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及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及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及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现状及思考

出国留学一般是指一个人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几个月到几年。在中国大陆,把前往港澳台等地区的学习也称为留学,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本文专门研究国内高校学生到除中国大陆本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接受的各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大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化与知识,这不但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由中国教育在线网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截止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

305.86万人,其中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较2012年约增加14300人。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出国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增长率下降,总人数居高不下

随着国人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支付高昂的出国留学费用,留学教育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遥不可及,据调查,当前我国出国留学生中九成以上为自费。

加之国内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了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质疑,使更多的学生或家长把眼光投向国外。另外,中国学生可带来巨大的市场及经济利益,使各留学国对中国学生门户大开,如易化签证手续、放宽语言要求等,出国留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化发展成现在的大众化。虽然2013年比2012年出国留学总人数增长了

3.58%,是以两位数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5年后的明显回调,但总人数依然保持在最高水平。

2、专业选择务实为主,扎堆严重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专业中,最受我国高校学生青睐的是商学类专业,如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而人文社科及基础理科类专业则少有人问津。商学类

专业就业面较宽,就业后工资收入较高,学习难度比理工科低,成为学生扎堆选择的专业。

3、动机多样,外部诱因丰富

高校学生思想相对比较成熟,大部分学生对留学有着比较理性务实的看法,对自己的学习也有比较良性的规划。大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是为了继续深造增加就业竞争力或者开阔视野体验外国生活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国内教育环境的不满意而选择出国留学,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移民、定居或自然环境而出国。

4、中介市场火热,乱象丛生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留学中介市场也不断扩大。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办理出国留学手续都会选择中介办理。留学中介机构多以营利为目的,有的留学中介因利益驱动,成为国外某些高校的招生代理,他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将并不起眼的一般高校吹得天花乱坠,导致不少人受骗。而部分留学申请者又对国外学校的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判断,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学生正确选择学校,导致学生所选择得学校或专业不是最适合自己。

5、回国潮大兴,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日趋增多,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

35.35万人,增长率达到了29.5%,而当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为

41.39万人,仅相差6万人。留学生专业选择的扎堆导致毕业后就业压力较大,大多数留学生对毕业后的的就业期待和起薪要求较高,超过了留学回国人员的实际水平。在国内,留学生的就业优势逐渐减弱,海归不再意味着高薪水、高回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需要与本土毕业生进行公平竞争。

出国留学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道路之一,学生可因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后被多种教育方式所启迪,变得更加成熟。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留学形势对我国有利的一面,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指导与引导,让留学生进行理智的选择,进而促进留学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呼吁理性选择留学道路,规范行前辅导

出国留学是关乎学生自身发展一辈子的事情,需要家人的经济及心理支持,应由整个家庭共同决策。学生个人首先要端正留学态度,以夯实基础、自身发展为原则,不能将出国留学作为自己在国内碰壁的逃避,留学是出路而非退路,更不能因攀比产生从众心理。其次,可根据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及成绩等状况制定出一个明确可行的留学规划,避免留学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与风险。第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独立生活及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在留学道路上将更为顺畅。最后,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也需谨慎选择。另外,还需加强学生出国行前培训,使学生在语言技能、基础知识、文化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取得海外学业成功、顺利融入所在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健全留学服务体系,促进留学市场健康发展

留学中介是为出国留学人群提供签证办理及院校选择与申请和留学材料的准备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机构,出国留学申请人可以将出国留学的相关事务委托给留学中介。正规的留学中介需有留学资质,并在教育部备案才可以经营出国留学事务,所以学生在选择留学中介时一定要仔细。为促进留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取缔未经教育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介机构,留学中介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网页宣传信息建设,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要以培养人才为导向,着重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指导学生做出合理合适的选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内教育改革

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去国外留学,对国内高校也是一种冲击。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思索如何采取措施提升中国高校的整体实力,提高自身的世界影响力,从而吸引人才,使得人才不外流,甚至吸纳更多的海外学生来我国留学交流。同时,政府要采取积极有利的改革措施,加大投入,提高教育的供

