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China Unicom 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3)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4)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4)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4)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5)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5)

5.1 机房分区 (5)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5)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

5.3.1 机架列间距 (5)

5.3.2 机架列长 (6)

5.3.3 维护间距 (6)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6)

6.1.2 主机设备选型 (6)

6.1.3 存储设备选型 (7)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7)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7)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7)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7)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8)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8)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8)

7.2 空调设备选型 (8)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9)

7.4 空调系统节能 (9)

7.5 气流组织优化 (10)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0)

8.1 设备选型 (10)

8.2 优化供电系统 (11)

8.3 无功补偿优化 (11)

8.4 系统谐波治理 (12)

8.5 模块化供电节能 (13)

8.5.1 整流模块休眠节能 (13)

8.5.2 模块化UPS供电节能 (13)

8.6 节能灯具选用 (13)

9 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 (14)

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 (14)

9.2 基础设施节能管理 (14)

10 数据中心能耗结构、能效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5)

10.1 数据中心的能耗结构 (15)

10.1.1 概述 (15)

10.1.2 IT设备 (15)

10.1.3 制冷设备 (15)

10.1.4 供配电系统 (15)

10.1.5 其它设施 (16)

10.2 数据中心能效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16)

10.2.1 电能利用效率:PUE (16)

10.2.2 局部PUE (16)

10.2.3 制冷/供电负载系数 (17)

11 数据中心能耗测量方法 (18)

11.1 概述 (18)

11.2 能耗测量点 (18)

11.2.1 PUE指标测量点 (18)

11.2.2 pPUE指标测量点 (19)

11.2.3 CLF/PLF指标测量点 (19)

11.3 能耗的间接测量和估算 (20)

11.4 测量周期和频率 (20)

11.5 测量设备和系统 (21)

12 数据中心能效数据发布要求 (21)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规范性附录) (23)

附录B:编制说明(资料性附录) (24)

1 绿色数据中心提出背景 (24)

2 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24)

3 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能利用率”(PUE) (26)

4 数据中心节能的基本原则 (27)

附录C:条文说明(规范性附录) (29)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缩略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要求 (29)

15.1 数据中心的选址 (29)

15.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29)

15.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29)

15.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31)

15.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31)

15.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31)

15.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32)

15.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32)

16 机房规划与布局 (32)

16.1 机房分区 (32)

16.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32)

17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32)

17.1 IT与CT设备选型 (32)

17.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32)

17.1.2 主机设备选型 (32)

17.1.3 存储设备选型 (32)

17.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32)

17.2 IT与CT设备使用 (32)

17.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32)

17.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33)

17.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33)

17.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33)

18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33)

18.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33)

18.2 空调设备选型 (35)

18.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35)

18.4 空调系统节能 (35)

18.5 气流组织优化 (36)

19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37)

19.1 设备选型 (37)

19.2 优化供电系统 (38)

19.3 无功补偿优化 (39)

19.4 系统谐波治理 (40)

19.5 模块化供电节能 (40)

19.5.1 整流模块休眠节能 (40)

19.5.2 模块化UPS供电节能 (41)

19.6 节能灯具选用 (41)

前言

本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文件精神,为中国联通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制定的。

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 )建设的主要核心理念之一,在国内外正受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反响。本技术规范结合《中国联通IDC 服务等级评审细则》,对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机房场地规划布局、设备选型、IT系统优化、虚拟化技术、配电优化、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自然冷源利用、机房制冷优化、气流组织及照明等节能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要求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方案不应降低数据中心通信生产安全,不应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不应降低机房环境指标,不应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应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本规范在《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0》规范基础上,增加中国联通数据中心能耗指标、效率计算及测量规范的规范。针对中国联通数据中心现状,定义数据中心能耗结构、能效指标PUE以及其它能效指标,规定数据中心能耗测量点及能耗测量设备要求,规定数据中心能耗效率计算及测量方法,规定数据中心能耗数据发布要求。本标准主要关注数据中心的直接消耗的电能,不包括油、水等其它能源或资源的消耗。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联通数据中心建设、能耗的测量及能效的计算。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计划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联通公司计划部、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集团客户事业部、联通宽带在线有线公司、中国联通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炳华、康楠、李毅强、冯涛、李洁冯霄鹏李孝众黄霞贾峻马强孙景毅曹立源孙涛、刘华强、侯双泉、杨猛、林桐、张云勇、房秉毅、李素粉、徐雷

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 V2.0

1 范围

(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数据中心四、五星级机房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能耗测量及能效计算等,其他星级数据中心建设及数据中心机房改、扩建也可参考。

(2)数据中心节能设计应结合集团IDC星级评价标准,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考虑建筑节能、IT及网络通信设备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节能等五个主要方面。

(3)数据中心需根据机房功能、建筑条件、机房环境、供电系统、空调系统、布线系统、网络系统、KVM 系统、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等基本条件进行分级,最终按《中国联通IDC服务等级评审细则》评定星级。

(4)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标准越高,环境要求越苛刻,设备冗余度越大,设备利用率越低,能耗越高。

(5)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应考虑市场需求、服务要求、资费策略及建设规模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6)本标准主要关注数据中心的直接消耗的电能,不包括油、水等其它能源或资源的消耗。

(7)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联通数据中心能耗的测量及能效的计算,用于了解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状况,为比较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能源效率及作为数据中心节能水平评级提供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184-2009《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90-1999《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T 19413-200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T 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7-200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1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154:2003《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IDC服务等级评审细则》

(22)The Green Grid,Rev 2008-0《Green Grid Data Center Power Efficiency Metrics:PUE and DCIE》

