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成功案例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

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特别是对林下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的村和企业,县政府积极协调贴息贷款给予支持,以此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算帐对比,每年定期组织群众外出到安徽亳州、保定安国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机制,多种模式,真正让林下产业“壮”起来

紧密结合临漳实际,因乡因地制宜,强化技术保障,发展多种模式的林下产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壮大。一是龙头带动。以培育省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发展壮大以林下养殖为主的河北森旺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以林下食用菌为主的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以林下中药材为主的临漳县望邺林木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林下种养企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个,带动增收5000余万元。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是河北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利用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林下食用菌,同林农签订收购合同1000余份,回收产品1200吨。该合作社已与农户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也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通过龙头带动成功的实现了同大市场的对接。二是基地带动。在每个乡镇培育一个50-100亩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农户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了临漳镇东五岔口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等10个面积分别在3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形成了林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草等“六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白芍、牡丹、双孢菇、鸡腿菇等种植品种22个,发展牛、羊、鸡、鸭、鹅、狐狸、驼鸟等养殖品种16个,建成林药基地6个,林菌基地5个,林农基地13个,林下养殖基地26个等。临漳镇东五岔口村地处漳河北故道,是2005年国家重点退耕还林项目村,2007年开始从安国购进荆芥、射干、丹参等品种在林下进行试种,截止2010年底,全村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亩余,实现产值350万元,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余元,比2007年没有种植药材之前增长了37%。三是典型带动。鼓励家庭承包经营,培育发展林下种

养大户,以其现身实例增强说服力,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岗陵城农民孙俊光承包50亩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亩效益在4000元左右;协王村农民胡海庆承包200亩荒地,发展林果种植和林下养牛,综合效益在上百万元。诸如此类的林下种养大户,全县已拥有40余个,年种养效益在2300万元左右。四是技术保障。重点做好“三抓”:一抓技术推广。县林业、农业、畜牧等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分队定期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近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200多期,推广食用菌、药材、养鸡等种养技术16项,培训农民万人次。二抓技术示范。从适宜林下发展的品种抓起,以林下种养基地为依托,抓好种养品种的试验示范,重点对白芍、药牡丹等20余个药材品种和双孢菇、鸡腿菇等10余种食用菌在林下进行示范试种,筛选查找适合郁闭林下种植品种,并逐步推广。三抓技术创新。长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奥瑞食用菌研究所、邯郸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常年聘请教授、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林下种养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创新林下产业新品种。

三、多方得利,多重效益,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

通过近10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发展林下后续产业是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它已显现出多重效益。一是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发现,林下种养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以种植食用菌双孢菇为例,一亩林地中有半亩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每平方米需材料、人工费用等投入20元,按每平方米产菇10公斤、每公斤元计算,效益不低于35元,纯收入在15元以上,亩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且食用菌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使每年按3茬计算,年效益也在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是显著的生态效益。农户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在作物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的过程中,林木也得到了管护;在发展鸡、鹅、鸵鸟等林下养殖的过程中,畜禽粪便增强了林地的肥力,促进了树木生长。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不仅使林下种养的农产品实现了无公害、纯生态,而且树木长势较好,改善了自然环境。三是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让退耕农户不仅近期得到了实惠,而且使整个后续产业不断集聚壮大,全县已涌现西羊羔乡千亩林药种植、临漳镇千亩林菌栽培、砖寨营乡千头林

下奶牛和鸵鸟养殖等多个示范种养基地,带动周边乡村3000余个农户发展林下种养。实践证明,农户在发展林下后续产业的同时,管护和造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近期得利和远期得林的双赢。

千方百计为林下经济铺路搭桥——河北省邱县

邱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4镇3乡218个行政村,面积455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人口26万,是一个平原农业县。2003年以来,基于宜林沙荒地多的实际,邱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9年来累计植树1700余万株,林地面积达25万亩,林业及相关加工业成为全县第一主导产业。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农民即期收益,邱县县委、政府积极探索林下肉鸭、柴鸡、野兔、鸵鸟、金蝉等多种养殖模式,全县林下经济面积突破3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008年,河北省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会在邱县召开,2009年5月,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经验交流会在邱县参观现场,邱县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

一、多元给力促发展,林下经济风生水起

林下经济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传统的“平面单样”的棉粮种植模式影响,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农民普遍有所顾虑。为此,邱县从激发内在动力、破解外在制约等各方面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换脑+示范,破解思想障碍。为了让农民接受林下经济模式,邱县由县财政出资,从养殖基础较好的东锚寨等村中挑选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能手100余人,分期分批先后到武安、涉县、景县等地参观林下柴鸡养殖,使农户切身体验到林下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林下养殖的“要我搞”到“我要搞”。同时,县林业局着力培树了一批林下经济先进典型,发挥标杆作用。通过优先培养的谈振山等63家示范户带动,消除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思想障碍。二是政策优惠+贷款扶持,激发发展热情。邱县成立了林下经济开发办公室,负责做好群众政策咨询、技术辅导和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定出台

了《关于鼓励群众发展林下复合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凡发展林下种养的群众由县、镇、村出面优先协调用地;在资金上有缺口的,帮助协调低息贷款,先后帮助60户协调贷款560万元,同时随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三是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破除技术制约。为解决起步阶段农民不懂技术的难题,邱县加大了技术支持力度,采取开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放映技术指导录像、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搞示范基地等多种举措,使农民熟练掌握了林下经济种养技术。同时,从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抽调农艺师组成服务小分队,入村到户,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树典型、定政策、给技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合力。以东锚寨村为例,2004年,该村被确定为林下柴鸡养殖试点后,当年发展养殖示范户10户,在探索成功后带动全村规模发展,2010年底全村已发展40余户,成为辐射周边2公里的核心林下养殖示范区。

