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3届四月调研试题+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3.4.11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诫历

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鹤指出的,兼具科学和人文两重属性的历史学,“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即文学)”。也就是说,如果历史学不强调客观性,不以求真为标准,不坚持历史解释、理论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都必须建立在以史料考订、史料分析为基础的“真实”之上,那么,历史学在人文领域的学科属性就会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

求真是史学的标准,先实事再求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与逻辑。从“实”到“识”再到“是”,研究过程的递进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但客观性基础并不能动摇。章学诚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道不离器,如影不离形,这就是历史学先求实再求是的过程。历史学的人性,就是以求真来说理的人性,没有了求真,就没有了历史学的人性,这也就是促使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成为史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独立于人文学科的关键所在。

(节选自梁晨、李中清《从求实到求是: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主流的历史学家已经承认通过文献考订是无法复原史实的。如果我们承认无法复原史实,那么如何判断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挖掘、考订更多文献的研究方式是接近还是远离了史实?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所有文献和考据方面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只是让我们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而已,但“具有说服力”并不等于“史实”,如果套用法律术语,就是这样的研究能达成的只是证据真实,而不是事实真实。如果认为历史学作为学科与众不同的力量在于“真实”的话,那么这种认知应当更正为历史学的力量在于“让其他人、或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由此注定历史学不可能成为一门通常意义的科学。

但无论是获得真相,还是“让其他人、或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都属于历史学的力量,而不是历史学的目的。要界定历史学的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界定历史的作用。人类几乎所有的决定,上至国家层面的政策的制定、决议的形成,小至个人的在早市上选择购买的蔬菜,从本质上都是在对“历史”的研究(或通俗的说就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影响未来“历史”的决策,即在“让其他人、或者其所针对的对象或者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真实”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知”,由此来预测和影响未来。在目前史学界,认为“历史认知”可以绝对“客观”以及能做到“客观”的人应该是不多的,我们不得不说任何“历史认知”都是主观的,由此通过人类的主观认知,使得过往的历史与未来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节选自成一农《抛弃人性的历史学没有存在价值》,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现与考订史实不能够完全还原历史,但它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

B.“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性质不同是由于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C.材料一中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也是扎实地还原历史的方式。

D.材料二认为,通过“科学”方法挖掘、考订更多文献并不一定能让历史研究接近事实真实,而只能提供证据真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是历史学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让历史学独立于人文学科而接近科学。

B.章学诚所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指历史研究方式,“理”“道”指历史研究的作用。

C.“历史学的力量”和“历史学的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真”体现了“历史学的力量”,“求是”是“历史学的目的”。

D.从发现与考订史实到理解或诠释史实并形成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从“实”到“识”再到“是”的完整过程。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

B.《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此即为“春秋笔法”。

C.班固评价司马迁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能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也。

4.关于历史研究,两则材料观点同中有异,请简要概括。(4分)

5.费孝通在《再论文字下乡》中说:“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历史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追悼会

废名

北山在那里做他的小说,猛然记起今天是“三一八”,笔停了,他似乎应该赴追悼会?——真的,他要赴追悼会。

“时光过得好快呵。”去年“三一八”——不是“三一八”,是“三一八”的后两天,总而言之是“三一八”,他也是这样停了笔,停笔去送葬。时光过了一年。

会场上还没有什么人,死者的相片挂起来了。北山看见了是挂起来了,然而没有看相片。天是下着很大的雪。开会既还有待,北山到雪地里走走。他不冷,雪很好玩,他就在雪地里玩,活泼泼的想。——说实话,他实在是活泼泼的,一点也不像赴追悼会的样子。

“雪呵,雪呵,你下罢,下得大大的,我总比你狠,你不能叫我不站在这里,你下得叫我的身上没有热,那我算是被你压服了。”

北山今年不知在哪里弄得了一件外套,敢于这样夸口。

会场上人添了好多,北山又走进去,迎面一个朋友道:

“北山,你来了?我们今天请你演说。”

分明是来了,然而要问“你来了?”北山好笑。

“那不行,那不行。”北山连忙答。

“一定,一定。”

朋友也就走了。

北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他演说,万一真个要,同刚才对雪说话一样,随便说说就是。

秩序单上有主席报告一条,果然,一个人走到台正中间桌子面前报告。北山坐在台下两三百个人当中听。北山没有看雪那么样的活泼了,不知是否怕把他拉上台去演说。他心里确在那里想,写出来就是演词——

“我的声音很小,要大家听我说话,实在对不起。但是,我们今天要声音吗?只要血!请看这些死者——”

“他们的声音在哪里?我们能够对之而不面赤吗?这就是他们的血现在我们的面上……”

北山真个满身发热,没有想,想不下去。台上报告的是什么自然更只有让它是什么。

渐渐又冷静下去了,讨厌主席的报告。“赶快滚下来!”心里骂。

报告的还是报告:

“……所以我们一方面哀悼,一方面还要努力……”

其实北山是若听见,若不听见。但他狠命的骂:“鬼话!”