(23)ANSI/TIA-942–2005《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2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968-2002《电信终端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2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983-199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26)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1.0》

(2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因特网数据中心的能效测评指标》

3 缩略语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数据中心的选址应符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4.1机房位置的选择”及YD/T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中“3 局、站址选择”的相关规定。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1)机房楼位置的确定应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

(2)机房楼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其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解决最佳朝向,避开夏季最大日照朝向。

(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4)其他选址要求应符合YD/T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1)根据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地点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4.2.2条的相关规定。

(2)机房楼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应控制其体型系数,体形不宜变化太大。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3)应采用少人或无人值守的机房管理模式,机房区应尽量不设外窗,必须设外窗时宜设不开启的密闭窗。

(4)各类生产维护中心等有人值守的房间宜有较好的朝向,应充分利用天然光进行采光。

(5)严寒、寒冷地区的机房楼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建筑物出入口处,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严寒、寒冷地区机房楼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6)机房楼的通信电缆及管线通过围护结构的孔洞,应按CECS 154:2003《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同等耐火极限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严密。

(7)机房楼的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当机房楼的上下层空调房间温差较大时,应保证上下层房间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8)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9)机房楼的空调室外机平台设计宜靠近机房空调室内机布置的地方,室外机平台宜敞开,朝向不宜西向。应根据空调室外机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合理确定预留空调室外机平台面积。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1)采用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

(2)采用高效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3)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时,应按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隔热验算。

(4)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房建筑外墙应选用外保温构造措施。设计应满足JGJ 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和本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荐的技术。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1)对常年需空调无人值守的机房不宜设窗,必要时可采用设双层窗、中空玻璃窗等高效节能门窗。

(2)有人值守的维护中心等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满足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工作面上采光等级Ⅲ级的要求。

(3)外窗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防火、抗风、隔热的性能,且满足洁净度要求。

(4)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GB7107-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4级。

(5)机房门宜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防火门,并宜安装闭门器。

(6)对需要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机房,其围护结构、门窗的耐火极限及允许压强应按相应规范要求选用。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1)屋面构造应具有防渗漏、保温、隔热、耐久、节能等性能。

(2)屋面构造宜采用倒置式屋面,设置架空层或空气间层、屋顶绿化等措施以利于节能。

(3)屋面隔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按铺设保温层,应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吸水率低、密度小的材料。

(4)当屋面设有空调室外机等各类设备基础及工艺孔洞时应采取有效地防水、防漏措施。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1)机房楼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采暖房间与非采暖房间的楼板、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的传热系数及热阻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4.2.2条的相关规定。

(2)地面及楼板上铺设的保温层,宜采用橡塑保温层、硬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丝绵保温板等板材或强度符合地面要求的保温砂浆等材料。其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机房规划与布局应按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业务发展规划、单机架设备功耗、机房条件等因素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5.1 机房分区

(1)数据中心机房由主功能区及配套功能区组成。

(2)机房主功能区主要包含:客户接待室(区)、客户操作室、监控室、核心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VIP 客户托管区、客户测试室、大客户休息室,可根据需要设置。

(3)配套功能区主要包含:电池室、UPS室、油机室、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钢瓶间等。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1)数据中心机房布局时要整体把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宜按模块化布局,合理设置楼层,适应机房动态扩展。

(2)IDC机房主功能区在满足消防、运输、维护方便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标准层的面积,其机房净高不宜低于3.9m;机房平面应采用较大开间的矩形平面,不应采用不利于设备布置的圆形、三角形等平面;为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机房内不宜做隔断,形成规整的格局。

(3)变配电、UPS机房等宜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应优化供电路由设计,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

(4)对分散式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平台宜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并邻近IDC 机房;对于半分散式或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制冷机房宜接近空调负荷中心,预留设备扩展位置,满足机房动态扩展需要。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3.1 机架列间距

热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0米,冷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2米,具体数值需根据现场设备发热量、活动地板高度、送风方式、设备运送及维护要求等因素计算确定。

5.3.2 机架列长

成行排列的机架,当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中间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0米,局部可为0.8米。

5.3.3 维护间距

(1)为便于设备运输、检修和日常维护,机架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机架列头配电柜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

(2)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小于1.5米。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1)IT及CT设备应结合数据中心星级标准按需购置、按需扩容,避免超前使用过高档次与过高配置的设备。

(2)应选择可扩展性强的设备,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确定设备配置。

(3)应选择具有国际/国家/行业节能等级认证的设备。

(4)应选择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要求宽松的设备。

(5)在同等性能下,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因素包括:散热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易于标准机架安装等。

(6)在数据中心同一区域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必须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不同类型的IT或CT设备宜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

(7)同一数据中心节点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尽量选取同一厂商的设备,以便于可能采用的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同一类设备选用的产品型号不宜过多,以便于设备维护与备件管理。

6.1.2 主机设备选型

(1)主机设备宜选择低功耗的多核CPU处理器,具备关闭空闲处理器的功能;宜采用集成低功耗芯片与内存的主板;宜选择小盘面硬盘、固态硬盘或基于闪存的磁盘。

(2)主机设备应具有电源智能管理功能及支持休眠技术,可根据散热需求动态调整风扇转速。设备应根据系统调用要求及负载状态动态调整整个计算系统各组件(CPU、硬盘、外设等)的工作及休眠状态,支持任务队列的同步智能调度。要求设备整体休眠节能效果最低应达到20%。

