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艺术案例

地铁公共艺术案例
地铁公共艺术案例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2013-07-02 13:33:35)

转载▼

标签: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

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

意大利那不勒斯

分类:公共艺术作品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是壹個彙集了多種文化元素的公共設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乘客從這裏路過。爲了塑造新的數字時代的地鐵站,設計者采用了創新的設計概念和語言,實現了在地鐵站運用所謂"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手段。

那不勒斯已經不僅僅是意大利南部的壹座曆史性城市,而是壹座富有知識性的信息天堂,將其觸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個地方。因此,地鐵站是這種新形勢的壹個隱喻,尤其是展台的設計,反映出了先進的設計策略。

從廣場進入地鐵站,人們將走過壹個覆蓋了陶瓦的內部空間,每塊陶瓦都刻有壹個上世紀産生的新詞彙。空間的色彩和圖案十分引人注目,而大廳透鏡般的圖像不斷變換顔色,看上去十分富有趣味性。抽象的SYNPOSIS雕塑模擬了大腦中的節點和突起。

乘坐升降梯下到站台的乘客將從繁忙的廣場進入到壹個充滿藝術品和符號的藝術世界中。抽象的影像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看待周圍的環境。站台的台階上有著但丁和比阿特麗斯的抽象派肖像。突出的灰色和粉色標記爲乘客指引著方向,幫助他們抵達最終目的地。

站台上的牆面有著背部打光的藝術品,使得空間呈現連續的柔和光照。數字藝術品在車輛經過時給車上的人們帶來活生生的藝術表現力。盡管地鐵站是壹個臨時的轉換中的空間,但通勤者還是可以在上車之前的短暫時刻中有新的體驗,這就是設計者所要實現的壹大設計主題。

關于設計師Karim Rashid

凱瑞姆?瑞席(Karim rashid)是當今美國工業設計界的巨星。他1960年生于埃及開羅,是個混血兒,其父爲埃及人,母爲英國人。幼年時期在英國和加拿大生活。而如今在位于美國的紐約市發展著設計事業。以藝術風格聞名世界的國際設計師Karim Rashid所跨足的設計領域包括室內外空間設計,時尚精品設計,家具設計,照明設備設計,藝術品設計,以及各式各樣的産品設計。Karim Rashid以民主設計感聞名,他曾爲許多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出耳目壹新的産品,從UMBRA到PRADA,從ISSEY MIYAKE到METHOD,他以不同的作風改變了産品設計的美學和消費者文化的本質。

Karim Rashid在與他同時代設計師之中是擁有作品最多的設計師之壹。超過3000多項設計已投入生産,獲得300個以上的獎項,以及曾在35個國家參與工作,證實了Karim 的設計傳奇。Karim 已有二十項作品獲得永久收藏,並且在全球各地藝廊舉辦藝術展覽。Karim 經常獲得各類設計大獎,包括Red Dot 大獎、Chicago Athenaeum 優良設計獎、I.D. 雜志年度設計獎、IDSA工業卓越設計獎。

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_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

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 ——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 文/凌云(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壁画 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 位和精神风貌。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空间艺术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国内许多城市的地下铁路系统建设正在火热地进行着。地铁于现代城市是其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了承担交通运输功能,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更成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如果说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上的需求,成功的地铁公共艺术除了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征,更能使得受众在有限的乘坐时间里,愉快、自然地接纳、感触和共鸣。 对于地铁公共艺术的实践,城市地铁交通起步较早的莫斯科、纽约等城市的地铁交通非常具有代表性。莫斯科的地铁空间中,浮雕、彩绘等形式的装饰的壁画中对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符号进行艺术的呈现,将历史人物著名事件融入地铁公共交通的文化知识氛围中,使其成为莫斯科的一处重要的观光景点。美国纽约地铁中的特别的“纽约地铁艺术项目”(ArtforTransit)[1]主导了纽约地铁系统的整体艺术规划。“纽约地铁艺术项目”通过包括壁画,灯征,表达交通节点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笔者认为,地铁公共艺术的存在是对地铁运输功能极大补充和发展。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地铁公共艺术可以发挥出其不可取代的功用。通过归纳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地铁的功用性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主要内容 (一)满足审美 作为公共艺术,地铁公共艺术应该可以满足受众在审美上的要求。对于地铁公共艺术受众的准确定位,对其审美需求进行研究调查,使得地铁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能为他们所接受,进而形成共鸣,打动心灵,陶冶情操。 地铁受众群体较为年轻,如调查显示北京地铁85%的乘客为中青年人[2], 他们对于公共艺术有着较高的欣赏水平和需求,艺术特征明确,创意生动的艺术形式往往能够为这类人群所接受。此外,地铁受众的乘坐频率往往较高,如北京69%的人会反复乘坐或者每天都坐。乘坐地铁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日常的事情,对于地铁公共

