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病毒保存液的比较:灭活与非灭活

两种病毒保存液的比较:灭活与非灭活
两种病毒保存液的比较:灭活与非灭活

两种病毒保存液的比较:灭活与非灭活

简介:

病毒保存液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常见病毒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工作,是采样管内浸末采样拭子病毒样本一种保护病毒的被检测物质的液体,可采集咽拭子、鼻拭子或特定部位组织样本,储存的样本可用于后续的核酸提取或纯化等临床实验。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灭活型,能够保护病毒的蛋白和核酸,另一种是灭活型,通常含有灭活病毒的裂解盐,裂解蛋白而保护核酸,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

一、灭活型病毒保存液: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病毒结构单一,就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因此检测出特征核酸就检测除了病毒。病毒属于寄生生物,采样后体外无法存活,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就需要放入病毒保存液中。为了保护病毒检测环境的安全性,就需要加入裂解盐来灭活病毒,释放出可以被检测的核酸即可。

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主要是核酸提取裂解液改良的病毒裂解型保存液,里面添加有高浓度的裂解盐,能够迅速高效地使待测样本利的病毒蛋白裂解失活,可以有效防止操作员二次感染,同时又含有Rnase酶抑制剂,能保护病毒核酸不被降解,里面含有的Tris、裂解盐、EDTA 等主要目的是裂解核酸而释放出核酸,从而通过后续的实时荧光RT-PCR进行核酸检测,以此判断样本是否含有病毒特征核酸,即是否感染病毒。灭活型保存液能在常温下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节省了病毒样品保存以及运输的成本。

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产品的特点:

1.操作使用简单,无需配液,体系内含有高效病毒裂解液,采样后即刻灭活病毒,有效防止二次感染风险,保障运输及检测人员安全;

2.病毒DNA/RNA可在常温保存与运输1周不降解,按大多数商业化试剂盒进行提取后,获得的DNA/RNA质量好,得率高,可完成各种基因检测及分析实验,如PCR、qPCR等,同时节省运输成本;

3.内含核酸RNA酶抑制剂,最大化程度保护病毒核酸稳定不被降解,大幅提高核酸提取效率。

4.适用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常见病毒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工作,可采集咽拭子鼻试子或特定部位组织样本,储存的样本可用于后续的核酸提取或纯化等临床试验。

二、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

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不含裂解盐,但是保存的病毒完整性更好,检出率更高,主要是以运送培养基为基础改良的病毒维持液型保存液,除了核酸检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研究。这一种是同时保留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以及病毒核酸DNA或者RNA,这样病毒在体外具有蛋白抗原表位和核酸的完整性,当然操作失误时也有一定的感染性风险。其成分通常含有Hanks液基础,庆大霉素,真菌抗生素,BSA(V),冷冻保护剂、生物缓冲剂及氨基酸等,保护病毒蛋白质外壳不易分解,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病毒样本的原始性,采样后长时间保存需要保持严格低温。

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特点:

1.低温非冻型保存,不破坏病毒的外壳,方便长途运输。

2.适用于各种拭子样品,包括口腔拭子、鼻腔拭子、咽喉拭子等

3.可以用于H1N1流感病毒和其他任何可以用拭子取样的病毒。

4.可以用柱式病毒DNAout或柱式病毒RNAout提取病毒核酸。

5.采样液中的抗生素能有效防止细菌和真菌污染。

6.采样液添加了牛血清白蛋白,能保护病毒样本,提高分离率。

从两者比较可以看出,非灭活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病毒蛋白完整性,其成分比灭活型的更复杂,成本也要稍高一些。至于增加了感染风险方面其实并不用担心,能做病毒核酸检测的机构只要是正规的按要求操作是没有危险的,而且也没出现过检测人员因病毒保存液问题造成病毒感染的案例。

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对实验要求要更高一些,同时其灵敏度也要高一些,应用也更多,毕竟保存液加在病毒拭子采样管里是为了病毒检测服务的,不能因其感染性就否定它,真正控制风险应该在于采样和检测操作上。

新冠病毒是如何用病毒保存液进行过程保存的

病毒保存液在核酸标本保存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核酸检测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一直是专家们的心头病,而核酸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成为影响检测结果的重中之重,很多专家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认为,鼻咽拭子标本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口咽拭子,下呼吸道采集的痰、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的口、鼻咽拭子采集的标本,为了提高检测阳性率,建议采集同一病人多部位标本,合并进行检测,下面我们来看看标本在采集、运输、保存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口、咽拭子采集注意事项 1.不要从鼻孔或扁桃体上采样 2.不建议雾化导痰 3. 下呼吸道标本(相对于上呼吸道标本)更可能呈阳性 4.对于怀疑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特别是肺炎或严重疾病的患者,单个上呼吸道标本不能排除诊断,建议增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标本。 病毒保存液 标本采集方法:

