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论文

题目:关于膳食纤维功能性研究及发展趋势学生:沈涛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1203090217

目录

一、摘要 (4)

二、前言 (4)

三、正文

(一)膳食纤维概述 (5)

膳食纤维可按溶解性分为SDF和IDF两大类 (5)

(二)膳食纤维主要成分的结构及特性 (6)

1.纤维素 (6)

2.半纤维素 (6)

3.果胶 (7)

4.树胶 (7)

5.木质素 (7)

6.抗性淀粉 (7)

(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7)

1.缓解便秘, 预防肠道疾病 (8)

2.降低胆固醇水平, 预防冠心病 (8)

3.预防糖尿病 (9)

4.降低血压 (9)

5.抗乳腺癌的作用 (10)

(四)膳食纤维国内研究现状 (10)

1.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10)

1.1化学分析法 (11)

1.2化学试剂—酶结合分离法 (11)

1.3膜分离法 (11)

1.4发酵法 (11)

(五)膳食纤维的发展趋势 (11)

1.提高人们对膳食纤维的认识 (12)

2.膳食纤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12)

3.加强对膳食纤维生理功能、作用机理的深层次研

究 (12)

4.膳食纤维用途的进一步拓展 (12)

5.膳食纤维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需要进一步提高 (12)

四、参考文献 (13)

五、关键词 (15)

摘要

功能性食品是21世纪食品的主流。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已经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 并被列为保健食品的功能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概念与主要成分的结构及特性。膳食纤维具有预防肠道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 降血压, 抗乳腺癌等生理功能。总结了膳食纤维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前言

膳食纤维被称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之外的“第七大营养素”[1]。营养调查资料表明,膳食纤维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肌梗塞、结肠炎、便秘等疾病的发生[2,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和口感上,而是越来越讲究其功能性。因此,人们对于膳食纤维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我国是农业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农副产品经济价值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不能够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对于膳食纤维的研究开发,可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正文

(一)膳食纤维概述

膳食纤维是一种复杂混合物的总称。随着人们对膳食纤维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其定义也不断地变化。目前,对膳食纤维比较全面的定义如下: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以上定义明确规定了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膳食纤维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性成分,而非动物性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亲水胶体物质如树胶和海藻多糖等组分,另外,还包括植物细胞壁中所含有的木质素,不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如抗性淀粉、抗性糊精、抗性低聚糖、改性纤维素、黏质、寡糖,以及少量相关成分如蜡质、角质和软木脂等。

一般来说,膳食纤维可按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有植物细胞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另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有一些胶类物质,如果胶、阿拉伯胶、角叉胶、瓜儿豆胶、卡拉胶、黄原胶、琼脂等以及半乳甘露聚糖、葡聚糖、海藻酸盐、CMC和真菌多糖等;按膳食纤维的来源分,可分为植物来源膳食纤维、动物性来源膳食纤维、海藻多糖类膳食纤维、微生物多糖、合成半合成类膳食纤维等,来源不同的膳食纤维其化学本质差异很大,但基本组成成分则较为相似,相互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子的糖苷链、聚合度以及支链。

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调节血

糖水平,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危险,改善糖尿病,其来源主要是水果、蔬菜、大豆和燕麦,它包括果胶等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半纤维素。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原果胶、壳聚糖和植物蜡等。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功能是膨胀,可以调节肠的功能,防止便秘,保持大肠健康,它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

(二)膳食纤维主要成分的结构及特性

1.纤维素是由类似于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只要人体每天摄入10g 的纤维素,就可以减少15%的热量吸收,一个月能轻松瘦8斤。另外人体每日摄取纤维的上限是35g,如果超过,很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钙、铁、锌、叶酸的吸收,甚至产生胀气、腹泻等副作用,所以采用高纤减肥法时,别忘了另外补充些矿物质和维他命。

2.半纤维素在人的大肠内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易于被细菌分解。它有结合离子的作用。半纤维素中的某些成分是可溶的。半纤维素大部分为不可溶性,它也起到了一定的生理作用。

3.果胶果胶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软组织中,可在热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遇热形成胶态。果胶也具有与利息结合的能力。