地铁公共艺术案例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2013-07-02 13:33:35) 转载▼ 标签: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 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 意大利那不勒斯 分类:公共艺术作品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是壹個彙集了多種文化元素的公共設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乘客從這裏路過。爲了塑造新的數字時代的地鐵站,設計者采用了創新的設計概念和語言,實現了在地鐵站運用所謂"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手段。 那不勒斯已經不僅僅是意大利南部的壹座曆史性城市,而是壹座富有知識性的信息天堂,將其觸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個地方。因此,地鐵站是這種新形勢的壹個隱喻,尤其是展台的設計,反映出了先進的設計策略。 從廣場進入地鐵站,人們將走過壹個覆蓋了陶瓦的內部空間,每塊陶瓦都刻有壹個上世紀産生的新詞彙。空間的色彩和圖案十分引人注目,而大廳透鏡般的圖像不斷變換顔色,看上去十分富有趣味性。抽象的SYNPOSIS雕塑模擬了大腦中的節點和突起。 乘坐升降梯下到站台的乘客將從繁忙的廣場進入到壹個充滿藝術品和符號的藝術世界中。抽象的影像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看待周圍的環境。站台的台階上有著但丁和比阿特麗斯的抽象派肖像。突出的灰色和粉色標記爲乘客指引著方向,幫助他們抵達最終目的地。 站台上的牆面有著背部打光的藝術品,使得空間呈現連續的柔和光照。數字藝術品在車輛經過時給車上的人們帶來活生生的藝術表現力。盡管地鐵站是壹個臨時的轉換中的空間,但通勤者還是可以在上車之前的短暫時刻中有新的體驗,這就是設計者所要實現的壹大設計主題。

關于設計師Karim Rashid 凱瑞姆?瑞席(Karim rashid)是當今美國工業設計界的巨星。他1960年生于埃及開羅,是個混血兒,其父爲埃及人,母爲英國人。幼年時期在英國和加拿大生活。而如今在位于美國的紐約市發展著設計事業。以藝術風格聞名世界的國際設計師Karim Rashid所跨足的設計領域包括室內外空間設計,時尚精品設計,家具設計,照明設備設計,藝術品設計,以及各式各樣的産品設計。Karim Rashid以民主設計感聞名,他曾爲許多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出耳目壹新的産品,從UMBRA到PRADA,從ISSEY MIYAKE到METHOD,他以不同的作風改變了産品設計的美學和消費者文化的本質。 Karim Rashid在與他同時代設計師之中是擁有作品最多的設計師之壹。超過3000多項設計已投入生産,獲得300個以上的獎項,以及曾在35個國家參與工作,證實了Karim 的設計傳奇。Karim 已有二十項作品獲得永久收藏,並且在全球各地藝廊舉辦藝術展覽。Karim 經常獲得各類設計大獎,包括Red Dot 大獎、Chicago Athenaeum 優良設計獎、I.D. 雜志年度設計獎、IDSA工業卓越設計獎。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

公共艺术赏析论文 ---------------盐城铜马广场雕塑 物电学院电气131 缪鹏飞13223229 盐城大铜马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的俗称,是盐城最显著的城标,是盐城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自1986年9月建成以来,一直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的光荣标志。盐城人对“大铜马”的感情很深,自2007年“大铜马”整修过后,“大铜马”变得更加漂亮。大铜马正式名称应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坐落在盐城市区中心广场。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的: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塔座上刻由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从“中市桥”、“忠字塔”、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到“大铜马”,随着历史的积淀和造化,盐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城市基点,城市的四方从这里开始,盐城的零公里在这里。 一到双休日,喷泉就会准时打开,远远就能听到清脆的水声,清新宜人。在阳光映照下,喷泉水花四溅五彩缤纷,在夜晚的霓虹辉映下显得分外迷人。每逢重大节日,花团锦簇气球环绕,给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感觉,“大铜马”已经成为盐城标志性文化名片。 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时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张爱萍上将审定的碑文,已故书法家鲍审手书。作为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标志、铁军精神的象征,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建成后一直放置于盐城市区建军路和解放路的十字交叉口中心交通岛,由此这里也成为盐城市民心目中老城区的中心坐标点。多年来,铁军雕塑一直是盐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盐城城市名片。 2009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中,盐城的城市定位升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解放路作为盐城市区南北轴线道路,在全面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将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在这样的背景下,原街

上海地铁站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上海地铁站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学号11124850 姓名肖慧敏地铁站的公共艺术,我的理解是在保持地铁站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外观造型上的改变,使它符合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反映城市风貌,具有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上海的地铁站在世博前后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去年上海世博会在上海的举行,这使上海有了更多的艺术氛围,艺术气息。包括地铁站在内的,都有了很多变化。 上海的地铁车站一般占地面积不大,但每个车站的装饰布置都各有特色。地铁二号线从浦西的中山公园到浦东的张江,七幅主题鲜明的壁画分布其中的七个站点,不但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更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氛围。如静安寺站的《静安八景》。

因为八景的图片量过多,所以下面我就对其中6图进行逐一的介绍以及对作品进行分析。 浮雕静安八景之一讲经台。相传宋代年间,寺僧仲依将静安寺迁到沸井浜后,即筑土台,作为举重将经之用。浮雕静安八景之二芦子渡。芦子渡,在沪渎垒旁,相传该地旧有东西芦子二城,渡淞江者,必由此取道,故名芦子渡。

雕静安八景之三沪渎垒。沪渎垒,在静安寺旁,相传东晋虞潭,为防海寇,曾于成帝(公元326-342年)时,在沪渎旁修筑御寇垒,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将军袁山松重家修茸,以御孙恩,后称为沪渎垒。

