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一、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历史演变

二、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三、人体生命科学-医学

四、人体的身与心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五、生命与社会

六、智能、思维、文化

七、多元文化社会

第三章人体生命科学-医学

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

二、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四、现代医学-西医学

五、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

?医学(Medicine):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现代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1.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

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

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

?其次,自然科学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明显依赖于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学科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 医学的社会人文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

社会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性质。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

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

?其次,社会人文科学也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依赖于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也是医学发展的基础。

3.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人的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伴随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存在,在医学活动中实现。

4.随着对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认识的深入,从而导致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今广为接受的理论,医学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医学的分类

?医学可分:

?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e )

现代医学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 )

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

二、医学的起源

1.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救护、求食等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

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产生了砭石、骨针等

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这些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

2. 巫、医的合与分。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

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而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

3.公元前800至200年间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东西方形成

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此时期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分别诞生:《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

?《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

?《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的理论建构的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

?《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从而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造成以后难以突破。

4.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

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贡献: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

贡献: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5.中国医学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发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理论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黄帝内经》、《伤寒

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2)宋金元时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

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

3)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

段。

?实证研究有重大进展: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

?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

?药物学研究有新突破: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

4)近现代:中医学继续进步,但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与西医同日而语。

6.西医学的发展

1)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

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当时学医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故步自封,医学上的进步很小。

2)文艺复兴以后,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西方医学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

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

6.西医学的发展

1)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

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当时学医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故步自封,医学上的进步很小。

2)文艺复兴以后,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西方医学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

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

6.西医学的发展

1)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

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当时学医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故步自封,医学上的进步很小。

2)文艺复兴以后,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西方医学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

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

?达·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1731年意大利摩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1855年德国魏尔啸创建了细胞病理学。此时的西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3)现代西方医学: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实验科学。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

一、中医学

1)中医学的定义:

?中医学即中国医药学。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

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

?中医理论的探索方法与解释依据的独特性逐渐形成一批原创性的医学发现和医学发明,如藏象、经络、针灸、气功等理论和医疗技术,并不断比益增附,直到现在还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2)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中医学包括基础理论、临床诊治、预防养生三大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临床医疗和保健防病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

?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活动同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五行学说:中医学主要用五行学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阐述五脏六腑

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与藏象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与之相连的络脉,分别联系不同脏腑,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

?临床诊治中医学的主要诊治原则是辨证论治,在辨证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针,并进而选择具体的药物或非药物疗法。

?诊法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简称“四诊”。切诊中的脉诊则最具中医特色,有时对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起决定性作用。

?辨证是临床诊治的核心部分。通过四诊取得临床资料后就要认真分析判断,辨别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阶段、邪正盛衰以及发病机制变化。已总结出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指治疗原则和在其指导下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许多其他法则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在具体治法方面,中医学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是基本治法。

?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形式是方剂,就是根据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将相关药物综合成方,用以加强药效便于临床应用。

?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主要是针刺人体经络腧穴,灸是以燃烧艾绒熏灼腧穴部位的皮肤或病患部位,目的都是治病保健。

?预防养生

?预防:中医学推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内经》早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历代对疾病预防有很多措施和经验,包括锻炼体质、讲求卫生、预防免疫等内容。五禽戏、太极拳、针灸导引按摩以及人痘接种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旨在通过自身的调摄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身心健康的目的。中医养生由整体观出发,讲求人体与环境的和谐与宝命全形,重视身心的交互影响,强调对时令地域的顺应,而且特别注意生活调理和体质锻炼,以扶助自身正气。

3)中医学理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这两个特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1)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

有机联系的。这种有机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天体的运行、季节的变更、气候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会作出生理或病理反应。

(2)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另一个特点。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医治疾病的手段,也是辨证的最终目的。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法则。

?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症”是症状,如头痛、咽痛、发热等。“证”是证候,它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它是对病变的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的状况的分析和概括,是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

第四节现代医学-西医学

二、西医学

1)西医学的定义:

?西医学,即现代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

?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2)西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群体医学、基础医学三个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主要以求诊病人为对象,探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虽然有时也承担常人体检工作,但并非主要任务。临床医学是传统医学的主体,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核心。

?内科是大内科中最大的科。内科现在常按疾病侵犯的器官系统或病原体的类型分为心血管、呼吸、肾、胃肠、肝胆、血液、肿瘤、营养、代谢、内分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免疫、风湿(结缔组织)病等科。

?此外,临床医学还包括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群体医学以一定的社群为对象,研究人群的健康情况和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着重探讨致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这门学科脱胎于过去的公共卫生学。相对而言,临床医学曾被称为治疗医学,而群体医学则被称为预防医学。现代的预防工作包括三个层次:

?初级预防指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就是中医的“未病先防”;

?二级预防着重于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这相当于中医的“既病防变”;

?三级预防则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预防后遗症的发展。

?基础医学包含许多基础学科与医学结合的内容,因而可视为是一类边缘学科。

?在基础医学中,生物学的部分是核心,这包括以正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其中传统的学科有生物化学、细胞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和胚胎学等。

?以异常人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主要有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目前常把一切疾病过程的研究都归入病理生理学的范围内。

?以群体为对象的生物学科主要是医学生态学,它把人、病原体,以及其他环境因子,统一放在环境大系统中加以考察。

3)西医学的特点:

?现代医学的首要特点是分科分类更细,其范围在不断扩大。例如一切有助于诊断、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现代医学的另一特点是分析和综合并重。古医学也标榜整体论,但当时的条件无

法窥知人体奥秘,推断只能臆测。现代医学整体论建立在“分析-再综合”的基础上,因而可作出科学的论断来指导医疗实践。

?现代医学还有一个特点是在研究的时空尺度越来越大。群体医学本身视野广阔,但现代医学不仅范围更广且工作更深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可认识宏观环境万物间的复杂联系。

第五节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

三、中西医学的差异:

1)中医强调整体概念,追究各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全面了解和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规律,从而得出一个完整、统一的结论。他们将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有规律可循的、可认知的整体。中医相信,所有疾病万变不会离其宗---阴阳。给人以神秘感.容易被人误解;

2)西医则强调具体概念,追求人体的细致与精微,关注事物的局部和个性。通过解刨和动物试验来发展医学技术.所以直观易懂能被普遍理解和接受。

四、中西医文化交融与互补

1)中西医学各自的瑕疵:

?中医学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西医学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

?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对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在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

2)如何实现中西医的结合:

?我们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

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趣闻:据说在一次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大会发言人说“在将来的中国,既没有中医,也没有西医,只有中西医”,这时候,一位老中医站了起来问到“中医是马,西医是驴,中西医结合是骡子,你现在把驴和马都杀了,将来这骡子从哪里来?”

?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因此要实现中西医文化的真正融合,最重要的是使东西方文明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而从多元的角度去看世界正是我们课程的目标。

课程要点:

掌握:1. 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定义;2. 东西医学的差异和融合的解决之路;

熟悉:1. 东西方医学发源及各自代表人物;2. 医学的社会及自然属性;3、中医和西医各自研究的内容;

了解:1. 东西方医学发展中各自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思考题

?为什么说医学既是自然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

?远古医学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简述东西方医学各自不同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中西医学差异在那里?造成差异的根源有在那里?如何实现中西医的结合呢?

复旦大学医学统计学练习

姓名学号 一、是非题:(答错倒扣1分) 1.配对t检验是否要求方差齐性? 2.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要求观察指标服从正态分布还是残差正态分布? 3.随机区组设计的资料能否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啊? 二、选择题 1.对3个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 A. 3个总体均数完全不同 B. 3个样本均数完全不同 C. 其中2个总体均数不同 D. 其中2个样本均数不同 E. 2个或3个总体均数不同 2.方差分析中,离均差平方和为SS,方差为MS;下标T, B, W分别表示总的、组间和组内,则必有。 A. SS W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生课程学习手册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本科生课程学习手册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大数据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 (3) 2.1培养理念 (3) 2.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培养模式 (4) 第三章课程体系 (4) 3.1“2+2”培养体系 (5) 3.2卓越计划 (10) 第四章主要课程简介 (12) 4.1专业必修课程 (12) 4.2专业选修课程 (19) 第五章未来发展 (25) 5.1 未来深造 (25) 5.2 就业前景 (27)