用于2019-nCoV核酸检测标本主要是口咽拭子,采集时让患者张大嘴后用特制棉签或小刷头刮取其咽部采集带病毒标本。如果平时医护人员咽拭子取样不多,刮取标本时患者的反应又比较大,往往导致刮取标本的位置不对,或力度和时间不够,没有刮取到带病毒的标本或刮取到的带病毒标本量少,最后导致检测结果阴性。 标本运输及保存条件: 2019-nCoV为RNA病毒,很容易被外源性或细胞破坏后所释放的RNA酶降解,而影响最后的检测效率。严格来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到实验室(疾控中心、医院检验科、第三方实验室),尽快完成检测。标本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过长,也可能是造成最后检测结果假阴性的原因,如果因为特殊需要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话,可以用病毒保存液来保存RNA病毒样本,此外还可以使用防止病毒核酸降解的标本采集管,但目前此类产品数量少、成本高、实际应用效果也需要进一步评价。 总的来说,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时检测,如因某些原因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送检或及时检测,应将采样后的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病毒保存液是病毒采样管内添加的用于保护病毒样本的保护性液体!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风险因素探析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风险因素探析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对2013年笔者参与的成分制备小组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中发生并造成血液报废的差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错主要发生在血浆袋与灭活器材的连接、献血标签的转移、灭活仪的使用三个环节,共12例。结论: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改进缺陷薄弱环节;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制定落实相应环节中的防范措施;控制、消除人为成因,从本质上降低差错的发生,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标签:血浆;病毒灭活;制备;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在我国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制备技术和经验还存在不足,笔者试图和同仁们分享工作中的体会,以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资料与方法 对2013年笔者参与的成分制备小组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出现并造成血液报废的差错资料按工作环节、差错原因进行统计。 结果 血浆袋与灭活器材连接环节:渗漏5例,灭活器材与血浆容量不匹配3例;献血码标签转移环节:成品浆献血码标签缺失2例,两袋成品浆标签条码相同1例;灭活仪使用环节:灭活仪运转期间发生故障未及时发现1例。 原因分析 成品袋条码标签缺失主要与标签漏转、黏贴不牢脱落有关;献血码标签转移错误多与岗位分工不明确,操作人员混乱,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常规化核查得不到有效落实有关。两袋成品浆标签码完全相同是由于批量复制缺失的待转移标签,其中一袋被重复复制,加之批量黏贴、人-机核查落实不到位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灭活器材与血浆容量不匹的主要原因:血浆称量不准,标量分类错误;不同容量的血浆放在同一运血筐,操作人员不能明确分辨。灭活仪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监控意识,设备运行期间缺少监控环节;二是缺乏对设备性能的了解以及处理异常情况的经验。节假日、周末、工作量较大、人员安排欠缺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体能消耗过大,注意力不集中;为追求工作进度,怕麻烦,违反操作规程,是常规性操作出问题的因素。年轻人员工作时间短,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都存在不足,对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或采取预见性处理。岗位、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够细化;缺乏责任意识,对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症状有哪些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其严重地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病死率高达50%至90%, 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那么你们知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有哪些症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 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埃博拉病毒病怎么治疗 1、控制传播 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 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 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 2、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 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 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

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埃博拉病毒病该怎么预防 1、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2、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3、保证医院的卫生环境。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

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介绍520

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介绍 一、病毒的特征: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来,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含有单一知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道结构,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2.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 式增殖; 3.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自身不能复制,而是将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后者的复 制系统复制新的病毒。 二、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特点: 1.低温非冻型保存,不破坏病毒的外壳,方便长途运输。 2.适用于各种拭子样品,包括口腔拭子、鼻腔拭子、咽喉拭子、等 3.可以用于H1N1流感病毒和其他任何可以用拭子取样的病毒。 4.可以用柱式病毒DNAout或柱式病毒RNAout提取病毒核酸。 5.采样液中的抗生素能有效防止细菌和真菌污染。 6.采样液添加了牛血清白蛋白,能保护病毒样本,提高分离率 三、德晟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成分: 1.保存液成分为:Hanks液基础,庆大霉素,真菌抗生素,BSA(V),冷冻保护剂、生物缓冲

