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

设标准研究

一、探讨建设机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必然要求

上海市教委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

背景下,2012年8月率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设立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洪汉英命名的洪汉英工作室和以上海复旦大学包

涵命名的包涵工作室。随后,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又宣布了建设六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立不同于短期撒网式灌输

式的高校辅导员基地培训模式。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目的是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培养和优化机制,以领衔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在辅导员队伍中的领头羊作用为示范效应,通过他们的带动为上海市高校培养和孵化辅导员名师,把工作室真正建成重要的辅导员学习和交流的基地,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摇篮。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现状需要探讨并建立完善的机制

从对上海市成立的几家工作室的调研和访谈情况来看,各具特色也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作为参照和有序运行的保障。

(一)梯队建设和成员招纳需要明确要求

知名辅导员专家→优秀辅导员→校内辅导员为路径的

专家型的辅导员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规范,从吸纳本校优秀成员,招纳市级团队成员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梯队,真正优化培养和辐射,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得到真正的体现和保障。

(二)各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建立

工作室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是开启工作室建设和人

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如果有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包括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与各部门的协同共建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人员配备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一整套的机制将会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集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专

家型、务实型的辅导员队伍发展。

(三)成果的表达与考核缺乏明确的要求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需要明确的成果进行衡量和检验,如所在研究领域重大的荣誉,获得市级或者国家级课题,相关实践活动中的突出成绩,发表高级别的论文……通过何种形式对工作室以及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形成怎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些都需要在探索中进行相关规定。

三、结合洪汉英工作室建设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

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各具特色,洪汉英工作室经历近三年的运行,既有初创阶段因为缺乏经验而遭遇的困难,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也提供了一个建设的案例。具体地说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可包括以下制度和规范。

(一)具有一定的人员保障制度

工作室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并明确的工作职责。第一,领衔人全权负责,为成员制订培养考核方案,包括培训课程、研究专题等。第二,专家团队。从洪汉英工作室建设的情况来看,工作室配备了新疆内派干部团队作为支撑,他们熟悉和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能够较好地运用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再如专家团可聘请领域内学术专家,市教委主管部门的专家成员、所在学校领导层等包括政策制定者、具体工作者和所在学校管理者,三者合一,形成专家团的合力。第三,校内成员。主要负责工作室初期的创建、筹备、工作室活动开展中的各项需要配合和实施工作,是领衔人工作的协助配合者和共同战斗的战友。第四,团队校外成员。如洪汉英工作室的市级团队成员,既要熟悉和了解所在学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情况,又要和工作室之间保持一贯的沟通联系,把本校的经验和特色工作介绍到工作室,实现经验共享,互相沟通,共同提高。

(二)具有较规范的日常运行制度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附件: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SFBT”工作室理念 “SFBT”采自心理学术语“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英文缩写:Solution-Focus-Brief-Therapy,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起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心理治疗模式,即“当事人和咨询师一起建构当事人所欲的目标,咨询师则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身处情境、行为与人际模式,而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与胜任能力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在台湾,SFBT的发展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业界深获好评,特别是对青少年、社工界和学校辅导的适应性尤为凸显。因此,把SFBT的基本精神和工作理念引入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并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去具有极为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说,“SFBT”辅导员工作室以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和积极心理学”为深厚土壤,以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方法拓展和学生心灵成长为主要目标,以体验式、团体式、服务式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心灵巴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新平台。 二、“SFBT”工作室主要内容 (一)理论课堂-重视辅导员理论提升 1,开设“SFBT”辅导员课程 前期,开展“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课堂,邀请心理治疗专家给工作室辅导员开设相关课程,深入学习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为后期活动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备注“SFBT”心理治疗课程主讲人待定正式成立后预约课程开设时间2016年4月-5月 课程开设地点待定 课程参与人员“SFBT”工作室全体辅导员 2,成立“SFBT”学习交流小组 课程设置是“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集中授课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入体悟短期焦点的基本精神和基础理念,学习掌握短期焦点的咨询技巧和沟通方式,从而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新灵感。而学习交流小组的成立则是提供辅导员完成家庭作业、课后讨论、技术练习、交流感受、激发灵感的课后操作平台,以促进课堂知识和技巧的巩固。 3,辅导员理论课堂预期成果 通过“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集中授课和学习交流,工作室成员对“SFBT”理论会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预期主要有以下几项成果: 课堂记录笔记、模拟练习档案(视频、录音等) 学习交流小组讨论稿 确定“SFBT”理论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应用方向 丰富和完善活动设置 拓展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渠道和方法 拟定总预期成果 (二)活动开展-心灵巴士系列活动,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通过前期“SFBT”的学习与积淀,辅导员工作室将开展第二部分的工作内容——学生活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点和学院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工作计划以及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所承接的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启动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陕高教生【2017】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中心)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的框架,并在今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陕高教生【2017】9号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系(中心)一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

