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 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 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 小蜗牛【教案】

14小蜗牛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字词教学。

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中的生字,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

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

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新偏旁“王字旁”,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

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合体字。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2.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可以借助拼音拼读、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努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和小蜗牛的天真可爱。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典型的童话语言,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句式一致,有利于开展语言学习,要连起来进行整体训练。

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3.理解运用。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充满儿童情趣,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即可。可以借助图片,采用图片和文字连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弄清四季代表性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仿照文中人物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多事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趣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谜语,指名学生读谜面,其他学生猜一猜谜底。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交流谜底,师出示蜗牛图片并板书:小蜗牛。识记生字“蜗”。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有顺序地介绍小蜗牛的样子,并说说自己对小蜗牛的认识。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2

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设:

生1:小蜗牛的头上长着一对细细长长的触角,它的身体软软的,背上有一座小房子,那是它的壳。

生2:小蜗牛爬得很慢。

生3:我听过《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里面的小蜗牛也爬得很慢。

3.小蜗牛真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之间的故事。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年级小朋友最爱猜谜语了,根据知识积累,从“背上房子到处走”这一句,学生能轻松猜出谜底,此时,教师出示蜗牛图片和词语,学生自然能借助提示猜读出“蜗牛”二字的读音。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图片并练习说话,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为学习课文,理解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哪里不同。(没有全文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注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遇到不认识又没注音的地方借助插图大胆猜读,师巡视

指导。

3.交流识字情况。

(1)出示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住孩玩吧发爬呀久

回满碧哦已经摘颗

全变盖掉待

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①带上拼音拼读,注意读准字音。本课是教材首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生字注了拼音。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语气词,读轻声,“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

②去掉拼音认读。

③小组开火车读。

(2)同桌互读互查,交流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爬、住、回、呀、吧……

②对比识记: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旁,结构不同,王字旁的形状也不相同。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

(3)借助图画,猜认生字。

①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词语“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②找一找相关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小树发芽了。

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

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蘑菇没有了。

指名读一读,巩固猜读成果。

4.小结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认读,借助插图猜读,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等。

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是全文注音的课文,引导学生小结识字的方法(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认读,没有注音的借助插图大胆猜读,利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等),不仅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图文对照,再读课文。

现在,生字朋友们都藏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并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引导学生回顾自然段的特点,了解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

段。

2.课件出示文中四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3.交流:第一幅图(第1、2自然段)

第二幅图(第3、4自然段)

第三幅图(第5、6自然段)

第四幅图(第7、8自然段)

4.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及第1、2自然段的内容。图文对照,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做到读正确。

5.用同样的方法(图文对照)朗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6.你最喜欢哪幅图?请将相应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

7.师生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文本,将课文读流利。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将课文内容与图画一一对应,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训练。借助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又一次完整朗读了课文,基本做到正确、流利,顺利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观察比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对”“妈”两个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对”字中的“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从横中线起笔,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

2.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3.师范写,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跟写。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

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4.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

指导学生归类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又”“女”作偏旁后笔画都有了变化,再加上教师的范写与重点笔画的讲解,落实了写字的重难点;学生先书空练说笔画笔顺,再自主练写,展示点评,优化了写字效果。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练写“对、妈”二字,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巩固本节课的识字成果和朗读目标,也是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与分角色朗读打下基础。

第2课时

1.会写“全”“回”2个字。

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一、复习导入,谈话激趣。

1.识字小游戏——蜗牛爬上葡萄树。

小蜗牛想要爬上葡萄树吃葡萄,可它爬得太慢了,需要小朋友们帮帮忙。小朋友们读对生字词,蜗牛就可以加速爬得快一些,早点吃到成熟的葡萄。

指名认读生字词。

2.小蜗牛春天开始爬葡萄树,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夏天终于吃上了甜甜的葡萄。哎,没办法,因为它

爬得实在是——太慢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梳理情节。

1.可爱的小蜗牛家住哪里呀?

(1)课件出示: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2)指名朗读。

(3)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

预设:

师:蜗牛一家住在哪里?

生: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小树林的旁边”重读。)

师:谁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生: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蜗牛一家”重读。)

2.蜗牛一家很爱这片小树林。它们给小树林拍了很多照片,可是照片的顺序不小心被打乱了,小蜗牛想

请同学们帮帮忙把这些照片重新排排队。

(1)课件出示课文四幅插图,打乱四季顺序,请学生思考该如何重新排列。

(2)指名学生上黑板排列,并说清理由,师相机板贴相应图片并板书四季名称。

预设:

生1:这是第一张照片,因为这是春天的小树林。

生2:这是夏天,应该是第二张照片。夏天树叶碧绿碧绿的,地上还有草莓。

生3:这张照片是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它应该在夏天的后面。

生4:最后一张照片是冬天,因为地上盖着雪,冬天天气冷,会下雪。

以帮助小蜗牛给照片排顺序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与顺序,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正确排列并说清理由,就表明他突破了难点,读懂了课文。