给能力,提供优质的教育与人力、物力资源,让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有一流的教育文化资源。还有,政府和学校要加强与外国政府与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与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用流动的视角来透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分析学生的跨境流动,重视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优良环境,吸纳世界优秀人才。

四、正确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促进留学归国人员更好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和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的良好前景对留学海外的学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大量的留学生学成归来。海归实际上是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回归,他们有的自主就业,有的自主创业。然而,大多数留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期待和起薪要求较高,超过了留学回国人员的实际水平。因此,留学归国人员应调整自己以顺应各种局势,克服现实障碍,要主动调整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尽快适应国内文化。另外,政府部门也应提供宏观政策的支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得以安居乐业,学有所用,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出国留学的途径有哪些

出国留学的途径有哪些 很多的学生都把目光放在了出国留学上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了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在这里就为大家讲解下出国留学的四大途径。 一、在高中期间通过本校的国际班(部)出国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也选择了绕开“高考独木桥”,直接“瞄准”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并被成功录取。据了解,许多重点中学也纷纷为意欲出国的中学生开设“出国班”,如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并为那些放弃国内高考的学生制订一整套申请方案,大大增加了他们升入世界顶尖名校的机会。 但此类国际课程班一般只招收本校生,针对的对象有限。而且,因为要结合国内高中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直接放弃中国高考或许有着比较重的负担。 二、通过中介出国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有各个地方和各个品牌的出国留学中介。留学中介本身不能提高你现有的状态,他们的作用在于介绍你出国留学学校的信息和技巧。而学生常常反映出国后和在中国所接收的信息不一致,是因为信息给予的偏差和片面导致学生对学校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经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很多中介是非法、转借或套用资质的,这样风险就更大了。

据了解,一个时期以来,针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规范和整顿措施,包括公布国外正规院校名单,发布留学预警,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严重违规案件,建立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等。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具备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资格的机构在从事非法留学中介活动,极个别获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资格认定的机构为牟取利益,也违规操作,从事挂靠或转借资质等活动,损害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利益,干扰了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教育部公布经资格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核心资质,目的就是要打击以上自费出国留学领域中的非法活动,进一步规范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市场秩序。 教育部提醒出国留学人员,出国留学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学校。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时,应查验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以及当地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的“营业执照”,并核对其核心资质情况。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拟留学院校的资质情况,应查看驻外领使馆对该院校的认证文件,了解中介服务机构是否与该院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以及该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是否报经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签署出国留学服务合同时,除了要将涉及双方利益的核心内容写入合的同外,还应注意合同中署名的留学中介机构名称是否与其“资格认定书”上的名称相符;缴付有关费用时,应索要有效发票或盖有企业财务专用章的收据,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通过预科和合作办学出国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农村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考

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五团镇中心学校谭树源 实施新课改几年来,农村的课堂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我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教与学,它给我总的感觉是喜忧参半,有收获也有失落。 一、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课堂教学的现状具有普遍性,“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相当严重,甚为担忧。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一些课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还有超过50%以上的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讲解多,学生动脑动手少,观察实验少;机械训练多,操作思考少;被动接受多,交流合作流于形式,模仿记忆多;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甚少,课堂提问缺乏深度,多而乱。有的教师一节课甚至提了几十个问题,学生不是随口而答,就是默默无语。 二、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1:教学过多地受制于教材。一位教师教“有余数的除法”,根本就没让学生看一下教材的主题情境图,只是一个劲地讲解怎样列式竖、式书写格式、商和余数的位置、注意数量单位,反复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就连如何试商也只是一带而过。整堂课上除了学生练习几道竖式题外,教师的讲解占了大部分时间,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层面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粗放,是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虽然教得辛苦,但效果很不理想。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重教学

