(必要时重复一次)。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见于糖尿病中期。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2016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按照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中医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6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12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6-1-1—2016-12-31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6-1-1—2016-12-31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6-12-1—2016-12-31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1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最新文档}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11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1年 我科自2009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腰痛病: 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门诊实施率: 83."9%,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方法:368例病例中,中药汤剂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108例,超短波325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 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 血瘀证164例,寒湿证98例,湿热证70例,肝肾阴虚证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 ⑤治疗周期: 平均10天; 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 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 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 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 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 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⑨优化方案: (1)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做康复锻 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成员:王会敏武志清马征君 职责: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中医特色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甘谱琴尤敏 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针联全球首家“临床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针灸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三甲”复审。 现有重点专科如下: 护理团队组成 参会学习

主要内容: 前期工作成效——护理方案临床实施: 一、制定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分级管理:护理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组织培训、评价细则、组织检查(任务分工)。 科护士长——指导、督查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工作。 护士长——临床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效果评价,方案的优化、护理难点的解决措施,效果评价总结。 二、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方案梳理 1.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 及专家论证; 2.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3.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20个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 当前临床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艾条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刮痧、耳穴埋籽、中药烫熨、中药涂药、中药热敷、中药热熏、神厥穴贴敷、安眠穴埋针; 三、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 临床应用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理论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文书培训, 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技能学习 专家指导、交流切磋、护士训练, 计划、培训、现场考核,中医护理文书检查、护理文书交流讨论、中医护理查房、文书质量分析会、中医操作竞赛等。 2、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病房走廊宣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膝痹病隔饼灸、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3、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样本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 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 关文件精神, 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 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 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 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 将其作为科室一项 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 为统筹分工, 加强管理, 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将责任落实到科室, 落实到人, 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 如下: 组长: 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 张 亮医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组员: 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 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 明 确科室的重点病种, 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 径管理情况。( 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 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 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 每月完成的目标值。将科室成员的任务 分工、人员职责做好。( 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各科室 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并汇总到 医务科。( 1月7日前) 4、医务科汇总后, 综合处理, 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 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 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12-18 附: 各科室具体人员分工如下: 篇二: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特色护理实施方案

深化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为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传承中医技术操作,夯实基础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改进工作模式,改善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积极响应我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特制订实施方案如如下: 一、成立实施方案工作小组: 组长:王伟杰 副组长:邹志杰李峰卫 成员:金妍河、王丽、邱春艳、赵敏、田俊月、张海英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定期考核、督导。 二、工作目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实施标准: 1、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医院中医护理特色评价标准 3、患者满意度 4、中医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四、实施方案: (一)、加强中医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开展中医特色辩证护

理。 1、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在每月进行的护理查房及护理病例讨论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护理内涵,并针对其中医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持续改进工作。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同时护理部增设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检查组,每月对科室的中医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有效地促进了我院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2、开展以聘请专家授课、组织科室讲座、进行晨间学习提问等方式,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对学过的知识每月进行考核。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形式函授学习,提高护士个人文化素质修养。 3、每季度进行全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学习和考核一次,并通过参加中医传统疗法技术观摩和技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中药灌肠、拔火罐、艾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贴敷等传统技术疗法。 4、针对科室收治范围,制定了中医辨证施护病种。根据病种制定辨证护理常规,并逐年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发挥了中医护理在心血管科疾病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将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了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康复护理之中。将治未病的预防贯穿于患者健康教育全过程,

2020年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参照《适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或外阴部溃疡。 (2)可伴有结节性红斑(皮肤科称瓜藤缠)、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科称青蛇毒),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或出现眼部复发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视网膜炎,以及关节红肿疼痛、肠痈(阑尾炎)样腹痛、黑便等症状。 (3)可并发子痈(附睾炎)。 (4)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综合症、脑膜脑炎综合征,可并发闭塞性血管炎、动脉瘤。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白塞病研究组1989年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外阴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外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 (3)眼病变: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浸润,或由眼科医生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由医生观察到或者患者诉说的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型脓包;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皮疹。

(5)针刺反应阳性:试验后24~48小时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诊断为本病。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皮下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一)症候诊断 1.热毒炽盛证:高热,口舌、前后二阴多发溃疡,疡面红肿疼痛,皮肤结 节性红斑或痤疮,关节肿痛,面红目赤,烦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湿热证:口舌、外阴溃疡,疡面红肿、覆有脓苔,目赤疼痛,畏光羞明,下肢结节红斑,时有低热,口苦黏腻,少腹胀满,男子睾丸隐痛坠胀,女子外荫痒痛、带下黄泉,小便赤黄,大便欠爽或溏薄、粘液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阴虚热毒证:口舌、二阴溃疡,疡面暗红,双目干涩不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气虚瘀毒证:口舌、外阴、皮肤溃疡反复发作,疮面色淡,久不收口,伴头晕眼花、面色少华、倦怠无力、心急失眠、易汗、那差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推荐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水牛角、石膏、知母、青蒿、银华、玄参、黄岑、连翘、生甘草等。 中成药: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肝脾湿热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