板凳上长了刺,北山坐不下去,这边一看,那边一看,两三百个人差不多被他看完了。有几个面孔是他平素所痛骂的人,——他骂也总是骂给他自己听,有时一面走路,一面嘴在那里动。一见这几个面孔,许许多多黑脑壳当中只见他们有面孔,格外讨厌,骂:“我不相信你们这般东西配追悼死人!”

北山接着是很利害的苦痛,他痛于自己的薄弱渺小;被骂者的灵魂此刻是飞在追悼会之上,未必不在那里照临北山,照临北山的薄渺弱小……总之北山有时也相信“性善”之说,这时就喊:“苦呵,苦呵,苦的我北山呵。”

台上说话的掉了一个人,——主席什么时候下了主席之席?既然掉了一个人,北山听——“刚才主席报告的……”

北山简直恼得要冲破屋顶,同时又叹一声气,“不该来!”坐在家里写小说,难道就不配是北山?难道北山碰见了死者的鬼魂有什么抱歉不成?不知道是经了这么一想还是恼得利害了继续不下去,北山冷静了好多。台上没有掉人,北山心里晓得,眼睛倒没有清清楚楚的去看。

北山仿佛此刻才走进会场——这是怎么说呢?他来的时候也就挂在那里的几副哀联,他这才看见了,从最末一联最末一句看——

愧我难为后死人

“嗳哟!”不知怎的又恼。恼犹未了,更瞥一句——

君等为国牺牲

“嗳哟,我要上台去演说!”北山咬着牙齿一叹。心里说,写出来就是——“我不怕得罪大家,我请大家原谅我,我心以为痛切的话我不得不对大家说,这许多对子要拉下来才是我们开的追悼会!”

北山脚在那里擦,想一跃跑上台。“嗳哟,这怕是我自己的不是!”立刻又这么一叹。“演说的大概只能说这样的话,做对子的也大概只能做这样的对子。因了哀而想说,因了哀而想写,想说想写便忘记了哀,想说想写就是了。……自以为写得好,得意,而且要挂给大家看,这时追悼会大概就变了展览会。……这原是很自然的呵。”

北山笑了,笑自己,自己刚才的演词也都无谓,喜得没有上台。

死者的同乡上台报告:

“我不会说话,我知道他,S烈士,是很用功的,如果不死于难,将来一定……”

北山不知怎的突然离开座位溜了,也不管人家要他演说或不要他演说。

雪地里他吐了一口好气。走在路上,想,回去可以重新写一篇小说,题目就是追悼会,纪实,——“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触动了他什么。

他确乎另有一个追悼之感,但不能明白的意识出来追悼什么。“追悼北山?”他笑。是的,似乎不完全是。

1927年3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与雪相关的情节——下雪、北山与雪对话、雪中行走,衬托北山参加追悼会的心情,也暗示麻木群众让人“心寒”。

B.小说从北山的视角叙事,以嘲讽的口吻,简笔勾勒北山的朋友、会议主席、S烈士同乡等次要人物,借此批判人们对追悼会的态度。

C.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活动逐步推进情节发展,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主要人物繁杂的内心活动,带有明显的“意识流”痕迹。

D.作者通过大量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表达了难以尽述的愤怒和对“三一八”惨案中烈士们的痛悼之情。

7.关于“北山演说”情节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悼会上,朋友见面寒暄临时请北山演说,北山一直想着准备演词,这些情节设置都具有嘲讽意味。

B.北山听完会议主席报告,看到哀联,逐渐意识到自己准备的演说和挂在会场的哀联一样,是不必要的。

C.北山准备演词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他前后对演说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他对哀悼者的不满和自我的反思。

D.北山后来“喜得没有上台”和先前想要“一跃跑上台”并不矛盾,表明他不想让追悼会变成展览会,委婉地表达主旨。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北山在追悼会上的心理变化。(6分)

9.请结合全文谈谈最后一段中“追悼”的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曰:“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

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遂徙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冀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

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坚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