结果,不问过程,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这个层面上,而对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的学生解题的结果虽然是错的,但思维过程与众不同,且很有创意。教师对此却视而不见,他们以为学生出了错是正常的,不然还要老师干什么? 案例2:课堂生成性问题处理不当。一位教师在教“长度的测量”时,让学生量一本书的宽(长度为13厘米),结果学生量得的结果不一,有12厘米、13厘米、13.5厘米,还有15厘米的。教师对这些结果未作任何评价,只轻描淡写得说了句“刚才有很多答案,可能是有的同学直尺没放好”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一切按原来的设计意图进行。还有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操作得出的结果超出了预设,教师就表现为犹豫、不悦,或是置之不理。其实,超出预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火花,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教师若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因素,定会生成比掌握知识更具价值的内容。在该案例中,教师如果正视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与他人交流、辨析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那么,师生之间便多了一次情感交流,学生的个性定会得到充分张扬。 三、教学对策是关键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结合本地的现实情况,针对目前农村教学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如下几点个人的看法。 1. 加强理论学习。如果教师连《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都不知晓,又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呢?因此,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学习。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

出国留学中介前十名

小编访问了优越教育(一家资深的英国留学机构),并从顾问老师那里了解到,随着留学的热度不断上升,留学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然而,我国的留学监管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留学中介夸大其词,不负责任,甚至涉嫌欺诈。特别是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的留学机构的排名,这些排名让同学和家长们眼花缭乱。下面,由英国优越教育的资深顾问李娜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些排名有多少价值,以及我们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如何参考这些排名。 一、官方网站的留学中介排名还是值得参考的。 如果学生和家长对留学并无了解,那么建议去参考一下官方给出的排名(如教育部的权威调查)。重点要了解自己所属的地区,所关注的国家等等,有针对性的了解。但是除了教育部等权威第三方之外的排名并不可靠。下面的评论,优缺点都要关注到。优越教育的李老师建议,最好是多参考一些网站的排名,多方综合,再决定咨询哪家比较靠谱。 二、网上排名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假如学生及家长利用大学排名作为参考来择校时,都想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而假如“留学中介排名”一出,谁还愿意选择排名靠后的留学中介?况且,谁敢说“十大留学中介”之外就没有更好的留学中介机构呢?再进一步讲,一些主做单一项目或国家地区的留学中介机构,“排名”可能就会相对靠后,但是其专业性和专门服务能力可能的确不差,他们就没有什么生存的价值和余地了吗?一旦官方发布了留学中介排名,假如学生参考这个排行榜选择了留学中介而出现任何问题,官方也不愿意担此责任。那么是谁在操作所谓的中介排名? 1、留学中介自己做自己的排名。

优越教育的资深顾问李老师指出,有很多机构借着网络这个无所不能的工具企图欺骗 消费者,欺骗焦急出国但却迷茫的申请者。从曾经的一个试验就能知道,从网上下载一个叫做“留学中介排名”的文档,一个没有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合法留学中介名单出现过的黑中介机构,居然名列这个“排名”名单中的第一位,同时这个排名表居然还把荣登第一位的该留学中介的服务体验记写了下来,在中介的规模、专业度、服务水平、顾问专业度等方面把这家中介夸得非常完美,貌似发布这个排名还真的经过了科学研究和全面的指标衡量。更为可笑的是,这个机构还装模作样地将很多机构与自家进行了对比,在最后部分将自己的网址放在该机构的名称后面,以此吸引读者去访问网站。 显而易见,这是某机构利用网络的推广手段完成的一系列操作,比如网络上的“留学中介排名”“十大留学中介”“最好的十家留学中介”等热门关键词,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带有这些关键词的广告。所以,对于选择留学中介,千万不可盲目相信那些中介机构排名,最好是有较好口碑的。 2、媒体发布的留学中介排名。 国内的某些媒体或门户网站每年会对留学中介搞排名,比如每年都会评选“十佳留学中介”“十大留学中介”“最具实力的留学中介” “五星留学顾问”“金牌留学团队”等等,这些所谓的留学中介排名,如果是比较有公信力的媒体发布,可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媒体所做的中介排名并不完全客观准确。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是谁认定的。即使说是通过网络投票,代表读者的意见,但是其中如何操作却依然虚实难辨。最简单的质疑是:如果从来没有投放广告给这些媒体的留学中介也能进入留学中介排名尤其是所谓的“十佳”之类的话,就有理由让笔者多信其几分了。大家都能看出来,常年大量投放留学广告的中介机构才是这些媒体评选出来的所谓的“十佳留学中介”或者“十大 留学中介”,到底“佳”在哪里? 三、面对无论是宣传页还是网络上的光怪陆离的广告,消费者该如何去辨别这些留学机构的真伪呢?优越教育的李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1、看资质。这里所说的看资质并不是简单并狭隘地看中国教育部的认证,正如很多国 企一样,有着国家的优厚待遇但管理却一团糟,因为这些企业有着绝对的后台支撑所以可以为所欲为,有些留学机构给教育部投放了大量的费用获得了教育资质,而其实从国外申请的情势了解到,在合作院校方面等完全没有实力。所以最好的资质就是,学生要申请哪个国家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doc