第一章前言 大数据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应运而生, 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行业企业等数据的大量汇聚使得数据演化为重要的生产力,逐渐成为经济的新资源、发展的新引擎、信息的新矿山、科研的新依据、决策的新源泉。大数据的存取、交换、分析、应用对相关学科带来了诸多新挑战,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计算数学的内涵与外延:从硬件到软件、从存储到超算、从数据库到数据安全、从网络传输到并行计算、从数据分析到统计建模、从科学计算到优化方法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2015年批准新增设立的本科专业。数据科学植根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但是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学科体系等方面又与这些学科有显著不同。数据科学的内涵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来源多样、结构各异、规模巨大、传输高速、应用广泛的大数据为研究对象,解决大数据在获取、处理、分析、展示与应用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库、统计计算等领域;第二个层次则是以大数据为研究手段的数据交叉科学,如生物信息、精准医疗、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这些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也在解决这些学科计算复杂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近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内涵已经超出了传统学科的范畴,而是通过将统计分析、系统计算、交叉科学等有机整合,形成一套面向大数据分析全流程、大数据应用全产业链的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大数据复合型人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能够积极应对全球工业4.0时代所特有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金雪娟周俊时智英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实施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发展,近年来,统计理论和方法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师日常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系统学习医学统计理论,及时了解一些实用、有效的新方法。在此,我们介绍目前临床研究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用、易懂为原则,重点综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1 几个基本概念和统计量 1.1 数据的类型 数据(Data)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最常见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或称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和定量数据(Qulantitative Data) 或称计量数据(Numerical Data)。 分类数据类型:分类数据的分层大于2时,又称为多分类数据(Polytomous Data)。分类数据类型有无序(Nominal Categorial)和有序(Ordinal Categorieal)。无序数据如性别(男、女)、血型(A、B、O、AB 型)等。有序数据如肿瘤的分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程度(轻、中、重)等,以及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经常看到的“非常好、好、一般、差”这样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分类数据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也不同,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x2检验所能全部涵盖的。 定量数据类型:包括连续性数据(Continuous Data),如身高、体重以及不连续性数据(Discrete Data),如妇女的产次,疾病的复发次数等。 1.2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 最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但其值易受极端值影响。可以采用 中位数(Median)、修整均数(Trimmed Mean,去除最大和最小值后的算术均数)或Winsorized均数(Winsorized Mean,极端值用最接近的非极端值替代后的算术均数)来代替。对于数值呈几何分布的资料,则可采用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临床研究论文中常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来表示定量数据的分布特征。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方差(Variance)的平方根,表示个体数值与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Standard Error)为均数的标准差,表示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越小,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越窄,也就是说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越好。虽然不同的统计学家对论文中应该引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争议,但两种方式均用于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在医学论文中,采用标准差或标准误应该说明。对于非对称数据只用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表达是不恰当的,可以采用中位数结合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表示。 1.3 显著性水平(a)和P值

江南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2:江南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居中、宋体、小二号、加粗) (宋体、五号) 课程名称: 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 说明该课程是何种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般课程还是主要课程;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及应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宋体、五号、行距:20磅。字数要求:200字左右) 二、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 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宋体、五号、行距:20磅。字数要求:200字左右)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应尽量详细完整,一般按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章的教学要求,即应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包括: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宋体、五号、行距:20磅。) 参考格式: 第1章xxxx 1.1 xxxx……..大纲细化到该级目录 四、课程考核方式(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 说明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列为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方式是开卷还是闭卷;课程成绩评分办法、内容、标准有何特殊要求,明确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课外作业等所占比例。(宋体、五号、行距:20磅)

