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调试UASB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调试UASB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调试UASB

UASB

一、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调试计划:

1.UASB反应器的反应原理

UASB反应器可分为三个区域,反应区和沉淀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在反应区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形成厌氧污泥床。当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动和产生的大量气体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

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悬浮液进入分离区后,气体首先进入集气室被分离,含有

悬浮液的废水进入分离区的沉降室,由于气体已被分离,在沉降室扰动很小,污泥在此沉降,由斜面返回反应区。

2.UASB反应器运行的三个重要前提:

?反应器内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由于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合理的三相分离器使沉淀性能良好污泥能保留在反应区内。

3.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四个阶段:

3.1第一阶段:UASB启动运行初始阶段:

选用接种污泥:

选用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种(具有一定的产甲烷活性)。

接种污泥的方法: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的浓度

方法: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均匀倒入到UASB反应池。

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量为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30%到50%,最少15%,一般为30%。接种污泥的填充量不超过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60%。本系统接种污泥量为80m3。

接种污泥的浓度:初启动时,稀型污泥的接种量为20到30kg VSS/m3, 浓度小于40 kg VSS/m3的稠型硝化污泥接种量可以略小些。

亦有建议以6-8kgVSS/m3为宜,因为消化污泥一般为絮状体,不宜接种太多,太对了对颗粒污泥不但没有好出,反而不利,种泥即污泥种的意思,种泥太多事没有必要的,颗粒污泥并非是种泥本身形成的,而是以种泥为种子,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下由新繁殖的微生物形成,种泥多了,反而会与初生得颗粒污泥争夺养分,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接种污泥时的水质

配制低浓度的废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但浓度也应当足够维持良好的细

菌生长条件,因此,初始配水最低CODcr浓度为2000mg/L,然后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直到可降解的CODcr去除率达到80%为止。

当进水CODcr浓度高时,可采用稀释水进水,调节到适宜的CODcr浓度值。

3.2第二阶段(初始运行阶段)(估计30天)

初始阶段是指反应器负荷低于2kgCODcr/m3·d的运行阶段,此阶段反应器的负荷由0.1kgCODcr/m3· d开始,逐步分多次提升到2kgCOD/m3·d。

开始采用间歇进水,污泥负荷宜控制在0.05-0.2kgCODcr/(KgVss·d),当接种污泥逐渐适应废水后,污泥逐渐具有除去有机物的能力,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或出水有机酸浓度低于200-300mg/L,可以提升进水负荷大约为

0.5kgCODcr/m3·d,此时进水有间歇进水改为连续进水。

提升CODcr浓度标准为:当可生物降解的CODcr去除率达到80%后方可提高,直到达2kgCOD/m3·d为初始阶段。

在这段运行中,有少量的非常细小的分散污泥带出,其主要原因是水的上流速度和逐渐产生的少量沼气

初始运行阶段,每日测定进,出水流量、pH、CODcr、ALK、VFA、SS等项目,经测定结果判断,若出水VFA<3mmol/l,VFA/ALK=0.3以下,表示UASB系统运行正常。

3.3第三阶段:颗粒污泥出现期(预计25天)

结束初期启动后,污泥已适应废水性质并具有一定除去有机物的能力,这时应及时提升污泥负荷为0.25kgCODcr/kgVSS·d或进水容积负荷2.0

kgCODcr/m3·d,使微生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由2kgCOD/m3· d到3.0kgCOD/m3·d的运行阶段

此阶段的反应负荷由2kgCOD/m3·d开始,每次0.1kgCOD/m3·d有机负荷提升,也可以每次负荷增加20%,每次操作所需时间长短不同,有时可长达两周,

有时仅几天,经过多次重复操作可达到设计指标。

但提升有机负荷的标准与监测项目判断运行正常的方法同初始运行阶段。

在这段运行中,由于提升水量大,COD浓度高,产气量和上流速度的增加引起污泥膨胀,污泥量带出量多,大多为细小非分散的污泥或部分絮状污泥。这种污泥的带出,有利于颗粒化污泥的形成。

3.4第四阶段:颗粒污泥培养期(30天)

本阶段的任务是要实现反应器内德污泥全部颗粒化或使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为了加速污泥的增值,应尽快把污泥负荷提高至0.4-0.5kgCODcr/kgVSS·d,使微生物获得充足养料,促进其快速增长。

这一阶段是指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达到设计指标3.0kgCOD/m3·d,以后的稳定运行阶段。在这段的运行中,PH值、温度、有机负荷、VFA、ALK等各项操作参数严格控制,逐步形成颗粒污泥。

注:

1、自初始阶段开始,每日监测项目一次,进、出水PH值、COD、SS、VFA、ALK、流量。

2、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调整进水量、浓度、保持稳定运行。

4.UASB反应器调试运行控制工艺参数

4.1 反应温度(常温):20±2℃,指反应器内反应液的温度,高出细菌的生长温度的上限,将导致细菌死亡。当温度下降并低于温度范围的下限时,从整体上讲,细菌不会死亡,而只是逐渐停止或减弱代谢活动,菌种处于休眠状态。

4.2 COD, pH值:正常情况下进水总流量调节并保持在50-105m3/h(流量可通过调节进两组厌氧池的总阀门调节完成),进水COD控制在小于2000mg/l,pH值范围为6.8~7.8,最佳PH值范围为6.8~7.2。pH值范围是指UASB反应器内反应区的pH,而不是进液的pH。因为废水进入反应器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稀释

作用可以迅速改变进液的pH值。对pH值改变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酸的形成,特别是乙酸的形成。因此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如糖、淀粉)等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迅速降低。而乙酸化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上升。对于含大量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废水,由于氨的形成,pH会略有上升。对不同的废水可选择不同的进液pH值。

4.3 出水VFA的浓度与组成

因为VFA的去除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反应器运行的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底物由酸化菌转化为VFA,VFA可被甲烷菌转化甲烷,因此甲烷菌活跃时,出水VFA 浓度较低,当出水VFA浓度低于3mmol/l(或200mg乙酸/L)时,反应器运行状态最为良好。