中国当前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法律教育开始于大学阶段,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专科都设有法律类的专业,当然所谓正规的法律教育应该是在本科院校里进行的。在本科阶段,采取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堂下听课的这种板书式教学,属于一种“通识性”与“基础性”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外,毕竟学生是初涉法律领域,懂得的仅仅是一些杂乱的法律意识与心理,没有一套经过系统训练的法律思维和一定量的法律知识。但是如果经过了四年的大学法律教育进入研究生之后,还是依然如此哪就有点问题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吕忠梅教授,在其《从本科生到硕士生》一文中谈到:一般来说,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完成法律的“通识”教育或 “共性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从“知识”走向“能力”,它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要完成法律的“专业教育”或个性养成,个人“学风”、“文风”初显。接着作者指出: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是,有的学生虽然进入硕士生行列,但各方面依然停留在本科阶段,不能理解为什么都是要给学生开列书单,满足于课堂上听课获得的知识,很少自己读书,从来不做笔记,更不动手写文章。其实这种令人十分痛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有我们国家现存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和导师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连连下降以及毕业生收入的减少,社会对大学生生, 尤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前途尤为关注。今年6月10日,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 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京发布。报告介绍,2008 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明显下降,就业率最差的专业是法律和哲学,更是将近几年的这种关注引向深入,从某种程序上讲,如果哲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低,还可以从专业理论性强方面寻找理由的话,哪作为一个实用性的法律类专业,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在我国依法治国进程推进的大潮下,需求量必定大增,应该不至于此。 在我国高校一直以来是以扩招为总体趋势的,法律类专业更是如此,于是乎在经过了近几年短短的迅猛扩招之后终于“积劳成疾”,法律类专业已经连续两三年在一类学科中就业率垫底,甚至倒数第一。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根据国外的经验,法律类是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村的,不能是就业率论英雄,但如今的事实是在我国所谓的“社会精英”在经过了专门教育出了校门后,连工作都没有着落、成了问题,精英更是谈不上。于是法律专业就业的话题也就一直为人们所探讨,不容否认的是法律类专业的招生是很热的,但就业却十分不理想,这种热招生冷就业的局面,以致于在2006 年关于取消本科法学专业设置的说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法学专业缘何由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造成这些困境的又究竟是什么原因?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曾说过,中国法学教育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总体定位不清,法学教育到底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这个定位没有弄清;第二,法学教育到底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这个目标没有弄清;第三,法学教育现在的低起点与法律职业高素质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怎样克服这个矛盾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道路来解决;第四,法学教育到底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或者是二者兼有这个问题含混不清。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中国法学教育还存在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司法伦理的训练。不具有司法伦理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是很危险的;二是中国法学教育当中缺乏职业技巧培训。没有职业技巧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就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普遍而言,在任何职业群体中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我国的法律类专业来说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都是缺乏或不足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一而足,笔者试图将近几年,社会学者、专家教授等关于我国法律类专业学生就业率及收入下降的几大原因予以总结并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我个人的看法,以期能够对我们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及高校对于法律类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我国法律教育需要反思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育模式缺乏 据我个人的体会与感受,我们国家大学法律教育(包括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大的缺憾是:教学过程以及课下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世界上的唯一,而这种唯一性决定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某些特殊之外,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个人的特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经过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其它形式的教育体系。但也存在各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安排相互重叠,授课时间与内容不能满足教学效果,以及教材编写滞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探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发展规划和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口腔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十三亿人民的口腔疾病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虽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综合国力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属发展中国家。人民卫生事业发展与布局应根据中国综合国力,十三亿人口的具体国情,以及不断提高人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需求综合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和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的教育卫生体制,使其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历史使命相一致。口腔医学教育同属医学教育门类,与临床医学教育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点。研究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人民口腔疾病的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向前发展。 一、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口腔医学教育的模式: (一)本科生教育:生源一般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按志愿录取,学制5年。即3年医学基础、临床医学课程,2年口腔医学课程,包括1年口腔专业基础、口腔专业课,1年口腔临床实习(每科约3个月)。毕业后去向较多:如继续考研深造,各级医院从事口腔全科,口腔专科医疗工作或在口腔诊所从事口腔全科工作。继续深造者,硕、博士生学制各为3年。分别是:1年研究生课程,1年临床实践,1年毕业论文准备。毕业后大都在各类口腔医学院校或省市级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 (二)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育:生源仍为高中毕业生,且大都为高考姣姣者,进校后的培养模式,前期与本科生课程学习内容基本类同,后期加入研究生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导师常为指派。 (三)工作后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在职提高包括自行参加各类培训班、会议、讲座等。所获得学分通常与职称晋升等挂钩。 (四)其他学制:口腔医学及口腔工艺学大专班、中专班。毕业后可通过函大、自学考试等形式提升学历,或进入基层医院,诊所从事口腔医疗、医辅、医技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清,学制与所学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不同求学目标人才的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道精神