剂及氨基酸等。 2.多种抗生素联合,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的作用。 3.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蛋白质稳定剂,可在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形成一种保护膜,使 其不易分解,保证病毒的完整性。 4.Hanks缓冲液构建的中性环境,有助于增加病毒的生存时间和感染稳定性。 5.用于临床流感、禽流感(如H7N9)、手足口病、麻疹等病毒标本及支原体、脲原体、衣 原体等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四、使用方法: 注意:标本采集人员需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咽、鼻拭子最好在发病的头3天采集。 1.在安全柜内本产品分装到自备的、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5mL旋盖塑料管里(一级容 器)。B型产品已经在旋盖离心管中,可以跳过此步。 2.鼻拭子的采集: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 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浸入上步得到的、装有3mL本产品的旋盖离心管中,弃去拭子尾部,拧紧螺旋盖。 3.咽拭子的采集: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棉签浸入第一步得到的、装 有3mL本产品的旋盖离心管中,弃去拭子尾部,拧紧螺旋盖。 4.直接在一级容器上用油性记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采样时间、编号、患者姓名。 5.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同时也将标本有 关信息填在标本送检表上,连同一级容器封于塑料袋内。 6.将装标本的密封袋放入自备的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容器(二级容器内,拧紧盖, 在容器上标明有关信息。同一患者2份以上的密封标本,可以放在同一个二级容器内。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风险因素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580215.html,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风险因素探析 作者:高丽台耀丽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方法:对2013年笔者参与的成分制备小组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中发生并造成血液报废的差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错主要发生在血浆袋与灭活器材的连接、献血标签的转移、灭活仪的使用三个环节,共12例。结论: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改进缺陷薄弱环节;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制定落实相应环节中的防范措施;控制、消除人为成因,从本质上降低差错的发生,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关键词】血浆;病毒灭活;制备;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在我国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制备技术和经验还存在不足,笔者试图和同仁们分享工作中的体会,以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资料与方法 对2013年笔者参与的成分制备小组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出现并造成血液报废的差错资料按工作环节、差错原因进行统计。 结果 血浆袋与灭活器材连接环节:渗漏5例,灭活器材与血浆容量不匹配3例;献血码标签转移环节:成品浆献血码标签缺失2例,两袋成品浆标签条码相同1例;灭活仪使用环节:灭活仪运转期间发生故障未及时发现1例。 原因分析 成品袋条码标签缺失主要与标签漏转、黏贴不牢脱落有关;献血码标签转移错误多与岗位分工不明确,操作人员混乱,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常规化核查得不到有效落实有关。两袋成品浆标签码完全相同是由于批量复制缺失的待转移标签,其中一袋被重复复制,加之批量黏贴、人-机核查落实不到位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灭活器材与血浆容量不匹的主要原因:血浆称量不准,标量分类错误;不同容量的血浆放在同一运血筐,操作人员不能明确分辨。灭活仪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监控意识,设备运行期间缺少监控环节;二是缺乏对设备性能的了解以及处理异常情况的经验。节假日、周末、工作量较大、人员安排欠缺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体能消耗过大,注意力不集中;为追求工作进度,怕麻烦,违反操作规程,是常规性操作出问题的因素。年轻人员工作时间短,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都存在不足,对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或采取预见性处理。岗位、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够细化;缺乏责任意识,对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病毒保存液和细胞保存液的区别

病毒保存液和细胞保存液的区别 一、病毒保存液 病毒保存液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等常见病毒样本采集保存运输工作,是采样管内浸末采样拭子病毒样本一种保护病毒的被检测物质的液体,可采集咽拭子、鼻拭子或特定部位组织样本,储存的样本可用于后续的核酸提取或纯化等临床实验。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灭活型,能够保护病毒的蛋白和核酸,另一种是灭活型,通常含有灭活病毒的裂解盐,裂解蛋白而保护核酸。 1、灭活型:添加有裂解盐的病毒保存液就是灭活型的病毒保存液,里面含有的Tris、裂解盐、EDTA等主要目的是裂解核酸而释放出核酸,从而通过后续的实时荧光RT-PCR进行核酸检测,以此判断样本是否含有病毒特征核酸,即是否感染病毒。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病毒结构单一,就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因此检测出特征核酸就检测除了病毒。病毒属于寄生生物,采样后体外无法存活,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就需要放入病毒保存液中。为了保护病毒检测环境的安全性,就需要加入裂解盐来灭活病毒,释放出可以被检测的核酸即可。 2、非灭活型:除了灭活型的病毒保存液,此外还有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不含裂解盐,但是保存的病毒完整性更好,检出率更高,除了核酸检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研究。灭活型病毒保存液则使用上更安全,操作环境要求也不用那么严格,各有各的优势,目前研究的非灭活病毒保存液的成分主要为Hank's液基础,在Hank's液基础之上,还添加了诸如庆大霉素、

