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考的季节现象(2012)

地理常考的季节现象(2012)
地理常考的季节现象(2012)

地理常考的季节现象

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

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亚洲低压势力强盛

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我国南方赛龙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

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

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

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

南极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

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

我国常遭寒潮影响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

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

一、季节转换思路一层训练:

1、当尼罗河定期泛滥时,黄土高原盛行风,长江河口盐度较,地中海沿岸因受控制,气候特点是,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时针,澳大利亚西南端的气候特点是,巴西高原草木(茂盛或枯败),赞比西河正处(丰水期或枯水期)。

2、当天山牧民将牛羊赶下山时,孟买盛行风,长江河口盐度较,舟山渔场出现鱼汛,旧金山气候特点是,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轮船正(顺风顺水、逆风逆水),南非开普敦气候特点是,赞比西河口盐度较,南极昆仑站(终日斜阳或极夜)。

二、季节转换思路二层训练:

3、我国的一艘综合科学考

察船于3月2日8:00从上海出

发,先跨越太平洋,途径圣弗朗

西斯科(旧金山),经过整整20

天的航行到达了南美洲西海岸

的秘鲁首都利马(77°W,12°S)。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再从利马航行到澳大利亚的悉尼。读下图后请回答(1)—(3)题:(1)当船只航行至利马时,当地时间(区时)为(月、日、时)。

(2)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过程中,在北半球的航行基本上是(逆或顺)洋流而行,到达利马后,船员发现正午时人影朝向(南或北)。

(3)从上海出发三个月后,轮船到达悉尼,此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该地的典型植被为,当地河流正值期(枯水/丰水)。

三、季节转换三层转换

右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

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

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高温

读图3—3,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

4.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花生

5.图中甲山山麓某观测站海拔324米,测得气温为28.2℃,

可推知山顶气温约为

A.16℃B.19℃C.21℃D.24℃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数据为经度)。据

此回答6~7题。

6.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1:20 B.9:20 C.0:40 D.21:20

7.若a点纬度为680S,则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的山坡上放牧

C.南非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D.南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为220

8.读右图,AB 弧是晨线,AC 弧是昏线,据此判断,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①摩尔曼斯克可见到午夜的太阳;

②开普敦附近海面风浪不大,利于航行;

③尼罗河进入汛期;

④汉堡的宾馆正在举行晚宴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 30 度,A 、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大阳直射在西半 球。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B 点的地方时是

A .2 时

B .8时

C .16 时

D .20时

10、图中此时刻 B 点位于

A .晨线,昼长 16小时

B .昏线,昼长 8 小时

C .昏线,夜长8 小时

D .晨线,夜长 16 小时

11、图示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地中海的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南非高原上草木枯黄

D.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

图2是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粗线表示副高脊所在位置,阴影部分表示雨带的大致位置。读图回答12—14题。

12.当华北地区是春旱时,雨带位于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南岭或以南地区

13.当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位于

A.15°N~20°N 附近

B.20°N~25°N 附近

C.30°N~35°N 附近

D.25°N~30°N 附近

14.当副高脊位于25°N~35°N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敦正是多雨季节

B.悉尼昼长夜短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15、、读“亚洲东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中心A 为 ,

锋面B 为 。

图中气压的分布状况最可能出现

在以下选项中的 。

A .隆冬季节

B .冬春之交

C .春末夏初

D .秋末冬初

(2)图中锋面在图示位置较长时间徘徊,形成 天气现象。

(3)2003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A

B

16、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A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

类型是 .

(2)B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

顺序) 、 和 。

(3)当P 1地盛行东北风时,P 2地的气候特点

是 ,流经P 2地的主要洋流

是 。

(4)A 图、B 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

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22分)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 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6分)

(2)A 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8分)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8分)

地理常考的季节现象

一、季节转换思路一层训练:

1、东南风,低,副高、炎热干燥,顺时针,温和多雨,枯败,枯水期。

2、东北风,高,带鱼汛,温和多雨,逆风逆水、炎热干燥,低,终日斜阳。

二、季节转换思路二层训练:

3、(1)3月21日19时(2)顺流,朝南(3)温和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水期