4.树胶树胶的化学结构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主要的成分是土套躺醛酸、半乳酸、阿拉伯糖及甘露糖所形成的多糖,它可分散于水中,巨头粘稠性,可起到增稠剂的作用。

5.木质素木质素不是多糖物质,而是苯基类丙烷的聚合物,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因为木质素才在于细胞壁中难以与纤维素分离,故在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中包括了木质素。人和动物均不能消化。

6.抗性淀粉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但在人的肠胃道结肠中可以与挥发性脂肪酸起发酵反应。抗性淀粉存在于某些天然食品中,如马铃薯、香蕉、大米等都含有抗性淀粉,特别是高直链淀粉的玉米淀粉含抗性淀粉高达60%。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其性质类似溶解性纤维,具有一定的瘦身效果,近年来开始受到爱美人士的青睐。(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关于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美国Graham 早在1839年和英国的Allinson在1889年就已提出,Allinson认为假如食物中完全不含膳食纤维或麸皮, 不但易引起便秘, 而且还会引起痔疮、静脉血管曲张和迷走神经痛等疾病。1923年Kellogg博士论述了小麦麸皮的医疗功能, 可是这些早期的研究工作当时均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本世纪60年代, 在大量的研究事实与流行病调查结果基础上, 膳食纤维的重要生理功能才为人们所了解, 并逐渐得到公认[ 5] 。它对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必不可少, 总体说来,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可简述如下:

1.缓解便秘, 预防肠道疾病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被肠内的部分细菌分解,并使粪便保持一定的水分和体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低级脂肪酸还能降低肠道pH 值, 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 刺激肠道黏膜, 加快粪便的排泄。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越高, 就越有

利于增加粪便排泄量[ 4, 6] 。膳食纤维还能缩短食物及其残渣通过胃肠道的运转时间, 加快肠腔内毒物的通过, 从而减少致癌物与组织接触时间。同时由于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中包含一些呈弱酸性阴离子的侧链基团,能够吸附肠道中的阳离子( 特别是有机阳离子), 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减少肠道癌和痔疮等疾病的发病率。陈培基等人[ 7] 实验研究了海带膳食纤维对人体的通便作用。经人体试验表明, 海带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经活化的海带膳食纤维无论在产品质量或对人体的通便作用上都远高于未活化海带膳食纤维。

2.降低胆固醇水平, 预防冠心病血清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子, 而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的代谢途径主要是通过粪便,而胆汁酸又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小肠中能形成胶状物质把胆汁包围,这样胆酸便不能通过小肠肠壁被吸收再回到肝脏,而是直接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而为了消化肠内的食物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来补充消耗的胆酸, 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达到了预防冠心病的效果[ 8,9] 。

刘忠萍[10] 用提取的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鼠进行动物性实验, 结果表明, 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降低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和甘三酯水平, 提高其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3.预防糖尿病科学研究发现, 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胃肠中形成一种粘膜, 使食品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减慢, 延缓了胃的排空;

可溶性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对糖类物质的吸收,延缓血糖的急剧升高, 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症状。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还可以改善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 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11]。膳食纤维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 还可直接影响胰岛a- 细胞功能,改善血液中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研究表明, 膳食纤维含量充足的饮食,无论是在预防还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效[ 9,11, 13] 。

4.降低血压膳食纤维中的酸性多糖类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功能, 在与Ca2 + 、Zn2 + 、Cu2+ 等离子交换时, 能改变阳离子的瞬间浓度, 故对消化道的pH 值、渗透压及氧化电位产生影响, 形成一个理想的缓冲环境。而且它能与肠道中的Na+ 、K+ 进行交换, 促使血液中的Na+ 、K+ 比值降低,直接产生降血压的作用[ 11] 。刘忠萍[10]的研究证实了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交换阳离子的能力高于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

5.抗乳腺癌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那些大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品的妇女与几乎不吃这些食品的妇女相比, 前者患乳腺癌的几率比较低。对此目前的解释是纤维减少血液中诱导乳腺癌雌性激素的比率。其可能机理是: 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吸附被肠道内微生物酶催化作用而形成的游离型雌激素,减少重新吸入血液雌激素的量。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增加排粪量而降低肠道内微生物酶的浓度,使结合型雌激素转变为游离型雌激素的量减少,导致重新吸收入血液的雌激素量减

