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一章温里药授课教案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一节概述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温里药具有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里寒证。温里药味辛性温,多入脾、胃、肝、肾经。

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①脾胃虚寒证由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引起,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道疾病相似;二是心肾阳气虚弱,症见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甚则心肾阳衰,症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功能不全、休克相似。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里寒证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病变有关。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强心

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附子中提取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研究发现,其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对相应的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

2、对心率的影响

附子对异搏定(静注过量或过速,可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停搏)所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能改善房室传导,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干姜也有加快心率的作用;但吴茱萸提取物能减慢心率。

3、抗心肌缺血

附子、肉桂、吴茱萸等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垂体后叶素及结扎冠状动脉所致的大鼠或犬急性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附子、干姜等还能延长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提高耐缺氧能力。

4、改善循环

胡椒、干姜、肉桂等含挥发油或辛辣成分,能扩张体表和内脏血管,改善循环,使全身产生温热感。温里药“助阳”、“散寒”等功效主要与其改善循环作用有关。

5、抗休克

附子、肉桂、干姜及其复方对失血性、内毒素性、心源性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等休克均能提高动脉压,延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百分率。温里药抗休克的作用机理主要与其强心、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双向)

大多数温里药均具有健胃驱风,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干姜、肉桂、吴茱萸等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肠管兴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排出胃肠积气;另一方面,干姜、肉桂、吴茱萸

又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促消化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能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和胃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胃液分泌增加,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及唾液淀粉酶活性,从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丁香、高良姜、草豆寇等可增加胃酸排出量,提高胃蛋白酶活力。

3、利胆、止吐、抗溃疡

干姜、肉桂、高良姜等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干姜浸膏对硫酸铜所致的犬呕吐有抑制作用,吴茱萸、丁香亦有止吐作用;干姜、吴茱萸等还有抗胃溃疡作用。

三、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

附子、肉桂、干姜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附子还能兴奋下丘脑,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释放增加。

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附子、肉桂、吴茱萸等有镇静作用;附子、乌头、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附子、肉桂、干姜能兴奋交感神经,使产热增加。

五、抗炎、镇痛

附子、乌头、干姜等还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温里药的强心、升压、扩血管、增加血流量和增强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等作用是其补火助阳、温里祛寒的药理学基础;而抗溃疡、增强胃肠功能、调节胃肠运动、抗腹泻、抗炎、镇痛等作用是其温中止痛的药理学基础;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凝血等其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第二节常用药物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附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为主。此外,还分离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和去甲猪毛菜碱等。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一、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附子能上助心阳、

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1、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去甲乌药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此作用可被心得安(阻断心脏的β受体的作用)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3、抗休克

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缓解休克症状。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4、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去甲乌药碱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

附子剂量过大,可导致心律失常,应引起注意。

5、心肌保护作用

去甲乌药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鸡和大鼠体温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死亡数。此作用与附子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关。

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7、抗炎、镇痛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乌头碱类生物碱也有抗炎作用。附子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

另有实验发现,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说明附子除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外,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乌头碱既是毒性成分,又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8、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研究表明,阴虚证表现为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功能偏亢;阳虚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

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证模型动物,附子能减少M受体数量,降低 cGMP系统反应性,使之趋于正常。

甲亢和氢化可的松所致阴虚证模型动物,附子可使β受体数量增加,cAMP系统的反应性进一步升高。所以,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

另外,虚寒证时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 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附子升高脑中NA、DA含量,降低5-HT的含量,提示附子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递质来调整机体到平衡状态。

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附子煎剂可抑制胃排空,但却能兴奋离体空肠自发性收缩活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故可能与兴奋胆碱能神经有关。

10、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附子多糖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且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此外,附子粗多糖灌胃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最好,而附子酸性多糖腹腔注射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疗效最好,两者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其他药理作用