(3)结合电力节能措施改造,推进高压直流服务器的应用。

(4)宜选择刀片服务器替代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

6.1.3 存储设备选型

(1)应选用支持休眠技术的型号。

(2)应选用性能稳定、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

(3)设备应支持分级存储、存储虚拟化和MAID技术,合理调配存储资源。

(4)设备应支持虚拟快照、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等节能技术和功能;支持备份与重复数据删除同时执行的在线处理以及备份完成后执行重复数据删除的后处理。

(5)设备应能够支持资产管理功能与存储管理功能。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1)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在选型时应进行产品绿色评估;产品绿色评估的重点宜放在产品设计、使用和维护几个环节。

(2)产品选型宜进行相关能效测试,测试内容应包括:设备是否可关闭无关功能或去掉可插拔模块、设备是否支持统一的业务配置、统一的工作或转发/处理模式、设备工作在不同转发流量下的能耗指标等。

6.2 IT与CT设备使用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1)在满足业务安全的情况下,应提高设备性能利用率,节省投入运行的设备数量。

(2)对于主机设备,应精简软件配置;不得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

(3)应合理配置维护终端和网管服务器等自用设备数量。

(4)应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情况合理配置KVM设备。

(5)应统筹考虑数据中心内各类应用的存储需求,并采用相关技术节省存储空间。

(6)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宜适时采用虚拟化技术。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1)应在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中限定单机架的用电量上限。

(2)用户各设备的安装应满足机房整体布局及冷热分区的要求:用户各整机机架的用电量应与机房相应区域的制冷量相适应,设备的进排风方向应与机房气流组织的要求一致。

(3)用户在进行设备部署时,各机架的用电量应尽量均匀;当用户各机架用电量差别很大且难以调整时,应与机房制冷能力及制冷量的分布相结合统一考虑不同功耗的机架位置。

(4)若用户所租用机架内的设备用电量超过本机房设计的平均机架用电量,则应核算并控制机房内其他未使用机架的出租量,从而确保整个机房设备散热量与制冷量的匹配。

(5)VIP机房应根据用户的设备安装方案、各机架用电量等因素单独设计VIP机房的基础环境,并与其他普通数据中心机房物理隔离。

(6)同一机架内应尽量部署物理尺寸、用电量及进排风能力接近的设备。

(7)机架应按设计能力饱满使用;若机架无法一次装满,宜从距送风口较近的空间开始安装设备。

(8)上架的设备之间应留有适当空间。在未安装设备的架内空间应安装挡风板,挡风板应能够防止冷热风短路。

(9)机架内的线缆应按需布放、捆扎合理,防止其阻碍气流畅通。

(10)同一机架内,功耗较大的设备宜安装于距送风口较近的位置。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1)宜通过远程登录或KVM等方式管理,减少人员的出入。

(2)应及时清理设备风扇及机架网孔。

(3)应定期检查架内挡风板的安装使用是否合乎要求。

(4)应定期检查各机架用电量是否在协议签订的范围内。

(5)应随时检查各设备及其架内缆线布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1)新建通信机房空调系统应满足国家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应在满足机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性。

(2)空调系统应根据数据中心机房星级标准、建设规模、建筑条件、机房设备的使用特点、所在地区气象条件等,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大型机房宜采用集中供应冷冻水的空调系统。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冷源时,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及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7.2 空调设备选型

(1)在选择机房空调制冷设备时,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相应能效比指标。

(2)当采用单元式机房专用空调机时,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不应低于表7-2-1的规定。

表7-2-1:单元式机房专用空调能效比要求

(3)当采用集中供应冷冻水的机房专用空调机时,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集中制备冷冻水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冻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性能系数不应低表7-2-2的规定。

表7-2-2:集中供应冷冻水机房专用空调能效比要求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1)机房内所有空调机组的标称制冷量之和,应大于通信设备散热量和围护结构传热、灯具散热、新风等机房总得热量10%~20%。

(2)宜按每4~5台备用1台的方式配置备用空调设备,并保证每个机房至少有1台备用空调设备。

(3)对于高标准(四、五星级)建设的数据中心,宜采用双冷源的集中供应冷冻水的空调系统。

(4)机房设计温度应为10~26℃,相对湿度应为20%~85%。在满足通信设备正常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机房室内温度设定值。

7.4 空调系统节能

(1)宜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择直接引入式新风系统、隔离式热交换系统或带自然冷却盘管的机房专用空调设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机房降温。

(2)直接引入式新风系统宜采用变风量运行方式。夏季在满足需求时,宜减少新风量,降低空调负荷。在过渡季节以及冬季宜提高新风量,减少制冷系统运行时间。

(3)具有可靠、稳定工业余热的地区,宜采用吸收式制冷机,向集中空调系统供冷,降低空调系统电能消耗。

(4)宜根据数据中心机房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在过渡季节以及冬季利用冷却塔向集中式空调系统供冷,减少制冷机运行时间。

(5)集中式空调系统宜采用变频或模块化冷水机组,提高空调系统部分负荷时的制冷效率。

(6)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数据中心机房,宜根据机房所在地的热源状况、供热需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设置机房余热回收装置,利用机房余热向办公用房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7)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应满足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要求。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的进风方向应保证有不小于0.6米的进风通道,出风方向应保证有不小于4米的出风通道,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之间距离不宜小于1.2米。

(8)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应采取措施,改善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条件。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宜布置在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或在其上方安装通风遮阳棚。对于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雾化冷却装置强化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

(9)既有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当不能满足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要求时,宜采用风冷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水冷改造系统,或采用集中制备冷却水的水冷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

(10)应根据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规模、标准、类型等,确定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内容。7.5 气流组织优化