二、基地带动扩增量,林下经济规模初具

为形成规模效应,邱县规划建设了林下经济基地,推广“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一是科学规划谋长远。着眼林下经济长远发展,聘请省市林业、畜牧等技术人员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先后规划建设了“一带四廊十基地”,“一带”即以老沙河沿岸各村为核心的百万只蛋鸡养殖产业带;“四廊”即以106国道、311省道、邱新路、邱广路为主框架的四条林下经济长廊;“十基地”即东锚寨、霍赵屯林下30万只肉鸭养殖、郭吕庄万头生态猪养殖等共计10个林下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和强力实施,邱县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二是外向拓展增效益。东锚寨林下柴鸡养殖基地与邯郸美食林集团签订了购销协议,所创锚寨牌柴鸡蛋畅销各大中城市。2006年该基地柴鸡养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规模化生态放养鸡示范基地”。2008年开始,林下肉鸭与山东六和农牧开发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六和集团负责技术指导,防病防疫、饲料供应、成鸭回收,养殖户负责鸭棚建设、喂养两个环节,降低了农户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效益,以此带动160余户群众发展林下肉鸡肉鸭。通过发展订单经济,建设大公司的后方基地,先后

建成了东锚寨等一批精养殖小区,今年郭吕庄林下养殖小区又被河北省农业厅确定为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三是丰富内涵扩规模。邱县在林下养殖柴鸡、肉鸭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种养模式,在霍赵屯村林下发展金蝉埋植300亩,建成了金蝉养殖专业村。在郭吕庄、程二寨两个村分别建成千头林下养猪厂,程二寨村建成了百亩鲇鱼养殖基地,陈村的林下肉鸽养殖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邱县已形成以鸡、鸭、鹅、猪、灵芝、蘑菇等林下多元化种养大格局,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内引外联催提升,林下经济纵深推进

随着林下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邱县把培育壮大专业协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纵深发展的突破口。一是专业协会促联合。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林下种养模式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问题,邱县通过扶持专业协会形式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难题。2006年以来,先后组建了柴鸡、肉鸭、肉鹅等专业养殖协会,在模式、购苗、防疫、销售等多方面为会员提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邱县霍赵屯村26户农民还自发建起了养鹅专业合作社,实行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通过培育与林下经济相关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变一家一户独立发展林下种养,为“五指并拢”做强林下产业。二是龙头带动强筋骨。邱县坚持把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打造林下产业的有效手段,成立了邱县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县直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资金帮扶。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评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康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增上总投资亿元的肉鸭肉鸡吊宰加工生产线,形成产加销龙型发展格局。三是提升质量上水平。邱县坚持以高质量产品为核心,不断推动林下产业向成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邱县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对签约的林下养殖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防疫,通过生态放养,使柴鸡和鸡蛋都成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并注册了“锚寨牌”柴鸡蛋,出厂包装要经过光检、分级、喷淋、清洗、消毒、烘干、紫外线杀菌、喷码定型、喷膜保鲜、成品包装10道工序,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邱县依托梁二

庄镇林下生态放养鸡养殖,参与起草了河北省地方标准《规模化生态放养鸡养殖技术规程》,通过了省、市质监部门及农学专家的审定,是邯郸市首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在邱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邱县林下经济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林下肉鸭养殖大棚82个、肉鸡大棚148个,年出栏肉鸭、肉鸡近千万只;建成林下灵芝、蘑菇养殖大棚128个;林下养猪20000头、林下大型养羊厂3处存栏2600只等,全县林下经济突破3万亩,每亩林地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林业及林下经济成为邱县一张靓丽“名片”。

空间立体巧开发林荫增收潜力大——河北省易县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全县有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48%,是山区林业大县,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近年来,易县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把生态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同时兼顾经济发展,调结构、育产业、增效益,破解生态建设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粮、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

一、典型带动朝阳产业快发展

食用菌性喜阴凉,是一种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有益气强身、健脾养胃、保肝解毒和降压、降胆固醇等功效,同时对肿瘤细胞有免疫能力,是健康、保健食品,食用菌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易县是山区林业大县,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齐全,无论从林下空间、食用菌原料和气候条件上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广大的林下空间,发展食用菌产业既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又能促进农民增收。2009年,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村到北京市通州区对林菌发展进行了参观考查,经过深入分析

比对,易县决定把林下食用菌发展作为一个新的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来抓,并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为技术依托,首先在凌云册乡龙湾头村进行了示范种植。通过示范种植,效果非常好,每亩林地年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群众发展种植的积极性很高。为加快推进林下食用菌这一富民产业发展,县政府出台了每个菌棒补助元的优惠政策,并协调金融部门在食用菌发展初期给予农户大力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林菌的积极性。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形成了凌云册高温型香菇、紫荆关低温型香菇和独乐杏鲍菇为主的产业片区,并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 10多个村、近100个农户发展林菌种植,种植规模达到230万棒(袋),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

二、科技支撑道地药材显特色

易县很早就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特别是“西陵知母”,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土特性,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叫响,被称为道地药材。近年来,易县利用广阔的山场林地,特别是以山区综合开发为契机,在片麻岩广泛分布的西陵镇、梁格庄镇、大龙华乡等乡镇,做足“山”字文章,在浅山丘陵地带大量开挖水平沟,做好果树种植。在种植果树的同时,大面积发展以知母为主的药材种植,实现了林下经济由山下向山上、由平地向林下发展的转变,提高了效益,促进了树木生长。同时,易县科技、水保等部门在片麻岩等分布区广泛开展西陵知母种植培训,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系,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产、学、研”三结合基地活动,积极为药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建立种植片区,宣传西陵知母种植知识,培养西陵知母种植明白人,全县西陵知母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全县药材种植达到2万亩,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其中以西陵镇太平峪村和龙泉庄村西陵知母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产值达到500多万元,解决了林木短期见效慢难题。