真菌抗生素、BSA(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组分)、生物缓冲剂HEPES、氨基酸、冷冻保护剂、甘油等多种组分: 3、病毒样本采集方法: a .鼻拭子:将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取另一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釆集另一侧鼻孔。上述两根拭子浸入同一含3成釆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b.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c.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二、细胞保存液: 通常所说的细胞保存液是一种通用型的细胞冻存液,可用于冻存人和各种动物细胞株;细胞冻存是细胞培养、引种、保种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细胞建株和建系中,及时冻存原始细胞是十分重要的。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每次克隆化得到的亚克隆细胞的冻存保种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操作。因为在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细胞系或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系的时候,细胞的培养过程中随时可能因细胞的污染、分

菌株保藏方法介绍

菌种保存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三、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 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四、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屡次传代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污染杂菌的机会亦较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使得到健壮的菌体或孢子。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篇一:埃博拉试卷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试卷 本试题满分100分,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选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埃博拉病毒目前公认的具备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A 接触传播 B 气溶胶传播 C 性传播 D 以上都是 2.埃博拉出血热发病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无明显季节性 3. 埃博拉出血热最长潜伏期为 A 10天 B 21天 C 42天 D 8天 4. 医疗机构发现留观或疑似埃博拉病例后,应当 A 立即隔离,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治

疗、并同时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B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划定专门隔离病房,指定人数较少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病例 C 立即隔离,专家会诊后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D 立即隔离,网络报告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等待疾控中心处理 5. 各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中的“埃博拉出血热”。 A 2小时其他类别传染病 B 6小时乙类 C 12小时丙类 D 2小时甲类 6. 飞机上出现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可以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是 A 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B 在机上与病人同排左右邻座各一

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 C 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 D 以上三种情形均可判定 7. 隔离观察期为自()起到第()天为止。 A 入境日期21天 B 与病例最后一次接触21天 C入境日期14天 D 离开疫区14天 8.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接到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报告后 A 应于2小时内赶赴现场对病例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B 将调查情况通报病例现住址辖区疾控中心 C 于12小时内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 D 以上均是 9.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传染性的正确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1-7658(2004)10-0293-04 =论著>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王炜红 陈微娜 葛 洪 侯延文 林 玲 宋长江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36) 提要 为研究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依照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有效氯800mg/L 的次氯酸钠、10mg/L 的优氯净和50mg/L 二氧化氯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0.01mol/L PBS 配制的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含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含有效氯400mg/L 的次氯酸钠设计的6组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用该方法检测证明,以含有效氯400mg/L 次氯酸钠消毒剂,作用30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平均灭活对数值\4.0。试验发现,0.03mol/L 的PBS 、卵磷脂以及吐温80对Vero 细胞生存率均有影响。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有效氯;灭活试验中图分类号:R187.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EST METHOD FOR INAC 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 HLOR INE -C ONTAIN -ING DISINFECTANTS WANG Wei -hong,C HE N Wei -na,GE Hong ,HOU Yan -wen,LIN Ling ,SO NG Chang -jiang (Heilongjian 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 trol,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test method for inac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s,laboratory obser -v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est procedures specified in 5Disinfection T echnical Guidelines 6,2002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iu m hypochlochlorite containing available chlorine 800mg/L,10mg/L You-L -Ji ng ,50mg/L chlorine diox ide and 5g/L sodi um thiosulfate neutralizer reconsti tuted with 0.01mol/L PBS had no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The results of neu tralizer identification test,in which 6groups were designed using 5g/L sodium thiosulfate as the neutralizer for 400mg/L sodiu m hypochlori te disinfectant,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78580215.html,ing this method,it was proved that sodium hypochlori te containi ng available chlorine 400mg/L with a 30min con tact time could inactivate polivirus wi th an average inacti va -tion logarithm \4.0.It was found by test that 0.03mg/L PBS,lecithin and tween 80had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Key words p oliovirus ;neutralizer ;available chlorine;inactivation test 1作者简介2 王炜红(1958-),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大学,副主任 医师,从事病毒防治、消毒学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作为病毒灭活试验代表,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脊髓灰质炎病毒属无包膜小RNA 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抗力比较强,培养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在很多细胞内均可生长,用其作为评价消毒理化因子灭活指标国内外都有应用11,22。但在体外灭活试验中,很多试剂对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消毒试验中的消毒剂、中和剂及稀释液等,给试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科学评价消毒剂对该病毒的灭活效果,依据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以含氯消毒剂为对象,在实验室研究了脊髓灰质 炎病毒的灭活试验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 1.1病毒滴定方法 用Vero 细胞培养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悬液,再用细胞维持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96孔培养板)4孔,置于37e 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逐日观察结果,连续观察5d,记录细胞病变情况,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 50)。1.2中和剂鉴定试验132 1.2.1预备试验 分别测定消毒剂、中和剂、中和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1取次氯酸钠、优氯净和二氧化氯系列稀释液,分别接种于已经形成单层细胞 # 293#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年第21卷第4期