(1)机架应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布置,使面对面一侧形成冷风通道(冷区)、背对背一侧形成热风通道(热区)。机房冷/热分区后,冷、热通道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2)新建数据中心机房应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上回风、上走线方式。架空地板内不应布放通信线缆,空调管道和线缆不应阻挡空调送风。

(3)应通过计算确定架空地板的净高,确保架空地板下的送风断面风速控制在1.5~2.5米/秒。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

(4)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上送风、下回风方式时,应采用风道送风方式,风道、送风口的尺寸规格应根据通信设备散热量大小计算确定。

(5)当空调送风距离大于15米时,应在机房两侧布置空调室内机,从机房两端送风。

(6)空调送风口的开口面积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能灵活地调整出风量。

(7)当机房局部安装高发热量设备时,应采用防止局部过热的技术措施。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8.1 设备选型

(1)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相同额定容量时,应选用低损耗、低噪声的节能型变压器。

(2)应根据UPS工作负荷率,选择转换效率高的产品。

(3)相同额定容量时,应选用高转换效率、具备整流模块休眠技术的直流开关电源,并逐步将高能耗的整流电源替换为高转换效率的高频开关电源。

(4)在确保满足服务器的可靠运行时,应采用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对服务器供电。

8.2 优化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应做到接线简单、操作安全、调度灵活、检修方便。

(2)变压器、UPS 及直流电源等电源设备应尽量深入到负荷中心。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降低线路损耗。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为降低线路损失及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一般应控制在100m 内,最大不宜超过200m 。

(3)应合理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变压器额定容量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负荷的需要,不应使变压器长期处于过负载状态下运行。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产品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的能耗。

(4)两台变压器组成单母线分段带联络方式运行的低压系统,应考虑其中任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的容量能满足保证负荷的需要。变压器的日常保证负荷宜控制在变压器额定容量的45~55%。其他运行方式时,变压器长时运行的负荷率宜为45~55%。

(5)数据中心机房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TN-S 接线方式。

(6)机房配置10kV 高压供电冷水机组或油机至低压母线距离较远时,备用发电机组宜采用10kV 高压机组,同时将备用电源与市电电源的切换设置在10kV 侧,两者之间应装设可靠的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合环及倒送电。

(7)应根据数据中心负荷等级,合理配置UPS 系统,提高UPS 的负荷率。

8.3 无功补偿优化

(1)应通过正确选择电动机、变压器的容量以及UPS 、开关电源等设备,提高系统自然功率因数。

(2) 当采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措施后,仍达不到电网合理运行要求时,应采用并联电容器装置补偿无功,其容量和分组应根据就地补偿及不发生谐振的原则进行配置。

电容器投切分组容量应避开系统谐振点。配电系统谐振频率由以下公式确定:

c CC n r Q S f f ?=

其中: f r ——配电系统谐振频率(Hz );

f n ——电网频率,取50(Hz );

S cc ——母线短路容量(MVA );

Q c ——电容器额定容量/补偿功率(Mvar );

当母线短路容量不能确定时,也可以采用以下简化公式计算系统的谐振频率:

k

c Tr n r U Q S f f ??= 其中: S Tr ——变压器额定功率(kVA );

U k ——变压器的阻抗(%);

(3)功率因数应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当无明确要求时,不宜低于0.9。

(4)电容器的安装容量,应根据系统的自然功率因数计算后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Qc =P (tg ∮1-tg ∮2)

式中: Qc —— 需要装设电容器组的总容量(kvar );

P —— 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kW );

tg ∮1 ——补偿前用电设备自然功率因数角∮1 的正切值;

tg ∮2 ——补偿后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角∮2 的正切值;

(5)当补偿电容器所在线路谐波较严重时,应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串联电抗器配比可按表8-3-1选择。

表8-3-1 串联电抗器配比选择表

(6)当补偿容量一定时,宜适当减少补偿电容器及电抗器分组组数和加大分组容量。

(7)补偿电容器及电抗器应选用损耗小的产品。

8.4 系统谐波治理

(1)开关电源和UPS 的效率及输入谐波指标应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2)由于谐波分布的多变性和谐波工程计算的复杂性,设计阶段宜预留适当的滤波设备安装条件。

(3)供电系统返回公共电网的谐波电流应符合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有关规定。

(4)交流供电系统内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 i )大于10%时,应根据系统及负荷情况,采用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配置滤波器。

(5)当系统内谐波较大而又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变压器、油机、电缆等均应降容使用。其中,油机的降容指标应向相关厂家获取,变压器的降容系数由以下公式计算:

)15.01/(15.1K D +=

式中:

2211)/(i h THD I hI K +=∑

式中: h —— 谐波次数;

I h —— h 次谐波电流值(A );

I 1—— 基波电流值(A );

TDH i——谐波电流畸变率(%)。

8.5 模块化供电节能

8.5.1 整流模块休眠节能

(1)新建开关电源设备宜采用具备整流模块休眠技术的设备。

(2)当某一整流模块的休眠启用失败时,应将该模块恢复至为负荷供电状态。

(3)当系统的模块休眠功能失效时,应确保所有已安装的整流模块全部开启,即模块休眠不得影响开关电源设备对负荷的正常、可靠供电。

(4)系统应至少保证两个整流模块工作,当系统出现整流模块故障、控制器失效、市电异常、电池均充等情况时,系统应自动取消模块休眠功能。

(5)模块休眠技术应与开关电源设备的监控单元配合,可实现远程启用/关闭休眠的遥控功能,当模块休眠功能失效时,可通过遥信功能将故障状态上传至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网络。

(6)具备整流模块休眠技术的设备,应具有以下功能:自动/手动启用休眠、自动/手动设置最优效率时的负荷率范围、模块轮替休眠、连续工作时长限制、休眠时间和优先次序限制、记录运行于休眠模式和正常模式的两个总时长等。

