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 .4:1

B .1:1

C .16:3

D .32:3

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加入水,搅拌 C 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在空气中灼烧

D

鉴别空气、氮气、氧气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A .A

B .B

C .C

D .D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 .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6.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

D.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用水吸收CO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8.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

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10.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

的是

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

..

A.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

14.(2011年浙江宁波,19题、)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15.“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

16.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27.3% C.20% D.15.8%

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18.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9.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B=cC dD

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KMnO4K2MnO2+MnO2+2O2↑

C.Fe2O3+6HCl=2FeC13+3H2O

D.2NaOH+CuSO4=Cu(OH)2↓+NaSO4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

水,振荡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

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22.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23.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如图是化学中常用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___ 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________ 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___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27.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的作用是.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以下九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Y为黑色固体,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箭号表示生成的意思,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_____。

(2)Y的用途:_____。

(3)与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9.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 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

A、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B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30.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其中B、D常温时为液态,且元素种类相同,A→E反应剧烈,火星四射,且E是一种黑色固体.(说明:“→”表示转化,“-”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_。

(2)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根据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2

2C+O CO 点燃

和2

Δ

2Cu+O 2CuO ,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

同,也就是说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推知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64:16=4:1。故选A 。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

B 、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故不符合题意;

C 、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体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掌握了除杂质的原则,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

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Mg(OH)MgO +H O 5840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

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40

10100%100100%33.3%12g g

?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 、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 、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故选D 。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 、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6.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b反应快,但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解:因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反应快,时间短,

b中混有二氧化锰,则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A符合,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

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选项A正确;

B、X曲线是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到B点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压增大,选项B正确;

C、t3时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增大,是因为此时打开了止水夹,烧杯内水流入瓶内,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选项C正确;

D、实验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使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残留在瓶内的氧气浓度就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D。

9.D

解析:D

【详解】

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单质,故选项A不正确;

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B不正确;

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构成H2O、H2O2的分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C不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原子核带正电,但它不是阳离子,故选项B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蒸馏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蒸馏水不是混合物,也就不是溶液,故选项C不正确;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解析:A

【解析】

A.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 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0+3+2+20=X+28+2+0,因此

X=15g;甲、丁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乙增加,是生成物;甲反应掉了20g﹣15g=5g,丁的反应质量为20g﹣0g=20g,生成的乙的质量为28g﹣3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故正确;

C、物质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0g:25g=4:5≠4:7,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4.C

解析: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氧气质量都减少,为反应物,而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M苯+M氧气=3.9g+9.6g=13.5g,M二氧化碳+M水="6.6g+2.7g=9.3" g,13.5g >9.3 g,故X反应的质量为m="13.5" g -11.6 g=1.9g,故A、B说法错误;3.9g苯含氢元素质量=3.9g×6/

78="0.3g" ,7.2g水含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0.3g,二者含氢元素质量相等,说明X不可能含有氢元素,D说法错误;2.7g水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2.4g, 6.6g二氧化

碳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6g×32/44=4.8g,二者之和2.4g+4.8g=7.2g,故X含有氧元素质量为9.6g-7.2g=2.4g,3.9g苯含碳元素3.9g×72/78=3.6g,6.6g二氧化碳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6.6g×12/44=1.8g。则X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则X中碳元素与氧元素所含有

原子个数为:=1:1,故X的化学式为CO,CO能在氧气中燃烧,C说法正确。

答案为C。

15.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故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比为2:2:2:1;由分子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属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选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为 16/﹙64+16﹚×100%=20%,故选C。

17.B

解析: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 不正确.

