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材料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材料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材料

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务实创新、提升发展

——信丰县万隆中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万隆中学创办于1970年,是一所实施日臻完善,师资渐强,校风严谨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近1100人,教职工70人。学校围绕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发展为本,发展以素质为本的办学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强化管理,特别是采取封闭式、寄宿制管理以后,教风、学风日渐浓厚,渐渐摸索出了一条素质与特长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学校占地37629平方米,有教学楼2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食堂1栋,多媒体教室2间,实验室3间,电脑56台,图书32500册。近几年来,学校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教风日渐成熟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先后荣获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质量评估农村初中第一名,在2010-2011学年中的八年级抽测获全县农村初中第三名、七年级全县抽考以接近满分的成绩稳居农村初中第一名。学校现有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师生获奖人数比例稳步上升。课题研究卓有成效,有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1个。

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授予“目标管理及教学质量达标单位”、“县级先进单位”、市、县两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万隆乡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2007年以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农村办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农

村初中的新典型,全校教职员工潜心酝酿提出并形成了素质与特长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我们以“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发展为本,发展以素质为本”为宗旨,秉承校训,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困境中积极探索,在逆境中努力拼搏。全体教职员工以务实素质教育为已任,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办学实力高速发展,办学思想丰厚质朴,办学特色日益凸现,办学质量迅速提高,辍学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社会声誉快速提升。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机构完善,职责分明,不断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以现代管理的理念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扎实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学校管理。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目标管理体系和教师、班级、学生考核制度,注重教师、班级、学生的全面考核,不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班级、学生。

学校内部机构齐全,党工青妇、教导处、政教处、团队组织、教研组、班主任等职责明确,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并制订了《万隆中学教学质量奖惩方案》、《万隆中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奖励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新概念。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分工明确,作风民主,严格履行职责,依法管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理念,能认真组织指导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次清晰,责职明确,即以校长室为核心,团队组织、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对校长室负责,教

研组、年级组、班级分别对各有关责任部门负责,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经常互通信息,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管理工作整体的作用,本着“一切为教育工作服务”的宗旨,做到目标、计划、组织、指挥、调控、考核等环节层层紧扣,各项工作令行禁止,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会组织保证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学校建立了重大事项议事制度,重大决策总在教工会或学校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每次教代会都积极鼓励教师围绕主题,提出合理化、建设性建议,学校工会对所收到的提案均能及时答复、认真处理。2010年,学校抓住改善办学条件日渐完善这一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大讨论,组织了教师“我为学校献计献策”和学生“我是学校小主人”系列活动,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在教代会上,组织教师对新修改的学校奖励制度、办学目标等进行主题研讨,使广大教师感受到参政、议政的重要性,学校工作的决策、实施更加规范、合理。

在党支部领导下,学校团队和妇女工作能根据学校特点,搞出特色,每年“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学校都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集体凝聚力

(二)健全制度,依法治教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法律法规,讲究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反复带领教师们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并运用多形式宣传新《义务

教育法》,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分村包入学,分班包巩固,分科包合格,期初查入学,期中查巩固,期末查质量,奖惩到个人”的方式,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家长放心、安心、舒心。认真做好控辍工作,坚持杜绝学生非正常流动,以确保"五率"达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除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外,我们还把全体教师分成保学控辍小分队,分别深入各个村组,做普及《义务教育法》宣传动员工作,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调查、宣传,并充分利用村干部、村小卖部等公众人物和公众聚集地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决不让一个孩子遗漏在校园之外,为九年义务教育把好初中入学关。我校在完善了一系列保学控辍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了:宣传到位、调查摸底到位、责任到位和爱心扶贫到位。

2007年初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每一位农村学生感受到了教育的公平,使他们在政府的关爱下顺利地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我们还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布置作业适量、适度,批改作业从严、及时,严格的教学常规检查使教师规范教学,学校从未出现“三乱”(乱办班、乱订资料、乱补课)等不良现象,师生无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三)加强师德,勤于学习,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本身对教

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工作。为此,学校在07年初就努力组建起一支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事业心、较高政策水平和治校能力的高素质领导队伍。同时明确提出“服务师生,公正处事,忠诚待人,团结同志,互相合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工作要求,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做师生的表率。坚持双周一下午学习、讨论制度,学习党的政策法规、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及课程改革等业务知识,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教育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在业务上,坚持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努力上好课,联好段,听好课。班子成员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普通话水平、计算机等级全部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加强生命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广泛开展教师信用教育,坚持“诚实立身,信誉立教”,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大力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了撰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广大教师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自觉实施素质教育,树立