(3)对照图片和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蜗牛全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春天,小树(发芽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小树林里去玩)。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摘几颗草莓回来)。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蜗牛妈妈让小蜗牛(采几个蘑菇回来)。冬天,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待在家里过冬)。

师生合作填空。

对照图画和板书,以师生合作填空的形式,一问一答,梳理故事情节,降低了难度,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童话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提升思维。

三、感受变化,认识四季。

1.课件出示:(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蜗牛一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小树(发芽了)。

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秋天,树叶(全变黄了)。

冬天,树叶(全掉了)。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上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原来,在小蜗牛爬呀爬的过程中,小树林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

(3)师生再次合作读相关句子,感受树木的变化。

2.课件出示:(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夏天,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

秋天,地上长着(蘑菇)。

冬天,地上(盖着雪)。

(1)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黑色的部分,女生读括号内红色的部分。

(2)说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地上的变化。

3.联系生活,训练语言: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和小蜗牛一样经历了四季的变化,你注意到了身边的哪些事

物四季的不同变化?试着说一说。(不要求学生一下子说出同一种事物四个季节不同的样子,能说几句就说几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四季的变化:动物类代表青蛙;植物类代表桃树;自然现象雨。(1)学生思考,捂着嘴巴自己练说。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春天,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渐渐地,小蝌蚪变成了大青蛙,呱呱地唱歌。冬天,青蛙就要冬眠。生2:春天,桃树开花了。夏天,桃树上结了好多桃子。秋天,桃树的叶子黄了。冬天,桃树的叶子落光了。

生3:春天常常下小雨。夏天常常下雷阵雨。

……

将表现小树和地面四季变化的句式放在一起整体对比学习,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清四季的特点并学习相关句式。在仿说环节,以图促说,能有效降低语言训练难度,不拔高要求,符合低段儿童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

四、学用结合,丰富语言。

1.小蜗牛本来想去看看春天的小树发芽,可是它到达时,已经是夏天了,小树都长满了叶子。小蜗牛行

走得好慢呀!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小蜗牛行走十分缓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书中画出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比较感悟:反复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1)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小蜗牛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第一个句子把“爬呀”连着用了两次,更能看出小蜗牛爬得很费力,爬的时间很长)

3.拓展练习:你还能把类似这样的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说吗?比如:写呀,写呀;练呀,练呀;找呀,找

呀;说呀,说呀……两个放在一起说和单独说一个,有什么不一样?

4.表达运用: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到过吗?能用其中一组说一句话吗?(如:妈妈每天叫我练琴,练

呀,练呀,我的腿都坐麻了;我每天都读课外书,读呀,读呀,我读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五、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1.课件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练习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妈妈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

和。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用上“已经”和去掉“已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再读读妈妈的答话,读完请同学评价。(突出“哦”,读出妈妈的慈爱;突出“已经”,读出妈妈要表达小蜗牛用的时间很长,错过了一个季节的语意;突出“快去”,读出妈妈的着急。)

2.课件出示小蜗牛的话,练习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小蜗牛的天真、可爱。

“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3.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在图片上人物处以泡泡的形式加上人物语言,帮助学生分清角色。

4.配音游戏(分角色朗读)。

(1)文中有两个角色,你喜欢哪一个?谁愿意读旁白部分?请试着分角色读一读吧。

(2)我是小小配音员。师提示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以及小蜗牛说话时的天真、可爱。

(3)评议、交流。

5.小蜗牛完成了妈妈交代的任务了吗?为什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蜗牛妈妈是一位好妈妈,很有耐心。

生2:小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

生3:我觉得小树林一年四季的景色很美,还有草莓和蘑菇。

本篇课文对话极富儿童情趣,是很好的角色朗读材料,学生在前几篇课文里已经对分角色朗读有所接触,此处在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前提下,借助图片和人物语言提示(图片上以泡泡形式呈现),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观察比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全”“回”两个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合体字,提示学生注意“全”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旁。全包围结构“回”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

2.复习“对、妈”二字,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

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3.师范写“全”“回”,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

4.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

六、儿歌小结,布置作业。

1.小树林里四季的景物真美呀!让我们和小蜗牛一起边读儿歌边欣赏这些美景吧。课件出示图片及儿

歌: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

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

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

白雪盖住地面,冬天全变不见。

2.布置作业: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练写3遍田字格中的生字。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教学时我们要以图画为抓手,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多种方式识字。

