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lessPowerTransfer无限能量传输理论核心分析总结

WirelessPowerTransfer无限能量传输理论核心分析总结
WirelessPowerTransfer无限能量传输理论核心分析总结

第一章绪论

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知识迅猛爆炸,人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个人的移动通讯设备及各种电力客户端越来越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无线充电”这一概念被迅速地推向科学研究前沿。很大程度上说,目前我们的绝大部分电器产品仍需要连接一跟电线才能进行高效的能量传输,在日常生活中会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想象一下当无须电线即可充电的场景,就如同你的电脑找到一个无线网络一般那么的简单随意。

实际上,无线能量传输已经存在,如十九世纪末,特斯拉已经实现了无线能量传输,但其实现条件过于苛刻危险,所以并没有被人们所接收。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它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效率不高,比如大量能量被损耗甚至耗散如空气中,这不仅牵扯到一个能源利用的问题,也会对人类安全造成一定的伤害。

直到2007年,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Marin Soljacic教授课题组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无线能量传输方式-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magnetic resonance),这一发现为无线能量传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学者们为了进一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以及稳定性,研制了一大批工程上的优化器件与算法,例如各种新型的阻抗匹配电路,频率追踪电路等。

美特材料(metamaterials)是近年来十分火热的一种亚波长人工电磁微结构材料,其中最著名的效应即是具有负折射效应(negative refraction),这一类材料也被称为左手材料(left-handed materials, LHM)。此外,美特材料也包含其他特性的材料,如高阻抗表面(high-impedance surface)、梯度材料(gradient-index materials)等等,在医疗与军工等应用上也十分广泛。

通过美特材料来调控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已经屡见不鲜了,但其用法还较为单一,

主要集中在利用磁单负材料放大传输能量所用的准静磁场;还有少部分工作详细了讨论了美特

材料平面通过调整阻抗对近场分量包络进行重塑,从而达到聚焦等等有利于提高效率的事。

本文首先从原理仿真和实验解释了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以及美特材料;随后通过仿真

和实验分析了磁美特材料对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调控作用;最后简要阐述了由美特

材料衍生出的变换光学(transformation optics)和磁耦合波(magneto-inductive wave)的

原理以及各自对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可能的应用。

1.1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简介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电气工业时代,一批又一批的电气产品铺天盖地地不满市场,大至世界各地的电缆、电网以及工业用电设备,小至家庭电气设备,无不例外都需要一根根长长的电导线输送必须的能源以支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就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劣质电线容易老化导致供电不稳定,摩擦起火容易引发火灾;而就方便角度来说,电线也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又如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充电电线始终成为必备之物,这使得人们的出行看似十分累赘;又如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矿井,机场,植入体内的医疗充电等等,电线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随着小型可移动电气电子器件的繁荣发展,这些需求都在呼唤着人们甩掉电线,无线供能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图1-1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大致分类

1.11 传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如图1-1所示,传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主要包括辐射式,电场耦合式,磁场耦合式中的磁感应式以及声波等传能系统。通常我们区分近场和远场以一个波长的范围来区分,研究距离离激励源大于一个波长,我们称其为远场;研究距离小于一个波长,我们称其为近场。远场有推迟效应存在,且能量是以辐射方式发出;近场无推迟效应,且其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与静电磁场相同,所以它不向外辐射能量,而是电能和磁能在近场范围内交变,平均功率为零。

无线电波传输和激光传输是依靠电磁波辐射来工作的,对于无线电波传输来说,它所能传达能量的距离远远大于传输器件的几何尺寸,并且在远距离传输中,它的使用也比同样是辐射传输的激光要普遍得多,但相较于激光传能,其定向性较差,虽然在其覆盖区域范围内均能接收到电能,但其能量密度衰减十分快,通常以1/r2的速度下降,不能支持较高功率,因为若如此会对周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而激光传能相反,它能支持高功率传输,且方向性好,且效率十分高,但是它不成熟的地方是它必须是点对点传输,对传输环境要求较高。

与辐射式传能截然相反的是近场耦合式传能,其主要包括电耦合与磁耦合,其中电耦合是靠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形成电容器进行能量传输,电场对人体和周边环境影响过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使用电耦合式;传统的磁耦合式为纯感应式传能,发射线圈在工作频率附近非谐振,其中的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并激励离其不远处的接收线圈,其中接收线圈在工作频率附近亦不谐振,接收线圈内部感应出交变电动势从而产生电能。纯磁感应式传能所能允许的范围十分之近,传输距离远小于其器件最大尺寸,原因是因为其磁感力线发散过快,一般磁感应式传能会加入铁芯以引导更多的磁通穿过接收线圈(变压器)。但磁感应式的好处是它可以允许较大功率的传能,有不俗的传输效率并且安全。

1.12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不同于上面所述的非辐射近场耦合式传能,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依靠发射端与接收端谐振并且磁场耦合的方式进行中距离能量传输,理论上传输距离能达到传输装置几何尺寸的好几倍。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相较于辐射式传能的主要优点是磁谐振式传能能支持稍大功率的传输,因为其亚波长(亚波长结构是指结构的特征尺寸与工作波长相当或更小的周期(或非周期)结构)特性使其辐射能力并不突出;相比于感应式传能,磁谐振式在实现相同传输效率的条件下所允许的传输距离远远大于感应式的,并且不具备磁响应的物体对能量传输过程不造成影响,另外一点,磁谐振式传能对周边环境也是十分友好的,综合以上优点,其较为适合于民用。

当然,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的,磁谐振式传能也不例外,首先,其目前还不能支持与感应式传能相当的功率,因为其辐射特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其次,它并不像感应式传能一样,随着距离越近,效率越高,相反,随着距离越近,谐振式传能随着距离由远到近,效率是先上升后下降,原因是进入强耦合区,频率劈裂现象,关于这点在下文中会详细介绍。

1.2 磁美特材料简介

望文生义,磁美特材料是美特材料的一个分支,另一类自然是电美特材料。我们从美特材料来简要讲述其发展。美特材料(又名“超材料”,“特异材料”,以及“异向材料”)的英文名是“metamaterials”,其中materials大家都十分熟悉,也就是材料的意思,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它是自然界中的一般存在材料;“meta-”在希腊语中被译为“超越,超出”。所以,美特材料是指一类超越了自然界中一般材料的材料。起初,人们对它的存在持有褒贬不一的看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对其的看法逐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目前电磁领域的一大热门学系。从经典电动力学的角度来说,物质的电磁特性可以被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所描述,而通常大自然的物质中的这两常数都是正数,极少数的物质在某一频段会表现出负值,所以材料的用途也较为局限。但随着人类社会进程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产业已经不能满足于大自然的施予,一大批科学家投身于新材料的研发工作中,知道二十世纪末,美特材料等新兴领域慢慢地浮出水面。其实早在1968年,苏联物理科学家V. Veselago就从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上猜想了当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时,材料会有相速度与群速度反向等奇妙的特性,他利用严谨的理论推导并证明了他的猜想,但是学界却没有肯定这一作品的意义。直到1987年,一个伟大的名词诞生了--“光子晶体”(photonic crystal),如图1-1所示。它最早是两人提出的:E.Yablonovitch为了抑制晶体中的自发辐射,采用周期性介质结构,利用多重散射的机理,人工形成了具备组织光子逃逸的人造光子带隙(photonic bandgap, PBG)结构,尔后同年S.Jonh 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周期性结构可以有效地将光子局域在某些界面处,其实等效地表明这种结构对光子有禁带作用。于是又过了14年,也就是Veselago那篇工作后的整整30年,“美特材料”来到了这个世界,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J.B.Pendry,通过对金属棒子按一定周期地排列起来,等效地得到了在GHz频段的电等离子体(一般金属的等离子体频率都很高,都属于THz量级),并在GHz频段实现了负介电常数。随后在1999年,他提出了极为经典的“开口谐振环”(split ring resonator,SRR),并在GHz波段等效实现了负磁导率。2000年,依照J.B.Pendry之前的铺垫,圣地亚哥伯克利分校的D.R.Smith等人依靠SRR环和金属线“双负特性”(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在某一频段同时为负,相当于折射率为负)的合适组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负折射材料”,如图1-2所示,即在正常材料-负折射材料界面,光会发生同向折射。