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和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石福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加大,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一些硬件配套设施的补充,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这让我看到了教育进步的曙光。 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看到当今教育的诸多弊端。人性的许多弱点暴露无遗。在经济思潮的冲激下,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有时高过了基本的道德标准。于是我们的后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虚荣心在逐渐加强,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认为读书很辛苦,从小就在教室里得过且过。 当今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除学校教育外,还要孩子参加些课外培训班。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向他们致敬。无论他们的教育是否科学,或是否成功,至少他们在努力,在为孩子的教育寻找出路。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又为社会文明隐形地贡献微薄之力。另一类是对孩子的学习没当回事,顺其自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怪,让我们分析一下当今教育这一怪胎吧: 自从大学扩招,就业难度一年甚于一年,培养一个大学生,父母又得化费多少心力、财力、物力?就近的说,在我们保安镇,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目标就在黄石实验高中或大冶一中,但又有多少孩子离这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农村孩子从一开始就很难得到优质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或孩子当然也就心灰意懒了——走读书这条路没出路。“上学无用论”思潮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上学无用论”严重阻碍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发展,严重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那么“上学无用论”又是如何死灰复燃的呢?下面的一组对比,看了更是一目了然: 一个是马马乎乎没上几年学就进厂务工挣钱,一个是决心供孩子上学的。 请先看进厂务工的——初中毕业之后等长到十七、八岁有力气了便进厂了,一般的每个月可以挣1000元以上,这个标准是对刚进厂而言的。 请再看决心走上学这条路的,在学校里解不完的题,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种厌倦感令绝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缺少趣味。经过几年的拼搏,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好不容易考上一个自己想上的大学。但大学生们的路还没开始呢,相当一部分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一部分找到工作了工资却很低,还不如打工的高呢;一部分工资稍好一些也就是2000多块,但是今后究竟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对比,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们会怎么想呢?社会舆论会怎么说呢?面对对此现象印象深刻的家长,你还能说什么呢?你会不会觉得以往的那些劝人上学劝家长供给子女上学的道理变得苍白无力了么?相当大一部分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农村舆论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再说,在他们身边怀揣大把钞票的有几个是高中的优等生,抑或是大学生?在