4.4 营养物与微量元素

主要营养物氮、磷、钾和硫等以及其他的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例如(Fe、Ni、Co)应当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一般N和P的要求大约为COD:N:P=(350~500):5:1,但由于发酵产酸菌的生长速率大大高于甲烷菌,因此较为精确的估算应当是COD:N:P:S=(50/Y):5:1,其中Y为细胞产率,对于发酵产酸菌Y=0.15;对于产甲烷菌Y=0.03,此外,甲烷菌细胞组成中有较高浓度的铁、镍和钴。

4.5 毒物:毒性化合物应当低于抑制浓度或应给于污泥足够的驯化时间。如:氨氮、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等,在运行中都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判断,及时调整处理。

5.UASB初次启动过程的注意事项:

5.1 对初期启动UASB目标要明确。对UASB(第一阶段)启动初期,不要追求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和出水质量。初期的目标是使反应器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是使菌种由休眠状态恢复、活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菌种从休眠状态

中恢复到营养细胞的状态后,它们还要经历对废水性质的适应。在整个驯化增殖过程中,而原种污泥中可能浓度较低甲烷菌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得多。因此在颗粒污泥出现前的这一段相当长。这一段不可能快,也不能有较大的负荷。

5.2 当废水CODcr浓度低于2000mg/L时,一般不需要稀释,可直接进液。当废水CODcr浓度高于2000mg/L时,可采用进水稀释,增大进水量,促使处理设施水流分布均匀。

5.3 负荷增加的操作方法:启动最初负荷可从0.1~2.0 kgCOD/m3·d开始,当降解的CODcr去除率达到80%后,再逐步增大负荷。负荷不应增加太快,只要略高于容积负荷0.1 kgCOD/m3·d即可。水力保留时间大于24小时。连续运行。直到有气体产生。5天后检查产气是否达到略高于0.1 m3/m3·d。如果5天后反应器产气量仍未达到这一数值,可以停止进水,3天后再恢复进液,直到产气量增加达到0.1 m3/m3·d。

检查出水VFA,VFA过高,则表示反应器负荷相当于当时的菌种活力偏高。出水VFA若高于8mmol/l,则停止进水,直到反应器内VFA低于3mmol/l后,再继续以原浓度、原负荷进水,如果出水VFA低于3mmol/l,说明反应器运行良好。

5.4 增加负荷量:

增加负荷量可以通过增大进水量,或者降低进水稀释比的方法,负荷每次可提升20~30%,可以重复进行。每次操作所需时间长短不同,有时长达两周,有时仅需几天,要根据监测数据判断,直到达到设计负荷为止。

5.5 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对于厌氧工艺的影响是通过上升流速来表现的。一方面高的液体流速增加污水系统内进水区的扰动,因此增加了生物污泥与进水有机物之间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去除率。在采用传统的UASB系统的情况下,上升流速的平均值一般不超过0.5m/h。这是为保证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5.6运行中始终保持VFA/ALK=0.3以下。否则挥发性脂肪酸积累运行失

败。

6.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一类是基础因素,包括微生物量 (污泥浓度)、营养比、混合接触状况、有机负荷等;

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等。

产甲烷细菌是决定厌氧消化效率和成败的主要微生物,产甲烷阶段是厌氧过程速率的限制步骤。

6.1 温度——厌氧废水处理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迄今大多数厌氧废水处理系统在中温范围运行,在此范围温度每升高10℃,厌氧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0-38℃间。在上述范围内,温度的微小波动(如

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5℃),则由于污泥活力的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也应当降低以防止由于过负荷引起反应器酸积累等问题,即我们常说的“酸化”,否则沼气产量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生,与此同时挥发酸积累,出水pH下降,COD值升高。

注:以上所谓温度指厌氧反应器内温度

6.2 pH

厌氧处理的这一pH范围是指反应器内反应区的pH,而不是进液的pH,因为废水进入反应器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稀释作用可以迅速改变进液的pH值。反应器出液的pH一般等于或接近于反应器内的pH。对pH值改变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酸的形成,特别是乙酸的形成。因此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例如糖、淀粉)等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迅速降低,而己酸化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pH将上升。对于含大量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废水,由于氨的形成,pH会略上升。反应器出液的pH一般会等于或接近于反应器内的pH。pH值是废水厌氧处理最重要的影响因

素之一,厌氧处理中,水解菌与产酸菌对pH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大多数这类细菌可以在pH为5.0-8.5范围生长良好,一些产酸菌在pH小于5.0时仍可生长。但通常对pH敏感的甲烷菌适宜的生长pH为6.8-7.2,这也是通常情况下厌氧处理所应控制的pH范围。

进水pH条件失常首先表现在使产甲烷作用受到抑制(表现为沼气产生量降低,出水COD值升高),即使在产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不能被正常代谢降解,从而使整个消化过程各个阶段的协调平衡丧失。如果pH持续下降到5以下不仅对产甲烷菌形成毒害,对产酸菌的活动也产生抑制,进而可以使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停滞,而对此过程的恢复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pH值在短时间内升高过8,一般只要恢复中性,产甲烷菌就能很快恢复活性,整个厌氧处理系统也能恢复正常。

6.3 有机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

有机负荷的变化可体现为进水流量的变化和进水CODcr值的变化。厌氧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取决于产酸和产甲烷速率的相对平衡,有机负荷过高,则产酸率有可能大于产甲烷的用酸率,从而造成挥发酸的积累使pH迅速下降,阻碍产甲烷阶段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导致“酸化”。而且如果有机负荷的提高是由进水量增加而产生的,过高的水力负荷还有可能使厌氧处理系统的污泥流失率大于其增长率,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水力停留时间对于厌氧工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上升流速来表现出来的。一方面,较高的水流速度可以提高污水系统内进水区的扰动性,从而增加生物污泥与进水有机物之间的接触,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系统中能拥有足够多的污泥,上升流速又不能超过一定限值,通常采用UASB法处理废水时,为形成颗粒污泥,厌氧反应器内的上升流速一般不低于0.5m/h。