浮雕静安八景之五陈朝桧。相传系陈后主,祯明(公元581-589年)中所植,在沪渎重元寺殿墀左右。唐代陆龟蒙使日休写有重元双桧诗。宋政和(公元1111—1117年)年间,媚臣朱冀有旨遣中使取之。时中使欲毁山门运出,一夕风雨雷震碎其一,乃停止外运。留下一株,至明代年初尚在。

浮雕静安八景之六绿云洞。绿云洞,系元代静安寺住持寿宁栖息之所。当时外植桧竹桐柏,曾阴叠翠,袭人衣裤。有赵孟题额,扬维祯作。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word版

地铁公共艺术审美性分析 摘要:地铁作为人流量庞大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地 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建设用壁画的形式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故事用最直接的方式 呈现,一定程度满足了公众的审美,也让人感受城市的文化魅力。 本文以地铁壁画为主题,以南京地铁三号线具有代表性壁画为例,从壁画 所具有的审美性切入。色彩和题材,从壁画中表达了南京的地域文化和其审美性。将历史名著的经典场景融入到壁画之中,与公众产生互动性,用艺术的形 式给群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b5E2RGbCAPklfHYJ6cEUqP AsthvQ VFNqwK3w9lbp Xh3ITF LbT LbiyTdmv cyAblH U2UOvE rzK0eX9MRyOv kWatvR DwH1XM AeBz8G。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审美性 地铁是地下的半封闭的空间,只有通道与地面相互连接。进入地铁,视觉 上的感受是地铁公艺发挥的主导方向,地铁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形式各样的作品 来舒缓群众进入地下空间的不适感。当处于嘈杂的地下时,地铁公艺过于复杂 或单一的色彩会引起视觉疲劳,恰到好处的配色会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在题 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亲近群众引起共鸣的,例如南京地铁三号线选择了人们 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种文化内容的适当加入可以引起大家对文化的审美产生共鸣,提升乘车感受。p1EanqFDPw H97TYY ioVMLh gXsH62GIu3yZ xXq9T5C3MQat akR5lN PVd7KG IFjDX62DB8m0x8vP9H vqMZxL aBnGeC MpcJrd LZ6FOx。 二、地铁公共艺术的表现 在现代的城市交通建设中,地铁空间应使用公艺作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地铁空间多数分布广告,为带给乘客更好的视觉享受应适当的控制地铁广告的 数量,多多增加例如壁画涂鸦或者雕塑这类公共艺术作品,更好的利用地铁空 间从增加审美性的角度传播城市文,营造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对于旅游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将创造更鲜明的形象。城市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文化 遗址进行传播。给市民以精神上的需求。地铁中公共艺术作品以壁画的形式来