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篇一:出国留学利弊分析 出国留学利弊分析 在出国留学的年龄这一方面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出国留学要趁着小孩子开始,早点开始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然年龄太大就晚了,也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有不能陪在身边,孩子太小容易被外面不好的东西迷惑,耽误学业,违背了原本的意愿。但无论怎样留学利弊都是存在的。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都要考虑进去才行。 中小学生留学利弊 优势:年龄小,接受外来文化较快,更容易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较容易接受当地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在语言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相对于国内的学生,日后申请国外大学本科或硕士,有很大优势。 劣势:年龄偏小,独立性可能会比较弱;因为思念家人朋友,倍感孤独,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健康身心的成长;自制能力较弱,容易受身边朋友的影响。 高中生留学利弊 优势:从年龄来说,基本上已经独立自主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在国内学了这么多年,出国见识一下,接受一下国外思维授课,应该会获益匪浅;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心理趋向成熟;有人统计过,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考后的英语水平可能是你一生之中最高的;这个时

候趁热打铁去考雅思托福,通过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出国留学利弊 劣势:因为学期长,一般是4年,少的也要三年,所以学费和生活费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心理趋向成熟,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不太乐意融入西方人的圈子;比起国内的在校大学生,打算毕业就回国就业的孩子,在实习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本专科留学利弊 优势:学制1-2年,学费和生活费的负担相对较小;通过本科转学,国外大学预科,快捷课程申请留学,省时省钱。通过大学的学习,很清晰自己的求学目标,留学准备较充分,容易申请成功;英语就是再不好,也学了十年了,对于全英的授课环境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大学的生活,对于人际交往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技巧,生活和心理的独立性比较高。 劣势:年纪不小了,对于毕业后就业机会和个人问题会有一定的影响;心理已经成熟,在思维上基本定型,不太容易接受当地的思想和文化理念;社交能力较小弟弟小妹妹来说,相对来说,会弱一些,更加稳定,有自己固定的圈子。 虽然年龄的大小会对出国留学利弊产生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myoffer建议大家要全面考虑留学问题,学会综合个人性格和外在条件辨别优劣。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篇二:出国留学读研利弊分析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最新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 思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 今年的诺贝尔奖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我国却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我国教育的现状。 首先是从我国国情上来说。我国是人口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人口众多,很难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在人口众多的地区,一名老师要负责的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同学。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对每个人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最多的也只是尽力做到公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放弃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去重点关心那些成绩好的,讨老师欢心的同学。这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芬兰的教育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在芬兰,没有平民和贵族学校之分,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配备一样的师资,而且他们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中生和学习迟缓者身上。芬兰的老师说“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迟缓的人身上,不让一个人落后。而在中国,却不一样,老师是放弃那些学习差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好的少数同学的身上。这样又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方面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也形成了传统的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也对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是重视家庭利益,讲求尊重自己的祖辈,这种思想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在家里过分依赖家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崇尚老师的权威,一方面师生难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因循守旧,固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就是社会资源与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说,中国近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即国家的信仰与国格、社会的道德与秩序、民族的个性与未来。中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与谐安康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三言两语讲不清,百语千言道不明。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就是拥有科技文化知识与基本职业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能够提升国家文明、民主与法治所必须的符合人文人

道精神的信仰、道德与理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大学。整个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就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全国农村学校的危房一直就是各地方政府的一个心病。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后作业多,学习压力大,这在中国大多数学校就是普遍现象。我们仔细分析,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与实施已有十多年,减轻学生心理与生理负担的口号喊了十多年,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那么重,学生还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如果说完全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或者教育教案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升平镇教育设施现状及发展计划.

升平镇教育设施现状及发展计划 教育现状 升平镇中心学校位于升平镇中心,下辖升平中学、升平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全校共有教师157人,特岗教师14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132人。三所学校校园总面积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千平方米。初中在校生464人,分设12个教学班;小学在校生1087人,分设20个教学班;幼儿园学龄前儿童46人,设有三个大班,一个小班。配套设施齐全,资源充足。只是教室尚缺,中心学校和幼儿园修缮后,即可满足中小学需求。 学校发展计划 一、学校发展因素分析 1、找准校园文化发展的切入点。一直以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地方文化、班级文化、低碳行为文化、文明礼仪等各项层次不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2、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总体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民主治校”四大战略,铸造名师,打造骨干教师群体,倡导“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走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学校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2、培养目标: “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一个“知书达礼、感恩诚信”的人,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能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发展思路 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在未来三年提出“以师生的和谐发展促进现代学校发展”为竞争策略,以此为基点,明确我校的发展思路:定位上,重点关注师生的自主健康发展。落实上,以培养名师、培养知书达礼的学生为突破口,前者以骨干队伍群体形成为目标,实现学校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后者以好习惯养成为重心,实现文明、诚信、有责任感的培养目标。路径上,积极创设师生主动发展的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四、目标措施与评价标准 (一)学校管理: 目标: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化学校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