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在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原则上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辅导员工作室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学生为“实验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2017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2017 **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根据《**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鲁高工委通字[2013]4号)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管理的通知》(鲁高工委通字[2016]9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特色鲜明、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管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效果好的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聚焦学生工作某个具体领域深入研究,努力成为“一专多长”型辅导员。在全校建设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培养专家型骨干辅导员,实现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挂牌。 (二)具体目标学院提供优质培训和服务,帮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

力得到加强。 1.知识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专业方向,结合工作将其深化,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相当的水平,成为该领域的名师。 2.能力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积极相处于各种环境,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高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 3.从业资格方面。鼓励工作室成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考取其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工作研究方面。工作室成员要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主持人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5.作用发挥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带动学院辅导员(班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感悟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感悟 一、对学生多一点关爱,增强班级凝聚力 每年新生军训都正逢炎热酷暑季节,参加军训的学生个个汗流浃背,军训期间,辅导员常常给学生冲好了淡盐水。一杯小小的盐水,承载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鼓舞着学生的意志,从而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与学生多一点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位辅导员老师接到一位学生母亲(该学生有心理障碍)的电话,哭着说孩子因为在找工作的问题上想不开,一个人在阳台上,谁都不能靠近。在这紧急的时刻,辅导员告诉家长尽量平复孩子的情绪,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联系了学生的好朋友,并在第一时间赶往其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学生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最后,经过辅导员长时间的细心照顾与心理辅导,这位学生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以身作则,以积极的形象影响学生,用无声的鼓励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为学生的成长导航,为学生的奋斗指明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建议 1.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对于自身思想素质方面,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时政,关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以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要求自己,拥护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尊敬上级,团结同事,乐于助人。积极认真地贯彻学院、系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生管理的科学化 (1)辅导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班委会学生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和班干部会议,不断传授学生干部工作相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干部快速成长,以担当起班务建设的重任。 (2)辅导员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来自外地,辅导员不仅应尽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应注意关心贫困学生的衣食住行,尽全力、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尽最大努力将各类资助补贴发放给有需要的学生。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印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6年3月28日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

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

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关于试点建设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室的通知》精神,为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学校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项目委托、交流锻炼、选派进修、培训考察等方式,将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具体任务 (一)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要围绕本室研究方向,针对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个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一项理论创新成果,并制定成果转化具体措施。 (二)推进实践创新。工作室要与学工部对应科室紧密结合,针对校院两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每年至少推出一项创新工作举措。 (三)推动工作交流。工作室要加强与学工部的工作协作,并通过组织成员到学工部挂职工作,开展校际考察、工作研讨等方式,促进工作交流。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室受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主持人可参加学生工作部有关工作的部务会。 (二)每个工作室设主持人1名,工作室秘书1名,成员5-10名。主持人、秘书聘期2年,成员聘期1年,以上人员聘期期满后均可连选连聘。 (三)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工作室秘书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相关科室科长担任,并协助主持人开展工作。 (四)工作室每学期需与学工部相关科室进行不少于2次工作研讨。辅导员在受聘工作室成员期间,应轮流到相关科室进行短期交流工作。 (五)每名辅导员每年只能加入1个工作室,工作一年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转其他工作室或退出。 四、评促机制 (一)工作室可单列工作经费,由学生工作部负责保障。