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研究

·366·Business !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研究 邓灿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与更新,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面临着人口、交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地铁,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大众出行的感受更加舒适、愉悦,地铁站内公共艺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对地铁内艺术化装饰手法进行探讨,希望通过研究地铁站内各艺术元素,总结出武汉地铁2号线内的不足之处,为武汉即将开通的其他线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铁站;公共艺术;武汉地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期。据报道:“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全国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1]快速、优质、高效的地铁交通给每天穿梭其中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出行的首要选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地铁站大多位于地下空间,地铁环境相对封闭,这会给乘客带来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因此,怎样使人们在地铁空间的时间过得更加愉悦而减少它给乘客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对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进行探索,创造出适合本土的公共艺术形式。 一、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1、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它不是一种特指的艺术形式,不是一种流派,也未曾有过类似艺术宣言或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作为其标识,它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2]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如建筑、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形式,它重要的不是表现形式,而是其所期限的价值取向。 中国公共艺术起步较晚,在城市的地铁系统中,其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主要包括地铁站台环境艺术的氛围设计、悬挂的广告艺术设计以及即各类的标识导视系统、文字图示或一些不同的系列标志设计、还有展示设计等不同的艺术设计。 2、地铁2号线的概况 武汉地铁2号线是武汉地铁的线路之一,自西北驶向东南,从地下穿越长江,连接汉口与武昌地区,是中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它已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全长27.985公里,共设车站21座。2010年7月29日,武汉有了第一条轨道交通,但是其内部的公共艺术设计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导致每一站都格式化,缺乏新意。与1号线相比,2号线考虑的比较全面。2号线一期有6个特色装修站,分别是汉口火车站、中山公园站、江汉路站、洪山广场站、宝通寺站、光谷广场站。其装修方案将结合区域特色及武汉文化进行个性化设计。一期其余15个车站为标准站,采用统一元素进行标准化装修。 二、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的处理方式 1、汉口火车站:汉口站装修方案是“黄鹤归来”。表现方式是:当代雕塑装置和拼贴壁画。站厅上方设有天井,引自然光照明,并树立腾飞的黄鹤雕塑,象征武汉热忱迎接八方来客。除了黄鹤雕塑,还有一面长达60米的壁画,其主体是展现武汉城市风貌的“江城印象”,壁画是用玻璃马赛克剪拼而成,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中山公园站:该站位于解放大道中山公园至新华路之间,偏解放大道北侧。中山公园站装修方案是“幸福武汉”。墙壁上设置了苹果树,树上的苹果为立体造型,中间镶嵌着武汉地铁集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的画作。壁画和儿童画的结合,体现了武汉地铁的公众参与性,也使原本单调的地铁空间变得活泼起来。 3、江汉路站:该站是地铁2号线于长江北岸的第一站,2号线车站位于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南侧。江汉路站装修方案凸显“时尚江城”,主要表现手法是:汉白玉壁画和全息投影。汉白玉壁画是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它通过截取武汉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诉说武汉近百年的发展史。全息投影的设置运用了当前先进的技术,给江汉路站增添了前卫、时尚的艺术效果。 4、洪山广场站:车站位于洪山广场西侧地下。洪山广场站装修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书页造型的“书山有路”,它把儿童画用烧造工艺制程瓷板画,用法国木纹灰石刻在上面,作品排列高低错落;另一部分为“楚风古韵”的文化墙,它是传统锻铜壁画,以典型的楚文化符号为元素,将楚文化刻入墙面。 5、宝通寺站:车站位于珞瑜路上,宝通寺对面,延武珞路布置。宝通寺站装修方案是“宁静致远”,表现方式是一面菩提树造型的当代装置艺术与传统壁画的结合,意在让人们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沉静心灵。 6、光谷广场站:车站位于虎泉路与鲁巷的光谷广场交汇处,顺虎泉路布置。光谷广场站装修方案是“科技之城”。表现方式是:光电壁画和互动投影。方案以闪烁的灯柱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意在让乘客畅想未来科技之城的美好景象。 三、武汉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不足和发展趋势 显而易见,武汉地铁空间的艺术品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地铁内的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单一,大多是壁画、雕塑形式;广告宣传板、LED显示板等与室内空间不协调,这些宣传板的光线极其强烈,使乘客头昏眼花;许多的公共艺术品被玻璃隔起来,乘客很难接近,从而很难产生共鸣;对地铁内的公共艺术品的设计与陈列缺乏从听觉、嗅觉及触觉等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因此,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要不断分析总结国外的设计的经验,吸取他们的设计灵感,并结合我们本土的特色,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 对于武汉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有效做法,从而使我们武汉的地铁空间更人性化。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心理,有创意性的设计简单而有感染力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在地铁空间里与之互动,而不是让乘客们对它们视而不见。其次,对于广告宣传板的设置应随建筑形式和交通环境的状况而有所变动,与此同时,应该对广告宣传板的大小、形式、设计与摆放地点以及照明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然而,对于像地铁这种快节奏的运动状态,乘客们逗留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设计们应该结合该站的设计主题与地域文化,并选用适当的符号来诠释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地铁站内的设计都是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我们应该敢于采用新技术,运用新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创造更和谐、更实用、更具创意性的地铁空间。 结语 武汉地铁正在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地铁作为一种实用、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运营能力、现代化程度以及城市形象的象征。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提升地铁的空间品质十分重要,它既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息的窗口,又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个途径。通过对武汉地铁空间的的艺术处理,可以提升武汉的城市形象,从而带来全新的行为体验。(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发改委批25想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超过8000亿”,《京华时报》2012年9月6日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

公共艺术考察报告

公共艺术考察报告

————————————————————————————————作者: ————————————————————————————————日期:

公共艺术导论课程实地考察报告

关于武汉公艺作品的考察报告 ———古今中外文化融合、商业化的公共艺术作品 考察目的与意义:当今世界上艺术作品正在从政治上服务转移到经济上服务,而公共艺术作为商业化的领军艺术,我们在武汉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武汉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文化街,其中还融合了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了解设计者如何把艺术作品运用到商业文化当中,以便了解以及把握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收集借鉴创作灵感。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 楚河汉街整体布局 首先的考察地点为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的楚河汉街,主体采用民国、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汉街的规划设计、建筑特色、招商品牌以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特色,引进大量文化品牌。 该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图一)(图二),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雕着巴洛克式卷涡状山花的门楣、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汉街的大门位于放鹰桥边,眦临楚河,厚重的楚文化韵味,此建筑虽然新但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图三)(图四)屹立在街道上非常古朴。 汉街周围桥梁环艺文化 滨河景观带绿树成荫、步移景换,为武汉市民提供优美的休闲场所。在水阀门的维护上有艺术上的组合装饰(图五),绿化带(图六)也进行卡通修剪进行商业化。汉街的两头的两座桥也有独特的设计,分别为放鹰桥、和烟霞桥。“放鹰桥”横架在楚河东湖口上,采用欧洲古典“塔楼”式景观桥的设计理念和“横三段纵三段”的设计手法,使得塔楼屋顶及墙体材料具有古典韵味这里是东湖连通沙湖的楚河的起点,有欧洲儿童乐园的趣味,可东眺双湖桥下桥后,顺河边西行,正式进入汉街。(图七)烟霞桥位于汉街另一端,建于2011年,到了晚上,烟霞桥扭曲的桥身造型仍能呈现出流光溢彩的各种图案效果,带来视觉震撼和享受,因此得名烟霞桥(图八)。 雕塑所传承楚文化 进入汉街,你将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古人雕塑,有神话传说、古代人物原型。形态各异,动作流畅,镶嵌在汉街的各个角落,有古风韵味,由于这些石雕过于商业性,在作品的造 型上、神态上都有一定欠缺,缺乏专研。汉街的头端为屈原塑像,屈原是楚文化的一位伟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另外还有尾端有张三丰的塑像,张三丰为武当派宗师,创立于湖北武当山,起于宋兴于明。在雕塑的选角上,设计者有一定的思考,考虑能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以及传承发扬汉文化。(图九)为屈原 (图十)为张三丰。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SHANGHAI UNIVERSITY 论文 THESIS 题目:聆听城市脉搏的《东方之光》 学院数码艺术学院 班级 A类08班 学号 08123643 学生姓名黄庭 任课教师何晶晶 起讫日期2010.4.25