少, 从而减少雌激素扩散到组织中而作用于靶器官的几率, 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11] 。

(四)膳食纤维国内研究现状

1.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制约膳食纤维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制取方法。应该研究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和改性方法,使制取的膳食纤维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增加,这样就可将极其广泛的可食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成为对人体有积极作用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与原料的成分及性质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4类,即化学分析法、化学试剂—酶结合分离法、膜分离法和发酵法[14]。

1.1化学分析法指将粗产品或原料干燥、磨碎后采用化学试剂提取而制备各种膳食纤维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水提法、酸法、碱法和絮凝剂法等。

1.2化学试剂—酶结合分离法在采用化学处理的同时也应用各种酶去降解膳食纤维的杂质成分。

1.3膜分离法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方法。

1.4发酵法采用微生物发酵制取膳食纤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途径。发酵法的原理是:选用适当的菌种,原料采用发酵的技术提取膳食纤维,然后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膳食纤维。如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

球菌处理果皮原料生产膳食纤维。

(五)膳食纤维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对于膳食纤维的研究和认识已经相当的普遍,但是针对于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膳食纤维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高人们对膳食纤维的认识

由于人们对膳食纤维的认识不足,对其功能不能充分的理解,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吃粗粮、蔬菜是贫穷的标志,而且我国膳食纤维的人均摄入量降低只被作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证据,却没有被作为人们营养失衡的征兆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15,16]。因此,加强膳食纤维知识的宣传是重中之重。

2. 膳食纤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一方面,对现有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另一方面,对未发掘的资源进行调查与开发。

3. 加强对膳食纤维生理功能、作用机理的深层次研究

对于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出现一些报道,但是膳食纤维的一些生理功能机理,如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作用是否能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生理过程产生影响、膳食纤维的解毒机理及膳食纤维其他一些理化特性与人体的生理关系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4. 膳食纤维用途的进一步拓展

由于膳食纤维的各种独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使得其使用范围非

常广泛,但为了更加有效的使用膳食纤维,使其资源充分利用,有待于今后对其用途作进一步探索。

5. 膳食纤维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需要进一步提高

如何将膳食纤维这一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要求其应用范围的拓宽,更要求将膳食纤维产品以工业化规模开发出来,使之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提高膳食纤维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17]。但目前膳食纤维的开发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专门生产膳食纤维的企业很少,而且生产企业的产品较单一,市场上大多数产品是作为药品使用,没有普及到食品中为大众所享用,这说明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因此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郑健仙.低能量食品[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建民,候玉泽.膳食纤维的功能与应用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75-78

[3] 欧仕益,高孔荣.膳食纤维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2):39-40.

[4] 周坚, 肖安红.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7.

[5] 辛馨. 食物纤维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1989( 5): 52-558.

[6] Martin A Eastwood, EdwinRMorr i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etary fib

er that in fluence physiolog ica l function:am ode l for polymersa long th e gastrointestina ltrac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1992,5 5:436- 442.

[7] 陈培基,李刘冬,杨贤庆等.海带膳食纤维的功能活化及其通便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 2004,02: 5- 8.

[8] 卢宏科, 王琴, 区子弁等,膳食纤维的功能与应用[ J] .广东农业科学.2007,4: 67- 70.

[9] 吕铁信, 王文亮, 孙宏春等[J].我国膳食纤维的应用现状及生理功能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 9: 52- 54.

[10] 刘忠萍.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和功能研究[C].2002, 11.

[11] 戚勃, 李来好.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食品科技. 2006,3:272-275.

[12] 宋欢,石文娟,孟祥燕等.膳食纤维抗肿瘤作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6,5:46- 48.

[13] 陈茂生, 刑思敏. 膳食纤维的功能及其开发研究[ J]. 食品科技, 2000, :l 23- 24.

[14] 何锦风,郝利民,等.论膳食纤维[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5):63-68.

[15] 张晨,杨文杰.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新应用[J].中国食品添剂,2005(3):78-82.

[16] 邵佩兰,徐明.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的工艺条件优化[J].农业科学研究,2006,27(4):38-40.

