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材料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材料名词解释

1. 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二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 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 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

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 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 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 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B ”,

9 ',和B。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B ',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 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 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 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

在材料内,则这种材料的强度往往会增加,称为弥散强化。

12.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13. 扩展位错--通常指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整个位错形态。

14. 螺型位错--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15.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16. 共晶转变--由一个液相生成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7. 共析转变--由一种固相分解得到其他两个不同固相的转变。

18. 上坡扩散--溶质原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扩散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化学位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19. 间隙扩散--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制,对于间隙原子来说,由于其尺寸较小, 处于晶格间隙中,在扩散时,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相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动。

20.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21. 一级相变--凡新旧两相的化学位相等,化学位的一次偏导不相等的相变。

22. 二级相变--从相变热力学上讲,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如磁性转变, 有序-无序转变,常导-超导转变等。

23. 共格相界--如果两相界面上的所有原子均成对应的完全匹配关系,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处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相邻两晶体所共有,这种相界就称为

共格相界。

24. 调幅分解--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个相的过程。

25. 回火脆性--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其塑性、

韧性提高,但在特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反而形成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对于钢铁材料存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他们的温度范围、影响因素和特征

不同。

26. 再结晶退火--所谓再结晶退火工艺,一般是指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7. 回火索氏体--淬火刚在加热到400-600 C温度回火后形成的回火组织,其由等轴状的铁素体和细小的颗粒状(蠕虫状)渗碳体构成。

28. 有序固溶体--当一种组元溶解在另一组元中时,各组元原子分别占据各自的布拉维点阵的一种固溶体,形成一种各组元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溶体,溶质在晶格完全有序排列。

29.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面形核。

30. 马氏体相变--钢中加热至奥氏体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针片状组织的相变过程。

31. 贝氏体相变--钢在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范围内(550C -230 °C)的转变称为贝氏体转变。

32. 铝合金的时效--经淬火后的铝合金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之为时效,也称铝合金的时效。

33. 热弹性马氏体--马氏体相变造成弹性应变,而当外加弹性变性后可以使马氏体相变产生逆转变,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或马氏体相变由弹性变性来协调。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34. 柯肯达尔效应--反映了置换原子的扩散机制,两个纯组元构成扩散偶,在扩散的过程中,界面将向扩散速率快的组元一侧移动。

35.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当马氏体相变的形状变化是通过弹性变形来协调时,称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36. 非晶体--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37.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38. 多滑移--当外力在几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相等并同时达到了临界分切应力时,产生同时滑移的现象。

39. 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40. 间隙相--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v0.59时,形成的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41. 全位错--把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

42. 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

43. 离异共晶--共晶体中的a相依附于初生a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B推到

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点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44. 均匀形核--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匀地生长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直接形成,不受杂质粒子或外表面的影响。

45. 刃型位错--晶体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体中,使这一晶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

46. 细晶强化--晶粒愈细小,晶界总长度愈长,对位错滑移的阻碍愈大,材料的

屈服强度愈高。晶粒细化导致晶界的增加,位错的滑移受阻,因此提高了材料的

强度。

47. 双交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

称为双交滑移。

48. 单位位错--把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49. 反应扩散--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50. 晶界偏聚--由于晶内与晶界上的畸变能差别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现象。

51. 柯氏气团--通常把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后,在位错周围偏聚的现象称为气团,是由柯垂尔首先提出,又称柯氏气团。

52. 形变织构--多晶体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的现象叫形变织构。

53. 点阵畸变--在局部范围内,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平衡位置,造成点阵畸变。

54. 稳态扩散--在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组元的浓度只随距离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55.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56. 非共格晶界--当两相在相界处的原子排列相差很大时,即错配度S很大时形成非共格晶界。同大角度晶界相似,可看成由原子不规则排列的很薄的过渡层构成。

57. 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

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58.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59. 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60. 伪共析转变--非平衡转变过程中,处在共析成分点附近的亚共析、过共析合金,转变终了组织全部呈共析组织形态。

61. 肖脱基空位--在个体中晶体中,当某一原子具有足够大的振动能而使振幅增

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制约作用,跳离其原来位置,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结点位置上而使晶体内部留下空位,称为肖脱基空

位。

62. 弗兰克尔空位--离开平衡位置的原子挤入点阵中的间隙位置,而在晶体中同时形成相等数目的空位和间隙原子。

63. 非稳态扩散--扩散组元的浓度不仅随距离x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稳态扩散。