(7)模块休眠应具备统计功能,统计数据至少应包含:模块编号、模块本周期工作时长、模块总工作时长、轮替次数等。

8.5.2 模块化UPS供电节能

(1)模块化UPS系统宜采用包含独立控制功能的模块。

(2)配置模块化UPS系统时,应合理评估UPS系统负荷的重要级别,不宜应用于大容量、特别重要的负荷,同时还需考虑整套系统扩容至终期时的UPS蓄电池扩容、以及整套系统的手动旁路开关容量。

(3)本期配置的主用模块数量应根据负荷的功率因数、UPS输出功率因数两个参数确定,确保UPS 系统可输出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均可满足负荷的用电需求。

(4)改造原有系统时,应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架构、不降低其可靠性。

8.6 节能灯具选用

(1)数据中心机房内0.75米水平面设计照度应根据机房的使用功能要求按300~500lx考虑,对应功率密度限值见表8-6-2。

表8-6-2:照明功率密度值与与应照度值对照表

当机房要求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对应照度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对于个别照度要求高的区域可设局部照明解决。其他监控室、办公室等辅助房间的照度及功率密度要求应遵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相关规定。

(2)数据中心机房内宜选用T8或T5系列三基色直管荧光灯、LED等高效节能光源作为主要的光源,光效不小于80lm/W。显色性指数Ra大于80。

(3)光源配套的电子镇流器、LED驱动器应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谐波限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7625.1的相关规定。节能型电感式镇流器应设电容补偿装置。配套镇流器、LED驱动器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

(4)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对于开敞式灯具效率不小于75%,对于格栅型灯具效率不小于60%。

(5)应能对机房内灯具的开关进行方便、灵活的控制,控制方式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或墙壁开关控制,照明应分场景、分区域控制,并应遵照以下原则:

1)按机房列间分组;

2)与侧窗平行分组;

3)根据维护、值班、安防等不同场景需求分组。

9 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

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

(1)宜部署主机监控系统,为IT系统的维护运营和能耗控制等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实现精细化和可测量的能耗监控和管理。

(2)宜选择虚拟化、自动化等节能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不同厂商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资源,实现服务器和存储管理自动化。

(3)宜建立资源调度管理平台,整合IT基础设施,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标准运维。数据中心宜提供运维人员客户端自动化服务功能,优化客户端环境。

9.2 基础设施节能管理

(1)维护人员要严格按照维护规程要求,做好机房热管理,减少制冷能耗,制定并执行维护作业计划,确保数据中心机房设备稳定运行。

(2)在不违反机房环境指标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机房的室内温度设定,减少空调运行时间,节约电能。

(3)维护人员应根据机架的租用和机架上服务器等设备的安装情况,及时调整空调送风口的送风量,避免空调冷风虚耗。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应用背景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中国联通坚持“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为重点业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中国联通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电信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uC(0ZtM-n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联通从总部到省市分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生产支撑、市场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有量大、分散、存储格式相异等特点,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缺乏统一管理,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如何综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各部门提供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是目前当务之急。` G7v|a 1.1 需求背景 中国联通业务统计分析系统的委托单位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项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省市分公司的移动通信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数据、结算中心的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集团总部的计划部、财务部、上市办建立统一业务信息统计分析平台。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为联通公司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用户发展、业务发展、收益情况、结算情况、市场竞争能力情况、营销管理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信息。这与通过电话联系或其他人工

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介绍

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介绍 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是联通集团在西北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技术等级最高、业务最全的信息产业基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201 5年3月26日,中国联通陕西省分公司举行西安数据中心正式运营暨“三秦企业云”签约入驻仪式,标志着西安数据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3月13日,中国联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一致共识,将本着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信服务、产品提供、资源共享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贯彻落实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推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发展,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与沣西新城管委会签订了项目合作备忘录,确定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建设中国联通西安中心,包括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和通信运营中心。2012年11月,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批准西安数据中心立项建设。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整个项目计划分三期投资建设,全部建成后可提供约3万个标准机柜、50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能力,提供10000个标准呼叫坐席,可为当地提供超过2.5万个就业岗位。 作为央企进陕第一个落户西咸新区的信息产业项目和“数字丝绸之路”重点项目,中国联通西安数据中心建设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

府和西咸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等领导曾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联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按照建设流程完成了项目的规划、环保、建设、质监、安监等审核、审批工作,项目推进非常顺利。一期工程2栋3万平方米标准化IDC机房楼、2栋5 400平方米动力中心楼、1栋1万平方米通信枢纽楼于2014年5月全部封顶,2014年11月底部分设备加电调测。 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水、电、制冷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三路由出口通道已打通,网络安全设备已上线运行,具备客户设备安装、入驻条件,可为全社会提供4000个高标准的数据机柜,最多可容纳8万台服务器运行。数据中心机房严格按照国际领先的T3行业设计标准,集最先进的IDC设计理念和绿色节能技术于一体,与世界一流IDC保持同步,成为国内运营商中首家通过T3等级认证、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同等级服务的数据中心,为陕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陕西联通依托中国联通西安研究院的人才、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校、企业等建立广泛的科研与产业发展合作关系,承担了《陕西省两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计划研究报告》、《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及陕西省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六项智慧应用技术标准的编制任务,并与搜狐等多家国内知名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集团业务合作方案

中国联通集团业务合作方案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镇江市分公司 2010年10月

目录 一、概述 (1) 二、联通3G优势介绍 (2) 三、集团入网方案 (4) 1、固话部分 (4) 2、手机部分 (4) 3、企业宽带 (7) 4、商务总机 (7) 5、基于WCDMA手机组网后可开展的应用 (8) 四、售后服务保障 (11) 附: iPhone介绍 (12)