图1-1 (a)一维光子晶体;(b)二维光子晶体;(c)三维光子晶体

图1-2 2000年D.R.Smith等人研制的负折射材料

其实光子晶体和负折射材料这类微结构理论上都能归为“美特材料”,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周期性来实现整体效果的。但它们之间本质上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光子晶体的单元尺度要远远大于负折射材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美特材料)的单元尺度,因为光子晶体主要是依靠布拉格散射(Bragg Scattering)形成带隙来工作的,所以其单元尺度与光波长可比拟,而美特材料最初是来源于“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如图1-3所示,这种“人造原子”的大小一定要远远小于工作波长,所以美特材料是等效出来的连续介质,以至于其周期性必须要远小于波长(亚波长特性)。

图1-3 常规材料(左物品)的宏观电磁响应也就是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是根据其中的电子和原子对电磁波的微观响应来定义的(左图),而美特材料(右物品)的宏观等效电磁参数则是来自于人造原子(如图里是“开

口谐振环”)对外界电磁波的响应

美特材料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例如医学成像,军工,天线雷达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便是“电磁隐身”(electromagnetic cloaking),试想一下,如图1-4所示,我们希望在待隐身区域外围一层美特材料,使得电磁

图1-4 电磁隐身示意图

波在这层美特材料里绕过待隐身区域,并在电磁波离开美特材料后依然能保持其进入美特材料时的波前和相位一致,那么它就完美隐身了。这一奇妙现象是以“变换光学”原理(也就是坐标变换,图1-5)为基础,根据实现这一映射所需的电磁参数的分布情况,选用适当结构的美特材料来达到最终目的的。

图1-5 坐标变换与映射,其中A为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B为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

第二章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理论仿真与实验

2.1 引言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最早由2007年MIT课题组提出,在MIT的研究中,工作频率为10MHz,当两圆柱线圈距离为2m时实现了两线圈间40%的能量传输效率,而在1m以内,效率竟能高达90%以上。该理论最新颖也是与传统传能方式不同之处即是它能够以较高的传输效率实现中距离能量传输(mid-range power transfer)。Soljacic小组最早通过两个谐振腔之间的耦合从理论与仿真上正实了中距离高效能量传输,所用的理论为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他们通过讨论发表于nature的一篇文章发现,当两个谐振体作用于强耦合区

(strong-coupled region)时,能量交换的速率会十分迅速,这也就说明两个谐振体之间的高效能量传输。这一原理所需的条件主要为:1.发射与接收谐振体具有高的Q因子;2.两谐振体之间的距离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传输距离大于谐振体尺寸若干倍(系统不处于强耦合区),传输效率将近乎随距离的三次方呈反比趋势下降。运用谐振耦合传输能量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系统与外界的耦合十分微弱,几乎不产生相互作用,因为绝大部分的通常材料在该工作频段都不具备磁相应特性。除了MIT的这一开创性工作,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如2011年的Seung-Hwan L等人在0.3m的距离内实现了95%的传输效率,传输功率为220W,系统工作于3.7MHz;2012年Kim N Y等人在13.56MHz的工作频率上1m距离下实现了70%的实现效率;Garnica J等人在2011年实现的1m距离下实现40W 76%的能量传输。此外还有很多中距离甚至少许远距离传输的成果,这里不一一赘述。

为了详细讨论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本章首先将通过示意图讨论该大致理论框架,然后通过两种不同的解析方式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即分别为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与等效电路理论(equivalent-circuit theory)。随后从等效电路理论讨论传统感应式,两线圈谐振式与四线圈谐振式的差别,并简要阐述无线能量传输的阻抗匹配过程。在本章接下来的两节中,我们给出基于CST(Cou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的电磁全场仿真,ADS电路仿真以及实验情况,并在最后简要讨论了四线圈频率劈裂现象。

2.2 原理

为了更为直观的说明整个能量传输过程,我们通过图2.1来大致解释整个能流过程,该部分以最为经典的四线圈系统进行分析。

图2-1磁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简明示意图

如图所示,此时为了方便我们假设发射与接收谐振线圈一模一样,它们的本征频率均为,为线圈的总电阻,该电阻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征损耗,即欧姆损耗,另一部分为偶极子式辐射损耗,为电源的输入功率,为负载所损耗的功率。当电源的输入频率为时,即时输入电压不是太大,也能使发射谐振线圈发生共振现象,从而电能和磁能在线圈中快速地交换,在共振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一部分被金属吸收消耗,另一部分被辐射进入周围环境。此时另一相同谐振线圈靠近,当它们的间距满足一定条件时(即进入之前提的强耦合区),两谐振线圈之间将会快速地进行能量交换,它们之间的耦合系数可以等效为,而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是建立在磁倏逝场(magnetic evanescent wave)的交叠上,所以是磁能间的相互交换,当第二个线圈接收到磁能时,其也发生共振现象,内部的电能和磁能快速的交换,所损失的能量与第一个线圈类似,包含金属等的本征损耗和辐射损耗,而电能最终被传递给负载,并被负载消耗。

以上解释是将谐振线圈等效为一个LCR谐振电路,这类电磁现象也能通过经典力学的例子来解释。两个相同且被一弹簧连接的单摆与两磁耦合在一起的LCR电路是很类似的。在经典物理的解释中,整个单摆系统将具有两种模式,分别对应两个频率,这两个频率一个高于单摆的

本征频率,另一个则低于。当然这两个频率的差值取决于这个弹簧的弹性(对应于电磁里的耦合系数)。当其弹性很大时,这两个频率的差值也越大;当弹性逐渐减小时,差值也逐渐减小;当弹性为零时,即两个单摆为刚性连接时,整个系统只存在一个模式,频率为单摆的本征频率,这也说明了耦合系数的强弱会影响系统的谐振频率(模式劈裂,这在后面会讨论)。

下面我们通过两种理论推导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2.3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

2.3.1 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

耦合模理论最早用于表述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出现在MIT的Soljacic小组2007年所发表的论文上。我们在这里将该理论详细过程进行推导。

图2-2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的耦合模理论模型

最普遍的耦合模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微分方程:

(2-1)

其中为谐振体m中所含总能量的二次方根,即m 中含有能量,类似与m 谐振体;为谐振体m 的本征频率;为谐振体m 的损耗速率(包含欧姆损耗和辐射损耗);