评分表

在世纪大道与杨高路交会的开阔环岛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景观雕塑—《东方之光》,背靠世纪广场和世纪公园。它的垂直高度达到了20米,由大量不锈钢 构筑成一个错综 精致的圆盘网架, 一根巨大的钢针 从圆盘中央穿过, 如同一把利剑,直 指天际。显得既雄 伟大气,又通透灵 秀。其实当大家第 一眼看到它时,就 会联想起中国古 代的计时仪器- 日晷,东方之光就 是以日晷为原型 而建造的。该雕塑 以艺术功能为主,计时功能性为辅,并且巧妙的运用了现代建筑语言。 日晷又称为“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令人联想到遥远的历史,上小下大、椭圆的晷盘又象征地球,晷针穿过的中点代表中国,同时整件雕塑的造型像是某种高科技卫星天线。它的晷针已由天文专家测定出指向正北的方位,具有计时功能。 《东方之光》位于的世纪大道是第一条绿化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的城市景观大道,从东方明珠至浦东世纪公园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世纪大道是一项宏伟的建设工程,两侧的景观工程和商业、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开发工作将逐渐完善。世纪大道两侧的地块充满着无限的商机。 《东方之 光》的造型融入 了创作者对古 代文化符号的 改造,或者说暗 含着将传统文 化与现代审美 精神的嫁接。当 我看到这件作 品的时候,不由 自主的让我联 想到计算机显 示器里闪现的 三维结构图,这 个由井然有序、 疏密有秩的不锈钢管焊接组成的日晷在不同的观赏角度下的审美体验有所不同。但我觉得那一圈供计时之用的矩形板有点画蛇添足的嫌疑,感觉是对一种多余的功能的执著,

地铁公共艺术对荆楚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地铁公共艺术对荆楚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我国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在北京地铁内实践公共艺术。2010年后,上海地铁以“世博会”为契机,将“海纳百川”作为设计主题,将上海大都会的海派文化特征揉入地铁空间的改造之中,使公共艺术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共艺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标签:公共艺术;传统文化 城市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口密度最大、流动性最强及利用率最高的公共空间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20多个城市建有地铁,我国地铁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却发展速度惊人。从1965年北京地铁首开先河之后,全国各地大型城市都大力发展建设地铁工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地铁最多、速度最快、里程最长的国家,全面进入了地铁时代。地铁交通不仅作为一个国家和城市发达的象征,而且把人们的生活空间扩展到地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也势必带动公共艺术(Public Art)延伸至地铁空间,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 我国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在北京地铁内实践公共艺术。2010年后,上海地铁以“世博会”为契机,将“海纳百川”作为设计主题,将上海大都会的海派文化特征揉人地铁空间的改造之中,使公共艺术成为地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共艺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此后,壁画、浮雕等公共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地铁空间的设计表现中。此外,地铁空间设计者应结合本地的风土民俗、城市面貌、自然环境等情况,塑造城市的地域文化符号。在此方面,北京新建的地铁线最具有代表性,设计者打破传统设计思维,以“空间艺术化”的思维模式将地铁站作为地上空间的延伸。如以水立方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公园站、白色森林主题的森林公园站等,都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和主题特征;上海地铁以网络线路密集交错各个区域作为公共艺术装饰呈现,用不同的色彩区别于不同的地铁线路,利用现代艺术材料和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地铁公共艺术;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水月玄武》用堆漆磨显的表现形式,将传统的视觉元素与现代的构成技术有机融合;哈尔滨教化站以壁画《深空梦想》为题表现哈尔滨在航天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等。公共艺术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方式,采用形式丰富、风格多变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特征,并与城市人文形象相融合,将地铁空间塑造为城市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展示平台。 公共艺术涉及美学、社会学、建筑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而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媒介的重要载体,要兼顾人们的视觉、心理、身体、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与时代主流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体现大多数人的审美倾向。当人们进入地铁时,封闭的空间使人的视觉压抑受限,公共艺术通过色彩、题材、材质等方面来优化人们的视觉感受,不仅能缓解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感,又能打破人在地铁中的紧张不适,使出行变得愉快有趣。由于地铁空间中的公众艺术审美是在乘客穿行流动中进行的,适当设置艺术窗可使乘客驻足欣赏,艺术化的座椅让疲惫的乘客候车小憩闲适之时,还能赏阅富有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达到人与艺术氛围的和谐共存。