XX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制度

XX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制度(模板)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室成员职业素养,实现打造“实干研究型”团队的目标,制定本工作室如下规章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研究新形势下XX工作(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方向)的重点。围绕工作主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 2、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制定自我提升计划和工作发展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二、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XX(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方向)相关培训研讨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题研讨会。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主持人根据XX(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成员研究兴趣,确定研讨主题,每学期集体研究总结汇报一次。 三、交流制度 1、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工作室成员跨学院开展教育宣传和体验活动,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可示范的实践成果。 2、建立XX辅导员工作室网络工作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辟XX教育、课题研究、预案制定、案例分析等特色网络宣传平台,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 3、工作室成员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传、帮、带”团队文化,积极帮助和指导其他辅导员开展实践创新和课题研究。 四、课题管理制度 1、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和实际工作,组织科研工作小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课题申报工作。 2、研究课题必须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小结、有结果分析、有总结报告。

3、每个科研小组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每学年至少申报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每位成员每学期必须发表1篇学术论文。 五、经费管理制度 1、工作室建设经费可用于XX教育宣传、XX演练、XX培训、XX(辅导员工作室研究方向)相关课题研究、学术研究、工作经验交流、相关XX讲座、图书资料购置、网站建设以及外出考察培训等。 2、工作室成员开展与工作室相关活动申报活动经费,需书面向工作室负责人提出申请,报二级学院和学校预算审批。 六、考核制度 1、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研究能力强、上进心和责任感强的师生,设立工作室专家顾问团、辅导员工作团队、学生党员团队。 2、严格执行名师工作室成员年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可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3、对于不求进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室任务的成员进行劝退工作。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新使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270988.html,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新使命 作者:周玮俐季萍张田田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2期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作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高校辅导员,理应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主动承担管理重任,以服务者身份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茁壮成长的陪伴者与引领者。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新使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 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命题无论是在形式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已经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怀揣着对青年发展成才的殷切期盼,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2],不仅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时也指出了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从根本上来讲,辅导员的工作就是针对青年思想状况进行政治教育工作。为此,辅导员要凝聚大学生群体,主动跟随党的步伐前景,为了实现祖国的复兴梦而不断奋斗。 一、高校辅导员应完善自身的教育职能 为了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青年资源,必须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建立并且巩固理想信念。在教育理念中也应当树立“以德育人”的根本信念,并加强对我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始终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聚集地,因此只有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确保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因此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与引领,大学生极有可能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扭曲的价值取向,继而影响个人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无法有效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我国亟需对大学生进行正向价值观扶持与教育。作为高校中的思政教育主体,辅导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职能,在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在与时代共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具体来讲,辅导员首先要确保自身的政治立場足够中立、正确,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不偏不倚,而且只有辅导员能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完善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高效和优质[3]。此外,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 势和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在不断向学生施加影响力的同时也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比于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在传递相关知识时更加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大方向不出现偏差,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学校中的各个组织以及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全力配合辅导员工作,共同把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其次,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认知背景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研究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室建 设标准研究 一、探讨建设机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必然要求 上海市教委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 背景下,2012年8月率先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设立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洪汉英命名的洪汉英工作室和以上海复旦大学包 涵命名的包涵工作室。随后,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又宣布了建设六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设立不同于短期撒网式灌输 式的高校辅导员基地培训模式。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的目的是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培养和优化机制,以领衔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在辅导员队伍中的领头羊作用为示范效应,通过他们的带动为上海市高校培养和孵化辅导员名师,把工作室真正建成重要的辅导员学习和交流的基地,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摇篮。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现状需要探讨并建立完善的机制 从对上海市成立的几家工作室的调研和访谈情况来看,各具特色也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作为参照和有序运行的保障。 (一)梯队建设和成员招纳需要明确要求

知名辅导员专家→优秀辅导员→校内辅导员为路径的 专家型的辅导员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规范,从吸纳本校优秀成员,招纳市级团队成员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梯队,真正优化培养和辐射,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得到真正的体现和保障。 (二)各类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建立 工作室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是开启工作室建设和人 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如果有一整套的制度规范包括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与各部门的协同共建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人员配备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一整套的机制将会更好地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集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专 家型、务实型的辅导员队伍发展。 (三)成果的表达与考核缺乏明确的要求 专家型高校辅导员培养的目标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需要明确的成果进行衡量和检验,如所在研究领域重大的荣誉,获得市级或者国家级课题,相关实践活动中的突出成绩,发表高级别的论文……通过何种形式对工作室以及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形成怎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些都需要在探索中进行相关规定。 三、结合洪汉英工作室建设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标准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