《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埃博拉病毒》阅读附答案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 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 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

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2011年5月第18卷第13期 医护论坛 CHINA MODERN MEDICINE 中国当代医药临床成分输血中输注血浆在疾病治疗和挽救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1]。随着输血技术的提高,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虽然现在血站、医院对血液进行非常严格的病毒筛查检测,但由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以及有些病毒因受现行的检验技术限制而无法检测,从而不能完全保证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让输注血浆存在安全隐患。推广用亚甲蓝/光化学方法的病毒灭活技术可切断病毒经血液传播疾病,有效控制输血的风险已得到临床输血界的肯定[2]。本站为提高本市的临床用血安全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展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方法的病毒灭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科与方法1.1标本 采集的无偿献血液400ml 全血离心制备出200ml 血浆40份,留取10cm 长充满血浆血袋上辨管为对照Ⅰ组小样(病毒灭活前)。留取加入亚甲蓝病毒灭活后的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器上10cm 长充满血浆的辨管为对照Ⅱ组小样(病毒灭活后)。检测确认HBV-DNA 为阳性2袋400ml 血液制备分离出血浆,留取10cm 长充满血浆的辨管放入专用冰箱为Ⅲ组小样(病毒灭活)。1.2仪器试剂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德国杜邦);低温血液滤白柜(天津正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器(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91231-2),亚甲蓝含量为1单位mol/L ;上海通用机械集团生产医用病毒灭活箱;上海名典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蛋白测定试剂盒TP-KIT ;日本ca-5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724分光光度计;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1.3方法 在百级净化间内把血浆与一次性使用血浆病毒灭活输血器连接,将血浆转移到的溶入亚甲蓝的血浆光照袋内后,平放在病毒灭活箱的摆架上照射灭活,摆架摆动频率为60/min ,荧光为30000~38000lux ,温度设置为(4±2)℃照射时间35min 。用低温滤白柜将光照灭活后的血浆用病毒灭活过滤器除去亚甲蓝。1.4检测方法 用对照Ⅰ组小样,对照Ⅱ组小样分别对照检测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检测Ⅲ组小样HBV-DNA 变化。血浆Ⅷ因子活性测定采用一期法(KPTT )纤维蛋白原, 测定采用凝固法,血浆白蛋白测定采用比色法,血浆球蛋白测定采用比浊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经滤过后亚甲蓝残留量。2结果 血浆Ⅷ因子平均值为(0.82±0.04)U/ml ,纤维蛋白原的回收率>75%,白蛋白、球蛋白的回收率>85%,免疫原性无变化。经滤过后亚甲蓝残留量平均值为(0.23±0.12)μmol/L 。检测Ⅲ组小样HBV-DNA 均成阴性。3讨论 在成分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对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的危险性仅少于白细胞,所以说怎样减少输注血浆的风险,是我们临床输血的重点[3]。为提高血液输注的安全性,虽然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血液检测技术不断改进,但病毒感染后的“窗口期”问题仍不能解决,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要从根本上控制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对血浆病毒灭活,才能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严格筛选无偿献血者,严把筛选检测关,严把采供血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血浆采用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应用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灭活机理[4]:亚甲蓝可与病毒核酸的鸟嘌呤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可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复制及感染能力。本文对血浆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前灭活后分别检测了血浆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球蛋白含量符合≥50g/L 的国家标准;检测经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后的HBV-DNA 阳性血浆转为HBV-DNA 阴性,证明亚甲蓝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保证血浆有效成分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能使脂质包膜病毒和部分非脂质包膜病毒灭活,尤其对HBV 、HCV 、HIV 等病毒灭活效果更为理想。病毒灭活机制明确、效果可靠。目前我站的成分血分离率已达99%以上,临床应用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病毒感染的概率,为本市的输血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33-35.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 原则[S].2002,国药监注[2002]160号. [3]钱开诚.荧光与亚甲蓝对血浆中病毒灭活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0,17(1):110-111. [4]房景霞,刘鑫,孙绍秋.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 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5):2108-2109. (收稿日期:2011-03-21)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马春黎,宋静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血站,辽宁铁岭 112000 [摘要]目的:推广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减少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用亚甲蓝一次性血浆 病毒灭活过滤器和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中病毒。结果: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大多脂质包膜病毒,杀灭效果理想。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 的国家标准;HBV-DNA 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 转为阴性。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可将血浆中病毒灭活,大大提高了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性。[关键词]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输血安全[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a )-165-02165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 一.菌种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常用的有甘油菌保存: 取灭过菌的1.5ml EP管,按照60%—80%甘油的加入量,保存零下80度。例:取37°培养过夜的菌液2-4ml甘油6-8ml,充分混匀后分装于1.5ml EP管中,置于-80°冰箱即可。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二.常用的器材 所要保存的微生物;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各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