三、巧打时差林粮增收双保险

易县是山区农业大县,粮食种植一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易县打生态牌,唱农家戏,在全县大搞围山造林工程,林木面积以每年10万亩速度递增。刚栽种的幼树约5—6年才能成林,为充分利用幼树林地资源,最大限度发

挥林地价值,易县林农在林下套种了甘薯、谷子、豆类等矮杆农作物。从实际情况看,林下种植粮食作物,即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还能为林木生长提供必要的肥料和水分,减少了锄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据比较分析,林下套种粮食作物的林木生长速度要比没有套种的林木早成林3—5年,且长势和林果质量要高于没有套种粮食的林木。2010年,易县林粮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其中以豹泉为中心的流井林下甘薯产量达到万吨,以塘湖等乡镇为主的谷子产量达到1万吨,农民既收获了粮食,又加快了林木生长,为增收上了“双保险”。

四、创新模式林蜂产业比蜜甜

林是蜂的家,蜂是林的友。易县有蜜源植物200多种,依托丰富的蜜源植物,以实施扶贫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周转蜂”产业,引进了优良蜂品种,采取良好的管理技术,把黄山蜂产品有限公司作为扶贫龙头企业进行项目扶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原先分散、粗放养殖的模式转变为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对养殖户蜂产品进行保护价回收并加工,规避了市场风险,提高了蜂农的效益,为农户开拓了一条致富新路。目前,易县蜜蜂保有量已达6万箱,养蜂专业户有400余户,年产蜂蜜30吨,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吨,蜂产品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小蜜蜂做成了大产业,也酿造了农家甜蜜生活。

五、循环经济柴鸡安家在林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生态”和“有机”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宠儿”。易县生态环境良好,山场面积广阔,因地制宜在林下发展禽类养殖,为市场提供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产品,不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更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林下养殖家禽,延长了生态食物链条,增加了土壤肥力,加快了树木生长,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形成了良性循环。目前,易县以生态鸡为主的林禽养殖达到了150万只,2000只规模以上养殖户达到40多家。如西山北乡石家统村的程立新,养殖柴鸡6000只,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易州镇荆轲山村的高玉宝,养殖柴鸡2000只,年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易县的“狼牙山”、“山凤”、“紫荆关”等品牌柴鸡蛋2010年产量达到了1万吨,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有的远销国

外。

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步伐,易县县委、县政府依托区位、资源和自然优势,深挖林地潜力,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突出特色、立体开发”的发展思路,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林业、农牧、水利、农开、扶贫、水保、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林下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以奖代补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11年山区综合开发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以林下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易县协调联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00多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产业30多万亩,产值达到亿多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做强林下经济拓展增收渠道——河北省赞皇县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15万亩,有林地面积89万亩,森林覆盖率%,是“全国生态治理重点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赞皇大枣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县拥有经济林68万亩,生态公益林21万亩,具备发展林下产业得天独后的优势条件。林改以来,农民对林地拥有了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能自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经营什么,培育出了独具赞皇特色的林下产业,实现了林海旅游、林下产业、空中养蜂“海、陆、空”立体发展。

一、行政推动,为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盘活林地资源,实现立体发展。林改以来,赞皇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林业、农业、扶贫、畜牧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下产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指挥和协调职能,将此项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考核范围,纳入扶贫开发序列。县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林下经济工作推进会、部署会,

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将扶贫资金及全县涉农资金向林下产业发展倾斜,全县累计向林下产业发展投入资金达到1500万元以上。

二、扶壮龙头,带动林下产业发展

一个好的产业模式,离不开龙头带动,扶壮龙头,带动产业发展,是推动林下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林改以来,我县紧紧抓住林下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扶壮林下产业龙头企业为抓手,通过从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积极鼓励引导林下产业从一家一户松散型发展模式向“公司(协会)+基地+农户”集约化模式转变,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走出了独具赞皇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建起了养鸡协会、养蜂协会等15家林下经济组织,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为全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赞皇县天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以发展林下柴鸡生态养殖为主导产业,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该公司逐步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一体化经营,按照“统一供小鸡、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药防疫,统一回购”的“五统一”方式与农户合作养殖。目前,该公司拥有年产300万只柴鸡孵化厂,300立方米鸡蛋保鲜库,2万吨饲料加工厂,2万套祖代柴鸡种鸡场,以及技术服务中心、产品经销处等基础设施,与农户实行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而延伸了“林、牧、农”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链条,使农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致富之路。

三、强化服务,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切实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我县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了以林业、畜牧、农业、科技等部门为主导的技术服务组,分片包干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直接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林农实用技术,切实让林农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近年来,我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上山下乡活动30余次,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达到6000余人次,发放资料2万多份,为林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特别是林改以来,林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广大林农积极参加县、乡、部门举办的林下产业发展培训班,每年参加培训的林农都在1万余人次以上。