64. 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后续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溶质原子脱溶过程。

65. 回复--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

66. 相律--相律给出了平衡状态下体系中存在的相数与组元数及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C+P-2,f为体系的自由度数,C为体系的组元数,P为相数。

67.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68. 孪晶--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

69. 相图--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

70. 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进行的切变过程叫孪生。

71. 晶界--晶界是成分结构相同的同种晶粒间的界面。

72. 晶胞--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3. 位错--是晶体内的一种线缺陷,其特点是沿一条线方向原子有规律地发生错排;这种缺陷用一线方向和一个柏氏矢量共同描述。

74. 偏析--合金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75.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76. 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77. 亚晶粒--—个晶粒中若干个位相稍有差异的晶粒称为亚晶粒。

78. 亚晶界--相邻亚晶粒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界。

79. 晶界能--不论是小角度晶界或大角度晶界,这里的原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

衡位置,所以相对于晶体内部,晶界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高出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晶界能,或称晶界自由能。

80.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81. 界面能--界面上的原子处在断键状态,具有超额能量。平均在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超额能量叫界面能。

82. 淬透性--淬透性指合金淬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速有关,大小用淬透层深度表示。

83. 淬硬性--淬硬性指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84. 惯习面--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85. 索氏体--中温段珠光体转变产物,由片状铁素体渗碳体组成,层片间距较小, 片层较薄。

86. 珠光体--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是共析铁素体和共析渗碳体的层片状混合物。

87. 莱氏体--铁碳相图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88.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89. 空间点阵--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人为的对晶体结构的抽象。

90. 范德华键--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91. 位错滑移--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

92. 异质形核--晶核在液态金属中依靠外来物质表面或在温度不均匀处择优形成。

93. 结构起伏--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并且短程有序原子团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此消彼长,瞬息万变,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94. 重心法则--处于三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点必位于共轭三角形的重心位置。

95. 应变时效--第一次拉伸后,再立即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曲线上不出现屈服

阶段。但第一次拉伸后的低碳钢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拉伸,则拉伸曲线上又会出现屈服阶段。不过,再次屈服的强度要高于初次屈服的强度。这个试验现象就称为应变时效。

96. 枝晶偏析--固溶体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匀晶转变后新得的固溶体晶粒内部

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先结晶的内核含较多的高熔点的组元原子,后结晶的外缘含较多的低熔点的组元原子,而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树枝晶方式长大,这样,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枝间含低熔点组元原子多,造成同一晶粒内部成分的不均匀现

象。

97. 临界变形度--给定温度下金属发生再结晶所需的最小预先冷变形量。

98. 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是指由主要电子浓度决定其晶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休姆-罗塞里相。凡具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则相的晶体结构类型相同。

99. 同质异构体--化学组成相同由于热力学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晶体结构。

100. 再结晶温度--形变金属在一定时间(一般1h)内刚好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101.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102. 配位多面体--原子或离子周围与它直接相邻结合的原子或离子的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称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多面体。

103. 施密特因子--亦称取向因子,为cos①cos入,①为滑移面与外力F中心轴的夹角,入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104. 拓扑密堆相--由两种大小不同的金属原子所构成的一类中间相,其中大小原

子通过适当的配合构成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都很高的复杂结构。由于这类结构具有拓扑特征,故称这些相为拓扑密堆相。

105. 间隙化合物--当非金属(X)和金属(M原子半径的比值rX/rM>0.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106. 大角度晶界--多晶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度晶界,即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o的晶界。

107. 小角度晶界--相邻亚晶粒之间的位相差小于10o,这种亚晶粒间的晶界称为小角度晶界,一般小于2o,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