公共艺术设计实习报告

日程安排 11.1 校园整体考察,选择合适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选定东门树木标本园小转盘雕塑。 11.2 进行场地分析,分析该区域环境。 11.3 测量数据,拍照,进行采光、植物、铺地等的分析。 11.4 重点对主题雕塑的外形、材质、色彩等进行分析。 11.5 绘图,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完成实习报告。 正文 一.研究对象的选定及原因 我们小组对学校进行了整 体考察,对学校的所有公共艺术 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我们学校 的公共艺术作品偏少,而且多为 石质纪念性的雕塑,风格都比较 古朴,除去一些标志性的雕塑和 人像之外,就所剩无几了。最终 我们选择了位于树木标本园处 的小圆盘雕塑。选择此处公共艺 术作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 先,此处的雕塑不同于校园内其 他大多说的纪念性雕塑,艺术性 较强。其次,此雕塑位于东门出 口处的路中心圆盘,来往车流人 流量较大,意义比较重要。最后,此公共艺术景观为人造混凝土材质,不同于天然石材、木材等。 二.场地区域环境分析 该雕塑位于东门出口路中央的小圆盘内, 是此圆盘内的主景,体量最大。周边有园林实 习基地等,总的来说植被茂密,植物景观丰富, 故该人造雕塑作品比较突出。加上此处为从东 门出入的必由之路,人流车流量很大。圆盘内 和雕塑配置的景观有竹子,清水砖砌花台,木

质休闲椅。 竹林在圆盘 四周,比较 茂密,营造 出静谧的氛 围。该雕塑 无相关附属 设施比如说 明牌,夜间照明等。(区位图附后) 三.公共艺术类型 校园装饰性公共艺术,此处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为雕塑,处于街头景观小品中,具有装饰作用。 四.采光分析 此雕塑所处位置在白天时光线充足,阳光可直接照射到雕塑上,小部分被竹林遮挡阳光。晚上该圆盘小品内无照射灯光,光源主要依赖路灯。由于光线比较微弱,雕塑整体看起来比较昏暗。个人认为这是此处公共艺术不足的地方,夜间如果想使雕塑出彩,就必须借助灯光的力量,可以在周围设置一些比较柔和暖光源,既不破坏现有的幽静感觉,又能使雕塑亮化,更加出彩。 五.雕塑外形、材质、色彩综合分析 1.外形 该雕塑大体形状为正方体,边长3300毫 米左右,属于超人体尺度雕塑。前半部分和后 半部分对称等大。中空相同。从外到内层层内 切,内切形状均为规则矩形,两边宽细不一致。 具体如图所示。几何形的雕塑表达语言相对抽 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个人认为通过 深切正方体表现一种探索永无止境的寓意。亨 利·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说过,“一 个拱门比一堵墙有力量”,他还说,假如一个 雕塑里 面有空 洞,可 以从空 洞看到 背后的 内容, 这样就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调研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嘉定南大街近孔庙雕塑群赏析报告 公共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 为这次调研,我去了位于嘉定南大街的孔庙。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出色代表,位于嘉定城中心的孔庙是江南最大的孔庙,而上海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现代化程度很高,孔庙边的一组雕塑让人眼前一亮,颇有人文气息。受时间与地理方面的限制,我选择这一组雕塑作为第一次公共艺术作品赏析报告的赏析对象。 一、优劣处 这些雕塑群大大的起高了嘉定城市的风采,是城市的符号。提高了当地的商业性,娱乐性,美观性。使得大街有了生气,富有了精彩的一面。也对周边的市民起到了教育的意义。它塑造和净化了人类内心美好心灵的功能。 二创作理念 这组雕塑由三件雕塑作品组成,从外观和质感上来看是木雕,具体材质有待进一步考证。这组雕塑从南至北依次是“言在肚里”、“读书乐”、“传统看现代”(因为雕塑的真实名字无从考证,我权且如此对他们命名)。每件雕塑作品相距大约八九米,大小在较远的地方便可看到,大小比真人略大,目测大约在1.2:1左右。 “言在肚里”展现的是一对母子,母亲在帮孩子整理衣服与书,书系在孩子的腰上,孩子正撩起衣服以便于母亲帮忙整理。雕塑整体感觉温馨,动作真实动人,可惜母亲的表情有些呆滞,略显不足。雕塑边有小诗一首: 言在肚里 千字文和百家姓 还有流传三字经 诗文字句装肚里 我家儿女初长成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乌苏拉··雷丁斯瓦德作品“Ona”,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 Piotr Redlinski拍摄纽约:巴克莱中心(Barclays Center) 随着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乌苏拉··雷丁斯瓦德(Ursula von Rydingsvard)6米多高的铜制雕塑“Ona”落户于这片巨大的区域,定制的当代艺术品持续涌入布鲁克林的巴克莱中心门前。“Ona”在波兰语中是“她”的意思,由50件独立的铜制部分组装而成。紧随其后,艺术家群体OpenEndedGroup制作的以布鲁克林为主题的影片也将首映,用来庆祝巴克莱中心落成一周年。这支新的影片,《全天》(All Day),在10月10日首次向公众放映,而放映的地点就在入口外的露天银幕上。这是该艺术家群体为巴克莱中心创作的第二部。之前的一部,《捉鬼之后》(After Ghostcatching)与麦克林·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的壁画,生于迈阿密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何塞·帕拉(JoséParlá)的雕塑一同在2012年为巴克莱中心开幕共襄盛举。从负责当代艺术项目的巴克莱董事会成员大卫·贝林纳(David Berliner)的举动来看,他想把这一区域变成不仅仅是体育、购物、和娱乐中心,也是观赏潮流公共艺术品的好去处。—Ashton Cooper