五、学时分配表(居中、宋体、小四号、加粗) 表格要求:(宋体、五号、行距:20磅,教学内容到章。) 六、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要注明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以及是否外文原版教材等内容 (宋体、五号、行距:20磅。顺序要求: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 七、有关说明 此部分主要为大纲的使用说明,应包括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等;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如采用双语教学,说明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宋体、五号、行距:20磅。) 大纲撰写人: 大纲审核人:

最新中山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2009年中山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2009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情况统计表 院系所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报考人 数 录取人 数 免试生 数 少数民族 数 360 药学院70303 有机化学14 6 0 0 360 药学院71002 动物学0 1 0 0 360 药学院100701 药物化学50 18 5 0 360 药学院100702 药剂学84 11 4 0 360 药学院100703 生药学19 5 1 0 360 药学院100704 药物分析学21 7 2 0 360 药学院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4 3 0 0 360 药学院100706 药理学62 33 1 0 360 药学院100720 ★制药工程20 28 0 0 500 中山医学院71003 生理学 6 5 1 0 500 中山医学院71005 微生物学9 16 2 0 500 中山医学院71006 神经生物学 1 3 0 0 500 中山医学院71007 遗传学8 7 1 0 500 中山医学院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1 5 1 0 500 中山医学院77600 生物医学工程21 10 3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 14 0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102 免疫学18 10 1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103 病原生物学 5 5 1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6 9 1 1 500 中山医学院100105 法医学22 8 1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120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9 6 0 0 500 中山医学院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27 12 1 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2017年人民大学统计学生物医学统计学考研参考书

2017年人民大学统计学生物医学统计学考研参考书 统计学:生物医学统计学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 《概率论》,李贤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理统计基础》,陆璇,清华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周纪芗,中国统计出版社 《应用回归分析》,何晓群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统计学》,贾俊平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分析》上、下册复旦大学数学系陈传璋、金福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代数》北京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李贤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理统计基础》陆璇清华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周纪芗中国统计出版社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詹思延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统计学》方积乾、徐勇勇、陈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专业学位)应用统计: 《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配套习题 《应用回归分析》何晓群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元回归分析》何晓群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抽样技术》金勇进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序列分析》易丹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刘次华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习题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一、英语全程规划 基础阶段(3月-6月) 1.学习目标: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 2.阶段重点:英语单词、语法 3.复习建议: (1)英语每天抽空背背单词,建议时长0.5-1h;不管是用单词软件还是传统词书,不管是用词根词缀还是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积累到某一天时,你会发现好多文章都看得懂了。 (2)英语基础不牢的童鞋,应该花点时间复习语法。语法知识能帮助你在读文章和翻译时更加流畅、对文章意思把握得更准确。 (3)多看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是涉及到热点话题的。 (4)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做习题集。 强化阶段(7月-10月) 1.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2.阶段重点:真题真题真题,重点是阅读 3.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①利用早上整段的时间做真题(作文可以不写),不要查单词,完全自己做,然后对答案,之后看一下答案分析。 ②每天分析2-3篇,分析包括:第一遍分析正确选项,第二遍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第三遍在原位中找对应的句子,是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哟,分析为什么这样出题,第四遍,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感。 ③此阶段不建议专门建立单词笔记本,重要的单词在分析时顺便查一下就好。 ④时间比较充足的童鞋可以全文翻译阅读原文。 (3)完成阅读后,用同样的方法完型、翻译和新题型。完型和新题型这两类题型不用全文