为谐振体m和谐振体n 之间的耦合速率,它与前面的损耗速率的量纲均为频率;激励项。

当我们把讨论项限定在两个谐振体1,2时,并且不考虑外界激励的情况下,即如图2-2所

示,整个系统的能量损耗为:

接下来我们考虑单一谐振被激励的情况:

(2-3)我们可得:

(2-4)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谐振的幅度大于倍的峰值幅度时的频率差来确定,通过方程2-4可知;当然我们也可以得出谐振体的Q值,这也说明每个循环谐振体消耗了的能量:

(2-5)

现在我们讨论两个耦合谐振体的情况,即两谐振线圈耦合。先考虑无损耗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如下微分方程组出发:

(2-6)

其中部分参数都如前几段所述,如果考虑,则我们可以将方程组2-6化简,通过消去与我们可以得到:

(2-7)求解上面一元二次方程,可进一步得到:

(2-8)

由前面的推导,这里令。

上式2-8说明系统中两个谐振体之间的耦合作用使整个系统的谐振频率变为两个,其中这两个频率的大小与谐振体1,2的本征频率和他们之间的耦合速率有关。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系统谐振频率劈裂的差值,当两个谐振体一样时,,此时,所以耦合速率越大,频率劈裂现象越明显。

假设时,与为初值,将2-8代入求解后的方程组2-6可得如下表达式:

(2-9)

此时假设初值,,此时我们若使,则谐振体1,2所储存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为如图2-3所示,其中横轴为时间,竖轴为能量,褐色的线为,整个系统的能量交换频率为,因为假设是无损耗的,且谐振频

率一样,所以系统的能量交换是彻底的,若谐振频率不一样的话,则能量交换不完全,但是总能量依旧为1。

图2-3 谐振体1,2中所储能量随时间的关系,其中谐振体尺寸、本征频率等一样

下面我们考虑有损耗时的两谐振体耦合模理论,令和分别为谐振体1和2的损耗速率,我们可以得出下列两个微分方程:

(2-10)

令,,并解方程组2-10得到:

(2-11)

若令等于不同的值,分别为3000,50000,450000时,其他参数与前一段一致,如图2-4所示,总能量一直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耦合强弱的问题,当

远远大于1时(这点稍后再说),系统处于强耦合区,物理意义是系统的耦合速率大于耗散速率,即能量还没来得及耗散便从一个谐振体耦合到了另一个谐振体。

(a)损耗速率

(b)损耗速率

(c)损耗速率

图2-4 考虑损耗的情况下谐振体1,2所储能量随时间的关系,其中谐振体尺寸、本征频率等一样现在我们考虑有负载的情况下,方程如下:

(2-12)令,方程2-12求解后可得:

(2-13)

其中为负载的损耗速率,那么由耦合模理论的定义可知,损耗在物体上的能量为

,则我们可以得出系统的传输效率为:

(2-14)

将2-13中结果代入2-14可得:

(2-15)

由2-15可知,当时,对系统效率最大化可得的条件为,令,则系统的效率只与的大小有关,当时,系统处于强耦合区。 本章内容适用于所有的谐振体耦合作用。下面我们将讨论用等效电路理论来解析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2.3.2 等效电路理论(equivalent circuit theory )

等效电路理论不同于上述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先对谐振线圈进行等效LCR 电路,再对各个节点的电压进行计算来获得每一个回路内的电流,从而获得每一个电阻上的功率,最后可以得出系统的效率。

这里我们对最为经典的四线圈模型进行分析,如图2-5(a ),其中四个线圈均为谐振线圈(四线圈均谐振好于传统的两谐振两不谐振,主要因为更容易调节系统的阻抗匹配实现最大功率输出,),第一个和第四个谐振线圈不参与谐振传能。如图2-5(b ),为四线圈系统的等效电路图,其中Zs 和Zl 分别为电源内阻

交流源

负载 发射谐振环Tx 接收谐振环Rx

Sl 负载环Ll

(a)四线圈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示意图

(b)四线圈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等效电路图

图2-5 四线圈WPT系统的装置示意图以及系统等效电路图

以及负载阻抗,R1、R2、R3、R4分别是激励环Sl,发射谐振环Tx,接收谐振环Rx和负载环Ll 的欧姆电阻和辐射电阻的总和,L1、L2、L3、L4分别为四个环的寄生电感,C1、C2、C3、C4分别为四个环的寄生电容,M1、M2、M3分别为Sl和Tx的互感值、Tx和Rx的互感值、Rx和Ll 的互感值(这里我们为了方便推导,将其他交叉互感忽略,比如Sl和Rx的互感,我们假设这类互感十分弱)。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此时有四个回路,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程:

(2-16)

其中分别为Sl,Tx,Rx,Ll四个环内的电流,Vs为激励源输入电压,为激励角频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四个方程求出各环上的电流值,此时我们引入互感耦合系数,由电路

知识可知,将2-16化简并消去和,可得Ll环内电流:

(2-17)其中:

(2-18)由2-17可以得出Zl上的电压Vl,然后我们可以得出该电压与激励源输入电压的比值:

(2-19)

其中: (2-20)

四线圈系统的表征可以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VNA )来完成,因为整个四线圈系统可以被看成是有两个端口的网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S 参数 (scattering-parameters )来分析系统的透射系数与反射系数,从而得到系统的传输效率,且功率传输效率是

,通过之前文献所示,此等效电路的等效值可求得:

(2-21)

为了更为直观地表征系统功率传输效率随互感耦合系数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如下表格的参数,利用2-19,2-20,2-21求得

,然后得出传输效率如图2-6所示。 表2-1

四线圈

等效电

路模型

参考值

图2-6 四线圈系统互感耦合系数vs 频率vs 效率图

2.4 三种传能方式之间的比较

两线圈非谐振,两线圈谐振,四线圈谐振式传能之间的比较

传统的两线圈传能并不依靠电磁谐振,它仅仅依靠电磁感应,即单纯地互感作用,激励源产生的交变磁场,有一部分磁感力线穿过负载线圈,负载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而激励线圈产生的磁感力线发散是十分迅速的,所以这种传能方式注定只能用在近距离,下面我们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举例分析。

参数名称 参考值 、 50 Ohm 、 3000nH 、

337.7pF 、

0.2欧 、

29000nH 、

35pF 、

1 Ohm 、

0.1 0.0001到0.3

我们此时只需考虑两个线圈,并且它们不谐振,如图2-7所示,分别为实验示意图和等效电路示意图,

Lt Lr

M

Vs Zl

图2-7 非谐振两线圈能量传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和等效电路图

其中,Lt和Lr分别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Rs和Rl为电源内阻和负载阻抗,M为两个环之间的互感作用Vs为交流激励源的激励电压。在等效电路图中,R1,R2,L1,L2分别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总电阻(包括欧姆电阻和辐射电阻)以及自感,M为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值。

对于图2-7的等效电路,我们依然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进行分析,由于有两个回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

(2-22)

其中和分别为环Lt和Lr 中的电流值,为系统的输入频率,解2-22可得在负载上的电压值为:

(2-23)根据2-21我们可得此时的:

(2-24)