了新世纪教师的良好形象。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养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制度,认真制订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工作落实,措施有力。几年来,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强校本培训,每年邀请专家来校讲座,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功等培训,组织辅导教师新秀评比、教学案例撰写、优质课评比、现场编写教案等竞赛。重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经常组织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活动,并制订具体的外出汇报制度,要求他们以讲座或公开课的形式及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传达给每一位老师,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系统的教育理论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学者型教师。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工作上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三结合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坚持每周一次学习制度,并形成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教研活动规范有效,在不同范围内多次组织各类观摩、研讨、送教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和教研活动课题化活动,使教研、科研、师训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气氛热烈的教科研氛围。教导处认真组织检查评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青年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等措施,并积极向他们提供参加学习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关心学生,着眼发展,全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历来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每学期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全体教职员工定期进行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凝聚力,领导班子的亲和力,教师的源动力得到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政教处和团总支按计划组织实施。德育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如每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能围绕德育教育进行国旗下讲话,定期举行活动月、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进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前途理想、人生价值观、当前形势、心理健康、安全等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班级黑板报,自己动手布置宿舍文化,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组织学生参加庆国庆、庆元旦文艺晚会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品质。请有关部门来校进行法制知识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讲座,进行突发事件安全紧急疏散演练,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能力,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养成。积极开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视班集体和团支部建设,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经常组织团干部学习培训,学生干部们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团队室、广播站、宣

传窗等阵地的作用,加强监督与宣传的力度,引导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习惯。

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合理安排教师,重视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并按要求配齐各学科专职教师。加强教学监控,重视过程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经常进行校内教学调研,每一位老师都建立了相应的业务档案,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健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全面质量。

狠抓教学常规。学校教导处课堂巡视检查常规化,每日随机抽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反馈,开教师会讲现象,讲问题,提要求,进行制度化地检查评比、制度化地反馈和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实行教学民主,形成和谐、活泼、心理相溶的课堂教学气氛。面向全体,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重视特长生培养和后进生转化工作,制订后进生转化计划,措施落实。认真执行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学生课业负担合理、适当,努力做到“轻负荷,高质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绝大多数学生有发挥个性、培养特长的空间,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兴趣小组,并做到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措施落实,同时发挥竞赛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积极开展书画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课本剧

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小型竞赛活动,提高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效,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建立科学的学生全面素质评定办法。学校提出从道德行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特长爱好、教师评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学力评价”,各学科根据教学内容普遍采取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书面考查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百分制与等级制相结合、平时考查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定。

在重视德育,加强音、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学校创建了心理咨询室,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心理疑难问题,同时加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利用晨间谈话和班队课时间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强化安全教育方法,落实安全教育措施,把安全教育与行规训练结合起来,各级管理层层落实。经常邀请公安、交警等部门来校作法制、交通安全讲座,学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提高,具有初步的明辨是非能力,安全教育的开展正常,确保了师生校内安全。

(五)改善条件,创设环境,打造农村学校品牌

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基本条件。我校教学设备先进、设施完善,办学规模、用地面积、建设标准、环境配套、体育活动设施等能基本达到省政府督导室的要求,还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

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和其它辅助用房。教学仪器设备、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体育器材设施、卫生室器械与设备、劳动和劳技课教学器材等也基本上达到省定标准。安装了校园网络系统,每个办公室都装能上网,实现了办公室电脑联网,做到教学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网络化。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影响人,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励人,增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校园做到一日多扫,同时加强爱绿、护绿教育,教学楼内有醒目的校风主题词和宣传标语,教室布置美观、大方,确保了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美,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和较浓的文化氛围。

放眼未来,我们着眼发展,今后将紧紧围绕学校提出办学总体规划,狠抓教育管理,努力实现“坚持艰苦创业,从严治校,规范管理,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开展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研究,创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学生素质优良的省级农村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教书育人典型案例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行习惯,才会端正其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种意识的竞争,一种思想与观念的竞争。因此,情商的高低将愈来愈多地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其个人水平的高低。由此看来,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教书而忽略育人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它已成为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甚至很快会被淘汰。因此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从而激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从而使新课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进而使新课堂得到更加切实的推广。 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有一男生特别捣乱,平时不仅不爱学习,而且霸气十足。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无论什么原因,他总是振振有辞,即便没理也要辩上三分。每当看到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就会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懂得认真学习,而只顾虚伪地伪装自己呢?……细想自己的做法,也许有些急于求成了。以前我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其品行的培养,结果导致他成绩一般,我也收效甚微。后来,经过一番深刻的思考之后,我注重引导其向好的、善的学习,注重其品行的培养。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渐渐变得懂事了,同学们也更加欢迎他了,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改善。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经验交流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顺利且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尤其在有效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特长培养、通用技术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现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向各位同仁予以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我校及时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30余次。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