6.4 悬浮物

悬浮物在反应器污泥中的积累对于UASB系统是不利的。悬浮物使污泥中细菌比例相对减少,因此污泥的活性降低。由于在一定的反应器中内能保持一定量的污泥,悬浮物的积累最终使反应器产甲烷能力和负荷下降。(引:针对于调节池内的浮渣及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将其除去)

7.UASB运行管理

UASB:是废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80%的有机物由它处理,它的运行管理必须从厌氧污泥、废水水质和进水负荷、进水PH值、沼气安全管理、VFA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加以强化。

1)泥------厌氧污泥。厌氧污泥是污水处理运行的根本物质,是污水处理的关键,厌氧污泥浓度和污泥中所含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的活性强弱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处理效果。其浓度要求在40-80g/l。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粒直径约为2—4mm,其处理效果较好。

2)水---废水水量和PH值:水量根据厌氧池容积负荷确定进水量,容积负荷的确定要根据COD的去除率。水PH值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控制在6.5----7.8之间。如果进水中PH较长时间低于6.0,则导致厌氧池酸化,影响水处理效果。对PH 值要求每1小时监测一次,PH值<6.0或>8.0时必须加碱或酸进行调节。

3)气----甲烷气。在水量和浓度不变情况下,从沼气量可判断微生物的活性强弱。没有甲烷的产生,表明系统中关键的甲烷菌的生长受到影响。

经常检查水封罐的液位,一般控制15-25cm左右.

另外,甲烷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从气体收集至排出燃烧都必须格外小心。要求每三个月清理一次沼气管中的杂物,防止甲烷气管道被其它杂物堵塞,

以免引起三相分离器上浮,导致敬甲烷排气管道断裂。

4) VFA 是厌氧池运行又一指标,过高的出水VFA浓度表明反应器内大量的VFA 积累,厌氧池甲烷菌受到抑制,沼气产量下降或不产生沼气,是反应器PH下降或导致“酸化”的前期信号。正常出水VFA浓度控制在3mmol/l。当反应池出水VFA超过8mmol/l时。反应器面临酸化危险,应立即降低负荷或暂停进水。

8.污泥颗粒化的意义

颗粒污泥即我们常说的厌氧污泥,它的形成实际上是微生物固定化的一种形式,其外观为具有相对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黑色颗粒。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颗粒污泥呈多孔结构,表面有一层透明胶状物,其上附着甲烷菌。颗粒污泥靠近外表面部分的细胞密度最大,内部结构松散,粒径大的颗粒污泥内部往往有一个空腔。大而空的颗粒污泥容易破碎,其破碎的碎片成为新生颗粒污泥的内核,一些大的颗粒污泥还会因内部产生的气体不易释放出去而容易上浮,以至被水流带走,只要量不大,这也为一种正常现象。

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形成的过程称之为颗粒污泥化,颗粒污泥化是大多数UASB反应器启动的目标和成功的标志。污泥的颗粒化可以使UASB反应器允许有更高的有机物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

厌氧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其实是一个完美的微生物水处理系统。这些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中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与水系统分离并实现菌体增殖,通过这种方式污水得到净化。这里面涉及到两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厌氧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产酸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而产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酸把他们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这时污水得到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净化污水来说,起关键作用的是甲烷菌,而甲烷菌对于环境的变化

是相当敏感的,一旦温度、pH、有毒物质侵入、负荷等因素变化,均易引发其活力的下降,导致挥发酸积累,挥发酸积累的直接后果是系统pH下降,如此循环,厌氧反应器开始“酸化”。

9. 什么是“酸化”

UASB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进水负荷、水温、有毒物质进入等原因变化而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在厌氧反应器内积累,从而出现产气量减小、出水CODcr

值增加、出水pH值降低的现象,称之为“酸化”。发生“酸化”的反应器其颗粒污泥中的产甲烷菌受到严重抑制,不能将乙酸转化为甲烷,此时系统出水CODcr值甚至高于进水CODcr值,厌氧反应器处于瘫痪状态。

10. 挥发酸、碱度对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的影响

挥发性脂肪酸

1)VFA简介

挥发性脂肪酸简称挥发酸,英文缩写为VFA,它是有机物质在厌氧产酸菌的作用下经水解、发酵发酸而形成的简单的具有挥发性的脂肪酸,如乙酸、丙酸等。挥发酸对甲烷菌的毒性受系统pH值的影响,如果厌氧反应器中的pH值较低,则甲烷菌将不能生长,系统内VFA不能转化为沼气而是继续积累。相反在pH值为7或略高于7时,VFA是相对无毒的。挥发酸在较低pH值下对甲烷菌的毒性是可逆的。在pH值约等于5时,甲烷菌在含VFA的废水中停留长达两月仍可存活,但一般讲,其活性需要在系统pH值恢复正常后几天到几个星期才能够恢复。如果低pH值条件仅维持12h以下,产甲烷活性可在pH值调节之后立即恢复。

2)VFA积累产生的原因

厌氧反应器出水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出水VFA

浓度过高,意味着甲烷菌活力还不够高或环境因素使甲烷菌活力下降而导致VFA 利用不充分,积累所致。温度的突然降低或升高、毒性物质浓度的增加、pH的

波动、负荷的突然加大等都会由出水VFA的升高反应出来。进水状态稳定时,出水pH的下降也能反能反映出VFA的升高,但是pH的变化要比VFA的变化迟缓,有时VFA可升高数倍而pH尚没有明显改变。因此从监测出水VFA浓度可快速反映出反应器运行的状况,并因此有利于操作过程及时调节。过负荷是出水VFA

升高的原因。因此当出水VFA升高而环境因素(温度、进水pH、出水水质等)没有明显变化时,出水VFA的升高可由降低反应器负荷来调节,过负荷由进水COD浓度或进水流量的升高引起,也会由反应器内污泥过多流失引起。

3)VFA与反应器内pH值的关系

在UA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pH值应保持在6.5-7.8范围内,并应尽量减少波动。pH值在6.5以下,甲烷菌即已受到抑制,pH值低于6.0时,甲烷菌已严重抑制,反应器内产酸菌呈现优势生长。此时反应器已严重酸化,恢复十分困难。