一、概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成立于2008年10月15日,是由原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并而成,合并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固定电话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电信增值业务,IP电话业务等国家批准的其它业务,以及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等业务。 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企业重组及全面开展3G网络建设的要求,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正式运营世界上最先进的3G移动通信网络-WCDMA网络。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公布的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8月13日,全球WCDMA用户数已经突破4.17亿,共290家运营商在120个国家部署了WCDMA网络,占全球3G商用网络72.8%的份额。 目前,江苏联通WCDMA网络已覆盖全省13个地市城区、所有发达乡镇、县城以及绝大多数乡村,并已推出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等3G优势业务,同时针对政府、企业、农村信息化提供高速的无线宽带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应用中,建设全省信息网络系统,并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在公安系统、交通系统、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等方面,镇江联通已经提供了公安巡逻、道路交通、建设工地等视频监控应用系统,全面构建平安城市、平安镇江; 作为综合业务运营商,镇江联通愿意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综合利用既有资源,提升效益。镇江联通将进一步加大固网宽带建设力度,加快完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未来3G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为贵公司提供全方位宽带通信服务。

中国联通IDC机房

中国联通IDC机房之北京联通IDC机房汇总 【名称】:电报大楼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 【简介】:电报大楼数据中心全国最早建设并使用的数据中心之一,它坐落在西长安街北侧,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之一,东邻庄严肃穆的中南海国家办公区,西邻繁华的西单商业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客户提供快捷、高质量的服务。它是国内领先的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网络数据中心,拥有高速的光纤线路、完备的网络环境以及专业化的网络管理技术。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丰富的电信资源、运营经验和先进的网络设备,在为您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的同时为您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电报大楼数据中心面积约2600平米,分四层其中每层机房面积约600平米左右。为客户提供封闭式机柜和开放式机架两种托管服务,电信级高端路由器双归上联,单链路负荷不超过50%,网络接入设备双机热备连接网络核心节点。双路市电接入2+1备份双总线UPS系统,柴油发电机后备保障(2000KW油机采用双机备份的形式),电源供电自建局以来从无终端情况发生。机房地板承重大于 600kg/㎡,抗震烈度大于8级,梁下高度大于3.2 m。机房环境温度22±2℃,湿度30~70%。7x24网络技术支持及安消防服务。 可靠性 数据中心拥有大量冗余系统来确保能够提供可靠的、不间断的服务。如冗余的物理光纤以确保至Internet的联接,关键网络设备的备份,多重冗余的服务器供电系统等。以服务器供电为例,整个机房为双路供电,另有后备的柴油发电机组,每台服务器都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安全性 在托管环境中,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中心的机房要有多层安全保卫设置。在进入机楼前应向警卫人员出示通行证或临时出入证,进入数据中心需事先取得许可。一般情况下,非中心的工程师不允许进入机房进行操作,所有安装配置工作可通过设在网管控制中心的控制台来完成。闭路电视摄像机被安装在机房的关键位置,可以随时查看各机房的情况。 每个主机托管分区设置分权门禁,网络设备设有不同级别的多层口令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同时,IDC内必须提供数据存储备份的条件,保证在有意外发生时IDC自身及其用户的重要数据可以及时恢复。 大容量及可扩展性 容量不仅指数据中心可提供的带宽和业务,而且还包括能否随时升级以满足将来的需要。IDC的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采用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实现网络的可扩展;合理实施路由策略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路由扩展能力;选用业务拓展能力强、端口密度高、性能可靠的设备完成对新业务类型和业务量的扩展。 可管理性 IDC运营管理的成功是IDC成功的一个标志。作为一个先进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网络方案,应该提供多种优化的可管理信息,帮助IDC运营者实施完整的SLA 体系;可以支持多厂家产品,同时可以灵活地授权和定义,让VIP用户共同参与网络和业务的管理。要求IDC网络控制中心(NOC)可以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24×7不间断的网络监控、技术服务与支持,标准监控程序每隔5分钟会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3486298.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联通工作经验交流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7913486298.html,)/实用范文/经验交流材料 〔联通工作经验交流〕 *第一篇:中国联通便利性渠道建设经验交流 便利性渠道建点方法汇编 各县(市)区分公司、咸宁城区营销中心: 在大力建设便利性渠道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建点方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现在汇编如下: 一、建点前准备工作。 出门之前准备好以下工作,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1.工作证和名片:让店老板相信你,排除敌对心理。 2.开通的ini机:可以在出门前把能为开通ini做的一些工作在家里做,这样给店老板演示设备时就节约时间,并显得我们流程简单,工作效率高。 3.海报、单页:及时的张贴海报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4.工作人员2名:两人可以互相配合说服店老板。 二、查看地形、明确建点位置: 1.便民点和代理商形成区域网格、交替互补、互为补充。 2.代理商500米外建便民点。 3.人流量大的地方多建点。 4.选择超市、小卖部建点容易成功。 —1— 三、在建点过程中,正确应对店老板提出的问题。 在开展工作前,先跟店老板做点“小生意”,降低店老板的防备心理。同时正确应对店老板提出的负面意见: 1.联通用户少,搞ini厅收不到什么钱。