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习交流,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为了检验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至少两次新课程学科知识考试,并认真批阅,成绩下发教研组认真分析,总结。 3、专家引领,继续学习。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习档案袋,注

素质教育月活动典型经验材料.docx

素质教育月活动典型经验材料 我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紧扣“生态与发展”这个活动主题,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生态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全面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各项教育管理中,要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只有把书读好了,考到高分数素质就会高。但素不知“育好人”是前提,古语有云:为文先为人。更何况学生天天围绕着分数转,也会厌烦。因此我校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

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大力加强体美音、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制定了《立新中学学生发展性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发展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的各方面,涉及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在评价方式,不但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过程动态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多样化,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学生操行评语,评价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发展,内容注重个性和发展轨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学生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相互监督,相互提高。 特别是对一直以来的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做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以分数出现,而是以等级形式进行衡量。现在各学科之间不能跟过去那样高分可以弥补低分,这样学生更注重了均衡发展,老师教学目光更面向了全体,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完整清晰解说

1.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3.从教育的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形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杜华平发布时间:2014-11-2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肯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的教育形势和环境下,已经无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我们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评价内容多样 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只看重分数,这对学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标准模件,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看看谁合格谁不合格。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校从评价的内容上,要求老师们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如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以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某学校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有效教案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点,努力深化基础教育的课程和教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永恒的主题。 为落实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的建设目标,有效地发挥样本校在推进当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排头兵作用,乐东思源实验学校认真学习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文件精神,合理安排,规范程序,强化落实。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归纳总结、边研究,力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推进这项改革。回首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既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现将我们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个归纳总结,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实验背景 乐东思源实验学校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省委、省政府“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全日制寄宿制公办

学校。2008年7月15日动工兴建,2009年9月1日正式招生开学。将原县民族小学、永明小学和县二中三校撤并整合于思源学校,并迁移接收了20多所边远学校的民族中、小学生千余人。学校现有39个教案班,1800多个学位,学生来源于全县二十余所撤并学校或教案点,教师也是由撤并学校及招聘的特岗本科生整合而来。因此课改在本校无基础可言。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技术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当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示范和样本作用,开展样本校建设十分必要。 二、工作任务 (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围绕“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让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和“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三风纯正、特色鲜明、质量可信、人民满意”的总体目标定位,有序开展样本校建设。 (二)、积极开展教育教案改革,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案方式、教案方法和教育教案经管制度,鼓励教师教育创新,注重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月活动典型经验材料】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素质教育月活动典型经验材料】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我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紧扣生态与发展这个活动主题,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生态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全面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各项教育管理中,要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只有把书读好了,考到高分数素质就会高。但素不知育好人是前提,古语有云:为文先为人。更何况学生天天围绕着分数转,也会厌烦。因此我校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大力加强体美音、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制定了《立新中学学生发展性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发展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的各方面,涉及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在评价方式,不但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过程动态评价。在评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证明材料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证 明材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于同志实施课程改革的 证明材料 同志在我校期间,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该同志能以生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主体作用、自我教育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给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实践、展示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该同志能认真指导学生能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件好事,干一次家务等,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任现职以来,在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格次,2008年12月主讲的《分数除法》荣获县优质课赛讲一等奖;2014年9月主讲的《圆的面积》荣获县优质课赛讲一等奖,2012年9月被评为南阳市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8月所写论文《如何加强学生的倾听能力》获县一等奖;2014年8月所写论文《如何科学处理学生的作业》获县一等奖。2009年5月被评为第三届小学骨干教师。2013年所辅导学生杨驰的作文《心田上的康乃馨》获市级二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奖,2012年参与的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策略与实践研究》获市级二等奖。 特此证明。 2014年11月20日

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狠抓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 全面促进教师发展 ——****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经验材料 *****县作为***区第***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于***年秋季正式启动实验工作,至今已有***年。我县课改实验的目标是:以校本教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一套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转变教师队伍观念,培养集科研与较高教育教学能力于一身的教师队伍,全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来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学校,总结示范学校的有效经验,及时推广实验成果 我县作为自治区第***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在***年实验工作启动之初,没有盲目的全面铺开实验工作,而是先把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学、***学确立为实验示范学校,在这两所学校进行了两年的深入实践,总结出了“五反复”经验,即“以反复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以反复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智慧共享格局、以反复进行课堂教学