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坚Ⓐ守Ⓑ旷C日D 或E可□使G绍H自I 退J若K舍L之M 而N 出口后Ⓟ无Q 镇Ⓡ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

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

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

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怠战。

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军不宜离开易京。

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

(2)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4分)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①

李白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②生阳春。

山公③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④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⑤。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注释】①韦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②寒灰重暖: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③山公:指晋人山简。④头陀:僧寺名。⑤鹦鹉洲: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地而得名。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闷”“苦辛”两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诗,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因际遇坎坷而产生的愁苦与酸辛。

B.诗中运用山简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打击时通过饮酒来消解苦闷的乐观与豁达。

C.“捶碎黄鹤楼”与“倒却鹦鹉洲”是诗人因自己与被贬友人同受命运不公而发出的愤激之语。

D.“赤壁”句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梦”表达人生失意的感悟。

16.有人评价这首诗“气吞云梦,笔扫虹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粮仓中的粮食衬托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宫殿宇众多,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2)《书愤》中“ , ”两句以典明志,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唐诗宋词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竹简、扇子、竹伞……竹子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种器物。日前,中国针对①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问题,向世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小到一次性的饮料吸管,大到排水管道,在包装、建筑、运输、化工等众多领域,竹制品正在成为替代塑料制品的环保选择。

能一举成为塑料替代品,竹子的这些特点②:生长快,分布广泛,规模可观,具备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减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木。虽然竹制品的生产量逐年增加,但“以竹代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有待提高,竹制品尚未成为塑料替代品的首选。工业制造“保驾护航”、科技创新点“竹”成金与市场政策的“有形之手”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助力“以竹代塑”的真正实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也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对竹子③。而“以竹代塑”为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自然情怀增添了新的价值。不仅这种价值包含了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的智慧,用情怀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这种担当还能够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开辟环保新赛道,中国提出好“竹”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抔土、几粒种子、些许清水和肥料,悉心照料下就能收获新鲜蔬菜、可口瓜果。阳台种菜,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股新潮流。

为什么人们对在经济上未必划算的“阳台种菜”乐此不疲?当各色作物占据都市阳台,①,得到的是果实,还有一种想象生活的满足。亲手栽培不仅让人吃着放心,吃着可口,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定性让人们在作物的成长中密切了与大自然的联系。通过在阳台上种菜,“都市农人”们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还收获了精神愉悦。

事实上,种菜在中国有着历史演进的逻辑。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乐吃善吃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国家政策,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不遗余力地滋养开发脚下的沃土。同时,对中国人来说,种菜是②,也是一种精神情结。“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老百姓向往归园田居的乡村生活,文人也喜爱诗酒耕读的惬意栖居,种菜被古人赋予了无尽的想象。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不仅包含对自然的热爱,

③,一直延续至今。

21.请使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游于吕梁,见一汉子能在湍急凶险的河流中畅游,问其有何秘诀,汉子答曰: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开始时出于本性,后来游得好是我能顺应水性——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好恶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这个故事对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

1.C(“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并不是“扎实地历史还原的方式”。)

2.B(“事”“器”指历史研究内容,“理”“道”指历史研究成果。)

3.B(材料一的观点是:研究历史要以求真为准则,要以客观史实为基础。B项“春秋笔法”的特点是有取舍的褒贬、在微言中蕴含大义,这是历史书写“主观性”的体现。A、C、D 三项都强调史学研究和历史书写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4.①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历史研究需要求真,要以史实为基础,但无法真正还原历史。

②异:材料一认为史料的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关键,材料二强调主观的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的关键。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从对历史的还原中获得思考方式,以求真来说理;②帮助人们形成决策;③建立过去与未来的联系,预测和影响未来。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学生将二、三两点合为一点作答,也可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A(没有对人物心情的衬托,也不能“暗示麻木群众让人‘心寒’”。)

7.A(“北山一直想着准备演词”的情节并没有嘲讽意味。)

8.答案要点:参加追悼会前的轻松——对追悼会的不满,对自己薄弱渺小无法改变现状产生的苦痛——对参加追悼会的后悔、气恼以及要拉下哀联的愤怒——对自己没有上台演说的庆幸,对自我的反思。

(答出一个关键词并有简要分析给1分,答出两个关键词并有简要分析给2分,答出三个关键词并有简要分析给4分,答出四个关键词并有简要分析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追悼”表面指追悼S烈士,对“三一八”惨案中死者的痛悼之情。