四、创新模式,实现“海、陆、空”立体发展

在发展林下经济上,赞皇县高站位谋划,前瞻性发展,逐步建立起了“海、陆、空”立体发展模式。“海”即:林海绿色生态游。通过发展林海旅游业让赞皇农民吃上了生态饭,除嶂石岩、棋盘山、窦家寨等景区景点,还衍生出了大枣采摘、樱桃采摘、乡村游、生态游等模式。仅生态旅游一项,全县每年增收5000万元,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达到亿元。“陆”即:林下产业。赞皇县近年来形成了林畜、林禽、林蔬、林药、林花、林粮、经济林套种等7种模式。林畜模式以林下特种野猪养殖为主,许亭乡雨凡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特种野猪达到3000头,产值达到1200万元;林禽模式以林下柴鸡养殖为主,主要分布于阳泽和许亭两个乡,目前全县柴鸡饲养量达500万只,产值达1亿元;林蔬模式以林下种植蔬菜为主,主要分布于清河乡,目前发展面积达到1万余亩,产值达到1000万元;林药模式以林下种植药材为主,分布于张楞乡,发展面积5000余亩,产值近千万元;林花模式以林下种植花卉为主,分布于县城周边,发展面积1000余亩;林粮模式以林下种植绿豆、芝麻等小杂粮为主,发展面积5万亩,产值达到3000万元;经济林套种就是林下种植花生、山药等经济作物,发展面积5万余亩,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空”即:空中林业,蜜蜂养殖。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目前全县养蜂量达2万余箱,蜂产品市场拓展到了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达1500万元。赞皇县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蜜蜂养殖基地。特色产业兴起,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全县人均林业增收达到1600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和林改前的2006年相比,全县林业产值、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30%、35%。

赞皇县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后发加力,赶超进位,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了东、中、西分区发展战略,东部发展绿色工业,中部浅山丘陵区发展特色经济产业,西部深山区发展生态林业、旅游业,把加快林业发展、加强

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努力在青山绿水中实现快速崛起,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赞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

连翘连了心大念“效益经”——山西省安泽县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安泽县委、县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把发展林下经济做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大力发展青翘、连翘、羊肚菌、草菇、松菇以及400余种中药材,野生连翘面积高达100余万亩,总产量达400余万公斤,占全国连翘产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到目前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8000余万元,林下经济产值6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林下经济收入1000余元。

一、大规模发展连翘,向荒山要效益

安泽县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安泽人民组成青年造林远征突击队,背起头,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绿。几十年来,先后十九任书记、县长高举绿色接力棒,一任接着一任干,累计造林近200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为了使林业经济真正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安泽县在着力保护野生连翘资源前提下,逐步扩大连翘种植面积。一是结合退耕还林搞种植。从2002年开始,重点营造以连翘灌木林为主的连翘、刺槐、侧柏三合一的混交林。如今,老百姓营造的连翘林已见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二是依托太行山绿化搞种植。安泽县实施国家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的县,利用国家重点工程投资,每年发展一万亩连翘。三是由农民群众自发扩大种植面积。县委、县政府制定出了农民开发荒山、荒坡,发展连翘的优惠政策,规定谁栽植,谁所有,谁受益,并可继承,且70年不变,着实为农民发展连翘吃了定心丸。同时,还依托示范园区与林业部门一同创建起了一支社会化的专业服务队伍,为农民发展连翘产业提供种—产—销—加工—包装—外调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连翘10余万亩,大部分已开始挂果。

二、推迟采收时间,向质量要效益

连翘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大路中药材,它在白露前采收的为青翘,需要煮熟晒干后方可入药;在立冬后采摘的叫连翘或者叫老翘,需要除去枝、叶、杂质后入药。老百姓普遍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他们的自然习惯是在每年的三伏天就上山采摘,这时候采摘的也能入药,但质量、药用价值、价格都普遍很低。为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抢青现象,使青翘由原来的每公斤14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20元,连翘价格也有所提高。

三、进行产品认证,向品牌要效益

安泽连翘俗称“岳阳连翘”,以个大、色泽饱满、药用价值高而在全国享有盛誉。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产品认证,价格一直上不去,一直徘徊在每公斤14元左右。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向品牌要效益,2003年县林业部门在府城镇义唐村北山建立起了1万亩的安泽连翘“GAP”认证基地,2004年又在兰村林场大豁子营林区,利用国家农发资金投资50万元建立起了1万亩的连翘种植基地,这两处基地全部都是选用地道的“岳阳连翘”种子进行育苗,并进行规范化栽植。2005年与山西省中医学院签订了技术和科研合作合同,依托中医学院的高科技技术,将对优质山西地道连翘种籽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解决野生连翘变家种、种子复壮、开花不结果、无性繁殖以及生根率低的技术难题,在“GAP”认证过程中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上,主要控制制定了育苗操作规程,种植操作规程,产地采收、加工操作规程。通过各种规程规范制定的技术要求来实现国家“GAP”认证。目前,科研单位已对认证基地的连翘产品进行了多项检测,为下一步“GAP”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延伸产业链条,向加工要效益

为了提高效益,延伸产业链条,2004年成立了安泽县时珍有机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该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占地亩,企业职工6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4人,技术人员21人,主要对青翘、连翘、桔梗、黄芹、甘草、板蓝根六种产品进行深加工,每年加工1000吨中药材,年销售收入20975万元,

年利润万元。在公司的带动下,府城镇、冀氏镇、良马乡等5个乡镇6000余农户发展连翘规范化种植,500余户发展包装运输业,极大地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农民人均药材增收400元,人均林下经济收入达到了1400元。