临床课表

大一: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基础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二: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 大三:局部解剖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外科总论,医学心理学。 大四: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眼科学,口腔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核医学。 大五实习。 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我就不写了,现在医学生都要考研才能找到工作,所以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也是很重要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话,要先在复旦本部(邯郸校区)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大学英语(根据开学初的水平测试决定等级,分三级,大多数人从二级开始,一年学完)、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VB程序设计(如果入学考试的计算机没过的话还要加学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二起到枫林校区(原上海医学院)学习,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社会医学英语(上学期)和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局部解剖学、病理解剖学、卫生法(下学期)。 大三上学期有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功能学科综合实验、诊断学、医学伦理学,下学期有肿瘤学概论、内科学(上)、外科学(上)、影像诊断学、中医学、卫生统计方法、医学心理学 大四上学期有内科学(下)、外科学(下)和一些其它临床学科,我知道的不清楚,大致有眼耳口鼻、妇科、儿科、传染病之类的吧,之后就是实习了,一般去中山或华山。

2018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8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1]考试科 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医学[10]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 02 (全日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03 (全日制)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04 (全日制)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或755卫生管理综合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

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 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 学分数 5 周学时 6 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 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 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复旦大学选修课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复旦大学选修课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近纲:1.高晓林:不错的。 2.杨宏雨:从来不点名,期中会有一篇论文。不按书讲,布置影片,但是不想发言的可以不看。据说给分很好B+无限。 思修:1.陈果。众人皆知什么都好。 2.邵晓莹。同上。什么都好。 3.王贤卿。人挺好。给分一般。 马基:1.刘学礼:无可挑剔刘学礼。不点名。上课轻松。B+无限。不写论文。考试划重点。 2.瞿晓敏:人好。 毛概:1.孙谦:人挺好的,感觉比较随便。作业少。 应用伦理学:1.瞿晓敏:同马基。 体育课程 网球:1.陈琪:唯一的体育教授。不是很难。 剑术:1.陆根秀:完全无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大胆的选。就是南区食堂有点远。而且不能迟到。计算机课程 张向东:人好。考试简单。考前复习。 李大学:平时完全没作业。考试巨难。上课过于激情。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六大模块 科技: 1.材料科学与社会是不错的 2.微电子技术:考试很方便,但只有pass和fail,注意绩点的同学慎选。 3.网络虚拟环境与计算机应用:老师严重歧视电脑盲。慎选。 生态环境: 1.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人多好混。 2. 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这老师挺好的。朱伟&瞿晓敏都很好。 3. 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闭卷考试,但是很简单。且每次都要签到。不给B-以下。艺术审美: 1. 影视剧艺术:龚金平。考试写影评。老师超级有魅力。有才华。给分好。但是也有人说考试不太好考。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2. 中外音乐审美:钱武杰注:此人为女老师。从来不点名。上课轻松。给分好。喜欢自己傻笑。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1. 犯罪与文明、:汪明亮,老师长得很可爱,讲课很搞笑。从来不点名。一学期有两次小作业。期末考试开卷,听过课,看过PPT就够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师申报操作手册【模板】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师申报操作手册 一、登录系统 直接登录***45.18.38:8080,进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选择“教师”角色,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忘记密码的老师可在院系教务办查询)登陆系统。 二、申报课程 1、进入课程申请页面 点击“信息维护”栏目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自动弹出“校公选课开课申请表” 2、选择课程 请任课教师认真核对教务处公布的课程名称和课程编码,准确选择自己下学期所开课程(以课程编码为准),请勿错选。 选择方法一: 任课教师点击课程名称后的下拉箭头选择所开课程(请按照教务处公布的课程名称和编码选择)。 选择方法二: 任课教师点击课程名称后的图标,输入课程名称进行查询(输入课程名称时请严格按照教务处公布的名称输入查询) 查询到课程之后,点击“选择”即可。

三、课程信息输入 选定课程之后,请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表格 注意事项: 课程性质均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课程类别均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课程归属请严格按照教务处公布名单中的课程归属选择。 考核方式为考试。 教材情况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学分均为2.0。学时均为32。周课时均为2.0-0.0。 起止周均为03-18,个别课程若需要压缩上课周数,请与教务处沟通.。 上课学时32,实验学时为0,上机学时为0;个别含上机的课程周课时为2.0-1.0,上课学时为32,实验学时为0,上机学时为16。 容量指教学班容量,请任课教师预先填写,学校将根据教师所填写人数安排教室,随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报名情况进行调整,理论课人数不少于60。 上课校区每次只能选择一个校区,南北校区均开课的教师需要填写2次“校公选课开课申请表”,请任课教师注意核对,不要重复填写或者漏写。 场地要求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面向对象为本科。禁选对象等其他项目均不填写。 课程简介控制在200字内,字数过多将不能正常保存。(为方便学生选课,此项内容必须填写) 申请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医学研究的样本例数估计方法