实践实现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反复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悟能力、以反复进行课题研究突破教学中的难题”。“五反复”在两所学校的推行,使师生在教与学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教育战线上的革命。“五反复”经验于***年在全县***所民汉学校、***个教学点推广,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以反复进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我县自***年秋季进入课改实验以来,共派出课改年级教师培训***人,其中***区级***人,地区级***人,县级***人,同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校本培训上,以每学期10次计算,加上寒、暑假2次集中培训,每学年达到***次,培训内容反复进行。通过“三级培训”和大密度的校本培训,大大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其中校本培训功不可没。 2、以反复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智慧共享格局。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是课改前教师们的工作状态,由此而造成了教师发展的误区——封闭的艰难的跋涉,现在看来不可想象。自课改的春风吹进我县,这个桎梏被砸碎,各个学校在县课改专家组及教研人员的引导下,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中心内容,每周进行1次,每次每位参与教师必须为这堂课倾注心血,教师们智慧的翅膀终于可以振动飞翔了。目前,集体备课已成为教师们的日常行为和良好习惯。 3、以反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事迹材料2013

临汾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事迹材料 以人为本发展特色提升素质 ——永和县城关小学 永和县城关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并在迅速崛起的“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7749㎡,建筑面积3347㎡,现有教学楼2幢,办公楼1幢。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附设一个特殊教育班),学生1620人,教师100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学历24人,大学专科学历75人,小学高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43人,特岗及新分配教师17人。学校设施设备较为齐全,班班配有多媒体,并配有舞蹈室、文体器材室、仪器室、图书室、播音室等专用教室,藏书48600册。 近年来,面对新的教育发展任务,我们把改革作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发展特色,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以“人格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为育人目标,形成了文化与艺术并进,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全面开花的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办学特色。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先后荣膺“全国优秀少先大队”、“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小学”、“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教科研先进单位”、“山西省语言文字示范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科普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总结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主要经验总结如下:一.规范办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规范办学行为是保证素质教育的生命线。为此,我们根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山西省中小学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做法是错误的。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动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科学素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考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 “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显性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摧残上。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频繁的各类考试、按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面对当前的现实,广大教师应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3.1要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人均受教育机会较少和出于就业的考虑等原因,教育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即所谓的应试教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下为什么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 质教育。 一、新课程目标的设置渗透了STS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问题。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能够较好地传递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和

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但是由于忽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强调按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 动机为基础,以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内容繁杂而缺乏连续性,不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所以专家学者大都认为,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课程设计应当 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当将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不可偏废。中学生物课程实现了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

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篇一 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当下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拟作为高考录取之重要参考,更是牵动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家长及全社会的神经。在政治、经济及信息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改革之际,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角度多方位、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有效促进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相结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之际,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积极推进学生素质评价方式改革,注重文化与素质并重的考量,建立了一套以阶段性评价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和综合素质突出表现评价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为重要补充,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的学生、家长、教师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而有效。现根据本人亲身体会和研究,以本校学生阶段性评价的建立和管理为例,与专家同行商榷,恳请予以斧正。 第一部分:案例事件

在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当下,学校在以往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过程基础上,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按学期(或学年)建立学生阶段性评价表,每生每期(每年)一表,项目分别为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学科板块评价(即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学分登记)、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完成情况或学分登记)、综合素质突出表现评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创新、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等第或学分登记)、综合结论等,并将证据录入人、审核人、班主任意见、德育处意见及学校意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 自新课程实验过程伊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闪亮登场,但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几乎都是到了提交相关评价数据之际,就由学生自己、同学、老师、班主任凭印象,集中在某一时间内,在多媒体网络上完成相关维度的评价,评价结果高度缺乏真实性,更无从谈起公平公正。不仅学生的主观随意性大,就是教师及班主任也表现极大的人为心理因素:成绩好的学生,评价等级绝对高,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很难达到升学过程中学生享受优惠的素质等级指标,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老师也无法改变或控制的评价心态和行为,毕竟学校及教师面对升学社会压力,很难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公正的行为和心理。难道成绩好的,表现就好、素质就高,成绩差的,表现就差、素质就不好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尤其在当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拟纳入招生考试的重要参考,其操作的规范性、评价的真实性及其公平公正性,更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根据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的统一部署,200X年秋学期,我县城关镇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xx年秋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目前,全县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共657所,实验教师2231名,学生41354名。 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省、市 ___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些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做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为使全县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组,成立了课改专家指导组、教材选用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抽调精干人员,深入学校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霍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全县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还根据我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