108. 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它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文化界说 1.华夏集团:中华民族远古的三大文化集团之一,发源于黄河流域,分为姬姓的皇帝氏族和姜 姓的炎帝氏族。后来华夏集团战胜了其他两个集团,巩固了其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丝绸之路:连接汉和西域的交通干线。西汉时期张骞出使大月氏时开辟。丝绸之路贯穿中亚, 连接欧洲和北非,使得汉与西域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密切。 3.汉化:少数民族受到汉族影响,其文化与汉文化趋同的现象。少数民族的远远落后于汉民族 的文化,少数民族内迁时,受到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胡化:汉人民主动或者被动向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的过程。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原文化和汉文 化产生了初步的交流,隋唐时期,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密切。汉人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5.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案由多是涉及眷恋前朝,否定清朝的 正统地位等。文字狱对汉族的知识分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与历史地理 1.国野制:国即城,城之外为郊,郊之外为野。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之间只有政治上的统属关 系,没有行政上的治理支配关系。国野制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统而不治的关系。 2.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最早的地方管理制度。基本特征是,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 任命,代表皇帝对地方进行管理。春秋时期晋国实行,战国时期普遍实行,秦国时期全面实行。标志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维护了国家统一。 3.行省制: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行台。元世祖将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改称行中书省,行 省制正式诞生。行省制巩固了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一直沿用到今天。 4.推恩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命令各个诸侯王将自己的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儿子, 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统一。 5.藩镇:唐朝时,为了边境防御少数民族的需要,而出现的兼统数州的节度使辖区,叫做藩镇。 后来节度使权利逐渐扩大,割据一方,形成了“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6.分封制: 三、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1.五礼:指我国古代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五种礼仪,主要内容分别是,祭祀之礼、 和合人际关系之礼、接待宾客之礼、军队操演征伐之礼和哀愍吊唁之礼。五礼包括了经济、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不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中国政府称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和平赎买: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家进行赎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571工程纪要》1971年3月22日,林彪、叶群指使林立果、周宇驰等人在上海制定了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取名为《571工程纪要》(“571”为“武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4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4 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苏福克决议案 1774年9月9日,马萨诸塞的苏福克县通过了由约瑟夫?沃伦起草的决议,保尔?里维尔把它火速送到费城。大陆会议对它进行了讨论并于9月17日加以通过。该决议宣称:(1)高压法令违背宪法,不予服从;(2)号召马萨诸塞人民建立一个政府,负责征税,在高压法令取消以前,扣下税款不缴英国王室任命的所谓政府; (3)劝导人民武装起来,建立民兵组织;(4)建立并严格执行反英的经济措施。列克星顿枪声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揭开独立战争序幕的战斗。1775年4月18日,北美英军司令盖治率英军前往波士顿西北的列克星顿和康科德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领导成员。银匠瑞维尔等人探得这一情报并通知了当地的通讯委员会,作好埋伏。19日,英军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遭到民兵袭击,死伤近300人。该役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并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 大陆军队 1775年5月1O日,在费城的独立宫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杰斐逊和迪金森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的公告》。6月14日,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附近的约2万人左右各路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下令招募兵员和向国外购买军火,还决定从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派出1O个连队的兵员赶赴波士顿。任命乔治?华盛顿参加一个军事委员会负责起草军队管理规则和条例。1O月15日,乔治?华盛顿全票当选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统率大陆军,有力地抗击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常识》 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年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

史上最全材料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材料名词解释 1. 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二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2. 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 亚稳相--亚稳相指的是热力学上不能稳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却成加热过程中, 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学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转变为稳定相而暂时稳定存在的一种相。 4.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6. 伪共晶--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7. 交滑移--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 8. 过时效--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先后析出GP区,B ”, 9 ',和B。在开始保温阶段,随保温时间延长,硬度强度上升,当保温时间过长,将析出B ',这时材料的硬度强度将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9. 形变强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10. 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11. 弥散强化--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构成,如果其中一相为细小的颗粒并弥散分布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代表云集北平,出席第一次文代会。大会历时二十天,会议期间,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到会祝贺,周恩来为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周恩来把这次大会称为各路文艺工作者的“大团结,大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的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第一次文代会“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来论述的,根据他对解放区文艺成就的概括,“新的人民的文艺”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使“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即写“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采用“新的语言、形式”,使“语言做到相当大众化的程度”。在这一价值目标的引导下,写重大题材和主题,塑造英雄形象,追求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它们构成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谈到了国统区文艺的“显著成绩”,但更加侧重的则是对“创作方面的各种倾向”的清理和对“文艺思想理论”中“各种缺点”的批评。报告对新文学发生30年来持续论争的一系列文艺问题作出了盖棺论定式的判断,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欧美资产阶级文艺的传统”、“形式主义”等等视为文艺理论上“模糊与混乱的现象”的“基本根源”,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的文化差异被表述为“旧时代”同“新时代”的差异,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第四次文代会:全称“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海国图志》: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著作。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了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了海防的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知识界的眼界,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教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并颁布军纪五条,这就是举世震惊的金田起义,它标志着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5、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见右图)。同时颁布《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通过永安封王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已初步形成。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冯云山创)。第三,整饬军纪。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冯云山编制)。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