德国,汉堡:《穿越易北河》(Crossing the Elbe),安东尼·迈克考-- ? Martin Rogge Deichtorhallen 尽管德国曾经有过旺盛的“Kunst in Offenlichen Raum”的传统——这个德语名称近似于英语中的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近年来预算的削减极大影响了新项目的诞生。然而在富有的港口城市汉堡,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迈克考(Anthony McCall)却实现了一项跨越全城的灯光装置,《穿越易北河》:到2014年3月22日前,每晚日落后,三道分别位于Spiegel报业大楼楼顶,Wilhelmsburg的高尔夫球场,还有Falckenburg画廊的三组探照灯将用狭长的光束将夜空点亮,长达20分钟。在长达一年的运营中,光束将在河对岸缓慢扫描。这一作品用强烈的色彩和福柯式的隐喻呼应了汉堡目前正在实施的“飞跃易北河”的城市建设项目。这一项目是国际建筑展计划(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IBA)的一部分,旨在让之前受到忽略的贫瘠的易北岸重现生机。—Alexander Forbes

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调研报告 这次调研我们来到了天鹅湖,在这边,我们找到了很多以钢材为原料的公共艺术品: 来到天鹅湖,映入眼帘的就 是一座高大的雕塑——鱼水情。 雕塑大概有十几米高,它有火一 样的颜色,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它 吸引。这是两条互为环绕的抽象 的鱼,用手敲了敲,里面是镂空的, 敲打的声音从听觉上判断应该是 铁质或者钢制的,外部刷了层大 红色的漆(个人觉得是漆)。整个 雕塑看上去大气而简洁,作品创 作于2009年7月,作者刘庆安设 计这墅雕像以简洁的造型寓意军 民之间永远无法分离的鱼水之情, 可谓用心良苦,寓意深刻。 拍完鱼水情, 我和同学们就去寻 找下一个目标,不久 就看到了另外一个 雕塑,那是四个小孩 的雕像,他们正顽皮 的在独木桥上行走, 他们形态各异,面部 表情生动有趣。看到 他们让我想起了我

那顽皮捣蛋的小时候,那时还真是无拘无束,像他们一样快乐自在。整个雕塑的材质是以历史较为悠久的青铜作为材料,以四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为主题。 接着我们就去继续 寻找,走着走着,我看 到了一个像在沉思的小 男孩,从雕塑的颜色来 判断,这座雕塑的材料 应该是铜,小孩的形象 非常的可爱,全身上下 都圆嘟嘟的,他头上倒 扣着一个帽子,一手托 腮,一手将手指放在嘴里轻咬,盘腿而坐,整体形象率真可爱。他像正在投入的思考着什么,又像是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雕塑形象生动,脸上的表情严肃,让人看了这后不禁在想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烦恼什么呢? 我们最后 欣赏的雕塑是 一组正在演奏 乐器的女性,创 作者将人物的 上半身都做了 略微的夸张变 形,途中的女性 正在弹古筝,头 向下略低,一支 胳膊悬在半空,手指做着弹奏的动作,很是入神。另一位正在弹奏胡琴,双眼微闭,动作甚是优雅。在这样一个公共湖畔变,此处雕塑的创作者除了想表达一种轻松活泼的休闲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乌拉··雷丁斯瓦德作品“Ona”,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 Piotr Redlinski拍摄 纽约:巴克莱中心(Barclays Center) 随着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乌拉··雷丁斯瓦德(Ursula von Rydingsvard)6米多高的铜制雕塑“Ona”落户于这片巨大的区域,定制的当代艺术品持续涌入布鲁克林的巴克莱中心门前。“Ona”在波兰语中是“她”的意思,由50件独立的铜制部分组装而成。紧随其后,艺术家群体OpenEndedGroup制作的以布鲁克林为主题的影片也将首映,用来庆祝巴克莱中心落成一周年。这支新的影片,《全天》(All Day),在10月10日首次向公众放映,而放映的地点就在入口外的露天银幕上。这是该艺术家群体为巴克莱中心创作的第二部。之前的一部,《捉鬼之后》(After Ghostcatching)与麦克林·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的壁画,生于迈阿密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何塞·帕拉(JoséParlá)的雕塑一同在2012年为巴克莱中心开幕共襄盛举。从负责当代艺术项目的巴克莱董事会成员大卫·贝林纳(David Berliner)的举动来看,他想把这一区域变成不仅仅是体育、购物、和娱乐中心,也是观赏潮流公共艺术品的好去处。—Ashton Cooper

德国,汉堡:《穿越易北河》(Crossing the Elbe),安东尼·迈克考-- ? Martin Rogge Deichtorhallen 尽管德国曾经有过旺盛的“Kunst in Offenlichen Raum”的传统——这个德语名称近似于英语中的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近年来预算的削减极大影响了新项目的诞生。然而在富有的港口城市汉堡,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迈克考(Anthony McCall)却实现了一项跨越全城的灯光装置,《穿越易北河》:到2014年3月22日前,每晚日落后,三道分别位于Spiegel 报业大楼楼顶,Wilhelmsburg的高尔夫球场,还有Falckenburg画廊的三组探照灯将用狭长的光束将夜空点亮,长达20分钟。在长达一年的运营中,光束将在河对岸缓慢扫描。这一作品用强烈的色彩和福柯式的隐喻呼应了汉堡目前正在实施的“飞跃易北河”的城市建设项目。这一项目是国际建筑展计划(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IBA)的一部分,旨在让之前受到忽略的贫瘠的易北岸重现生机。—Alexander Forbes