为了把连翘产业做大做强,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今年,安泽县又开发了以国有林场为龙头的林下经济深加工产业。该项目概算投资860万元,占地30余亩,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再增加1000吨中药材深加工和200吨的菌类产品深加工,可辐射带动8000余农户,还可增加就业100余人,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1000余万元,增加农民收入600元。他们的发展目标是:利用5年的时间,使全县连翘总产量达到600万公斤,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扩大种植、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过程中,辐射带动全县80%以上农户,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6000元以上,为老区人民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发展林下经济标语 篇一: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金银花开幸福“钱”来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六十五岁的老人,谁也没料到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名字,在经过三四年的不懈努力,今天却在乡里乡外都响亮了起来。他是**县**乡**金银花合作社的创始人,他是把山里“死”的石头“搞活”了的、把全村的人带上致富路的第一人。**银花合作社地处**乡**村古朗屯,原先是个典型的石山石漠化地区,全屯“九分石头一分土”,只有120亩耕地,以传统农业种植玉米为主,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困境,是困扰了***老人以久的一件事。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认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金银花是当地农民一条脱贫致富的最可行的路子,于是他召集全体村民开会,决定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有限的宝贵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经过排除万难,合作社终于在20XX年元月成立了,命名为古朗瑶乡山银花合作社,成员为全屯39户178人,***任理事长。合作

社成立后,***自己出资多次带领部分村民外出学习交流经验,还邀请了**药用植物研 究所专家来到本屯为全体社员传授种植技术,使全体社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头一年,合作社自育种苗,在林地里扩种了200亩金银花,收入达十多万元,农民开始尝到了甜头,信心十足。 篇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cn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谭燕南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我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11月上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元帜和部份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在县林业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通过走访、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84.97万亩,有林地面积240.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8.7万亩,竹林面积40.1万亩。森林覆盖率78.15%,森林蓄积量1117.07万立方米,总立竹量9200万株。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使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约有100万亩的林地适宜林下经济的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可达3.3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2.6亿元,林下养殖产值0.13亿元、相关林产品采集0.20亿元、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0.45亿元。经营面积39.3万亩,涉及农户数3573户,就业人数达11000人。 (一)领导重视,落实政策。2014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列入了乡镇绩效考评管理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评分管理办法,要求各乡镇完成一个面积达100亩或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示范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几年来,已投入资金880余万元,其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以9个专业示范合作社为龙头的一批林下经济项目。如投入40万元为铁皮石斛培育项目建设喷灌设施;投入20万元为林下养蜂户建设蜂巢;投100余万元,为林花、林苗、林药等项目建设林下路网、喷灌设施等。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一是以林+渔、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超万吨,产值超亿元。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新建15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立山塘淡水鱼养殖科技示范户199户,辐射发展养殖户4000户。建立以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光泽武夷山玲珑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林-蜂-蜜”林中养蜂模式。二是以林+药、林+花、林+菌为主的林下种植。发展种植厚朴、白术、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木瓜、草珊瑚、瓜蒌、葛藤、麦冬等多种中药材,成为全省中药材基地。我县累计种植厚朴达5.7万亩,总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发展建立了3个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成紫薇、桂花、紫花玉兰、福建野鸭椿等绿化苗木基地2000亩。培育阔叶林下红菇菌生长环境,发展竹荪等食用菌,年产量达2600吨。三是以红菇、竹笋、油茶、松脂采割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全县现有人工种植油茶面积4.2万亩,年产茶油60吨,价值600多万元;红菇采集基地0.2万亩,年产2.1吨,价值600多万元;竹笋采集基地5万亩,年产鲜笋7500吨,价值9000多万元;引进福建赛绿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12000余亩,计划投入5000万元在光泽金岭工业园区建设茶油加工厂,在金岭工业园区购地43.5亩,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四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森林旅游。利用我县独有的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神山风景区、乌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12个“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示范点等森林旅游项目,201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规划建设“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全县纳入森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林地面积达12万亩。森林旅游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森林旅游产值达0.45亿元。如“鸿建山庄、亿帆水乡渔村”等,是集食宿、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成为我县十佳旅游线路,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基地。 (三)创新方式,集约经营。一是多元化投入。探索以农民、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技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篇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篇 林下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简单分析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建议;广东韶关 韶关市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41.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26.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4.38%,活立木蓄积量为8475万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基础,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约为40亿元,远低于林地面积相近的清远市,也比不上林地面积小于韶关市的梅州市。针对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品种单、缺乏主导产业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或老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较少,品种结构单一,林农的劳动能力和智力投入不足,种养技术多是沿袭传统习惯,管理水平不高,多粗放经营甚至失管,导致农产品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成本高,综合

效益较差。 1.2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 因在行业协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对市场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以零售为主,规模化欠缺,进而整体效益得不到长足提高与发展。 1.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由于劳动者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欠缺,众多农户仍沿用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差,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1.4流动资金不充足,规模化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产业初期通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启动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来说,在扩大产业规模方面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规模扩张缓慢,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2建议 2.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发展和秋冬种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林下经济发展和秋冬种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工作落实情况汇 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XXX林下经济发展和秋冬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秋冬种工作 (一)油菜种植。我镇油菜种植任务2000亩。其中,高产示范点1000亩,分布为xxx村300亩、xxx村100亩、xx村150亩、xx村150亩、xx村150亩、xx村150亩;非高产示范点1000亩,分布为xx村150亩、xx村50亩、xx村150亩、xx村300亩、xx村200亩、水村150亩。目前各村正在有序发放油菜种子, 9月30日前完成2000亩油菜种子发放工作。 (二)食用菌产业。我镇食用菌产业投入资金372.16万元,由大寨村和台水村的两个村级专业合作分项目点承接实施,建设9300平方米养菇棚,采购茶树菇菌棒130万棒,覆盖贫困户389户(其中大寨村117户、田坝村63户、排生村119户、台水村90户),预计可实现保底贫困户分红和村集体经济积累24.7万元。现在已进棚的菌棒共26万棒,出产鲜菇6万斤,产生经济效益18万元。