[17] 宋欢,明建,赵国华.添加膳食纤维对面团及面制品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8,29(2):493-496.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全全)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研究------国际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阵地 功能性食品开发------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 功能性食品开发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 Health---haeth(古代词)值得庆贺即安全完好状况。 一)健康的标志:(全世界公认的13方面) 1、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 3、正常身高与体重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37℃;72次/min;婴儿45次/min、6岁25次/min、15-25岁18次/min、年纪稍大又有增加) 5、食欲旺盛; 6、明亮的眼睛和粉红的眼膜; 7、不易得病,对流行病有足够的耐受力; 8、正常的大小便; 9、淡红色舌头无厚的舌苔; 10、健康的牙龈和口腔粘膜; 11、光滑的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肤色健康; 12、光滑带光泽的头发; 13、指甲坚固而带微红色;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疾病的起因:1、不正常的生长物; 2、组织的衰老与变性; 3、免疫变态反应与其它紊乱; 4、先天性和遗传疾病; 5、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6、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侵染; 7、物理因素损伤; 8、营养不良; 9、应激反应; 10、毒性物质;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1987年,日本文部省在《食品功能的系统性解释与展开》最先使用该词。 1989年4月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为: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业化食品。 1990年11月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必须符合下面条件: 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我国定义: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查阅功能食品的定义: The term ‘Functional Foods’was first introduced in Japan in the mid-1980s as‘processed foo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that provide specific body functions’, when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 was hoping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Japanese ageing population and reduce escalating health-care costs (Arai, 1996). 功能性食品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日本,被认为是一类包含着能够提供特定生理功能因子的精加工食品” Globally, ‘Functional Food’is not a legal term and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define it. 在全球,‘功能性食品’不是一个法定的术语。 In Japan, the ‘Functional Foods’are known as Foods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FOSHU), and are regarded as influencing human body structure and ?or function by regulating particular human health conditions (Ohama et al., 2006). 在日本,功能性食品被认为是指一类可以提供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并且它通过调节人类特别的健康状况影响着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全

《功能性食品》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功能食品的定义:是指具有特殊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营养素补充剂:指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3.膳食纤维:指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总和。 按溶解特征,膳食纤维和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4.功能性脂类的概念:指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药用功能以及有益健康的一类油脂类物质,是指那些属于人类膳食油脂以及人类营养,健康所需要的并对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一大类脂溶性物质。 5.脂肪替代品:是指加入到低脂或无脂食品中,使他们与全脂同类食品具有相同或相近感官品质的物质。 6.衰老:是指生物体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所进行的全身性、多方面、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 7.衰老的涵:一是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二是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三是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四是指衰老是进行性的,即随增龄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累及整个消化道的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反复的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状,其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及腹部饱胀等。 9.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高密度脂蛋白又称胆固醇清道夫 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 二.填空题 1.功能食品的两大功能:一是增进健康,二是降低疾病风险。 2.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母乳和牛乳中 3. 人参有效成分:皂苷 4.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中药材 5.脂肪替代品的三个条件:无能量或低能量;具有与脂肪类似或相同的理化性质;对人体无副作用。 6.植物甾醇类的功能作用:1抗炎退热2降胆固醇 7.具有缓解疲劳功能的物质: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 8.具有减肥作用的功能食品:魔芋精粉和葡甘露聚糖、乌龙茶提取物、L—肉碱 9.具有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物质:芹菜甲素、辣椒素、银杏 10.矿物质类降糖因子:铬 11.维生素降糖因子:维生素E、维生素C 12.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 13.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一般在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略高,但也应该小于7.78mmol/L. 14.肥胖的诊断方法:①人体测量法、②物理测量法、③化学测量法 15.试验设计的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果