②由“‘追悼北山?’他笑。是的……”可以看出“追悼”也是北山对自我的追悼,暗含他的自嘲、

自伤与自我批判。

③对追悼者只是形式上哀悼的批判,认为真正的追悼应该是继承烈士遗志,用行动去改变现实。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 J O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D(《谏逐客书》中的“赍”指“把东西送给人”,与文中“赍”字意思不同。)

12.A(所引童谣意为“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并没有点

明“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是公孙瓒自认为易县可以避世。)

13.(1)那些士大夫自认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衣冠”“以”

“谢”各1分,句子大意1分。衣冠:士大夫。以:认为。谢:感谢。)

(2)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陷”“同其难”

各1分,句子大意2分。陷:使……陷入危难。同其难:与……共患难。)

14.①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②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导致人心离散;③具体作战

中,密信被截,以致计划失败。

(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比如从公孙瓒性格方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善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怨恨他们。

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瓒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收。现在我的军队各营有壕沟、箭楼几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瓒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公孙瓒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瓒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瓒都不去援救,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军攻来,公孙瓒南境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黒山变民的首领求援,并想亲自率领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瓒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攻击,公孙瓒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

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变民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来,公孙瓒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瓒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他,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瓒所住的楼下,点火焚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瓒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关靖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于是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15.B(“乐观与豁达”不正确。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只有借酒浇愁,希望像晋朝山简一样,常喝得酩酊大

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风流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这种情感是借酒浇愁的狂放不羁,带有消极逃避的色彩,不是积极向上的乐观豁达。)

16.前人评价实指此诗气魄很大,诗风豪放。可从夸张手法的运用、用典的选择、用词、宏大意象等几个

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①“愁来饮酒二千石”虽言愁,但用夸张手法写得有气势。②“捶碎”

“倒却”用词极有力度,写出了诗人气魄。③“寒灰重暖”用典写出了内心的强大、死灰复燃的自信,极有气势。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示例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示例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示例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示例:①迫在眉睫②功不可没③情有独钟

(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①“保驾护航”运用了比拟,“点‘竹’成金”化用了“点石成金”,“有形之手”运用了比喻,形

象地表现了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市场政策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②多用四字词语,使句子整齐美观。

(三种修辞手法和“多用四字词语”,每答出一点并有分析给2分,答出两点并有分析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示例:这种价值不仅包含了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迭、消费升级的智慧,还有助推乡村振兴、打造美

丽乡村的情怀,更有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当。

(每改对一处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人们喜欢“阳台种菜”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而且带来了精神享受,同时也源自中国

人的文化传统。

(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给2分;写出正确的因果关系的句子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示例:①种下的是种子②一种生存需要③也是国人的处世哲学

(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是孔子与游水汉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对话围绕“游水的秘诀”展开。汉子认为,自己没有游水的秘诀,开始是出于本性,后来能顺应水性。材料接着对“顺应水性”进行了具体阐释,即能顺应水流规律,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材料选自古代文化经典,观点贴近现实生活。以“游水”作比但又不止于“游水”,目的是希望考生能吸纳经典文化精髓,指导个人成长与发展,并启发对其他领域的思考。审题时要关注“出于本性”与“顺应水性”,二者缺一不可,但能有所侧重。对二者内涵的把握很重要,“本性”是天生的

个性以及个人的喜好、生存的需要等;“顺应水性”一方面是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强调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个人的成长、发展,国家的进步、强盛,都应尊重本性,但又要顺应规律与形势,方能挺立时代潮头。

审题参考:从游好水的两个条件——开始出于本心,后来顺应水性——出发,先从多角度阐释,然后再联系现实,揭示哲理,确定立意,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拉开思维层次:先看对两个概念内涵的理解,尤其是对“顺应水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它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强调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起评分:43分。其余参考2022年新高考Ⅰ卷评分标准。

武汉市2023届四月调研试题+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3.4.11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诫历 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鹤指出的,兼具科学和人文两重属性的历史学,“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即文学)”。也就是说,如果历史学不强调客观性,不以求真为标准,不坚持历史解释、理论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都必须建立在以史料考订、史料分析为基础的“真实”之上,那么,历史学在人文领域的学科属性就会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 求真是史学的标准,先实事再求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与逻辑。从“实”到“识”再到“是”,研究过程的递进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但客观性基础并不能动摇。章学诚认为“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道不离器,如影不离形,这就是历史学先求实再求是的过程。历史学的人性,就是以求真来说理的人性,没有了求真,就没有了历史学的人性,这也就是促使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成为史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并独立于人文学科的关键所在。 (节选自梁晨、李中清《从求实到求是: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有删改)