借助图画大胆猜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课始,我首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学生看图识字、看图猜字,认识“蜗”。这个环节就渗透了看图猜字的教学,为后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猜读“蜗牛、发芽、草莓、蘑菇”的读音做好铺垫。猜读词语以后,我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以巩固猜读成果,顺利识字,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猜读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这是首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标注音节,这其实也是一种有梯度的安排。一年级孩子,借助拼音识字还是主要方法。二类生字全都标注了拼音,我安排学生依照以前的识字方法圈一圈、拼一拼、认一认,再同桌交流记一记。在识记生字环节,鼓励学生采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二、循序渐进朗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为了完成此目标,我安排了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一读,在学生借助拼音、图画识字后读准字音,达到正确目标;二读,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图画配对,借助图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先指名读,再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三读,以帮助小蜗牛将照片排序的任务驱动学生再读课文;四读,将文章表现小树林中树木及地面变化的句子整体出示,对比读,既保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也训练学生进一步将课文读流利;五读,分步练习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语言,读出人物的语气,在流利的前提下试着读出角色的特点;最后,以有趣的配音游戏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分角色朗读全文,这已是课堂上第六次朗读课文,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将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语气把握得很到位。

三、归类对比书写。

本课要求学生书写的生字虽只有四个,但结构不同,书写要点也各不相同。借助课件演示和范写,我引导学生归类对比,学生发现“对”“妈”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我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对”字中的“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第二课时的生字书写,学生观察后发现“全”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旁。全包围结构“回”字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在此基础上,我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特点: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识字、写字、朗读,是低段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思考如何在课堂上高效达成各个学段的相关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4.小蜗牛(说课稿)

《小蜗牛》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意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2、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图片、生字的偏旁认识4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2的要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4、通过故事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5、在学习中让学生会质疑、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目标: 1、我认识:4个生字。 2、我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3、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策略: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四结合的学习方法。 4、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我校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虽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学习能力不强,但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本节课我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大胆质疑,主动说出自己明白了什么,并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顺学而教,随疑而导,顺着学生的汇报点及时训练指导学习,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流程 (一)借图猜想明确目标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在揭示课题后,我结合上节课随课文题目识记“蜗牛”的方法,让学生再结合插图认识“芽、草、莓、蘑、菇”五个生字。轻松自然的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完成了课后练习二,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同时出示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树的变化,激发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案

14. 小蜗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住、孩”等12个字。会写“对、妈”等4个字,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1蜗牛)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谁来介绍一下它。 2.看,春天来了,小蜗牛和它的妈妈在欣赏美丽的景色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2)出示课文题目:小蜗牛 3.全班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朗读课文我能行。 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出示3) zhùhái quán duìbiàn huífā yá 住在孩子全对变回发芽 jiǔwán bɑpá yɑ pá mā ma 好久玩吧爬呀爬妈妈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翘舌音“住”,前鼻音“全、变、玩”,“子”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3.学习新部首“”,“王”当偏旁时,最后一笔横变成提。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4.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5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三、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对妈全回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指导书写“对妈全回”。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这四个字的笔顺。 3.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对”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点要落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妈”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设计意图: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部编版教材规定的小学语文的重点学习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4.小蜗牛(教案)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偏旁“王”。 2.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孩子、好久、对于、过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

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 小蜗牛【教案】

14小蜗牛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字词教学。 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中的生字,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 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 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新偏旁“王字旁”,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 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合体字。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2.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可以借助拼音拼读、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努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和小蜗牛的天真可爱。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典型的童话语言,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句式一致,有利于开展语言学习,要连起来进行整体训练。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 检查识字情况。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性,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事物产生兴趣。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为主。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 12 个生字和王字旁;写“对”1个生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春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 2.朗读教学法:通过“读”理解课文,运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识记本课生字的目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四结合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你们瞧:(ppt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1)它看到热情的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4 小蜗牛【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字词教学。 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中的生字,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 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 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新偏旁“王字旁”,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 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合体字。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2.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可以借助拼音拼读、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努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14 小蜗牛

14小蜗牛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景色,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2~4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和妈妈的语言不断重复,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面)教师读谜面,学生猜谜底。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蜗牛。 3.(课件出示蜗牛图和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通课文。 (1)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若有拼音,自主拼读;若无拼音,可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借助连环画,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 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和文中语句,学生就能猜出是什么字。具 体如下: ①认读句子。 小蜗牛一家住(zhù)在小树林的旁边。 小蜗牛爬呀(páyɑ),爬呀,好久(jiǔ)才爬回(huí)来。 孩(hái)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wánbɑ),小树发芽(fāyá)了。 树叶全(quán)变(biàn)黄了。 a.学生自由读句子,有读不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拼读。 b.指名读一读,注意语气词“呀”“吧”要读轻声。 ②看图认读词语。 a.读完上面的句子,圈出仍不会读的字,如“蜗、莓、蘑、菇”。 b.教师出示教材第二、三幅图,指名找出蜗牛、草莓、蘑菇。随后课件出示 词语“蜗牛、草莓、蘑菇”,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文字的联系,据图猜字音。 c.引导学生观察词语、图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莓”“蘑菇”这 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3)学生正确识读生字后,教师鼓励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自由读,将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