出国留学感悟

https://www.360docs.net/doc/783505475.html, 去德国留学目的就在于德国学费全免,费用相对低廉。而且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对待留学生严进严出的态度,也让教学质量得到更多保障。德国留学都有哪些好处呢?德国留学什么专业好? 一、工业强国 德国拥有大众、奔驰、宝马、汉高、西门子、DHL等众多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在德留学能学习到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理念,也会增加在国际一流企业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二、双语优势 从未来发展来看,只会讲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分支林立,学好德语对将来的就业形势来说,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发展,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另外强调一点,很多学生都认为去德国一定要学习德语,其实不是的。在德国,英语的普及率很高,日常对话都可以用英语交流,而且德国学校本身也会为学生提供德语培训班。所以在德国学习英语授课的课程也完全不成问题。 德国的大学不只有德语授课一种形式,可以选择两种授课语言,一种是德语授课,一种是英语授课(也有学生称是国际课程)。其中德语授课的优势是学校和专业的可选择性较多,而英语授课的学校和专业相对较少。但英语授课的优势是不需要另外再学习1年多的德语,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入学后可以选修德语,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当中充分发挥双语优势。 三、优秀专业 德国理工科专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汽车、机械、工程、电子等学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科研实力均属世界一流。理工科学子到德国去学习这些专业是接受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德国的文科类专业是最纯粹的“西学”,虽然也很优秀,但我不建议留学德国的中国学生选择文科类专业,因为对于没有接触过正宗西方文化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学懂了。就算德国本国学生,也极难毕业。德国高校信息系统公司(HIS)在“德国大学辍学情况调查报告”中指出,综合类大学中的社会学和语言文化类专业平均有41%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是辍学率最高的专业。 另外,德国的体育类专业也非常有名,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全面,约有168个体育类专业本科课程和80个体育类专业硕士课程供学生选择。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体育类专业,例如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体育教育、汉堡大学的运动学研究、基森大学的运动与健康等等。其中,德国最优秀的体育院校当属科隆体育大学,对于体育专业人士来说,科隆是不折不扣的梦想殿堂,这里培养了大批体育界优秀人才和运动精英。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德国足球大放异彩,让人眼前一亮,而在足球这个专业领域上,科隆体育大学就是绝对的权威,目前有超过30支德国各级联赛球队的队员出自科隆体大的培养。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前任国足主教练施拉普纳以及现任国青队主教练克劳琛都曾是科隆体大的讲师。“新通国际”始于杭州,而杭州绿城队现任主教练吴金贵先生就是1996年毕业于科隆体育大学。 去德国留学什么专业好?那选择的就有很多了,例如法学类,机械工程类,医学类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下: 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济南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3、在小学等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我将我所认为的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汇总如下: 1、针对高考现状: (1)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质量下降,人们对大学有点失望 (2)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3)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不合算 (4)花四年时间上大学不如提前学得一技之长更有效。 2、针对小学等基础教育现状: (1)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弱,而学习负担沉重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2)父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小学生压力。 (3)存在认为学习成绩高就行了,有了学习成绩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认识。 (4)学校单纯为了更高的升学率而加大对学生的课内知识重视,只顾眼前学校利益,而不管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上原因只能称为直接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根本上导致如此现状的原因,而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然而,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下方面: 1、传统的高考模式使中国教育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屏障 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喊着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高考这根魔棒仍然迫使中小学校紧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这就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以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停留在嘴上,没有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就因为高考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丝毫改进。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中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