2023届武汉四月调考政治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三四调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345678 D A B C C A D C 910111213141516 C B B B A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8分) (1)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成为制造大国;(2分)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整体过早呈下降趋势,发展动力不足。(2分) (2)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4分) 18.(8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 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2分)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1分)推进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9.(10分) H公司的抗辩理由和反诉主张都不能成立。(2分)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也受法律保护。(2分)H公司未经张某等人同意公开监控录像、张某等人的微信账号信息,侵害了张某等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2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2分)张某等人发布的“差评”是对剧本杀服务的主观感受,不属于虚构事实,张某等人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2分) 20.(26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1分)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2分)要立足整体,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1分)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4分) (2)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当前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要求,是建设合作共赢开放体系的体现;(4分)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育具备国际意识的高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英语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理解 Summer Programs ISSOS The ISSOS summer school program offers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combine learning, creative enrichment and action-packed adventure in the historic campus of Yale University. Our three-week program welcomes students from over 60 nationalities, and limit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one nationality to 10%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trul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tudents choose from a variety of academic and elective subjects and benefit from full activities, cultural trip and workshop program. 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supervised(指导) by summer school advisors who make sure the summer school is fun and that all students make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Summer Institute for the Gifted The Summer Institute for the Gifted(SIC) is a program of the AIFS Foundation, a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At Yale, SIG offers a 3-week summer academic program for gifted and academically talented students aged 13-17. At SIC students take 4 classes from the subject areas of STEAM, arts, and recreation. A+Summer Program Education Unlimited is a privately held California Corporation with the mission of giving every high school student the best possible chance of gaining acceptance into the college of their choice. Their unique summer offerings include the A + Summer Program hosted at Yale, which is a one-of-a-kind opportunity to be involved in an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advanced thinking,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a lifelong love of learning. Capitol Debate The 2023 Summer Debate Camp will be held at Yale University from June 28 to July 9. Students will build public speaking, research, writ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leading to bet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two-week program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proper mindset, skillset, toolset and crit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needed for success in many fields of speech. 1、What can people do in ISSOS summer school program?