VFA浓度增高是pH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pH的检测非常方便,但它的变化比VFA浓度的变化要滞后许多。当甲烷菌活性降低,或因过负荷导致VFA开始积累时,由于废水的缓冲能力,pH值尚没有明显变化,从pH值的监测上尚反映不出潜在的问题。当VFA积累至一定程度时,pH才会有明确变化。因此测定VFA 是控制反应器pH降低的有效措施。

当pH值降低较多,一般低于6.5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或停止进液,同时继续观察出水pH和VFA。待pH和VFA恢复正常以后,反应器在较低的负荷下运行。进水pH的降低可能是反应器内pH下降的原因,这就要看反应器内碱度的多少,因此如果反应器内pH降低,及时检查进液pH有无改变并监测反应器内碱度也是很必要的。

4)厌氧反应器启动、运行过程中需注意与VFA相关的问题

厌氧反应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VFA的浓度3-8mmol/l,但在启动和运行过

程中VFA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的,不必太过惊慌。①厌氧反应器启动阶段,当环境因素如出水pH、罐温正常时,出水VFA过高则表时反应器负荷相对于当时的颗粒污泥活力偏高。出水VFA若高于8mmol/l,则应当停止进液,直到反应器内VFA不低于3 mmol/l后,再继续以原浓度、负荷进液运行。②厌氧反应器运行阶段,运行负荷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出水VFA浓度的升高,当出水VFA高于

8mmol/l时,不要停止进液但要仔细观察反应器内pH值、CODcr值的变化防止“酸化”的发生。增大负荷后短时间内,产气量可能会降低,几天后产气量会重新上升,出水VFA浓度也会下降。但如果出水VFA增大到15mmol/l则必须把降至原来水平,并保证反应器内pH不低于6.5,一旦降至6.5以下,则有必要加碱调节pH。

碱度

1)碱度简介

碱度不是碱,广义的碱度指的是水中强碱弱酸盐的浓度,它在不同的pH值下的存在形式不同(弱酸跟上的H数目不同),能根据环境释放或吸收H离子,从而起到缓冲溶液中pH变化的作用,使系统内pH波动减小。碱度是不直接参加反应的。碱度是衡量厌氧系统缓冲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系统耐pH冲击能力的衡量标准。因此UASB在运行过程中一般都要监测碱度的。操作合理的厌氧反应器碱度一般在2000-4000mg/l,正常范围在1000-5000mg/l。(以上碱度均以CaCO3计)

2)碱度对UASB颗粒污泥的影响

碱度对UASB颗粒污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颗粒化进程的影响;二是对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SMA)的影响。碱度对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调节pH值(即通过碱度的缓冲作用使pH值变化较小)使得产甲烷菌呈不同的生长活性。在一定的碱度范围内,进水碱度高的反应器污泥颗粒化速度快,但

颗粒污泥的SMA低;进水碱度低的反应器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但颗粒污泥的SMA高。因此,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进水碱度可以适当偏高(但不能使反应器的pH>8.2,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产甲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以加速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快速启动;而在颗粒化过程基本结束时,进水碱度应适当偏低以提高颗粒污泥的SMA。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 结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在UASB反应系统中直观表现为颗粒污泥。 有机物在废水中以悬浮物或胶体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水解阶段,微生物利用酶将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 (2)发酵(或酸化)阶段,小分子有机物被发酵菌利用,在细胞内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 (3)产乙酸阶段,此阶段中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等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上述四个阶段的进行,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水质变好,同时微生物得到了生长。 1、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即UASB其基本特征是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固、液三相分离器,下部为污泥悬浮层区和污泥床区。污水从底部流入,向上升流至顶部流出,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污泥可自行回流到污泥床区,使污泥床区保持很高的污泥浓度。从构造和功能上划分,UASB反应器主要由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污泥床区和污泥悬浮层区)、沉淀区、三相分离器、集气排气系统、排泥系统及出水系统和浮渣清除系统组成。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在厌氧状态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搅动,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废水均匀地进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在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中发生厌氧反应,经过反应的混合液上升流动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泡和附着沼气泡的污泥

实用汇总,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

实用汇总,13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原理!目前,厌氧微生物处理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处理阶段。它不仅能耗低,而且可以生产沼气作为二次利用的能源。厌氧反应的容积负荷远大于好氧反应的容积负荷,而处理等量COD厌氧反应的投资较低。 目前常用的厌氧处理方法是:UASB,EGSB,CSTR,IC,ABR,UBF等。其他厌氧处理方法包括:AF,AFBR,USSB,AAFEB,USR,FPR,两相厌氧反应器等。 1。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是一种英文缩写,表示向上流动的、不能吸收的细长床/毯子。称为上游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称升厌氧污泥床。它是由荷兰的Lettinga教授在1977年发明的(Ding Yinian)。 UASB由三部分组成: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底部反应区储存了大量的厌氧污泥,沉淀和凝结性能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了一层污泥层。待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污泥层与污泥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转化为沼气。沼气不断地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在上升的过程中,这些微小的气泡继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的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污泥浓度较低的污泥与水一起上升到三相分离器中。当沼气接触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器时,它围绕反射器弯曲,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浓缩在气室沼气中,经导管输出,固液混合物反射到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使污水中的污泥絮凝,颗粒逐渐增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斜壁上沉淀的污泥沿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使大量污泥在反应区内堆积,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分离出的污水从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分解有机污染物,在不需要提供外界能源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的水处理技术。 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1.1两阶段理论 在20世纪30-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厌氧消化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即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称为发酵阶段或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而被降解为以脂肪酸、醇 类、CO 2和H 2 等为主的产物。第二阶段则被称为产甲烷阶段或碱性发酵阶段,所 发生的反应时是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脂肪酸、醇类、CO 2和H 2 等为基质, 并最终将其转为CH 4和CO 2 。 1.2三阶段理论 三阶段理论认为,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有机物首先通过发酵细菌的作用生成乙醇、丙酸、 丁酸和乳酸等,接着通过产氢产乙酸菌的降解作用而被转化为CH 4和CO 2 。产氢 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着互营共生的关系。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微生物分为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 1.3四阶段理论 几乎与三阶段理论的提出同时,Zeikus提出了四菌群学说即四类群理论。与三阶段理论相比,该理论增加了同型(耗氢)产乙酸菌群(Homoacetogenic Bacteria),该菌群的代谢特点是能将H 2/CO 2 合成为乙酸。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 一部分乙酸的量较少,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为止,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是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2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缺点。