为了与之前我们所分析的四线圈谐振式传能系统做对比,我们采取与之前表2-1相似的参数进行计算,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计算只选取三个M值,如下表2-2所示:

2-2 两线

圈非谐振

能量传输

系统等效

电路模型

参考值

图2-8 两线圈非谐振式能量传输系统频率vs 效率图

由于两个线圈非谐振,所以靠这两个线圈传能只能通过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也就是说两线圈非谐振系统的效率主要由两线圈的耦合系数有关,耦合系数是与互感成正比的,而发射线圈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磁场都逸散到了空气中,除非两个线圈的距离十分近,或者插入类似铁芯的顺磁物质,这样才能够使更多的交变磁场穿过接收线圈,提高传输效率。

接下来我们对比两线圈谐振式的情况,即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加入电容,使其在工作频段发生谐振。与上述两线圈例子相似,只是在等效电路中会多增加两个电容。

图2-9 谐振式两线圈能量传输实验示意图和等效电路图 参数名称 参考值 、 50 Ohm 、 1 Ohm 、

29000 nH 0.1、0.3、0.9

Tx Rx

Vs

Rl

由图2-8,我们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出如下两个方程:

(2-25)

其中和分别为线圈Tx和Rx内的电流,解方程组2-25可以得出在负载上的电压:

(2-26)

根据2-21可得:

(2-27)

为了与之前我们所分析的两种传能系统做对比,我们采取与之前表2-1相似的参数进行计算:

表2-3

两线圈

谐振能

量传输

系统等

效电路

模型参

考值

图2-10 两线圈谐振能量传输系统频率vs效率图

由图2-10所示,谐振式的效率在同等耦合系数的情况下比非谐振式的效率要高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谐振式的线圈中存在电磁交换,集聚了能量,从而近场衰减得更慢,有更多的磁场从发射线圈穿过了接收线圈,所以效率会比非谐振的高很多。

为了更为直观的观察四线圈系统,非谐振与谐振两线圈系统之间传输效率的相互比较,我们在同等参数下对它们的传输效率取分贝图,此时令三者的耦合系数,此时的传输距离为中距离传输,内阻和负载均为50欧姆,其他参数如电阻电感电容均如前几段所示。

参数名称参考值

、50 Ohm

、0.2 Ohm

、3000 nH

、337.7 pF

0.001、0.1、0.3

图2-11 三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效率比较图,

图2-11说明,在中距离传输时,四线圈磁谐振能量传输的优势十分明显,因为两线圈非谐振式能量传输受到磁场发散过快的限制,在中距离上接收线圈几乎接收不到磁通量,而两线圈谐振式能量传输由于电源内阻和负载直接连接谐振线圈,导致其Q不高,能量集聚程度不高,所以在中距离传输中的表现并不好,但是还是要稍微好于非谐振的情况。而四线圈系统由于只有中间两个谐振线圈参与谐振传能,而发射端的两个线圈与接收端的两个线圈可以很好的做到整体阻抗匹配,所以在中距离的表现十分优秀。

此时我们为了研究近距离的情况,当时,如图2-12所示,此时四线圈谐振系统已经不再具备之前时的优势,因为由于耦合距离非常近,用物理工作者的话来说系统进入了强耦合区,所以此时耦合速率十分大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系统谐振频率劈裂现象;用电气工程工作者的话说,由于中间两谐振环间隙的减小,在原有频率处阻抗匹配条件已经改变,变得十分差,功率无法很好地匹配过去,这种情况导致在原有的工作频率上与两线圈非谐振式的效率相当,均十分低。而两线圈谐振式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因为其直接连接电源内阻和负载阻抗,所以谐振环的Q值并不高,所以在较近的距离下,耦合速率依然无法超越损耗速率,但十分接近临界耦合,所以效率相较四线圈和两线圈非谐振会稍高一些。

图2-12 三种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比较图,

2.5 四线圈系统阻抗匹配

所谓阻抗,简单地说即为电阻和电抗,其中电阻无论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中都是一样的作用,即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通常是一个定值;但在交流电中,电抗的存在也会阻碍电流的

前进,电抗分为容抗和感抗,而电抗的大小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频率越大,感抗越大,容抗越小。

阻抗匹配,通俗地说,就是激励源的输出阻抗与所连的负载阻抗满足某种关系时,此时负载能够接收到最大功率。而一般电路中的阻抗匹配又被称为共轭匹配,当激励源的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共轭时,即满足实部相等,虚部相反数时,系统能够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对于纯阻电路,匹配条件也就稍微简单一些,即激励源输出电阻等于负载电阻。

下面我们讨论四线圈阻抗匹配过程,如图2-13(a)所示,传输系统为谐振-谐振-谐振-谐振,并且此时忽略交叉耦合以及线圈损耗。若此时需要整个系统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则必须满足条件,如图2-13(b)。此时对的求解是必须的,

(a)

图2-13 四谐振线圈等效电路图及阻抗匹配过程

如图2-14(a)所示,传输系统为非谐振-谐振-谐振-非谐振,并且此时忽略交叉耦合以及线圈损耗,若此时需要整个系统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则必须满足条件,如图2-13(b)。此时对的求解是必须的,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仿真原理与方法。

首先,我们在本文中所使用的仿真软件为CST microwave studio。我们采用时域求解器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在MHz频段进行全场仿真,然后采用ADS进行等效电路仿真,并配合Comsol multiphysics计算线环自感与互感值。

首先我们先考虑一个简单模型,并作为例子大致讲解仿真流程:

两线圈系统中,

如图2-15所示,仿真四线圈系统为传统的非谐振-谐振-谐振-非谐振组合而成。其中,两个非谐振环的几何参数为线径为1.5mm,线圈半径为200mm,线圈开口端均连接SMA接头以便接入网分进行测量。两谐振线圈的由3圈螺线环构成,其中线径为1.5mm,最外圈切向半径为200mm,相邻铜环间隔为15mm。

此时,根据上面的几何参数,我们进行物理场的设置。设置背景材料为Normal,即空气,为了实现无限大空间的模拟,我们将边界设为Open并将计算区域向外扩展300mm(理论上,扩展越大应该是越有利于准确计算的,此时我们综合考虑定位300mm已经能较为准确的进行仿真)。我们定义扫频范围为24MHz至30MHz。将两非谐振线圈均接入Lumped Port(集总端口),随后我们在Lumped Port里选取S-parameter仿真,并且考虑到实际物理实验,我们将端口设置为50欧阻抗匹配。我们再将两谐振线圈置于两非谐振线圈之中,并使四线圈的中心轴重合。下一步我们设置好网格剖分,并确定每块待剖分面积至少被剖分一次。最后我们设置好时域求解器,将Port1 设为激励端,进行仿真。

首先,我们将两谐振线圈的间距调整为45cm,从而使得间距与他们的最外圈尺寸相当,也就是中距离传输。其次,我们通过对非谐振激励线圈与发射端谐振线圈的间距以及相应的非谐振负载线圈与接收端谐振线圈的间距进行参数扫描,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取S21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间距值来大致确定系统的阻抗匹配点(如上一节所述,尽管这种系统无法完美实现系统阻抗匹配,但我们可以将其调整至最接近阻抗匹配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此间距并非越远越好,也并非越近越好,而是一个适中值。通过上述方法操作后,我们最终将阻抗匹配间距定位7.5cm。