2023年武汉市四月调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23年武汉市部分学校四月调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Cu-64 Zn-65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 分) 1.中国对天然气的利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人民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井。《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载了火井制盐的过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长竹从盐井中取盐水B.曲竹运输天然气 C.天然气燃烧煎煮盐水D.盐水中水分蒸发,食盐析出 2.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铜作导线利用了其导热性 C.钢铁表面涂油、刷漆能防止其生锈D.油库、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图标 3.仪器的规范使用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图1称量氯化钠固体B.图2验证氧气是否集满 C.图3取少量稀盐酸D.图4稀释浓硫酸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为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为该元素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O”处的元素符号为P B.图2所示粒子为阴离子 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5.同学们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该反应速率较慢,且产物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很难达到理论值。 为探究电解水时所需NaOH溶液的最佳浓度,在图1所示装置中分别注人质量分数为10%、12%、14%、16%、18%、20%的NaOH溶液,在9 V电压下电解3 min,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管a中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B.上述反应中原子、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 D.电解质量分数为14%的NaOH溶液所产生的氢气、氧气体积比最接近理论值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无论在哪种意义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都几乎不可能达到某种终极阶段。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是这么想的。我的意思不仅仅是说我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会继续下去,我们在哲学和宗教上的研究和探索也很可能会发展并提升我们目前的世界观。从普罗泰戈拉、德谟克利特和安提斯泰尼算起,人类已走过两千五百年。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未来同样长的时间里,也会继续取得进步。但是,和我在这里想要暗示的内容相比,人类在未来可能有的进步将会无足轻重。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在显现出世界的思维器官中,人类大脑是无可超越的超级思想器官。其他物种也很有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人类在它们眼里的形象,就好比我们眼中的狗,抑或狗眼中的蜗牛那样。 对人类来说,妨碍进化继续下去的似乎有以下几点。自发出现的可遗传变化,我们如今称之为“突变”。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有利”的突变会自动被选择出来。但这些突变通常只是微小的进化步骤,如果确实对进化有益,也只能提供微小的益处。这就是为什么在达尔文的推断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物种通常需要产下大量后代。因为只有这样,微小的改善才比较有机会在仅有的一小部分幸存者身上得到实现。在文明人身上,这一套机制似乎不管用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倒退。总体来讲,人类并不愿意看到同胞受苦并死亡,因此我们逐渐引入了法律和社会制度。一方面,它们保护生命,惩罚杀戮现象,并且试图帮助每一个病弱的人生存下来。而另一方面,这也取代了大自然对不太健康的个体的清除过程。为了把后代数量控制在生存资源允许的范围内,一种方式是直接的计划生育,另一种方式则是防止相当比例的女性生育。有时候,疯狂的战争以及它带来的所有灾难和错误也参与其中。我们这代人最清楚不过了,数百万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男女,都因为饥饿、辐射和流行病死去了。虽然在远古时期,小部落之间的战斗可能对自然选择有正向作用,但在有史记载的年代,战争是否还有这种作用就值得怀疑了,而在当今世界,战争毫无疑问起到了反作用。现在,战争就是无差别的屠杀,而药物和手术的发展则无差别地拯教生命。虽然在道义上,战争和医疗技术完全对立,但它们似乎都起不到自然选择的作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中考语文四调试卷(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中考语文四调试卷 一、阅读 1.(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①爱因斯坦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和情况下,说过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到了某代“儿 童教育家”这里,此话已经演变成:“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 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宝宝也是哲学家一—幼儿学习与 思考的惊奇发现》一书中,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后,更能激发想象的动力。 ③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飞,是因为看到鸟在天上飞。我们可以比较30年前的科幻电影和 现在的科幻电影,同样是描写数百年之后的未来世界,哪个描写得更像?显然是现在的科幻电影。 ④在那些较老的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飞船控制室里布满了各种按钮和指示灯,而现 在的电影里全是超大、超薄、透明的触摸屏。你不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发明一个触摸屏,这帮专门负责想象的电影制作人就忘不了按钮。 ⑤孔庆东曾经有一个论点,中国古代的武侠小说也不少,但是“暗器”几乎没有出现过, 而现在的武侠小说里面几乎本本都提到了暗器。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为暗器是近代小说家受到手枪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 ⑥关于科幻小说和童话故事中的这种想象力,我认为存在两个等级。初级的想象力就是 在日常生活中玩“如果”游戏。如果老鼠会说话,如果老鼠能驾驶玩具飞机……万一把核儿吞到肚子里会不会长出樱桃树来?注意,这个想象力并没有脱离“有核儿才能长成树”这个因果知识。一个整天问“如果”的人,可以写出一大堆童话故事来,这些故事讲的其实不是老鼠,而是披着老鼠外衣的人。而这样的故事成不了世界名著。我们注意,这种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因为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没人关心这个故事。 ⑦想要写一个像《三体》《哈利•波特》或者《阿凡达》这样有很多人关心的故事来,所 需要的是另外一个等级的想象力,一种不自由的想象力。 ⑧写幻想类的世界名著,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是一种非常高的要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荆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袁层的沙子“土壤化”。下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 ) A.几乎不含水分 B.矿物质含量少 C.空气含量太小 D.有机质含量少 2、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散状颗粒 B.增加土壤水分 C.减少土壤空气 D.改变地表起伏 3、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育种技术先进 C.土层松散透气 D.光照时间超长 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地势平坦,图1为南美洲某区域略图,图2示意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各月径流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潘塔纳尔湿地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5、潘塔纳尔湿地的主要成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小畅 ②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③土质粘重,阻止水体下渗 ④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科伦巴降水量峰值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 ) A.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助涨助落的作用 B.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 C.不一致,闪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 D.不一敛,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地下水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以PM2.5和O3浓度超标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尤其突出。海陆风环流对沿海和内陆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重要作用。下图为上海滨海地区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PM2.5和O3浓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观刈麦》写到“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被逼迫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 ②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强迫用来缴纳地租 ③农民完全没有土地是导致其日益贫困的根本原因 ④生产社会化与土地地主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①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 ④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年12月29日,“辉煌十年荆楚答卷”展览在辛亥革命博物院开展。展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重要指示批示为切入点,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圆梦小康、绿水青山、幸福生活、英雄湖北六个方面,重点展示十年来荆楚大地发生的变化。荆楚大地创造十年辉煌,其原因是( ) ①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 ②新时代进一步统筹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③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根本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生物学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可实现生命物质或生化反应的“可视化”。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 B.用苏丹Ⅲ染液鉴定植物细胞中的脂肪 C.用NaCl溶液鉴定洋葱根尖细胞的DNA D.用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囊泡样小体。在网织红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释放的外泌体中含有酶、细胞因子等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泌体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外泌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外泌体的分泌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外泌体的释放可能利于网织红细胞的分化 3.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的传统美食,其制作流程为:糯米清洗蒸煮+酒曲(含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高温煮制→灌装保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蒸煮好的糯米需冷却后再加入酒曲,以防影响酒曲中微生物的活性 B.制备好的糯米与酒曲充分混合,装满容器后进行密封发酵 C.发酵时,霉菌先分泌淀粉酶进行糖化后,酵母菌才能大量繁殖 D.高温煮制的目的是使糯米停止发酵并消毒杀菌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若没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C.温带落叶林气温较高,其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于北方针叶林 D.沼泽淤泥因缺氧导致分解作用弱,可用于开发有机肥料 5.长江流域的蔬菜产区时有病虫害发生,病虫害防治效果决定着产业的兴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捕食、种间竞争等种间关系进行防治 B.利用黑光灯、杀虫剂、防虫网防治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害虫的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化学防治虽见效快,但容易导致抗药个体比例增加 6.细胞分化可看作一个球在丘陵地带的滚动过程:细胞在山丘a 处时,其“命运”面临选 择;当到达谷底时,它已成为一个有明确功能的专门细胞。下列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毕业生4月调考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质量检测 英语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67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the city? A.By car. B.By bus. C.By train. 2. What matters most to the woman in choosing a hotel? A. The price. B.The food. C. The surroundings. 3.What did the woman like in her childhood? A. Reading. B.Exercising. C. Travelling. 4.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report? A. It is timely. B.It is inaccurate. C.It is scientific. 5.Why does Monica join the Tai Chi club? A. To try something new. B.To learn Chinese culture. C. To do high impact sport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the kitchen. B.In a hotel. C.At a grocery store. 7. What are they going to eat tonight? A.Rice. B.Salad. C.Potatoes and carrot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 probably is the woman's job?

