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影响因子分析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影响因子分析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影响因子分析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体污染用水量的增加.2.1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防止水体污染 节约用水.2.1 水体污染来源?? ???任意排放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污染:农药、化肥任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污染:工业三废(.3.2.1 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3.2.1 一、水的净化流程 1.静置沉淀→→絮凝剂)—吸附沉淀(明矾 过滤吸附(→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物理变化)→投药消毒(Cl 2 、ClO 2 或O 3 )(化学变化) 2.明矾的作用:吸附水中悬浮杂志,使之沉降 3.常用的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二、过滤 1.适用范围: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2.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 3.操作??????? ????????????????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侧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璃棒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三靠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壁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 4.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 (1)滤纸破损 (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 6.过滤速度慢的可能原因; (1)滤纸堵塞 (2)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7.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8.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9.区分硬水、软水方法:取样,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起浮渣的是硬水 10.降低水硬度的方法:(1)生活中:煮沸 (2)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蒸馏 11.沸石的作用:防止加热时发生暴沸现象

一、化学式 1. 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 2.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eg : H 2O ??? ????成(微观)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表示一个水分子(微观素组成(宏观)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表示水这种物质(宏观 O 2??? ????氧原子构成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表示一个氧分子 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Fe ?? ???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元素表示铁这种物质 H ???一个氢原子氢元素 2 H 2 O ↙ ↘ 表示两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 3. 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2222eg (C eg Ne He eg Cu Fe eg N H O I P S 、、:气态非金属单质除外)、、:固态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金属单质 化合物???l eg eg 22KC O H CO :)金非化合物(金左非右 、:氧化物(氧在右) 4.离子符号:H +、Na +、Mg 2+、Fe 2+、Fe 3+、NH 4+、OH -、NO 3-、CO 32-、SO 4 2- 5.化合价: 6.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与化合价数值相同,正负性一致 7.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8.元素的负化合价数值等于8减去最外层电子数 一、氢气 1.H 2的物理性质:H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2.H 2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H 2+O 2??→ ?点燃 H 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全球水资源短缺_英语作文_1

全球水资源短缺 Global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People usually think that fresh water is inexhaustible. They hold this opinion because they can see water everywhere, rainwater, water in the river or the lake and they can get water as soon as they turn on the tap. Acturally, 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Fresh water is not only need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but also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Fresh water shortage is made more serious by pollution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to say nothing of the fact that the Yellow River is drying up. Many ways can contribute to solving this serious problem, but the following ones may be most effective. First, everyone should be advised to economize fresh water. Beside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Finally,we should exploit fresh water resources by making use of underground water, desahing seawater, and even purifying water already polluted. These are not the best and the only three measures we can take. Bu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we should take strong actions to protect fresh water resources.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数学建模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摘要】 本文引用1979—2009年的各种与水资源短缺相关的数据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逐步回归方法定性的分析出六个风险因子的重要程度,然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中确定权重的1—9标度法定量的求出六个风险因子的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筛选出主要的风险因子。 针对问题二,引入模糊概率描述发生水资源短缺的条件,构造关于缺水量的隶属函数,从而建立基于模糊概率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完成1979-2009风险评价后,将风险值由小到大排序,明显观察到风险值呈五级阶梯状分布,故将风险划分为I-V级(见图4);接下来,选取相关性较大且具有调控价值的风险因子,研究其调控方案,以降低水资源短缺风险。 针对问题三要求对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于当前的水资源系统,无法建立客观的物理原型,其作用原理亦不明确,内部因素难以辨识;虽然在问题二中计算了各个风险因子,但对其定量描述难度较大,且并非所有的风险因子都线性地影响总体风险,这就为建立模型带来困难。而灰色系统理论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于是我们借助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在得到预测结果后,判定基于预测值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考虑如何进行风险因子的调控,使得总体风险降低。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针对问题四,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给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以供政府部门作出科学的决策。 【关键字】:水资源短缺,层次分析,逐步回归,模糊数学,灰色系统。 一问题重述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主要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水资源短缺风险,泛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条件下,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 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 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 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全球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天然水资源被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许多大量河流、湖泊的水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使用,地下水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亚洲的长江等世界著名河流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IV.使用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用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浪费,一些水利设施在设计管理使用上不合理,是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据预测,6 个东非国家和5 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到下个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将会面临缺水问题。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策略分析.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策略分析 我国水资源短缺体现在两种形式上。一种是资源型缺水,一种是水质型缺水。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资源型缺水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原因。第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实施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栾入津等。第二,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存水工程,修建水库,在雨水多的季节充分收集雨水。接着是人为原因。第一,人口基数大,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第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攀升。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工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滴灌、喷灌、低消耗工业等现代新型工农业。第三,水资源人为浪费严重。对此,我们可以提高用水价格,加大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节水意识。 水质型缺水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大量污染。首先是工农业生产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对此,我们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了流域的大范围污染。对此,我们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第三产业在国名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加大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此外,可以发展污水处理科技,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其次是生活用水污染。向河水中乱丢垃圾,加剧了河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环境监管部门可 以加大监管,及时发现,及时惩处。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建设更多的便民垃圾投放点。 总之,水资源短缺由好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共同造成,我们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45%.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3-4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 亿元以上。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59],中国 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 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20多亿吨增加到2004 年的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14%。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由于水资源污染日益加剧,部分公共水体的承载能力被突破,出现严重的水质的退化,导致了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进一步减少,使原本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3。1.3水资源开发失序 许多地区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倾向,往往以牺牲水资源环境和持续利用为代价支撑经济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水资源被严重透支,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已近 9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 40%,打破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平衡,河流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再生能力被严重破坏。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纷纷转而开采地下水资源,这一趋势在农村尤为明显,甚至出现“越缺水——越开采-—越缺水”的恶性循环.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全国形成区域性漏斗100多处,面积达 15万平方公里,约有 50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原有的水利设施被迫报废,工农业生产成本成倍上升,并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透支,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体被海水或污水倒灌、地表水退出使用、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等诸多问题。 3.1。4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1)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全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以万州为例 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 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 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 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关键词]:水资源我国浪费污染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那么,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现状到底有哪些呢?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赢水污染事故频发。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