1、镇静生附子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

2、局麻附子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瘙痒与灼热感,继之麻醉,丧失知觉。

除上述作用外,附子还有增强免疫、抗血栓形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延缓衰老等作用。

三、现代应用

1.休克四逆汤、参附汤治疗各种休克均有肯定的疗效。

2.缓慢型心律失常

3.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

4.偏头痛用附子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四、不良反应

附子的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 mg 即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 mg。常见的中毒症状主要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表现为主,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体温及血压下降等。附子炮制后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降低。

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药药理学 第三单元 清热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3页)

中药药理学第三单元清热药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A、抗毒素 B、抗炎 C、解表 D、抗肿瘤 E、抗病原微生物 2、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是 A、硫酸钠 B、小檗碱 C、鱼腥草素 D、绿原酸 E、苦参碱 3、下列能“改善学习记忆”的药物是 A、知母 B、栀子 C、大青叶 D、苦参 E、鱼腥草 4、以下有关金银花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抗菌作用 B、解热作用 C、抗炎作用 D、降压作用 E、提高免疫力 5、可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是 A、黄芩 B、黄连 C、金银花 D、板蓝根 E、穿心莲 6、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病原体 B、抗炎 C、抗过敏 D、抗溃疡 E、抗肿瘤 7、鱼腥草抗菌活性主要成分是 A、鱼腥草素 B、穿心莲内脂

C、秦皮乙素 D、小檗碱 E、牛磺酸 8、鱼腥草常用于治疗 A、急性呼吸道感染 B、急性胃道感染 C、急性传染性感染 D、急性胰腺炎 E、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9、有抗疟疾作用的药物是 A、金银花 B、大青叶 C、苦参 D、知母 E、青蒿 10、板蓝根具有的作用是 A、抗恶性肿瘤作用 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 C、利胆作用 D、兴奋子宫平滑肌 E、升压作用 11、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钩端螺旋体 E、衣原体 12、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药物是 A、青蒿 B、黄芩 C、知母 D、金银花 E、黄连 13、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A、解热 B、抗病原微生物 C、抗毒素 D、抗炎 E、抗惊厥 14、以下清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的是 A、黄芩

B、栀子 C、知母 D、苦参 E、金银花 15、以下哪项清热药具有显著保肝的作用 A、青蒿 B、金银花 C、鱼腥草 D、栀子 E、苦参 16、下列不属于知母的药理作用的是 A、解热 B、降血糖 C、抗炎 D、影响交感神经 E、抗休克 17、以下哪项是青蒿的现代应用是 A、高热 B、贫血 C、低血压 D、高血压 E、室性早搏 18、以下关于小檗碱降压作用的特点,正确的是 A、降压作用与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B、小檗碱对清醒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C、降压同时心肌收缩力减弱 D、降压同时心率加快 E、小檗碱对麻醉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19、黄芩的有效成分不包括的是 A、汉黄芩苷 B、京尼平苷 C、黄芩苷 D、黄芩素 E、汉黄芩素 20、以下药物既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又属于清热药的是 A、黄连 B、大青叶 C、青蒿 D、苦参 E、栀子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第一节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3受体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 (3)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5) 抑制抗体的产生 ③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④解热 ⑤抗炎 ⑥抗病原微生物 ⑦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②强心、升高血压;③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现代应用:①感冒;②支气管哮喘;③低血压状态;④鼻塞;⑤肾炎。 第二节桂枝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桂皮油作用。 ②解热、镇痛 ③抗炎 ④抗过敏 ⑤抗药原微生物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