-污水处理调试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细则 1、调试条件 (1)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设备安装完成; (3)电气安装完成; (4)管道安装完成; (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1)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2)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3)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臵、准备; (4)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堵塞管道的沙袋等; (5)必须的检测设备、装臵(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6)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厌氧反应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厌氧反应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厌氧反应器为厌氧处理技术而设置的专门反应器。 厌氧消化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大部分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厂处理量在2500t/a以上。 厌氧过程实质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其中的底物、各类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以及各种群的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类似于宏观生态中的食物链关系,各类微生物间通过营养底物和代谢产物形成共生关系(symbiotic)或共营养关系(symtrophic)。因此,反应器作为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微型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的平稳生长、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高效顺畅是保持该系统持续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和保持相关类微生物的平衡生长已经成为新型反应器的设计思路。 UASB反应器 工作原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是传统的厌氧反应器之一。三相分离器是UASB反应器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再水流湍动的情况下将气体、水和污泥分离。废水经反应器底部的配水系统进入,在反应器内与絮状厌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厌氧微生物的讲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泥物大部分转化为沼气,小部分转化为污泥,沼气、水、泥混合物通过三相分离器得于分离。技术特点: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可用絮状污泥、产生沼气、较低的高度、投资省。适用场合:广泛应用于食品、啤酒饮料、制浆造纸、化工和市政等废水的处理。 EGSB反应器 工作原理:EGSB厌氧反应器是在UASB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反应器,EGSB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通过外循环为反应器提供充分的上升流速,保持颗粒污泥床的膨胀和反应器内部的混和。TWT通过改进和优化EGSB的内外部结构,提供了效率,降低了能耗,增强了运行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颗粒污泥的流失。技术特点:污泥浓度高高负荷高去除率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造价低适用场合: 适用于淀粉废水、酒精废水和其他轻工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TWT-IC反应器 工作原理:TWT-IC反应器是继UASB、EGSB之后的新型厌氧反应器,需要处理的废水使用高效的配水系统由反应器底部泵入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厌氧颗粒污泥混合。在反应器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论文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学生姓名: 2017年11月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摘要:概述了厌氧消化阶段理论与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史;并对几种典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折板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和内循环式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构造、技术特点、运行机制及其应用情况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厌氧反应器今后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量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常用的有好氧法和厌氧法两种,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曝气需要大量的能耗,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相对而言能耗则低的多,并且能够产生沼气达到资源再利用,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及其相关工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 厌氧消化阶段理论 厌氧消化,是指在严格厌氧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厌氧或兼性菌)的共同作用,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大量的CH4和CO2等沼气能源的复杂过程[1]。厌氧消化阶段理论先后经历了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到四菌群学说,其中三阶段理论和四菌群学说描述较为全面和准确,是目前在业内相对得到公认的主流理论,占主导地位。

1.1 三阶段理论 M.P.Bryant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于1979 年,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2]。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成三个阶段,即水解和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1.2 四菌群理论 1979 年,J.G. Zeikus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菌群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厌氧消化菌,除了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菌种群[3]。这类菌可将中间代谢物的H2和CO2转化成乙酸。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类群菌的有效代谢均相互密切连贯,处于平衡状态,不能单独分开,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过程。 2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主要影响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同时温度突变对厌氧菌影响大。厌氧消化分为常温、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4]。 (2)pH 值。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 有密切的关系,pH 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pH 值,其中产甲烷菌对pH 值尤其敏感,其最佳生存pH 值范围为6.5~7.2。 (3)搅拌。搅拌可使消化物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增加产气量。但搅拌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搅拌过快则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实际操作上要选择最适宜的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 (4)营养物。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碳和氮两种,二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C/N 比太高,细菌氮量不足,消化液缓冲能力降低,造成pH 值上升,铵

(完整版)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一、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二、纲目 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三、细则 1、调试条件 (1)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设备安装完成; (3)电气安装完成; (4)管道安装完成; (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1)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2)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3)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4)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堵塞管道的沙袋等; (5)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 (6)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1)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反应容器由下至上依次分为布水段、反应段和分离段,布水段包括第一倒锥短筒,第一倒锥短筒内设有泡罩布水器,泡罩布水器与进水管连通,反应段包括倒锥长筒,增温保温系统对应反应段设置,增温保温系统由外向内包括保温层、增温储油层和增温盘管,分离段包括圆短筒和第二倒锥短筒,第二倒锥短筒和圆短筒内设有出水出气系统,出水出气系统包括锥形分离集气罩、环形溢流堰和回流管,锥形分离集气罩设置于增温盘管的上方,环形溢流堰的上方设有出水管、下方设有回流管,回流管下端与进水管连通。本技术具有良好保温增温能力,传质条件好,持留污泥能力强,稳定性强,清空方便,处理效能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和增温保温系统,所述反应容器整体呈圆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由下至上依次分为布水段(Ⅰ)、反应段(Ⅱ)和分离段(Ⅲ),所述布水段(Ⅰ)包括设于反应容器下部的第一倒锥短筒(3),所述第一倒锥短筒(3)内设有泡罩布水器(24),所述泡罩布水器(24)与设于第一倒锥短筒(3)底部的进水管(1)连通,所述反应段(Ⅱ)包括下端与第一倒锥短筒(3)连通的倒锥长筒(9),所述增温保温系统对应反应段(Ⅱ)设置,增温保温系统沿反应容器由外向内的方向包括保温层(6)、增温储油层(8)和设置于倒锥长筒(9)内上部的增温盘管(10),所述增温储油层(8)中安装有电阻加热棒(7),所述分离段(Ⅲ)包括上下连通的圆短筒(15)和第二倒锥短筒(12),所述第二倒锥短筒(12)与倒锥长筒(9)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倒锥短筒(12)和圆短筒(15)内设有出水出气系统,所述出水出气系统包括锥形分离集气罩(14)、环形溢流堰(17)和回流管(22),所述锥形分离集气罩(14)对应设置于增温盘管(10)的上方,所述分离集气罩(14)通过导气筒(21)与外界连通,所述环形溢流堰(17)沿圆短筒(15)内壁设置,所述环形溢流堰(17)的上方设有出水管(16)、下方设有回流管(22),所述回流管(22)下端与进水管(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盘管(10)顶端设置于倒锥长筒(9)中线距顶端2/5处,增温盘管(10)呈倒锥形紧密缠绕、下端盘口大小与倒锥长筒(9)对应位置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增温盘管(10)的下入口(11)和上出口(13)与反应容器的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储油层(8)下端沿对称设置两根电阻加热棒(7),所述电阻加热棒(7)通过下部的安装于反应容器底部的智能温控开关(5)进行加热控制,所述智能温控开关(5)能够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设有进水流量阀(26),所述回流管(22)与进水管(1)进水流量阀(26)以上的管体直接连通,所述回流管(22)下端安装有回流流量阀(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板上通过套管接入pH计(18)和温度计(19),顶板边缘两侧对称地设有可向外打开的盖板(20)。