三、季节转换三层转换

1-5:BDBDC 6—11:A、D、B、D、C、D 12-14:DBA

9-11T:第(9)题: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即为A点所在经线,所以其上的地方时为 6 点或18 点,结合A点所在经线的时间,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可能是150°E 或30°W。题干中已知太阳直射西半球,故此时刻太阳直射点应为30°W,A点的地方时为18点,即AB 为昏线。所以 B 的地方时为20 点。第(10)题:AB 为昏线,B在昏线上,地方时为20 点,说明B 点20点日落,可求得B点 4 点日出,所以昼长为16 小时,夜长为8 小时。第(11)题:此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由AB 为昏线可知此时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地中海此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小值,南非高原此时处于雨季,草木茂盛,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是科考的最佳时期。答案:(1)D (2)C (3)D。

15.(6分)(1)副高,江淮准静止锋;C(1分)(2)梅雨(1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1分),导致降水量大(1分)。南方干热天气的成因主要是:长时间受副高(反气旋)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16.(1)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炎热干燥秘鲁寒流(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

37.(22分)

(1)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原因:①A国(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答出任意2点即可,每点2分)

(2)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2分)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遇到山地的抬升,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所以太平洋沿岸(东南部沿海)降雨较多(3分)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遇到山地的抬升,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部沿海)降雪较多(3分)(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①劳动力(数量、素质和工资水平等);②(原料)产品的交易成本;③市场需求;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a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b原生产地用地紧张、c原生产地地价昂贵、d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意思正确即可,2分)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2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图1表示的太阳活动是 A .日珥 B .耀斑 C .黑子 D .太阳风 日本东京时间(东九区)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首都东京震感强烈。图2示意此次地震引发的一种次生灾害袭击日本沿海的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3月11日 A. 12时46分 B. 13时46分 C. 14时46分 D. 15时46分 4.图2中所示的次生灾害是 A. 海啸 B. 洋流 C. 潮汐 D. 波浪 5.图3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季节海陆气压中心 的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图表示冬季 B. 此图表示夏季 C. ①是高压中心 D. ②是气旋中心 图 1 图2 北京 ① ② 图3 0° 0° 1012 1020 1024 1000 1008

图4是2011年7月28日14时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一天气系统。据此回答6~7题。 6.该天气系统是 A. 寒潮 B. 台风 C. 冷锋 D. 沙尘暴 7.该种天气系统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下列省区不可能直接受到这种天气系统影响的是 A. 四川 B. 广东 C. 江苏 D. 海南 8.图5表示某地海陆风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B. 丁处气压高于丙处 C. 表示白天的海风 D. 表示晚上的陆风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6),回答9~10题。 9.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 A. 向斜 B. 背斜 C. 断层 D. 断块山 10.形成上述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侵蚀作用 B. 搬运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地壳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一座古庙里,保存了三根大理石柱(图7)。读图回答11~12题。 图7 图4 乙 甲 老 新 图6 陆 甲 图5 海 丙 丁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归纳整合|地理季节的判断解题思路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 (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 (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2,水资源的利用——如我国水库冬春放水夏秋蓄水,水电站夏秋发电量大于冬春。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最新的高中地理会考题,能带你什么样的启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 A.凌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 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B.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极夜范围变化 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012年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考号: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编号:04 命题人:臧祥传审核人:冷丽丽课时:1课时使用时间:2014-3-18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低温晴朗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图2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4.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5.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图3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跟踪训练含答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经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每年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与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均会发生,河湖关系非常复杂。左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一般发生在() A.3—5月B.5—10月C.7—9月D.10月一次年5月 2.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倒灌与补水主要取决于() A.河湖水位差B.河床与湖床海拔C.流域面积D.洞里萨河落差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水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泸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泸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橡胶坝。下图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灞河、浐河橡胶坝完工后,地下水和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是() A.灞河右岸为地下水补给河水B.灞河左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C.灞河A坝下游为河水补给地下水D.浐河两岸都为地下水补给河水 6.浐河和灞河修建橡胶坝拦水可使() A.水质明显提高,周边绿地面积扩大B.可利用水量增多,优美景观增加 C.沉积物减少,河流清淤工作减少D.地下水位抬升,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少 7.灞河流域正常雨季时段() A.西安市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短B.悉尼日出东南,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且逐渐变慢D.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北移 2019年10月20日凌晨到21日晚,广东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粤北、粤西、珠三角市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多地出现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20XX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20XX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正在紧张地一轮复习中,地理作为文综的重要学习内容,且知识点多,我们必须对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接下来X为你整理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一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