计算过后,此时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S21随频率变化值如图2-16(a)所示,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系统的S21最大值大致在单个谐振线圈的谐振频率处获得,约为27.1MHz(其中,环的谐振频率我们会在下一节第二部分提到)。

此后,我们继续改变两谐振线圈间的距离,也就是传输距离,从70cm开始,每一次传输距离缩短5cm。直至30cm。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随着传输距离的减小系统的传输效率显著的增加,直至45cm左右时,系统在谐振频率左右的效率已经不再增加,然而随着传输距离进一步减小,频率劈裂现象便出现了。频率劈裂现象主要是由于两个谐振线圈之间进入了强耦合区,从而他们以相同频率在一起谐振,由于模式守恒,所以两个谐振体相互耦合会有两种模式-奇模和偶模,分别对应的是两谐振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同和相反的情况。

我们根据上一节中四线圈仿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本节主要讨论实验仪器与耗材的介绍,实验平台的组成,四线圈系统效率测量以及耦合模理论的参数测量实验。

2.7.1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实验仪器与耗材的介绍

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实验仪器主要包括信号激励源,接收检测源,发射与接收配套线圈,以及支撑体,SMA接头以及同轴线。

其中,本文所采用的激励与接收装置均为网络矢量分析仪(Vector Network Analyzer),所用信号为Agilent PNA N5222A型网络矢量分析仪,如图2-18所示,2端口(单信号源)或4端口(2个内置信号源),最高输出功率(+13dBm)和宽功率扫频范围(38dB)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0MHz至26.5GHz,本实验所要求检测的范围是24MHz至30MHz,所以该网分完全符合实验需求。

图2-18 Agilent N5222A 网络矢量分析仪

非谐振线圈的线径为1.5mm,线圈半径为200mm,谐振线圈与之前仿真时所给数据一致。

四线圈均为铜质漆包线。

四个线圈均用透明胶粘贴在有机介质板上用以固定,每块介质板下方均用两个矩形支架用以保持垂直于桌面。

非谐振激励线圈与非谐振接收线圈的开口处均焊接SMA接头通过同轴线分别连接至网络矢量分析仪的Port1以及Port2。

为了对谐振线圈以及整个谐振系统的耦合速率等部分重要参数等进行实验测量,我们绕制了一个线径0.5mm直径为2cm并且密绕6圈的圆柱螺线环,我们称之为探测线圈,如图2-19所示。该测试线圈几何尺寸之所以要远小于谐振线圈,是因为探测线圈相对被测物体越小,其就可以更好地被认为是一个磁偶极子探测天线,那么所测得数据也越接近被测物体的本征值。

三基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2010年新员工岗前培训结业考试成绩分析 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完成新一届的岗前培训任务,我们对这次结业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查找原因,就下一步的工作制定整改措施。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答题方式,全院新员工成绩均达60分以上,最高分谢志红98分,最低分李余雄63分,80%以上的员工成绩均在80分以上,15%以上的员工成绩均在70-80分,5%的员工成绩均在60-70分. 通过试卷分析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分数段成绩分布不平衡,90分段以上的人员较多,这跟我们出题范围就在此次培训内容之中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新员工们是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了的,值得表扬。 3、部分新员工规范答题的意识差,卷面潦草、不规范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4、新员工中存在眼高手低、忽视基础的现象。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思维不严密,会做的题得分率低。如很多员工在回答继教学分标准这一题时就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导致大量失分。 5、极个别新员工学习的自主性差,不善于归纳、总结,则在此次的答题中很明显。 6、新员工应试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习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严谨,规范性不够,很多解答题中的常规步骤写的不全、不准。 二、改进措施: 1、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化,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与员工们的互动; 2、在进行基础知识培训的时候,对必须要记住的知识点要一再强调; 3、培训时间应安排得更加合理。 科教科 2011.4.15

二0一0年中称人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分析 我院于2010年5月28日在五楼学术厅举行了中级职称“三基”理论考试,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模式,共用时90分钟,考试纪律良好,成绩真实。 本次考试共有72人参加,成绩分布如下: 分析如下: 1、成绩在81~90分数段占据了一半的比例,80~71分数段占据了34.7%的比例,而高分段只有5%,说明本套题难度不大,但成绩拔尖者相对不多。 2、医技部分答题分数普遍较高,而临床部分成绩相对较低,可能跟

三基理论知识及医疗技能考核分析总结

三基理论知识及医疗实践技能考核分析总结 (2010年下半年) 按照卫生部及卫生厅相关制度的要求,对临床医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技能的训练历来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能否全面、熟练、规范、正确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是衡量临床医师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准之一。按照《XXXXXXXX(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XX院字(2008)017号文件《xxxxx医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精神,对全院医务人员三基知识的笔试进行培训、考核。现将2010年下半年三基考核及实践技能总结如下: 一、考核成绩: 1、三基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2、实践技能考核成绩 二、考核取得的成效: 1、本次考核公平、公正,监考官严格按照《实践技能标准》,共同讨论确定命题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根据现场实践技能的考核给出成绩,并现场点评演练的过程,对实践技能操作严谨的医师给予肯定,在实战演练中存在疏漏、操作不规范的临床医师进行再次培训及考核。 2、加强多学科、多科室的配合协调能力,通过应急演练提高临床医师的实战经验。 3、本次考核为学习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临床技能的强化培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疏而不漏,衔接有序,通过实战演练,提升急救服务的能力。 4、院领导对于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亲临急救演练现场观摩、点评。 5、各科室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操作训练,为心肺复苏等技能的考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现状点评: 本次考核,充分体现了大家对三基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对实践技能的操作不规范、不熟练的人员较多,虽然各科室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少部分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学习氛围及学习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在多科室急救演练过程中,现场混乱,闲散人员较多,疏散通道有杂物放置,医护之间配合不到位等等;与急诊科的交接不紧密等。这些说明我院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存在问题。此外,全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的深刻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进取,逐步提高自身的急救处理能力。 四、整改措施: 医务部要定期开展全院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提高人才质量培养,提升临床医师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使我院的综合能力提到更高的水平。要求我院医务人员要坚持在诊疗工作中的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临床型医学人才。 医务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

电磁能量传递的原理分析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1) 1. 关于电磁能量传递的几个量 (1) 2. 稳恒电路中的电磁能量传递 (1) 2.1电子的定向移动并不能传递负载所消耗的能量 (1) 2.2 建立场参量与路参量之间的联系 (2) 3. 交流元件的电磁能量传递(以电容器为例) (4) 3.1电容器中电磁能量的传输 (4)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电磁能量传递的原理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电磁能量传递的原理,介绍了关于电磁能量的几个量,并定量分析了稳恒电路及交流元件(以电容器为例)的电磁能量传递问题,通过定量的计算分析解释电磁能量在场中传递的原理与本质。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能量;能流密度矢量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ransf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ransfer, for describing some amount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ic circuit and exchange component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ransfer to expla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pass the theory and nature. 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field;Electromagnetic energy;Energy density vector 引言 电磁场的能流密度矢量(也称坡印亭矢量)深刻揭示了电磁能量在场中传输的重要本质。但是在低频交流电路中由于通常只须解电路方程,不必直接研究电磁场能量,人们往往形成了能量通过线路传递的误解,而一般的《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教科书对稳恒电路及交流元件的电磁能量在场中传递过程均未作具体分析和验证,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困惑,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关于电磁能量传递的几个量 电场能量密度:we=1/2E·D.磁场能量密度:wm =1/2B·H.电磁场能量密度:w=1/2(E·D+H·B).电磁场能流密度矢量(坡印亭矢量):S=E×H. 2.稳恒电路中的电磁能量传递 2.1电子的定向移动并不能传递负载所消耗的能量 导线内的电流密度矢量可以写为:j=nev,式中n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个数,一般金属导体内其量级为1023个/cm3[1];e为电子电量,其值为1.6×10-19C;v为导体内自由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 对半径为1mm,流过电流强度为3.14A的导线来说,电流密度值 j=1A/mm2=106A/m2.可以计算出平均漂移速度的值为6×10-5m/s。由此可见,一方面,平均漂移速度如此之小,其动能自然很小,稳恒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值相同,所以负载上消耗的能量并不是由电子的运动能量所提供的;另一方面,自由电子漂移