汽车污水处理站生化调试与运行方案

某汽车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站生化调试与运行操作方案 一、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 1、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2、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2.1温度: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2.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2.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2.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 2.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2.5.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2.5.2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2.5.3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3、厌氧反应器启动: 3.1接种污泥: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消化污泥的含水率按70%计算,按池体有效容积的3.5%投放污泥量;例如:水池有效容积300m3,则需投放污泥:300*3.5%=10.5吨),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本次使用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调试UASB

UASB 一、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调试计划: 1.UASB反应器的反应原理 UASB反应器可分为三个区域,反应区和沉淀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在反应区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形成厌氧污泥床。当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动和产生的大量气体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 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悬浮液进入分离区后,气体首先进入集气室被分离,含有

悬浮液的废水进入分离区的沉降室,由于气体已被分离,在沉降室扰动很小,污泥在此沉降,由斜面返回反应区。 2.UASB反应器运行的三个重要前提: ?反应器内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由于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合理的三相分离器使沉淀性能良好污泥能保留在反应区内。 3.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四个阶段: 3.1第一阶段:UASB启动运行初始阶段: 选用接种污泥: 选用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种(具有一定的产甲烷活性)。 接种污泥的方法: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的浓度 方法: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均匀倒入到UASB反应池。 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量为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30%到50%,最少15%,一般为30%。接种污泥的填充量不超过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60%。本系统接种污泥量为80m3。 接种污泥的浓度:初启动时,稀型污泥的接种量为20到30kg VSS/m3, 浓度小于40 kg VSS/m3的稠型硝化污泥接种量可以略小些。 亦有建议以6-8kgVSS/m3为宜,因为消化污泥一般为絮状体,不宜接种太多,太对了对颗粒污泥不但没有好出,反而不利,种泥即污泥种的意思,种泥太多事没有必要的,颗粒污泥并非是种泥本身形成的,而是以种泥为种子,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下由新繁殖的微生物形成,种泥多了,反而会与初生得颗粒污泥争夺养分,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接种污泥时的水质 配制低浓度的废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但浓度也应当足够维持良好的细

高效厌氧生物滤罐

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突出,对厌氧生物处理废水技术的研究出现了热潮。一些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相继推向市场。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综合厌氧池及升流式污泥床优点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高效厌氧生物滤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由两级厌氧污泥床组成,投加填料固定和保留微生物菌群,充分发挥生物滤池的截污作用,有效提高颗粒污泥去除COD的效率;它可以埋地不占地表空间,无动力消耗,操作简单。 一、适用范围: 1、主要用于排水量1-24m3/d的生活污水处理,一般串连在化粪池后使用; 2、本设计采用埋地式,其埋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工作原理: 污水经化粪池后,自流至一级厌氧生物滤池内,自上而下通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球形复合填料,由于滤池内没有空气,产生的厌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生长在滤料表面,当污水通过带有该种生物膜的填料表面时,受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作用以及在滤料的截流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去除。然后污水通过底部周边进入二级厌氧由下而上进一步生化处理,最后利用进出水的水位差经三角堰集水槽后流出,老化脱落的生物膜沉积在滤池底部,定期通过吸泥管吸走。 三、设计原则及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原则 1、处理设备按二级厌氧设计 2、厌氧设备结构有A3钢防腐或玻璃钢设计制造 设计参数 1、规格型号、出水指标、设备尺寸(附表) 2、结构工艺参数 停留时间T=2d,第一级24小时,第二级24小时; 3、填充比60%; 4、污泥清掏周期:一年; 5、容积负荷:0.25kgCOD/m3·d; 6、二级厌氧区流速:<0.5m3/m2·h。 四、高效厌氧生物滤池的技术特点: 1、污泥床有效容积大,可以获得更高负荷,提高混合液浓度,减少堵塞和短路; 2、相比于USAB污泥流失少,反应器启动速度加快,运行管理简单、方便; 3、无需三相分离器,结构更加简单; 4、能耗低,无污泥回流和鼓风曝气等设备,沼气产率为0.4-0.5m3/kgCOD; 5、尤其在处理低浓度溶解性有机废水时,其COD去除率和甲烷产量均超过其他同类反应器。 五、施工注意事项: 1、应考虑外部载荷情况,覆土埋深按具体要求确定,应防止污水倒流及池体