智慧树知到《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 1976 年,奥登伯格最早的,很多时候也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是,落成于美国东海岸重要城市费城(Philadelphia)。 A.棒球棒 B.晾衣夹 C.手电 答案 :晾衣夹 2、是奥登博格创作于2010 年以后的最后一件现成品公共艺术。 A.油画火炬 B.图钉 C.大扫帚 答案 :油画火炬 3、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的“()”开始大规模实行,以考尔德为肇始,众多美国艺 术家的作品从美术馆内走向广阔的户外空间。 A.百分比计划 B.千分比计划 C.万分比计划 答案 :百分比计划 4、荷兰艺术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 的()俨然已经成为近年来公共艺术领域内 人气最旺,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A.《矿物院子》 B.《最后的采购》 C.《大黄鸭》

答案 : 《大黄鸭》 5、让·皮埃尔·雷诺被誉为欧洲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创作手法多样,与植物和生命有关的花盆是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1、1976 年,奥登伯格最早的,很多时候也是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是(),落成于美国东海岸重要城市费城(Philadelphia)。 A.棒球棒 B.晾衣夹 C.手电 答案 :晾衣夹 2、是奥登博格创作于2010 年以后的最后一件现成品公共艺术。 A.油画火炬 B.图钉 C.大扫帚 答案 :油画火炬 3、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的“()”开始大规模实行,以考尔德为肇始,众多美国艺 术家的作品从美术馆内走向广阔的户外空间。 A.百分比计划 B.千分比计划 C.万分比计划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盘点环球必看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乌苏拉·范·雷丁斯瓦德作品“Ona”,纽约,布鲁克林,巴克莱中心 -- Piotr Redlinski 拍摄 纽约:巴克莱中心(Barclays Center) 随着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乌苏拉·范·雷丁斯瓦德(Ursula von Rydingsvard)6米多高的铜制雕塑“Ona”落户于这片巨大的区域,定制的当代艺术品持续涌入布鲁克林的巴克莱中心门前。“Ona”在波兰语中是“她”的意思,由50件独立的铜制部分组装而成。紧随其后,艺术家群体OpenEndedGroup制作的以布鲁克林为主题的影片也将首映,用来庆祝巴克莱中心落成一周年。这支新的影片,《全天》(All Day),在10月10日首次向公众放映,而放映的地点就在入口外的露天银幕上。这是该艺术家群体为巴克莱中心创作的第二部。之前的一部,《捉鬼之后》(After Ghostcatching)与麦克林·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的壁画,生于迈阿密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何塞·帕拉( José Parlá)的雕塑一同在2012年为巴克莱中心开幕共襄盛举。从负责当代艺术项目的巴克莱董事会成员大卫·贝林纳(David Berliner)的举动来看,他想把这一区域变成不仅仅是体育、购物、和娱乐中心,也是观赏潮流公共艺术品的好去处。—Ashton Cooper 德国,汉堡:《穿越易北河》(Crossing the Elbe),安东尼·迈克考 -- ? Martin Rogge Deichtorhallen 尽管德国曾经有过旺盛的“Kunst in Offenlichen Raum”的传统——这个德语名称近似于英语中的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近年来预算的削减极大影响了新项目的诞生。然而在富有的港口城市汉堡,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迈克考(Anthony McCall)却实现了一项跨越全城的灯光装置,《穿越易北河》:到2014年3月22日前,每晚日落后,三道分别位于Spiegel 报业大楼楼顶,Wilhelmsburg的高尔夫球场,还有Falckenburg画廊的三组探照灯将用狭长的光束将夜空点亮,长达20分钟。在长达一年的运营中,光束将在河对岸缓慢扫描。这一作品用强烈的色彩和福柯式的隐喻呼应了汉堡目前正在实施的“飞跃易北河”的城市建设项目。这一项目是国际建筑展计划( 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IBA)的一部分,旨在让之前受到忽略的贫瘠的易北河南岸重现生机。—Alexander Forbes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的《晒日光浴的野兔》,俄罗斯,圣彼得堡 --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工作室提供 俄罗斯,圣彼得堡:《晒日光浴的野兔》(Sunbathing Hare),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从巡游全球的大黄鸭到将近14米高的木头兔子,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堪称当代雕塑界的熊孩子。他最新的作品《日光浴的野兔》,坐落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岸接近“圣彼得和保罗”城堡的野兔岛上,是这座俄罗斯的文化之都最受欢迎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件作品是一项俄罗斯和荷兰之间长期双边文化交流项目的结晶,取材于俄罗斯有名的野兔传说:传说中这只野兔在大洪水时躲在巨人彼得的靴子中得以幸存。(该岛以野兔命名,同样还有一座相对较小的雕像同样以此命名。)这只手臂舒展、翘着二郎腿的“日光浴的野兔”由细木条制成,被涂抹成橙色,粉色,绿色和灰色的颜色组合。它将在岛上一直停留到10月13日。——Nastassia Astrasheuskaya 上海:《献给曼德拉》,菲尔·阿卡西 -- 菲尔·阿卡西拍摄 在上海涂鸦公园(灵石路709号44幢厂房E栋),居住在上海的比利时艺术家菲尔·阿卡西(Phil Akashi)用一副拳击手套创作了一副纳尔逊·曼德拉的巨幅壁画,在壁画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