(三)中药材产业。贵州黔晟台江扶贫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中药材育苗大棚9个(3个玻璃大棚、6个薄膜大棚),目前示范点中药材种植110亩,其中天冬40亩、何首乌35亩、金丝黄菊25亩、黄精10亩。 (四)生猪养殖产业。由xxx公司组织实施的**30万头生猪养殖精准扶贫项目在我镇建设3个生猪养殖点,共67个养殖单元,全覆盖我镇1684户贫困户。其中:生猪养殖点建设8个养殖单元,覆盖北方村、西南村、沙帮村的贫困户270户;目前,该养殖点已投入使用4个养殖单元,养殖生猪3100头,预计春节期间能出栏销售。生猪养殖点建设28个养殖单元,覆盖xx的贫困户714户;目前,基地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生猪养殖点建设31个养殖单元,覆盖xx村的贫困户698户,养殖单元正在建设。 二、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一)养蜂产业。投入资金25.5万元,养殖蜜蜂300群,涉及5个村,覆盖贫困户100户,预计户均增收500元左右。目前,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已建立完善,大部分蜂群已割了两次蜜,共计200斤,产生经济效益3万元。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分析了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从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创新发展增效益、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意义;措施 林下经济好的经营模式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光能,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各个复合层次明显,互相配合生长,季节安排合理,土地盈利率较高。林改后,农民充分挖掘林地潜力,涵养林下经济无限商机,林下经济成为林改之后,亿万农民的又一伟大实践[1]。林改后,把山权、林权作为财产分给农民,他们有自主经营权,可以世代经营,有林产品的收入可以长远经营,解决了基础问题,还利于民、减轻税费、还权于民,解决了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了造血扶贫[2]。为了科学地对林农间作进行指导,现将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总结如下。 1 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些传统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能仅仅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在该种情况下,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新的途径就是对农村闲置的林地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3]。 1.2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发展,促使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提高,可以转变林业产业对资源的利用方向,以前是单纯地对林产资源进行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综合对林产资源及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林地的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发挥出林下经济的远近结合、长期得林、近期得利、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不断地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而集约化经营林下经济,又会进一步促进林业的生产,进而形成生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大力对林下经济进行发展,可以达到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将有效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带动,如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对居住环境产生污染而造成的村容不整洁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4]。发展林下经济,还可引导更多的农民对学习更加重视,加快其对施用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样必将出现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与农民技术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其强劲的推动作用。 2 林下经济发展措施 2.1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兴林富民助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5]。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7年第3期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美国的Uber 和Airbnb 等共享平台最近几年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Uber 公司其私车共享服务市值已由2014年的182亿美元迅速上涨至2015年3月的400亿美元;Airbnb 是私房共享平台,其发展速度同样迅猛,其在2014年拥有的客房数量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客房数还多2倍。我国共享经济也呈蓬勃发展态势,滴滴、自由家、摩拜共享单车等知名共享平台相继出现。据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将达到10%以上。[1]因此,未来将是共享的世界,这也正与我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不谋而合,发展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共享经济的研究现状 1978年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 和Joe L .Spaeth 提出了协同消费概念。Elinor Ostrom 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只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人们可以共享能产生利益的公共池塘资源。[2](P65)罗宾·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陈健龚晓莺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共享平台而形成的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它革新了经济组织方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合作关系。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应加强行业监管和引导;创新监管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加大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共享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共享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引入保险公司进行押金、违约金等担保,降低参与共享平台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共享经济;合作剩余;闲置资源利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F10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 (2017)03-0047-08陈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龚晓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92)47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三篇)

----记官北沟村师建军近年来,我乡“林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我乡官北沟村师建军结合自家现有林地资源,依托近来林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林下育苗、林地多层次套种,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师建军是我乡官北沟村六组的农户,家有4口人,家有32亩承包的果园。近年来,他依托自家现有果园,大胆创新种植模式,引进优势品种,改良现有树种。至目前,他的32亩果园已经完全变了样,成为多树种,多品种的复合型果园,经济效益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师建军根据不同树种对光线、空间的不同需求,逐渐把自家果园建成为上层为杏树、苹果树等乔木树种,下层为松树苗圃、丁香,空闲地全部种植苜蓿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光线的利用率,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果园的整体经济效益。他的果园现在不仅生产各类水果,还生产松树、杨树、柳树等树种的苗木,为我乡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记蒲莱村四组白耀兵白耀兵,男,肃州区西峰乡蒲莱村四组农民,今年40岁,全家4口人,2个劳动力,承包果园2.53亩。昔日的他,由于思想观念守旧,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仅靠种植小麦、玉米维持生计,年收入不到3000元。夫妻俩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精打细算也只够维持生计,日子过的艰难不说,还让人瞧不起。如今的他,依靠培育苗木,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蒲莱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2004年春季,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状况,他开始尝试林木育苗。最初,他尝试着插了1亩新疆杨,由于刚刚接触林木育苗这个行业,缺乏苗木扦插及管理技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致使所育的1亩新疆杨树苗不但美誉哦挣到钱,反而赔进去1000多元,他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强烈的致富愿望,他一边向专家虚心请教,一边购买了基本林木育苗的相关书籍,加以认真学习和研究。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他终于掌握了科学的扦插育苗和管理技术,2006年春,他便胸有成竹的扩大了育苗面积,当年以新疆杨、垂柳、馒头柳为主,育了2.53亩地的树苗。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苗木发芽整齐、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次年春天,便收入1.2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不仅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也