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生成物中有碳、氢、氧元素,故某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44g×32

44

=32g,36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g×

16

18

=32g,故生成物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也是64g,故说明某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

故该固体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因不能确定AB反应的质量关系,所以xgA和xgB反应是否可以恰好完全反应不确定,则生成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说法正确;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C、因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和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关系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D、化学方程式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各和各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和没有一定关系,说法错误。读选A。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重要内容,此题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判断物质各量之间的关系。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2H2O 通电

2H2↑+O2↑,错误;

B.2KMnO4K2MnO4+MnO2+O2↑,错误;

C.Fe2O3+6HCl=2FeC13+3H2O,正确;

D.2NaOH+CuSO4=Cu(OH)2↓+Na2SO4,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式的书写,难度偏大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审题不细致,马虎大意而导致错误。该题主要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是否该有、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是否是等号。

21.D

解析: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和等体积的空气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

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26C H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622C H +7O

226H O+4CO 。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丙、丁都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故错误;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

C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7?16?2=60????:224,故正确;

D 、反应前氧元素以氧单质存在,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水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错误。 故选,C 。

2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题中的表格可知C 为反应物D 和

B 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 增加的质量为21.6g-3.2g-10.7g=7.7g ;待测值为27.4g ,故A 正确; B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27.4g ,故B 不正确;

C 、反应中,物质B 和物质

D 质量比为107:32,故C 不正确; 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 不正确;故选A 。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点燃

2MgO,48份质量的镁能与32份质量的氧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

燃条件下充分反应,氧气有剩余,镁完全反应,反应物镁、氧气的质量下降,生成物氧化镁质量升高至反应结束,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其质量一直不变,不符合题意;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更快;当铁和锌反应的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更快,但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A B A 产生气泡的快慢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这一性质来收集的。故氧气应从A端进入;

(2)因氧气密度小于

解析:A B A 产生气泡的快慢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利用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这一性质来收集的。故氧气应从A端进入;

(2)因氧气密度小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B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应将A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气泡的快慢来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

27.(1)CaCO3+2HCl=CaCl2+H2O+CO2↑,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NaHCO3+HCl=NaCl+H2O+CO2↑;

(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O2,ad;

(5)氢

解析:(1)CaCO3+2HCl=CaCl2+H2O+CO2↑,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NaHCO3+HCl=NaCl+H2O+CO2↑;

(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O2,ad;

(5)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1)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A可以通过关闭止水夹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也可通过打开止水夹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从而将固体和液体接触而反应进行。所以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除去氯化氢气体的目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氧气,氢氧化钠可以将多余的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所以可选择装置中的ad;

(5)根据图示可知:固体加水没有气泡,所以不含过氧化钠;加入氯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盐酸,会生成气体,所以含有碳酸钠,反应后滤液的pH值是12,所以含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所以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KMnO4;H2O2;做燃料和还原剂;②③;水氢气+氧气;

【解析】

【分析】

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C是氧气(O2)。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F是二氧化碳(CO2)。Y为黑色固体且能与C反应生成F,则Y是碳(C)。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E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H,则E是水(H2O),H是氢气

(H2),X是过氧化氢溶液(H2O2)。B为黑色固体,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故B 是二氧化锰(MnO2)。由A能分解生成B、C可知,A是高锰酸钾(KMnO4),D是锰酸钾(K2MnO4),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KMnO4,X的化学式为H2O2;

(2)由分析知Y是碳,碳的用途有:做燃料和还原剂;

(3)反应①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与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的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和水的电解。故填:②③;

(4)反应③是水的电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9.木炭 水 氯酸钾 氯化钾 22C+O CO 点燃

化合 2

3

2KClO KCl MnO Δ

+O ↑ 催

化 【解析】 【分析】

寻找突破口是完成推断题的关键。 【详解】

根据题中H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初中阶段所学知识中只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H 是氧气;而D 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氧气,可见D 是水;又因为C 、D 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 和C 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氧气,同时生成水,B 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可见B 是催化剂, B 为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 是过氧化氢;因为A 为黑色粉末,图中A 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推断A 是木炭;图中所示,加热E 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也有氧气生成,可见E 是氯酸钾;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F 是氯化钾。

(1)根据以上推断下列物质的名称是: A 、木炭;D 、水;E 、氯酸钾; F 、氯化钾。 (2) H 和A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2C+O CO 点燃