合同法史上最全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 3、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不要求必须具备一定形式和手续的合同。 4、主合同:不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不受其制约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 5、从合同: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自身不能独立存在的合同 6、订约人自己订立的合同:指订约人订立合同是为自己设定权利,使自己直接取得和享受某种利益,在特殊情 况下,订约当事人并非为了直接设定利益而是为第三人订立合同,合同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7、债的相对性: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基于合同向于其有合同关系的 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而不能向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8、合同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 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9、合同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10.、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力及规 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11、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 12、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使其不发生法律效 力的意思的表示。 13、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 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4、间接损失: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包括人身损害造成的 间接损失和财物损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15、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务,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示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16、合同形式:是指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 17、口头形式:指合同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形式。 18、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了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法律效力。 19、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的发生或取消根据的合 同。 20、合同解释:是指对合同条款及其相关资料所做的分析和说明。 21、从给付义务:又称从义务,是指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 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 22、书面形式是指:通过文字或书面材料成立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形式。 23、非法人组织:是指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未经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是为实现某种合法 目的或以一定财产为基础并供某种目的之用而联合为一体的非按法人设立规则而设立的人的群体。 24、生效条件:又称延缓条件,是指限制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 25、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之后,是否已经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 26、无权代理:是指在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的现象。广义的包括表见代理和表见代理 以外的无权代理。狭义的仅指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 27、催告:是指相对人催促本人在1个月内明确答复是否认无权代理行为的一种意思表示。 28、撤销权:相对人在本人未承认无权代理行为之前,课撤销与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29、表见代理:是指在无权代理的场合,如果善意相对人在客观上有正当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 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30、主观上的善意:是指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 31、无过失:是指相对不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并非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

合同法史上最全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协议:协议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要式协议: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协议。 3、不要式协议:是指法律不规定必须具有一定形式和手续的协议。 4、主协议:不以他种协议的存在为前提,不受其制约而能独立存在的协议。 5、从协议:必须以他种协议的存在为前提,自身不能独立存在的协议 6、订约人自己订立的协议:指订约人订立协议是为自己设定权利,使自己直接取得和享受某种利益,在特殊情 况下,订约当事人并非为了直接设定利益而是为第三人订立协议,协议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7、债的相对性:指协议重要在特定的协议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协议当事人一方基于协议向于其有协议关系的 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出诉讼,而不能向于其无协议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协议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协议上的义务。 8、协议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协议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协议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协议的另一方当 事人基于协议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9、协议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10.、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力及规避 法律或协议规定的义务。 11、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协议的条件。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达。 12、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后,未达成受要约人之前,有权宣告取消要约,使其不发生法律效 力的意思的表达。 13、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协议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反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 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补偿责任。 14、间接损失: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涉及人身损害导致的 间接损失和财物损害导致的间接损失。 15、协议权利:又称协议债务,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协议的规定向债务人请示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史上最全钢材基本知识汇总

史上最全钢材基本知识汇总 一、钢材机械性能 1 .屈服点3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as =Ps/Fo(MPa) 2 .屈服强度3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a0.2。 3 .抗拉强度3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ab= Pb/Fo(MPa)。 4 .伸长率(b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 .屈强比(os/o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 .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 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元明清文学史名词解释一览表 一、戏曲部 1、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2、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3、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4、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5、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6、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7、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散套有北套、南套、南北合套三种形式。 8、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9 10、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 《单刀会》等现存18部。 11、“三桩誓愿”: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窦娥被污入狱杀头,她原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她骂天骂地,并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12、“三不从”:出自元末高明所作的南戏《琵琶记》。所谓“三不从”是说故事的主人公蔡伯喈为人忠孝,同赵五娘结婚后不想去应考,父亲不从;中状元后,曾拒绝牛承相招赘,牛承相不从;欲辞官,朝廷不从。这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三不从”,又是导致他一生悲剧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官商督办:洋务派所办民用企业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所谓“官督”,就是官方保护、扶持,并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就是商务由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由商人承担,与官方无关。这种方式在当时情况下有利于保护企业,防止顽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但同时洋务派又强迫这些企业接受种种苛刻条件,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为后来北洋军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小皇帝同治继位,慈安和慈禧两个皇太后要参于朝政,顾命(辅佐)大巨肃顺等八大臣不答应,于是两个皇太后就同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逮捕了八大臣,夺得了政权,因皇帝登基后拟定年号为祺祥,故称“祺祥政变”;这年为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因政变发生在北京,又称为“北京政变”。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近代蓄意侵夺中国司法主权的特权制度,是它们通过鸦片战争,用不平等条约强行建立的,其后又获得进一步发展。享有这一特权的各国,对它们的在华侨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相应设立、采行各种类型的审判机构和制度,除了极有限的民事范围,这一特权主要适用它们本国的法律。列强还将这一属人的特权扩大为属地的特权,在某些地域对华人实行某种程度的司法管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会审制度。 领事裁判权在近代又被称为治外法权,是西方列强侵夺半殖民地国家的司法主权,对其在这些国家的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的特权制度。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日俄两国交战,战于中国的领土之上,而清朝政府却宣布严守“中立”,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岳王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八月间,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成立,地址设在芜湖安徽公学,由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组成,陈独秀为会长。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禅让制 传说远古社会,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采用民主的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 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赋役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分封制 对象:贵族(受封的主体,封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层层分封,上下级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宗法制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