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林下经济遍地开花 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林区特色,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策牵动等多种有力举措,使全市林下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 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林果、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鼓励林禽、林畜、林渔、林蜂等模式。并依托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品类达16种之多,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农家乐达10家。 企业参与,品牌带动。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效益和生命力,我市大力倡导并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品。如安徽乐健公司,是一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利用林下开展杨树与瓜蒌复合种植,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份,满足了杨树生长条件,又为瓜蒌提供必要的生产环境,取得培养大径材和瓜蒌种植双赢。桐城文都生态农业公司、银美生态养殖公司,开展林下散养土鸡和生猪,土鸡和生猪品质得到了提升,林木生长的土壤肥力也得到了增强,养殖与育林一举两得,投资回报率达38.6%。

同时,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仅为自己的餐饮行业提供了大量生态食品,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品牌的带动效应。 3.政策扶持,成效明显。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各镇(街道)也立足实际,对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权流转、行政办证、科技信息和动植物检疫上提供优质服务,有的镇(街道)还从镇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补贴和奖励,对资金周转较困难农户,给予资金投入或帮扶。 在林下经济发展上,我市重点打造“红蓝黑+林药+林畜”五条全产业链。红,就是以红松籽为主的坚果产业链;蓝,就是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产业链;黑,就是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链;林药,就是以道地药材为主的北药产业链;林畜,就是以寒地森林猪为主的特种养殖产业链。着重围绕产业链延伸,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尤其是通过“汇源绿色产业谷”的建设,推动品牌、资源、资本、技术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 以下一组组数据充分证明了我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其中:食用菌生产规模稳定在6亿袋,产量2.7万吨,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蓝莓小

乡镇林业工作总结3篇

乡镇林业工作总结3篇 乡镇林业工作总结一: XX年,我镇林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林业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林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现有林资源各方面的管理,加大林经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林业生产不断持续发展,林业生产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努力为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抓好我镇林业各方面工作。现把XX年的林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年初以万府发〔XX〕18号下发了《XX年林业工作安排意见》,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林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全年工作思路,制定了考核办法,落实了各村全年的目标任务,做到林业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保障工作到位。 二、搞好宣传 xx镇充分利用三月“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五月科技宣传周、3、12宣传日、送科技下乡等大型宣传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印发技术资料、悬挂标语、播放广播为主要形式,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系列农业、林业知识宣传活动,对林业法律、法规、条例、森林放火等知识进行了大力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和对林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执法,保护生态资源,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采伐手续。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为促使生态林、兼用林、经济林提早增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各阶段管理都组织召开了技术培训会,并随时到现场指导,“翠冠梨”基地今年成效显著,100亩早熟梨新产品示范园、500亩平棚栽培、“专家大院”实验站技术培训基地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果食的品质、色泽、品味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创出了地方特色。 四、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工作 为了巩固全镇2880亩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幼树生长,使林木发挥好生态效益,春秋两季在镇林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下,认真开展退耕还林自查,对自查中一部分地块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要求,抚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使广大退耕农户真正认识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调动农户主动加强退耕还林的投入与管理。同时,制定措施,把政策兑现等与退耕还林质量、抚育管理情况挂钩,督促退耕农户在雨季全面开展了补植补造,树立起抚育保长远,出成效,促增收的观念,适时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抚育。并对林地进行了两次以清除不合理间作、锄草、松土、陪蔸、施肥为主的抚育工作,保证了造林质量,现林木长势良好。 为改善林种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林下种植药材板蓝根,饲养家禽,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

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 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 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 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 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 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共享经济ofo案例

共享经济:ofo案例 互联网的创业项目第一步是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户存在有痛点场景。然后这个产品在所在的领域可以有长足成长的空间。且团队靠谱,那么有投资者出现应该不在话下。 但是这个互联网寒冬的时期,唯一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出租自行车行业的盈利点在哪里?它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可以这样吸引数千万美金的投资。 所以作者基于十一个方面出发,研究这个项目。 1. 产品解决需求 出租自行车的行业解决用户的痛点很明显,就是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是最后一公里会碰到哪些问题? 第一,公交车和地铁离家1公里到3公里之间的,打车有些贵。走路有点远的距离。而这些基本都是黑车所在的核心覆盖区域。其实你会发现,这些需求和滴滴专车的需求方式切合点十分相似。而通过便宜低价的租赁自行车可以解决这部分痛点需求。 第二,上班和下班的地方不远。在1公里到8公里之间。在大城市中,上下班高峰中不愿意与别人挤公交和地铁的人,这样的可以租赁自行车可以上下班。而且花费时间也和坐公交时间差不多。 第三,周末的时候,需要超市买菜,或者需要去下馆子。发现距离又是不近不远的地方。所以可以选择单车骑过去。 所以以上三个场景是最频繁发生的。就是产品需要连接用户与场景的地方。 2. 智能硬件方向

再说智能硬件方向,这个会是近几年的大趋势。很多智能出行的自行车已经在市面上售卖了,而出行行业的智能自行车都会渐渐被升级取代,换来的是更好的体验。 但是其中在速度方面却不是速度升级方向。比如现有的助动车、摩托车等等,所以在自行车硬件发展是更重视健康、方便等维度进行思考。 而车辆的升级和iPhone手机的硬件升级一样,会成为将来一个必要的产品迭代点。如果要成为盈利点的话,就要引入会员这种方式,但这是后话了。 3. 租赁方式 租赁方式是押金299元,每小时1元钱的方式。这种方式,保证了自行车的一部分成本的问题。 这里说成本问题,不单只是车辆本身的问题。比如在运输车辆上产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人工成本费用、人员维护费用、车辆折损费用、车辆维护费用、车辆维修费用等等。这些费用至少会在一辆车上千元的费用。还不包含公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费用。而租赁方式,并不是很多媒体口中的共享经济。而是一种B2C的租赁方式。 4. 面向用户 回到上面的话题,从产品连接用户和需求产生的三个场景中,其中用户比较多的是平民化的用户。这类用户和打车的用户很类似。这是滴滴投资的一个原因。但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打车的用户多以女性为主。一些是不会开车,一些是懒得走路。 第二,骑车这件事上,是比较费力气。从这点上,女性用户会少很多。会以比较屌丝的用户为主。所以用户切合点上可能也会有不符合情况存在。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2002-20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