下半年三基考试总结

下半年三基考试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2015下半年度医疗人员三基知识考试成绩汇总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科室医疗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医疗工作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年度制定的工作计划,对科室医疗人员临床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的理论考试,现将上半年医疗人员考试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医疗人员情况 本科室医生共7人,本考核应考本科室医生共7人,。 二、考核内容及形式 1、本次考试出题采用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 2、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 三、考试情况分析 1、应考核医生人员7人,实考7人,80分以上7人,合格率为100%。 2、题型结构情况分析:本次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填空及问答。 四、存在问题 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考场观察评价,人员学习态度认真,答题严谨。同时仍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本科室医生人员数量少,年底病房病人较多,病房任务重,经常加点加班,忽略了学习;或有时休息不足,没有充分时间学习。 2、对于平时业务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三基知识、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熟练。 3、各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及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对于较冷僻或平时接触不到的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也比较满意。但是对实际演练过程如消防演练、急救演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演练过程中现场混乱,闲散人员较多,医护之间配合不到位等等,学习氛围及学习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接触不到的三基知识、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相关专科知识的培训,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督促进行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营造学习氛围,巩固三基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专科知识,提高科室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下一年要继续加大实际演练力度,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提升临床医师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普外二科

护理_部一季度护理_质量考核情况总结

护理部一季度护理质量考核情况总结 2014年3月25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各部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规范质量、急抢救室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护理查对质量、交接班质量、各室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各种护理记录台帐及护士长工作进行了检查考核,就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一、护理文件书写情况 存在问题: 一病区:护理记录单有涂改现象 二病区: 体温单皮试栏药物名称记录不全面 三病区:护理记录有评估,有护理措施,无效果评价 四病区: 体温单眉栏有涂改现象 五病区:护理记录单有涂改现象 六病区:体温单体温绘制点大小不一 整改措施: 1、及时与各病区护士长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有些仅是细节问题,稍加注意便能解决。 2、护理部要求各病区再次组织复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一律杜绝刀刮、胶粘、涂改现象,平时加强督查,树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3、加强护理人员工作严谨性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 二、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情况 存在问题: 一病区:一床单元不洁,导管标识不清 二病区:一患者使用便器后,皮肤有损伤现象,术后患者血压监测记录不及时 三病区:手术患者术后饮食宣教不到位,未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 四病区:一脑出血患者未使用床栏,责任护士的九知道掌握不够 五病区;患者胡须较长,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不够 六病区:对压疮高危患者,预防措施不够,留置针标识脱落 整改措施 1 组织学习等级护理质量标准,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2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3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对病人的“九知道”情况熟练掌握,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宣教 4 加强对带管病人的管理,做到标识清楚,做到导管在位、通畅,患者直销注意事项。 三、护理服务规范质量 存在问题: 一病区: 个别护士未自我介绍,大声喧哗 二病区: 护士未对手术患者讲解手术有关准备情况 三病区:护理人员未主动对手术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 四病区:护理人员有接听手记的现象,出院患者未征求意见 五病区:个别护士未介绍病室环境,未向输液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六病区:护理人员四轻执行不到位,未主动自我介绍 对呼叫铃的应答不及时,出院患者未送至电梯口 手术室:巡回过程中有接听手机的现象 供应室:护理人员上班期间看与工作无关的书 急诊病区:护理人员未介绍病室环境,未解释输液的目的 整改措施: 1 各病区要加强护理服务规范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并切实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2做好入出院病人的护理,做到热情接待新病人,送患者入病房,送出院病人至电梯口。3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治疗、护理、检查及手术前的解释工作,征得同意方可实施 4责任护士主动自我介绍,让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四、急抢救室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考核 存在问题: 急诊病区:少地塞米松一支,洗胃机使用后未及时记录 一病区:抢救室有与抢救无关物品 二病区:抢救车有灰尘 三病区:个别无菌包包布有破损 四病区:年轻护士对抢救流程回答不全面氧气湿化瓶未及时消毒 五病区:皮实盘肾上腺素标签模糊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总结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总结 一.控制、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1.反馈(闭环)控制原理 概念:基于负反馈基础上的检测偏差用以纠正偏差的控制原理(P4)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P4) a.通过测量元件检测输出信号的实际值 b.将实际值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得出偏差信号。 c.利用偏差信号产生的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术语 控制目标、控制系统、控制结果三部分组成;(P2) 信号、反馈、控制是控制工程的三个要素。(P5) 反馈是把取出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并与出入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P4) 负反馈: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时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 正反馈:反之即得 控制过程的物理本质:任何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都是一种信息处理使能量(或物质、或信息)按预定的规律转移、传递的过程。(P6) 2.基本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P6—P7) 如果系统只是根据输入信号和干扰信号进行控制,而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信号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系统的控制不产生任何影响,这样的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数控机床的进给运动) 如果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同时采用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控制方式称为复合控制。 3.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叠加原理(P10)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快速,精确,健壮。(P11) 4.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P70) 二.系统数学模型及其建模 何谓数学建模?(P15)何谓负载效应?(P21)何谓线性化?(P19)如何线性化?(P19—P20) (一).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的概念(P35)与性质(P36)零点、极点、特征多项式和特征方程(P36) 2.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P38—P46) 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P56),开环增益(P57),系统型号(P96) 主令输入、扰动输入下的闭环传递函数(P57) 主令输入、扰动输入下的偏差、误差传递函数(P57—P58)

下半年三基考试总结

2015下半年度医疗人员三基知识考试成绩汇总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科室医疗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医疗工作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年度制定的工作计划,对科室医疗人员临床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的理论考试,现将上半年医疗人员考试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医疗人员情况 本科室医生共7人,本考核应考本科室医生共7人,。 二、考核内容及形式 1、本次考试出题采用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 2、试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 三、考试情况分析 1、应考核医生人员7人,实考7人,80分以上7人,合格率为100%。 2、题型结构情况分析:本次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填空及问答。 四、存在问题 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考场观察评价,人员学习态度认真,答题严谨。同时仍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本科室医生人员数量少,年底病房病人较多,病房任务重,经常加点加班,忽略了学习;或有时休息不足,没有充分时间学习。 2、对于平时业务中经常能够接触的三基知识、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熟练。 3、各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及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对于较冷僻或平时接触不到的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也比较满意。但是对实际演练过程如消防演练、急