功能性食品设计说明书--莲子心玫瑰红茶

一种功能性茶饮料设计说明书 摘要:功能性食品具有特殊的生理效应,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而茶饮料具有天然、保健和止渴等特点。此次功能性食品设计首先分析莲子心、玫瑰花、大叶红茶等基本原料的主要成分及保健功能,然后通过试验材料预处理,浸提,过滤,精滤等步骤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加以适量的辅助材料制得具有特殊风味的功能性茶饮料。 关键词:功能性,莲子心,红茶, 本组成员: 前言 功能性食品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需求。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退行性疾病发生率急速升高。与这些国家一样,中国也开始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威胁,老龄化速度逼近世界之最。伴随现代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也迅速增加。据分析,我国约有70%的群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造成了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文明病”或“富贵病”的高发。人类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满足自身的健康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诞生它是时代发展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需求。符合人们“回归自然,崇尚健康”的消费理念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的饮料市场,茶饮料已经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角,且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当前市场上的茶饮料大致有80多种,主要包括红茶、绿茶、花茶、乌龙、黑茶以及拼配的“乌龙香茶”、“茉莉红茶”等。尽管茶饮料的生产量呈飞速发展趋势,但在茶饮料的加工储藏工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难点。由于茶叶中营养成分复杂,含有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果胶、茶多糖、色素、咖啡碱等,它们在茶饮料制造及储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反应而引起茶汤感官品质的下降。 2.消费者特征分析 (1)l5—24岁的消费者是茶饮料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5—34岁的消费者。可以说青少年是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茶饮料的人数也在递减。因此,众多商家都把青少年作为广告诉求的目标,强调茶饮料的“天然、健康、快捷、方便”的特点,并以在青少年中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明星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以扩大产品在青少年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2)茶饮料消费女性略多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天然、时尚等因素,而茶饮料就很好地满足了女性消费者的这一需要。另外,喝茶饮料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 (3)健康、时尚是茶饮料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天然、健康、回归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潮流,而茶饮料之所以发展迅速,正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汇编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1.引言 食物--自然界生长的可供人们食用的各种动植物统称为食物。 食物是随人类生存和发展而伴行的最基本的物质。人类在对食物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物的生产。 在现代社会中,“食物”已不限于其本身的含义,它还蕴涵着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食物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食物采集时期(food-gathering period) 公元前8000年以远的时代,人类以生吃肉食,采集野生植物为主; 食物生产时期(food-product period) 公元前8000年以近,包括现代,食物的种类和生产技术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食品的概念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 根据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和爱好及其他特殊要求,利用各种动植物原料,采用各种加工处理方法,制成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等各不相同的花色品繁多的加工品。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这是对食品的法律含义。 2.1食品的三次功能 一次功能:维持生命 二次功能:享受功能(嗜好性) 三次功能:调节身体状况(生物防御、老化防止等) 作为商品的食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1)保证卫生与安全 (2)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及易消化 (3)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形态) (4)具有消费者喜爱的风味和良好的口感 (5)食用方便 (6)耐贮运 2.2具有特征性的现代食品 2.2.1 转基因食品(疫苗食品) 运用细胞嫁接、基因改良等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开发的食品。既有植物类的,也有动物类的。 2.2.2 仿生模似食品(人造食品) 用科学手段把普通食物模似成贵重、珍稀食物。 仿生模拟食品不是以化学原料聚合而成,而是根据所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营养成份,选取含有同类成份的普通食物做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仿生模似食品。 2.2.3 保健食品(Health food)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作为保健食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对人的安全性; κ产品的功能性; λ配方的科学性; μ工艺的合理性;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功能性食品设计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陈皮普洱茶饮料工艺 一、简介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就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与紧压茶。普洱茶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推崇的特种茶。普洱茶能抑菌减肥、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称为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陈皮药材分“陈皮”与“广陈皮”。 所以将一定量的普洱茶辅配以陈皮,研制一种出营养保健的茶饮料产品。加了陈皮的普洱茶会寄居有些苦味,但对于化痰、止咳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二、成分及保健功能 (一)、普洱茶 1、主要成分 茶多酚类:俗称"茶单宁",就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茶多酚就是茶叶中许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与酚酸。儿茶素就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50~70%。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防止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有灭菌、解毒作用。 咖啡因:带有苦味,就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分脂溶性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大类。脂性色素包括叶绿素与类胡罗卜素。它们对人体健康都就是有益的,由于大部分不溶解于水,只有当吃茶或使用茶粉时才能被利用 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与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2、保健功能 (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 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明显抑制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为血脂主要成分)含量的上升,并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还能发送毛细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而且对防治动脉粥硬化、高血压都具有重要作用。 (2)、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3)、降压 高血压指收缩压或扩张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 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一个由欧洲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采用如下功能食品定义:“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1]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是有一定营养功能但却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学品)。实际上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 我国功能性食品定义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它们的本质相同,均属于食品,但适用人群范围和摄取量有微小的差异。功能食品是普通人可以日常适量摄取的食品,而保健食品更倾向于特殊人群定量摄取的食品,前者包含后者。