医学研究的样本例数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统计咨询室、研究生科

读者须知 在医学研究中样本例数的确定是一个难点医学统计学家认为[1]样本含量 的确定有两种方法:公式法和查表法,公式法和查表法本质一样,查表法是统计学家由公式做出的,而公式法需要研究者自己做,因为医学研究中尚有不少问题还搜索不到相应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样本例数,本书搜集到的公式也十分有限,那么通过搜索文献来估计样本例数也是读者需要学习的一种方法。 须知,不存在无限定条件的样本例数。现行统计教材中的样本例数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以导致使用时,常提出如下问题:“了解吸烟是否是肺癌的危险因素,需要调查多少人?”,类似这样的问题是没人能回答出的。 医学研究中样本例数都是建立在一组限定条件之下的样本例数,若这一组限定条件改变,那么样本例数的值随之改变。简言之,样本例数是这一组限定条件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具体由计算样本例数的公式表述。那么,确定公式等号右端的各参数就变成了计算样本例数的前提。根据此思路我们设计了一个确定样本例数的流程图(见下页),同时,这个流程图也是我们撰写本书具体内容和阅读本书的思路。这个小册子中的例题均来自各种卫生统计学的教材和相关著作,其本质没有变化,但读起来却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你会感觉到更容易读懂了。 本书由一附院医学统计咨询室集体讨论,具体由孙奇执笔撰写和排版,几经修订,历时超过百天。尽管如此,鉴于我们知识的局限性,也只能做到抛砖引玉,而且书中错误肯定难免。欢迎读者不吝指正,我们将深表谢意!

样本例数估计流程图

目录 1. 两样本率比较的样本例数 (4) 2.多个样本率比较的样本例数 (6) 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例数 (8) 4.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例数 (10) 5.诊断试验的样本例数 (12) 6.现况研究的样本例数···············································13 13 7.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例数·········································15 15 8.队列研究的样本例数···············································17 17 9.多元统计的样本例数···············································19 19 10.其他 (20) 11.附表 (21)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 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 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 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 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 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范围包括环境科学、