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调研政治试题与答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23.4.13 本试题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与达尔文发现物种起源学说相类比, 生动地指出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学说才得 以从乌托邦的荒漠中摆脱出来。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 ①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实现科学飞跃的实践基础 ③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④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一般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围成立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 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这表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③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保证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网景,拓展了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 ①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②是中冈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超越 ④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最佳方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M村在传统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引进猕猴桃、黄桃等水果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积极构建“旅游+特色种植”产业新模式,山庄、驿站等特色农家乐相继涌现,农户手工磨的豆腐、自家做的擂茶、山上放养的土鸡都变成“真金白银”,装进了村民腰包。M村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是 ①调整种植结构,用优质特色产业取代传统种植业 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听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听力题 1、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A. She bought a bag. B. She found a bag. C. She lost her bag. 2、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first A. Shoe shop. B. Bookshop. C. Computer shop. 3、Who has got the car key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The woman's mother. 4、What will the woman bring to the picnic A. Salad. B. Pizza. C. Biscuits. 5、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idn't like the party. B. He didn't know the result. C. He didn't care about the prize. 请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6、What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 talking about A. A book. B. A news report. C. A film. 7、What do the speakers think of the ending A. Uninteresting. B. Unclear. C. Unexpected. 请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8、What does the man help the woman do A. Log in the network. B. Change the username. C. Download the software 9、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Net friends. B. Colleagues. C. Teacher and student. 请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0、Where will the speakers live A. Near the beach. B. In the countryside. C. In the town center. 11、How will the speakers travel around most probably A. On foot. B. By taxi. C. By car. 12、What kind of vacation does the man plan to spend A. Economical. B. Comfortable. C. Relaxing. 请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3、What relation is Jenifer to the woman A. Her friend. B. Her boss. C. Her classmate. 14、What is the advantage of the position in La Salle School A. It's well-paid. B. It's a long-term contract. C. It's likely to be made permanent. 15、Why does Chelsea Free School need a new teacher

2023年4月武汉市十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学情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I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摆脱对于阅读的“误读” ①近日,一则《水浒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者认为《水浒传》中有滥杀无辜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 ②《水浒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与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假如一个人读的书里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么书本中对不道德行为的描述,必定会将读者变得不道德——在这种机械的阅读观下,阅读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毕竟哪怕是道德训诫的书本,若要教人向善,首先也要讲一讲什么是恶,可一旦描述了恶,在这个机械的阅读观下,也难保这些描述不会毒害阅读者。按照这个逻辑,想要打造一个绝不毒害人的水晶世界,恐怕只禁掉一部《水浒传》也还是不够的。 ③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④阅读并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这一变动,可能是为了借此引起初中生对我国经典的兴趣,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有人为求效率,选择只读、记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反而将原书弃之不顾,此举虽可能于考试得分有利,却背离了阅读课理念的初心。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得的,总是和这个人当下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初中生若有学力出众者,打算利用此书,结合课堂、课余读过的经典名篇,进一步了解经典原书,尚且可取;倘若对经典并无兴趣,也无接触渠道,只靠应付任务去阅读它,反而可能会引起厌倦的心思。如果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这也是夸大了阅读的教育功效——它并没有那么神奇。 ⑤相比阅读的教育功效,阅读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更加立竿见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可以使压力水平降低68%,这种效果比听音乐、喝茶或咖啡、散步都更加显著。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去阅读并不是错误,也不可耻,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⑥回到《水浒传》,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哪怕对于世路人情、江湖社会懵懵懂懂,可还是会因鲁提辖捉弄镇关西的手段忍俊不禁,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命运忧心不已。这种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也是非常宝贵的吗? 1.下列不属于 ...对阅读作用“误读”的一项是(3分)()