2011年6月刊 改革与开放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 游彦(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当前形势下,重视并提高辅导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values diversit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ed,the learning and life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hanging profoundl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s severe challenges.Therefore,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instructors at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Keywords:instruct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y 作者简介:游彦(1984.8)男广东省汕头市(籍贯)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民商法、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6-0178-01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基本能力建设,能够熟练使用新的传播、交流工具,研究新的工作对象,不断充实提升自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应对工作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因此,应着力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发展的变化。 一、学习能力 目前多数辅导员本身并不是思政专业出身,因此在工作中更需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辅导员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工作的生命线,决定着辅导员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制约着辅导员的道德准则,影响着辅导员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发挥。辅导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要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能够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方向,从而正确教育引导学生。第二,了解所分管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能力。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不同专业背景下,要做好工作至少对学生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开展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于是,辅导员需要学习了解学生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等等,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建立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辅导员应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学生的管理规程、教学规程,熟悉学校、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处理学生事务的各个环节,掌握帮助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手段。 二、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学生思想观念变化频繁,行为方式迥异,所有这些对辅导员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的创新。辅导员必须跳出思维定势,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勤于思考,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获取新知识,使工作在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模式下展开。第二,思维模式的创新。辅导员必须把握新时代的潮流,跳出过往经验的条条框框,认真研究分析大学生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想法、新的行为、新的习惯、新的兴趣,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第三,工作方式的创新。辅导员必须转变过去的单纯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摒弃官僚主义的作风,从解决学生切身问题出发。 三、管理能力 当前,一个辅导员往往要管理400多名甚至更多的学生,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是开展工作的前提。 辅导员的管理协调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第一,对学生工作事务的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有党务工作、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同时辅导员还要负责各类学生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的管理。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干部的潜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干部向来是辅导员的左右手,用好他们,会使自身的工作轻松自如,否则会陷入纷繁复杂的事务难以自拔。管理好学生干部也是要讲究艺术和技巧,光靠机械和生搬硬套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这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干部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第二,对自我的管理。辅导员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能够为同学们们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目前除了上班时间做好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外,很多学生工作还需在下班后进行。遇到突发事件,半夜也要爬起来处理。因此,如果身体素质差就难以持续开展工作。因此,辅导员除了要管理学生之外,自己本身首先也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调整能力,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 四、沟通能力 辅导员不能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要善于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解疑答惑、指引方向。对辅导员来说,有效地和学生沟通是一种职业素质,这就需要辅导员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和解惑者。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性格脾气、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迥异,表现出极强的个体化特征。很多学生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因此如何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就需要有效地沟通。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经历、学习成绩、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 辅导员与学生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辅导员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之沟通,让学生感觉老师有亲和力,能够进入他们的世界,能够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总而言之,辅导员要做到和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融入他们的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永旺,涂彦峰.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几种能力[J].理论导报,2009,1. [2]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罗锐宏.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综合能力[J].传承,2009,1. 178 --

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办法

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办法 为鼓励我校辅导员在履行职责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员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我校学生工作品牌和特色,学生处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总体目标 围绕育人成才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项目研究、成果推广、选派进修、评选先进等方式,将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申报范围 学生工作部、团委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各学院辅导员均可申报。工作室人数在3-5人为宜,跨学院、部门参与人数不得少于工作室人数的50%。申报采取课题招募和自由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工作部定期发布相应招募信息供学工队伍参照申报。 三、具体任务 (一)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要围绕本室研究方向,针对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个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一项研究任务,并制定成果转化具体措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承担专项工作。工作室以辅导员在某一专项工作领域的特色工作为具体依托,通过挂牌建室,总结好的做法,进而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教育和服务。专项工作主要是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学生党建、就业指导工作。 (三)提供咨询服务。工作室可针对学生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咨