第三节柴胡 主要成分皂甙(a、b、c、d四种)、甾醇(a-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和多糖。 ①解热作用成分:柴胡皂甙、皂苷元A 和挥发油。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镇咳 ⑤保肝利胆降血脂 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a -菠菜醇, 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高 ⑥对内脏平滑肌作用。兴奋子宫。 ⑦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有抗抑郁作用。 第四节葛根 有效成分为黄酮(葛根素等)。 ①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快散热作用成分:黄酮 ②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成分:葛根素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复试题(共100分)A卷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 1、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所含成分 B、产地 C、采收季节 D、剂量 2、黄连为广谱抗菌药,抗菌的主要成分是() A、棕榈碱 B、苦味质 C、无机盐 D、黄连素 3、板兰根具有的作用是() A、抗恶性肿瘤作用 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 C、利胆作用 D、兴奋子宫平滑肌 4、使实验性高氮质血症动物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高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药物是() A、甘草 B、黄芩 C、黄连 D、大黄 5、秦艽碱甲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表明() A、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B、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促进毛细血管的渗透性 D、减少血细胞游走 6、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B、抑制白细胞磷脂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合成

C、兴奋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释放 D、稳定溶酶体膜 7、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 A、厚朴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8、关于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A、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B、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C、抗溃疡 D、抗肿瘤 9 、广藿香促进胃液分泌的成分是() A、挥发油 B、广藿香酮 C、苯甲醛 D、丁香油酚 10、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的挥发油有关,因此入药需() A、久煎 B、先煎 C、不宜久煎 D、后下 11、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A、利尿 B、免疫调节抗感染 C、抗肝硬化 D、增强胃肠道蠕动 12 、利水渗湿药不具有下列那些作用() A、利尿 B、保肝 C、利胆 D、升血压 13、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 A、乌头碱 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 碱 D、去甲猪毛菜碱 14、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是()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九章 温里药

第九章温里药 【目的要求】 1、熟悉温里药的概念,掌握其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附子主要有效成分,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了解附子毒性; 了解肉桂、干姜与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教学方法与时数】课堂讲授;1.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二、里寒证常见两方面病证 1.寒邪侵犯脾胃—水谷不消,胸腹胀满、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治则:温中散寒 通过健胃、驱风等作用 代表药: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2.寒入内生(因心肾阳气虚弱)—腰滕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甚则心 肾阳衰,致“亡阳证”:四肢厥冷、汗出不 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 中医治则:温肾回阳、回阳救逆 通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代表药:附子、干姜 三、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温里药有“四阳救逆”和“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相似 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 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 1)强心、抗心律失常 使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能对抗由异搏定、烟碱引起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2)抗休克 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从祖国医学观点看:休克属“厥证”和“脱证”范畴,皆由于温病正不胜邪,吐泻重伤阳气或大量失血等,引起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失调所致。 休克与“晕厥”有区别:晕厥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如悲伤、恐怖)引起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和脑贫血,一般经过平卧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而微循环无明显障碍。 休克发生机理: 血容量的减少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 心输出量的减少改善血管张力(扩血管、解除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及强心。 温里药抗体休克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环节): i)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器官的血流量;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温热感。此有利于休克状态的机体恢复。 ii)显著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血液的一个重要功能,将O2及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血液灌流量不足→O2↓→细胞受损) 如附子及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失血性低血量休克、纯缺氧性休克等。 iii)强心作用改善心肌功能(由于心肌血量不足→心肌细胞受损),如“四逆汤”临床用于各型休克(与强心苷有异:后者强心但无抗休克作用)。 iv)升压作用血压下降是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如“四逆汤”对急性失血性引起的低血压可使血压回升。 v)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管内血流通畅,增加脏器血流量,如肉桂具“通血脉”功效(休克后期病理变化为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附子等温里药能“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与以上药理作用密切相关。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健胃、驱风作用 温中散寒的中药大多具有健胃、驱风、镇吐作用。如干姜、胡椒、吴茱萸等其中味均甚辛辣,属辛辣性健胃药。 干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胃蛋白酶活性↑→提高 食欲→健胃;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驱风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第一单元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1)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证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 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 热证患者: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 (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温热药促进: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寒凉药抑制 (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Na+,K+–ATP酶)活性,而纠正热证或寒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体温降低,产热减少,温热药附子、肉桂→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纠正体温变化 “甲亢”阴虚证模型动物,产热增加,饮水量增加、尿量减少、血浆粘度增高,能量消耗增加,导致体重减轻,龟甲→降低T3和T4值 (4)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中枢抑制;温热药→中枢兴奋中枢作用机制: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有关 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中枢抑制 热性药→增加NA含量,降低5-HT含量→中枢兴奋 热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中枢兴奋 寒性药→减少脑内NA、DA合成(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增高5-HT→中枢抑制 (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3.对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五味入经成分药理作用 辛肝脾肺挥发油苷类生物碱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 酸肝脾肺有机酸鞣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保护创面 甘肝脾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补养机体,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咸肝肾碘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痰核,痞块,大便燥结 苦肝生物碱苷类抗菌、抗炎、解热、泻下,大部分毒性 (1)急性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 心血管系统:含乌头碱类药物、含强心苷的药物: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北五加皮呼吸系统: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枇杷仁、白果、商陆 肾毒性:斑蝥、木通、马兜铃、粉防己、延胡索、钩藤 造血系统: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穿琥宁 (2)长期毒性反应 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 (4)三致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 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土荆芥、雄黄、砒霜、土贝母、野百合