图表1: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二)功能食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功能食品的产品可以按照消费群体和食物形态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消费群体方式可以分为营养功能性食品、专用功能性食品、防病功能性食品;按照食物形态方式可以分为功能饮料类和功能食品类。 图表1:功能食品按消费群体分类

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

专业代码: 学号:2013030833 河池学院 公选课论文 题目:论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其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131 姓名:杨坤荣

前言 保健品被广泛称为功能性食品。据了解多种多样的功能性食品的具体作用发现,一些功能性食品据有减肥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发展历史,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关系到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其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结构呈上升趋势。随着国内外原材料提取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开始借助中医学,中药学,食疗营养学,食品学等理论基础。这将是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再度达到辉煌并向健康稳步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减肥:发展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Function food)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 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 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产品。 我国对保健食品(Health food)的定义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 不以治疗为目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 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称谓“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些。 至于生产销售单位,可继续沿用由来已久的“保健食 品”这个名词。 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文件最早出现“功能食品”(机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的名称,1989年将其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1年7月,日本厚生省将功能性食品名称改为“特定保健食品”,欧洲国家将保健食品称之为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营养食品(Nutritious foods ),德国则称之为改善食品(To improve food)。 (二)功能性食品具备的条件及功能 功能性食品必须符合下面四条要求: 1、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 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推荐文档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 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 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 、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 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 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 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 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功能性食品学复习题

功能性食品学作业题 1.简述功能性食品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2. 简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3. 简述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4. 简述保健食品功能因子的分类 5. 简述功能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6. 简述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7. 简述膳食纤维的定义 8. 简述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 9.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效 10. 简述低聚糖的生理功效 11. 简述大豆肽的生理功效 12. 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定义及其功能 13. 简述磷脂的生理功效 14. 简述乳酸菌的生理功效 15. 简述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 16. 简述毒理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7. 简述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 18. 简述低能量食品的开发原理 19. 简述功能性食品开发程序 20. 简述功性食品开发能常用工程技术 21. 简述生物技术在功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22.解释英文词义:TG;TC;HDL-C;LDL-C;SOD;Ig;GSH-Px;ADI;FDA;MDA; PUFAs;EPA;DHA;CPP;ACE;WHO;Ach;UHT;SOD; 1,6—二磷酸果糖:简称FDP 23. 简述预防心血管疾病功能性食品开发原理 24. 简述抗肿瘤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 25. 简述乙酰胆碱的作用机理 26. 简述肥胖的危害 27. 简述功效因子 28. 简述维生素类似物 29.降压肽的定义 30. 简述功效因子的分类 新题 30.益生素的概念及作用 31.简述功能性食品的要求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这里的“特定”是指其保健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特定保健功能并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