询服务作为学校了解学生各项动态,采取各项决策的可靠依据。(四)提炼工作品牌。工作室要在各自选择的工作领域梳理基础工作,积极创新实践,提炼形成工作品牌,提高我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申请流程 (一)根据学生工作部发布的研究课题目录或者辅导员优势工作提出申请,填写《辅导员工作室申报表》并按照规定时间提交给学生处负责部门。 (二)由学生处辅导员工作办公室组织评审。对符合立项建室要求的申报进行公示。 (三)对通过公示的辅导员工作室进行挂牌,签订具体的项目和工作室具体研究意向书。 五、组织管理 (一)辅导员工作室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管理指导,涉及专项工作时可列席学生工作部相关工作会议。 (二)辅导员工作室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每个辅导员工作室每年需有相关研究论文成果2篇以上。 (三)辅导员工作室的资金由学生工作部负责审核预算和提供支持。(四)学生工作部每年对工作室及其成员进行评估与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工作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六、其他 (一)本办法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23卷第3期2004年6月 理工高教研究 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 Vol.23No.3 June2004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深圳大学陈德明 辅导员是高校第一线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探索者。在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中,我国高校面临着诸多实践与理论问题亟待解答。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辅导员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的辅导员队伍不仅是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同时还应是科研队伍。辅导员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化,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和服务目标的实现。 一、科研素质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有的基本素质 1.科研素质是培养辅导员创新素质的催化剂。创新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2000年7月3日教育部党组发布的21号文件5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6中要求辅导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教育规律,具有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调查研究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0。其实,科学研究正好对增强这些知识和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科研需要选题,这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的分析判断力、预见力和决策能力;科研需要收集和运用资料、文献,这有利于辅导员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科研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这能锻炼辅导员的组织协调和语言沟通能力;最后,科研论文的写作,又能显著地提高辅导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研究已被实践证明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科研素质是辅导员提高工作成效的助力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离不开辅导员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主动探索和研究。一是科学研究有助于辅导员正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群体构成、生理心理和思想行为等的变化及其特点。可以说,今天辅导员面对的教育对象比以往哪个年代的都要复杂。从生源上看,高校扩招使得学生出现多层性的特点,从经济上看,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贫困生,从心理上看,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数字在不断上升,从年龄上看,开始出现超过/大龄0学生,从价值观上看,过去表面单一的价值取向正被多元性和现实性所取代。不深入研究和了解教育对象的这些变化和特点,单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和过去的有限经验是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是科学研究有助于辅导员深刻学习和创新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规律。通过科研,辅导员可以学习和吸收到古今中外思想道德教育的闪光思想和有益经验,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内容的要求以及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有所发展、有所创新。陈秉公在5思想政治教育学6一书中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深奥的工作,只有在已有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经常开展深入细致的科研工作,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掌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忽视科研的人或科研能力较弱的人,往往不能掌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难免陷入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0;三是科学研究有助于辅导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只有在对国内外形势、现实环境的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尤其是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形势、人才市场状况与要求等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精确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其深层目标;四是科学研究有助于拓展辅导员的学术影响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认识的偏颇和实践的压力,各级领导都习惯于让辅导员去处理那些看起来琐碎或棘手的具体性事务,客观上导致了辅导员在提高办事能力的同时削弱了其作为有学问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过去我们常说的/两张皮0现象跟辅导员不参与教学和科研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辅导员培养科研素质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而且还会对培育崇尚学术科技的校园文化有潜在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3.科研素质是辅导员发展职业生涯的护身符。专职辅导员今后何去何从?现在的认识已渐趋一致了,就是走专业化和职业化之路。专业化侧重的是辅导员内在素质的深层管理,职业化侧重的是外在的表层管理,职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专业化。今后,辅导员工作将不再是一个短暂的驿站,一个临时性的岗位,一个人人都可从事的工作,它要象律师、会计、医生、教师等职业一样,有鲜明的职业形象、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严格的资格认定,从而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分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道路,不能离开其所在的特殊学校环境。高等学校是高智慧、高知识、高学历人群的聚集地,是学术权力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场所。没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很难在此立足。随着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和学术自由的呼声日高,学术权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校园内特定的学术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