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朝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九卿:众卿、列卿之意。 郡国并行制 又称郡国制,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禁军 帝王封建时代,帝王直辖,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 宰相 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它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郡以下设县或道。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中书省 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

史上最全2000个写材料常用词语集锦

史上最全2000个写材料常用词语集锦 如果你还在为公文写作而苦恼,或者为一篇文稿而熬夜,那么你需要快速掌握公文写作技巧。我长期在党政机关供职,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为了解决新手和初学者的写作问题,我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公文授课教程(共300集,每集时长60分钟),从基本格式、常用文种、写作 技巧、经验技法到实战讲解,全面夯实公文写作基础,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购买教程研究权还可享受一站式服务,包括百度文库资料免费下载、资深老秘交流、原创公文分享等,同时提供公文代写服务。如果你想快速获得领导的赏识和青睐,那么赶快研究吧。请注意,本教程仅限于新手和初学者,老秘勿扰,非诚勿扰,谢谢配合! 以下是2000个常用词语集锦,按用途分类: 关于研究:静心沉潜、目标专一、洗礼心灵、涤荡灵魂、内正其心、外正其行、学以修身、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入脑如心、意解情通、嵌入灵魂、学思践悟、融入血液、

铸入灵魂、日积月累、勤学不倦、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引向深入、推向持久、见到实效。 关于成果:稳步提升、稳中有进、稳步提高、全面加强、全面提升、全面深化、全面进步、全面推进、持续改善、持续壮大、持续向好、持续发展、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成效明显、不断深入、不断优化、不断增强、不断改善、不断巩固、不断涌现、不断扩大、明显提升、明显增强、明显加强、明显好转、显著增强、更加完善、更加凸显、更加巩固、更加彰显、更加坚定、得到增强、得到提高、取得突破、加速形成、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初具规模、日益规范、日益健全、扎实推进、纵深推进、进展顺利、深刻转型、成果丰硕、逐步完善、健全完善、更趋协调、空前释放、极大提振、步伐加快、均衡普惠、殷实安康、卓有成效、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切实加强、富有成效、普遍提高、活力增强、丰富多彩、频繁活跃、健康发展、形成品牌、优化提升、有序推进、蔚然成形、大幅提升、同频共振、合拍共鸣、力度空前、举世瞩目、作用明显、空前高涨、竞相迸发。 改写后的文章:

史上最全高分子材料及其简称

史上最全咼分子材料及其简称 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再配有其他添加剂(助剂)所构成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及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物质,可分为 天然纤维、天然树脂、天然橡胶、动物胶等。 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此外还包括胶黏剂、涂料以及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天然高分子材料所没有的或较为优越的性能--较小的密度、较高的力学、耐磨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等。 高分子材料按应用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按应用功能分类 按照材料应用功能分类,高分子材料分为通用高分子材料、特种高 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 通用高分子材料指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已普遍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电气电子工业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高

分子材料。这其中又分为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涂料等不同类型。 特种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一类具有优良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材料上。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可做功能材料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功能性分离膜、导电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等。 一、通用塑料 中文名称 英文简称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中密度聚乙烯 MLDPE 高密度聚乙烯 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茂金属聚乙烯

mP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氯化聚乙烯 CPE 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 COC 极低密度聚乙烯 ULDPE 交联聚乙烯 PEX 中文名称 英文简称等规均聚丙烯(百折胶)PPH 无规聚丙烯 APP 无规共聚丙烯 PPR 嵌段聚丙烯