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东北林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东北林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续表 代码学期方式单位 T200002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2 35 单、双考试网络课程T200003 魅力科学 1 19 单、双考试网络课程T200016 天文学新概论 2 31 单、双考试网络课程T200017 数学文化 2 26 单、双考试网络课程T100010 家用化学品 2 32 双考试材料T020004 微生物与健康 1 16 双考试动资T030001 数学建模与竞赛导论 2 32 双考查理学T010006 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 2 32 双考试林学T010005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1 16 双考试林学T070002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1.5 24 双考试生命T010008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 1.5 32(24+8) 单、双考试林学T010009 生态:人类与地球未来 2 32 单、双考试林学T060008 ACM程序设计 1.5 32(16+16) 双考试信息T060001 计算思维 1.5 32(16+16) 双考试信息T080009 管理学 2 32 单考试经管T080007 金融学与好的社会 2 32 单考试经管T080008 生活中的经济学 2 32 单考试经管T080010 资产评估 2 32 单考试经管T050001 当前中国社会热点问题评析 2 32 单考查文法T050002 公共政策与公民生活 1.5 24 单考试文法T080014 推销技巧实训 1.5 32(16+16) 单、双考查经管T200047 管理百年 2 24 单、双考试网络课程T080002 管理沟通 2 32 双考试经管T08000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36(32+4) 双考试经管T080003 理财基础 1.5 24 双考试经管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复旦大学选修课程给分情况不完全总结 09606Bobers课程经验不完全总结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近纲:1.高晓林:不错的。 2.杨宏雨:从来不点名,期中会有一篇论文。不按书讲,布置影片,但是不想发言的 可以不看。据说给分很好B+无限。 思修:1.陈果。众人皆知什么都好。2.邵晓莹。同上。什么都好。3.王贤卿。人挺好。给分一般。 马基:1.刘学礼:无可挑剔刘学礼。不点名。上课轻松。B+无限。不写论文。考试划重点。2.瞿晓敏:人好。 毛概:1.孙谦:人挺好的,感觉比较随便。作业少。应用伦理学:1.瞿晓敏:同马基。 体育课程 网球:1.陈琪:唯一的体育教授。不是很难。 剑术:1.陆根秀:完全无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大胆的选。就是南区食堂有点远。而且不能迟到。 计算机课程 张向东:人好。考试简单。考前复习。 李大学:平时完全没作业。考试巨难。上课过于激情。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六大模块 科技: 1.材料科学与社会是不错的 2.微电子技术:考试很方便,但只有pass和fail,注意绩点的同学慎选。 3.网络虚拟环境与计算机应用:老师严重歧视电脑盲。慎选。生态环境: 1.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人多好混。 2.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这老师挺好的。朱伟&瞿晓敏都很好。 3.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闭卷考试,但是很简单。且每次都要签到。不给B-以下。艺术审美: 1.影视剧艺术:龚金平。考试写影评。老师超级有魅力。有才华。给分好。但是也 有人说考试不太好考。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2.中外音乐审美:钱武杰注:此人为女老师。从来不点名。上课轻松。给分好。喜欢自己傻笑。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1.犯罪与文明、:汪明亮,老师长得很可爱,讲课很搞笑。从来不点名。一学期有两 次小作业。期末考试开卷,听过课,看过PPT就够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1.影视艺术审美:老师很有气质。讲的也很好。只不过又要考试、又presentation、 又论文。所以建议大家旁听吧。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2

3

4

备注: 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5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 1.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 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根据我校2017年第15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号);2016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元/学分,理科类130元/学分,医科类115元/学分,艺术类250元/学分(中大财务〔2007〕10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 6

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免疫学复习提纲.docx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 2.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別,排除。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吋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原因 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其组成为: 免疫器官一骨髓、胸腺、脾脏及淋巴结. 免疫细胞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一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具体过程,为免疫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界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一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 抗原性antigenicity,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 3.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 (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 (三)其它因素:1.分子易近性;2.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佐剂;4.机体遗传因素 ★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 ▲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 ★交叉抗原及其意义 1.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 2.共同抗原和交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

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

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洪水与防洪 熊治平 武汉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2012.2

目录 前言 第一讲认识洪水 第一节洪水的类型 第二节洪水基本特性 第三节我国江河洪水的特点 第二讲认识洪水灾害 第一节洪水灾害的分类 第二节洪水灾害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洪水灾害的成因 第四节洪水灾害的对策 第五节洪水灾害的影响 第六节洪水灾害的损失 第三讲我国江河洪灾情况 第四讲工程防洪措施 第一节工程防洪措施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江河防洪的几个概念 第五讲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一节防洪区科学管理 第二节依法治水与普“水”教育 第三节洪水预报、警报和与防汛通信 第四节防洪减灾信息技术 第五节洪水保险 第六节防洪基金 第七节善后救灾与灾后重建 第六讲江河防汛抢险 第一节江河防汛工作 第二节堤防抢险技术 第七讲关于长江三峡水库的防洪问题 第一节水库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长江三峡水库的防洪问题