埃博拉病毒综述

“实验动物疾病学”课程论文 埃博拉病毒综述 姓名:杜开乾 学号:81120704 院系:动物医学 专业:公共卫生

埃博拉病毒 概述: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Ebora (Ebola virus) and translated Ebola virus. Is a very rare virus, in 1976 in southern Sultan and Congo (gold) (formerly Zaire) in the Ebora River region to find its existence after the lead。From the medical community's wid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Ebola" from the name. Is a generic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group of virus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the virus of the family of the virus. Is a can cause human and primate animals have a potent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us diseases, high mortality, in between 50% to 90%, the cause of death mainly for strok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ypovolemic shock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1 病毒结构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

浅谈血浆病毒灭活

浅谈血浆病毒灭活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输血安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加强筛查以外,还必须对冰冻血浆进行灭活病毒处理,对血浆的病毒灭活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血液检测有效地遏制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绝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目前全国年供血量约为1300万单位(200 mL/单位),若以中等发达国家输血后传染病发病机率为0.2%计,其中回输血浆后而感染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估计有近百万人。 由于HIV、HBV、HCV、HTLV 等构成经血传播病毒性风险的主要病毒均是脂质包膜病毒,故亚甲蓝光化学法被认为是一种可取的血液成分灭活方法,是目前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我站目前也使用此方法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 1 MB光化学法技术简介 亚甲蓝又叫美蓝,是一种吩噻嗪类酸性染料,也是一种表面携带正电荷的光敏剂,在可见光氧化损伤的作用下,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从而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复制及感染能力[1]。可以灭活大多脂质包膜病毒,包括HIV、HCV、HBV [2]。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机理明确、效果可靠,且不影响血浆质量。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在国内外均已大量使用。 2 技术标准及依据 根据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的要求,新鲜冰冻血浆自血液采集后6 ~8 h 经分离速冻成块[3],在30℃保存1 年内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因子V 和因子Ⅷ,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差别在于凝血因子V 和因子Ⅷ,血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易受采集、运输、制备、保存等环节的环境温度、离体时间、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储存温度等过程质量的影响,通过控制过程质量是提高血浆质量的有效途径。新鲜液体血浆作为制备病毒灭活血浆的一种原料血浆,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因此,为确保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从血液采集到血液成品这个过程的冷链和时间控制,确保分离的液体血浆、制备的冰冻血浆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质量标准。亚甲蓝病毒灭活器材必须与病毒灭活箱配合使用才具有病毒灭活的功效。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箱是一种供含光敏剂一亚甲蓝的血浆进行照射的装置,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血浆的病毒灭活,从而灭活血浆中的HIV、肝炎等病毒,保证血液安全输注的装置。 3 亚甲兰的安全性 欧洲近20年、超过1000万以上使用单位欧洲所有临床输注血浆均须病毒灭

脊髓灰质炎病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导语: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 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一些重大的疾病面前不管你有多少钱,你身份有多么珍贵,你都显得那么渺小。有些病甚至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让受害者一生都活在它的阴影下。 脊髓灰质炎病毒,光说这几个字可能大多数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是小儿麻痹症的专业的叫法。也许有些人小的时候也曾经患过这种病,有的可能完全治好了,有的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从而留下这种病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人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分裂为VP2与VP4,为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