生化系统调试方法资料

生化系统调试 一.因为消化污泥中细菌很少,主要是一些甲烷细菌,而原本存在的好氧菌在厌氧后已处于休眠状态,再经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后已过了休眠期,如果将消化污泥再曝气是无法再恢复活性的,再说此时污泥中的营养已很 少. 二.调试我想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1、掌握所要调试工程各工艺单元或反应器单体的性能及控制运行参数和所需要调试步骤; 2、了解各单元在全工艺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各段去除率、主次地位、及调试先后次序等; 3、了解废水性质,清楚各组分去除难易程度,如何去除最难处理物质,如何应付毒性物质,是否需要补充物质; 4、确定物化及化学法投药量,必要时现场试验确定。 三.作为一名调试人员,我想应具备以下条件: 1、熟悉各种水处理工艺、及工艺组合; 2、能够运行维护各设备,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问题,最好能解决问 题; 3、会化验; 4、最好多少懂一点电的知识; 5、有点力气,现场难免干点活!拽个泵、清理筛网格姗、排堵防漏什么的; 四.调试的三种人: 1、明白工艺,确定并合理调整运行参数。 2、了解设备,能够维修、处理故障,保持正常运行。 3、监测分析,知道处理的性能和效果,异常时能及时发现进水特殊物质的变化和生物相的状况 五.生化调试相关知识 1、污泥的培养

方法有同步与异步培养与接种,同步是培奍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异步是先培后驯化,接种是利用类似污水的剩余污泥接种 活性污泥可用糞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因为粪便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 身含有的营养丰富,细菌易于繁殖。通常为了缩短培菌周期,我们会选择接种 培养。 2、先说粪便水培菌具体步骤: 将经过过滤的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至BOD约为300-400,进行连续曝气。这样过二,三天后,为补充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排 除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应进行换水,换水根据操作情况分为间断和连续 操作 1)间断操作: 当第一次加料曝气并出现模糊的活性污泥绒絮后,就可停止曝气,使混合 液静止沉淀,经1-1.5小时后排放上清液,把排放的上清液约占总体积的60-70%。 然后再加生活污水和粪便水,这时的粪便水可视曝气池内的污泥量来调整,这样一直下去,直至SV达到30%。一般需2周,水温低时时间要延长。 在每次换水时,从停止曝气,沉淀到重新曝气的总时间要控制在2小时之 内为宜,成熟的污泥应具有良好的混凝,沉降性能,污泥内有大量的菌胶菌和 终生。 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可使污水的生化需氧量 去除率达90%左右 2)连续操作: 在第一次加料出现绒絮后,就不断地往曝气池投加生活污水或河水,添加 粪便水的控制原则与间断投配相同。往曝气池的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 量能每天更换一次,随着培奍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更 换二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后不久(0.5-1)就开始回流污泥,污 泥的回流量为曝气池进水量的50% 3、驯化的方法:可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

厌氧生物处理

3、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4.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4.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 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4.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100:5:1,厌氧工艺为C:N=(350-500):5:1。 4.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5、反应机理:

高效厌氧反应器

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 UASB厌氧反应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各行业的污水处理中,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工艺之一。 污水由泵提升进入反应器底部,以一定流速自下而上流动,厌氧过程产生的大量沼气起到搅拌作用,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有机质被吸附分解;所产沼气经由厌氧反应器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排出,含有悬浮污泥的污水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经沉降面返回反应器主体部分,含有少量较轻污泥的污水从反应器上部排出。 UASB厌氧反应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这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更高,泥龄更长,大大提高了COD容积负荷,实现了泥水之间的良好接触。由于采用了高的COD负荷,所以沼气产量高,使污泥处于膨胀流化状态,强化了传质效果,达到了泥水充分接触的目的.

BOD去除率可以达到90% 性能参数:COD去除率可以达到90% 应用范围:特别适合COD>20000m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去除率99%以上。

UASB反应器原理示意图 UASB反应器工程实景 主要特点:升流式流态——泥水充分混合 三相分离器——充分截留污泥 运行费用低 膜生物反应器(MBR)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生化反应器和膜分离相结合的高效废水处理系统,用膜分离(通常为超滤)替代了常规生化工艺的二沉池。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MBR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要高得多,因为在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受二沉池对污泥沉降特性要求的影响,当生物处理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继续提高系统的去除效率很困难,往往需要延长很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只能少量提高总的去除效率,而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由于分离效率大大提高,生化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可从常规法的3~5g/L提高到15~30g/L,可以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更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减小了生化反应器体积,提高了生化反应效率,出水无菌体和悬浮物,因此在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提高出水水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错流式膜分离技术的开发,特别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

UASB厌氧处理技术调试经验总结 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在UASB反应系统中直观表现为颗粒污泥。 有机物在废水中以悬浮物或胶体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水解阶段,微生物利用酶将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 (2)发酵(或酸化)阶段,小分子有机物被发酵菌利用,在细胞内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 (3)产乙酸阶段,此阶段中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等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上述四个阶段的进行,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物,水质变好,同时微生物得到了生长。 1、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即UASB其基本特征是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固、液三相分离器,下部为污泥悬浮层区和污泥床区。污水从底部流入,向上升流至顶部流出,混合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污泥可自行回流到污泥床区,使污泥床区保持很高的污泥浓度。从构造和功能上划分,UASB反应器主要由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污泥

床区和污泥悬浮层区)、沉淀区、三相分离器、集气排气系统、排泥系统及出水系统和浮渣清除系统组成。其工作的基本原理为:在厌氧状态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沼气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搅动,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废水均匀地进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在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中发生厌氧反应,经过反应的混合液上升流动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泡和附着沼气泡的污泥颗粒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气体反射板的底面,沼气泡与污泥絮体脱离。沼气泡则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集气室,脱气后的污泥颗粒沉降到污泥床,继续参与进水有机物的分解反应。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绝大部分污泥颗粒能保留在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具有足够的污泥量。 2、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1)温度。 厌氧废水处理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迄今大多数厌氧废水处理系统在中温范围运行,在此范围温度每升高10℃,厌氧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中温工艺以30-40℃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间。高温工艺多在50-60℃间运行。在上述范围内,温度的微小波动(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5℃),则由于污泥活力的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也应当降低以防止由于过负荷引起反应器酸积累等问题,即我们常说的“酸化”,否则沼气产量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生,与此同时挥发酸积累,出水pH下降,COD值升高。