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霍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制度》、《新课程实验教师基本功考核“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霍邱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评估细则(试行)》等配套文件,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从xx年至今,我们充分利用《霍邱报》、《皖西日报》,撰写专题文章宣传课改; 充分利用霍邱电视台、广播电台、霍邱网站等媒体,报导课改工作。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各社会发放课改明白纸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

素质教育亮点材料

岚皋县城关中学 素质教育亮点材料 岚皋县城关中学,建于1992年,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教师130余人。近年来,学校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广大教职工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全力以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师生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及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改观,学校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各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现将学校一年来素质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生管理和培养方面 学校秉承“给每个学生闪亮的舞台,让每个学生自信地成长”的育人理念,实施“闪亮”工程。在课堂上、在班级管理中、在各种学生活动中,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放手让学生参与组织各种活动,充分的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给每个学生出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充满自信的成长。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在学生的展示与纠错中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放手,对学生的成功之处教师进行适时鼓励,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班级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值日班长制度及班长轮流制度,每周安排一名值周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带一名值日班长对班级各种事务进行全面管理,每周主题班会由值周班长主持,对本周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下一周值周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每个学生每学期轮流值日2-3次,既将繁杂的班级事务分解开来,减轻了班主任和班干部班级管理的压力,又给了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艰辛,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每周晨会、班会、社团活动、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爱国、爱护校园环境、感恩、励志、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处开展各年级年度考核拉力赛,从各班纪录、卫生、自习、课堂、两操、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逐日检查登记,每周排队通报,对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及时表扬激励。一学期以来,学生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大有转变,校园卫生大有改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 是“核心素养”还是“胜任力”? 本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competence)“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创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类型要求个体能够应对陌生的挑战性情境,处理复杂多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个体要能够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能够有效沟通和使用技术,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和创新,持续性地生成新信息、知识或产品。综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一例外都突出了这一立场。这些框架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素养反映了个体适应21世纪的共同要求。 鉴于上述倾向,有学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应该采用“胜任力”,而非“核心素养”这一术语;也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社会适应性,而对个人发展关注不够,以“核心素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不够妥当;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未来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高级技能,不能全面涵盖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全部内涵。 如果用于分析和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相关的课程改革趋势,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来评判此次以“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体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莫某某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首先是个人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是家庭原因,莫某某的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已经离异,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长期与奶奶两人相依为命。在学习上不能对其进行指导,在生活上没人关心,便使她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再次是教师原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莫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莫琳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5900字

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5900字 我校从2021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 一、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在2021-2021学年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就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学校课程计划》、《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为后来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行政一班人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学校在2021年寒假期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到呼市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和各科的专业培训,之后相继又派出各科教师参加了全市的专业课研讨和课例分析。假期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网上远程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2021年第一学期,组织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赴山西等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2021年第一学期,学校就着手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为学校实施新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2、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教研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总务处等处室与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学校课程设置.(3)、学分认定委员会新课程实施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 (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文档

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文档 Quality education report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编订:JinTai College

素质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汇报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 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看看取 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本文档根 据工作汇报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现对我院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素质教育指导思想 自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我院秉承“技能为主、品德为先”的工作指导思想,将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环节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下半年,学校认真贯彻中等职业教育“三个不断线”,即专业课、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不断线,不断改革教育模式,创新素质教育思路,本着“二周一主题,各班共分享”的原则,实现了素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在素质教学方面,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学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主题、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严肃问题轻松化、针对问题共性化、解决问题方法化、教学过程案例化、教学方法互动

化”,避免枯燥的说教和深奥的理论阐述,使素质课成为广大同学最爱上的课之一。 二、素质教育工作重点 目前紧紧围绕就业、成功为主题,以职业规划、就业观念、安全意识、个人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教学。 三、素质课教学的形式 利用多功能教室进行集中授课,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成本。 每两周安排一次,每次100分钟。班主任必须提前安排到位并且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五、素质课教学主题设计 1、《行业前景分析》ppt 2、《安全为天》ppt 3、《个人礼仪》ppt 4、《成功秘笈》ppt 5、《如何走向成功》ppt 6、《天下兴亡我的责任》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