《中药药理学》(完),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作业1-6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 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 D 4. 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D 5. 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之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E 6. 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 C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3:28:33 一、单选题 1.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解析2.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解析3.

(2分)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A. 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 B.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C.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 D. 升高血白细胞 ? E. 诱生干扰素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4. (2分)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 A. 马钱子 ? B. 乌头 ? C. 木通 ? D. 雷公藤 ? E. 大黄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5.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6. (2分)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 A. 中和内毒素 ? B. 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 C.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 D. 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 E.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7.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得分:2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8.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第五章解表药 第一节概述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性温或凉,味辛。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解,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兼有止咳平喘、透发疹毒、利水消肿、祛风湿、排脓等作用。主治各种外感表证。 表证主要是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解表药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两类。风寒证主要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基本症状;风热证主要有发热、微恶风、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基本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状。 现代研究证明,解表药药理作用广泛,包括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及升压、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功能、平喘、祛痰、利尿等。 一、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而,直至今日,解表法又称汗法。解表药多具有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强。现代医学将出汗分为温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研究认为解表药所引起的发汗多属于温热性发汗。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出汗快而多。麻黄汤、桂枝汤“温服”、“温覆”。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除维持正常体温外,还有利于机体排泄部分代谢产物。 机制可能有: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腺分泌;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另外,解表药也可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 2.解热作用 本类药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发热动物升高的体温降低,如柴胡、防风、葛根、桂枝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退热效果,其中以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有些药物还能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如柴胡皂苷、麻黄挥发油、葛根素、细辛挥发油等。解表药解热或降温的作用方式为:(1)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如麻黄、薄荷、桂枝等;(2)通过扩张皮肤黏膜血管增加散热,如生姜、薄荷、桂枝等;(3)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4)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表证是外邪客表所致。病原微生物可视为外邪。体外试验证明,柴胡、桂枝、菊花、桑叶、防风等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蜀椒和胡椒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蜀椒和胡椒 蜀椒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花椒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辛、大热。有毒。入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寒湿泄泻等症:本品味辛大热,善散阴冷,能温中而止痛,暖脾而止泻。治胃腹冷痛,可与党参、干姜、饴糖配伍;治寒湿泄泻,可配苍朮、陈皮、厚朴、甘草等同用。外治胃腹冷痛,可用蜀椒炒热,布裹温熨痛处,可奏缓解疼痛之效。 2.用于虫积腹痛或吐蛔等症:本品有驱蛔作用,在临床上常与驱虫药如使君子、榧子等同用;对于吐蛔病症,常配合乌梅、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椒、花椒、蜀椒(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椒目:即是蜀椒的种子。性味苦寒。功能行水,平喘满。适用于痰饮喘息,水肿胀满等症。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附子、半夏。治心痛引背。 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胡椒