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 本章要点 1.睡眠的功能 2.具有改善睡眠的物质 第一节概述 睡眠对人体非常重要,一个人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通过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与体力,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 1906年巴黎大学的R. Legendre和H. Pieron发表了睡眠过程中分解毒素的论述。1970年瑞士的M. Monnier发现睡眠的诱发物质,一种由脑组织分泌的激素。1984年美国哈佛大学的J. R. Pappenheimer在人尿中发现睡眠诱导物质胞壁质肽,这种物质由哺乳动物的脑部产生,它一方面有发热性,同时具有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因而提出睡眠是一种免疫过程的学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类的睡眠正受到严重的威胁。据统计,约有2/3的美国成人(约5000万人)有睡眠障碍。而我国更是拥有为数众多的睡眠障碍者,轻者夜间数度觉醒,严重者可彻夜未眠。目前,消除睡眠障碍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安眠药如苯二氮类睡眠镇静药,它们具有较好的催眠效果,在临床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些药物生物半衰期长,其药物浓度易残留到第二天,影响第二天的精力。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一、睡眠的功能 1.睡眠可以让人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和精力,使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与觉醒对比,人体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减退; (2)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肉紧张减弱; (3)伴有一系列植物性功能的变化。例如,心脏跳动减缓、血压降低、瞳孔缩小、发汗功能增强、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基础代谢率下降10%~20%。 2.睡眠具有产生新细胞,保持能量,修复自身的作用。睡眠不足将导致抵抗力下降。 二、睡眠的节律 生物的节律是普遍存在的。当波动的周期接近地球自转的周期时,称为昼夜节律。这一节律通常是自我维持和不被衰减的,是生物体固有的和内在的本质,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生物钟”。当生物钟自由进行时,昼夜节律是相当准确的,在很大范围内,昼夜节律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对化学物质也不敏感,但它们对光却很敏感。对人体而言,维持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些周期遭到破坏,就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对于睡眠期延迟症候群的睡眠障碍者,其昼夜性节律较迟缓,患者无法在正常的时间入睡。另一种睡眠障碍就是睡眠期提前症候群,患者在晚上8点就开始有睡意,却在凌晨一、二点觉醒过来,很多老年人都有这种困扰。还有一种称为非24h睡眠、觉醒周期的睡眠障碍,患者最明显的症状便是清醒及睡眠的时间过长,他们的循环周期甚至可达50h。利用时间疗法即用光线来改善昼夜性节律,可帮助上述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三、睡眠的产生 一般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的一种主动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特定结构有关,也与某些递质的作用有关。中枢递质的研究表明,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活动,都是与中枢递质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的。其中5-羟色胺与诱导并维持睡眠有关,而去甲肾上

功能性食品论文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当前国外已将功能性食品研究作为新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功能性食品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针对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功能因子、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逐一加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现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自欧洲爆发疯牛病以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更天然、绿色,无任何人工添加剂。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明,食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营养需求,而且还有调控机体的多种功能[1-4]。 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及概念 1.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5]。这是现代功能性食品产生的缘由。但是,随着日本功能性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额利润的获取,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纷纷投身进来,积极资助基础研发,并且鼓励发展生产[6]。就这样,现代功能性食品由诞生、发展到壮大,逐渐成长起来。 1. 2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科研人员20年前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尚未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7]。不同国家、组织和学术团体给出的概念是不相同的[8],虽然概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理念[9],即:食物中含有一种无论是否属于营养素的组分,只要其有益于机体组织健康,减少相关疾病风险;或其具有超出原有食品营养功能,对机体产生有益生理和心理作用的食品,均可称为功能性食品。同时,一致性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通过添加、浓缩、提取和发酵等工艺获得。它的组分可以是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宏量营养素,如:抗性淀粉, n-3脂肪酸;也可是摄入量超出日常推荐水平的必需微量营养素;还可以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非必需的食物组分[10]。 2 功能因子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81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

功能性食品学最终版

《功能性食品学》期末考查题 1.骨质疏松,抑郁症,菌痢,脂肪肝,流感这些健康问题中哪些是现代文明病,为什么?答: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和精神疾病"。其中结构病是人的身体结构(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由于长期缺乏力的刺激或者受到的力的刺激不合理所引发的一类疾病,能量过剩病是人体长期能量摄入相对过剩所引发的一类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是由于精神压力过重、缺乏必要的身体运动来调节而引发的精神或神经疾病。所以在上述的健康问题中,骨质疏松、睡眠不好、脂肪肝属于现代文明病。 2.为什么说食品是一把三刃剑,以糖类为例说明。 答:食品的三刃剑指营养性,即可供营养;致病性,即不当可致病;治病性(生理调理功能),即可防病,治病。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大多数都是从饮食中获得的,饮食是否得当,关系到人的身体是否健康。食品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膳食不当会诱发现代文明病,有的食品有特殊的生理功效,因此食品是一把三任剑是指:食品能够供营养,治病,致病。以碳水化合物为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每天所必须摄入的重要能源,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构成细胞和组织、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摄入的食品碳水化合物过少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导致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多,大量糖类变成脂肪沉积在体内,导致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身体疾病。 3.简述食品、功能性食品、药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1,一般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共同点:功能性食品和一般食品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区别: (1)功能性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即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2)功能性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即特定的适宜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3)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但功能性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2、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相同点就是对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在: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②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③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4.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为什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容易诱发代谢综合征? 答: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造成死亡。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能力的下降。由于葡萄糖利用减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继而胰岛素代偿性增多,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胰岛素抵抗的直接表现。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