2023届第八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第八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战争在小部落之间,在远古时期对自然选择曾经有过正向作用”错,原文是“可能”。)2.C(“并能把它变成生态位”说法太绝对。) 3.B(屠呦呦的事业属于探索与创新。D曾皙的人生理想适合孔子遵从的礼仪追求) 4.①首先要适应局部小环境;②要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③在属于自己的小环境中扬长避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答对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5.答:①这句话阐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是不可阻挡的;②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主要依据法律和社会制度,而自然选择中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影响甚微;③各社群或组织必须找到适合的生态位。(答对①点2分,②③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6.A(博士唯独缺少一样东西:与外界的联系。) 7.D(A“根本的原因”错,根本原因是纳粹的迫害;B“年轻、漂亮”没有依据;C“因为害怕B博士病情加重”错,大夫是害怕纳粹知道他的言行。) 8.患病原因:①无辜遭受监禁;②受孤寂的环境折磨;③狂热地倾注于下棋,造成人为精神分裂;④法西斯一直以来生硬、刺耳、凶狠地审问、折磨。(答对任意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 9.①人物上:《荷花淀》是群像,文章的主人公是“面”,是热情昂扬抗战的军民;《象棋的故事》是个体,主人公B博士是被法西斯摧残的普通人;②情节上:《荷花淀》情节淡化,小说呈现散文化特色;《象棋的故事》情节紧凑,心理描写突出;③语言上:《荷花淀》更侧重对话描写,轻松明快;《象棋的故事》侧重心理自述;④环境上:《荷花淀》景物诗化,是一幅幅月白、风清、湖光、花香的如诗如画的抗日根据地的场景;《象棋的故事》侧面展现牢房的压抑环境;⑤主题上:《荷花淀》反战主题更鲜明;《象棋的故事》反战主题含蓄,隐藏于“下棋”之中。(答对任意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如有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10.A(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11.D(窥,从空隙里看。C项选文中的“愆”:过失,过错。《氓》的“愆”:拖延)

2023年武汉市四月调考英语笔试试卷无水印可编辑

2023-2023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英语试卷 2023.4. 二、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 从题中所给旳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种最佳答案。将代表该答案旳字母在答题卡上对应旳位置涂黑。 26. ---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us this afternoon? --- __________, but my mother is ill. A. I don’t care B. It’s very nice of you C. Of course not D. My pleasure 27. --- Who is that lady? --- She’s Miss Green. She __________ us music, and she is so good. A. taught B. teaches C. will teach D. is teaching 28. --- So sorry, Tom. I can’t find the book you __________ me. --- It’s OK. I don’t need it anymore. A. lend B. have lent C. will lend D. lent 29. I don’t feel well, Jack. I’m afraid you __________ me your cold. A. give B. had given C. have given D. would give 30. --- What’s the matter, Jenny? --- __________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bike, why? A. It is B. There is C. I have D. It has 31. --- I had a pleasant winter vacation with my family in the north. --- __________ A. Oh, that’s very nice of you. B. Enjoy yourself! C. Well done! D. Glad to hear that. 32. --- I think students can have mobile phones to help their studies. --- __________. They often use them to play games. A. I think so B. I don’t agree

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4月调研(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材料表明() A. 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战争阻碍多元一体进程 C. 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D. 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可知,春秋时期,管仲通过经济手段削弱了鲁国的实力,这为齐国发动争霸战争奠定了一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多元一体的进程,排除B项;材料并未比较齐国与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得出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 秦朝修建驰道,禁止百姓在驰道中央行走。西汉沿袭秦制,但到汉宣帝时“民公犯之”却“罚罪之轻”,汉平帝时废除了该禁令。这一变化()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顺应了经济发展 C. 体现了与民休息 D. 推动了礼法结合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