前言 我国江河众多,洪水灾害频繁。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损失位列首位。全国每年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少则几百亿元,多则几千亿元。1998年长江大水,触目惊心、国人难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数百万军民与洪水搏斗了60多个日夜,才最终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是年全国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洪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影响到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与洪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就。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对各主要江河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防洪工程布局和较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有效地减少了洪水的酿灾机会及其致灾损失。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洪水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彻底根除洪水和期望洪灾不再发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因此,经济社会愈是发展与进步,防洪治水工作愈是要加强,防洪减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防洪的目的在于减灾。防洪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不仅是水利部门的事,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防汛抗洪是每个公民包括在校大学生的法定义务。为此,我们开设了《洪水与防洪》这门通识教育选修课。 本课程意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洪水与洪水灾害,了解我国江河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江河防洪工作的重要性,知晓江河防洪的基本知识与措施方法,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水患意识,明白防洪责任与义务,掌握防洪减灾技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新时期具有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课程主要介绍我国江河的防洪形势,洪水与洪灾的基本知识,我国江河洪水灾害情况,江河防洪措施,防汛抢险技术,以及防洪治水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课程主要特点是,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配合大量精彩诱人、明晰直观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坐在教室、足不出校,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在课堂上即可饱睹洪水的自然现象与洪水灾害的危害性,并与河流工程和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现场零距离接触,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快速获取江河洪水与防洪的基本知识和大量相关信息。 这份《教材》内容源自本人编著的《江河防洪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供学生在修课期间阅读。该书内容注重科普性、实用性、时新性和可读性,着力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介绍,避免了专业理论的刻意阐述、数学公式的推演和严格意义的工程设计技术内容。因受课时限制和从节省学生费用考虑,只节选其中的有关章节并做了一些相应处理,以作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凡有心了解更多有关江河防洪专业知识的同学,建议课外参阅原著。 熊治平 2012.2

卫生综合考研重点指导

公卫考研所有科目中以卫生综合为最难,一是需要准备的科目较多,包括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是部分课程内容比较艰深,单纯的记忆解决不了问题。而在卫生综合的五大科目中,流行病又无疑是其中最难、复习中需要花费最多力气的。 以李立明主编的人卫六版流行病学教材为例,谈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的经验。全书合计二十八章,包括前十八章总论,以及后十章个论;各个学校本科阶段教学目标不同,讲授的章节及侧重点也有区别,但就备考卫生综合而言,其重点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即以前十八章总论为主要考核内容,个论部分不敢说绝对不会考到,但分析历年真题可见,个论考到的概率极小。因此,复习过程中,仅复习前十八章足够了。 而在前十八章的总论中,复习也建议有所侧重,个人建议以第一章至第七章,第九章至第十章为最重点;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为次重点,十三章至十八章再次之,第八章为末重点,复习时间参考上述重要性进行合理安排。 流行病学课本看上去很厚重,内容也比较庞杂,复习过程更应重点把握重点章节和重要知识点。个人体会,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是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锻炼流行病学思维;流行病学方法以page10中的图1-1为准,尤其要重点领悟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优缺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生态学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优缺点、适用性、基本概念也常常作为考点。 流行病学方法,关键不在你是否把它的定义记得多牢固,而是你是不是明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在什么阶段及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记得曾经有一个论述题,“某地发生不明原因重大疫情,请你结合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释各种流行病学方法的要点。”,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基本概念是串起各个章节的连接点,流行病学、RR、OR、类实验、监测、偏倚、生态学谬误等等,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列举,后面在讲各个章节的复习要点时,再仔细归纳和总结 好久没更新过了,最近一直比较忙乱,也没有状态写东西。前途,工作已经开始成为我常常关注的事情;焦虑,担忧也开始弥漫在每天的情绪中。从这篇日志开始,我会简单概括流行病学复习中的重要知识点,按照章节的顺序,以人卫六统编教材为蓝本。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实际应用的五大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图表,这个图表基本上可以贯穿整个流行病学的复习过程;流行病学的六大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这一章节主要还是以考察基本概念为主,试题中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本章节的概念都是流行病学中很基础很核心的概念。首先明白疾病的分布的概念,以及三间分布的基本原理,不懂三间分布就相当于没学过流行病。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英文写法,分子、分母的确定,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流行病学基础性方法之一,以现况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为主。现况研究或称横断面研究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研究目的和应用范围,特点;普查与抽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