【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胡椒性热,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故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泻、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姜、荜菝等同用;也可单味研粉放膏药中,外贴脐部,治受寒腹痛泄泻。胡椒又是调味品,少量使用,能增进食欲。 【处方用名】胡椒、白胡椒(为成熟已去壳的果实,作用较佳。研粉用)、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实,作用较弱。去壳,研粉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散剂每次一至三分,吞服。 温里药之荜菝和毕澄茄 荜菝 【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与归经】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 【临床应用】用于胃寒呕吐及脘腹疼痛等症:本品辛热,善走肠胃,能温胃腑沉冷,又解大肠寒郁,功能温中散寒,故对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呕吐、腹泻等症,常与厚朴、广木香、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纲目》附方中,用荜菝为末揩之,另煎苍耳汤漱去涎。

最新中药学公开课课程: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性能特点。 2、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配伍和使用特点。 3.了解其它温里药的功效特点。 凡能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寒邪致病,有在表在里之分,表寒证宜辛温发散以解表,里寒证宜辛热祛寒以温里。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即《内经》所谓“疗寒以热药”之意。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若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须配辛温解表药;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须配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者,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气虚欲脱者,宜配大补元气药。 温里药辛热而燥,应用不当易助火伤阴,故热证、阴虚证忌用。病人素体阴虚或失血者,虽患寒证,不宜过剂,以免重伤其阴,寒去热生,或致动血。对假寒真热之证,尤当明辨,误用则祸不旋踵。部分药物对孕妇应慎用。 附子 《本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与应用】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 3.散寒止痛,用于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完整版)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抑制中枢、温热药兴奋中枢 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寒凉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具抑制作用 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寒凉药降低 5)寒凉药抗感染作用 2.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1)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辛可散、行气、活血,具有发汗、解热等调节肠胃等作用2)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酸者能涩能收,有收敛、止泻、止血、消炎、抗菌等作用3)甘味药以营养物质为主、能补能缓、和中,具有强壮机体、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4)苦味药为生物碱,药理作用为抗菌、抗感染5)咸味药为无机盐成分,药理作用为导泻、化痰、增加内分泌等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3)某些作用的双效调节性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4.炮制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1)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增强药物的作用3)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 5.麻黄碱平喘作用机制 含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皆有平喘作用。1)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 2)兴奋血管α受体,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3)促进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NA、Adr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5)抑制抗体的产生 6.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降血压2)改善脑循环3)抗心肌缺血4)抗心律失常 7.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2)抗毒素3)解热4)抗炎5)调节免疫功能6)抗肿瘤 8.知母解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有效成分:芒果苷、菝葜皂苷元 作用机制:解热特点慢而持久。知母能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使产热减少 9.黄芩的现代应用 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流行性腮腺炎3)病毒性肝炎 10.大黄泻下的作用机制(包括作用部位及成分) 有效成分:番泻苷A和大黄酸苷、大黄素作用部位:大肠、结肠、小肠 作用机制:1)口服后,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被肠道细菌酶(主要为β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而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肉层内神经丛,促进肠蠕动而致泻2)大黄酸蒽酮、大黄素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3)大黄酸蒽酮可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肠腔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11.大黄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泻下 2.保肝利胆 3.保护胃黏膜 4.抑制酶活性 2)利尿、改善肾功能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 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止血 2.改善血液流变性 5)其他作用:1.抗肿瘤 2.降血脂 12.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 1)抗炎2)免疫抑制3)抗脑缺血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降血压作用 2.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3.抗心律失常 4.阻滞钙离子通道作用5)其他作用:1.抗肿瘤作用及抗肿瘤多药耐药性 2.抗糖尿病作用 3.抗纤维及胶原增生 4.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 5.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