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

林业局年终工作总结

林业局年终工作总结 xx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狠抓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工作,林业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我市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水平,全市共完成工程建设面积38.97万亩,占省下达任务30.35万亩的128.4%;高标准完成全新通道绿化总长度151公里,折合造林核实面积3684亩;完成城镇绿化、城市“绿肺”建设4.08万亩;“森林十创”个数达270个。我市成功承办了全省现场会,连续三次荣获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设区市,其中9个县(市、区)获得全省表彰。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规划评审专家组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核查组的高度评价。国家林业局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以《中国绿色画报》形式,在11月26日的世界中文报业大会上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报社社长、总编进行宣传。 2、率先开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试点工作。乘全省高速公路“三纵三横”通道绿化提升启动会在我市召开的契机,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以打造高速公路通道绿化精

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峡江、吉水、吉州、xxxx县等县(区)都打造了2段长度1公里以上、绿化宽度不低于30米的高标准绿化带。 3、林业重点造林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完成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2.4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完成2011年度退耕还林荒山造林4.1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完成欧投贷款造林项目油茶造林8813.6亩,亚行贷款造林项目50848亩;督促指导14个森林抚育试点项目单位按照批复的森林抚育试点方案,认真做好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组织实施,全面做好标准样地的监测工作,确保抚育试点质量。 4、林业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对照按照市政府下达给各县(市、区)的楠木、高产油茶和花卉苗木年度目标任务,我局采取一个副局长统抓、3个班子成员每人负责1项产业的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意见,狠抓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指导,促进了全市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市共完成楠木造林6.11万亩、高产油茶面积11万亩、花卉苗木新造面积5.03万亩,达到或超过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二)森林资源管护全面加强 1、严打整治林业秩序。先后组织开展了“矿山非法侵占林地专项整治行动”和“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林业严打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市林区治安秩序的稳定。目前,全市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7028起,处理非法木材16618万立方米,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840余万元。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不仅可以提升林地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促使林地产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复合型转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森林空间和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林上、林中和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创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扶持,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此外,政府相关林业机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2、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 各地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财政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同时,还可以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充分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3、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好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二)强化各项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度。 1、强化宣传服务。 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牵头,通过出版实用技术知识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宣讲林下种植知识等方式,来推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同事,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下发后,湖南以此为契机,加大了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林农增效益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主要成效 湖南林下经济产值从2012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8亿元,增长3.9倍。2018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378亿元)占林业产业总产值(4657亿元)的比重达8.11%;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356元,其中林下经济收入约占41%。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和发展模式,如靖州的茯苓、会同的魔芋、新晃的龙脑樟、新化的黄精、慈利的杜仲、桑植的厚朴、永州的异蛇、桂东的罗汉果等都已形成品牌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靖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新化县被称为“湘中药谷”。林下经济还改变了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2012年至2018年,湖南森林覆盖率由57.34%提高到59.82%,增长2.3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4.29亿立方米提高到5.72亿立方米,增长33.33%。 二、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引领。根据湖南现有区域经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湖南省林业局科学编制《湖南省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林下经济产业。明确到2025年,全省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90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19家,培育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4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社385家,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3500万亩,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3〕11号),长沙、郴州等50多个市、县政府也出台了林下经济政策文件,编制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扶持资金。从2013年起,湖南省财政设立了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将“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园”列入了省政府培育扶持的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近年来共扶持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418个、补助资金8875万元。 三是典型带动。把示范建设作为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让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路子、出经验、做表率。截至目前,湖南确定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个,共创建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舞阳县林业园艺局 舞阳县位于豫中平原,隶属于漯河市,全县辖14个乡镇, 395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人,国土总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有了快速发展。目前,林地面积达12.99万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6.3万亩,从业人数达到7.6万人,年林下经济收入达到2.5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原国家军委主席曹刚川和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我县林下经济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我县是全国平原林业的榜样。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 舞阳作为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南岗北洼,中部多河叉,旱涝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在全面分析发展形势、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舞阳实际,创造性的把林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连续多年开展造林绿化“决战年”和“攻坚年”活动,实行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工程,突出农田林网、生态廊道、村镇绿化、林业产业四项重点,全面开发荒地、荒滩及沟、河、路、渠,有效地增加了林业资源。十年来,高标准、高质量的农田林网逐步建成,经济林

规模稳步提升,全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平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6.2%,林网控制率达96.1%,粮食亩产由原来的300公斤猛增到750公斤,林果业年产值3000万元,农民纯收入由1999年的500元提高到2700多元。“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人在林中走,车在画中行”已成为舞阳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粮价升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气候变暖、林木病虫害逐年加重,林业比较效益下降,林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县委、县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舞阳林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放松,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关键要找准政府要生态、林农要效益的结合点,让林农得到实惠。 二、立足实际,深入调研,注重规划引导 林改主体改革刚刚结束,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清醒的认识到:“分林到户、还林于民,只是林改的第一步,以林增收、以林致富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外出参观学习,全县上下形成了共识:要想植好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林下经济,保护好农民营林的积极性,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彰显林改成效的根本立足点,依托林改主体改革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三大重点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三个关键,全面提升林业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