污水处理运行维护及调试计划

第二章运行维护及调试计划 13.1工程的运行维护 对于整个工程的维护,我们对业主有如下承诺: 1)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后,我方将定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回访,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2)工程及设备保修一年,一年后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和终身优惠维修服务,保证出水达设计排放标准; 3)对总承包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 13.1.1 预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 1、栅渣的清除 格栅除污机每日什么时候清污,主要利用时间继电器控制,即通过设定时间,按时清除栅渣。格栅运行时,值班人员应经常现场巡视,及时发现格栅除污机的故障,及时压榨、清运栅渣。 2、定期检查渠道的沉砂情况 由于污水流速的减慢,或渠道内粗糙度的加大,格栅前后渠道内可能会积砂,应定期检查清理积砂,或修复渠道。 3、做好运行测量与记录 应测定每日栅渣量的重量或容量,并通过栅渣量的变化判断格栅是否正常运行。13.1.2 污水提升泵房的运行、维护 1、泵组的运行调度 为保证抽升量与来水量一致,泵组的运行调度应注意以下几条: 1). 利用泵的大小组合来满足水量,不靠阀门来调节,以减少管路水头损失,节能降耗; 2). 保持集水池高水位,降低提升扬程; 3). 水泵开停次数不可过于频繁;

4). 各台泵的投运次数及时间应基本均匀。 2、集水池的维护 因为污水流速减慢,泥砂可能沉积到集水池池底,故应定期清洗。定期清洗时,应注意人身安全。清池前,应首先强制排风,达到安全部门规定的要求后,人方可下池工作。下池后仍应保持一定的通风量。每个操作人员有池下工作时间不可超过30min。 3、做好运行记录 每班应记录的内容有:主要仪表的显示值,各时段水泵投运的台号,异常情况及其处理结果。 13.1.3 缺氧池的运行、维护 2)经常观察反硝化运行效果并做相应记录。 3)营养料投加:做好甲醇的投加,早晚各1次,水量变化时按比例增减,当水中N、P的含量满足这个比例时,可减少投加或者不投加。 3)面粉在一般情况下不投加,当出水恶化、车间轮休放假期间,把25—50kg面粉调成糊状,早晚各加一次,均匀投加于各池中。 13.1.4 活性污泥池的运行、维护 1)调节各进气阀,使曝气池布气均匀,调节各进水阀,使曝气池出水均匀并观察曝气池曝气是否均匀,并做相应的记录。 2)设定曝气池中间部位溶氧仪的DO为3.0mg/l,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每周必须定时检测一次。 3)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内。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控制在2~4g/L之间,如超过应将剩余污泥排至浓缩池内,剩余污泥排放量应根据污泥浓度的测定每天定时排放。 4)每两小时做一次镜检,注意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及污泥结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运行参数。 5)营养料的投加根据需要。 13.1.5二沉池的运行、维护 1)沉淀池的应及时排泥,防止污泥沉积导致污泥厌氧上浮。 污泥回流量的大小应根据进水量大小、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SV30以及二沉池内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分解有机污染物,在不需要提供外界能源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的水处理技术。 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1.1两阶段理论 在20世纪30-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厌氧消化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即两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称为发酵阶段或产酸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和酸化反应,而被降解为以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为主的产物。第二阶段则被称为产甲烷阶段或碱性发酵阶段,所发生的反应时是产甲烷菌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为基质,并最终将其转为CH4和CO2。 1.2三阶段理论 三阶段理论认为,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有机物首先通过发酵细菌的作用生成乙醇、丙酸、丁酸和乳酸等,接着通过产氢产乙酸菌的降解作用而被转化为CH4和CO2。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存在着互营共生的关系。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微生物分为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 1.3四阶段理论 几乎与三阶段理论的提出同时,Zeikus提出了四菌群学说即四类群理论。与三阶段理论相比,该理论增加了同型(耗氢)产乙酸菌群(Homoacetogenic Bacteria),该菌群的代谢特点是能将H2/CO2合成为乙酸。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部分乙酸的量较少,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为止,三阶段理论和四类群理论是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准确的描述。 2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

厌氧池和好氧池调试

2.1厌氧调试 2.1.1接种污泥的选择与处理 可引进同类特征废水的污泥接种,应尽量选用含甲烷菌多的污泥,如城市废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经脱水的厌氧、好氧污泥,以及长期贮存、排放废水的阴沟、水塘污泥等。对过稠的接种污泥,可用水稀释、过滤、沉淀,去除污泥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杂物。 2.1.2影响调试的因素 影响调试的因素,除接种污泥外,还有废水的水质特征、有机质负荷和有毒污染物负荷、环境条件、填料种类等。厌氧调试所需时间较长,一般16~24周不等。 ⑴pH值pH值变化将直接影响产甲烷菌的生存与活动,厌氧池pH值应维持在6.5~ 7.8之间,最佳范围在 6.8~7.5左右。厌氧池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正常运行时,进水pH值可略低于上述值。 ⑵温度采用中温调试。大多数产甲烷菌的适宜温度在中温35~40℃之间,中温条件下,产甲烷菌种类多,易培养驯化、活性高。应控制厌氧池温度波动范围一般1d不宜超过±2℃,避免温度超过42℃。 ⑶碱度合理的厌氧池碱度(以CaCO3计)范围为2000~4000mg/L,⑷基质的碳、氮、磷比例及微量元素厌氧处理要维持正常运行,废水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细菌用以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的化合物。甲烷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氮、磷、钾和硫及其它必需的微量元素。厌氧池中营养物质比例一般取BOD5:N:P=(200~300):5:1,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铁微电解池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一般取BOD5:N:P=100:5:1。细菌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非常少,但微量元素的缺乏能够导致细菌活力下降,在调试阶段应加适量的微量元素。 2.1.3厌氧池调试操作 ⑴将接种污泥投入厌氧池,用稀释的废水浸泡2d,调节厌氧池内pH值约在7.0~ 7.5之间。 ⑵向厌氧池注入生产废水约1/3池容,再补充生活废水至设计容量,调试初始应采

USB厌氧反应器

UASB厌氧反应器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一、引言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关注工业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今天,厌氧生物处理显然是能够使污水资源化的优选工艺。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发展十分迅速。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本文试图就UASB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以及UASB的设计启动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二、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UASB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