应对办法:我们的用户相对移动来说是要少些,但是绝对量还是很大,而且每年都以30%增长,现在比以前多几倍。这个充值机可以充全国的值,全国的联通过亿。我们现在真实有效的3g用户突破6000万比电信、移动都多。很多用了十多年移动号的老用户都改为我们联通的用户了,因为只有我们高速的3g网络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2.信号不好。 应对办法:我们承认以前联通信号是不好,我们从不回避以前的问题。我们在09年全国新建了3万个基站,覆盖率在95%以上,现在我们的信号与移动基本无差别。(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店老板看,信号满格) 3.办业务不赚钱。 应对办法:刚刚开始确实只能赚个水电煤气费,慢慢做好了,一个月还是可以达上千元的。比如我们xx和xx便民点每个月都是1千多元。(举个实例告诉他,你说的都是真的) 可以从侧面反驳:你店铺里卖的很多东西都是低利润为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香港环球中心IDC业务规范2016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香港)环球中心IDC业务规范(2016年版V1.0)

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云数据事业部 2016年11月 修订记录

目录 一、机房概述 (1) 1.1环球中心IDC机房简介 (1) 1.1.1位置规模 (1) 1.1.2电源 (1) 1.1.3空调系统 (2) 1.1.4消防系统 (2) 1.1.5安全系统 (2) 1.1.6其他设施 (3) 1.1.7网络资源 (3) 1.2 市场及定位 (3) 1.3 目标客户 (4) 1.4产品优势及卖点 (4) 二、产品介绍 (5) 2.1产品定义 (5) 2.2 产品分类 (5) 2.3 IDC基础产品 (5) 2.3.1托管服务 (5) 2.3.2互联网接入服务 (6) 2.3.3IP地址租用服务 (6) 2.3.4额外电量租用服务 (6) 2.3.5非标机柜机位租用服务 (6) 2.4 IDC增值产品 (6)

2.4.1 网络安全产品 (6) 2.4.2应用服务产品 (7) 2.4.3 运维服务产品 (7) 三、计费特性 (8) 3.1 IDC基础产品 (8) 3.1.1托管服务 (8) 3.2 IDC增值产品 (9) 3.2.1楼内跳线 (9) 3.2.2 远程技术支援服务 (9) 3.2.3 BCP/BRC座席 (10) 3.3 其他事项说明 (10) 四、业务开通及录入指引 (10) 4.1国际业务支撑平台 (10) 4.1.1 IDC业务资源核查流程 (11) 4.1.3 IDC业务退租流程 (12) 4.2 IDC业务相关流程 (12) 4.2.1售前咨询及技术支撑流程 (12) 4.2.2业务开通及变更流程 (13) 4.2.3提前关闭流程 (15) 4.2.4到期关闭流程 (16) 五、业务服务与投诉 (17) 5.1售后服务分工界面 (17) 5.2投诉故障处理流程 (17) 5.3客户服务内容 (18) 六、日常工作联络方式及人员名单 (18) 6.1产品支撑人员 (18) 6.2运维支撑人员 (18) 七、附件清单 (19) 7.1《联通国际IDC业务预订单》 (19) 7.2《联通国际IDC业务申请单》 (19) 7.3《环球中心IDC完工单》 (19) 7.4联通国际业务支撑平台用户操作手册(业务受理_中文版)V1.1(数据中心产品) (19) 7.5数据业务产品组织和效益评估表 (19) 7.6 UniCloud Service Order Form (20) 7.7 General Terms & Conditions of CUHK UniCloud Exchange Center Service (20) 7.8 客户服务手册 (20)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要紧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样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截了当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平均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小于0.7/0.9 dB (与现场组装型连接插头耦合),在1310 nm &

联通内部门户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1 前言4 1 总则5 1.1 背景5 1.2 编制目的5 1.3 适用X围5 1.4 文档结构5 1.5 规X起草单位6 1.6 规X解释权6 1.7 参考文献6 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6 2 概述7 3 系统总体架构7 3.1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逻辑架构7 3.2 两级门户体系架构8 3.3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参考物理架构9 4 门户系统总体功能概述10 4.1 门户系统应用10 4.1.1 用户管理10 4.1.2 认证管理10 4.1.3 访问策略管理10 4.1.4 安全管理10 4.1.5 个性化服务10 4.2 企业应用集成10 4.3 统一的用户目录管理10 4.4 用户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11 4.4.1 用户认证流程11 4.4.2 访问权限控制11 5 两级门户互联12 5.1 门户互联访问类型12 5.2 门户互连实现技术12 5.2.1 门户互联技术列举12 5.2.2 推荐方式及性能对比13 5.3 统一待办集成13 5.3.1 概述13 5.3.2 集成方式13 5.3.3 表结构设计14 6 单点登录实现15 6.1 省分门户内的单点登录15

6.2 集中应用系统接入各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16 6.3 跨门户访问的单点登录18 6.4 CDSSO功能实现的技术细节19 7 网络组织20 7.1 网络拓扑结构20 7.2 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层互连21 7.3 IP地址及DNS规划22 7.3.1 IP地址规划原则22 7.3.2 DNS调整原则22 7.3.3 NTP配置要求23 7.3.4 域名要求23 8 门户系统技术要求24 8.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24 8.1.1 系统设计要求24 8.1.2 系统性能要求24 8.1.3 系统监控设计要求29 8.1.4 备份和恢复设计要求30 8.1.5 安全性设计要求31 8.1.6 接口要求32 8.1.7 编码原则33 8.2 门户对被集成系统的技术要求34 8.2.1 C/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2 B/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3 域内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35 8.3 主机设备37 8.4 操作系统37 8.5 存储备份硬件设备37 8.5.1 存储设备37 8.5.2 备份设备37 8.6 数据库38 8.7 门户平台软件39 8.8 目录服务平台软件40 8.9 机房环境要求40 8.9.1 机房温、湿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2 防尘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3 防电磁干扰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4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8.9.5 其它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安全42 9.1 系统的可靠性42 9.1.1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保障机制42 9.1.2 硬件可靠性42 9.1.3 软件可靠性42 9.1.4 平台稳定性要求42