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一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 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一一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一一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 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1

与季节有关的地理现象 一、地球运动: 1、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2、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 4、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和赤道夏半年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晚于地方时18点。 5、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6、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二、气候: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风,温和少雨。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4、辐射逆温现象冬季较多。 5、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 6、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风影响,草木枯黄。(天文四季,不是气候四季)。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但冬雨稍多。 8、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夏季北凸,冬季南凸。 9、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冬季阿留申低压较强。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 10、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11、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 12、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东部,使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13、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14、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华西秋雨。 15、我国的飞船发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于南大洋上测量船的作业)。南大洋也叫“南极海”,“南冰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 三、海洋: 1、一般情况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盐度也高,冬季则反之。 2、河口处径流量大时盐度小,径流量小时盐度大。如长江口夏季盐度小,等盐度线向海洋凸出明显。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或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 4、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5、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 6、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春夏之交)。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 7、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四、河流: 1、一般情况是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则反之,但有些地区不是这样,比如说地上河。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的季节是夏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在春季。 4、凌汛发生在该地初春和冬初,结冰期一般发生在该地的冬半年。 5、汛期时间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有关,如季风气候区夏季形成汛期。 6、枯水期时河口处容易形成咸潮。如珠江口的广州附近冬季易形成咸潮。 7、雪线(夏季固体降水与融雪平衡点为雪)严格来讲没有季节变化,但有些试卷上经常有类似题目,如遇到则夏季高,冬季低。 8、黄淮海平原:春、秋积盐,夏季淋盐,冬季平稳。 9、含沙量在汛期大,枯水期小。 10、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一般在汛期来临前的6-7月。 五、植物的季相变化: 有季相变化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和热带草原等,一般夏季荣,冬季枯。 六、动物迁徙: 1、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2、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如驯鹿。 3、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4、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七、农事活动: 1、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次年初夏收;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 2、棉花在秋季收摘。 3、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八、资源利用: 1、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 2、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3、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 4、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5、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 6、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九、自然灾害: 1、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我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2、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如川滇黔交界处夏季强于冬季。 3、水土流失一般在雨季严重,如黄土高原在夏季严重。 十、环境问题: 1、赤潮一般发生在夏半年。 2、沙尘暴发生在冬半年(春季较多)。 3、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生在9月-11月份(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秋季)。 十一、重大科考活动: 南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该地的夏季,此时温度高且有极昼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 十二、旅游: 1、鸟岛观鸟5月是最佳时机。 2、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 2、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4、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中地理如何判断季节

如何判断季节 一、判断季节的方法 以北半球为例,谈谈判断季节的方法。北半球的冬季以1月最为典型,夏季

二、综合练习 1、当地球运行到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附近炎热干燥 B.蒙古冷高压势力正强 C.阿根廷此时昼短夜长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2、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科考正处最佳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 D.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开始强盛 3、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海轮航行的情况是() A.先顺航,再逆航 B.先逆航,再顺航 C.顺航→逆航→顺航 D.逆航→顺航→逆航 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的节气,地球公转到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此日前后,中南半岛盛行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气候特点是 ,北太平洋的高压势力日益增强,我国江淮地区出现 天气,长江口盐度较。 参考答案: 1、B(解析: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附近温和多雨,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昼长夜短,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塔里木河因气温低正值枯水期,甚至断流。)

2、D(解析: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北太平洋受夏威夷高压控制。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3、D(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靠近印度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流,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流,在红海进入印度洋时为逆流)。 4、D(解析: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北方河流封冻影响通航,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往南迁。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为夏秋季节。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收割季节为春末夏初。) 5、夏至远减慢西南顺温和多雨夏威夷梅雨 低

2012年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图1为“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读图完成1—2题。 1.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 B.低温晴朗 C.阴雨连绵 D.狂风暴雨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图2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4.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5.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图3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7.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6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2020年高考地理主观题知识点预测归纳

2020年高考地理主观题知识点预测归纳 主观题20条答题技巧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经纬度位置高低中纬热带、温带、寒带 (2)海陆位置 (3)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4)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5)半球位置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 (2)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 (3)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1)等高线的分布 (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 (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8)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