救演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演练过程中现场混乱,闲散人员较多,医护之间配合不到位等等,学习氛围及学习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接触不到的三基知识、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加强相关专科知识的培训,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督促进行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营造学习氛围,巩固三基医疗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专科知识,提高科室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下一年要继续加大实际演练力度,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提升临床医师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普外二科 2015-12-29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专题

能量流动之 能量传递效率计算专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能量流动 2、掌握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 3、学会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 【引言】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等知识共同构成了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然而在“能量流动”知识中,仍存在一些易被忽视或不常见的问题,如“能量值”的表示方式、最值的计算、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稳态的关系等。 【导学探究】 一、能量流动的几种“最值”计算 由于一般情况下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10%~20%。故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所以,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消耗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反之,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传递给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若求“最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这一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1. 以生物的同化量(实际获取量)为标准的“最值”计算

题1.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A. B. C. D. 2. 以生物的积累量为标准的“最值”计算 题2. 已知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为1000kJ,其中95%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则其下一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A. 200kJ B. 40kJ C. 50kJ D. 10kJ 二、能量值的几种不同表示方式及相关计算 “能量值”除了用“焦耳”等能量单位表示外,在许多生物资料中,其还可用生物量、数量、面积、体积单位等形式来表示,因而使能量流动关系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但是不管用何种单位形式表示,通常情况下能量的传递效率都遵循“10%~20%”的规律,下面结合一些例子分别加以阐述。 1. 能量(单位)表示法及计算 以能量(单位)“焦耳”表示能量值的多少是“能量流动”知识中最常见的形式。在以“焦耳”为单位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形,不可能出现倒置。 1.1 以生物体同化量的总量为特征的计算 如题1 1.2 以ATP为特征的计算 这种形式的能量计算是建立在物质氧化分解的基础上的,它常涉及利用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017年一季度三基考试

xxx2017年一季度三基考试 (共 50 道题,总分 100 分) 时间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选题【A1】: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共20题,每题2.00分) 1、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2.00分)() A、载有本人姓名、性别和年龄的标牌 B、载有本人姓名、年龄和专业的标牌 C、载有本人姓名、专业和职务的标牌 D、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E、载有本人姓名、职称及科室的标牌 2、关于人体实验的第一个伦理学文献是(2.00分)() A、《赫尔辛基宣言》 B、《纽伦堡法典》 C、《日内瓦宣言》 D、《东京宣言》 E、《夏威夷宣言》 3、医德教育应(2.00分)() A、正面教育为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注重实效 D、长期坚持不懈 E、以上均是 4、属于行政处分的是(2.00分)() A、行政拘留 B、记大过 C、管制 D、罚金 E、赔礼道歉 5、下列乙类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是(2.00分)() A、流行性出血热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肺炭疽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布氏杆菌病 6、下列人员中一定不能予以医师执业注册的是(2.00分)() A、受过刑事处罚的 B、受行政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两年的 C、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D、受过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E、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已满两年但不满三年的

7、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中,不包括(2.00分)() A、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B、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C、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预防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D、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保健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E、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8、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2.00分)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9、医德关系的主要协调对象是(2.00分)() A、医医关系 B、医社关系 C、医患关系 D、医护关系 E、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10、针灸推拿治疗的道德要求是(2.00分)() A、严格掌握适应证 B、尊重患者,耐心体贴 C、认真操作,一丝不苟 D、节约费用 E、严守法规 11、设立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并建立的教学基地是(2.00分)() A、一流的临床教学基地 B、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 C、符合本单位需求的临床教学基地 D、适应发展需要的临床教学基地 E、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 12、有关生命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2.00分)() A、不伤害 B、保护 C、尊重 D、公正 E、有利 13、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是(2.00分)() A、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B、主动-被动型,互相-合作型,平等参与型 C、主动-配合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D、主动-被动型,共同-参与型,父权主义型 E、主动-合作型,相互-指导型,共同参与型 14、医师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对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不得(2.00分)() A、与同行讨论

三基三严培训总结合集3篇

三基三严培训总结合集3篇 三基三严培训总结1 **年上半年医务科对全院临床及药剂科医务人员进行了“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试卷分A,B两种,A卷主要针对基础知识,B卷主要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参加此次考试的人数为272人,合格率达100%。 **年上半年“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临床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及考核内容,扎实开展三基培训工作,涵盖的内容包括: (一)基础理论方面: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的基本理论,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等基础理论。 (二)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使用方法及适应症等。 (三)基本技能:包括卫技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 二、选用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医院组织培训与科室集中培训两结合的方式方法。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新知识,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一)20**年6月28日下午,医务科在医院大会议室对全院102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XXX主任向大家分析探讨了《疾病诊断思路和病情评估》,XXX副主任针对医院抗菌药物在治疗中的使用进行了《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培训。医技科将在下半年参加培训。

(二)加强对新入院职工的培训力度。医院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及职工个人专业要求安排新职工科室轮转。各科室均由培训、考核小组负责新入科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新入岗人员的监督力度,定期组织考核,使新上岗人员能够扎实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保证医疗安全。 通过行之有效的“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临床人员的“三基三严”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全院卫技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服务作风更加扎实、严谨,病案书写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危重病抢救成功率、疾病确诊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医疗投诉明显减少,进一步夯实了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基三严培训总结2 20xx年我院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规范化继续教育在院领导及各科护长的重视和支持下,园满完成了预定目标,现总结如下: 1、组织全院性护理学术讲座X次,学时共78小时。内容主要有: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病房管理,20xx年心肺复苏指南,防跌倒、压疮的预防与管理、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输血安全护理等19个课题,授课人分别为:XX主治医师、XXX主管护师等。 2、邀请省继教处到我院举办“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学时共45小时,授课的专家有主任护师林妹、医师协会名誉副会长XXX 等,专家们理论扎实、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丰富,分别讲授了“护理最新信息通报”、“护理专业发展趋势及管理新理念”、“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心肺脑复苏—2014年急救指南解读”、“深化护理改革提高护理质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发展”等内容。我院共有180人参加培训班学习,并全部考核合格,获得Ⅰ类学5分证书。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新理论、新知识及新方法。 3、派出到省内外进修学习1—3个月的护理人员共9人医学.全在分别为有护理管理和手术配合;派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术讲座培训班

2020年三基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三基培训心得体会 2020年三基培训心得体会1 为期一年的“三基”培训学习已进行快两个月了,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却认认真真地学了很多。我不敢说我掌握了很深的知识, 更不敢说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可以说,听了实验小学六位老师的 课后,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针对我的一些听课,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活动情景,促进主体参与。 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的情景,可使学生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 起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情景创设具有很多作用:第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李晓云老师在教学“6、7的加减法” 一课时,首先出示几辆漂亮的车子,车身上分别写着6和7,然后让学生给这些车子找车轮,每个车轮上也标有数字,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 情景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引出 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思考数学问题的素材,锻炼学 生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谢崇美老师在教 学“除法竖式的写法”一课时,先出示操场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让学 生观察,继而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第三, 引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情景往往是一个实际问题,而解决数学问题往 往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这样,情景就对解决问题的思 路的引发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李晓云老师在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让小熊从7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个动画情景让学生一看就 明白应从7里面减去一个,从而很快就列出算式7-1=6。第四,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学情景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需 要学生自己提炼数学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培养了学生的 探索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语言魅力,抓住学生的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 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例如,周保华老师在教学六年级的应用题时,用 精密的数学语言,烘托出应用题中的问题情景,用缜密的思路分析题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热工基础读书报告 摘要:能源是提供能量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热工的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认识和掌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律,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第一:说明这门课程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第三: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意见。 关键词:能量热工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正文 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大部分能源是以热能的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的形式予以利用。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的能源主要是热能。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量的传递规律。 1 热工基础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热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是能量利用中的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来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 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工程热力学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由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的热工学理论基础就是主要研究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利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的学科,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应用中,这样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的热工设备的学习和掌握。 1.2研究方法 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理想化简化处理的方法,抽出共性,