史上最全2000个写材料常用词语集锦

史上最全2000个写材料常用词语集锦 按用途分类 4个字素材 关于学习 静心沉潜,目标专一,洗礼心灵,涤荡灵魂,内正其心,外正其行,学以修身,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入脑如心,意解情通,嵌入灵魂,学思践悟,融入血液,铸入灵魂,日积月累,勤学不倦,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引向深入,推向持久,见到实效 关于成果 稳步提升稳中有进稳步提高全面加强全面提升全面深化全面进步全面推进持续改善持续壮大持续向好持续发展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成效明显不断深入不断优化不断增强不断改善不断巩固不断涌现不断扩大明显提升明显增强明显加强明显好转显著增强更加完善更加凸显更加巩固更加彰显更加坚定得到增强得到提高取得突破加速形成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初具规模日益规范日益健全扎实推进纵深推进进展顺利深刻转型成果丰硕逐步完善健全完善更趋协调空前释放极大提振步伐加快均衡普惠殷实安康卓有成效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切实加强富有成效普遍提高活力增强丰富多彩频繁活跃健康发展形成品牌优化提升有序推进蔚然成形大幅提升同频共振合拍共鸣力度空前举世瞩目作用明显空前高涨竞相迸发 1、更加完善更加凸显更加巩固更加彰显更加坚定更加强劲更加响亮更加广泛更加坚强更加鲜明。 2、不断深入不断优化不断增强不断改善不断巩固不断涌现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健全。 3、全面加强全面提升全面深化全面进步全面推进全面展开。 4、持续改善持续壮大持续向好持续发展持续完善持续繁荣。 5、明显提升明显增强明显加强明显好转。 6、稳步提升稳中有进稳步提高。 7、得到增强得到提高得到改善。 8、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基本形成。 9、更趋完备更趋协调逐步完善逐步扭转日益规范日益健全初步形成初步构建加速形成加快完备成效显著成效明显成果丰硕深入推进深入人心大幅提升大力实施相继问世相互促进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扎实推进显著增强取得突破初具规模扎实推进纵深推进进展顺利深刻转型健全完善空前释放极大提振步伐加快均衡普惠殷实安康卓有成效硕果累累切实加强富有成效普遍提高活力增强丰富多彩频繁活跃健康发展形成品牌优化提升有序推进蔚然成形同频共振合拍共鸣同步实施力度空前举世瞩目作用明显空前高涨竞相迸发,名列前茅蓬勃发展创新推进有效实施广泛弘扬普遍增加胜利完成顺利实施焕然一新为之一振巩固发展落地实施 关于领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是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和咸丰委托下的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间引起。从此,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 6、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自己整理史上最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国家强制力:所谓国家强制力就是指国家有组织的暴力,由军队、监狱、法庭等实施。法的实施必须靠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 2. 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以权力和义务为具体内容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 本质:所谓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内在的规定性。必须通过理性分析与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事物内部的具有稳定性、综合性的特征与性质。 4. 地理环境: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以及生物资源等,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不可缺少的因素。 5. 人口条件:是指某一社会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是任何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具体形式。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7. 所谓社会共同性,是指法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维护所有阶级、阶层与力量的普遍利益的属性。 8. 根本法:是指宪法,它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它是调整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地位与效力的法。 9. 普通法:指宪法以外的其他一切法律的总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其效力低于根本法,不得与根本法相抵触,否则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10.实体法: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其调整对象是主体之间具有原始性、本原意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及由此所派生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是主体得以在法律上存在并从事法律行为的根据。 11. 程序法:规定如何实现实体法的方式、途径与过程的法律,即确定实体法的实现方式的法律,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立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 12. 一般法: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有效、用以调整一般的人之间的一般事项的持续有效的法。 13. 特别法:是在特定地域和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人与事而发生效力的法。 14. 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本国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的再本国领域内有效的法。 15. 国际法:是由国家、国际组织通过国际条约、公约等方式加以表达且适用于相关国家之间的法,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等。 16.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律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全部法律所作的分类。共有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四类。 17. 所谓公法私法化,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有企业的广泛出现,导致国家也成为了私法的主体从而为公法与私法共同调节。 18. 私法公法化,则表现为作为私法核心的民法已经不居于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众多的民事、经济现象和行为,只有在国家干预和许可制度下才有可能完成。 19. 法的继承:是指新的历史类型的法对旧的历史类型的法的继受、承接。实质上是新法对旧法的“扬弃”即批判地继承。 20. 法的移植:是指将他国法律部分地直接移入本国,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重现行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而产生法律效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