;属于化合反应。

(3)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

32KClO KCl MnO Δ

+O ↑;B 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点睛】

本题的突破口是H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判断出H 是氧气,然后根据题意逐一推出其他物质。

30.H 2 3Fe+2O 2点燃

Fe 3O 4 化合反应

【解析】 【详解】

根据“B 、D 常温时为液态,且元素种类相同”,故D 是过氧化氢,结合图,B 能与A 相互转化,D 能生成水和氧气,故B 是水,A 是氧气;而C 能与氧气反应,且能与水相互转化,故C 是氢气;根据A→E 反应剧烈,火星四射,且E 是一种黑色固体,故E 是四氧化三铁,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 (1)根据分析,C 的化学式为:H 2.

(2)反应A→E ,即铁丝燃烧,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 2

点燃

Fe 3O 4;该反应的基本

成都七中初三化学联盟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成都七中初中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九年级化学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间仙境,醉美成都”,下列与成都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新津金花梨榨汁 B.温江木雕 C.双流葡萄酿酒 D.都江堰沙里淘金 2.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B.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稀有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4.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絮凝剂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⑤煮沸。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饮用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④⑤ D.②①⑤④ 5.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PM10)、细微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O3和CO四种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 C.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D.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 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氧气 B.过滤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检查装置气密性 7.下列方法鉴别各组物质,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8.下列有关常用的消毒剂及对应的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过氧乙酸结构式为(如右图),则其化学式为C2H4O3 C.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 D.漂白精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为+1价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成都七中2021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1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方法 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2SO4AgNO3加入氯化钡溶液 C CO2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NaCl CaCl2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氯化钾,不是主要成分二氧化锰;B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会引入杂质。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 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 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 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 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故选A。 【点睛】 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3.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 A.26. 2g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成都七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A.2() 55 m n - B. 2() 55 n m - C.2 55 m n - D. 2 55 n m -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3.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4.“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正确的是 A.B. C. D. 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 C. D.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0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待测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探究实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 装置

课堂讨论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

成都七中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 C .23:3 D .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2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1.2g 12+162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1.2g=23:3。故选C 。 2.固体X 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X 溶液的pH ,pH= 13; ③向X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关于固体X 组成的判断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②硝酸钡、硫酸铜、碳酸钠一定不存在; ③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④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1年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实 验 内 容 空气中O2量测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检查气密性 收集氧气 水 的 作 用 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 O2体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 集气瓶。 降温,便于气 密性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 满。 A.A B.B C.C D.D 2.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 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 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 .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 .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 .生成物有三种 C .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 .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7.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测试卷

第七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了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空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6.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 .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 .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 .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7. “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 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8.“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 要成分是C 3H 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 .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9.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都属于混合物 C .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 .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10.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N 点 B .Q 点 C .P 点 D .M 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氮气 12.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镁与盐酸的反应 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 )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在煤气 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 + 9O 24CO 2 + 2X + 6H 2O 。下列叙 N · Q M P · · · O 温度/℃ O 2的含量 t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21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21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3 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 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生成CO 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⑤ 4.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 和l0.8g。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 Y Z W 分子微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46—— A.Z的化学式为C2 H6 O 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 g 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 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5.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6.“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1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中部)2021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6 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 4.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5.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 .A B .B C .C D .D 7.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 ,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 ,则另 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 .Al 2O 3 B .CuO C .CaO D .Fe 2O 3 8.将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成都七中2021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成都七中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 A.B. C.D.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5 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6.“”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7.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3.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2.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5.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 .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6.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7.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2O B .O2 C.O2―D.2O2 8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 加热:使用后吹 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 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 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A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精品学案+教案合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 【 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 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条件:①;②;③ .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 125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 124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③ .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 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办法,把正在烧杯124 里燃烧着蜡烛熄灭. 灭火原理和方法:①;②; ③ .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25 B.50:21 C.21:50 D.25:14 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6.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碳酸钙粉末(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D硫酸铁溶液(硫酸)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9.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10.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