最新联通工作经验交流

联通工作经验交流 第一篇:中国联通便利性渠道建设经验交流 便利性渠道建点方法汇编 各县(市)区分公司、咸宁城区营销中心: 在大力建设便利性渠道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建点方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现在汇编如下: 一、建点前准备工作。 出门之前准备好以下工作,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1.工作证和名片:让店老板相信你,排除敌对心理。 2.开通的mini机:可以在出门前把能为开通mini做的一些工作在家里做,这样给店老板演示设备时就节约时间,并显得我们流程简单,工作效率高。 3.海报、单页:及时的张贴海报有利于业务的开展。 4.工作人员2名:两人可以互相配合说服店老板。

二、查看地形、明确建点位置: 1.便民点和代理商形成区域网格、交替互补、互为补充。 2.代理商500米外建便民点。 3.人流量大的地方多建点。 4.选择超市、小卖部建点容易成功。 —1— 三、在建点过程中,正确应对店老板提出的问题。 在开展工作前,先跟店老板做点“小生意”,降低店老板的防备心理。同时正确应对店老板提出的负面意见: 1.联通用户少,搞mini厅收不到什么钱。 应对办法:我们的用户相对移动来说是要少些,但是绝对量还是很大,而且每年都以30%增长,现在比以前多几倍。这个充值机可以充全国的值,全国的联通过亿。我们现在真实有效的3g用

户突破6000万比电信、移动都多。很多用了十多年移动号的老用户都改为我们联通的用户了,因为只有我们高速的3g网络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2.信号不好。 应对办法:我们承认以前联通信号是不好,我们从不回避以前的问题。我们在09年全国新建了3万个基站,覆盖率在95%以上,现在我们的信号与移动基本无差别。(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店老板看,信号满格) 3.办业务不赚钱。 应对办法:刚刚开始确实只能赚个水电煤气费,慢慢做好了,一个月还是可以达上千元的。比如我们xx和xx便民点每个月都是1千多元。(举个实例告诉他,你说的都是真的) 可以从侧面反驳:你店铺里卖的很多东西都是低利润为什么还要卖了?因为用户要买的东西即便不怎么赚钱也 要卖。如果客户一直在店里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下次就会去别的店购买,这样就可能用户不再到店里来了。用户不单单是来充话费,很多时候会顺便买点烟、酒等东西,这样就可以带动老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2003.2

目次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缩略语 (2) 5.连接模型 (4) 5.1 终结点 (4) 5.2 关联 (7) 5.3 包(Package) (7) 6.命令 (8) 6.1 描述符 (9) 6.2 命令 (20) 6.3 命令错误码 (30) 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32) 7.1事物交互参数 (33) 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33) 7.3 消息 (35) 8.协议传送 (35) 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36) 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36) 9.安全 (37) 9.1 保护协议连接 (37) 9.2过渡性AH 方案 (37) 9.3保护媒体连接 (38) 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38) 10.1 逻辑MG (38) 10.2 冷启动 (39) 10.3 协议版本协商 (39) 10.4 MG故障 (39) 10.5 MGC故障 (40) 11.包定义 (40) 11.1包的定义 (41)

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43) 11.3 列表类型(List) (43) 11.4 标识符的命名 (43) 11.5包的注册 (43)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SN.1语言描述 (44) 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70) 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85)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02) 附录E(标准的附录)H.248协议包 (107)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29)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v3.0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IMS system equipments (v3.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II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规范v3.0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概述 (4) 4.1 网络架构 (4) 4.2 功能实体 (5) 5 设备功能要求 (10) 5.1 P-CSCF功能要求 (10) 5.2 I-CSCF功能要求 (17) 5.3 S-CSCF功能要求 (19) 5.4 E-CSCF功能要求 (28) 5.5 BGCF功能要求 (29) 5.6 HSS/SLF功能要求 (29) 5.7 MRFC/MRFP功能要求 (36) 5.8 MGCF功能要求 (38) 5.9 IMS-MGW功能要求 (41) 5.10 IBCF功能要求 (46) 5.11 TrGW功能要求 (50) 5.12 PCRF功能要求 (50) 5.13 SPDF功能要求 (50) 5.14 SBC功能要求 (54) 5.15 SEG功能要求 (55) 5.16 SRVCC AS (55) 5.17 ATCF (55) 5.18 VIG (56) 5.19 IM-SSF (57) 5.20 AGCF (58) 5.21 ENUM/DNS (73) 5.22 SIP AG功能要求 (76) 6 设备容灾要求 (79) 6.1 P-CSCF容灾要求 (79) 6.2 AGCF容灾要求 (86) 6.3 SBC容灾要求 (91) 6.4 S-CSCF容灾要求 (100) 6.5 I-CSCF容灾要求 (108) 6.6 HSS/SLF容灾要求 (108)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China Unicom 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3)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4)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4)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4)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5)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5) 5.1 机房分区 (5)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5)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 5.3.1 机架列间距 (5) 5.3.2 机架列长 (6) 5.3.3 维护间距 (6)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6) 6.1.2 主机设备选型 (6) 6.1.3 存储设备选型 (7)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7)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7)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7)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7)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8)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8)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8) 7.2 空调设备选型 (8)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9) 7.4 空调系统节能 (9) 7.5 气流组织优化 (10)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0) 8.1 设备选型 (10) 8.2 优化供电系统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