三基培训总结

三基培训总结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大临床、医技“三基三严”理论和操作的培训考核力度,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才能保证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年我们根据年初《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狠抓卫技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为保证医疗质量和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夯实了基础。现将**年“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立了三基三严考核组织,加强管理力度 我们非常十分重视医技人员培训工作,成立了院科两级培训考核组织,多层次对全院卫技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每次培训工作,从培训方案的制定到培训内容的选取,从培训过程的监督到培训结果的考核,都认真对待。并将“三基三严”作为大事来抓,严格督促落实,考核成绩与个人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奖金及执业医师注册挂钩,有效地保证了“三基三严”训练效果。加强了对全体卫技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力度,提高了卫技人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三基三严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在90%以上。 二、根据临床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及考核内容,扎实开展三基培训工作,涵盖的内容包括: (一)基础理论方面: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1 / 14

如: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的基本理论,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等基础理论。 (二)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标本采集方法。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使用方法、及适应症等。 (三)基本技能:包括卫技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 (四)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五)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等 三、选用了多种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培训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让卫技人员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新知识,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一)全院培训由医务科组织集中授课、临床技能培训等方式,对全院45岁以下、副高级职称以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心电图、影像学等基础专业知识,一年来,医院共组织开展“三基”讲座6次,技能培训4次,全院医技人员均接受了规范的“三基三严”培训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卫技人员临床岗位技能,夯实了基础医疗质

能量传递计算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相关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 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 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1) 设食物链A T B T C T D,分情况讨论如下: 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k (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Mk(10%)3。 ②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贝U 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 N X (20%)3;最少能量=N X (10%)3。 (2) 在食物网中分析: 如在A T B T C T D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 则: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 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 T D,并以20%的效率进 行传递,即等于M k 20% ;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 T B T C T 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M k (10%)3。 (3) 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 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 的是() A ?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 ?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 1 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 kg C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 如图为一个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 (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 的关系可表示为() A . y = 90ax+ 10x B . y= 25ax + 5x C . y= 20ax+ 5x D . y = 10ax+ 10x C C 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X109kJ ,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X108,从理论上计算,A贮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A. X10 8 kJ B. X10 7 kJ C. X107 kJ D . X107 kJ 2、在一个高产的人工鱼塘中同时存在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 篇一: 三基考试总结三基考核总结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医疗人员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提升医疗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医务科于1月 1 6、17号下午1:30—5点在17楼机房进行了全院医务人员“三基”理论考试。本次考试围绕区三基考试的考核内容,旨在让医务人员平时多些练习机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考试的考核对象中,未定职称人员考核科目为执业医师,更加强调我们对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视。现将本次医务人员考试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全院应考医务人员总数150人,实考150人,参考率100%,合格率为9 6.7%。 2、考试题型结构为为: 单选、多选。 3、根据不同的科目进行分析,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类别考核科目难度较大,考试情况不够理想。 4、根据考试成绩结合考场观察评价,大部分医务人员学习态度认真。同时仍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医院医务人员数量紧张,临床任务重,忽略了学习,或有时休息不足,没有时间充分学习。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加强对新分配人员的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督促进行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对个别有能力但未下工夫复习者,加大奖惩力度,使医务人员树立荣誉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巩固三基和相关专科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通过行之有效的“三基”训练与考核,卫技人员的“三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全院卫技人员“三基”培训合格率达到96%,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夯实了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为医院赢得了良 好的社会声誉。医务科 201X-1-24 篇二: 三基三严考试结果总结 201X年三基三严(基础知识)考试情况的总结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医院分别于201X年2月27日下午3-5点和晚上6-8点进行三基三严(基础知识)考试。现将考试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考试组织严密,考场秩序好,无违犯考场纪律的现象发生,阅卷严肃、公正,平均考试成绩较好。本次考试及格率100%。通过这次考试,调动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将对我院整体业务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将考试成绩汇总。希望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学习和三基三严训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附件: 基础医学考试成绩单医务科年月日 201X年三基三严(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试情况的总结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医院分别定于年月日下午点和晚上点进行三基三严(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试。本次考试组织严密,考场秩序好,无违犯考场纪律的现象发生,阅卷严肃、公正,平均考试成绩较好。本次考试及格率100%。通过这次考试,调动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将对我院整体业务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考试成绩汇总(见附件) 医务科年月日附件1: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单附件2:

能量传递计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下面就相关问题解法分析如下: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 答案:D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3.已知能量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 ,若能量传递效率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 2 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 () A.0.04 B. 0.4 C.0.9 D.0.09 解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 答案:C

医院第一季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医院第一季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一、巩固“二甲”复审和“医院管理年”成果,严抓医疗质量。 ㈠、强化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等核心制度。坚持院长行政、业务查房,不定期、有重点、有计划地检查各科医疗质量管理,至目前进行院长大查房18次,对存在的“病历书写不完善、主诉不规范、手术记录过于简单”等问题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即时整改。组织实施“双节”期间突发应急处置能力演练1次,效果满意。 ㈡、在克服了医务人员紧张、物资设施短缺等困难后,医院积极抽调人员,配置相关物品,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配备医护人员13

名,设置床位25张。此科的成立,有效控制了院内交叉感染,结束了××地区无独立传染病区的历史,使各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规范地治疗。一季度对全院医师、重点是传染病区医护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1次,50余人参加,合格率为100%;新成立了病理科,调配专业人员2名,从2月1日起进行单独核算。 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医院根据实际确定将中医科列为重点专科并积极进行了肝病专科、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3项专科建设申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病历筛查及基础性的工作。 ㈣、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质量目标的管理。 1、加强业务培训。组织护理专题讲座2次,97人参加;护理大查房1次,各科护理骨干36人参加;继续坚持“每日一问”活动,每名护士每月书写xx字学习笔记,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1次,

每周业务查房1次。 2、加强护理管理,保证护理安全。护理部与各科护士长签订了“xx年护士长工作目标责任书”,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量管理作用,每周对科室护理工作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注重平时的督导检查力度并将查出的问题与月考核挂钩,同时在每月召开的护士长例会上对考核结果给予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推行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健康宣教、加药、换床单、操作等机会,充分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与病人多说一句话,多给病人一个微笑,解除患者的顾虑,使病人感受温暖。目前正计划4月份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礼仪规范”,并在“5.12”护士节来临之际,掀起“学礼仪、讲素质”活动月。 ㈤、按照《××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要求,春节期间为确保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